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言语交际增添艺术魅力.111doc

2024-04-20

让言语交际增添艺术魅力.111doc(共4篇)

篇1:让言语交际增添艺术魅力.111doc

让言语交际增添艺术魅力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是告诉人们在适当的场合要说得体恰当的话。大家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语言,这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些共同准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祝愿。健康的语言是文雅朴实、优美动听的,它能促进团结、激励人奋进、对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粗野污秽的语言是令人讨厌而逃避的,它会破坏团结、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灵魂。

在现实生活中,“衣服要干净,语言要文明。我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止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青年,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文雅、朴实、健康、向上的语言,用文明语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真正体现新世纪青年人优秀的精神风貌。

瑞士语言大师----皮亚杰(Jean Piaget)曾说过:“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 可见,成功的言语交际能够促进署安放的和谐和良性的沟通,能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具体的合作原则的内容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礼貌是对待他人及自己最好的名片。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言语交际。对待他人及自身都十分礼貌的人比较有涵养和素质。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礼貌原则体现善意对待他人,以情动人,以礼晓之,即使栓方发生了争执与冲突,修养较高的人便会寻求良方和谐的解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更加讲究言语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大学生们也迫切需要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已深入,进取创新、实现个人理想等具有重要作用。为使言语交际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扩大大学生思想交流,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和目的,必须结合大学生在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他们从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我以为大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以遵循三条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准确性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但大学生更应遵循言语交际的规范性原则。规范是高尚典雅气质与素养的表现,在大学生言语交际和语言素质要求中是重要的。所谓规范性,首先是指具有明确规范。将这些原则运用于LJ语交际的准备阶段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策略原则: 1.交际目的,克己利他。交际目的决定交际态度,制约着交际中的言语行为。交际目的往往涉及到名利的分配,是利己还是利他,反映了口才主体的不同境界。“利他”就是为对方着想,尽量使交际对象在与你的交际中少吃亏,多受益。“克己”是对自己的约束,不要总想着自己在与他人的交际中赚人家的便宜,而是要打算尽量少受益、多吃亏,慷慨地给予对方。“克己”和“利他”是互补的,它们是礼貌原则中“得体准则”和„,除慨原则”的要求,也是汉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自古就讲究“克己”为仁,也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吃亏是福”。现代交际礼仪的根本原则也是“交际以对方为中心”。/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就看你让你的交际对象感觉到在与你的交际过程中得到多少好处,包括物质上的实惠和精神上的喜说与荣耀。这是口语交际的出发点,是准备策略的基石。;2.揣摩对方,找准需求· 要使对方在交际中真诚。

“礼貌原则”的提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作了三次演讲,其中在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合作原

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会话含义”理论。在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实现交际成功的愿望。为达成这个愿望人们需要在交际过程中遵守一些原则和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说话方可能会因为各种不方便的因素,而故意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对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进行推断,也就是明白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即格赖斯称作的“会话含义”。格赖斯提出的“合作理论”和“会话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但因为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其实际意义的关系,却没有说明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表达其真意的原因。为此,英国著名学者利奇为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即出于礼貌的考虑。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中效法。

言语交际中的以情动人□胡习之以情动人,顾名思义就是用情感去感染别人、打动别人。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就是运用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触动对方的心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人是理智的动物,更是情感的精灵。言语交际中,以情动人,往往比客观冷静的纯粹的说理更具有魅力,更能动人魂魄、感人肺腑。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支部讨论谁带尖刀排时,靳开来为了和连长梁三喜争带尖刀排,说了一段很动情的话:“连长,你少嗦。当然,讲指

挥能力,我靳开来从心里服你。我说的资格是,我勒开来兄弟四个,死我一个,我老父老母还有仨儿子去养老送终。可你梁三喜,你家大哥为革命死得早,二哥为他人死得惨,惨啊!就凭这,不到万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来!”他擦了擦发湿的眼睛又说:“连长,我说句掏心话,全连谁„光荣‟了,我都不会过分伤心,为国捐躯打仗死的嘛!唯独你,如果有个万一……你那白发老母,还有韩玉秀咋办?”靳开来这段包含着深厚阶级感情的话语,催人泪下,令人心颤。他终于说服了支委,抢到了带尖刀排的艰苦任务。

在古代,不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治国安邦的事例。苏秦张仪,四处游说谈横论纵;唐睢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孟子见梁惠王;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龙文鞭影》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张仪同楚国国相一起饮酒,却被人诬陷偷了玉璧,从而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回家之后首先问他的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说:“还在”。张仪说:“舌头在就足够了”。最终以说服六国割地事秦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功勋。这些都一再说明了言语交际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地位。言语交际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联络、调节行为、开展工作等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作用。因此,研究言语交际的特点,了解并掌握言语交际的内在机制与规律,提高言语交际的艺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迫切需要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言不逊,就会使自己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用语熨贴,则能使自己左右逢源,甚至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有人提出了“三大威力”之说:舌头(语言)、原子弹(科技)、金钱(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际语言一般指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指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的普通话。除了普通话,还有不同的方言----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翻开中国地形图:黄河下游有一大片绿色,那是华北平原;西南地区有一大片棕色,那是云贵高原,共属北方方言区。长江中下游有一片绿色,叫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为几个方言区,江苏以长江为界线划为南北两区,长江以南大部分是南方方言区,长江以北是北方方言区,湖南是湘方言区,福建是闽方言区,广东、广西为粤方言区。在实际交际中,还存在一些诸如红绿灯、手势语、体态语、间谍使用的密码代号等无声言语,但声情并茂的表义语言毕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圣经.旧约全书》上记载:上帝造出人类以来,在大地上繁衍蔓延。人们共同劳动,力大无穷。于是人类想重新住进天堂,同努力修造一座通往天堂之路的巴比伦塔。起先,上帝毫不在意,不料,塔造得越来越高,甚至将要升入天堂。上帝慌了,连忙把人类的居住地划分开来,让他们各自操持不同的语言。从此,人类再也没有能力登上天堂了。这个故事当然只是宗教意识对于既定社会现象的一种承认罢了,但从另一方面也传达了言语交际的重大意义。《三国演义》中谋臣策士纵横捭合的言谈论断,整部《红楼梦》就是通过言语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的世俗风情画。总之,言语的运用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功用。首先,情真意切的言语是联络情感的红丝绳。俄罗斯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二战期间,英国政府迫切需要鼓舞人民用坚定的信念去抵抗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为此,邱吉尔向秘书口授了一篇演讲稿。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在空中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我们的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陆降处作战,在田野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绝不投降!当邱吉尔讲完时,这位年近七旬的首相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哭得涕流满面了。果然,这篇倾注自己血泪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这样才能产生“共振效应”。其次,文明礼貌的言语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前,有个县官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进庄,走到一处交叉口不知该往哪里走,见到一位荷锄老翁过来,便盛气凌人地问:“喂,老头,往王庄朝哪条路上走?”那老翁不予理睬,只顾低头走自己的路。“喂!你站住!”县官大声喊叫,“你耳朵聋了吗?”老翁说:“我不聋,可我现在没功夫答话,我正急着去李庄看一件稀奇事儿呢?”“什么稀奇事儿?”“李庄有匹马下了头牛,你说怪不怪?”“胡说!马怎么会下牛呢?”老翁马上接口说:“谁

知那畜生它怎么不下马呢?”可见,只有尊重别人,真正地平等相处,才会有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再次,睿智机敏的言语是捍卫尊严的强大武器。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想要羞辱晏子,问:“齐无人耶?”言下之意齐国派矮小而丑陋的晏子难道是由于国内再也找不到人了吗?晏子巧妙地回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最不肖,故直使楚矣!”一句话暗含机锋,巧妙地回击了楚王的挑衅。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演出成功之后,却有一个跑出来对他大声喊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你这个破戏!赶快回家去,停演吧!”谁知肖伯纳不卑不亢,反而彬彬有礼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满脸笑容地对他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那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俩能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吗?”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肖伯纳以退为进的言语策略打败了挑衅者的攻击,有效地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最后,幽默含蓄的言语是一贴奇妙的调味剂,幽默的话语可以缓解压抑沉闷的气氛。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耶那将要结束他在哈佛大学的教授生涯,这天,他在礼堂讲最后一课时,一只美丽的知更鸟停在窗台上欢叫,他打量许久,然后转向学生们,轻轻地说:“对不起,诸位,失敬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说完,疾步向前走出门去,告别教书生活。有时,幽默机智的言语更能化解尴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十分暴躁。有一次,苏格拉底正跟客人谈话,他妻子闯进来大骂苏格拉底,并且随手把一盆脏水倒在苏格拉底头上,只见苏格拉底淡淡一笑,对客人说:“我甲就知道,打雷之后,接着

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与“面子”策略

浅谈利奇的“礼貌原则

篇2:让言语交际增添艺术魅力.111doc

盛群力(2010.09)

1.舒心课堂

1.1注重发展

◆ 一般发展与特色发展,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

◆ 三种本领:学而不厌,基本沟通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道德面貌与心理素质

◆ 三知/三智观:知己、知事与知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创意、执行与反思

1.2友好环境

◆ 心理自由与安全

◆ 协同努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隐喻

1.3内外协调

◆ 内化与外化:摄取力与表现力

◆ 二维矩阵与说课表

2.魅力教学

2.1系统视野

◆ 有序教学与整体教学

◆ 有价值、有效率、有效果与有魅力

◆ 用心想与做中学(认知学徒与行为学徒)

◆ 教学设计的三角形:目标、方法与评估的一致性 ◆ 教学设计三个世界:知识世界、学习世界与工作世界

2.2 意义学习

◆ 三种学习结果:无效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 三种心理运作:选择、组织与整合◆ 三种教学条件: 组织、传递与管理

2.3 减负增效

◆ 认知减负:外部认知负担、内部认知负担与关联认知负担 ◆ 成功学习时间:所得与所用

2.4 五星教学

◆ 五星要素:任务统筹、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与融会贯通 ◆ 策略效能等级: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尝试应用与任务统筹 ◆ 四种基本教学方法:讲解、提问、展示与操练

◆ 三种知识类型:是什么,为什么与应怎样

篇3:优化提问艺术 增添教学魅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成果的过程。因此,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系列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有效的优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问题设计应精心,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上好政治课,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这就犹如一部小说,要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必须有精彩的开篇。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当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例如在上《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时,教师明确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熟知几种投资理财的方式,于是我在课前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闲聊投资”。

张先生:半年前定期8000元,今天到期了看看半年的定期利息有多少。啊?才122元!

薛先生:你啊,如果把这些钱拿去买股票,一个涨停,你就赚800元,我看啊,把钱存入银行是最没什么意思了。

吴先生:这股票还是算了吧,2007年,我老婆投了5万元到股市,到现在只剩下2万不到,都亏死了。

朱先生:如果要稳妥点,还是买债券吧,至少比存银行划算。

杨女士:现在对炒股、买债券都没什么兴趣,宝宝还小,我想给她好好得买份保险。

通过这样情境式的导入,设疑,请学生来谈谈闲聊投资中所涉及到的几种投资方式及这些投资方式的特点,从而为本课的开展埋下伏笔,在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入下,学生由趣生疑,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引发思考,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我家是否也有这些投资理财的方式?我以后该如何进行投资理财?”等这样的问题意识,并自然而然得想要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从中寻求答案。

二、问题设计有梯度,增强教学的层次性

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是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在高一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刚接触《经济生活》,为了降低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恐惧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问题的设置上尽可能得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想一想可以触碰到答案。然而随着知识的逐渐深入,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知识性问题向推理性问题的推进,要让学生随着问题的深入,思维的能力也要向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跨年级教学的教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同一班级的不同水平程度的学生,在设计的问题上要不同的深度,从而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例如在上复习课《神奇的货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得明白有关外汇和汇率的知识,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1、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如果100单位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少)的人民币意味着汇率和币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第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回答,针对这种简单问题,可以让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回答,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个问题,则需要一定的思维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它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汇率变动得出答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来进行回答。第三个问题,学生要能从汇率的变化中出总结出本币升值或本币贬值带来的利和弊。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归纳,要求相对较高,这类问题可以留给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去完成。通过这样有层次性地优化提问,每个同学都可以感受到被教师所关注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启迪,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上积极地向前推进。

三、问题设计以生为本,提升教学的互动性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构筑理想的课堂中谈到“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也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师生、生生互动中学习的。这就需要教师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课堂提问,做到以生为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时,在讲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时,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请学生结合自身现状谈谈该如何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问题的设计是涉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的积极性颇高,都能主动得运用教材知识来进行拓展解答。就在这个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向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老师,你觉得你是否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学生看来是对教师权威的一种挑衅,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完全出于我的预设之外,而就在此时,我灵感迸发,为何不让学生来帮助我来完成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呢?于是,我将回答问题的接力棒又传回了学生手中,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来分析一下老师有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在议论纷纷中帮我解决了难堪,同时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帮助学生再次领悟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及主、客观条件。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课堂应该属于学生,教师贯穿课堂的重要设问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有互动性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堂。

四、问题设计要融入生活,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更加充分体现了政治课的生活性。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只有源于生活的问题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结合实际生活,将知识的学习还原到真实的世界中去,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时,我从习近平出访俄国说起,结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在涉及能源、生态环保、人文、地方合作、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这一时政信息设问,这一合作战略是基于什么因素才实现的?而后又结合俄罗斯舰艇炮击中国渔船,扣留中国渔民事件进一步设问,为何中俄良好的战略关系下还依然存在冲突,这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学生在活生生的时事背景下,将知识的习得转化为具体的运用,一方面增强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转变了学生对政治“假大空”的歪曲理解。实践证明,融入情境赋予生活的提问要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当然,以时政为依托的提问也要切忌满堂问,如果问题过于琐碎,重难点不突出,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巧而精,切忌杂而乱,由此实现政治课堂的高效。

总而言之,政治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中的每个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提问,通过优化的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灵活性和层次性,使有效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互动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有魅力的政治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提问,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强化学习效果;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导学生的思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恰当调节教学进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优化提问的具体策略:1、问题设计应精心,体现教学的目的性;2、问题设计有梯度,增强教学的层次性;3、问题设计以生为本,提升教学的互动性;4、问题设计要融入生活,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篇4:让言语交际增添艺术魅力.111doc

关键词:模糊语言 口语交际 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一个要求是:表达观点,突出要点,清楚连贯,完整准确。说话、写作表达一定要准确,既是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所提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又是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基础。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其变化都是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用有限的词语去准确描绘他们感受到的一切事物,那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地运用模糊语言,那么他们就能够在和人交往时,风趣幽默、礼貌真诚、自然得体、充满自信地表达出他们自己心中说不明白、写不生动、有时又不需要表达得准确的话语。学生一旦学会模糊地表达便可以为口语交际增添魅力。

一、模糊语言幽默机智

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际关系,尽管方便迅疾的QQ和微信已经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无论何时,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始终是学生交际时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首先要考虑讲的话得体不得体。讲话不得体,将会给交际带来困难。学生日常生活交往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交际对象,有时有意地放弃把话说得更确切的可能,适当运用模糊语言表述反而比准确的表达更加得体。这样的模糊,到底是能确切表达而故意模糊,还是确实无法确切表达而不得不模糊,有时的确不易分辨。在听者不注意的情况下也就蒙过去了,但在蒙过去以后,有时人们反省过来,幽默机智的情趣就随之产生。

比如,在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时,如果遇到一位女生与你打招呼,出于礼貌,一般都要夸奖她美丽。但是,恰好也有你认识的别的女生陪在旁边,你夸赞时就要考虑到旁边女生的心理感受。可以这样对这位女生说“你们今天真漂亮”或者“你们今天真美”。大家的漂亮到底多漂亮,美到底多美,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了。这话既夸奖了这位女生,又夸奖了在场的陪同的女生。这种模糊性的夸奖显然是非常和谐得体的,而如果使用准确的语言就会影响整个生日聚会的和谐气氛。

二、模糊语言礼貌真诚

对人礼貌真诚是我们人际交往的传统美德。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的话语,通俗的说就是“要面子”。中国人所谓的“面子”其实也是非常模糊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比如,一帮初中同学在聚会,你知道其中的一位同学上小学时曾迷恋打游戏,现在已经戒了,如果你问他“嗨,哥们,游戏,你现在还打不打了?”或者问“哎,老同学,除了学习,你现在还有哪些业余爱好?”这两种问法,合适的是哪一个呢?当然是第二个,模糊词“哪些爱好”充分尊重了对方,又不直接提起打游戏,既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又显得你对他的关心是真诚和礼貌的。

同学聚会,常常会在分手的时候,邀请对方来自家做客,一句“有空来我家坐坐!”是使用非常广泛的礼节性告别用语。一个“有空”,语言模糊,比在告别分手时给对方一个准确的做客时间显得既礼貌,又留有余地。它既可能是邀请人礼节性的客套话,又可能是真诚的邀请。一个“有空”,既照顾到对方没有空或不情愿的情况,又不会使交际的双方尴尬为难。

此外,模糊语言还会增强说话人礼貌话语的感染力和交际效果,帮助说话人表达真情实感。比如,学生在外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时,如果见到的问卷调查对象貌似是学生模样,就上去主动喊声“哥哥”或者“姐姐”。可能对方的真实年龄未必比自己大多少,但是,这声“哥哥”“姐姐”的模糊称呼,将调查对象抬高到比自己高的位置,从而使对方从心理上产生了亲近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感染力,最终达到积极配合完成问卷调查的更佳效果。

三、模糊语言自由灵活

尽管很多模糊语言是人们在口语交际时不知不觉使用的,但是学生在交际中使用模糊语言要分清场合,因地而异。要注意交际的对象,灵活使用,巧妙得体。简而言之,使用模糊语言是为了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气氛,要让大多数的听者明白,而不是造成糊涂。

每个学生对模糊语言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于不太理解模糊语言的同学,交际时应该用通俗一点的说法,而不宜模糊,以免让人一知半解。另外由于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不同,很多模糊词,也应该注意交际的对象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比如学生经常讲的“酷毙了”“帅呆了”,就不适合对爷爷奶奶说。面对穿着得体参加家庭聚会的爷爷、奶奶,如果想要赞美他们,讨老人家欢喜,不妨直接说:“爷爷,奶奶,你们今天穿得可真精神啊!”

因此因人而异地应用模糊语言,也体现说话者对交际对象的尊重。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对象,一味地生搬硬套模糊语言,难免令人不知所云甚至生厌。通俗地说,模糊语言的使用就是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世界本身就有模糊性,就有朦胧美。语言的模糊也是一种朦胧美,是学生口语交际的一种艺术,模糊语言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内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断积累一些模糊词语,巧用模糊语言,使自己的口语交际更生动、更准确、更通俗、更高效、更有艺术性,给学生口语交际增添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综论[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

上一篇:校园硬化方案下一篇:沪港通中秋节和国庆节休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