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4-05-03

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精选10篇)

篇1: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探讨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儿童发展

教师素养

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 刘文胜,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燕,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讲师。

[课题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Z125—026)

2010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吹响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号角。多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从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和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严重滞后于其他学段的教育,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下一代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应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加快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以适应全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需要培养学前儿童那些行为习惯、知识和能力 1.儿童需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谈到这个问题总让人感到有些沉重,有些家长和幼儿教师认为只要关注儿童吃、喝、冷暖,关注儿童学习多少知识,能够背诵多少首诗,认识多少汉字,会计算多少数学题,千方百计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起跑线上。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似乎应该是学生和成人的事情,离儿童比较远。其实恰恰相反,往往学生时代和成人所具有的品德修养是从学龄前儿童所培养起来的。0-6岁的儿童就像一块海绵,她们会不加选择吸收周围的任何影响,同时儿童具有天生的独立性,如果这一时期,儿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长大成人后比较难根除。良好行为习惯不是靠说就行,没有人能够“通过听别人说”而学会遵守纪律,往往是通过一些间接手段,在长期的培养中,孩子们经历兴奋、快乐、觉醒,在他们的内心中成为一种财富,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在这一时期尤其应该注意儿童的良好品行的发展和养成,帮助孩子们分清好坏、善恶,通过科学的、儿童乐于接受的训练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要绝对避免通过惩罚和强制的方法来违背儿童的意愿、伤害自尊来达到目的。

2.儿童需要在快乐的环境中独立成长

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这里的环境包括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所处期间的人文环境。不管是哪种环境都应该让儿童身处其中时感到愉悦,不感到压抑。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各种独立的练习,不断的重复、探索、认识、熟悉身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学习未来的知识,并从中得到快乐、满足和进步。儿童为了某一目标,努力完成所作的一项事情时,在耐心和重复中训练了积极的意志力。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儿童个体适应环境,激发生命,让儿童得到自由自在的发展。完成这个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教育应最大限度的减少教育者的主动干预,让小孩自己进步、自己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探索。教师的作用让孩子们的生命自由发展,帮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激发出生命发展的更大力量,引导他们不要走上偏离正确轨道之路。然而现在有许多家长和教师们对孩子的教育总是显得操之过急,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待儿童表现得过多的溺爱,对孩子的行为不放心、不信任,本应是孩子们能够独立自己完成的事情被无情的剥夺或包办代替。

3.儿童需要培养初步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对儿童的认知教育多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一种认为儿童从下生就有认知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同时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时下中国的儿童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被动地学习名目繁多的知识和技能,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很小的孩子被迫参加各种补习班,过早地学习诗歌、英语、舞蹈、钢琴、奥数,违背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另一种思想认为儿童不应该过早的认知,让儿童顺其自然地自由发展。其实儿童的教育更重要根据儿童发展规律在儿童身心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培养兴趣爱好。如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国儿童与美国儿童就阅读能力一项比较而言,美国的儿童四岁左右就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而中国儿童要到八岁才具备阅读能力。这种差距的存在分析原因是两国的教育观念的差距,美国的家长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阅读儿童读物的兴趣,家长和幼儿教师肯拿出时间与儿童一起阅读,尽显亲情,孩子在长期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养成阅读的能力,而中国的家长却很少有人花大量的时间陪儿童阅读。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幼儿教师具备爱心、事业心和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把自己所教育的儿童看成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小弟弟、小妹妹。儿童对他人生中第一位老师会终生难忘,他对儿童的影响将是一生一世,所以幼儿教师有责任看护好、教育好社会和家长所托付的孩子。其次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的投入,刻苦的学习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尤其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80后、90后的大学生,在学校上的第一课就应该是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

2.幼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幼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意地多涉猎各方面知识,增强文化修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师的知识结构一定要博,并且要新,符合时代的特征。知识不要求有多么精通,但要达到能够与儿童进行相互交流,能够影响儿童健康的审美,适应儿童天真、好问、求真的特性。同时幼儿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应精通和熟练应用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幼儿教师入职前应该经过如营养师、育英师、普通话等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资质的学习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幼儿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儿童的培养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儿童的很多兴趣爱好、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知识能力都是在学龄前这一阶段形成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多方面培养和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修养,首先幼儿教师应具备声乐、钢琴、舞蹈技能、绘画技能;其次幼儿教师应熟练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能够教儿童使用电脑,能够用电脑做声情并茂的课件;第三幼儿教师要有一定体育素养,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编排教授幼儿舞蹈、儿童体操、儿童体育游戏和运动;第四幼儿教师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因为儿童需要细心照顾,同时儿童需要从小在劳动和生活中学习生存的经验和能力;第五幼儿教师应具备适应儿童教育的教学能力;第六幼儿教师应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以满足幼儿园活动设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三、高职高专学校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毕业生的工作素养 1.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开办学前专业与本科院校开办学前专业有着明显的不同,高职高专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如果从为幼儿园培养社会急需的幼儿教师的需要出发来衡量,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实用性强、专业技能好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从用人单位招考和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原则上在文化基础类课程开设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技能类课程建设。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文化课与技能类课程的比例设置为5 :5比较合适,文化课以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儿童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学法等课程为主要学习内容,技能类课程以音乐基础、声乐、舞蹈、钢琴、美术、幼儿园游戏、计算机使用等课程为主要学习内容,三年的总课时为2000学时左右。

2.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幼儿园需要的专业能力 根据高职高专的办学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点在学生两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钢琴、舞蹈、绘画、口语训练等方面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把课堂教学中的项目作业与平时的技能训练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学生的舞蹈沙龙、声乐钢琴比赛、学生技能大赛等形式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面对未来工作的积极态度。

3.重视学生实习实践,促进学习与实际工作接轨 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高职高专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幼儿园实习实践锻炼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自己开办儿童教育机构。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把学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幼教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学习实践中了解未来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能力,了解自身知识和能力欠缺的地方以及努力的方向。实习的形式可以采取长短结合,分学期进行。每次实习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实习可以采用短实习,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重点是让学生有种职业的体验和简单专项的实习实践;二年级采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开展,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整个教学过程和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半年以上的实习过程,这一阶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成为一名准幼教工作者,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1.《儿童的生活与教育》,侯莉敏,教育科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姜大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广西现状: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同时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拥有5.3亿人口的东盟和5.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两个大市场中,将发挥结合部的重要战略作用。广西同时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地区开放政策。可谓是优惠重重,优势重重。

但事实是,广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广西的GDP和其他发达省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人才是广西经济腾飞的助推器,特别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那么想要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想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要不断学习,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单一性知识结构的人才己不能应对复杂的形势。广西社会迫切需要厚基础、宽口径、文理渗透、通才加特长,在知识能力结构上具有多元复合的知识集成型人才。

因此我应该立足于广西财经学院,学好自己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综合知识面,努力精通专业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和法规:具备国际经贸、商务行情、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一些有关东盟国际家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自己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提升熟练的外语会话、公关和谈判能力;提升自己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人才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广西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组织文化的革新,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持,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实力。我作为接受高等知识教育的一份子,首先在自己心里要树立起创新的意识,应当注重在高校的学习中,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多做有心人,学习借鉴,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在广西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广西经济与各地区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强化,而国家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使得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在广西经济发展中,明白协作、交流及联合就成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自己应该多学习各种合作的途径方式等,加强自己统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在各种实践学习中学会把握有利的发展时机,自己也应该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学会会与其他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价值,充分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各项艰巨的任务。

篇3: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 中小学急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为其培养好用、能用的人才。但是, 由于高校体育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分属两个不同层级系统, 有着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知识体系, 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完美对接, 是摆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前的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与中小学的对接, 切实搞好校地合作办学, “校地”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是解决高校所培养的体育师资不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最有效路径。

一、构筑多元化校地合作模式

(一) 现有的校地合作形式单一

目前, 校地合作较多地局限于高校与中小学在实习上的合作, 即:高校在中小学校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或实习基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学校进行实习。这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普遍采用的实习形式, 显得单一, 再加上实习时间较短, 缺乏深层次、更全面的体育生培养合作, 难以实现业务上的互赢互利。

(二) 多元化校地合作模式的构建

多元化校地合作模式, 即高校与地方政府、教育局和中小学校间建立联动机制, 形成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具体如图1所示。

1. 高校与地方政府

高等学校本着“共建、共管、合作、双赢”的原则, 首先与当地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教师教育基地的合作框架协议。山东省教育厅十分重视教师教育工作, 与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 (鲁教师字【2001】7号) 。“十二·五”期间, 要整合高校和地方教师教育资源, 在全省建立20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采取高校与市地共建, 以高校为主的方式组建。20个省级基地, 分批建设, 5年完成。第一批启动4个, 曲阜师范大学是其中之一。该校在济宁和日照两地市办学, 按照通知要求, 分别与济宁市和日照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建教师教育基地的合作协议》。其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 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整合双方优质师资资源和引进国内专家, 构建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整合和建设校地优质设备资源, 完善教师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共建教师教育远程教育平台, 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网络化、一体化运行。

(2) 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双方根据师范生的规模、实习计划以及中学实际, 协商师范生年度教育实习工作;同时, 按照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计划, 共同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

(3) 建立教师交流制度。高校定期派教师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调研学习, 中小学定期选派教师到高校任教或学习交流, 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 地方人民政府与教育局

地方人民政府将协议委托给教育局具体执行办理。

3. 高校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高校在与地方政府建立框架协议的基础上, 就双方共建合作的具体项目、共建合作周期、共建合作形式和条件保障等事项, 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磋商, 达成具体合作操作协议。

4. 教育局与中小学

教育局根据具体合作操作协议, 给中小学校下达具体任务。中小学校根据主管部门的指示, 上报顶岗实习人数、专业, 以及推荐到高校授课的名师和需要培训的教师等。

5. 高校与中小学校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教育局提供的计划, 直接与中小学校联系对接, 将顶岗实习的学生派到中小学校实习, 并接收中小学被顶替下来的教师并对其进行培训;同时, 高校聘请中小学名师来学校任教授课, 并推选教师到中小学校考察调研和体验生活。

(三) 多元化校地合作模式运行的动力机制

多元化校地合作模式运行的动力, 是人民政府的行政指令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执行力。顶岗实习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由当地人民政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中小学校执行, 教育局负责督促。培训与晋级、工资等挂钩, 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轮流培训的积极性。

二、校地合作共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 校地合作共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整合校地教师教育师资资源, 建立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 学缘和职称结构合理, 学历层次较高、学科和专业领域齐全, 高校体育教师和中小学教学名师有机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 校地合作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 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校地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见图2) 。该体系由校地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平台、校地联合承担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校地合作同堂授课平台、校地合作培育从师技能平台、校地合作指导见习实习平台5个平台构成。

1.校地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 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总体设计, 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更是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形式。它规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 以及采用哪些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来达到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中小学合格体育师资, 必须校地联合制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校地联合承担教师教育课程平台

突破传统“老三门”的局限, 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 增加侧重于实践的课程, 构建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新课程模块。通过聘请中学教师承担实践课授课任务, 如教师职业技能与训练、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材教法、体育课案例分析等, 以此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

3.校地合作同堂授课平台

校地师资合作, 共同编写体育微格教学教材或参考书。为了加强微格教学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需要, 部分微格教学训练采用校地教师同堂授课, 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学技能、观看和分析示范录像、以身说法组织编写微格教案、分析微格实践录像, 现场分析反馈评价、修改复录再分析等环节, 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

4.校地合作培育从师技能平台

校地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从师技能,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从师技能大赛和展示会, 如“三字一话一画”、教案设计、板书设计和课件制作大赛或展示会, 演讲、说课和授课比赛, 引导与激励学生形成从师技能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训练、自我完善的习惯与机制, 培养从师技能。

5.校地合作指导见习实习平台

校地合作, 在中小学校建立见习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先见习, 中小学校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指导教师。在见习的基础上, 合格者进入实习阶段, 在校地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

(三) 校地合作全程培养学生的从师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从师技能培养, 要从新生入校开始。通过参加毕业生顶岗实习总结大会, 观看实习生实习汇报观摩赛, 初步感受实习, 培养从师技能训练意识。在此基础上, 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从事从师技能学习与训练, 逐步提高从师技能。在从师技能考核合格后, 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结合实战全面提高从师技能, 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 针对中小学校体育人才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进行有目的的订单式从师技能雕琢, 进一步提高从师技能 (见图3) 。

篇4: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04-02

现代建军治军人才,尤其是指挥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领导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是目前我军建设当务之急。

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装备的发展、战争技术的变革决定了人才成长过程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与时俱进的过程,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世界中的每一个军人,都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想在新形式下有所作为,任何一个希望成功的军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战略,使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高,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军事人才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过程。

另一方面,由于我军面临着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尽量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标志的军事竞争新态势。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按部就班,尾随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会错失良机,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只有抓住机遇,走超常规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跨越某些阶段和环节,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的培养之路,为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二、军队院校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应确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原则

前沿性:要全力关注现代战争的发展动向和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动态,全力关注新战法和高新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始终坚持盯住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前沿、盯住外军最新信息化装备、盯住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做到高起点建设,使参加培训干部的知识结构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综合性:针对军事领域的特殊性、高科技性等特点,扩大参加继续教育学员的知识面,增强所教知识的广泛性,注重各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与渗透,让受训学员更多地了解相关专业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各种领域的有关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知识结构单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狭隘的缺点。

实践性:在军队院校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既要考虑培训理论的先进性、前瞻性,又要注重培训的实用性;既要有远景展望,又要有现状研讨;既要有理论探索,又要有实际操作,使教育的内容和部队的实际与今后发展密切地结合起来。

创造性:在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中,要注意部队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加大课程中教育与学员之间的研讨环节,通过研讨来提高受训学员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提高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使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规范性: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分类设置教育层次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继续教育新机构;要突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加强考核;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培训与操作相结合,注重学员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优化教育内容,精心编选教材;着力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三、发展军队院校继续教育,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模式

知识更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改善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它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与现代军事技术与装备相关的前沿性内容,通过科学方法组织成密集的知识,在全面熟悉、了解和运用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学员的知识面,改善其知识结构,适应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发展的要求。

能力提高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提高学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根据不同学员工作职务的不同和岗位要求,找出其现实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通过运用多种教育培训方法来提高学员的岗位工作能力,缩短上述差距,尽快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岗位工作的要求。

篇5: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前言

步入大学也一学期了,第一次接触军事理论这门学科。听了朱兆平老师讲课,也许书本知识收货不是很多,但是所吸收所获取的那种军事理念是很多的。感受了中国国防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努力。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有义务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我们就是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军事国防大学生人才新时代高素质

摘要

本文主要是我作为一名刚入大学的大学生的个人观点。国防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国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国防教育工作还落后于很多国家,因此中国国防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努力。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国防教育呢?这就需要我们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一直会是时代所必需的,只有我们新时代青年成为高素质人才后,加强国防教育,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人民才能更加安康。

一.国防教育

1.什么是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颠覆威胁的建设斗争、防御外来侵略,而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一种社会活动。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

这是网上的定义,那么对于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认识国防教育呢?国防对于我们大学生有哪些意义呢?首先我们是一个公民,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义务维护祖国的完整与统一。只有我们储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知道怎么做。说这么多,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而言,就是

学习知识,用笔杆子维护祖国,再次,作为大学生预备役的我们,也有必要学会用拳头维护我们的祖国。

2.中国国防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1958年出台的。而反观中国,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1997年颁布的。从时间上,就能看出中美之间国防教育之差距。

再看与中国纠缠甚多的日本,日本人尚武。日本国的国防教育有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用危机感来刺激国民对国家安全的关心,以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

再反观瑞士这个国家,为什么瑞士100多年没爆发战争,为什么这个“小国”能不受侵略。因为这个国家全民皆兵,他们把国防教育实施得很好。正如瑞士一位外交官说:“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们100多年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而作为新兴起的大国的中国,我们的国防教育呢?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在功能上属于“技能训练型”,重点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理论知识普及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上面,在树立大学生国防意识方面还做得不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过程中表面化军事色彩过重,掩盖了国防教育的意识教育功能,这就制约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在功能层次上的提高。所以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只有把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我们才能取得成果。只有随时准备战争,不惧怕战争,才能保证和平。

3.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从解字角度说,就是国家防卫。自古以来,有国必有国防,从古代的富国强兵理念到现代新时期的新国防,不战而屈人之兵。毛主席曾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说的就是要增强国防实力,才有主权。在看钱学森那部影片时我不禁感叹,若当初中国国防国力强大,钱学森回国又怎会受到阻挠。

在我心中,国防还是和平的象征。如果每个国家都有强大的国防,那么世界上很少有战争。发展国防并非是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要捍卫自己国家的和平。我国作为联合国任理事国之一,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所以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维护世界和和平。

4.如何提高国防教育意识

既然我们与别人差距如此之大,我们就得提高我们的国防意识。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我们的国防观念。只有我们心里脑子里有了国防观念,我们的国防教育工作才能开展。其次,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虽然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是,当今世界变化莫测,世界格局有变,战争谁也不能绝对避免。我们要有这种忧患意识,才能算是有了国防意识。最后就是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现在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学好这门课程,作为预备役的我们,要始终有国防观念。现在中国大多高校都开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改变了以往只是开学时的军事训练的方式,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军事国防教育的重视。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切实做好了,只有我们的国防意识提高了,才能带领我们广大公民提高国防教育意识,才能将我国发展成为军事大国强国。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

1.什么是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高素质人才High-quality talent,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关键看是否能成为公司的核心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懂得怎么样为人处世是最重要的啊,所谓做事情先做人,其次是有与时俱进的头脑,适应社会的高科技水平等等。另外注意自身水平的培养。文化水平,英文水平,计算机水平,是否有驾照和驾驶经验,有何种特长,等等。另外还需要有一些相关的工作需要的精神。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只会学习的学习机器。

2.高素质人才与“旧人才”的差别

在旧社会,在那个科举制年代,可能人才就是状元,被科举制度严重坑害的机器,只想着八股文与讨好掌权者。在今天,也有着这样一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为了考大学,大学之后呢?他们不知。他们是新时代的学习机器。

而现在,社会已经不需要机器了,社会需要的是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上文已经说了。旧的高学历低能力人才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

3.重要性

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见识,是为人处世,是精明变通的头脑。社会瞬息万变,人才辈出,如果还是以往的看法观点,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站住脚跟呢?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社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唯有高素质人才方可胜任。一个公司企业,高素质人才可以做管理阶级而“旧人才”只能是被管理阶级。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原因。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是要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全面发展,来适应社会需要。

4.怎样培养

既然社会如此需要高素质人才,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呢?培养高素质人才,要从学生开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大学教育要有意识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领域。大学校园在创造一种知识交叉和学科融合的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多学科知识的熏陶。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实践能力。校内实习与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环节,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的不同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5.当代社会的需求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 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 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社会急需高素质人才,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方向。我们的社会可以没有那些高分人才,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需。

三.国防教育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系

曾经有人说21世纪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而我想要补充一下,21世纪最缺乏的是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对于现在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现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危机的。从黄岩岛、钓鱼岛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很多国家对我国还是很觊觎的。再加上现在的恐怖分子**,中国可以说也是内忧外患的。而现在由于某些制度,导致我们的高素质人才不足。现在我们的国防教育实施得也不是很好。国防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也是一门必修课,只有学习了国防教育这门课程,才能对国家的形势有更好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有国才有家,国为重,家为轻。只有学好了这门课程,有忧患意识,才能像瑞士那样,百年无战。

结语

军事理论课程让我了解了中国现在的军事形势,让我拥有了基本的军事观念。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明白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写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形势,了解国防教育,从各方面做好自己,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我们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建设中国社

会主义还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只有我们做好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将会越来越美好。

化学1班赵杰

篇6: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国际心理学界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在认知成长的过程中, 每一个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固定的顺序从前一阶段过渡到后一阶段, 不能跳跃过某一阶段, 也不会倒退。依照这个发展理论, 我们可以把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第二, 知识来源于主体和客体 (儿童和环境) 的相互作用;第三, 儿童是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学习者。所以当我们要教育儿童的时候, 首先我们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 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其次, 我们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可以在经验的摸索中增加自己的认知能力;最后, 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能逾越他们本身的能力。

二、发展性评估过程简介

一般来说发展性评估是以观察、问卷调查或是测量工具三种方法来进行的。无论是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 目的都是为了把握儿童的发展阶段。下面笔者将通过使用《新版k式发展检查》来找到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水平, 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探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

1. 评估对象。

A生, 生于2004年3月25日, 性别:男。测试时满8岁。爱好饼干、冰淇凌、蛋糕、卡片、书报杂志, 喜欢撕纸和看巧虎, 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

2. 评估工具。

在对A生开展发展评估时使用的工具有:幼儿测试用桌椅、专用工具箱一套、评估量表表格及其他辅助工具。使用的是《新版k式发展检查》。该发展评估的特点是一个半构造化的评估。以游戏为主, 由测评者和儿童边玩边互动来进行, 测试过程没有严格的规律性, 相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结束评估后, 测评师需要把测评纪录计入评估量表表格。记录评估过程的评估量表有6张, 适用于0岁到16岁的儿童, 评估项目分为姿势运动、认知适应、言语社会三类。在评估量表中需要记录包括测试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学生在测试时的年龄等基本资料。除此以外, 在记录测试项目时除了通过、不通过、中间反应以外, 还需要在备注栏中记录儿童在测试时是如何参与游戏的、如何通过游戏和教师互动, 以及可能影响儿童测试结果的外界因素等。

3. 测试结果。

在2012年8月25日, 测评师首先对A生进行了简单的行为观察, 在之后对他开展了《新版K式发展检查》的发展性评估———

(1) 配对课题 (1岁半儿童的发展课题) 。第一步, 测试者拿出圆板和配对版 (圆形、三角形、方形, 其中圆形接近圆板) , 圆板放在儿童惯用手前方, 测试者要求儿童把圆板放入配对版的正确位置。在完成这一步以后, 测试者拿出圆板, 180度调换配对版的方向 (圆形离圆板的位置最远) , 再次要求儿童把圆板放入正确的位置。A生在完成这个测试的时候, 总是把头扭向一边, 眼神看似没有在看测试者, 但是无论测试者如何变换配对版的角度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瞬间把圆板放入正确的位置。

(2) 搭积木 (2岁儿童的发展课题) 。测试者引导说:“我们来搭小汽车。”然后用4个积木横着搭一排, 并拿起最后的一个积木放到最前的积木上, 对儿童说:“这是司机坐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开车吧, 滴滴叭叭呜呜……”要求儿童搭一辆一模一样的小汽车, 并且把积木想象成小汽车来开动。在完成这个测试时, 学生拿到积木后立刻把积木搭到了教师的小汽车上, 需要教师大量的语言提示 (这是我的, 你的在那里) , 以及视觉提示 (用白纸做区域性提示) 才能把积木搭在自己的领域 (远离教师的小汽车) 。

(3) 综合结果。当时该生的生理年龄是8岁5个月。通过对他开展的发展评估和分析, 我们发现他的姿势运动年龄为2岁8个月, 认知适应到达的发展年龄是1岁9个月, 言语社会年龄为1岁6个月。综合分析他的发展年龄属于1岁10个月的发展阶段。

三、结果分析及教育方针

根据以上的评估结果和评估项目, 参照日本的相关研究结果, 我们对该生的活动作出了以下的推断:他难以控制活动中的间隔, 难以与他人产生共鸣, 游戏内容极端狭隘。换言之, 这样的孩子是通过直觉来完成任务的, 正是强烈的配对反应导致他人难以进入他的游戏内容, 也很难拥有与他人一同游玩时的共鸣。这类儿童都较擅长拼图游戏、找颜色、按照规定排序等活动, 而只提供游戏的话又容易造成儿童和游具的封闭世界。

四、反思

当一个儿童被诊断为自闭症送到学校后, 如何为孩子开展一次全面的评估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起点, 也是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评估是众多评估中的一种, 只是以发展的角度解释了儿童的情况。作为一个评估师, 需要让儿童的真实情况如实地反映到评估中, 并且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把这个结果真正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真正做到通过促进“最近发展区域”来促进儿童的真正成长。

篇7: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日就“在校外籍儿童的教育援助”进行了讨论。据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截至2014年5月,在日外籍儿童学生共79630人。其中,93%的外籍儿童学籍挂靠在日本公立学校,需要接受日语学习指导的外籍儿童为29198人,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近年,日本外籍儿童人数不断增加,外籍儿童母语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如泰语、尼泊尔语、印度尼西亚语等。另外,需要接受日语学习指导的儿童分布也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些集中分布在同一区域,有些则分散在各地。而情况更为复杂的则是外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很多外籍子女的家长并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教育。这些外籍儿童不仅在日语学习上有困难,也常常会产生如“我究竟是哪国人”这样的困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外籍儿童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如果在教育上给予正确的指导,未来他们将会作为全球化人才而活跃在日本的各大平台中,也将会为日本经济注入新鲜的活力。因此,为这些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将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让他们与日本儿童共同健康成长,促进本土儿童全球化素养的培养。

篇8: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1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是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的旨在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宏观概念, 提出的是一个泛化的目标。实际上, 人文素质教育更应该倾向于人的本性教育, 应该是对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 以使其达到完善人格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关于人文教育是对人本性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观点, 有人提出了“主体思维、知识、伦理、经验的学说”。医学人文教育同样是针对医学活动的主体来说的, 其方法是通过改善医学活动主体———医学生的精神与实践能力, 其目的是为客体———患者及健康人服务, 改善和维护其健康状况。因此, 医学人文教育不但要求医学生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 同时还要具备能够积极正确应对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交叉所带来的诸多尖锐而复杂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

把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相提并论, 意在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不要泛化而应具体化和本性化。

2 西方的医学人文教育

20世纪6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升高, 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人文教育引入医学教育之中。如80年代初, 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英国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也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 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容的目的。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树立新的医学观念, 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植道德情感, 规范道德行为;依靠人文知识和方法, 发展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社区管理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 他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十分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及人文精神的渗透, 这对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无疑是很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1]。

3 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很快。同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一样, 我国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各种医学人文学课程, 如人类学、法学、文学、伦理学、哲学、史学、心理学等, 但却没有像预期的那样, 使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因而, 人文素质教育绝非是仅仅开设几门课程那么简单。只有培养医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知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简而言之,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上述能力的培养与整合。

4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缺乏

据某医学院校的调查显示, 医学生自学能力差的占30%, 文字表达能力差的占80%, 创新精神与科学气质差的占80%, 无课外阅读习惯的占90%左右。多数医学生对基本的文书格式不清楚, 不会写求职书、推荐信、实验报告和毕业论文。临床病历的书写缺乏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等。长期以来, 受传统医学教育观念的影响,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原因有3方面:一是受文理分科机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等基础知识兴趣不够浓厚, 基本修养不到位。二是进入医学院校后, 医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给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带来新的困难。医学院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使人文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单一;校园文化氛围欠缺, 加上医学生课程多, 时间紧, 无暇顾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三是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欠缺及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淡薄, 直接影响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2 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人文素养缺失

医生的个人经验和精力是有限的, 而病患的复杂性是无限的, 要对患者有深入的了解, 就不能仅仅凭借医生的经验和医学专业知识, 而应通过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加强人文关怀, 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水平。然而, 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是医疗卫生从

医药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区域和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对策研究

张杰, 孙越鹏, 王尧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300462)

摘要: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规格、素质、技能的要求,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改革教学方式, 坚持校企合作育人,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精”, 上岗有技能, 转岗有潜能, 创业有实力, 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职业素质;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高素质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2010年重点立项调研课题 (jwdy-20103007)

业人员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 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因而,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培养医学生对人性、情感的认知, 让他们了解人的整体性, 尊重人的尊严并以追求人的完整性作为基点, 使其能以同情心去倾听患者的陈诉, 关爱病患, 对患者施以全面而具人性化的治疗, 自觉地维护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改变医患间对立的局面, 从而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2]。

5 如何持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医学创新人才

人文素质教育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养成教育, 讲求的是持续性和习惯性的教育, 很大程度上需要医学生自己进行感悟和领会。因此,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医学课程表里增加几门人文课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 不单单是死记硬背的学习, 更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人文修养[3]。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内容上, 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目标上, 培养既掌握医学知识又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的医护人员;在教育价值观上, 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文精神, 培养健全的人格, 以求人文精神的完善。

基于上述观点, 要持续强化人文教育, 培养出创新人才,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5.1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 学科层面上的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应以医学及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的社会、心理及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把实际问题结合到课程中进行讲授。

(2) 两类学科交融形成的新型边缘学科的结合。如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3) 08-0006-04

技能性医药人才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

(3) 理论或知识层面的结合。两类课程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医学模式的完善和学科的发展, 而且也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2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来达到文化素质养成的目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 也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以及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来获得。而文化素质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加强医学院校文化建设,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5.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如果说专业学习有赖于专业实践, 那么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积极的生活积累和行为养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 深化课堂教学, 把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临床见习、实习, 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医德医风、实习态度、遵章守纪、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使学生接触自然, 了解社会,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学生树立热爱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观念。

摘要:通过简述中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特点, 分析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而揭示不能简单地将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理解为在医学课程体系中增加几门人文课程的道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人文修养熏陶, 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上做出相应调整;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三结合”的原则, 最终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强化,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黄丽萍, 韩静, 张荣贵, 等.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基石[J].华西医学, 2010 (5) :984-985.

[2]郭建新.医患关系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 (4) :51-52.

篇9:立足素质培养 服务专业需要

一、艺术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教育产业化,推动了高校招生及办学体制的改革,一些中等专业学校也升级为专科院校。这样的实际情况,导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艺术院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由和前卫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升入高等院校以后,他们的思想观念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倾向于专业的学习,对于语文学习抱着忽视和轻视的态度。因此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重视专业学习,忽视语文学习的状况。

在教学层面,没有重视艺术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对语文知识需求的不同点。艺术学院的语文也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那么强调了,而是转变为文学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内容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材内容都是采取节选的形式,把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收编进教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的目标性确定在修养和素养的提高上,改变了高中阶段以提高应考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更加重视对文学作品相关的注释、分析、时代背景的介绍方面内容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在管理层面,也是把专业学习放在主要位置,课时安排和师资配备等,没有把语文专业的学习放在和艺术专业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导致专科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轻视和忽视。

二、艺术院校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

艺术类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从小开始进行艺术学习的,他们从小开始练琴、学画,浑身上下充满了艺术细胞,反应敏捷,思想前卫,感情充沛。但是他们的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则相对薄弱,文化课成绩也表现得相当逊色。专科院校学生和统招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应该侧重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然后是文学欣赏的教学。把教学目标确定在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有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那么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都会有一个保证。对文学、艺术的学习和鉴赏,都会有重要的帮助。在厚实的语文基础之上,理解和应用文学知识,都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现行教材包容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名篇,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基础是很难实现学习的高效性的。

三、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1.语文教学要因材施教

艺术专业的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时尚、现代、前卫、外向的特点。他们富有艺术欣赏能力,对传统有叛逆心理。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觉、自发地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掌握作品中设计的文学知识和基础知识。探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变换授课形式。

如:对一些戏剧类文学作品的教学,老师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创作,并让学生亲自演出。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提升艺术品位。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文学价值。

2.强化阅读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源自于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量的阅读,都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选取那些经典的篇章故事,力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摘取网络上名家朗诵的名篇,让学生在文学的滋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像戴望舒的、徐志摩的、席慕蓉的、余光中的等等古今中外的著名篇章,学生在音画中欣赏文字,其乐融融。

总之,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培养兴趣出发,立足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尤其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需要语文的辅助。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语文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艺术学院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篇10:从儿童发展的需要思考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标是教学之灵魂, 如何实现目标设定的“简明”呢?要根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通整合的要求, 对教学进行整体立意, 探明教材意图, 只有这样, 数学教学才具有清晰的价值取向和能力训练层次.例如《2、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目标: (1) 在经历编、记、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在应用2、3、4乘法口诀的过程中, 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 体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好处.这样三维目标既有机融合, 又具体可行.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和依据, 也是学生在这堂课中所要学会的目的和要求.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更不能模棱两可, 只有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 教师才能抓得实在, 学生才能学必有得.

二、教学过程要简捷

爱因斯坦说:“真理总是简单的、质朴的、平白如话的.”莎士比亚说:“简洁出自智慧.”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 数学教学要返璞归真, 教学过程必须要简洁明了.

(1) 教材处理要简洁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是数学教学的基石,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要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加强整体性.”每一堂课可用的素材都很多, 但能起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材料还得从中进行选择加工.教学素材应服务于数学本质的挖掘, 如果不经过精挑细选, 反而会有碍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在深入上下工夫, 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文本, 艺术地处理教材, 科学补充教材, 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 删繁就简, 突出重点.

例如:《年、月、日》同题异构:

一位老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年的年历表 (平年) , 让学生观察、讨论:仔细观察这张年历表中, 你们能发现什么?几分钟后, 学生汇报.生1:我发现有的星期开头缺几天, 末尾又少几天.生2:我的生日在3月20日. (有了这个同学的回答, 接下来学生的回答都是自己的生日.) 生3:9月1日是教师节, (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教师纠正9月10日是教师节, 接下来学生都说起节日来了.) ……

另一位老师在开始时就让学生说说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 并让学生板书.在教学“认识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各有几天”时, 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设计的两种不同的年历表 (只有一年, 同桌不同年份, 有闰年和平年) , 通过比较、探讨, 逐步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一年几个月, 每个月各有几天, 平闰年的不同等等.

第一位老师给孩子的都是同一年历, 问了一句“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知道到底要回答哪方面, 素材的提供也不利于认识闰年.正是由于缺少对教学素材中数学实质的加工, 干扰了学生的探究数学的方向, 使学生在一些非数学的问题上纠缠,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也使教师陷入难堪的境地.第二位老师让学生说说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 学生马上知道了年月日表述方式, 并明确了书写形式.这样既来自生活, 又简洁、有效.然后请学生拿出事先设计的两种不同的年历表挖掘数学的本质, 体会一年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 通过2月份的天数不同体验平年和闰年, 这样的教材处理更加简洁、有效, 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知识点, 使得课堂的数学味浓浓.

(2) 教学环节要简化

目前数学课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程序繁杂、氛围嘈杂的现象.那么, 该如何给数学课“减肥”、“瘦身”, 实现教学环节的简洁流畅呢?我们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集中目标.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环节: (1) 由发夹导入, 3个是对称的是部分教师作品, 1个是不对称的是学生做的, 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有一个不是老师做的”, 初步区分对称图形与非对称图形. (2) 欣赏大自然设计师的对称图, 画面非常美, 出示平面图, 让通过学生对折, 完全重合, 体会对称图形, 猜图游戏, 只出示图形的一半猜是什么图形,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特殊性. (3) 认识对称轴 (就是那条折痕) , 体会轴对称图形, 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猜图游戏, 除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外, 由“半圆C”的猜想引发对称轴的认识.全班都猜是“o”结果是“C”, 意外的结果, 引发“怎样折很有学问”, 让学生对对称轴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恍然大悟中, 学生豁然开朗. (4) 制作轴对称图形, 剪出来的是轴对称图形, 剩下的也是轴对称图形, 然后变化形式猜图游戏, 可谓丰富又巧妙. (5) 游戏, 老师提供七星瓢虫的图的一半, 还有一半老师提供道具, 要求学生选择道具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拼出来.

这五个教学环节都直击知识的本质, 环环相扣, 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情况下掌握了数学知识, 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教学环节简洁流畅, 通俗易懂.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 避免了繁琐的串联式提问, 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抓住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

(3) 课堂语言要简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多讲, 学生不一定多得, 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把学生给讲糊涂了.数学课堂中应当省去不必要的言语, 做到要言而不繁, 恰到好处,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学生竖式计算都会, 就是讲不清算理, 只会机械计算.一般老师都是自己讲解, 越讲越啰嗦, 越讲越模糊, 而且将原始竖式和简便竖式生硬的隔离开了, 没有联系起来理解算理,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越听越糊涂, 课堂时间不够用, 教学任务完不成.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 结果出现两种竖式, 我先出示原始竖式, 就问了一句:“小朋友们, 你们看得懂吗?”马上有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于是我肯定了这样的竖式计算是对的, 话音刚落, 很多学生喊出来, 我们有比黑板上更加简便的方法, 我就问:“你们能解释给大家听吗? (1) 先算个位上8×2=16, 为什么老师只看到6, 看不到16呢?”一学生说:“满十进一, 这个1跑到十位上去了.” (2) 我接着问:“再算十位上4×2=8, 表示8个十, 是80, 为什么老师看不到80, 躲哪里去了呢?”很多学生一起抢着说:“已经和16合起来了就是96, 后面两步都省了, 只要一步就可以了.”我作恍然大悟状, 然后及时总结, 数学讲究简洁, 以后列乘法竖式时, 通常用简单的方法来写, 并在简便的方法上打上大大的星号.

老师通过设计两个简洁的问题让学生将两个竖式结合起来, 很好地将算理过渡到算法的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算理理解的清清楚楚.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它对于激励、唤醒、启发、调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手段要简朴

要使教学系统有效地执行其教育功能, 离不开教学手段的选取和应用.教学手段的功能就在与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 完成教学目标.不管是能给学生提供声、形、色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的多媒体, 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具挂图、模型、黑板、卡片等, 教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简捷易行, 有实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恰当选用教学手段, 力求简单实用.简朴不是返古、不是倒退, 简朴的课堂应该是启人思维的原生态的课堂.有效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 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简约是手段, 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

上一篇:在理想中坚持,在岗位中奉献演讲稿下一篇:大学生低头族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