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2024-05-22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精选十篇)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篇1

一、研究对象和方式

(一)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了几所中职院校一、二年级的学生由班长统一发放问卷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其中共发放300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以一共296张。

(二)方法

文章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方法是心理测验法,严格按照正规的心理健康测试程序进行研究,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测量标准,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笔者所采用的心理健康调查工具是MHT(心理健康测试诊断),能有效反应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情况。该测试主要有八个不同的内容所组成,在调查中根据内容的不同调查与测算与内容相应的数据,以此来对调查对象的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作出有效的分析。

(三)数据的处理

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将统一进行数据系统的录入,并通过计算机中Excel对数据的统计功能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以MHT的测量诊断为标准,在该中职院校调查的总人数的心理健康测量诊断中,MHT的总分要高于65分。其中,学习焦虑(人数116人)、交往焦虑(6人)、自闭倾向(10人)、自责倾向(32人)、敏感倾向(73人)、身体症状(28人)恐惧倾向(6人)、冲动倾向(9人),MHT总份67.2。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焦虑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最为突出的现象,其次是敏感倾向,而其他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所占比例都相对较低。

从各年级心理健康测量诊断的检出率调查之中,本文发现该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测量诊断的差异性较小。两个年级相比较,学习焦虑(Z12=1.4232)、交往焦虑(Z12=0.5603)、自闭倾向(Z12=1.0231)、自责倾向(Z12=0.5620)、敏感倾向(Z12=-1.2108)、身体症状(Z12=0.6213)、恐惧倾向(Z12=-0.1624)、冲动倾向(Z12=0.6472)。

从性别差异之间的心理健康测量诊断来看,学习焦虑(t=-1.523)、交往焦虑(t=-2.312)、自闭倾向(t=1.623)、自责倾向(t=0.184)、敏感倾向(t=-0.846)、身体症状(t=-1.151)、恐惧倾向(t=-3.184)、冲动倾向(t=-0.068),MHT(t=-1.642)。由此可见,在该中职院校中,性别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这几所中职院校的学生中出现最多的是学习焦虑的心理状况,占总人数的39.2%,其次是敏感倾向占总人数的24.7%,还有就是自责倾向含总人数的10.8%。而从总体的情况分析,男生在自闭倾向上要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敏感倾向上要高于男生,这主要是由男女生天生性格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而由于社会各界对中职院校学生所产生的偏见,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在调查结果显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状况并没有较位显著地心理问题,但仍需要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建议

(一)心理学者应该对这一群体提高关注,并加强研究

在数量上,中职院校的学生与高中生旗鼓相当,但在关注力度方面,中职学生所受到的关注远远低于高中生。如今社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而中职学生作为建设我国工业化的主力军,对其给予更多关注,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心理状况以及发展特点,可以促进我国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增强中职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中职院校应该对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职业教育制定合理的目标,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对学生操作能力加强培养,不在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开展心理教育时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虽然年纪与高中生相仿,但中职学生却更早的开始独立。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时,教师应该更加细致的实施各项工作,不仅要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还要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这段时期。

四、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将康方面应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管制,而人们也应该改变传统思想上对中职院校学生所产生的偏见,以正确的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要: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公众的观念中总会被冠以“不良”的错误标签,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将随机选取几所中职院校的一、二年学生进行学习、交往、生活等各方面调查,并针对其结果对该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以期能有针对性的对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欧阳坤.探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应对措施[J].新课程(下),2015(04)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篇2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探讨针对中职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前后SCL-90评分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睡眠及饮食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中职生SCL-90评分,实验班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作为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SCL-90

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教育发展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教育质量的好坏。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中职生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对中职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级4个护士班12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团体测查。

1.1学生

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我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见表1)。其中,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1.2学生

SCL-90高分因子出现频率126人中,因子分≥2.5分53人,占42%,因子分≥3.0分31人,占25%(见表2)。

2实施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随机选取2010级4个护士班中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其他两个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一学期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监测系统

由心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普遍和主要问题,进而明确监控与实验对象,全程监测实验效果。

2.2保健系统

由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校团委及学生科、文体科、部分学生家长共同监控学生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咨询,组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班主任心理研讨会、“白衣天使”大赛“、吉尼斯”大赛等。

2.3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除进行心理学教学以外,每周开设两节心理辅导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教育。每个主题讲完后布置作业,如晨间微笑训练等。

3结果

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复测SCL-90,并与初测结果进行比较。

3.1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高分因子检出情况207月,对实验班进行复测,有效问卷64份,复测结果见表3。

3.2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因子分比较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结果显示,原来得分较高因子的分数明显下降(见表4)。

4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班SCL-90各因子分、高分因子出现频率较心理健康教育前均明显下降,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睡眠及饮食4项中表现更明显,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与中职生心理特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关。中职生年龄多为16~21岁,心理上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解决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尽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SCL-90因子分有所下降,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仍偏高,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5结论

重视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职业心理中职生职业选择社会环境

《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之一。本教材在对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其核心理论在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将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强调个体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由此可见,人的个性特征即个体心理因素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生涯规划》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职业心理因素即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气质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将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走出求职困惑,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职业心理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观

人们在对职业选择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从事理论工作,做科学探究有意义;有人认为帮助别人的职业最有价值;有人认为做实际操作,能看到物质产品的工作很有成就感;有人看重职业能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收入;有人喜欢有掌控权力的职业,做管理工作……等等。为什么刘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价值评价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人对职业的价值观不同所致。那么,什么是职业价值观呢?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也就足说,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对职业给人的回报的偏好。比如,有人看重职业的稳定性,有人追求经济同报,有人希望得到自由等。不同的职业能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人们在职业选择时。会受到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做出不同的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无好与坏之分,但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过分利己,或脱离实战,那就不好了。

(二)职业兴趣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自己对某种工作是否感兴趣,并将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之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的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选择职业时,基于不同需要的个体同样也会有不同的职业兴趣。那么,什么是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刘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促进智力开发,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着,并表现在人的职业活动中。简单地说,职业能力就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个体具有某种职业能力,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而且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职业活动效率的高低。职业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职业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础能力,它们广泛地作用于各种职业活动之中,并保证人们顺利、有效地掌握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特殊职业能力则是为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在某种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的综合(特殊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知觉细节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等)。要保证成功有效地完成某项工作,既要有一般能力作为基础;又要有特殊能力的支持。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特性,认识到自身的能力适合干什么职业。

(四)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同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或培养这一职业要求的性格特征:如果某个从业者具备了他所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性格,那么他就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相反,从业者的性格不适应职业性格要求,那么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寻找更合适的岗位,未来的发展可以更顺利一些。

(五)职业气质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赋”“脾气”相近似。气质足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动力特征。每个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如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慢性子、有的人情绪容易变化,有的人情绪很稳定等,这就是气质差异。气质会影响人活动的特点、方式和效率,所以一定的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某些气质特征。如军事指挥、外交人员需要控制情绪的兴奋性,表情不外露;而演员、营业员、推销员则更需要热情奔放,情绪舒展、笑口常开。个人的气质特点不以活动的内容为转移,它表现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一般人们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适宜不同的职业。所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气质特征。

二、中职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及表现

日前,职业中专生在职业选择时,心态很茫然,他们没有合理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心理因素,全面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和适合干什么,在择业时盲目追求,随大流;同时,对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什么能力缺少深入了解,对社会的职业需求、人才情况也不清楚,在职业选择上过于理想化或盲目化,从而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或者找到职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不是被辞退就是不辞而别。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中职学生感觉自己的学历层次不高,在高学历人员不断涌现、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怕工作不好找,怕用人单位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有些同学盲目乐观,相信凭自己的本领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有些同学成绩较差,他们对自身的条件缺乏信心,内心焦虑和担忧;有些同学显得很轻松,他们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认为父母亲会利用各种关系替自己找工作,不用自己操心;有些同学缺乏竞争意识,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种种择业心理表现反映了职业中专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着心理误区:

(一)缺乏对职业的全面认知和和自我职

业适应的认知

一些学生对社会职业缺乏系统伞面的了解,职业知识较贫乏,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清楚;另一方面,对职业心理因素即职业价值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等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因而缺乏自我职业适应的认知。这些情况容易造成中职生在择业时追热门、随大流;过高估计自己或过低认识自己。这样,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表现:盲从、自卑、依赖、焦虑等等。

(二)自我定位偏离现实,择业期望值偏高

由于对我目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导致中职生对自我定位偏离现实,择业时存在过高的期望。例如,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追求高薪高酬职业,片面强调就业地区,怕吃苦,图轻松等等。

(三)没有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二者的关系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对职业的价值取向,主要着眼点是从个人的利益、前途和爱好等出发,过分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需要。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求职的顺利进行。而正确的择业,应该既要根据个人需要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求职的成功。

总之,当前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择业心理和误区,影响了职业选择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中职生克服择业的不良心理,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

三、中职生择业的心理调适

(一)帮助学生全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首先,在德育课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等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择业选择的。重点学习这些个性心理特征的含义及类型,进行一些职业心理测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认识自我,然后初步考虑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学生还要了解不同职业对求职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这样,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二)加强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求职过程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竞争,电是一场心理素质的挑战。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因其文凭偏低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中职生的就业而临严峻考验。许多中职生在求职前后存在着不良的心态:焦虑、自卑、盲目、恐惧、依赖、挫折感等等。中职生必须对求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减少求职带来的不良心理现象,影响求职的最终成功。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求职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可能会遭受不断的挫折。中职生平时要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要学会自我调适,进行自我鼓励,保持积极心态,讲究求职策略,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及时改变观念,做出新的决断,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其次,要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智慧乃至于才能、事业、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树立自信心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中职生只有学好专业,发展特长,全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才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过于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在求职时,心态要平和。立足现实,要考虑自身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职业的期望值,有吃苦的准备,从基层做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要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名誉,地位的关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四)配合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老师配合学校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勇于竞争,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和形势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

(五)指导学生求助于职业心理咨询机构

职业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帮助求职者自我了解、提供信息或者进行职业心理咨询等援助行为。因此,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职业咨询能为他们找到人生目标提供很大的帮助。德育老师引导学生求助于职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心理咨询是中职生释放心理冲突,调适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职业的复杂化和高深化,现代社会出现了林林总总的职业部门和职业岗位。而职业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认真而慎重。在择业前,必须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合性,了解社会环境对职业的需求情况。这样,既能有的放矢、方向明确,又可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自我形象,最后获得职业选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钱景舫。生涯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6]刘月岩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7]余文钊,吕建国,孟慧职业心理学(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4

美国心理学家密特尔曼以及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和中国心理学家郑日昌等人, 对人的心理健康均给予了相应的解释并提出了衡量的标准, 他们有着相同的观点, 也有着不同的提法。

中国教育界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 (1) 没有心理疾病; (2) 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所以, 看中职生心理是否健康, 就看他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在适应社会、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时, 其心理行为表现是否情绪稳定、行为适度;是否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心理健康的目标

2008年12月1日,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 中职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中职生要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能及时排除各种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 经常保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 热情但不轻浮, 坚韧但不固执, 礼貌但不虚伪, 具有坚强的意志, 诚实正直的品格;能顺利适应环境与社会。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为现实社会所接纳;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并勇于与人交往, 与同学及其他人友好相处, 能准确认识自己并正确对待他人, 能谅解、宽容他人;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本职、敬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精神;有充分的理智、适度的情绪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 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当前, 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缺乏自信心

目前, 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 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 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 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 久而久之, 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 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 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的阴暗, 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心理定势, 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 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 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 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 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 但主动性不强, 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 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 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 往往易引发人际冲突。

4. 情绪控制能力差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 情感丰富, 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易感情用事, 但缺乏冷静, 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 两极化现象明显, 快乐时常兴奋过头, 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 易冲动。

5.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数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 对所学专业冷淡, 精神无所寄托, 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 嘴叼香烟, 寻求刺激, 蛮横任性, 目空一切, 争强好斗。

四教师如何处理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1. 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如果教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那么他的一言一行将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而今天的中职生, 他们多为一些“学困生”, 教师要多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在工作中, 要全面体现自己的“爱心”, 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倡导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学校的爱。

2. 明确告诉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用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 当年读书成绩最优秀的同学, 今天是不是最成功的, 成绩平平的同学是否就是最没有出息的。

3. 指导学生树立信心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时期, 不读书是不行的, 但读高中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没有机会读高中, 就到职校学技术、学技能, 只要勤于训练, 积极动手就能成功。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篇5

大一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有时感觉无法应对,面对落空的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失落之感随之而生。大一结束了,大家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大一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希望您能抽出短短的一两分钟,完成以下问卷,对于您的配合我们深表感激!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在你想象中与现实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吗()

A.有,差距很大B.有,但差距不大C.没有,感觉一般D 没有,和想象的一样

3、在大一的这段时间里,你时常感觉生活是()

A. 轻松自在的B.碌充实的C.烦闷无趣的D.迷茫劳累的4、大一学习给你的生活施加的压力()

A.巨大B.比较大C.一般D.感觉无压力E.没感觉

5、大一结束后,你对你所在专业的看法()

A.想转专业原因:1.没兴趣2.学习压力太大3.就业问题4.其他_____________

B.留在本专业原因:1.喜欢本专业2.想转而没法转专业3.看重其就业优势4.没想过,顺其自然

6、在部门工作时你感觉()

A.十分愉快,并认为能从中学到东西B.一般般,热情不高

C.有时喜欢,有时厌恶D.很不耐烦,感觉无聊E.没有参加任何部门

7、你所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以下哪些()

A.语言环境不同,沟通存在困难B.缺少知心朋友,宿舍问题C.与个别人难以交往

D.与他人交往平淡、热情不高E.恋爱问题F.基本没有什么人际关系问题

8、你觉得寝室集体生活如何()

A.很温馨,大家无话不谈B.和谐,大家相处融洽

C.还行,大家关系一般D.不是很好,偶尔有小争吵E.关系有点紧张,矛盾频发

9、在大一这一年,你有没有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A.有感觉如何:1.甜美2.平淡3.纠结4.痛苦

C.没有感觉如何:1.很羡慕谈恋爱2.无所谓3.觉得恋爱是浪费时间

10、在大一这一年的生活中,你觉得你是否在性格上有所改变(多选)()

A.变得比以前成熟B.变得比以前自信C.变得比以前外向

D.变得比以前放任E.变得比以前不自信F.变得比以前内向

11、在大一这一年的生活中,你的内心情感主色调是怎样的()

A.开心充实B.焦虑压抑

C.平平淡淡D.充满希望E.其他______________

12、对即将到来的大二,你的态度是()

A.急切希望进入大二B.对大二有点担心C.顺其自然D.其他_______

试论中职生的特殊心理及对策 篇6

关键词:中职生;特殊心理;对策

近几年,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素质下降的困境。从生源的情况来看,不会读书、成绩不好的学生才选择中职学校,这类学生多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把这些稚气的中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且有一定技术水准的人才呢?

笔者通过对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中职生的特殊心理

1.“读书无用”的心理。

大多中职生长期背负“后进”的包袱,一直认为自已就是一个“失败者”,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爱学习,不思进取。而社会上用人不公、分配不公的人情关系现象也从反面证实了“读书无用论”。这种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读书无用论”成了学生自我调节厌学心理的精神信条。所以,大多数中职生学习兴趣淡薄,对自身不严格要求,抱着“混完学业混毕业” “没有水平混文凭”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又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或者找伴玩。他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不愿做作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

2.前途迷茫的消极心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强烈致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分配两极化。这对于中职生来说就更难适应,心感前途渺茫,认为学好与不学好一个样,反正毕业后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不少学生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部分学生则是坐等学校给找一份工作,认为学校总应该想办法。有些家长则把学校看成孩子避难的地方。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来到虹桥职校是没有什么目标的,有的仅是因为现在出去打工年龄太小,在这里多呆三年再去工作会比较适合。

二、中职生产生特殊心理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学生产生了两种心理压力,一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挨责备而产生心理压力;二是比较懂事的孩子怕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压力更大。大部分家长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有的家长期望值高,就经常拿自己孩子与优秀的同龄人相比,这样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做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长会抱怨,“我打工多么辛苦供你上学,你却不懂得珍惜,不好好学习”。对于父母的这种做法,学生先会努力去做,可是如果长期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会放弃努力,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反抗,甚至走向极端。

由于许多家庭受文化水平限制,家庭教育能力薄弱,教育水平低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不平衡或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常导致教育力量的内耗。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大量的,而且也是复杂的。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较好、较一致,是一种有明显良好特征的德育环境。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不一致,父母双方对子女要求不一致,过分溺爱或专制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意识,集体观念淡薄。有的家长,自身表现不错,但有严重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不进行说服教育,管教很“严”,用错误的方法,呵斥、讽刺、挖苦,采用各种方式的体罚,各种方式的强制手段,结果把孩子“逼”上人生危险之途。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有期望,且期望值过高,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经常做好教育工作,则使孩子迷失方向,找不到重心。

2.教师的态度。

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目前还没有非常合适的衡量教师工作的量化手段。所以,一些教师就产生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付了事的想法。也由于教育现实情况,大部分中职教育的工作者要么不是师范类出身,要么是从普教调整过来的。所以,教师通常会把中职生与普高的学生进行比较,常抱怨“这里的学生都是不爱读书的” “这里的学生都是差生” “这里的学生无药可救”。老师的这种态度也使更多的学生产生“被抛弃”感,严重者放弃学业,放纵自己。

3.社会和教育体制。

目前,虽然教育一再进行了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出现了可喜变化,但仍然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用人制

度也未能完全打破“唯文凭”的观念,而且社会对职业学校存在不公正评价。这些偏见,更使中职生产生了前途一片渺茫的想法、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三、解决中职学生特殊心理的对策

通过对中职生的特殊心理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要正确引导,特别是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阵地,改变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只有端正心态才能教育好学生。这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前提。首先,中职教师既然投身职业教育,就要有那种“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把中职教育当作一种人生追求来看待。其次,中职教师要清楚自己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些基层的技术工作者。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才是培养的关键。教师大可不必因为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过度地批评他们。

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关心、尊重和热爱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关系和谐、心理相容,学生才乐意接近教师,才愿意听教师推心置腹的说教,也只有这样才能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仅使该教师的教育徒劳无功,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师生对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改变学生的落后现状和不健康心理,而且能使职校越办越好,提高办学水平。

虹桥职校的办学理念是“学一技之长,成一生事业”,也推行“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教育管理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启迪其学艺信心,让他们学到知识,学好技能,学会做人。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亮点,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适时地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有动力地去学习,去做得更好。

2.家长要负起教育的责任,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时间和金钱,毫无疑问,是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有自立于世的能力的人,这种愿望非常强烈。但往往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候家长更不应该感到不满或失望,而是要多一份理解,静下心来好好考虑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不像解数学题,错了还可以纠正,还可以反复修改。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允许出现这种失误。如果失误,也许就埋没了孩子的天分,也许就抑制了孩子优良个性的形成,也许就阻碍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也许就泯灭了孩子的创造力,说得严重一点,也许就葬送了孩子终生的前程。正因为如此,家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跟家庭的共同努力。

3.社会不应该有偏见,教育体制必须进一步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普通高中,因有升学的压力,难免重视高分学生,忽视中等生和差生,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大困难。“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了文化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和成绩好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这就弥补了普高不能使每个人享受教育机会的不足。而且,中职生是文化课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并不是能力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只有增强中职生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自信自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职生的文化课虽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和大学生,但是在技术方面的工作都是可以和普高的学生和大学生竞争的。企业单位应该去除“高学历,高能力”的就业偏见,给中职生一个公平竞岗的机会。

“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来并无好坏之分,人本来也并无心理弱点,许多不良心理都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因此,要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心理必须多方营造出“感恩,理解,宽容,悦纳”良好的氛围。学校应发挥起主导作用和主阵地,与社会和学生家长配合,只要认真对待、对症下药是不难解决中职生的特殊心理的。

(作者系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篇7

一、中职生心理特点透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如人际交往中有困惑、就业竞争激烈等。如果这些挑战和压力得不到及时的调适和缓解, 他们就会陷入心理困惑, 出现心理问题。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信心不足, 人际交往有障碍

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往往自主意识较强, 缺乏宽容谦让精神,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没有足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别人的缺点过分在意, 难以容忍, 往往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时间长了, 这些中职学生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缺少知心朋友, 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遇到困难时不能够正确地看待, 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与恐惧的心理倾向。

(二) 感情用事, 情绪容易失控

情绪是人心理的外在体现, 是一个人健康的晴雨表,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 情感丰富, 情绪富于变化, 好奇心强, 容易感情用事, 在与同学和老师交往中往往缺乏冷静思考, 不能明辨是非, 遇事不能三思而后行, 常常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行, 有时情绪波动大, 高兴快乐时兴奋过头, 挫折悲伤时抑郁消沉, 情绪控制能力差, 易冲动。

(三) 对前途担忧, 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 这无疑加剧了社会就业的竞争, 也让中职生的就业更加的困难。因此, 大多中职生对未来缺乏信心, 自感前途渺茫, 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激情, 开创事业的意识不强。他们渴望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但又害怕找不到岗位, 进而使他们逐渐产生紧张、恐慌、逃避等心理问题。

二、春风化雨, 细心引导, 用真情唤起中职生的自信心

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是知识传播者, 技能的传授者, 而首先应是解惑者, 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因此从事职业教育, 需要更多的耐心, 更多的爱心, 更坚定的恒心。

首先, 中职教师最需要的是耐心。中职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 教师应用自己的慧眼和善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适时地给他们以赞扬和鼓励, 当他们有了进步, 哪怕这种进步是微不足道的, 教师也要不吝褒扬之词。如果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特长, 教师更应为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 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这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产生自信, 甚至会一生铭记, 终生珍惜。

其次, 中职教师需要付出爱心。中职生的自卑和脆弱不是自己的错, 他们中的很多也有远大的理想, 学习上也刻苦进取, 可能只是因为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致使他们成了学困生, 有些也许因为家庭原因使他们无奈地选择了中职学校, 因此, 作为教师, 应把更多的爱心给予他们, 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资助, 在精神上给予真诚的关爱, 使他们能昂起头, 勇敢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引导他们自信自强, 以名人历经磨难最终功成名就的鲜活事例激励他们战胜一时困难, 磨炼意志, 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最后, 中职教师需要有恒心。学生最需要他人的关爱和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因此, 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 以“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并持之以恒地把爱心教育传递下去。对他们不必苛求, 用关爱和真情使他们体会到教师没有抛弃他们。长此以往, 使他们慢慢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逐渐树立自信, 摒弃消极处世的态度, 积极面对生活。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从资金扶持到就业渠道拓宽, 国家的政策为职业学校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 中职生队伍将不断壮大, 而他们也将受到社会的更大关注, 他们的健康成长, 需要家长社会的精心呵护, 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引导和教诲, 用真诚和爱心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 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又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 因此, 做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与学生都关注的焦点。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现状与教育呈现的问题出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唤起中职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巨波.现阶段我国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困境与超越之径[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7) .

中职生的儿童心理行为探究 篇8

关键词:中职生,儿童心理行为,探究

近几年, 职校一线教师及班主任都慨叹:“现在的中职生还不如小学生。”这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以偏概全, 但却导出了现阶段中职学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在中职学校任教多年, 我真切地感受到部分中职生的心理、能力发展的滞后性, 他们或多或少都还保留着一些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在此, 我就部分中职生发展滞后性的表现及成因、对策作粗浅的分析。

一、了解发展滞后性的表现

从部分中职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中不难发现, 他们的心理、能力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活自理能力差, 依赖性强, 什么都说不懂, 什么都不想干, 甚至干脆不干。我校2009级有一位女生, 刚来学校的时候连梳头、挤牙膏、洗衣服都不会。原来她在家里一切都是父母包办代替的, 以致生活自理能力弱。当然, 这是极个别、极端的个案。但新生的内务做不好、不想做的比比皆是, 有些男生甚至把一个星期换下的衣服在周末打包拿回家洗, 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

2.学习能力弱, 上课心不在焉, 布置的作业要反反复复的强调, 否则就完成不, 或者效果很差, 而且还诸多抱怨, 说同学不配合、老师交代不清楚。有数学老师反映学生连分数的加减法都未掌握, 1/2+1/3=2/5;语文老师说学生写一句话都不通顺, 字音、字形也是错漏百出;英语老师抱怨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未能准确读出来, 但他们却不肯听, 不愿学习, 却自以为是, 不肯付出劳动又希望立即有回报。

3.做事盲目, 靠直觉, 不以事实为根据, 缺乏方法和条理性, 做什么都要问, 都要提醒。老师、班主任真是事事要关心、时时得过问, 几乎成了他们的保姆。

4.不自律, 沉迷于网络游戏, 不为生活操心、不为未来着想。有些男生为了上网, 连课都不上, 甚至爬墙外出, 就算见家长也于事无补。做事情不靠信念, 靠人言, 人云亦云。

5.年龄成熟了, 但是心理却没有成熟。行为和思维幼稚, 为一点小事情就跟别人争来争去, 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迟滞, 性格敏感, 经常被情绪所左右。总之, 这些学生生理成熟, 心理幼稚。

二、浅析发展滞后性的成因

英国大诗人华兹华斯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儿童是人类之父”。它的意思是说, 儿童的精神世界是人类所有成熟思想的摇篮和原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拥有不同的自我, 但是如果人们无法摆脱困难和挫折的阴影, 或者过多地受到父母的溺爱, 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就很容易停留在儿童自我时期, 做出比较“儿童化”的行为。部分中职生心理、能力发展滞后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一) 家庭方面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里,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 而父母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这好像是好父母最佳价值的体现和标榜。家长的宠幸和溺爱, 造成部分中职生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只需一心一意读书就行了。在农村, 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原因则可能是由于自己小时候吃过很多苦, 所以怕子女再受同样的苦, 一切都替孩子打点考虑。父母主动为孩子铺好将来的路, 而孩子却成了弱不经风的大“儿童”。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关爱。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缺乏竞争和生存能力, 习惯了依赖父母。

此外, 中职学生家庭矛盾突出与中职学生家庭平均经济状况欠佳也有一定的关系。经济的压力容易引发矛盾的产生, 因而忽略子女的管教, 这给学生成长也带来一定的负面的影响。最让老师们感慨的是:现在的学生责任感的薄弱和自我奋斗意识的缺失, 这是社会上青少年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普遍缺失导致的结果。

(二) 学校方面

知识改变命运,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读书重要的观念从古至今虽有变化, 但有些已是根深蒂固。高考的指挥棒使很多学校为了升学率, 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机器。重视学习成绩, 忽略良好习惯、思想品德的培养, 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部分中职生在小学, 特别是初中阶段是不堪回首的。老师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不停地讲授知识, 拼命地布置作业。他们学不进去, 首先是自己放弃, 接着是老师、学校从管不了到不想管, 最后放任自由, 导致他们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甚至停滞不前, 中小学的知识也严重脱节。难怪基础课老师们感叹不知从何教起, 学生也一脸无奈说不知从何学起。听不明白, 干脆不听、索性不学, 不玩手机就睡觉。有的还振振有词:“这些科目我们都学了那么多年了, 还有什么好学的!我们来这是为了学专业知识、学技术”。但上专业课也不见得就认真学。你要跟他讲道理, 他还一本正经说:“道理我都懂, 你不要跟我说, 反正以后的事不用你担心, 我父母搞定, 你上你的课吧, 不用管我”。看看, 中职生教育缺失导致的学习能力弱、思想偏差的问题相当严重。

(三) 社会方面

现阶段, 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停留在读书成绩好就是人才的标准。学习成绩不好, 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他们就会自暴自弃, 寻求刺激。最普遍、最直接的就是进入网络游戏世界, 这虚拟世界可以给他们直接、快速的感官刺激, 同时又能重拾“自信”, 而网游中又以网络角色扮演为主体, 网游就是要求你必须不断在线, 不断升级。升了级就可以不被人欺负, 就可以去欺负别人。于是很多学生从入迷到上瘾。

心理学家解释说:“童心”能缓解压力, 而“游戏迷”十有八九是这类人在现实中不容易体验到成功感, 希望回到过去, 像儿童一样游戏人生。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寻找自信, 交朋结友, 让平时紧张的身心得以释放。中职生被网络游戏引领进入“后儿童时代”, 是因为网络游戏是种强娱乐, 它为青少年的心理宣泄提供了假设的虚拟空间, 他们自然深陷其中, 其乐陶陶了。

三、解决发展滞后性的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调整思想心态、转变教育理念, 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育人方法, 才能解决当前部分中职生心理、能力发展滞后的问题。

(一) 调整思想心态

中职生的现状是不以教师的意志来转移的, 既然不可能从其他时代“借”学生来教, 不如既来之则安之, 或者心态上作些调整———难得一见是“缘分”, 可能这样想会令我们更乐观。尊重这些学生, 以宽容之心对人, 以优秀的品质服人, 以高度的耐心育人!相信孩子们不是那么糟糕透顶的!他们需要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需要老师的耐心,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不要期待我们的教育有一夜之间高楼平地起的魔力。我们需要的是耐心, 他们需要顺其自然、适当引导。相信这是解决当前中职生心理、能力发展滞后问题的一把钥匙。

(二) 转变教育理念

中国的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这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邓小平先生就曾经说过:“最大的失败是教育的失败。”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一位教育家也说过, 中国的教育对中国国民的摧残, 比任何一次战争、任何一次灾难都要严重, 因为这不仅仅是局部的事情, 也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因材施教, 人尽其才”在美国教育界的解释是:把一个只适合做木匠的人培养成博士和把一个只适合读博士的人培养成木匠都是教育的失误。把只适合于做木匠的人培养成木匠和把只适合于读博士搞理论的人培养成博士, 这样的教育才叫成功。

仔细想想, 我们现在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对一个人终生有益的不是知识, 而是能力和品质。知识这东西, 你永远学不完, 只有不断地学, 但如果没有学习知识的能力, 没有应用知识的能力, 没有创新知识的能力, 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

(三) 完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都明确以培养技术人才、解决就业问题为首要任务。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针对现阶段的中职生, 我们的管理需要实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小学生的行为教育。在思想上, 把他们看成是有理想和潜力、有思维和人格的人;在行为上, 把他们看成是需要在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社交习惯进行反复训练的小学生。因此必须为他们大量补行为习惯的课, 使他们尽快从“后儿童时代”过渡到青年时代。

1. 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

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 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 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做到自尊、自爱, 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在做每件事之前,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然后再开始做。鼓励学生多接触新鲜事, 多和同龄朋友交往, 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3. 锻炼学生判断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遇到困境和难题时, 要耐心仔细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利弊和解决的办法, 让他们在分析教导中学到有益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使他们在面临新环境的变化时, 能尽快地了解新的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 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要培养学生坚韧、果断、顽强

的精神和自我监控的意识及调节能力, 还要有对人对事的宽容态度和豁达的胸怀。

(四) 优化育人方法

1. 目标明确, 耐心引导。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例如, 开学初, 就跟学生讲清楚, 我们上的科目是属于考查还是考试科目, 具体要求怎样做, 设计一些加分的项目, 告诉学生总评成绩如何计算。学生明确老师的要求后, 积极性会有所增强。课堂气氛随之活跃, 大部分班级都会出现抢着举手回答问题, 不甘落后的情景。这在中学课堂也是难得一见的亮丽风景。不仅如此, 下课后倘若老师在课室逗留, 他们还会要求看成绩册, 看看自己加了多少分, 是否漏加了, 就像热情的小学生。

2. 善于疏导, 适时强化。

与小学生一样, 一些中职生上课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 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新奇、刺激的内容, 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否则, 不是睡觉, 就是玩手机, 自控能力十分差。学生犯这些错是常有的事, 老师切勿对学生恶语批评教育。恶语讥讽只能使学生形成自卑自贱的心理, 老师应该善于疏导学生, 把他们的错误之处纠正过来, 并加以强化, 用耐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 表扬鼓励、增强自信。

在教学中需要鼓励、表扬机制的引入。当前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 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得不到重视, 遭到的批评、冷眼颇多, 表扬却少得可怜, 导致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是自卑、自信心不足, 对前途感到无望。所以学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教师应该给予每个学生享受尊重的平等机会, 给予更多关注和肯定, 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4. 加强沟通, 慎重应对。

中职生容易心态失和、意气用事。对于一些过火的言行, 不能靠压, 最好让它释放。正如马克思说的:“为了孩子, 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作为中职教师, 既不能像对待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那样任意摆弄学生, 也不能把学生当作成人来看待, 更不能以要求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 和学生交朋友, 加强师生的沟通, 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上的帮助, 生活上的关心, 精神上的鼓励和引导, 让他们感受到在中小学阶段得不到的温暖。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篇9

一、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现状

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品质方面影响他们的学习困难与否,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学生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会出现厌学情绪, 经调查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

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诸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及仇视等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 有些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个别学生悲观时会有轻生的念头。不良人际关系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1. 师生关系问题;2.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3.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青春期心理问题: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 情绪不稳定, 情感既丰富又脆弱, 但同时可塑性又比较强;2.行为方面:世界观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 能力与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并存;3.个性方面:主要有任性, 较强的自尊心、好奇心, 以自我为中心, 片面地看问题, 埋怨他人等;4.异性交往方面:中学阶段学会和异性交往, 在交往中认识异性, 是中职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期闭锁心理、情绪情感不稳定、早恋等问题很多是因为对自我认识不足、应变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所导致。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制度完善

具体措施有以下五点:

1.培训教师队伍并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

2.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形成多级的管理制度。

3.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校园里广泛开展各种活动, 加强心理疏导和宣传。

5.优化校园环境, 重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中职生占很大比例, 中职生与中学生高级阶段又有相通之处。以此为例可以建立以下制度加以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总体目标。

规划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建设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 提倡创新, 增强工作实效, 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成体制功能齐全、队伍专业且具有成效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具体阶段目标: (1) 一年时间规范机制及建立考评体系; (2) 两年时间完善心健中心及规范师资队伍; (3) 三年时间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精品课程结合; (4) 四年时间发展高校特色,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引领作用。

2.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通过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普及宣传、危机干预等方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学校层面建立心健领导小组, 以学院为重点, 班级为基础构建心健服务的网络平台。

1) 确立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监测网络:

一级监测网络——寝室;

二级监测网络———班级;

三级监测网络———辅导员、班主任;

四级监测网络———系部学生管理负责人。

(2) 实施心理异常情况报告责任制。

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实行层层负责的原则, 即下级对上级负责。

一级负责人为学院主管领导。二级负责人为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三级负责人为各班团支书、心理健康委员。四级负责人为宿舍长。

3.功能及规划。

(1) 每个月重点关注有明显心理变化的学生; (2) 每个月收集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信息, 跟踪、跟进、反馈、汇总信息; (3) 相关考核制度的建立; (4) 心健中心日常工作情况每个月汇总、小结; (5) 每个月做好毕业班中职生升学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 它的大力开展, 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 使素质教育能纵深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多角度全方位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加强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使中职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摘要:社会中的激烈竞争, 学校太过强调升学率以及传播媒介等因素, 致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比较重视, 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心理因素。这些影响使得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但又无法得到有效疏导。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尤其要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 积极引导, 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人生的“危险期”。新时期学生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 加强青春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人格,心理素质,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志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教育文摘周报.四川日报.文摘周报.编辑部.1988

[3]侯慧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新一代青春期教育丛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9

[4]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理论和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6

[5]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篇10

1. 自卑

如果中职生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 由于无法正确评价自己和所处的家庭, 因此常常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被父母遗弃了, 很不幸, 别人知道后会歧视、嘲笑自己, 这种认识和心理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 使他们在各方面都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如果任由这种自卑心理加重, 一方面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2. 自闭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通常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自闭心理, 中职生年龄小, 在面对家庭的破裂时心理备受打击, 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对他们来说是一时无法接受的,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总怀疑别人在背后对自己父母的离异及家庭的缺失议论纷纷, 总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 因此不愿向别人说自己的心里话, 也不愿参加集体和外出的活动, 自我封闭, 使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在长期的封闭中逐渐丧失。

3. 焦虑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的一个相对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焦虑, 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家庭变故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调整, 其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变故的消极影响, 不断对自身的情绪造成困扰, 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变得敏感多疑、性情暴躁等, 这一方面会对良好情绪的保持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还会对其基本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中职生单亲家庭问题生的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1. 亲子关系在家庭结构的残缺中变得不和谐

一些家长在单亲家庭中职生身上发泄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恨, 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中职生在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下极易产生错误观念, 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2.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一些单亲家庭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既得不到家长的积极支持, 还要承担来自家长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及家庭的经济压力等, 他们应该得到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很多心理问题会在过分的溺爱或伤害下产生。

3. 情感体验不完整

一些家长在离异后会觉得中职生是自己的累赘, 他们严重阻碍了自己未来的生活,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在家长的这种影响下极易对父母和社会产生攻击性心理和行为。在生活及人际交往中, 由于严重缺乏父爱或母爱, 因此常常无法从他们的角度对情感进行有效的体验, 极易走入极端和误区, 如冲动的爱或极端的恨等。

三中职生单亲家庭问题生的心理疏导对策

1. 重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第一课堂并不是学校, 而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学校的教师, 而是父母。单亲家庭的家长应承担其教育中职生的责任, 给予中职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始终保持宽容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取改变处境, 给中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将抚养和教育中职生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 另一方面还应该给予他们学习、思想上的重视, 将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及时找出来, 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同时, 学校的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单亲家长, 并聘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指导单亲家长, 让单亲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建立单亲家庭中职生档案

在单亲家庭的中职生入学时就将其档案建立起来, 然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加大了解和跟踪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的力度, 将结果详细记录下来。给班主任、年级团总支书记等分配单亲家庭的中职生, 使单亲家庭中职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 从而有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学校负责人定期联系单亲中职生家长, 对学生家中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 如果一个班级具有较多的单亲家庭中职生, 则对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精心的选择, 保证该班主任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 自我控制和忍耐能力、领导能力均较强, 有人格魅力等, 让该班的中职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从而有效消除不良心理。

3. 形成单亲家庭中职生教育网络

家庭、社会周边环境均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单亲家庭中职生的健康人格能否形成, 如果单亲家庭中职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那么其就极有可能变得极为出色。我们应对社区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倡导和参与, 熟练掌握单亲家庭中职生的情况, 有机结合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形成单亲家庭中职生教育网络, 从而切实有效地落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邀请生物教师和心理教师加强对单亲家庭中职生的青春期知识专题教育, 让中职生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家庭。

上一篇:自我培训下一篇:汽车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