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12

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

篇1: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会要求会写的字。

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设计:

(一)理解内容。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二)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篇2: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分析教材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教本文,不必划分段落,可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分析各个片断间的联系和照应,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课内安排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教学策略

教具学具

一、课前预习:

(一)查字典,注音:芸(yún)榆(yú)痣(zhì)褪(tuì)卜(bǔ)磕(kē)

(二)熟读全文。

(三)思考题:①作者选择了哪几个生活片断写《我的老师》?②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作者对蔡老师怀有怎样的感情?找出表达作者深厚感情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默读、勾画:看看共写了几件事,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对详写的事件要画出起因、过程和结果;思考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讨论、点拨:作者第一句话就扣题“我的老师”,那为什么不用蔡芸芝先生作主语呢?(为了突出“难忘”)(板书“难忘”)围绕“难忘”写的几件事能不能用小标题或简短的话概括出来?(1.假愠 2.教舞 3.观蜂 4.教读诗 5.看写字 6.排解小纠纷 7.梦中寻师)能不能将七件事归类,哪几件事是记叙的重点?(1—

4、6写师爱生,5、7写生爱师,其中有互爱,6、7是重点)这里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四)朗读全文,再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五)布置作业: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

(二)细读分析,理清情感线索,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哪些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本文以“难忘”为重点,以师生的感情——“爱”为线索贯串始终,记叙了七件事,五略两详,依靠那些质朴而饱含真情的语言,表达了蔡老师对学生、对“我”的热爱和“我”、“我们”对蔡老师的依恋、敬佩、思念之情。

(五)作业:读课文,.写作文。(要求:着重写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并以此为中心选择材料;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设计二

一 简介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理清课文脉络:

读前提示: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②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三、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一)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组句子: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句①强调了“最难忘”。“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

(二)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

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这是总写老师的品格。

四 集体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

(一)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教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二)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明确:用“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

(三)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四)辨析两个句子:① 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明确:句②只写出学生模仿蔡老师握铅笔的姿势;句①表明连握铅笔的姿势这么细小的动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学习蔡老师的其他言行举止就更不用说了。

(五)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明确:作者从课内写到课外,从课外写到校外,既写了儿时有趣的生活,又写了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影响。组材的顺序也体现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

(六)表情朗读第3—第8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时注意各个生活片断之间的间隔和衔接,突出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读得深情。

五 讲读“占据过我的心灵”的一件小事:

(一)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读后讨论)。

(二)“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三)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明确: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

(四)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三个词用得好不好?

明确:这三个词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就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这件小事来说,“慈爱”、“公平”是容易理解的,“伟大”似乎大词小用了,但前面有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就不过分了。

六 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面的词语和句式造句(当堂交流):

①默默地 ②从来不……仅仅有一次…… ③即使……连……都……

3.课后复习:(1)按照“思考和练习二”的要求:把描写神态的语句划出来,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2)准备口头回答“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10—15自然段;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检查复习:

篇3: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作家苏叔阳的《我的老师》一文,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典型的记人记叙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与记叙文的写作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一、描绘景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且看文章第二段: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段景物描写健康、明朗,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美景呢?意在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自然景色很美!写这一景色更是为了烘托出刘老师春天般生命的活力,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再看文章第八段开头: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介绍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这不是闲笔,它告诉读者,放风筝是人们舒展身心、展示生命活力的一种方式。自然引出了刘老师。

二、剪裁精当,使文章主题深刻

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选材角度雷同,不懂得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常常出现该详写的略写了,该略写的详写了等现象,导致文章不知所云,游离中心。究其因,是学生不懂得紧扣中心巧妙选材、剪裁。

《我的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本文从两个角度选材来凸显具有立体感的刘老师形象:腿残的刘老师上课和课下放风筝场景。

围绕上课的情景选取了老师笑谈残腿、旋转上课、激情上课、课堂提问四件事,其中,“课堂提问”这件事较为详写,为什么呢?因为刘老师不喜欢考试,喜欢课堂提问,这就是他最主要的教学特点。刘老师陶醉其中、亲切和蔼、热情鼓励以及期待的目光,深深地留在学生心中。最为详写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作为老师都有共性,而刘老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腿残且喜欢风筝。他喜欢做风筝,“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腿不方便的刘老师更喜欢放风筝,真乃一“风筝明星”也。作者就是想通过写刘老师放风筝表明其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突出其顽强乐观,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特点。可以说,他对生命的执着和顽强把自己铸成了一座校园丰碑,永远矗立在学生们的心中。

三、细节传神,尽显人格魅力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所以,写记叙文就要善于化抽象为具象。《我的老师》堪称细节描写的典范之作。特别是详写的“课堂提问”和“放风筝”两处均运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

四、叙议结合,鲜明地表现主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是记叙文的上乘。但并不排斥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融入抒情议论,从而“画龙点睛”,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描写犹如“画龙”,抒情议论则是“点睛”。记叙文中以“认识深刻”为支撑的议论用得精当巧妙,是可以妙笔生花的。

《我的老师》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点睛”之笔。如,在他“追风筝”这个片段之后的议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详写“放风筝的情景”之后总的议论: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一议论既升华了作者感情,又点明了文章主旨。

五、自然过渡,使文章浑然一体

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我的老师》一文在第一个角度“上课的情景”写完之后,用了“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这个段落过渡,使全文浑然一体,文脉贯通。

篇4:《她是我的老师》教案设计

【关键词】微笑;弯下;拥抱;吻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她是我的老师》这篇课文通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活小事,表现了她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全文层次清晰,先介绍居里夫人的身份、地位和国籍,后具体记叙居里夫人尊敬师长的一件事。此文是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本。本课设计把重点放在读上,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同时,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丰富课内知识,达到扩大阅读量,发展语言的目的。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居里夫人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3)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教师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粗略知道文章大意,并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

【教学策略】

以读促悟,抓住重点语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你认识吗?(出示居里夫人老师和她的照片引入板书课题。)

请看老师板书(14她是我的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文题中的我是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要求拼音汉字对照读,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笔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着汉字读,读连贯,读通顺。

4.同桌互读、互听、互评,看谁读得准确、连贯、通顺。

5.在读书时,请你用心思考:课文写了居里夫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读完了,那课文写了居里夫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呢?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再来看这道填空题(出示填空题),一起试着填一填。

这就是课文中写的居里夫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同学们在归纳的时候也应像题中这段话一样既要把事情说清楚又要说得简洁。

同学们,从这件事中,你感到居里夫人对她的老师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板书:热爱尊敬)

三、细读课文

1.接着,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对老师的热爱与尊敬之情。

作为癌症的杀手——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无疑成了开幕式中最受瞩目的人物,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出示第2句话)这句话谁能读一下?在这句话中,“拥”、“献”分别是什么意思?你也可以做动作来说明。

这句话用上了这两些词体现了什么?(人们爱戴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人们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请你们一定要记住:读懂一句话,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

现在,谁能带着对居里夫人的爱戴之情朗读一下这句话。

2.当人们把居里夫人拥到台上时,居里夫人有什么表情?请你在文中找到。

那是什么“吸引”了居里夫人?她又是怎样表现的?

现在,请你根据文中的动词表演一下当时居里夫人的样子。

你知道是谁“吸引”了居里夫人吗?

一个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个是她小学的启蒙老师,阔别20年的偶遇是如此的感人,大家想读吗?(引读:)久别的师生见面了——(第3段)

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那请你想象一下当时这个大会场面如何?(热闹、隆重、气派、壮观)

下接第59页

上接第58页

你能说说这个会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士参加吗?

那我们再想想,当时欧班老师可能会在哪?

欧班老师可能只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其实,作为一名老师,能看到自己学生成材,成为世界名人,受人关注,已经是十分欣慰和满足了。可是令欧班老师没有想的事发生了——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动作的词语。

你画出了哪些描写居里夫人动作的词语?(微笑弯下拥抱吻)

同学们,你们找的可真准确!那现在请你看这道填空题,(出示)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怎样填。

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3.那居里夫人这一连串的动作,体现了什么?(对老师的热爱)

在这样一个名人汇聚,盛大的开幕式上,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老师隆重地介绍给大家,可见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她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

4.同学们,四季中,春天最美;人生中,青春最美。给人们播种春天的园丁啊!您的心灵更美!请同学们轻轻地立起书来听老师读这两段。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这两段,读出居里夫人对老师的这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怀着激动的、感激的心情,再次饱含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吧!(引读:)这是感人的一幕——(第4段)

当居里夫人把她的小学老师介绍给大家时,台下的人们有怎样的反映?(第5段)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为什么?(送给居里夫人:因为她是那么的尊敬她的老师;送给欧班老师:感谢她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

全场的人都站着,依然在使劲鼓掌,不断表达对居里夫人师生的敬意。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敬爱老师的人会得到人们的敬意;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老师,我们要尊敬老师)

居里夫人在成名后仍不忘她的小学老师,还有很多名人也做到了这一点,(名人尊师佳话)你能做到吗?

四、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生答)

现在请你有感情的来朗读这几句话,(出示)

1.今天,您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您还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您依然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附: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老师

微笑

弯下 热爱 尊敬

拥抱

篇5:初一语文《我的老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成长路上感念师恩”主题学习

《我的老师》拓展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概括出文中典型事件,认识人物形象。

2.学习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写法,并理解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谊,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描写塑造老师形象的方法,认识不同风格的老师形象.

2.培养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学会理解老师、欣赏老师并感恩老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分钟)

同学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身边会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围绕,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但别忘了还有一种情感弥足珍贵,那就是——师情。老师,是除了父母陪伴我们最多的人,她们不仅给予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她们是我们最值得敬爱的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老师的风采和魅力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略)

(一)自学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把你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或你认为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字词勾画出来,注意关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不明白的查字典或求助解决。

3.思考文章回忆了蔡老师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这几件事中,详写了哪几件,略写了哪几件?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 魏巍 ,原名 鸿杰 ,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 》,长篇小说《 东方 》等。

2.根据字音写出相应汉字或给加粗的词语注音。

kē( 磕 )头 tuì( 褪 ) 色 yú( 榆 )钱 黑痣( zhì )

焚香( fēn ) 狡猾( jiǎo huá ) 卜问( bǔ ) 纠( jiū )纷

3. 结合课文内容填写。

本文共记叙了 七 件难忘的事情,分别是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其中 前五 件是略写,从“面”上写 蔡老师 对 学生 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后 两件 是详写,从“点”上写我 印象最深刻、最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 老师 对 学生 的爱和 学生 对 老师 的思念、依恋之情的事。这样详略是为了抒发 我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 之情,使文章结构 疏密有间 , 感情 浓度步步加深。

概括事件要素,六要素、简要概括。

(三)我的疑惑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过渡语) 同学们,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

再次认真阅读课文:

采用在文中做批注的方式勾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或句子,思考这是怎样一位老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从文中的 段、句或词,我可以看出蔡老师是一位 的老师,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要求: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点拨:

篇6:我的的老师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读:1、自读课本2、自主学习学生速读课文,按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解决。投影思考的问题: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蔡芸芝老师 )②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③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羡慕,是理所当然的。)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这七件小事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选择。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或平时,或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

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爱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四、体悟情感,师生共赏。1、教师:这篇文章的文字比较浅显,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能读懂,但就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可以说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个“情”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老师特别喜欢下面一段文字,(投影)朗读:“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默默”两字,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你”: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请同学自己看书,进行品味鉴赏,谈你感受最深的一例,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事例。

学生举一到两例即可,在赏析前或赏析后要求他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五、拓展延伸,写作训练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7: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用朴素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二、教学设想:

1、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3、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课内安排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读后理清课文脉络:

读前提示: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②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三)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组句子: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句①强调了“最难忘”。“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

2、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

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这是总写老师的品格。

(四)集体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

1、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教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2、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明确:用“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

3、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辨析两个句子:①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

明确:句②只写出学生模仿蔡老师握铅笔的姿势;句①表明连握铅笔的姿势这么细小的动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学习蔡老师的其他言行举止就更不用说了。

5、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明确:作者从课内写到课外,从课外写到校外,既写了儿时有趣的生活,又写了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影响。组材的顺序也体现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

6、表情朗读第3-第8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时注意各个生活片断之间的间隔和衔接,突出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读得深情。

(五)讲读“占据过我的心灵”的一件小事:

1、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读后讨论)。

2、“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3、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明确: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

4、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三个词用得好不好?

明确:这三个词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就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事来说,“慈爱”、“公平”是容易理解的,“伟大”似乎大词小用了,但前面有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就不过分了。

(六)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课后复习:(1)按照“思考和练习二”的要求:把描写神态的语句划出来,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2)准备口头回答“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10-15自然段;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指名回答并讨论“思考和练习二”。明确:第三自然段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象要打人,但却“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我”的神态,在课文中也写到多处。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以及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模模糊糊地回答”去找蔡老师。这几处神态的描写,充分表现“我”天真调皮但又非常重感情、非常爱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二)讲读第七个生活片断: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讨论:作者是如何写出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的?

明确:“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一个“更”字,既照应上文,又写出此刻心情。“默默”、“站”、“看”这几个词语生动地表达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一幅睡梦中找蔡老师的动人情景,突出地表现了对蔡老师的思念。

2、辨析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能否互换位置:①我急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

②“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明确:不能互换位置。“迷迷糊糊”是“迷糊”的重迭,它的反义词是“清醒”,句①说明行动不清醒;“模模糊糊”是“模糊”的重迭,它的反义词是“清晰”,句②说明说话含糊不清。

3、请学生辨析两句句子:①什么时候,我能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②我多么想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呀。

明确:句①感情深沉含蓄,句②感情热烈外露,在课里联系前后的语气和感情,用句①表达效果更好。

(三)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示:结尾一句话交代了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四)巩固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读前提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讨论明确:课文中写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都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他记忆中最美的、最难忘的,曾激动过他心灵的事,因而也最能表现蔡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蔡老师这一中心。

2、课堂讨论: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经明确。作者回忆了与蔡老师相处时的六个生活片断,赞美了蔡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真诚迪师热爱、尊敬、感激的思想感情。那么,第七个生活片断是否可以不写呢?为什么?

明确:不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写了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也能使文章更感人。第七个生活片断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说明了蔡老师已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这样就把学生对蔡老师的爱提到了更高的境界。用学生对老师的依恋和思念来衬托老师对学生的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值得学习?

明确: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其童心的特有的感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五)课堂练习:

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指导:可以模仿和借鉴范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写老师(亲属或同学等),不要讲套话、空话。(先列提纲评议)

篇8: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笔者有幸在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参加了“中国教育家重庆行学术活动——创新与革新教学方式学术报告会暨重庆市教育学会学习指导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专家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精深的学术理念让与会者收获颇丰, 特别是韩军老师执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正与笔者主研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育的探究》关于教学策略的探究相契合。韩老师的这堂课恰如击起千层浪的那一“石”, 宕开了“山穷水尽”。引领笔者“柳暗花明”般去窥觅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的“庐山面目”。

1 凸显本位

首先, 儿童文学属文学, 要凸显文学本位。在课堂教学中, 就应把握文学的特性和魅力去授课。何谓文学的特性和魅力呢?毋庸质疑, 就在于文学的人文精神。在天、地、人三位一体中, 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天地灵气之钟聚, 以人为本位, 因之也就重视自我, 重视人性和独立人格。但在我国文化里, 人又不是孤立的不受制约的个体, 既与自然融为一体, 视万物一气相通, 又不违背自然的本然状态, 与自然相亲, 相依存, 又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 依存于人际关系中, 承担着社会责任。这种既重视自我, 重视人性和人格尊严, 又重视个体与自然、社会的依存关系的精神, 深入地渗透在文学作品中, 形成我国文学的人文精神。 (此观点在去年年度论文中已有论述, 在此不再赘述。) 韩老师这堂课结束了, 学生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大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堰河的形象有什么意义, 但通过这节课, 一定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对伟大的情感应该赞美, 对苦难的生命学会关怀。这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审美情趣, 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学生的人文生命得以自然成长。

其次, 儿童文学属少年儿童的文学, 要凸显儿童本位。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周作人告诉我们: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或“不完全的小人”。这就是说:儿童有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和审美标准, 儿童文学的人文功能, 不能靠道德教化和思想提纯, 因为儿童文学是富于感情化表现的文学, 它与儿童感性化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人文性功能, 还必须通过审美的途径来达成。我们要建立学生主体观,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 帮助学生“打开”心灵, 鼓励学生表达出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不同见解, 在感受和感悟中丰富情感, 奠定人生的基础。特别要注意防止一种倾向,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忽视儿童独特的情感体验, 抽离文本本身, 人为拔高思想内涵, 生搬硬套作品的所谓“中心思想”, 这既违背了文学本位, 也违背了儿童本位。譬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本属高二课程, 韩老师借用初一学生, 并在无任何“预习准备”的前提下, 把三课时揉为一课时, 难度可想而知, 但韩老师自有大师风范, 在处理教材时, 牢牢抓住文学本位和年龄本位, 不是从主题上进行挖掘, 也没有给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大堰河的形象, 而是着眼于具体的字词, 通过对字词的深入分析体会诗人的感情。

2 整体把握

韩军老师执教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其教学流程为:首先, 用“自我介绍”的方式简略交待了艾青的生平, 其中自然呈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随后, 花了约14分钟, 朗诵全诗。紧接着, 通过对字词的深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最后在齐读诗的最后两节中结束新课。可见, 韩老师十分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学生面对的作品, 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整体, 首先, 就要让学生感知作品的整体形象, 韩老师朗诵全诗的情感基调, 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了作者的写作心理。其次, 感悟作品的整体意象, 长期以来,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 语文教学强调“双基”,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 强调“实用”、“训练”, 于是产生了重思想、轻情感, 重技术、轻审美, 重理性、轻感受, 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结果形成了车间式“机械化”的课文分析基本模式:划分段落层次, 归纳段落大意, 罗列写作方法, 概括中心思想……文学教育是以情感性、审美性、形象性为基本特征的, 而这些特征都离不开整体性。所以, 文学教育一旦抽去了情感性、审美性、形象性, 就等于否定了整体性, 削弱了文学教育的价值。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 再理清作者的思路, 概括作品的要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这就建构了解读作品的基本思路, 即综合——分析——综合, 前一个综合是阅读的出发点, 后一个综合是阅读的归宿, 分析则是解读作品的总体与局部, 表象与意蕴, 主观与客观是如何统一成一个整体的。这样的分析, 不是对身体的某一个生理部位进行诊疗, 而是全方位的健康检查, 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整体性地评估。

3 尊重体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以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新课标非常重视在语文教育特别是文学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 体验指向个体的态度和价值, 具有丰富个人心灵和促进人格成长的作用, 形成人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判断和行为标准。其次, 体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感特征, 由于体验的产生必须以个体自身积累知识经验和自身的情感状态为基础, 对于相同的情景每一个个体产生的体验过程和内容可能都不一样, 这样, 体验活动就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并呈现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特征。这种知情意的统一正是体验超越于一般经验而对个体发生深刻影响的前提, 也是体验的特殊教育价值之所在。第三, 体验具有情景性, 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下对同样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 这使得我们可以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的体验和回味而不致感到厌烦。因而促发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将使个体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具活力和更为深刻。

请看韩老师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我有个问题, 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师:好, 大家谁帮助她回答一下。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

生:鬼在阳光下是紫色的。

生:我以为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 紫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 不痛快。

生:我认为紫色是一处高贵颜色, 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

生:我记得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 也是高贵。

生:是指苦涩。大堰河被地主打得青一块, 紫一块的。

生:没有衣服穿, 身上长了冻疮, 结疤后是紫色的。

生:我认为, 紫色是红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 是一种高贵的精神, 而黑色表示她受压迫, 受苦受难。

师:看来你对颜色非常有研究, 你能说说各种颜色的含义吗?比方白色象征什么, 绿色象征什么, 蓝色象征什么, 等等。

生:白色象征纯洁, 绿色象征生命, 蓝色象征海洋, 也表示安静。

师:有道理, 你的思路非常独特。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 不能单纯强调紫色中代表一方面, 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

师: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 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 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 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紫色是一种冷色调, 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

刚才大家的意见, 无非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强调尊贵, 一方面强调苦难。深思一下, 这两种意见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可以从痛苦角度去理解, 体会一下全诗吧, 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 紫色的灵魂, 就是痛苦的灵魂。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 想想呀, 一个人的灵魂, 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太多的折磨, 那么, 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样的呢?

生:承受的苦难越多, 就越高贵。

师:这不统一了吗?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 灵魂因_____而_____!

生:灵魂因“痛苦”而“高贵”。

师:非常精彩, 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这段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一方面, 体验教材文本所蕴藏的生命价值, 生命意义;一方面, 体验师生彼此生命的各种姿态。这样, 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 而是和教师一起经历一段生命情感体验的伙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师生关系的平等。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才会无所顾忌地倾诉, 创造出充满人文本真的诗意课堂。

在体验中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应该是师生的交流, 同学间的交流, 师生与文本内涵作家心灵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关怀, 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关心一切存在。小学生正是处于去自我中心的时期, 但在其思维中还存在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挣脱理性的捆绑, 而把主观情感移入到作品中去, 并同作品产生共鸣, 教学中, 教师设计, 创造审美化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 唤醒学生积极的体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像, 展现审美对象的意境, 使学生进入角色或意境。

4 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信息的训练, 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何谓语感?朱光潜曰:语感, 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语感能力强, 则对语言信息的反应灵敏快捷, 听话听得明白, 说话说得得体, 写文章则文从字顺, 有章有法。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加强诵读教学是一条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途径。何谓诵读?诵即吟诵、朗诵、背诵;读即阅读, 含默读、朗读。“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诵读吟咏是语感训练的基础, 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叶圣陶语) , 是读者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 领略文章的韵味, 得到语言的正误感受, 形象感受和情感感受, 形成语言的畅达感、分寸感、节奏感、情味感等感触感应力的最有效方法。可见, 诵读对儿童文学阅读教学非常重要, 置身操场, 遥听朗朗书声, 这已成为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的外部特征。韩老师的这节课, 从形式上讲主要是读, 自己读, 学生读, 在朗诵中开始, 在朗诵中结束, 整个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把朗读和朗诵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古今中外那些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 无一不是在诵读方面下了苦功夫的。他们将大量名言警句和典故化为自己语汇仓库中的有用材料, 故说起话来妙语连珠, 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 如北宋大学士苏东坡背《汉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茅盾有次与朋友聚会, 为助兴, 朋友拿过《红楼梦》点回目让他背, 他随点随背, 竟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 一字不差。青少年时代的马克思能背诵莎士比亚等人的名著。窥斑见豹, 一叶知秋。要有出口成章, 下笔有神的文才, 可见诵读之重要。这是千百年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经验, 也是注重积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如何加强诵读教学呢?首先, 要以课堂为主渠道, 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 增加诵读实践。诵读方式要根据儿童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分别采用个人默读、朗读、吟诵, 集体朗读, 分角色朗读, 举行朗读比赛等。教师常进行表情范读, 多媒体范读, 有效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其次, 要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诵读要和理解作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 要口诵心悟, 读思结合, 读中有思, 边思边读, 避免有口无心、死记硬背。

新课标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 (段) , 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如童话、寓言、故事, 诗歌散文作品, 长篇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作品等。说明了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视。

5 拓展创作

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 其想像和联想活动极为活跃, 心灵的空间极为开阔, 可以达到“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的境界, 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创造性思维也得以激发。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时期, 抓住这一时期进行文学创作, 及时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将受益终生。

少年儿童进行文学创作, 不能超之过急。首先, 要能根据课文情节进行续写。如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 在续写中逐步认识不同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 初步体会创作的乐趣。然后摹仿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在摹仿中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如童话就要通过丰富的想像, 幻想和拟人、夸张来编写故事。摹仿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和体验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 拓展自己的想像,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对作品进行仿写。在摹仿中通过对原作品结构的模仿, 语言的运用, 意韵的揣摩, 使其更贴近原作的神韵, 是一种创造性的深层次的学习。最后能学以致用, 文思泉涌, 让思维插上翅膀, 任思绪随意驰骋, 表达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对浩翰宇宙的无限幻想, 对神奇大自然的真切感恩, 创作真正具有个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篇9:从《我的老师》教学中学习写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再次选取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非常适合的文章。

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发生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温馨动人,虽然波澜不惊,却耐人寻味。

一、学习以一个人物为中心,从各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突出中心,并能做到详略得当。

本文共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1.老师假装发怒;2.老师教我们跳舞;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4.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们看老师写字;6.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7.我梦里寻师。

这七件小事是如何安排的呢?

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学习到生活,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們”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中的“我”。

这篇课文共15个自然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

这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

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思文章,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二、学习抓住重点瞬间,多方面烘托渲染。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这一场景就像电影的慢镜头,一帧一帧的慢放,故事就清晰地展现出来。其中“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的表明了师生之间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地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心里多么甜蜜,眼光是多么顽皮,善于观察细节!

这一部分的故事讲述,通过动作细节的展示,神态的变换,心理的描述,同学们的反映,细致入微的渲染,场面温馨感人,让人印象深刻。

三、巧用“小段铺展式”的笔法。

“小段铺展式”是余映潮先生提出的,即:记叙这一块儿由短小的、细密的段落铺展而成,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段。“用小段铺展之法写出的文章,其文章的重要特点是段落短小细密,其内容的重要特点是细节描写简洁而又充分,文意明晰,其表达效果是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

《我的老师》中第七件事“梦里寻师”部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七八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熟睡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这部分叙述,段落简短,一段一段铺展开,节奏舒缓流畅。对话中展现了一个依恋老师到梦幻境地的孩子,作者用“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的对照方式来形容孩子的心理。更加长短句结合,真是“散文式的韵味”,清新自然。

四、琢磨真实、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我的老师》中真切动人的细节描写有很多: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站”这一细节,内涵丰富。可以想象当时孩子看着老师收拾东西,久久不愿离开,希望多看一会儿老师,只是默默的,不言不语,心里充满了不舍,充分表现了依恋之情。这样的细节也常常出现在孩子不愿父母离开的场景中。写出了孩子把蔡老师当妈妈一样留恋的心境。

五、构思一个精彩的结尾,呼应开头,表达深切的情感。

《我的老师》是这样结尾的: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老师呢?

文章用问句结尾,表达了深切的惋惜,依恋,怀念之情。同时也照应了开头的“最使我难忘的”,盼望再次见到蔡老师的深情,形式简短而有力。字有尽而意无穷,相聚时的依恋,分别后的怀念,构成了文章的中心。

六、学习叙议结合,表达方式多样的写法。

在叙事的过程中,又能画龙点睛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写法,使文章主题突出,抒情深切。这也是文章可借鉴的写作方法。

上一篇:让自己美好750字作文下一篇:小学作文我学会了画画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