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

2024-04-19

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精选6篇)

篇1: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

浅谈网络时代儿童科技素质培养

建构网络支持的《计算机乐高科技》学习环境及实例

重庆市巴蜀小学科技教师 程吉富

邮编;400013 chengjifu@126.com 摘要:

「科技支持之建构学习环境」为D.Jonassen教授于教育传播与科技学会所提出的理念,目的在鼓励教学科技领域,重新思考科技的定位。Jonassen 推崇美国西北大学的科技活动项目。「科技支持之建构学习环境」中,科技是工具(tool),其功能在于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验、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行对话及反省思考,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行如欲深入了解可参考我们的网站(http://)科技版块。

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中,要建搭一个充满梦想和创造活力,富有激情延续的科技活动大舞台,实在是非常不容易。而要想这个平台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得逻辑概念的思考能力,且同时能统整其它学科的知识,达到新课程中所强调的基本能力------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那么这将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而我有幸在市科协组织的计算机乐高机器人教练员培训中发现北欧丹麦所推出的「计算机乐高」,它是一套结合传统的乐高玩具及现今的信息科技,利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使原本静态的积木,摇身一变为具有判断力、能改变方向、能传递讯息、能做功、好玩、有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专注中学习的新世纪的科技结晶。

前言:

Dead mouse(丹麦教育大学汉斯·亨里克·努普(Hans Henrik Knoop)副教授说:“让我们的孩子顺其自然地学习和创造,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如果我们能创造各种环境,恰到好处地支持孩子,并向孩子提出挑战,那么可以肯定,我们的下一代不仅能达到我们设立的标准,而且在很多方面还会超越这些标准。”

全心投入计算机教学虽然只有三年多的经验,但由于本身对信息与科技融合的喜爱,所以在以往所传授的相关课程中﹝如信息技术、工艺、生活科技、创造、学会生存﹞,皆会配合教学目标传授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然而或许本人科技素养欠佳、表达能力不好,抑或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科技活动环境本身就是不好构建的,所以每当活动课完后,总像斗败的公鸡,更多的是“郁闷”„„。

一、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乐高科技》学习环境的创建

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

校园网络服务于科普教育,以校园网站为基础平台。学校的校园网站要有生机和活力,收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关键是要有特色。“孩子的梦想——CDBS”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网站于2001年5月初开通,整个网站是基于ASP和SQL—SERVER数据库的交互式动态网站。“CDBS”是我校办学理念“巴蜀孩子的梦想”(Children’s Dreams BaShu)的英文缩写,因此,网站的网址定为。网站的科普宗旨是:梦想的乐园、学习的乐园、创造乐园、成才的乐园。

在我们对全校家长进行的网络交流调查问卷中现示:我校77.6%的家庭具备上网条件,其中68.5%的家长一天的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上,73.2%的家长支持孩子上网,95.8%的家长对我校的网站持“一般”和“比较满意”的态度,家长们在对网站的建设建议一栏中这样说道:“巴蜀小学,开设教育网站,让我们的孩子,率先享受信息社会最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我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还加强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家庭的紧密联系和沟通,这是一个创新的教育模式”。“希望该网站能成为家渝户晓的,名符其实的著名网站,真正成为教育交流桥梁,同时更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一遍天地”。“这个网站前景非常美好,首先是它拥有学生及学生家长这个广泛的用户群,通过它透明地展示了巴蜀小学的教师,学生风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努力,让家长能感觉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共同交流教子心得。为此,我们深表感谢!”

基于网络环境下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因缘际会,2003年学校询问我是否考虑从事机器人科普活动,当时我心情真的兴奋与压力并重,作为才到巴蜀的教师真怕这是费时、费力而不能有亮点,正关注机器人活动的相关网站之际,科协机器人负责人刘老师对我谈了近年机器人发展的情况及重庆各学校现状,这对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于是决定前行,这其中又得到了同行们的很大支持,在此一并谢过了。第一次程序设计由于事务烦多结果在没有积极交流情况下,在重庆市勉强出线。本着对学生负责,第二轮我查阅大量资料如:<>等网站深入了解其“计算机乐高”的教育理念,并利用时间与各区交流,结果毫无程序设计经验的学生竟然能击败众多高手,荣获中国第四届青少年机器大赛<小学常规赛>二等奖<第十一名>。这样的结果对我、对同事而言皆是一大震撼;究竟计算机乐高﹝LEGO DACTA﹞是一套怎样的产品,而能在短时间内提供给学生如此强大的程序设计观念,如果将它用在学科教学上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呢?

或许上天垂怜,就在疑惑未解中,突然接到网校校长告知本校将在梦想网校<>创新版块中开设机器人网上教学,这期间校少儿开发中心也希望我尽快将《巴蜀小学教育科技网》网站做好<中的一个版块>,当然投入最多的还是机器人科技平台。同时科协大力鼓励我们建立机器人工作室,这是我最希望的。和家长们在共同的互动交流中、理念相互的碰撞中得到了相互的认可和支持,由学校出资购部分乐高教育产品、制作比赛场地,活动学生自带乐高器材一套,于2004年2月成立机器工作室,这一天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期间市科协组织我们多次市内培训、交流并与我校少儿开发中心相同认同理念,就在这一连串如火如荼的学习和比赛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计算机乐高科技》这项跨世纪的科技产品若能应用得当,将会在本校科技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当说他将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大亮点,定会加强<课程横的联系及纵的衔接>﹝方德隆论著﹞。而计算机乐高之产品使用在众多学习领域之“自然与科技”,刚好能够符合此领域之课程设计的要点------<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方德隆论著﹞。所以只要任课教师能掌握此产品的优点,再配合教学目标、教改精神,相信必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很活泼、很快乐、很投入,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会了原本不容易传授的知识与观念。网络世代需要的已不只是知识的复制,而是新颖的构想、创造力和新的思维方式。智力不再是个拥有知识多少的问题,而是个关系到你在无所适从时懂得如何行事的问题!

二、小学生与「计算机乐高」的互动<实例部分> 要想大家在本文中有所思索,我利用中午机器人活动室时间,也是为了网校课程,从建队到开展活动我准备了一系列课程。些许收获和困惑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勉:

师生及学习环境

巴蜀小学机器人工作室建队始于2004年2月,初期共有十四位学习者,十二位男生,二位女生。年龄层分布如下:小学三年级7位,四年级二位,五年级五位。九位来自住读班,五位来自走读班。在这之前我与孩子们都不了解的。孩子们呢除与本班的了解多一点,它班的也是较陌生的,其中住读班的孩子独立、爱展示,个性强。一个走读班的孩子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有待提高,这是我带的第一支队伍。

活动室的地点位于综合楼三楼一间大教室,教室内有七台计算机,接通互联网,沿墙壁而放,教室中央有三个半圆形的大桌,可供团体讲解或展示成品用。在课前我已将七套 Robolab 软件装入其中的七台计算机,并准备好七套计算机乐高产品待用。

分 组<第一次>

中午第一次活动开始,我首先将学生集合在教室中央,共同讨论拟出活动室的约定,说明将采小组的方式进行活动,要求学生自组两人小组,到已装好软件的七台计算机前坐好。孩子们对此种教学设计的反应普遍不佳,许多人要求是否可以不要分组,他们想要一人一台计算机,不想与他人共享计算机。更不想共同一套器材,但我没有接受学生的这项要求,于是学生只好退让。同班好友组很快就决定在一起;同班不是很好最终还是决定在一起,其它的学生,有些自行到计算机前先坐下,再由教师随机将剩下来的学生分到仍有空位的计算机前。我说「第x组计算机有几个人?」,若是该台计算机前只有一人,就问「有没有人要去和他同一组?」,由仍留在教室中央的学生自由决定是否愿意与那一位同学同组。这个工作室的确有点阳盛阴衰,那两位的女生某种程度受到一些排挤。该女生已选好坐在一台计算机前,当教师问到「这一组计算机有几个人?」时,许多男学生竟然无视已坐在该计算机前的女生,而说「这一组计算机没有人!」,连那位女生也自己否定自己,跟着说「没有人!」。我并没有与这群小学男生讨论他们的心态(不愿意与异性同一组学习计算机),只问「有没有人要去和她同一组?」,但没有一位男生愿意和这两位女生同组学习,我只得先跳过这一组。最后是两位迟到的男生(说明两女生不能同组的),在别组都已经没空缺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去和这位女生一组(当他们走去女生那组时,脸上的表情彷佛是在说「这就是我迟到所受的处罚」)。我的这群学生对分组的教学设计的负面反应及对和女生一起学计算机的排挤,让我想到小学时代,也有些忍俊不禁。

认识零件<第二、三次> 座位安顿好后,我先带领学生清点计算机乐高产品盒内的零件,并教导学生每个零件的正确名称,如「触控感应器」、「冠状齿轮」等,及在盒中的正确摆放位置。当介绍到光源感应器时,当我要求学生自己测量教室内不同地方的光源数值是多少。只见每一组学生爬上爬下,站在桌子上测日光灯附近的光源值,因为学生的身高不够长,虽已爬到桌子上,仍需高举感应器才能靠近日光灯,而感应器的线不够长,不方便读指数,有一组学生便想到可以以数个感应器互接的方式,以方便阅读指数,这是一个尝试运用旧经验(延长线)以解决新问题的做法。有学生发现墙角计算机桌下黑色的踢脚板处,光源的数值最低,为能够得到全班最低的值,便主动脱下外套,罩住感应器,希望能使之更暗一些,但发现太暗时,肉眼无法阅读指数,只好做罢。这是一节非常快乐的课因为调皮不守约定就不能参加这项很有趣的一个观察,而同组的同学往往是最乐意的,我看到了这一点不时指出一个人违约全组收工,这招有效相互之间的沟通多了许多,慢慢的竟也有些默契,此时是没有老师的,都一块“玩”去了,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一个项目的创作过程<第四、五、六次> 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尝试运用零件中的马达及其它零件做出一台电风扇来。第四组有一位学生马上提出他的疑惑「没有扇叶怎幺做?」;正当此时,第一组(兄弟组)宣称他们已经做好了一台「轮胎」电风扇(以轮胎串在杆上,当成扇叶)。第四组学生见第一组的创意后,似乎了解到这里的设计可以超越原有的僵化思想(扇叶不一定要长成那个样子),便开始思索如何以产品盒内的零件来设计这台电风扇,做了一会儿,第四组的那位学生又发现有问题了,他说「没有电,怎幺动?」。我这时发下可程控积木。学生开始发挥想象力,用旧经验来猜测这块从未看过,黄色,约手掌大小的积木是什幺? 第一组说「是不是货车?」,第九组说「是不是(掌上型游乐机)?」我指导学生拆开「可程控积木」。让他们看到里面有六个电池,并说明此块积木是电力的来源,也是一部微电脑,里面可以储存五个程序,与积木(如电风扇)接在一起之后,就可以执行程序。并要求学生将风扇接上可程控积木,并选第三号程序(可以事先存了一个让马达向右转四秒钟的程序在里面),这时第一组尝试成功,兴奋的大叫「我的轮胎风扇在转了!好好玩,我要再玩一次!」受到第一组的激励,其它组也尝试不但要做出一个可以转动的风扇,而且这台风扇的造型还要很酷。

于是,由大约十点半到十一点,每组都发挥创意,埋头苦干,还不时派出眼线去刺探敌情。第四组做出一貌似荷兰风车的风扇,架得高高的,很俱威仪。第三组立志要将所有的零件都装到这台风扇上去,结果做出三个「连体婴」风扇出来。第九组尝试在每一片扇叶处加装一根垂直于扇叶的轴,起先是为了装饰用;后来因为我说他那一台不像风扇,倒有点像绞肉器,让第九组产生一个灵感,立志要做一台强而有力的绞拌器,把别组的风扇绞到解体,于是他们潜心研究如何加强本身机体的坚固度。又有一组做出一台与众不同的风扇,别人的风扇扇叶都是如风车般垂直于底盘的,但这一组的风扇扇叶则是如同直升机般平行于底盘。他们做了两排平行的扇叶,并以小人形装饰于两排扇叶之间;号称做了一台「可以让人跑到里面吹风」的风扇。还有一组在做好后,经由笔者挑战,尝试在马达威力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是不是扇叶面积愈大,风力愈大。他们做了两台风扇,试图了解扇叶大小与风力强弱之间是否有关系。

项目的成果的总结评价<第七、八、九次> 集合所有的学生及其成品到教室中央的大桌上,做成品展示及说明。我会拍照、摄像收集孩子们的创作情境,适时的指出一点或抛点书给他们是最快乐的事儿,让他们指出一些成品做得有创意、细致或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一些成品可以再改进之处。同学们对于很棒的成品会自动自发给予非正式回馈;「哇,好酷!好炫!」 或「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请设计者自己说明他是怎么做出来的,一个学习团队于是形成。展示完后,我会请各组回去修正,并在电脑上写出自己的收获(包括改进、争论、还有不解的问题、想法)。第二次集合展示,可以看得出来个组成品较第一次展示时,都有了一些结构上的或是装饰上的进步。当我说要拆掉后重新搭建一个游乐场时,孩子们都觉得不舍,要求要照相留念。当他们从网站上看到自己可家的数码照时,好开心的,有的要发回邮箱,有的要用U盘来拷回家,在陈述自己的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真的好认真,好紧张。对好的作品那眼神、那所有权成就感让你看到活动的本身。

反思<少数的负面互动> 除了这些正向的互动之外,我也观察到一些负面的互动。两人一组时,如果双方成熟度差距大,则较成熟的一方有可能会成为支使者,年龄较小的一方则可能沦于配角。例如;有一组是五年级与三年级的结合,五年级那个人某种程度霸占了所有零件组合的活动,三年级的则沦于传递零件,刺探他组进度等次要角色。另一组更糟糕,一位四年级学生在一开始时,分给他的同组女生一些零件,打发他在旁边玩,以便自己能够不受干扰的进行零件的组装与尝试。他们之间唯一的对话是索取更多的零件,往往为争配件很凶的全然没有风度了,对不在同一层次或表达力有待提高的同学,高年级的全然不理我行我速。后来在我的反复申明:只有两人互助合作的作品才能参评或让其中一反思(垂手而立)才好了许多,可见教师必须对每个成员的参与都有相当的要求,必要时,也需要做一些介入。

网络平台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会在网上论坛中就搭建中的某个问题展开思考,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有一定程度运用能力,同时作品的上传,创作心得的撰写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这当然少不了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大量的相关资料,别人的制作心得等。有的同学发言完毕后还能在网上发表点自己的小看法,对自己的数码相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下载网上的程序来试试效果。放点音乐,在这其中网络的作用真的好大。

我的这些教学经历会让你有些体会吗?你的感动请让我分享。

三、为什么说「计算机乐高」是网络世代儿童科技素养培养学习的平台?

建构论(Constructivism)对学习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一)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或疑惑是学习的原动力,同时也会决定所学事物的性质。(二)学习来自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三)学习者经由社会对话而建立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科技的产品;自动门、商品条形码等。成人已经将之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孩童们对之则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为什幺人一走到店门口,门就会自动打开? 为什幺在超市结帐时,收银员一刷商品上的条形码,收据上就会自动出现该商品的价钱? 这些疑惑其实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计算机乐高」的活动室里,教师可以问学生诸如「为什么你一按开关,风扇就开始转动?再一按,风扇就停了?」的问题,挑战学习者运用手边的材料做出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计算机乐高提供许多材料,如马达、轮胎、输入装置等供学生操作、实验、检视自己的想法;计算机乐高工作室也鼓励学生互相观摩,讨论。他们为网络世代的儿童们架了一个全球信息网站供全世界的使用者上去秀自己的成品,互相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科技提供学习者一些操作、实验想法、检验假设的工具(「计算机乐高」),讨论对话的工具(网站)。所以「计算机乐高」是一个网络世代儿童科技素养培养学习的平台。

结 语

俗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办出一道丰盛的佳肴,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妇要巧,二是要炊煮的材料,三是要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巧妇勇于尝试、创新。一个认同且能实践建构论理念的教师就如同一位巧妇(当然这位妇人「巧」的程度要靠我们参加各种职前教育或在职进修来培育,也要靠妇人本身不断的反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思考教育的本质与意义)。“理念下位,行动上位” 两者合并起来,再配合新课程所强调的能力培养及所赋予教师的自由度;深信我们可以让网络世代儿童们自己烹调出丰盛的科普大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2、杨跃《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

The human has been to the 21 century.The Digit Era has been coming.How to reform the education? How to make the education meets the needs of the time and the needs of the need for education.No doubt, the development of web is promoting the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With the web, we will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our teaching and study.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heme of conversation is that how to construct and use the web.I have some experience from the web’s construction and using in the daily life That is the web will be a power system for the school’s development in Digit Era.We advocate that the web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program step by step.And we should use the web in our teaching.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sources.The web should be an arena for school’s web.And we should make the science research be the focal point and to train the teachers’ qualities.The web’s construction is a Lori system project.We must explore and discard old ideas and bring fort-new ones with our courage.3、田耐青 《由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谈教学评量: 一些台湾的实例》。

4、田耐青 《由「计算机乐高」谈新世纪的学习:一个「科技支持之建构学习环境」实例》。

5、郑建彦、尤信胜(民88):机器人实验室A 学员活动手册,台北:贝登堡国际。

6、郑建彦、尤信胜(民88):机器人实验室B 学员活动手册,台北:贝登堡国际。

7、网站系列:

http:///dacta

http:// http:///

篇2: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

学前班的儿童年龄虽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活力,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营造和谐.活跃的气氛是发挥孩子学习潜力,培养他们敏捷思维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精细,一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得非常周密,甚至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简直称得上是天衣无缝。于是教学过程就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学生则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教师就急急忙忙地点拨引导,根本没有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前班儿童的创新精神:

1.培养儿童与众不同的思维。

由于儿童爱模仿的天性,学前班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总是不加思索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在教认汉字“灯”时,让孩子说一句有关灯的话,他们想出了:我家有电灯,路边有许多路灯,我床头有一盏台灯....于是孩子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灯的句子。这些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对于刚入学的学前班孩子来说,这点点滴滴的与众不同,就可谓创新了。

2.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有意识地留时间让孩子参与争论,既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自主创新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在讨论中,孩子可以表现自我,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引导孩子开展讨论。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当我讲到:“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嗦着向前走”时,一个孩子站起来问:“天那么冷,小女孩为什么光着头,赤着脚,一个人在大街上走?”这时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她是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的";有的说:“她家里很穷,所以才会光着头赤着脚。”孩子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我不压抑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往下续编故事。其实,像这样,孩子敢想,敢说,敢争,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3.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学前班《语言》教材中,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儿童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帮助。

二.发展儿童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发展孩子的个性,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经济性。

1.珍视孩子的好奇

儿童有很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他们与生具来的心理特点。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新奇的东西会吸引他们不由自主地去看.去摸.去玩.去猜测.去尝试。当他们来到学校时,仍旧是带着十足地好奇来学习地。学前班《语言》教材正是顺应了儿童好奇地特点,设计了许多有趣插图吸引儿童,儿童对插图产生强烈地好奇心理,他们想知道课文内容,这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想象.积极地去思索,如果教师再适时地去启发引导,就犹如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之运用形象思维,再造新形象。

篇3: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为儿童的成长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

不少研究表明, 营造一种温暖、和谐、民主、平等、激励儿童上进的氛围, 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可以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安全感, 不怕因为挫折和失败受到教师的白眼和责难, 消除他们怕受批评、责难的紧张情绪, 更好地发挥创造才能。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思维得以进行, 创新成果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沉闷、压抑、专制独裁的环境会使儿童噤若寒蝉、心惊胆战, 摧残儿童的身心健康, 妨碍他们的进一步成长。一个创新主体, 如果连心理安全都没有, 就很难进行创新活动, 更谈不上创新成果的形成。儿童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 才能不怕受责备,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思维既然是用新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 就要求教师和集体能够接受异样的行为、新异的想法。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创造性的发挥。为此, 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1. 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迷信知识、崇拜他人、绝对相信教师, 这些都是创新的大敌。因为它们使儿童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儿童仅仅是教师思想的继承者、追随者, 而不是开拓者。作为教师, 应具有平等民主的气度, 努力塑造一种平等和民主的关系, 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如果教师对儿童严厉有余而亲切不足, 将自己以权威、判官自居, 动辄指责训斥, 甚至挖苦讽刺儿童, 就会造成儿童心理压抑, 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 教师要学会聆听、学会洞察

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儿童的倾诉, 对儿童的积极性采取保护和鼓励的态度。尽管有时儿童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或者幼稚、荒唐, 但作为教师, 在教学之初, 需要先保留自己的见解, 耐心聆听儿童的想法, 爱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儿童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他们对事物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具备强烈的探索精神。儿童才敢于质疑问难, 善于发现问题, 能够主动探求。儿童由于思想开放活跃, 有利于他们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倡运用探索发现法, 让儿童学会学习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束缚,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上, 单纯地选择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 但不顾儿童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要, 将儿童视为毫无个性的主体对其灌输知识, 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这种方法不能给予儿童思考的空间, 只是被动地去听、去记。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因此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 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性, 必须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而探索发现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探索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 是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 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新知识, 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儿童自己体验知识, 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 儿童通过不断地探索, 逐步发现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 它离不开教师的帮助, 但更离不开儿童自身积极的探索活动。探索发现法强调和鼓励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儿童。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儿童都是主角, 儿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 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 主动去涉猎知识、独立地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发现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应在各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三重视思维训练, 培养儿童优良的思维品质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人类思维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无一不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结晶。思维作为一种能力, 是创造素质的核心, 是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学校作为造就人才的基本部门, 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扩大儿童的知识面, 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儿童认识的飞跃、能力的发展, 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儿童爱思、会思, 提高思维的速度、深度、准确度、灵活度, 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质疑, 提高思维水平。

优良的思维品质具有求同性、求异性;正向性、逆向性;集中性、发散性等。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而思维训练最重要的目标是形成创造性思维。思维训练可渗透于课堂教学, 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专题辩论、知识竞答等活动来进行。如数学课中, 教师不要满足于让儿童单纯地用一种方法找到解题的途径, 应启发儿童多从几个角度想问题, 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总之, 教师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合理地思维。儿童思想不成熟, 看问题容易片面、肤浅, 教师要指导儿童多问几个为什么,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疑点、找难点, 不断地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另外,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十分重要。大凡在科学创造、文艺创作中取得惊人成就的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它是个体成败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缺乏热爱, 遇到困难就畏缩逃避的人, 会有什么重大创造性成果。为了造就创造性人才, 学校教育应十分重视儿童良好品质的培养, 使他们自信、乐观、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有远大的理想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这些品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工作者应不负祖国人民的殷殷期望,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不拘一格, 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摘要: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素质的塑造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对教育要求的最高层次。儿童在学习传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勇于、善于、乐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和知识, 这无论对儿童自身还是社会而言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创新素质,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学前儿童 舞蹈素质 培养途径

一、学前儿童进行舞蹈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一般都是三至六岁的幼儿,学前儿童舞蹈学习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培养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高幼儿审美意识,增强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效锻炼体魄,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舞蹈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的,这与体育有相似之处,所以舞蹈也具备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功能。学前儿童的舞蹈动作简单,活泼形象,儿童的运动量很大,可以有效促进孩子新陈代谢,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生长和发育,对于协调儿童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舞蹈动作,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有利于纠正一些不良身体习惯。

(二)提升儿童智力水平,促进儿童心理发育

舞蹈要求跳舞的人要跟着音乐节奏有规律地做动作,所以能够有效锻炼儿童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跟着老师学习舞蹈动作,考验的是幼儿的模仿与记忆能力。舞蹈的学习有助于孩子领悟力和专注力的提升,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左右脑。教师和孩子共同编舞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现状

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舞蹈学习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儿童锻炼身体,塑造身体形态,提高修养气质。

(一)学习舞蹈功利化

现在很多学前儿童都是家庭自发组织去一些舞蹈机构或者是个人开办的舞蹈培训班去学习舞蹈,由于这些机构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很多舞蹈学校功利性较强,一些机构只重视自己的经济效益,忽视舞蹈学习本身,对于儿童舞蹈指导应付了事。其次,少数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争取荣誉,功利心很重,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甚至一些孩子不喜欢跳舞,但在家长的安排下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二)部分儿童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

当前,部分学前儿童舞蹈学校中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舞蹈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这些舞蹈教师中间,有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有一些虽是学前专业毕业,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不能够满足现代学前儿童舞蹈学习的需求。

三、关于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的探索

(一)增加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认知

舞蹈学校和教师要提高对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观念上转变,从行动上实践。另外,家长们也要意识到,孩子不是各科学习成绩高才代表能力强,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综合素质。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最好的训练孩子思维和创造力的方式之一,但家长切记不要勉强,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那就遵从孩子的意愿,毕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选。

(二)建立专业的舞蹈教师队伍

一些舞蹈教育机构教学效果不佳的一方面原因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较低,所以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已经不缺乏师资力量的机构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舞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此外,还要加大考核力度,以比赛或考试的形式对教师舞蹈理论和舞蹈实际表演及动作规范加以考核评估,从而有效促进教师舞蹈素质的全面提升 。

(三)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舞蹈学习

学前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但是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生理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学习的舞蹈动作要适宜,不能过分剧烈,在训练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肌肉弹性和伸展性的训练,便于身体进入灵活的舞蹈状态。

(四)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教师上舞蹈课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吸引孩子注意力。例如,观看舞蹈视频或教师亲自示范表演,可以增加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关心每一个孩子,要和颜悦色,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孩子要有耐心,上课时情绪要饱满,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舞蹈学习水平的提高。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教育的开端,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地位明显,作用突出,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舞蹈教学可以使学前儿童的情操得到陶冶,表现力得到有效锻炼,是提升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探索学前舞蹈教学的新路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芬芬.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初探[J].艺术品鉴,2015(02).

[2] 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朱青.对我国当前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才智,2013(08).

篇5: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摘要】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育创新素质

当今世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

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1992年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也只有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从教师的本质特点看,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极富挑战意义、极富创新精神的职业门类。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各具个性特点,各有不同志趣的活泼青少年;教师传播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又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发生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变化。这些特点的本身,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富有创见、不断创新的人。同时,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转变教育观念

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只有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1.2改革教学方法

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的终身学习型、创造能力型、个性化发展型的智能人才群体。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侧重于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两大学习能力的教育。《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同时还必须研究指导学法,并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学法、创新学法,充分优化学法,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形成“学之得法、导之有方、教之有效”的双边“共振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1.3更新教师的知识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云瞬息万变。一名地理教师如不能及时捕捉到最新信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必将为学生所唾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迅速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需要教师学习、领会、实践。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岗位培训、业务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才能谈得上居高临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地理知识是无限的,人类有限的生命只有在掌握有限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推进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等创新素质,以达到授人以“渔”,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2.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

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尤其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诸如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过程的飞跃性等等。同

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思维形式。

2.1.1比较思维

比较就是比相同,较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从已知中迁移出未知的开始和基础,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或者各个地理区域的比较,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过程中,首先依靠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地理观念,然后经过比较这一抽象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地理概念。比较这一思维形式,可以通过适宜各种比较类型如:类比、纵比、并列比较、凸聚比较、联系比较、综合比较等地理事象进行培养。坚持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从旧知识和旧经验中类推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铸成新的认知结构。长此以往,学生的推理能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强化和逐步提高,促使其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1.2发散思维

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发散与收敛。它是双向可逆的思维方式,既可进行正向思维,也可进行逆向思维。是学生探求地理事象外部和内部及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加以培养。通过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1.3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对别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有自我思维的独立性;一指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应持批判态度。“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和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都说明了批判思维的重要。它是最基本的创新思维形式,“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盲从,不迷信,才能辩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失误和思维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迷惑性问题,使学生的错误充分“暴光”再引导学生在出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从而走出思维误区。提高学生思维的防御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思维有形式,但无固定不变的形式。其他诸如: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侧向思维,乃至超念思维等,都有可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重视“最佳思维”设计,力争以教师的诱导性信息激活各层次学生创新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迸发出的火花,只有通过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思维的千军万马,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智能体系。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2.2.1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信息的技能便成了关键。“吸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在于透彻的理解。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2.2.2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

地理观察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源泉—“进料站”,地理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储存库”,地理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关键—“设计室”,地理创造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主机房”。地理创新智能即为上述能力的综合。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分析性地理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占有尽量多的地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而一个人的地理知识占有量,又依赖于良好的记忆能力。记忆的实质是在头脑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地理知识“菜单”和菜单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切创造思维,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能使人们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结果。这是其具有创新功能的缘由。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力是学生智能的综合体现,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创造兴趣。创新智能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为特点,好奇心是创新智能的动力来源,是创造力的起点。其次,还应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广泛质疑,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种,激起智慧的火花,不断增强其创造力。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也是无穷无尽的,还有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3、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素质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多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篇6:谈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心得

幼儿富有幻想,求知欲望,对新奇的东西总想去听听,看看,摸摸,试试,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

对幼师而言:老师要珍惜幼儿的创新火花,多给幼儿创设有启迪作用的教育环境,多投放供幼儿自由使用的玩具,材料多安排一些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的活动,要为有而显露才能提供尽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有了进步,尤其有创新表现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进一步激发其求知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今天管理课上陈老师让我们观摩了由南京大学博士导师许卓娅教授上的一堂大班音乐课《包饺子》,这堂课下来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如怎样和小孩进行互动,怎样去上好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收获。我记得许教授刚出场的时候,我们的大家都很惊讶,给大班幼儿上音乐课的老师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我们都很好奇。但是我们还是聚精会神的听着看着,观察每一个细节,毕竟这是一次难得和专家学习的机会,这堂课下来我们所有的疑惑都解开了。许教授的这堂音乐上得非常的精彩。特别体现在细节讲解和孩子互动方面,更是精彩这堂课还创设了很多有新意的情境,整节课气氛都很浓。完全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符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这堂课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饺子皮的做法

首先,许教授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导入,问幼儿知不知道有一种食品叫做饺子,然后引导幼儿说出饺子皮的做法,和要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演能力,请小朋友表演,然后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做饺子皮,让他们了解做饺子皮必须要准备面粉.水然后揉成团,接着,用木棍擀成圆状,压扁。

2)放陷.捏饺子

许教授让小朋友都站起来,然后把小手摊开,许教授用自己的.手轻轻一点,陷就发到了每个小朋友手上,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捏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给了幼儿充分的发挥空间.

3)煮饺子

让小朋友一起说出把饺子放到热水里,煮熟之后关开关,让幼儿随机做出关火的样子.关了之后幼儿站着不动摆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各种各样的饺子就完成了.

4)跟随音乐做动作

让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许教授把包饺子的整个步骤用动作表现出来.音乐响起,小朋友们开始用动作表演饺子皮的做法,当饺子做好后,许老师请小朋友把小手摊开来,许教授就在每一个小朋友的手上轻轻一点,把饺子陷发到每一个小朋友的手上,让幼儿进行捏饺子的表演.最后一个步骤煮饺子,饺子煮熟之后许教授跟小朋友们一起说关火,都站着不动,摆出自己喜欢的形态,就变成了各重各样不同的饺子.真的饿是非常有趣.这堂课让我们增长了见识.知道现在的幼师具备怎样的素质,怎样才能做一名幼儿喜欢的老师.这节课给我的启发也很大,让我知道今后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发展.许教授把幼儿教学和动作表演联系在一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还让他们感觉带了学习的无限乐趣,这样的结合太完美了.

上一篇:《感受文化影响》习题演练下一篇:工业设计学生毕业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