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论文

2024-05-14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论文(精选9篇)

篇1: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

马东霞(山东曹县技工学校,山东曹县,274400)

摘要:职校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

关键词:情感;个性 ;自我意识;人际心理;择业心理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中职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国外心理者指出:在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中职生的个性心理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又是次要的。

(三)中职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2、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四)中职生的人际心理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2、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五)中职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2、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职校生是一个不

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现在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科学实施,积极探索,整体推进,狠抓落实,提升水平,创建特色,努力开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2: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探讨针对中职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前后SCL-90评分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睡眠及饮食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中职生SCL-90评分,实验班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作为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SCL-90

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教育发展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教育质量的好坏。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中职生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对中职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级4个护士班12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团体测查。

1.1学生

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我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见表1)。其中,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1.2学生

SCL-90高分因子出现频率126人中,因子分≥2.5分53人,占42%,因子分≥3.0分31人,占25%(见表2)。

2实施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随机选取2010级4个护士班中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其他两个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一学期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监测系统

由心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普遍和主要问题,进而明确监控与实验对象,全程监测实验效果。

2.2保健系统

由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校团委及学生科、文体科、部分学生家长共同监控学生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咨询,组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班主任心理研讨会、“白衣天使”大赛“、吉尼斯”大赛等。

2.3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除进行心理学教学以外,每周开设两节心理辅导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教育。每个主题讲完后布置作业,如晨间微笑训练等。

3结果

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复测SCL-90,并与初测结果进行比较。

3.1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高分因子检出情况207月,对实验班进行复测,有效问卷64份,复测结果见表3。

3.2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因子分比较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结果显示,原来得分较高因子的分数明显下降(见表4)。

4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班SCL-90各因子分、高分因子出现频率较心理健康教育前均明显下降,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睡眠及饮食4项中表现更明显,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与中职生心理特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关。中职生年龄多为16~21岁,心理上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解决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尽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SCL-90因子分有所下降,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仍偏高,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5结论

篇3: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密特尔曼以及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和中国心理学家郑日昌等人, 对人的心理健康均给予了相应的解释并提出了衡量的标准, 他们有着相同的观点, 也有着不同的提法。

中国教育界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 (1) 没有心理疾病; (2) 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所以, 看中职生心理是否健康, 就看他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在适应社会、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时, 其心理行为表现是否情绪稳定、行为适度;是否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心理健康的目标

2008年12月1日,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 中职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中职生要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能及时排除各种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 经常保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 热情但不轻浮, 坚韧但不固执, 礼貌但不虚伪, 具有坚强的意志, 诚实正直的品格;能顺利适应环境与社会。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为现实社会所接纳;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并勇于与人交往, 与同学及其他人友好相处, 能准确认识自己并正确对待他人, 能谅解、宽容他人;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本职、敬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精神;有充分的理智、适度的情绪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 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当前, 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缺乏自信心

目前, 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 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 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 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 久而久之, 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 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 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的阴暗, 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心理定势, 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 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 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 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 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 但主动性不强, 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 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 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 往往易引发人际冲突。

4. 情绪控制能力差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 情感丰富, 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易感情用事, 但缺乏冷静, 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 两极化现象明显, 快乐时常兴奋过头, 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 易冲动。

5.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数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 对所学专业冷淡, 精神无所寄托, 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 嘴叼香烟, 寻求刺激, 蛮横任性, 目空一切, 争强好斗。

四教师如何处理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1. 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如果教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那么他的一言一行将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而今天的中职生, 他们多为一些“学困生”, 教师要多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在工作中, 要全面体现自己的“爱心”, 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倡导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学校的爱。

2. 明确告诉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用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 当年读书成绩最优秀的同学, 今天是不是最成功的, 成绩平平的同学是否就是最没有出息的。

3. 指导学生树立信心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时期, 不读书是不行的, 但读高中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没有机会读高中, 就到职校学技术、学技能, 只要勤于训练, 积极动手就能成功。

篇4: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43-02

一、对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从物质生活上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但精神上却并不轻松。改革开放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试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状况有所改善,学生出路也比过去多了,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加之世俗流行的狭窄的竞争攀比,快节奏的生活,繁重单调的课业负担,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还有来自成人的焦虑情绪,无不给现代孩子带来精神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尤其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和行为效果

国际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身体无缺点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针对中职生的具体实际,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职生,不仅能客观地对待现实,而且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适、乐于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最大成绩。概而言之,心理健康的中职生当能保持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由此,我们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中职生所特有的五大主要特点:第一,健全的人格;第二,敢于正视现实;第三,恰当的自我观念;第四,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热爱学习生活。这些构成了评价一个中职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准。

三、中职生不健康心理的几种状态表现

1.学习问题:中职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主要饿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困难,焦虑等。

个案:中职生超负荷的学习担子,使有些人精神紧张,寡言少语,忧心忡忡。学生A学习成绩很好,平时测验、考试总排在班第三至四名,但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于是整天埋头学习,总是担心下次被别人超过,不能保持第一,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由于过分担心,晚上十二点多钟也不愿睡觉,第二天上课却无精打彩,这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压力过大而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也是中职生反映教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乡关系。

个案:学生E生长在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和生性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小E总是不能长时间静下来坚持学习,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中下水平。而与小E原来水平相差不远的小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成绩逐步进步。面对着老师对小华的赞扬和父亲对自己的责骂,小E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扭曲,他开始想方设法攻击小华,挑拔小华与同学的关系。过份的嫉妒心使他性格变得古怪起来,神经过敏,总怀疑别人与他过不去。

3.青春期问题: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相应的心理问题,比如:早恋,情绪不稳定,自制力较弱,过分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等。

个案:某学校中职生吴某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情感也随着变化,男与女 意识的增强,为找精神寄托形成单相思,由于情有独钟,神情恍惚,不可自拔,酿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的后果,令家长和老师都大吃一惊。

四、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聚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学生的某个优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开发,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会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⒎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从报刊杂志的报导中,我们可以看到已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会团体重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部分学校除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外,还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许多中学还加紧派教师接受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经过培训,许多教师深受启发,重新正视自己在学校扮演的角色——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让每个学生将老师视为知已,尽量缩小人为造成的心理差距,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参考文献:

[1]于泽滨.师德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

[2]吴宗宪主编.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防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3]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篇5: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论文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彭艳春

【摘 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就业理念;校企合作

近年来,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就业的扶持优惠政策,但就业形势仍然堪忧,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中国人口多,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相对有限,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我认为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期开展就业心理的教育和培养

就业心理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把它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品质、意志品质、个性情感品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心理

所谓的职业意识,就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特点,学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解决好理想、能力和方法问题,把职业意识教育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而应从小事抓起,贯穿在每个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树立坚强的就业意志品质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的强弱。宋朝着名文学家苏轼就曾指出“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创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为困难所吓倒,到后来势必一事无成;相反,意志坚强者在向希望奋进之中,在困难曲折之下,往往能够凭借其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成功。

意志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家庭和学校。对于中职生来讲,塑造意志的最佳时机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但由于家长的溺爱,相当一部分孩子娇气、软弱、任性、固执、缺乏坚持性,缺少挫折的体验。这些已经形成不良的心理因素,给中职校的教育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学校要有一套合理并保持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如中职生守则、中职生行为规范、奖励与惩罚制度等等。通过规章制度,把中职生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在他们的意志努力下,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二是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教师的工作作风、教师的道德风貌,教师的意志和专业知识渊搏与肤浅,对中职生的意志培养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意志培养的方法大致有说服法、锻炼法、激发法和自我教育指导等。

二、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就业理念——“就业即创业”

调查,我国学生创业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3%,而在本这一比例达到了17%左右,在美国达到了20%以上。此,培养和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是职业学校就业教育中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的个性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为,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创业意识是中职学生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理过程。

对中职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中职生一般在创业的问题上都比较自卑,认为自己能力低下,不能自主创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我们可以用中职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来激励他们;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在校生,激发他们去思考:同样的中职生,别人能做我为什么连想都不敢想,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使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校要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目标。选择目标时,要针对中职性的特点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则力不能及;过低则不经努力可以轻松的达到目标,不能充分发挥人的才能。

(三)创设创业的情境,强化创业动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应是技艺和操作型的人才,那么我们的创业目标也应定位在技艺和操作上。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动机时,就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创业基地或中心。如我校为园艺专业的学生创设了园艺公司;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创设了现代会计模拟实作室、核算实作室;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创设餐饮实作室、客房实作室等等。经过公司和实作室的实训,学生创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创业的需要与动机得到了强化,在创业教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行校企合作,强化企业文化教育

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市场开门办学,推行“产销衔接”,同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已与2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并据此大力开展工学交替,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工学交替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会服从领导、服从命令,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技术、技能、经验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住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能够使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拥有的养分和精神食粮。工学交替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个性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教育教学效果轻松自然,水到渠成,绝不是课堂上几节德育课能够轻易达到的目标。

学校的就业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的教育人员和管理者一定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职生就业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把握就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使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2]吴少银。责任胜于能力[M].

篇6:中职生的课堂需求

中职生的课堂需求

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舒适,感到自己有价值,被尊重,并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

作 者:宋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关键词:课堂需求 创建 培养

篇7:中职生的就业指导

10秋焊德的同学已经陆续进厂,但是,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说,学生离校并不是班主任工作的结束,而是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开始。因为中职生所扮演的角色很特殊。上有高校生,下有中学生,中职生一直扮演着“鸡肋”的角色。初出校门,步入社会常常是碰了一个又一个冷壁。随便走进一个人才市场,那些招聘信息上,学历要求一栏,多是“大专以上学历”。而那些学历不限的工作,90%以上是小学文凭的人也可以做,基本待遇普遍很低,而要求中职学历的,几乎看不到。从表面上看,如果愿意“低就”,一些没学历要求的工作应该不难找,但实际上,很多企业主反而更愿意聘请初高中或小学文凭的,而且这种竞争反而更激烈,符合条件的人太多了,一伸手就是一大把。这是一个即将毕业的中职生的就业困惑

近些年来,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确对中职生的就业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每位中职生自身,这是内因。社会上,本科生输给中职生的例子不是没有,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很多时候,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可见,中职生不断“武装”自己,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个人的择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除了个人才能、经验、机遇等条件之外,还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合理。人的一生中,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中职生的年龄一般不足 20 岁,身心都还不成熟,但他们马上面临就业,所以对于中职生而言,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一个中职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落后了本科专科生,所以更要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我们应该认识到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毕业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

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同时我们要努力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很没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觉得这个单位很好,他亦认为不错,别人说那个单位很差,他亦认为不行,患得患失,手忙脚乱,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人,一个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择业的方向,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因此他们在择业中,就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他却能抓得很准很稳。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他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最后我们要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致意参加面试,原本准备充分,有条不紊,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顿时心理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好端端的一个机会就这样给泡汤了。中专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绝不能一味高挑。

认识自我是基础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对自我的分析。认识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职业选择也一样,比如说,自己天生好动,比较粗心,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但很多人在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外界人员的影响。一时的选择错误,不免有点遗憾,但是自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位朋友,由于中考失利,考进了一所中职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一直对电脑感兴趣,课余时间就不断地学习-些计算机知识,现在他在一家民营企业里担任网管,而他的工作绩效并不输于同行的本科生。可见,充分认识自己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倾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定位很重要

完成了认识自我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无论是本科

生还是大专生,或者是这次讨论的中职生,都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只有定位,你才能理性地去选择职业。这个定位很有讲究,如果定得太高,工作找不到;定得太低,又觉得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

那如何来做个合理的定位呢?如果说认识自己是属于“5W法”的第一个:Who am I?(我是谁?)那么对自己的评价就属于中间3个W。即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研究表明,目前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顶利就业的职业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学校和家长的事。

自卑心理--认为中职生没有什么前途,努力也没有用。

职业心理定式一一认为自己只能在所学专业范围内找工作。

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学校推荐的工作即使不满意也只能接受。

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即使机会作在面前,也无法好好把握住。如果你一毕业就想工作的话,就必须经常出去跑跑,了解人才市场的情祝。然后自信地去应聘自己觉得可以胜任的岗位,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如果学校有机会介绍工作,那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表现,边实践边学习,争取能够长时间地留在那工作,即使公司没有留下你,你也算拥有了一段工作经验,这也是一种财富。如果介绍的工作不满意,也不用勉强接受,这对一个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益处。有点必须说明,专科生觉得自己不如本科生,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来比较。专科生的知识比本科生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是比较倾向实际操作方面的,这点就是专科生的优势。所以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必须考虑到这个优势。这个优势就是自己的定位,就是自己择业的资本。要告诉自己,我也是一个领域的人才,不会输给本科生,有些专业性强的领域,我们懂得更多,实际操作能力更强。

成功需要不断学习

上述所说的都是中职毕业后直接工作的规划,当然在认识自我后,毕业后有两个选择,除了直接工作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学习深造。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社会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所以在中职的专业技能学习后,进一步强化学习

综合知识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现在国家也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如中职考大专,还有专升本,另外,三校生还可以直接考本科等等,机会和选择非常多,关键是如何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全部回到了最初的认识自我这一点上。其实,工作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工作是在实践中学习,而学习则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就看自己更需要什么,对将来的规划是什么了。笔者比较赞同先学习,再工作,因为通过后面的分析,会发现先学习比先工作更适合将来的长期发展。有一位女生,初中毕业直接考入了某民航中职学校,毕业后她当上了空姐,每月的收入很不错,但是做了一年后,她又去学习了,她希望取得更高的学历。她从为,空姐只是暂时可以获得高收入,但吃的是青春饭,必须要为将来做打算。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边工作边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而不被淘汰,或者为了晋升和跳槽。在不用工作的情况下,把书读好,极为重要,至少不用那么辛苦地两面作战了。

就业后的再规划

前面这些都是对就业准备的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还包括就业后的规划。这涉及到5W的最后一条: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其实,真正的规划现在才开始,只是在所有的准备结束后,就显得容易了许多。拥有了工作后,就该考虑如何保住岗位、如何晋升等等。当然成功只青睐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每 5 年制定一次目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再做相应的调整。其中要考虑到工作调整、晋升,以及跳槽或者自主创业,这些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具体选择的。当然不要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盲目跳槽。西方一些学者认为,30 岁前不要考虑收入,这个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有时艰苦环境的磨炼也是一种财富。

篇8: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方式

(一)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了几所中职院校一、二年级的学生由班长统一发放问卷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其中共发放300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以一共296张。

(二)方法

文章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方法是心理测验法,严格按照正规的心理健康测试程序进行研究,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测量标准,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笔者所采用的心理健康调查工具是MHT(心理健康测试诊断),能有效反应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情况。该测试主要有八个不同的内容所组成,在调查中根据内容的不同调查与测算与内容相应的数据,以此来对调查对象的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作出有效的分析。

(三)数据的处理

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将统一进行数据系统的录入,并通过计算机中Excel对数据的统计功能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以MHT的测量诊断为标准,在该中职院校调查的总人数的心理健康测量诊断中,MHT的总分要高于65分。其中,学习焦虑(人数116人)、交往焦虑(6人)、自闭倾向(10人)、自责倾向(32人)、敏感倾向(73人)、身体症状(28人)恐惧倾向(6人)、冲动倾向(9人),MHT总份67.2。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焦虑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最为突出的现象,其次是敏感倾向,而其他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所占比例都相对较低。

从各年级心理健康测量诊断的检出率调查之中,本文发现该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测量诊断的差异性较小。两个年级相比较,学习焦虑(Z12=1.4232)、交往焦虑(Z12=0.5603)、自闭倾向(Z12=1.0231)、自责倾向(Z12=0.5620)、敏感倾向(Z12=-1.2108)、身体症状(Z12=0.6213)、恐惧倾向(Z12=-0.1624)、冲动倾向(Z12=0.6472)。

从性别差异之间的心理健康测量诊断来看,学习焦虑(t=-1.523)、交往焦虑(t=-2.312)、自闭倾向(t=1.623)、自责倾向(t=0.184)、敏感倾向(t=-0.846)、身体症状(t=-1.151)、恐惧倾向(t=-3.184)、冲动倾向(t=-0.068),MHT(t=-1.642)。由此可见,在该中职院校中,性别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这几所中职院校的学生中出现最多的是学习焦虑的心理状况,占总人数的39.2%,其次是敏感倾向占总人数的24.7%,还有就是自责倾向含总人数的10.8%。而从总体的情况分析,男生在自闭倾向上要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敏感倾向上要高于男生,这主要是由男女生天生性格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而由于社会各界对中职院校学生所产生的偏见,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在调查结果显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状况并没有较位显著地心理问题,但仍需要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建议

(一)心理学者应该对这一群体提高关注,并加强研究

在数量上,中职院校的学生与高中生旗鼓相当,但在关注力度方面,中职学生所受到的关注远远低于高中生。如今社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而中职学生作为建设我国工业化的主力军,对其给予更多关注,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心理状况以及发展特点,可以促进我国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增强中职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中职院校应该对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职业教育制定合理的目标,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对学生操作能力加强培养,不在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开展心理教育时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虽然年纪与高中生相仿,但中职学生却更早的开始独立。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时,教师应该更加细致的实施各项工作,不仅要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还要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这段时期。

四、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将康方面应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管制,而人们也应该改变传统思想上对中职院校学生所产生的偏见,以正确的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要: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公众的观念中总会被冠以“不良”的错误标签,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将随机选取几所中职院校的一、二年学生进行学习、交往、生活等各方面调查,并针对其结果对该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以期能有针对性的对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欧阳坤.探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应对措施[J].新课程(下),2015(04)

篇9:重视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职业心理中职生职业选择社会环境

《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之一。本教材在对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其核心理论在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将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强调个体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由此可见,人的个性特征即个体心理因素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生涯规划》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职业心理因素即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气质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将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走出求职困惑,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职业心理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观

人们在对职业选择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从事理论工作,做科学探究有意义;有人认为帮助别人的职业最有价值;有人认为做实际操作,能看到物质产品的工作很有成就感;有人看重职业能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收入;有人喜欢有掌控权力的职业,做管理工作……等等。为什么刘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价值评价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人对职业的价值观不同所致。那么,什么是职业价值观呢?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也就足说,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对职业给人的回报的偏好。比如,有人看重职业的稳定性,有人追求经济同报,有人希望得到自由等。不同的职业能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人们在职业选择时。会受到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做出不同的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无好与坏之分,但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过分利己,或脱离实战,那就不好了。

(二)职业兴趣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自己对某种工作是否感兴趣,并将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之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的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选择职业时,基于不同需要的个体同样也会有不同的职业兴趣。那么,什么是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刘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促进智力开发,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着,并表现在人的职业活动中。简单地说,职业能力就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个体具有某种职业能力,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而且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职业活动效率的高低。职业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职业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础能力,它们广泛地作用于各种职业活动之中,并保证人们顺利、有效地掌握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特殊职业能力则是为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在某种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的综合(特殊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知觉细节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等)。要保证成功有效地完成某项工作,既要有一般能力作为基础;又要有特殊能力的支持。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特性,认识到自身的能力适合干什么职业。

(四)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同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或培养这一职业要求的性格特征:如果某个从业者具备了他所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性格,那么他就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相反,从业者的性格不适应职业性格要求,那么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寻找更合适的岗位,未来的发展可以更顺利一些。

(五)职业气质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赋”“脾气”相近似。气质足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动力特征。每个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如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慢性子、有的人情绪容易变化,有的人情绪很稳定等,这就是气质差异。气质会影响人活动的特点、方式和效率,所以一定的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某些气质特征。如军事指挥、外交人员需要控制情绪的兴奋性,表情不外露;而演员、营业员、推销员则更需要热情奔放,情绪舒展、笑口常开。个人的气质特点不以活动的内容为转移,它表现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一般人们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适宜不同的职业。所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气质特征。

二、中职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及表现

日前,职业中专生在职业选择时,心态很茫然,他们没有合理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心理因素,全面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和适合干什么,在择业时盲目追求,随大流;同时,对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什么能力缺少深入了解,对社会的职业需求、人才情况也不清楚,在职业选择上过于理想化或盲目化,从而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或者找到职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不是被辞退就是不辞而别。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中职学生感觉自己的学历层次不高,在高学历人员不断涌现、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怕工作不好找,怕用人单位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有些同学盲目乐观,相信凭自己的本领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有些同学成绩较差,他们对自身的条件缺乏信心,内心焦虑和担忧;有些同学显得很轻松,他们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认为父母亲会利用各种关系替自己找工作,不用自己操心;有些同学缺乏竞争意识,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种种择业心理表现反映了职业中专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着心理误区:

(一)缺乏对职业的全面认知和和自我职

业适应的认知

一些学生对社会职业缺乏系统伞面的了解,职业知识较贫乏,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清楚;另一方面,对职业心理因素即职业价值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等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因而缺乏自我职业适应的认知。这些情况容易造成中职生在择业时追热门、随大流;过高估计自己或过低认识自己。这样,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表现:盲从、自卑、依赖、焦虑等等。

(二)自我定位偏离现实,择业期望值偏高

由于对我目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导致中职生对自我定位偏离现实,择业时存在过高的期望。例如,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追求高薪高酬职业,片面强调就业地区,怕吃苦,图轻松等等。

(三)没有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二者的关系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对职业的价值取向,主要着眼点是从个人的利益、前途和爱好等出发,过分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需要。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求职的顺利进行。而正确的择业,应该既要根据个人需要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求职的成功。

总之,当前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择业心理和误区,影响了职业选择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中职生克服择业的不良心理,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

三、中职生择业的心理调适

(一)帮助学生全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首先,在德育课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等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择业选择的。重点学习这些个性心理特征的含义及类型,进行一些职业心理测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认识自我,然后初步考虑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学生还要了解不同职业对求职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这样,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二)加强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求职过程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竞争,电是一场心理素质的挑战。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因其文凭偏低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中职生的就业而临严峻考验。许多中职生在求职前后存在着不良的心态:焦虑、自卑、盲目、恐惧、依赖、挫折感等等。中职生必须对求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减少求职带来的不良心理现象,影响求职的最终成功。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求职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可能会遭受不断的挫折。中职生平时要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要学会自我调适,进行自我鼓励,保持积极心态,讲究求职策略,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及时改变观念,做出新的决断,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其次,要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智慧乃至于才能、事业、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树立自信心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中职生只有学好专业,发展特长,全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才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过于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在求职时,心态要平和。立足现实,要考虑自身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职业的期望值,有吃苦的准备,从基层做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要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名誉,地位的关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四)配合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老师配合学校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勇于竞争,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和形势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

(五)指导学生求助于职业心理咨询机构

职业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帮助求职者自我了解、提供信息或者进行职业心理咨询等援助行为。因此,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职业咨询能为他们找到人生目标提供很大的帮助。德育老师引导学生求助于职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心理咨询是中职生释放心理冲突,调适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职业的复杂化和高深化,现代社会出现了林林总总的职业部门和职业岗位。而职业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认真而慎重。在择业前,必须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合性,了解社会环境对职业的需求情况。这样,既能有的放矢、方向明确,又可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自我形象,最后获得职业选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钱景舫。生涯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6]刘月岩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7]余文钊,吕建国,孟慧职业心理学(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第三方技术服务合同下一篇:演讲稿 向着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