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2022-08-28

第一篇:我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反思

丰南一小东 王亚军

任教第十个年头,也当过好几年的班主任,既做过中学班主任,如今又做起了小学班主任工作,但心中一直对工作很茫然,只觉头绪繁多,做起来无章可循。通过阅读《班主任之歌》,看到孙蒲远老师班主任工作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我才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班主任。

首先,我认识到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切实有效。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班主任做的是人的工作。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需要平等、关爱和尊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有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待生如子,作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用爱去感化学生,用“情”去工作,用“心”去工作,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等待发现的明星,我们要通过培养优生、辅导差生、促进中等生的发展,使每一颗星星都能闪闪发光。面对优生,我们要消除他们的嫉妒心理,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面对差生,我们激活他们枯萎的学习动机,澄清他们模糊的是非观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面对中等生,要去掉他们自卑的心理,给他们多一点自信,去掉他们自傲的心理,让他们多一点上进,鼓励他们大胆地朝前走,争取跟上优等生。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自强。

第二,目前我的班级还不是优秀班集体,但我学到了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方法,我有信心使我的班级成为优秀班集体。3月份星级评比,我班只得了一张奖状,回来后,我想和学生探讨一下原因,不料学生竟知道其他每一个班级都得了几张奖状,而且他们还表示4月份至少的两张奖状。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们4月份的共同目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并让这个奋斗目标成为全班学生的共同行为,目标是启明星、是动力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打造优秀班集体时一定要让班级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另外,优良的班风要依靠正确的集体舆论来支持,优良的班风一旦形成,对正确的舆论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在班级里树立健康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还要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设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处理好班级里的人际关系,经常开展生动的集体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班集体。

第三、我学到了班级的科学管理办法。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班级强、学生强、学校强,优秀的班集体将成为学校育人的载体。班级的科学管理办法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德智并进。要有班级管理的发展理念,要明确学生人人都能发展,时时都在发展;还要明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同,承认人之间的差异。班级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要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以前的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让班级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教师教着舒心,学生学着欢心。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从而建立健康的、积极的班级文化。绝不是一个花里胡哨的空壳子。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将得到重视,每一个成长体验都将得到珍惜,每一次情感的波动都将得到关注。

第四、我进一步认识到“爱心”是任何一个老师,做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与学生交往一定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相处。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对学生要勤加鼓励、耐心教育。要注意技巧的运用,做好老师的榜样作用。

孙蒲远老师的《班主任之歌》为我指明了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前进的方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要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做一个有爱心、有情感、有方法的班主任;做一个既聪明又“愚钝”,既铁面无私又心慈手软的班主任;做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班主任。当好学生的学习者和领路人。

第二篇: 我的身体教学反思

教师:周立香

《我的身体》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四单元《我成长了》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内容。本课的活动目标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身体的外部器官,了解它们的重要性,知道它们的作用,进而产生保护它们的欲望。

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根据认识身体各部位、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体验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这样一条线索,层层深入的来展开我的教学。在第三环节体验身体各部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缺少身体任何一部分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个道理,我组织了3个游戏活动 ,游戏一:蒙着眼睛贴画。游戏二: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一次单手系红领巾。游戏三:单脚行走。让全班同学都体验到缺少身体某一部位对平时生活的影响有多大,进而引出我们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课程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最后由身体各部分作用十分重大来引发出要学会保护好它们才行,为第四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在第四个环节,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图片,引导学生平时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身体。在这课的教学当中,我作了以下总结:

一、优点

1、备课时我能从书本上教学内容出发,拓展教学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材的内容只介绍了几个简单的身体器官名称,我又拓展了颈部、躯干、四肢等书上没提到的,另外,本课认识的是人体外部器官可书上却没有提示,此处教学时我能注意强调知识的准确性。

(2)在说一说身体各器官的作用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不丰富,我是通过直观教学,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杯不同颜色的物质,了解到眼睛的作用,再次引导学生观察3杯无色的液体时,这时,学生无法判断,我相机引导学生能不能请其他的器官帮忙,这样学生很清楚的认识了鼻子和嘴巴的作用了。

2、在认识人体各部分名称时我有层次突出重点的教学,学生己有的经验一带而过,学生平时不常注意的难点重点加以强调,并且在随意凌乱的认识之后又有一个整理、再现的过程,这样使条理清晰。

3、在体验各部分器官的作用时,通过学生蒙上眼睛、单手系红领巾、单脚行走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的身体缺少任何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现在有完整的身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

二、存在的不足

1、在体验缺少身体一部分都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这个活动时,学生的参与范围不广,设计的内容有点单一,如果在设计一个聋哑人交流场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缺少身体任何一部分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道理,更可以借机教育孩子要多关爱、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2、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和培养,以后在这方面要继续努力。

第三篇:我的大树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新课程的名字告诉我们,它的内容更贴近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是重在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活动组成的课程,教学须紧密地与观察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大程度地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根据以上要求,我在教学《我的大树》这课时,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针对校园内几棵大树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的体验学习过程。学生站在大树前,我看到了什么?学生以树基观察到树冠,交流信息从几条到几十条。以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季节大树的生长状态都是不同的,新叶为什么是带有黄色(新绿)树木有没有生长的敌人?树枝为什么越长越粗?有学生提及树也有呼吸,树是从哪里吸收水份的?吸到的水分又到哪里去了?……观察使学生获得了联想又产生了疑问,其实正是疑问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直观大树,学生有了树干

这个教时提醒老师,要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走近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教学,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探究自己发现并提出的疑问。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达到教之于渔的动感目标。这样:教师辛苦了许多,备课增加了难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作准备,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总觉得很难,其实我们只是走近了新课程,只是刚开了个头。

第四篇:《我的家》教学反思

《我的家》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教育学生学会帮家人做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人的事情帮着做。" 教学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时都显得很开心。在课前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单亲的家庭,要注意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灵活地创设课堂情境。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言行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情绪的影响,尽量避免出现学生相互攀比家庭条件和父母情况 。

课堂上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让爱住我家》让学生体会到家的幸福和快乐,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能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课堂尾声时,我设计了师生一起配上动作一起唱《幸福拍手歌》,这样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从而达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本来设计了一个画一画"我的家"环节,但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好,所以没有把这一环节用上。在最后的环节里我设计了把对爸爸 妈 妈说的话写在爱心卡上,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率较低,所以写的内容都十分简单,写不出老师想要的效果,而且在这个环节里因为时间有点赶,所以没有叫学生把自己写的话读一读,也没有让学生自己贴,这点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学生定性较差,比较活泼好动,爱说话。课堂纪律方面控制的不是很好。所以我想,一节好课,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五篇: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篇一:《我的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教学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

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四、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篇二:《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

大丰堆镇中学 李静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非常关键。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设计导语如下:“平凡小事见真情”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恰恰是这句话在现代作家魏巍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中妙笔生花。本节课咱们师生共同体会“平凡小事”见“真情”。

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文章中的细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细节描写来深入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老问题,

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是一种懒与思考的惰性!

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的体会语言细节环节不好,后面时间也不够了,如:让学生找出蔡老师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师的哪些性格特点耽误时间过长。结果后面的一个给以前老师写明信片的拓展迁移训练环节感情调动不够。看来还是要在课堂气氛节奏的调控上多下些功夫。不过,和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相比,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体会探究独立思考习惯,无论是好还是坏。其实课堂中自己最兴奋的时候是学生提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和词语,是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和学生共同临时探讨是最快乐。这个时候才有点教学相长的意思。 篇三:《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咸丰县民族中学 彭爱华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非常关键。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在新课之前我给学生放了一首歌《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在听歌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听完歌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可能不少老师都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爱或恨,或亲近或畏惧。但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如果把他(她)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结合工具书对本文的重点字词进行正音、正意。通过自读、点读、跳读等方

式感知蔡老师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蕴涵的深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对蔡芸芝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到了一定的锻炼。这一节课也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了学习的进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这一节课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习惯性为题提出之后就等待着老师的答案。

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字词本分花的时间比较多,后面时间也不够了,结果后面的读的环节很少,很多同学没有亲自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最后面的介绍你与老师之间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也仅仅只有两个同学说了之后就没有时间了。本节课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变得赶、紧、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将不断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有魅力。 篇四:《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辉发城镇中学 刘 翔

这一次讲课比赛,我选择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魏巍写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俗套,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主要是考虑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来到初中,结构太复杂,内容太深刻的文章他们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且在开学初他们的第一篇作文写的是《我的语文老师》,所以对于这篇文章他们应该会更好地理解,也能够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篇回忆性散文,通篇结构疏密相间,取材巧妙,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作为学生写人物,尤其是回忆老师一类作文的典范。选择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师生的那份情感,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能借此加深对自己老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收获和借鉴,尤其是学会如何选择文章素材以及记叙的详略安排上。

这篇文章我设计的是两课时,而这次比赛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够归纳文中主要事件并体会作者记叙的详略安排的好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部分——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品读。整个环节的预想应该都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且紧跟课程目标要求去走的,可是良好的预想落实到实际的讲课中却出现了重大的败笔,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自己,下面,我就这堂课作以下反思:

一、思可取之处:

这堂课主要突出了学生的学,从结合导学案的自主预习到实际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无一不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的自主地学习,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都能够从中学有所得。在各个环节中针对学生的思考、回答,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中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了新课改中一直强调的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地位。

在默读——自主学习环节中,让学生学会默读,学会在默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其实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会读,为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做好基础准备。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

组讨论,寻找并归纳文中的七件事情,拟小标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拟标题是稍稍有些难度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拟,那也许有些困难,尤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即使是基础差的学生,在好学生的提示和帮助下,也会有所收获。

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这个环节学生的确很好地解决了学案中的问题,准确地找到了这七件事,并且都拟出了恰当地标题。最主要的是这个环节举手发言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连那些基础较差,平时几乎一说回答问题就低头,胆怯的学生也在积极地举手,想要回答问题,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热情。

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个环节中的问题设臵,难易结合,并且紧跟教学目标,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定。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学情与实际。

二、思不足:

每堂课都是好坏兼具的。我的这堂课,毫无疑问,明显是失败的,最大的败笔就是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课没有讲完。本堂课一共应有四个部分,课文讲解学习有三个主要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个环节,第二个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找出七件事并拟小标题,可是第二个问题中,让学生体会记叙七件事情的详略安排的好处,其实是没有解决的,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匆匆地讲个大概,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如此安排的好处在哪儿,而且我在这时的教学语言也开始没有了条理,也是有些着急的缘故。第三个品读环节,还有后面的课堂作业——说一说,写一写根本就没有讲。

反思失败原因,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或者说还是没有很好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导致这堂课前松后紧。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了对学生的预习检测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上,这些因为提前发了学案,学生都提前预习和了解了,在课堂上应该只花少量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到解决后面的教学重点上。

对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也没有掌握好节奏,一味地迁就学生,学生站起来没话说时,我仍然等着他回答,这时候应该立即叫别的举手的学生回答节省时间的。

课堂环节安排还需要灵活变通,例如发现时间有些紧张,不够用时,我仍然固执地在第二环节让学生朗读课文,又耽误了许多时间,这个时候就应该随机应变地改变教学方法,或者省略朗读部分直接小组活动,或者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整体把握下,接着小组讨论的。在这个环节,

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是希望面面俱到,希望能够一层不变,完美地完成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最终却造成这堂课出现严重的失误。

课后我也一直在思考,除了时间安排上不合理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导致出现这个错误,我想深究起来,一是刚刚开始教语文,经验不足,实际教学太少,尤其是这样的公开课,二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够深刻,没有备好课,导致整堂课的设计太求全面,而忽视了点的解决,也就是对重难点的把握还是不够准确,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了,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突出。甚至我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些环节其实也是可以作适当调整的,例如自主学习部分,完全可以都归到学生的预习环节中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课堂上将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对事件的归纳以及详略安排,还有从事件的记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上,这样重难点就突出了,而且教学的主要任务也能完成了。

此外,虽然这堂课中体现出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地位,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但是我仔细想想,其实学生的学,仍然是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是在教师设计的这个圈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总是依赖于让教师提出问题,他们来解决教师的问题,如果单给一篇文章,让他们自发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他们就不会了。这点让我觉得,教师在平时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也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将不断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有魅力。 篇五:《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法:

(一)理清课文脉络,搞清课文写了几件事。

(二)给每一件事一个小标题。

(三)逐段讲解,分析每一件事,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

1、每一件事讲什么?(老师在课上假装发怒)

2、哪里看出教师是假装发怒。

3、同学们为什么笑?教师为什么笑?

4、读读句子体会,看哪些词要读突出。

5、狡猾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6、齐读这一节,看看如何读语速、读调?

7、归纳。

(四)用以上学习方法学习第

二、三??几件事。

(五)归纳中心。

我觉得以上教学过程,尽管已注意到问题含量、问题深度,对事件的中心把握到位,层次也清楚,但还是没有摆脱老师牵着学生学的旧教学观,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我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教师备课时所想的应是学生如何会学会,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策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谈谈变序教学在这课中的教学中的运用。

(一)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如何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生:通过写事??

(三)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生说出了7件事)

(四)自己选择一件特别感受深的事,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交流。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说出喜爱的具体事,喜爱的原因,师引导抓关键词、句体会--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插入点拨。)

2、(与发言学生有相同喜爱的同学进行补充,提出不同看法,进行课堂辩论。)

3、(师组织学生读有关句子、段落,帮助学生加深体会,理解感情。)

4、引导说说其他几件事。

(六)师: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那浓浓的师生友爱之情。下面,我们听课文录音跟读,再次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变序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好处:

一、通过变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通过以上变序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得到深入提供了机会。

三、通过变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中心的领会,保证了自主学习的质量。

总之,变序学习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它是语文自主学习的一条好途径。

《示儿》教学反思

——宋云

《示儿》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31课,上完这课之后,我感觉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备课之前,忽略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

备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一篇课文有课文的眼睛,那叫文眼,一首词有词的眼睛,那叫词眼,一首诗有诗的眼睛,那叫诗眼。今天,当我们再来读这份沉甸甸的遗嘱的时候,读着读着,有一个字会突然得跳到你的眼前来,那会是哪一个子呢?

我在预设这个问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学生除了选择“悲”字,根本不可能有别的答案。可是,在课堂上的情形却出现了两大阵营,一部分学生说是“但”字,一部分学生说是“悲”字,并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来,这是一个绝好的引领学生理解是个主体的机会,由于我事先没有做好预设,面对突如其来争论我就有点被动了。最后,我只从语法的角度给学生做了:讲解“只”是个副词,“悲”是个形容词,而副词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由于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影响了学生对下面内容的学习。

而后我又想到,在处理“悲”和 “只”这个问题的时候,可结合的陆游的《卜算子学生加以引导。我觉得这个处理方法是很值得考虑的。

咏梅》中的“愁”字来对

上一篇:我对教育的点滴思考下一篇:王勃的滕王阁序全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