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2-07-18

第一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从母亲言行入手,概括母亲形象,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从母亲言行入手,概括母亲形象,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心目中,有一位声震全国、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个人的头上,竟然戴了36顶博士帽,这不仅堪称“中国第一”,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他去世后蒋介石给他写了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对他进行了一个客观的评价,这个人就是-----胡适。胡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和一个人是分不开的,那就是他的母亲。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看他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二、作者、作品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g)、嗣糜(méi)、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在上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心目中,胡适真正算得上是一位声震全国、大名鼎鼎的人物了。他一个人的头上,竟然戴了36顶博士帽,这不仅堪称“中国第一”,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蒋介石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用高效阅读的方式阅读课前导读和课文,教师提示要读准以下字音并积累字词。

野蛮:mán

文绉绉:wén zhōu zhōu

穈:méi

庶祖母:shù

摹:mó

管束:shù 轻薄:bó

眼翳:yì

气量:liàng

牢骚:sāo

2、理清文章思路(拆分):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1--4):交代“我”童年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层(5-7):写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第二层(8-11):写母亲“当家”的艰难,体现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

第三层(12):写母亲待人仁慈,温和,但又不缺乏“”刚气”。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及深远。 1---3:我对儿时的回忆。 4---11:母亲对我的教育。 12:我对母亲的怀念。

方法归纳: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小结: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本文开头先是分析了自己的性格及其成因;接着开始回忆母亲在教子、待人、对己方面的态度,最后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3、复述故事

文中哪个故事给你感受最深,请讲给大家听。(用复述方式) 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探究文章的中心

三、在对课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做学展测评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母亲言行入手,概括母亲形象,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用心感悟母爱,用笔书写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作家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上节课我们对他的母亲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深入的去了解他的母亲。

二、回顾文章。

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胡适先生的平生,明晰了文章的思路,让学生回顾。

三、合作讨论,积极展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展测评卷的展评。

1、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点拨关于分析人物形象的要求: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分析典型事件、人物的语言和作者评述性的语言。(方法指导)

讨论归纳:

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讨论归纳: ①、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②、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①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

②不仅写“言教”,更写 “身教”。 写作启示:

在选材上写人为主的文章

1 、 人物与自己发生的事

、人物与他人之间发生的事

4、归纳文章中心

讨论与归纳:本文通过对自己一段人生经历的回顾,记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而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比深挚的爱和他优秀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5、扩展延伸

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6、你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从情感和方法两方面谈。

7、学以致用:

生活写真(比一比谁写的更精彩)

生活中并不缺少母爱,而是缺少发现母爱的眼睛,让我们用心去感悟母爱,用笔抒写母爱的伟大。

(要求:从生活中选择一件典型事例塑造母亲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小结: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但永恒不变的是母爱。别让浮躁的现实麻木了我们的耳朵,磨钝了我们的心灵。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意。何况我们人呢?面对母亲的无私的付出,我们应该用“寸草心”去“报得三春晖”。相信同学们自有同学们的报答,报答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那拳拳的慈母心!

第二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3`)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3`)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三、了解作者(2`)

(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

四、探索新知(20`)

(一)、整体感知(5`)

1、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8`)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7`)

师猜想学生的疑问,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五、说话练习(10`)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并将自己此时此刻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六、小结(2`)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板书

第三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细节写人物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作用

3.理解文章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

4.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作用

2.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 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任你索取和享用,却不要求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人们用充满深情的语言赞美母亲、用笔抒写他们所感受到的浓浓的母爱。同学们请看:

1、课件出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

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卓别林

2、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深情。自由读

3、说说你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对母亲的什么情感?

4、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我的母亲》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板书课题)

二、点击作者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他的《萍踪寄语》等散文作品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词语积累

1、读准下列字词 瞥见

妹仔

查氏

女红

面颊

元宵

缝纫

歉疚

朦胧

呜咽 唏嘘

惺忪

饮泣吞声

万籁俱寂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循循善诱

无缘无故

泪如泉涌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前世冤家

辗转反侧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2、 积累下列成语

饮泣吞声

万籁俱寂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循循善诱

无缘无故

泪如泉涌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前世冤家

辗转反侧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五、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

1、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你认为文中写到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

2、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文中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提示概括事件的方法:怎样才能很好地概括一件事呢?“人物”+“事件”) 1) “母亲”元宵节背“我”赏灯 2) “母亲”讲故事热泪涌流 3) “母亲”见“我”受罚心疼落泪 4) “母亲”熬夜为“我”做鞋

(答案预设:a.元宵夜的“巡阅” b.涌流的眼泪 c.丰富的内心世界 d.劳碌的身影 )

六、研读赏析语言

师:这四件事实在是平平常常,所以有人说用这几件事来表现沉甸甸的母爱,分量似乎轻了点,真的如此吗?下面就让我们透过这平常事件、平淡文字来触摸和解读一下“母亲”的心吧。

1、分组品读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七、概况总结

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着用下列句式叙述)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答案预设):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教师总结: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我们来看两个句子。(课件显示) 1)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2)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品味一下作者的心情,并且想想如果把句中的“才”和“就”去掉,会不会影响其表达效果。

(答案预设):这两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很眷恋很不舍的情感。“才”和“就”既表达了“母亲”去世之早,更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惋惜,还有一种怀念和沉痛的心情。

二、体会情感

1、在记叙这些故事时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怀念、赞美 ),你能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吗?

(答案预设)

第三节:“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松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第四节:“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第五节:“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第六节: “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

第八节:“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2、小结:母亲是平凡的,为家庭奉献了一生,但她具有“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只是遭“埋没”“葬送”,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谴责与憎恶,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3、与母亲对话 体会深情

1) 你能把这些句子中的第三人称“她”改为第二人称“你”来读,帮作者对母亲讲讲心里话吗?

2) 同学们刚才替作者道出了心声,那他本人有没有当着母亲的面,对母亲表达过呢?为什么?(因为他母亲在他十三岁时就已经死了)

3) 那么,是不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向母亲表达他对母亲的理解和爱呢?

(不是,当他看到母亲为他做鞋操劳时,他想表达,但他最终没有说出口。) 4) 引导分析第六小节中“不敢说出”的原因。(怕说出来了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越是显得真诚、执著。) 5) 师:是啊,作者邹韬奋是个善于发现、善于体会母爱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对母亲还有未能表达的遗憾,那我们觉得要想不留遗憾,他可以怎样做? (答案预设:说我爱你,说我感谢你等或用行动来报答„„。)

对,不妨学学外国人,大胆说出对母亲的爱。不要认为总有时间,往往等你察觉时为时已晚。

三、说说自己的母亲

学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我也有一位这样的母亲,我也会很爱她的,哎,我的妈妈在外面打工,一年中跟我生活的时间还没有一个月,我的妈妈就只关心我的成绩,一点都不理解我„„可是你们要知道,如今我们的母亲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也许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呵护你,照顾你,理解你。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我想尽管有时你可能对自己的母亲有一点怨言,但在你的心灵的深处一定留存着你所感受到的母爱,留存着一个个让你动情的故事。你愿意跟同学们说一说吗?

四、写作训练:

1、本文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最感人的细节来写。 2) 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 穿插必要的抒情议论。

师:这种通过典型事件的组合来表现人物的结构就是常说的“片段组合式”,也可以叫“冰糖葫芦式”。文章的主体部分就用了四个“冰糖葫芦”,这个“冰糖葫芦”是怎么串成的呢?

作者在叙述这四件事时,每件事叙述完之后都紧跟着抒写了作者的感受。如果我们去掉后一部分的话,可不可以?

(答案预设)不可以,后一部分要么是通过抒情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么是通过议论揭示文章的中心去掉后文章就缺乏感染力或没有点睛之笔了。

小结:由此看来,每一个“冰糖葫芦”大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借细节铺陈叙事,后一部分穿插少量抒情或议论,在叙述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至爱,在抒情议论中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2、假如让你也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你敢与作者比一比吗?请大家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教师引导:这篇文章没有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的生活琐事再现了母爱的光辉、朴素的议论蕴涵着深厚的感情。就这一点而言,对你在写作上有没有启发呢?(语言不一定要华丽,但要有真情;所选事例不一定要是大事,平凡的小事更能动人。)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截取典型细节 抒发真挚感情 穿插恰当议论

第四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 张国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质疑、比较、拓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这篇散文的情感于平淡中见真情,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关怀之情,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子女对母亲的爱戴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之所以广为传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歌颂的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在天地间永恒激荡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20世纪初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文笔质朴,情文并茂。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憧憧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女红 万籁俱寂 歉疚 惺忪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思考:(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6节加上小标题。

(2)这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出母亲性格中具有哪些闪光点?(3)这篇文章除了刻画母亲的形象以外,还反映了旧社会压抑、埋没妇女才能的社会内涵,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 〔点拨〕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1)欢悦柔和的容态、娓娓动听的讲述、泪如泉涌的痛苦、日夜劳碌的身影等。(2)第一个片段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以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二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只子女启蒙教育的循循善诱。第三个片段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庝爱之情。第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勤劳和奉献。(3)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对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如:“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 „„名字”“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良师。”“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更有贡献的分子。” 2·探究思路

思考:四个片段作者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可让学生讨论完成)

〔提示〕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从“两三岁”,写到“十岁”,第四个片段写的是八岁。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三个片段侧重在母亲,主要表现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才具,而第四个片段虽然也赞颂了母亲的辛劳,但侧重点在我,透过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写出孩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歉疚,文章流露的情感又更进了一层。 3·提炼信息

根据课文内容,为邹韬奋的母亲写一则墓志铭。 〔提示〕:如: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4·课堂小结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亲,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第2课时

(一)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精读第

三、四个片段,探讨两种矛盾心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研讨:)

(1)“清算”功课时,作者将母亲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这样痛苦? (2)夏夜,母亲为我做布鞋,我心里有好多歉疚,可是又不敢说出口,如何理解孩子的这种矛盾的心态?

2·理解文章运用的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思考:(1)课文在叙述事例后,用了大量的“现在追想、现在想来、如今想起”等词语,为什么?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一定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点拨〕(1)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的深刻理解,引发读者和作者思想上的共鸣。(2)画龙点睛。或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或评价叙写内容,或拓展主题。特别是结尾,全是议论,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谴责。 3·探讨封建制度的罪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点拨〕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个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中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4·品味本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结合“探究·练习二”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5·理解截取法

比较《我的母亲》和《背影》在选材上的异同 〔点拨〕《我的母亲》和《背影》都采用了截取法。但《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我的母亲》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二)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母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敬重母亲的哪一点?你最苦恼母亲的哪一点?如今身处幸福中的我们该怎样回报自己的母亲?

所用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张国强,男,汉族,生于1975年12月,中学一级教师。中文本科。自1997年至今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

邮编:442200 电话:13177454922

第五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感受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认识围绕要表达的中心选材构思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体会母亲对子女平凡而感人的爱,树立真心回报母亲的生活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导语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用质朴的语言,淡淡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细小而伟大,平淡而厚重的父爱。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作者邹韬奋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

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检查预习

1、词的音形意义

查(zhā)氏 瞥(piē)见歉疚(jiù)人影憧憧(chōng)睡眼惺忪(xīng sōng)

蹑(niè)手蹑脚娓(wěi)娓动听 循(xún)循善诱辗(zhǎn)转反侧 万籁(lài)俱寂唏(xī)唏嘘(xū)嘘 饮泣吞声 愁眉双锁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2、要求学生说说从预习中学到了那些美的东西呢?

3、明确学习目标

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二)探究: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是因为太常见了,所以我们便开始无视她的存在。于是,我们的心灵变得麻木,觉得自己的母亲唠叨麻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甚至一次又一次伤害自己的母亲。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借住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好好回味一下那已经被我们忽略的深深的母爱。思考: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板书

四个片段: 母亲性格

1、元宵夜的“巡阅”——年轻的美、爱子

2、涌流的泪珠 ——有文学修养、有同情心

3、丰富的内心世界 ——怜惜、疼爱子女

4、劳碌的身影 ——勤劳辛苦能干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三)抽取出直接叙写母亲经历的内容,组成一篇短文。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大约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讲得娓娓动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我背不出书挨打时,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却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我背完后,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母亲自己做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鞋袜,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深夜,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

鞋。

母亲死的时候才廿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教师小结:指导学生明确,短文直接叙述人物事件的方法是白描,是记叙文记人叙事的基础,但仅有这些叙述,文章内容将不够具体,人物形象也单薄,中心不突出。

(四)“我”对刻画母亲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1、以“我”的视角去叙述。文中用“看”、“瞧”、“望”作提示,是记叙和描写。如“„„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些叙述由零散到完整、由粗略到细致,使内容更加具体和充实,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清晰。

2、以“我“的心理去感受。文中一般用“想”作提示语,有记叙,更多的是议论和抒情。如“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是议论;“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是抒情。课文通过“我”对母爱由朦胧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入的认识,来阐释母爱的内涵,突出中心。

3、以“我”的认识去思考评价。文中一般用“觉”作提示语。如“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以议论兼抒情的形式,赞颂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抒发无限的痛惜之情,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使主题得以升华和拓展。

4、教师小结:课文正是以“我”的观察、感受和现在的追想,才刻画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四、小结(学以致用)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1. 师生共同复习截取法(以《背影》、《我的母亲》为例)。

2. 学生思考回答: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你准备截取哪些闪光的瞬间或典型的经历?

五、布置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文字

附板书设计(1)

开头: 对母亲的痛悼(1—2)

元宵夜的“巡阅”(3)—— 呵护

涌流的眼泪(4)—————同情

丰富的内心世界(5)———怜爱

劳碌的身影(6)—————勤劳

结尾:照应开头,表达对母亲的赞颂之情

以及对旧社会的谴责、憎恶之情。

板书设计(2)

叙:多用修饰,注重描摩,细腻刻画。

(议的基础)

议:分析言行、心理,评价叙写内容,扩展文章主题。

(叙的深化)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一段文字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从人物的动作、外貌描写,环境描写方面品味精彩语句(见优秀教案96—97页)

(二)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就”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

2、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3、见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精雕细琢一件事中从每一个细节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选取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来表现母爱。前一种写法更容易在人的脑海中定格,形成清晰的印象,更容易使人动情而后一种写法则更容易使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全面而真实的再现人物,更有立体感。

四、拓展创新

(一)探究: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二)情感延伸

1、在人生中,母爱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爱,就失去了头所依托的胸脯,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母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你喜欢哪一篇写母爱的文章呢?为什么喜欢?

老舍《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有谁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4、请以母爱说话。教师示范。

母爱是放在书桌上的一杯清茶。

母爱是飒飒秋风中的一件衬衫

(雨天及时出现在头顶上方的那把伞,犯错误中的一次次唠叨,临出门时的一声声叮咛,深夜回来时开着的一盏灯,离别时那留恋的目光)

五、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作业传情

以“献给母亲的礼物”为主题,或创作一首诗或撰写一篇文章,可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来献给自己的母亲,记得向自己的母亲展示噢!

上一篇:晚风音乐教学设计下一篇:我的人生规划励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