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2024-04-12

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共6篇)

篇1: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清华大学

机构设置

办公室

该部门的工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制度建设和针对学生会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工作。

学习部

主要工作围绕着校风建设,如更新自习室课表和向清华学生提供学习咨询服务。宣传部 这是展现校会风采的窗口,将整个校会的信息整合起来,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向校内外各界人士展现校会的风貌。

外联部

这是学生会对外的窗口,也是学生会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主要与外界公司组织接洽商谈。

内联部

主要负责加强学生会内部的沟通和感情建设,如会内主要干部培训,制作会内系统通讯录等。

文艺部

丰富清华学生课余生活,为清华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体育部

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强身健体。

文化交流部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学生会与国内各大高校和世界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生活权益部

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生活方面的疑惑,也是加强沟通和维护权益的主要部门,接受清华学生的咨询与投诉,为学生与学校领导的交流、沟通提供渠道。时代论坛部

清华规模最大的学生论坛,紧跟时代潮流,探寻社会动向

精品活动

时代论坛讲座:由清华大学学生会时代论坛主办的面向全校的知识普及讲座,多邀请商界名流,文化大师作为讲座嘉宾。

点滴生活项目: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生活部主办,由生活部发放问卷广泛搜集清华学生的生活方面的要求,在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已实施的例子:紫荆生活简报,清华大学饮食文化节。马约翰杯运动会: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的体育老师马约翰,马约翰杯从秋季学期九月份一直持续到春季学期的四月份左右,是清华大学的顶级体育赛事。

紫操风情夜:由清华大学学生会文化交流部组织的常规性活动,时间地点为每周五晚七点的紫荆操场。届时将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以及免费的食品饮料桌游。此外还会不定期举办特色的风情夜活动。比如清明风情夜、西瓜之夜、甜品之夜、中秋之夜等等。[1]

校园歌手大赛:由清华大学学生会文艺部主办的歌唱比赛,是全校最受欢迎的文艺活动之一,为拥有音乐才华和梦想的清华学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2]

篮球”全明星赛”:由清华大学学生会体育部主办的篮球活动,分为在春季学期举办的“篮球周末”活动和在秋季学期举办的“全明星周末”活动。

北京大学

组织架构与精品活动

1、办公室

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会16个部门按照其职责性质的不同,分为职能部门和活动部门,办公室是首要职能部门,受主席直管,作为整个学生会运作的关键和枢纽,发挥着重要的管理和协调作用。上承主席团,下达各部门,保证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促进各项活动高效优质的开展。办公室的工作分为财务管理,内务,内联三个方面。

2、秘书处

3、外联部

外联部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1.寻求赞助与合作机会。2.对外交流。

外联部没有自己固定的活动,主要是负责着整个学生会的资金来源,所以会保持着常年运转的状态,要不断积极探索新的资源。

4、宣传部

主要工作有学生会网站建设,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征集学生会会歌,建立校内宣传联系,协调新闻网、电视台、广播站等媒体,收集建立校外媒体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也为想从事宣传媒体工作的同学一个接触媒体和锻炼能力的平台。

5、通讯社:

通讯社,负责北大学生会会刊《北大学生会会刊通讯》的编纂工作,并协调组织通讯工作。有大量的“文字活”和“技术活”。

6、干训部

干部培训,为同学们的人生发展求职就业提供一些规范系统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是大家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将开展系列志愿者服务工作。

品牌活动有: 干部培训学校:为学生会的发展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为锻炼学生会成员的能力与素质提供广阔平台。每年都会有许多 成员成为下一任部长及主席团人选。

志愿者服务工作:今年干训部增加了学生会志愿服务工作,定期在北大内外社区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社区住户提供便利、帮助,丰富生活。在子弟小学进行支教,组织开展子弟小学学生参观校园活动。建立志愿工作经历入籍制度,志愿工作将成为评比、竞选的重要参考标准。

7、实践部

“北大之锋”辩论赛是这座素以思维活跃、关注社会而闻名的校园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文化活动,是展现院系风采、倍受同学关注的校内品牌活动。是优秀的北大学子展现自己才华的亮丽舞台。自2001年开始,比赛规模年年扩大,现已成为北大校园的重要文化品牌,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8、女生部

新生扫盲舞会——初入燕园的新生舞会给新朋友们以结识的机会,轻松愉悦的交谊舞学习,助你在

光棍节系列活动——单身心语征集、光棍节互动晚会……无论你单身与否,在这个有趣的节日里,同样有趣的活动将与你一起宣告感情的精彩。

女生文化节——女性论坛、电影展播、生活用品派送等活动都曾出现在春暖花开之时的女生文化节。08年“舞星嘉年华”主打此届女生文化节,而明年女生文化节即将上演的女生风采活动将丰富和拓展下届节日。

及女生沙龙、美丽之旅、交际会、女生文化节在内的Miss Beauty主题系列活动

9、生活部

十佳菜肴评选:“十佳菜肴”和“十佳服务生”评选是生活部“爱生活”系列的精品活动。通过同学们民主、自发地选出自己喜爱的菜肴和服务生,做到我的饮食我做主。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生活,珍惜他人劳动,也能促进学校食堂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共同构建和谐美丽的校园。前三届的“十佳菜肴”评选活动都受到了全校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上届共计回收选票达15000余张,相信今年新一届的“十佳菜肴”和“十佳服务生”评选能够得到同学们更加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厨艺大赛:厨艺大赛作为生活部的另一品牌活动,旨在通过厨艺让同学们体味平凡中的精彩、感受百般味的人生。生活在燕园的我们,能通过柴米油盐酱醋茶创造出不一样的快乐,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场燕园学子的真味对决,只要你勇于走上厨艺大赛的舞台,你就是生活中的CHEF!

10、国际交流部

1)“PkuIdol”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与国际文化节

旨在丰富北京大学留学生课余生活,为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的国交品牌活动——“PKUIDOL”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到2008年9月份已经三岁了。该比赛作为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典——国际文化节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远道而来燕园求学的留学生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才艺的闪亮舞台。北京大学学生会国际交流不在承办该比赛之余还将深入参与国际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之中,部员有机会以国际文化节志愿者的身份亲身体验该节日的独特魅力,身处北大国际交流的最前端。

2)名人论坛:留学系列讲座与WORKSHOP

去年的名人论坛以“国际化职业道路的选择”与“国际礼仪与品位培养”为主题,邀请了包括IBM大中华地区政府事务总监兼首席代表佘端志先生,外交部前代司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精品课程特聘专家鲁培新先生在内的相关领域知名人士为论坛演讲嘉宾,为北大莘莘学子提供了有关国际化职业道路选择、国际礼仪与品位培养的专业、系统知识的盛宴。今年,国交部将以出国留学为专题,拟增加workshop等更多元的形式组织本年度的论坛活动,为北大人成为国际人提供更为实用和便捷的信息。

3)亚太地区学生创业协会(ASES)

该协会在国交的主导下于2007年创立,以团结和教育未来世界级商业和技术领袖为宗旨的国际大学生组织,以倡导企业家精神为核心、以亚太联合体的科技及商业发展趋势为关注点,探讨如何在高校学生中发扬企业家精神,并致力于建设亚太一流高校学生的合作关系网络,特别是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ASES将在今年10月份迎来北京峰会,届时全球的ASES人将齐聚北京,闪耀创业火花。

11、会庆筹备办公室 主要活动:

修订会史——利用前辈们留下的珍贵资源全面深入地学习并修订会史。

出版书籍——北大学生会走过风雨九十年,这期间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施展才华,写就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记录。

主题宣传——每月一主题,在校园内部宣传以会史为中心的内容,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寻访前辈——采访北大学生会的老前辈,听他们讲述自己难忘的故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前辈们回到母校参加茶话会,共同迎接学生会的九十岁生日。

12、文化部

品牌活动:北大剧星风采大赛

北大剧星风采大赛是由北大学生会主办的全校性校园戏剧大赛,其举办宗旨是展现戏剧艺术的永恒魅力,培养校园戏剧的关注人群,为北大人的心声表达提供舞台,为同学们的风采绽放培植沃土。力求借助北大人的舞台,通过北大人的表演,将最“北大”的思考与情感进行最“北大”的展现与表达。大赛全程历时近一年,得到了北大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及热情支持,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报道,获得了其他高校的热烈响应与友情参演。活动影响力遍及北大并波及北京市内各兄弟院校,并受到了包括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资深文艺界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与广泛好评,是北京大学一个独具文化特色与艺术魅力的品牌活动。

13、文艺部

品牌活动:十佳歌手大赛

14、学业与就业规划部 品牌活动:

l “英语之星”风采大赛:

“英语之星”旨在发现、展示、欣赏英语之美,张扬的是北大学子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搭建的是一个参与者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走到第五届的 “英语之星”已经与北大教务部、英语教研室等校方学术部门以及中央电视台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之星的前五名将直接晋级参加央视“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北京赛区决赛。“英语之星”与我们的新部门一同成长。

l “挑战职场”模拟招聘大赛:

实践是一个舞台,职场是一个战场。当代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路在何方?为了给学生朋友们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挑战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由北京大学学生会倾情奉献,CANON等世界500强公司提供宝贵带薪实习机会。比赛形式多样,将通过英语技能,面试技巧,创意策划等多方面能力的比拼,全力打造新一轮校园职场明星。l “学业规划”与“就业规划”培训:

在“英语之星”与“挑战职场”活动的中期,配合团委的2012工程,开展一系列face-to-face培训。培训旨在指导08级学子提前规划,完成未来四年的学业规划,并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打算。拟邀请北大毕业进入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的优秀学子,毕业后进入McKinsey的就业成功人士以及BAIDU总裁李彦宏等创业名流参与培训,同时邀请vault guide等专业企业管理公司进行协助,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15、体育部

品牌活动:“新生杯”、“北大杯”

“新生杯”、“北大杯”是北大校内仅有的两项年度性校级体育赛事,设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棋牌、棒垒、游泳等项目。参赛队或个人均代表自己的院系出征,因此每年的新生杯与北大杯都受到各院系的高度重视。“新生杯”主要以锻炼新生、磨合队伍为主,对促进新生间的团结、增强集体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北大杯”则是各院系体育竞技水平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这些活动不但增强了大家的体魄和团队精神,也增强了北大的凝聚力,并和奥林匹克的宗旨“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交相辉映。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享受体育的健儿们用自己的拼搏书写了北大最为青春动感的篇章!

16、学术部

品牌活动:

校园“十佳教师”评选:北大校园中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每年学术部都会通过全体同学投票等形式评选出同学心目中的“十佳教师”,以此来表达同学们尊师爱师之情。

“本科生学术希望之星”评选:学术部的另一品牌活动。活动积极地反映出北京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研究能力和成果。鼓励同学发扬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勇于攀登,不断进取的精神,弘扬北京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

浙江大学

机构设置

主席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宣传部、权益服务部、生活部、文艺部、体育部、学术文化部、公关部

精品活动 1.求是杯辩论赛

为巩固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浙江大学学生会与团委、教务部联合发起了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节活动。科技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以“求是杯”辩论赛最具代表性,它展示了浙大学子的智慧和才情、激情与冷静。“求是杯”辩论赛兴起于1990年,成为浙江大学最高水平、最高规格的辩论赛事,“求是杯”从1993年起,在浙大成为一年一度的校级文化盛事。

2、新年狂欢夜

新年狂欢夜晚会是浙江大学的传统性节目,是浙江大学新年文化盛宴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辞旧迎新,没有家人陪在身边,大多数学子在此刻都是孤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冬天凛冽的寒风更加深了学子们浓浓的乡愁。新年狂欢夜晚会给全体学子提供了一个欢聚一堂、情感交流的空间。晚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贯穿了时尚流行元素,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巨大创造力,它用回顾的方式在激情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对于这台晚会,学生会在继承狂欢夜传统的基础上,每年都努力创新,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这不仅是一次激情燃烧的盛会,更是我们温情凝聚的时刻。

3、浙大美食节

“民以食为天”,在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食”文化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大学美食文化节”便是吸纳了五湖四海别具特色的美食及美食文化。浙江大学美食节已成为了浙大师生期盼的美食文化盛典,旨在加强学校后勤部门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为师生们奉上美味的盛宴。更是以美食为平台,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4.体育嘉年华

体育,是一种力量的竞技,是一种精神的搏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年轻人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和热爱凝聚在一起,便成为赛场上飞扬的激情,无限的活力。怀着一颗“运动”的心,求是学子每年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盛事——“浙江大学学生趣味运动嘉年华”。运动嘉年华包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拔河比赛;体现国球魅力的乒乓球争霸赛的华家池四院乒乓球争霸赛;尽展飒爽英姿的“谁羽争锋”羽毛球大赛;燃烧激情将嘉年华推向高潮的篮球盛宴之3v3篮球赛。5.迎新生晚会

为增加新生对浙江大学的文化的了解,感受浙江大学的风采,尽快融入浙江大学的生活,迎新文艺晚会成为浙江大学的一项传统。迎新文艺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新生的表演,有老生的献艺;有社团节目,有个性展示;每年都有创新。晚会上校领导和老师的亲切讲话,也给新生们很多启迪,精彩的表演还拉近了新生之间的距离,新生与新环境的距离。6.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十佳歌手大赛每年4、5月份举行,吸引众多同学一展歌喉,最终10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年度十佳歌手。这项赛事每年都引人注目,已成为最大的学生活动之一。

复旦大学

组织架构

精品活动

“格物讲堂”“行知讲堂”、学生会领袖人才培养计划、优频电视台《乐活复旦》《聚焦复旦》《每周U报》、星空讲坛、大型论坛性讲座“星空锋汇”、复旦达人秀、十大歌手、迎新晚会、“新生杯”“毕业杯”体育比赛、留学生才艺大赛等。

上海交通大学

组织架构 秘书处、宣传中心、联络中心、文体中心、艺术中心、学术中心、海外学子中心、社团总会、研究生总会

精品活动

民族文化节、留学生文化节、海峡两岸大学生夏令营、圣诞晚会。

南京大学

机构设置

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团为南京大学学生会的最高内决策机构,统筹鼓楼、仙林两个校区学生会下辖各部门的活动。南京大学学生会根据自身特点现设立办公室、宣传部、学术与科技部、对外联络部、文化部、体育部、自律会、维权部等职能部门,各部接受学生会主席团的直接领导。精品活动

南京大学学生会精品活动主要有“新生文艺汇演”、“‘我的大学我的家’系列主题活动”、“元旦游园会”、“校园十大歌星赛”、“六球联赛”等。这些精品活动的举办,不仅锻炼了学生会成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学生会知名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同学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新生文艺汇演

二、“我的大学我的家”系列主题活动

校园青年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育人的柔性支撑,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背景环境,更是共青团团结和引导校园青年的重要工作领域。为了让南京大学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位同学都能更加热爱这个家,用自己的双手装扮这个家,校团委与相关院系和部门一起举办了“我的大学我的家”系列活动。1.校园义工岗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高校之一,南京大学每年都会为同学们提供上百个校园义工岗位,在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南大学子学以致用,奉献他人,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

在校学生会的精心策划和大力宣传下,246个义工岗位吸引了510余名同学报名,图书馆、校医院、后勤集团、仙林校区办……处处活跃着义工们的身影。义工们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在爱校护校的志愿行动中得到了自我锻炼。

校园义工岗的成立,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而且也切实解决了许多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理念的完美体现。2.兄弟高校食堂超市走访体验

为了维护在校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学生会通过广泛组织与维权相关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维权的气氛。

兄弟高校食堂超市体验活动带领同学们走出南大,在仙林高校群之中进行对比,在走访中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审视仙林校园,为校园发展献计献策。在对比各校园食堂典型软硬件设施、菜肴的价格、质量、口味及10个超市5个大项,22个小项的货品价格状况之后,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在赞扬仙林食堂软硬件设施以及温馨的服务态度外,还提出食堂可以提供诸如营养套餐搭配的好建议。

3.金牌菜肴及我最喜欢的服务员评选活动

金牌菜肴及我最喜欢的服务员评选活动涉及面最广,自12月4日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了1000多张选票。4.阳光教室: 因为这份课表,自习不再颠沛流离,因为这份课表,自习不需苦苦寻觅!南京大学阳光教室课表,将仙林校区各段时间的空余教室都罗列出来,色彩缤纷的课表既方便了同学们选择合适的自习室,又可以便于同学们听自己感兴趣的课。阳光教师课表自推出之后深受同学们的好评,也引起了如《现代快报》等校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除开展常规自律维权工作之外,学生会还举办了诸多活动形式多样的自律维权活动。如“失物招领”、“Super IT”、“低碳——从身边做起”等。

学生会还积极加强与各法律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间的联系,不断扩大自身在校园内外的影响,也为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真正把校园打造成为温馨舒适的家园。

三、元旦游园会

为给同学们的元旦增添亮彩、丰富大家的假期生活,南京大学学生会在每年元旦假期期间都会举办大型的元旦游园会活动。元旦游园会不仅形式多样,内容更是趣味横生,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每个精彩的游戏都体现着南大师生的智慧和才智、激情与活力。师生们的积极参与、热情思考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情,充满了新年的祥和气氛。

同时,元旦游园会也使南京大学学生会的丰富内涵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又一次体现了学生会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并为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带来了轻松与快乐。

四、校园十大歌星赛

南京大学校园十大歌星赛,是南京大学最大规模的校园选秀活动,是地跨两个校区、关注人群余万人的一年一度的音乐盛日。活动始终以“引领时尚文化,展现个性风采”为理念,鼓励校园原创音乐。作为南京大学一个响亮的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30届。五、六球联赛 南京大学六球联赛是南京大学传统的体育赛事项目,由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六大联赛组成。参赛队或个人均代表自己的院系出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机构设置

综合办公室、社区委员会、活动项目中心、权益服务中心 精品活动

揭皇榜:牛人老师出题,学霸学生讲题。在各个实体与网络平台上发布题目,挑战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知识掌握程度。

忘年之交:志愿者同学与老教授结成对子,疏解老人寂寞,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

机构设置 主席团 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宣传部 新闻媒体部 学习部 生活部 文艺部 体育部 实践部 社会服务部 办公室(西区)宣传部(西区)学习部(西区)校园部 文体部 实践部(西区)

精品活动

维权工作如:通过调研了解同学需求,为开展活动提供依据;伙食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生会的管理体系;义务维修队的成立和死信复活活动也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们的生活。

文艺活动如:“风华杯”辩论赛、迎新晚会、交大之星等品牌活动。及“三走”系列活动;《长安漫卷》交大书单、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建立。

篇2: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一是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状况,根据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是根据教育部多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统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降的情况,此现象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要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天有1 h锻炼时间。2014年教育部又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 h体育活动”。

将其作为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此,广大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好增强学生体质,较快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局面。

2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问题与分析

2 . 1 主要靠学校体育部管理,人员和精力有限

高校体育部的主要工作是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和群体活动,这些工作量大面广,体育部主抓教学和运动竞赛(参加全国和各省市的各项运动竞赛),群体活动主要是每年全校运动会和冬季长跑等几项标志性大活动,对量大面广的日常课外体育活动是由体育教师来考核的。根据调查上海市90%以上学校由教师依据学生参加晨跑或晨跑加晚跑的次数来评定该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2 . 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达标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晨跑或晨跑加晚跑,每学期20~45次,学生对单调枯操的跑步有抵触情绪,出现了不少负面事件,有的学生晨跑变晨走等,即便按照规定次数完成跑步,对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每个学生进校后就要求晨跑,可实际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却连年下降,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尤其差。

2 . 3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少计划,内容单一或随意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少计划,有些学校下午开放运动场馆,让学生考勤进入锻炼,但没有人来指导,缺乏针对性,效果较差。

根据调查每个学校都有体育社团和单项体育协会,他们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但各搞各的,没有统一的计划,系统性不够,学生参与的面不广。

2 . 4缺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实际组织措施

高校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评价很高,参加活动的动机也比较合理,但行动上不够积极,反复强调和督促仅靠体育教师,缺乏外部激励机制,缺少锻炼的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没有到位。

2 . 5 课内外一体化没有得到体现

课内外没有有机的融合,体育教学俱乐部只管上课教学,很少组织课外俱乐部的活动。教师认为上课是本职工作,课外组织体育活动是额外的工作。

3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国家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有明确的具体要求,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对量大面广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用考核晨跑次数代替,有时也有体育社团或协会组织的一些体育竞赛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他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既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主观因素有:个人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体育能力和运动技能。客观因素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手段、方法、运动氛围、运动场地、运动设施等。此外,推行多年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的组织却很少。因此,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国家的要求、学生的需求相差甚远。

3.2 建议

3.2.1 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和制定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体育部的联席会议要定期商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共同制定学校层面的总计划,体育部、各学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体育协会、社团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分计划,最后帮助学生制定个体计划,让学生真正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明确锻炼目标,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上,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或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检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落实,及时跟踪管理。体育部和体育教师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直接指导责任人,协调全校性、各学院的、各体育社团及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等活动组织实施及指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发挥各自优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有序和全面开展。可将课外体育活动的考评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学生干部、优秀班级、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的必备条件之一。

3.2.2 创新发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创新发展是保障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把学生乐于参与、乐于锻炼为出发点,其创新与发展才能符合客观实际需求,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内容上力争符合大学生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特点,集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活动内容,选择项目有一定的运动量,能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目的。在技术方面力求便于学生掌握,在形式上要开放,具有不断改变与发展的空间,在运动场地、设施上学校要增加投入,添置一些新颖具有时代感的器材,增加免费开放运动场馆的时间。

3.2.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与考核是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和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由单一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由单一评价方法向多样评价方法转变;由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既有外部激励也有内部激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得到真正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作为体育课考核的一项内容,而不仅仅是晨跑或其他简单的出勤率。

3.2.4 加大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依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精神,在搞好体育教学和与运动竞赛的同时,要切实可行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动员各方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思想。

4 结语

以上建议必须与各高校的资源条件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展开改善,并需要有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和二度创作,以便达成预期目标。

摘要: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发现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内容、方式、方法、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和差距,论文从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制度和课外体育活动创新机制入手,提出了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建议。旨在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制和形态。

篇3: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关键词:高校学生组织;品牌带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203—02

当前高校学生活动开展的内容、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由于学生组织的构建方式、学生资源的有限性、指导思想等原因,造成了各高校在组织学生活动难以形成持久有效的创新性、整合性,精品活动经常只出现在短暂的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内,增加了再次出现精品活动的难度,这也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活动开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对此,文章引入品牌带动理念,尝试分析高校学生活动品牌带动机制的构建,以期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高校学生组织对品牌理念认识

对品牌最早进行学术界定的是Grandner和Levy(1955),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指出,品牌不只是用来识别不同生产者产品的一个标签,它是代表了许多意义和属性的一个复杂符号。其结果是一种公共形象、一种个性,对于企业来说,它比许多产品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加重要。而今,品牌的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品牌建设已成为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

品牌建设的理念对于高校学生组织来说,似乎是听多、说多、想多,但却难做、少做、甚至不做。究其原因是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加之网络发达,收集分享信息十分容易,他们对于经济学上流行时髦的“品牌”肯定是不会放过,而且是热衷于创新,将之与学生工作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就出现听多、说多、想多了;但一届的学生干部正常情况是一年,最多是两年,持续不足,加之学生组织的资源有限,如果该组织的学生领袖又没有足够的魅力、创新力和执行力的话,其结果就出现了难做、少做、甚至不做。

二、构建高校学生组织品牌带动机制

(一)认识品牌内涵,树立品牌意识

1.品牌活动是一种文化标志。品牌活动以其某种特定的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为特征,这种特定的标志具有较高的文化內涵,构成品牌活动的专有性、可识别性甚至是排他性。比如“十佳社团评选”活动,名称容易记住,评选内容自成体系,推动社团组织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小领袖-大领袖”是其文化内涵的精粹,这种品牌活动的标志完全符合专有性、可识别性和排他性。

2.品牌活动体现该组织的功能价值。品牌活动是以一定的载体出现的,通过满足青年学生的某些需求、某些利益来展示组织功能,实现组织价值。如“元旦游园晚会”,满足青年学生在新年到来之际,在学习压力异常紧张之下渴望放松交流的心理需求;“EOC世纪精英干部学校”满足了学生干部渴望进一步成长成才的需求;“就业创业论坛”立足于青年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强烈需求。

3.品牌活动具有高度联想性。品牌活动通过活动载体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青年学生的品牌联想。以福建师大为例,比如:一说到“十佳歌手赛”,参与的人马上有情感共鸣,认为一届做得比一届好,一般同学至少也有共识,认为这是社联的品牌活动;一说到“记者节”,同学就会联想到青年通讯社;一说到“爱心家教”,就会想起勤工服务中心。

(二)准确品牌定位,创建品牌活动

树立品牌意识之后,就必须对自己部门的工作领域和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自身的新特征,创建能够尽量满足同学在拓展素质某一方面需求的活动,这一阶段就是品牌的定位和创建阶段。

1.学生活动品牌定位。一个学生组织,工作领域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既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也会与其它学生组织发生碰撞。这个工作领域,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方向应该要非常明确。只有对本组织在全校团学工作大局中的定位明确了,才能在自己本领域上创新开拓。

第一,立足学生。品牌活动是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一定要能服务满足于青年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提高。脱离学生实际,即使是国外最先进的做法,即使是最有创意的活动,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立足学生的一个主要做法是这个活动可以向全校学生征集,经过讨论,完善,再开始执行。

第二,喜闻乐见。这点简单易懂,就是品牌活动的形式、内容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目前高校的校园文化逐步从精英型转为大众型,太过高雅的活动成不了品牌活动,如果有,那也是上级有某种特殊的需要而不断推动的,这种只能叫精品活动,不能说是正规意义上的品牌校园活动。

第三,富有意义。品牌活动创建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在表面、感性认识上的喜闻乐见外,更要注意活动的教育性和引导性,当然了,这种引导和教育是青年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感悟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也正是这种教育和引导,才使品牌活动具有了灵魂。如从做家教自食其力的过程,我们让学生感悟到了做人要自强自立,要树立信心,超越自己等。

2.学生活动品牌的管理。一个学生组织都有近十个左右的部门,每个部门的分工又都是相对明确的,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开拓进取,做出成绩。但品牌活动作为组织的行为,则无法兼顾到部门的利益,有的部门在品牌活动的创建中唱主角,有的是配角甚至无法参与其中。要创建品牌,一定要在全体成员中形成共识,形成对品牌概念的共识,意义的共识,牺牲的共识,角色的共识等,在品牌创建的过程进行品牌管理,形成合力。

第一,重在持续。品牌活动的创建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年换一个活动是永远形成不了品牌的,只有在同学认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深化提炼,用心经营几年,才能形成品牌活动。

第二,包装宣传。再好的活动也要包装,也要宣传,如果只是自得其乐那就没有意思了。包装宣传就是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注意形式的完善,内容的新颖,主题的提炼,意义的挖掘,宣传的全面,影响的扩大等。通过电子屏幕、广播、海报、短信、QQ群等网络全面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全面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

第三,完善提升。每个品牌活动都有许多缺点,每年品牌活动都要与时俱进。在每年的品牌活动结束时要马上召开总结交流会,认识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以利于明年的提高;在每年的品牌活动要开展时要认清形势的变化,融入最新的社会元素,创新改进某些细节,让活动焕发出时代的气息。

(三)维护活动品牌,建立品牌带动机制

在定位清楚、创建品牌之后,还必须深入挖掘品牌效应,做好品牌维护活动,让品牌带动整个组织执行力、创新力、资源整合的提高,进而形成一种品牌带动机制。

1.带动执行力的提高。要创建一个品牌活动很困难,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非常重要,这些细节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也就是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好,该组织所有成员一定要完成各自的任务,所执行的工作不能出现差错。几次这样的高强度训练,整个组织的执行力就会提高。

2.带动创新力的增强。品牌活动要与时俱进,要焕发出时代的气息,必须创新。创新是全面创新,是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全面有机融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转移的,是根据该组织的实力、资源而做调整的。创新源于对最新信息的了解与掌握,源于对同学思想动态的关注与把握,源于自己思维的敏锐。为了让品牌活动适应当前的需求,每个人都要提出整改方案,这个过程无疑大大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创新力。

3.带动资源的整合。现代社会非常讲究资源的整合,只有整合好资源才能做大事。学生组织在这方面更是感同身受。当一个品牌活动形成时,受到的关注程度、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会全面提升,这时学校重视了,商家盯上了,政策倾斜了,该组织底气就多了,机会多了一些,整合资源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这种能力的提升又为做大品牌活动创造了条件。

4.带动组织文化的提升。组织文化决定着品牌活动的性质、方向和内容,其载体就是品牌活动。一个学生组织不可能有很多个品牌活动,如果想增加新品牌活动,对原有的品牌活动必须整合或舍去,否则,多了就不是品牌,而是常规。组织文化在品牌活动中体现、延伸,并随着品牌活动的完善而拓展、提升其文化品质、气息、意义,达到良性互动。

当前,学生组织品牌建设尚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本文把实际情况放在动态的环境中去分析,得出的几点思考,只是开展品牌建设的第一步,制定具体的品牌策略,以及如何实施品牌计划,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参考书目:

[1]陈放.品牌策划[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2]任淑美.品牌诊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乔春洋.品牌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4]别敦荣,田恩舜.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04,(1).

[5]林莉,刘元芳.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科技导报,2003,(5).

篇4: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1.1 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传播研究的个人效果的差异性

差异性其一是专业的划分不同, 对于文科高校生而言, 具有更多接触党团文化的机会。那么当学校开展党团品牌活动工作时候, 文科高校生对于这样的活动的嗅觉较于理工科学生更加灵敏一些。以至于即使文科高校生不是党团组织的学生也能够在思想上受益更多来源于党团品牌活动中的知识。

差异性其二是学历层次的不同, 就高校中所有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自考生的教育水平而言, 学校对每个学历层次的学生所投入的精力是不同的。同时为每个学历层次的学生所规划的进升之路以及教育模式不尽相同。这样当学校开展党团品牌活动工作的时候, 学校的重心内容方向的侧重度决定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对学校的发展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接受程度的不同。因为高校学生的党团品牌活动的目的是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这样的差异使落后学生心里的自卑感加强, 会使得活动对其个人的影响从心理、态度以及行为发生不适当或者解释为不完全的变化。这样则违背了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的建设初衷。

1.2 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的单调性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影响

在王秀娟《关于高校团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的面对目前高校团组织活动的积极与激烈的竞争, 指出“团组织要突破危机, 赢得主动就必须出思路、创特色, 因此我们要导入全新的策划理念, 提出四个整合观, 以集中优势、突出重点、赢得主动, 确保品牌活动建设出成效。”文中所提到的四个整合观, 从当前情况看来, 不仅仅适用于团活动也能够适应党建活动工作。四个理念包括活动品牌整合, 视觉形象整合, 时空方位整合, 组织力量整合。根据这四个理念同时结合目前高校中开展的各大品牌活动的长年模式相似, 形式雷同, 可以反映出目前高校党团品牌活动的单调性的问题。高校中的活动的单一性令高校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与疲惫的状态。并没有能够对高校生的心理、态度以及行为产生优良的导向作用以及深刻的影响。

目前高校中表面上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高校党团品牌活动, 例如,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创青春等以竞技的方式让校园中各个领域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然而根据实际数据统计校园内仍然有5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活动。这就是高校学生接触党团活动的一片空白区域。

单调性出现的原因经过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学校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缺少联系实际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的多样化, 这样一来缺少按实际所需去开展品牌活动。第二学校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 组织活动的人对该活动的态度影响了活动所具有的活力, 例如年度活动如果组织人没有推陈出新的意识, 就容易使得活动始终停留在一个层面。一个没有进步的活动, 则是一个退步的活动, 这样一来降低了活动本应该具有的多样性, 使得参与学生过少, 活动影响力降低。

1.3 传播效果的短暂性

现在国家讲究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我们的党团品牌活动也是一样。党团品牌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高校党团品牌活动的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特性所在。

但是目前的高校党团品牌活动兼容性低, 吸附力弱, 与其他活动的结合点少, 缺少新的活动内容和工作举措, 使得品牌活动无法始终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无法始终出影响出成效。部分高校党团品牌活动偏执于一块工作自生自长, 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走向衰竭。

2. 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传播效果的总结与建议

2.1 如何降低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传播研究的个人效果的差异性

首先要改正学校开展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的观念。正确树立开展活动的观念, 明白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要求得对于更大范围的普适性就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在上述一文中指出:运用激励机制, 尽可能多地调动广大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激发团员青年的潜能, 并且为团员青年带来实际的成才效益, 以此来寻求品牌活动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在活动中要遵循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比如通过社团系列活动, 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外语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一二九等活动, 激励激发团员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因素, 以此为突破口促使团员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因素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动因。

以上的解决方案同样适应于党团品牌活动。除此之外应当提出一个党团品牌活动应当具有的深度与宽度同各类学生的适应性的比值, 这样才能够使得受益学生的进步能够尽可能地处于同一个水准, 降低这种客观因素导致的差异性, 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种教育设施。

2.2 将品牌活动从单调性发展为多样性

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建设要不断总结, 不断提炼, 不断完善, 使得内容系列化, 届次化, 直至形成一个丰富健全规范的活动模式。但是一定要不断变革, 不断创新, 不断寻求新的活动增长点, 使得品牌活动能成长成枝干繁茂多样的一个活动, 同时建立在已有的活动基础上, 研发新项目活动能够达到解决品牌活动的单调性问题。

所以一方面解决一个活动的僵化程度, 每一次的开展都要进行新的开拓, 另一方面解决同类活动的减少, 不同类新型活动的研发。结合学生实际, 建立在校园文化之上, 以及学生的需求之上继续寻求并且探讨活动的实施的可变性, 增强活动的丰富性以及种类的多样性, 解决单调性问题。

2.3 提升传播效果的持续性

高校学生党团品牌活动基于降低对学生的个人效果的差异性, 改善品牌活动的单调性发展为多样性, 要得到社会的承认, 保证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一要做的是品牌活动建设要处理与党团的其他工作的关系, 形成其他工作的活动品牌, 以活动品牌促使其他工作良性发展的局面。以品牌活动这一重点工作为支柱, 以点带面, 不断带动其他工作, 这样品牌活动才可以处惊不乱, 持续发展。

第二就是强化品牌活动随着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工作侧重点转移而对活动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的能力。使得品牌活动处理学生需求的能力增强, 与学生的发展一同形成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学校应增强高校党团品牌活动的普适性从而降低活动作用于学生的个人效果的差异性, 寻求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活动品质与形式增强活动的丰富性, 追求对学生受益量的追求达到对质的传播效果的改变, 使得党团品牌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产生适当的促进作用, 一定程度对其心理、态度以及行为产生良好的导向, 推动社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娟.关于高校党团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5)

[2]陈栋.高校学生党团活动实施方案创新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2013 (16)

篇5: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关键词:组织文化 品牌形象 要素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24-01

1 组织文化与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强调对内部的影响,包含组织价值观与管理,而品牌强调对外界的影响,是组织的对外经营管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文化是组织之“本”,组织的品牌形象是组织之“标”。因此,对于同类型、差异化较小的不同学生组织,必须重视品牌形象的确立以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与品牌形象相辅相成,是塑造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每一位学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确保组织管理的质量。

2 组织文化构建的内容要素

(1)组织环境:包括组织的性质(如社团的类型、特征、制度、目标与使命)、组织形象(外部形象如社团的徽标、品牌等;内部形象如社团的成员素质、管理水平、资本实力等)、外界环境等。(2)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是成员依据统一的标准、对某种行为的是非判断选择自己行为的认识,是增强团队意识的重要元素。(3)先锋人物:即组织内部可供仿效、学习的对象,通常与“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领导者风格的影响,通过树立先锋人物来推动成员群体精神风貌的形成。(4)文化仪式:包括组织内部的表彰、奖励、聚会以及其它文娱活动等。(5)文化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信息联络方式,如通过官方网站、QQ群、微博、论坛、校内人人网等平台宣传组织的价值观,反映组织成员的期望。

3 组织文化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3.1 建设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歸根结底,组织是由个体人组成的,人是一切组织活动的最基本元素。在学生社团中,只有充分的尊重、关心、信任与理解,才能建立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与奋斗目标,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团队。(2)切忌形式主义。任何形式主义都是阻碍组织良性发展的大敌,为规避此,必须做到上行下效,高层管理者应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建立社团精神和社团形象,提高内外影响力。(3)注重个体差异。学生组织在建设组织文化时,务必根据自身类型、特征、目标与使命制定独特的组织文化,逐步提高公众认可度。

3.2 建设途径

3.2.1 设计组织形象

除了保证组织提供的产品(如社团活动效果、项目服务等)质量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之外,组织形象设计还包括形象调查,即了解公众对组织的认识,可以通过在校园发放纸质问卷、现场提问或利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收集信息,以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对社团的态度与印象;形象定位,通过前期的形象调查结果,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对组织的知名度及支持度等进行定位;形象传播,设计宣传方案,利用校园广播、报纸报刊、网络平台、海报绘制等各种方式将组织的独特形象传播出去,当然,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校园环境,应着力打造由高水准的组织架构和独特的品牌文化构成的学生组织在与其他校园学生组织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3.2.2 构建组织精神

在构建学生组织精神前,须明确企业精神的构建定义。企业精神构建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任务和发展走向,使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因此,当我们致力于构建社团精神时,要明确社团内部的固有价值观,如社团的存在价值、岗位价值等,同时,要清楚社团的特征优势,并积极鼓励成员参与共同决策来提高其对最终确立的社团精神的认同感,提高社团的凝聚力。此外还要注重与同类型社团间的合作与竞争,除了有助于建立社团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使成员为社团发展出谋划策、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结合,共同发展。

4 品牌策略的实施

4.1 品牌策略的实施意义

我们知道,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即一个学生组织的优秀的品牌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活动参与者,扩展“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但实施品牌策略的过程中应注意度量品牌形象力的两个指标: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

4.2 品牌策略的实施关键

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主要有: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品牌延伸策略、品牌的更新。由于学生组织具有一定的特征限制,在此我们仅对品牌战略决策及品牌再定位决策进行表述。

(1)品牌战略决策有5种。即:产品线扩展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新品牌策略、合作品牌策略。其中多品牌策略指在相同产品类别中引进多个品牌的策略。我们根据此定义可以得出,学生社团在开发新的活动项目时,根据活动项目特征,对活动要素进行重新筛选与组合,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需求,这要求社团的高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考虑到核心品牌形象的保护,进行活动项目的创新探索,扩展项目覆盖范围,但要坚决避免盲目跟风、不顾组织自身条件限制而冒风险。合作品牌策略(也称为双重品牌)是两个或更多的品牌在一个产品上联合起来。每个品牌都期望另一个品牌能强化整体的形象或购买意愿。顾名思义,合作品牌策略旨在促进同学生社团利用与其它同类型的社团利用优势互补等方式共同打造强势品牌印象,这种方式有利于强势社团带动弱势社团,更有利于强强联合,以同校外的学生组织展开竞争与合作。

(2)品牌再定位决策是指一种品牌在市场上最初的定位也许是适宜的、成功的,但是到后来企业可能不得不对之重新定位。虽然短期内校园中的学生群体较为固定,但群体偏好会随社会文化环境有所转移,这使得对某项活动的需求度、活跃度降低。因此,再做出活动品牌的再定位决策时,首先,应考虑活动变更可能会带来的时间成本、人力及物力成本等;其次,要考虑活动项目变更后可能产生的收益—— 即活动实施效果与目标的吻合程度是否保证对组织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再次,务必明确同类型社团的相似项目的实力以及数量。

总之,学生组织文化不只是一种文化范畴,更应是一种管理策略和思想,促进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信仰及其他文化因素与组织目标意志的归属,发挥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风英.中国的企业文化将走向何方[J].企业文化,2004(2):48-49.

[2]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4).

篇6:C9高校学生会组织架构与品牌活动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高校具体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 直接肩负着联系师生、宣传教育方针、培养社会所需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及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因此, 从现实需要出发, 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创新方式成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诉求。

一、创新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创新活动内容方式, 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工夫, 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 改进和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教书育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是党的建设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及高校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成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着力点, 然而当前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枯燥,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甚至脱离高校工作实际, 脱离高校党员的思想实际和需求, 无法引起师生党员的兴趣, 起不到组织生活应有的作用。

1.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突出。

很多基层党组织对党组织活动的功能认识不足, 把党的活动与中心工作割裂开来。将党组织活动表面化, 就活动而活动, 就党建抓党建, 使党组织活动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中的作用浮于表面, 没有充分挖掘这些活动在激发党员先进性和示范性方面的作用, 从而使活动脱离实际, 作用肤浅。

(2) 组织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虽然不少基层党组织都有年度工作计划, 也将开展组织活动放在其中, 但在实际执行中, 活动开展的随意性比较大, 经常为学校其他事务让路, 或只是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 突击开展。对于有计划开展活动的党组织而言, 很多也不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没有把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的依据, 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 千人一面, 没有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 致使党员在活动中出现人在心不在的现象, 影响活动效果。

(3) 组织活动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

某些基层党组织片面理解党的活动方式的内涵, 认为党组织的活动就是党的会议, 是开会传达上级党组织精神, 读报纸、学文件、听报告, 将党组织的活动演变为单纯的“文件教育”、“党报教育”[1];对于课业负担重的学生支部甚至将组织活动简化成召开支部会议讨论发展党员。

(4) 活动方式娱乐化倾向。

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另一种表现是, 近年来组织活动方式的日趋娱乐化。许多基层党组织, 将组织活动作为娱乐休闲开展。组织党员活动名为研讨参观, 实为游山玩水, 打牌聚餐;学生支部则以开展歌咏比赛、体育文化休闲类活动居多, 缺乏深刻的活动内涵, 失去了组织活动的严肃性和教育性。

2. 制约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因探究。

(1) 多元化意识形态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冲击。

当前高校师生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不断深入扩大, 信息时代下, 信息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 不良的思想意识对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党员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冲击。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具有功利性, 对党的认识不全面, 对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2]

(2) 高校党员重发展轻教育。

在大学生中大力发展党员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生党员数量大幅增加。在高年级, 学生党员占年级学生比例甚至达到50%, 却忽视了有效开展组织活动对党员的教育意义。一方面, 在繁重的党员发展工作面前, 不少学生党员误解为组织生活就是发展党员, 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因此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 党员培养与发展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 使得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其他活动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 在内容与形式上难以得到充分的准备和指导, 组织生活缺乏创新, 质量不高。

(3) 支部设置形式及规模滞后于组织活动需要。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立在年级、专业或班级, 教师党支部建在学科。相对于教师党支部而言, 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对支部设置形式及规模要求更高,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 即使把支部建在班上, 学生党员的人数也较多, 党组织也难以深入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此外, 庞大的支部党员人数更增加了对组织活动场所及形式的要求, 限制了活动创新。

(4) 组织活动缺乏经费支持。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党组织的专项拨款, 源头单一且数额有限。无论是购置学习资料还是组织外出考查学习、实践交流, 都很难满足, 从而对组织活动的形式有所限制。因此, 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绝大多数活动范围都限制于校内及学校周边, 形式也以召开会议、政策学习讨论、观看影像等为主, 组织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无法满足党员的需求, 起不到深入有效的教育意义。

三、改革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要保持生机和活力, 一方面要遵循时代发展和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围绕校院中心工作和师生的需求。围绕上述两个原则不断丰富组织活动内容, 创新组织活动形式,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向。

1.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党员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 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因此,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对于高校而言, 师生的思想相对自由活跃、知识和文化水平较高, 接触信息量大,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敏锐性比较强。

2. 围绕中心工作, 推动科学发展。

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时效性, 就必须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原则, 必须与教书育人、校院发展相结合。基层党组织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 提前做好计划和立项工作, 开展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院发展、师生交流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 通过举办研讨会、交流会、自由沙龙、外出访问等形式, 提高组织活动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通过活动的开展, 党员主动参与活动, 并从中源源不断汲取个人成长发展的营养, 促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3. 面向师生群众, 服务凝聚人心。

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必须密切联系师生思想实际、现实需求, 为师生办实事, 反映师生利益, 满足师生需求, 否则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只会劳民伤财。而师生的核心需求是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中要将这些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相应的组织活动加快不同年龄阶段教师成长、提高业务素质, 使不同年级的学生早日成才、全面发展。组织活动的方式可以概括为设计舞台、搭建桥梁、提供支点, 即组织活动要发挥舞台、桥梁、支点的作用。通过上述各类活动的开展, 党组织通过主动服务的意识来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 扩大党组织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4. 增强活动效果, 营造和谐氛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因此, 基层党组织要善于营造和谐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 发展才能成为可能。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政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和谐氛围建设中的作用。组织活动的开展要主动紧扣和谐校园建设的主题, 在各类活动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活动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如为学校、学院建言献策活动, 娱乐交流活动, 拓展训练, 调研学习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增强师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服务和奉献意识。在活动中倾听师生的意见和需求, 更好地改进工作, 团结周围力量, 推动科学发展。

四、提供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重要保障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除了做好自身内容丰富和形式创新的工作外, 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

1. 加强组织建设, 优化支部设置。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优化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根本。可从优化组织结构和选好组织带头人两个方面着手。为了扩大党组织活动的覆盖面, 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必须根据高校党员人数众多, 尤其是学生党员队伍庞大的现实, 灵活设置党支部。低年级本科生设在年级或专业, 高年级本科生建在班级。针对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党支部可以根据学科方向划分, 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联合支部, 方便专业合作和交流;此外, 还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除了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外, 在选择兼职党务工作者, 主要是支部书记时, 要鼓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有奉献精神并有一定威望的同志担任, 从而保证组织活动的号召力。

2. 完善活动规划, 引入考评机制。

在规划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上, 要明确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方向”体现活动特色。在活动前要对活动进行比较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达到在活动中深化教育、在教育中提升活动的效果。此外, 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对基层党组织活动的考核体系, 对活动内容、方式、效果等给予明确的量化指标, 将组织活动的评比考核纳入支部评优的重要指标。通过加强考核, 激发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

3. 增加经费支持, 保证活动质量。

随着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多, 上级党组织划拨的专项教育活动经费已无法满足多样化、高质量、深入开展组织活动的要求。因此, 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积极争取行政经费的支持, 多渠道筹集活动资金, 另一方面要规范经费使用管理, 保证每一笔经费都用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帅.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析论[J].学理论, 2010 (3) .

[2]伍锦昌.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 2006 (1) .

上一篇:小学数学常见的学法下一篇:对习爷爷说句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