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大理大学为例

2022-09-12

一、前言

态度是个体对相关特定对象 (人、情感、观念或事件等) 所持有的稳定心理倾向。该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而学生对待学生活动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学生对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目前来看,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涉及的是专业学习、各类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而其中学生活动是在校大学生最容易锻炼自身能力、最容易参与和引起兴趣的内容。高校学生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陶冶道德情操、拓宽知识视野、拓展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 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全国各所高校对学生活动都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 无论在政策上、资源上和经费上都大力支持各类型学生活动的开展。探寻如何改善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是进一步提升学生活动质量、促进校园文化繁荣的重要环节。

二、研究对象与调研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2014-2017级大理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研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编写“大理大学在校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调查了大理大学2个校区、14个本科教学学院、4个年级、62个专业的学生对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和相关问题。问卷采用线上发放的形式, 共获取1848份有效调查数据, 有效回收率94.65%。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 采用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 编写“大理大学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访问调查大理大学相关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代表对本校学生参加学生活动的态度和相关看法, 并和他们一起探讨相关改进方法。

3. 文献资料法

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和CNKI等网站查阅有关学生活动的资料。

4. 逻辑分析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自身在校期间参与的学生活动经验, 分析和思考相关改善学生参与活动态度的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学生组织作为组织学生活动的载体之一, 对繁荣和发展校园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由图1可知, 在对大理大学本科生“你加入了多少个学生组织”的调查中, 有11%的同学没有加入过任何学生组织, 有28%的同学参加了2个学生组织, 有32%的同学参加了3个学生组织, 有9%的同学参加了4个及以上的学生组织。由此可见, 大理大学的学生组织的覆盖面很广, 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在大学期间加入2到3个学生组织以方便更多的参与到学生活动的组织中去。

由图2可知有19%的人经常参与各类学生活动, 有57%的同学主要看个人的兴趣喜好选择性的参加学生活动, 有22%的同学参加过一到两次学生活动, 有2%的同学到目前为止还未参加过任何学生活动。说明大部分的同学主要还是依照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参加活动的类型。

由图3可知同学们参与学生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 大部分的同学为了培养兴趣爱好, 充实生活、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及锻炼组织领导能力而参与学生活动。其中, 有92%的同学都是为了综合测评和第二课堂成绩加分而参加学生活动, 说明综合测评加分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对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有切实明显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由图4可知, 在“学生活动存在的问题”调查中, 有75.78%的同学认为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64.01%的同学认为学生活动质量差, 参与后收获少;有48.%的同学认为学生活动缺乏专业性和学术性, 学生活动以娱乐为主;有70.24%的同学认为学生活动的宣传以及各个学院的交流力度不够, 参与范围狭窄;有56.35%的同学认为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没有自己喜欢的。

有23.56%的同学认为学院老师以及班主任的支持力度不够;有58.76%的同学认为学生活动场地有限阻碍了学生活动的开展。说明学生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特别是在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活动质量差、宣传不到位等方面有关。

(二) 影响参与学生活动态度的因素分析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访谈得知, 在大理大学蓬勃开展的学生活动中, 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 正所谓矛盾的普遍性里面存在特殊性。经过我们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访谈的反馈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自身在校期间参与的学生活动经验, 我们分析出以下几个影响大理大学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积极性的因素:

1. 校区, 古城校区 (本部) 和下关校区, 两个校区之间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两个校区的学风不同。下关校区大都为为医学一本招生专业, 对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较高, 学生自觉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与下关校区相比, 古城校区学习压力较小, 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从日常观察就能看出, 下关校区学风相对比古城校区好, 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高于古城校区的学生, 所以他们会花较多的时间用于学业。第二, 两个校区专业设置不同。下关校区专业是全为医学专业, 学生课程安排, 学业压力都相对古城校区来说较大, 因此下关校区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少, 用于参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也就会较少。第三, 年级占比不同。下关校区大一新生年级仅有两个班级, 新生人数仅有一百人左右, 绝大部分新生在古城校区。有研究显示, 大学生参加学生活动的态度与年级高低是存在关系的, 低年级学生参加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通常要比高年级学生高。第四, 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数量上不同。学生活动大多数都是依托学生组织组织开展的, 学生组织较多, 一般开展的活动也会较多, 参与度也会有所增加。相较之下, 下关校区的学生组织数量低于古城校区。校级组织下关校区有校学联、校社联、校青媒、大通社、自治委、食监委六个, 但这六个校级组织总部都设立在古城校区, 组织力度、组织人数都较古城校区要低。除此之外, 下关校区学生社团数量仅为29个 (包含分社) , 而古城校区有75个 (包含分社) 。第五, 活动场地数量不同。学生活动场地对学生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下关校区可用于开展活动的场地有:体育馆、多功能厅、报告厅、运动场 (一个) , 而古城校区可用于学生活动场地的有:体育馆、礼堂 (维修中) 、活动中心多功能厅、艺术学院音乐厅、活动中心形体室、运动场 (两个) , 从数量上、设备完整程度上下关校区都不及古城校区。

2. 年级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态度的原因之一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4321现象”, 也就对同一个同学而言, 大一年级参与的学生活动占了他整个大学生涯参与学生活动数量的40%, 并由此递减。主要的原因与学生面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无关系。在高中应试教育阶段, 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大学校园是很美好的社会鼓励, 同时高中学生, 更多沉浸在学习之中, 高中校园的校园活动少之又少。到大学后, 各种活动异彩纷呈, 对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吸引力很大。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大学, 对大学抱有好奇心, 出于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原因, 他们对于各种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而到了高年级, 其目光更多注视于校外, 为毕业做准备, 因此忙于考研或者忙于各种社会就业考试, 没有时间参与学生活动。同时, 校园活动不能及时更新, 高年级同学在参与过后对相同活动失去兴趣, 因而对活动参与也就失去了积极性。

3. 学院老师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表1可知各学院本科生人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很多学院的师生比例低于国家规定的1:14的标准, 在主管学生工作院领导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相同的行政配置模式下, 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中大部分学生工作者不能专心进行辅导员专职工作, 复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投入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大打折扣, 这给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本身带来了不少影响。同时通过图4我们也了解到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也影响着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班主任支持本班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班级班风相对活跃, 而班主任力推学习的班级学风不错, 但在学生活动这块就明显死气沉沉了。

4. 综合测评加分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态度的原因之一

由图3可知, 有91%的同学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而参加学生活动的。在2017级学生以前大理大学实行的是相对自由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也就是学生可以自主决定要不要综合测评的加分, 因为综合测评和评优评奖及成绩核算息息相关, 很多同学都愿意为了综合测评加分而参加各类学生活动, 具有选择参与活动种类和参与活动数量的自主决定权。

自2018年3月以来大理大学在2017级学生中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客观记录以及有效的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经历和成果, 为学校人才培养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大理大学引进的是“到梦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 通过平台发布活动, 设置学分。

大理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自实施以来,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其存在的固有弊端是加分项目被强制化, 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得不服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大理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明确的积分标准和学分计量方法, 活动分为思想政治素养、实践实习能力、社会责任担当、创新创业能力、文体素质拓展、工作成长履历、技能培训认证和其他八个模块, 每个模块又细化到各项具体活动, 且要求学生必须在五个模块中修够相应的学分, 这使得同学不得不根据自身所欠缺的学分去选择活动, 而不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去参加活动, 这也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同时在制度实施起步阶段, 不熟练的线上系统操作增加了参与的难度。由于该制度实施时间较短, 学生使用“到梦空间”时间也不长, 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烦琐的解决方案使得学生失去了参与活动最初的激情。

5. 学生活动本身数量过多、质量不高、

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乏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

首先在活动数量方面,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各级团学组织每年都要举办一定数量的学生活动, 你方唱罢我登场, 组织者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 活动本身主题不够鲜明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锻炼作用。

为了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强制学生参加, 普通学生为参加活动疲于应付, 学生干部为执行活动方案舍本逐末, 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使活动的举办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其次在活动质量方面, 横幅签名、讲座“三清洁”、班会团课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固定曲目, 大部分横幅内容空洞毫无意义, 部分讲座缺乏主体针对性、对于在校大学生没有实际意义, 每月固定的班会团课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质量。

最后在活动内容方面, 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特色结合不紧密, 与学科特点关联甚少, 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 娱乐性活动居多, 学术性活动较少, 科技创新、学术文化活动没有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流。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四、对策和建议

(一) 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制, 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要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需要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注意开展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涵丰富的高品质活动, 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活动。进一步督促学生组织体制的完善, 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保证活动宣传的质量, 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制。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 所谓分层是指校级、院级、班级三层, 分级是指初级阶段指大一的适应与基础阶段、中期阶段指大二、大三的全面培养提高阶段、后期阶段指大四的完善调整阶段。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制是指按照学生所处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 对所有的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 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持续的整体, 让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侧重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 更大限度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根据学生所处成长发展阶段的不同, 设计出适合各个年级的活动方案, 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学生活动。实践证明, 各个年级对活动的需求是存在差别的, 所以在学生活动中要以一个主题为贯穿点, 注意划分合理的梯度, 针对不同的活动主体开展工作。

(二) 完善和落实学生工作队伍组织学生活动的激励机制, 调动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

学生工作队伍的教师包括班主任以及专职辅导员, 他们在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经常性的班会教育和组织引领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身潜力, 让他们切实在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针对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应该在学校以及学院层面上制定的更为完善的相关评奖评优机制, 进一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三) 完善高校学生活动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打造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活动评价以及反馈机制, 不但可以让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对学生活动的全程进行各方面的监管,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活动主承办方通过对参与了活动的学生评价发现活动组织以及内容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前学生的主流意识, 为以后的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机制也可以促进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改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选取一部分高质量且极具特色的学生活动重点打造品牌活动, 形成学生活动的品牌效应, 以利于学生活动的长远发展。

(四) 统筹安排校区间学生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加强校区间的沟通与交流, 探寻高校特色学生活动

针对大理大学而言,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各级团学组织应该在大方向上统筹两校区学生活动的时间, 每学期选择合适时间开展活动月。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 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开展相应的学生活动。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每学期学生学习时间从放假前两个月开始慢慢增加, 参加活动的兴趣也慢慢降低。因此可以选择刚开学第一个月末开始到第三个月初为下关校区活动月, 统筹学校的两大活动节 (校园文化节、社团博览会) 所包含活动的时间, 绝大部分活动于规定时间内开展。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是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加活动, 也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鼓励和支持古城校区前往下关校区开展各类型活动。下关校区学生课余时间内较少, 难以花较多的时间探寻、开展新的活动。

古城校区在时间上、资源上都比下关校区要多, 若能由古城校区前往下关校区组织开展活动, 这样既减少下关校区同学前往古城校区参加活动的经费开支, 同时也促进了两个校区之间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校区活动内容方面可以探索留学生与本国学生的交流活动。

针对现留学生参与学生活动较少的情况, 可以由下关校区学生组织、外国语学院等定期组织各类型的交流活动, 如:交流晚会、中外文化分享会等。从活动本身出发促进不同国家学生的交流, 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留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也能促进各国之间学生的交流, 进而打造学校具有品牌特色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

摘要:高校学生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 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大理大学为例, 调查分析了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态度差异问题和成因, 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学生活动态度,高校学生,大理大学

参考文献

[1] 大理大学.数据理大[J].发展规划办公室, 2018 (7) :53.

[2] 侯昀.刍议高校学生活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11) :8.

上一篇: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高职院校教改中的渗透下一篇:浅议农村学生语文现状分析及教学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