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探究

2022-09-10

在初中阶段, 教授好生物学科基础知识, 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业, 而且还能相应地提高与之相关学科的教学效果。近年来, 对初中生物学科的重视, 给生物学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也增加了教学难度。笔者认为以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为目的, 从教学过程和效果着手, 探究如何应用传统教学法并善于借鉴、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与做法的合理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 择优采用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强调教师讲授学科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双基”, 其优势在于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 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许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设置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面对刚人学新生进行生物学教学, 还是一种教学优势。由于生物学本身是自然科学, 其内容及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选择传统教学法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来设置教学方案, 熟练和系统地传授知识, 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 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生物学教学时, 还应当强调学科特点,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一种优良方法。

1.1 在入门教学的授课导言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求知的强大动力, 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因素和动力。初中生物学的入门教学是学科的入门, 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简单的质疑和阐释, 设法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特点和教学计划中的份量, 明白与后续课程的关系等十分重要。在生物学的授课内容中, 有不少知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 这些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列举众所周知的俗语“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及“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等, 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遗传变异现象?遗传物质是什么?有没有规律?一连串的问题, 使学生联想到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生命现象, 但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于是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

1.2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保持兴趣的连贯性

在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激发学习兴趣”这一做法还应该保持连贯性。只有保持学习兴趣的连贯性, 才不至于影响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那么, 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学习兴趣的连贯性呢?具体做法是在讲解有关知识点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2 善用传统教学法的精华

例如, 因材施教, 分解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中吸收的做法, 是传统教学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又一经典方法。由于对难点内容理解有困难, 难以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 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在半生不熟的接受过程中逐渐减弱或丧失, 这将大大影响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如何因材施教, 分解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吸收, 使之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2.1 分解难点的做法

分解难点教学, 是因材施教教学观的重要体现, 也是创造良好教学效果的贯用做法。如学生常常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 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细胞开始, 复习和分析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让学生再次产生对细胞的新特点认识的兴趣, 紧接着提示学生并要求学生认识动物体的各个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通过链接举例介绍人体的心脏、大脑、胃等器官) 后, 让学生产生一个十分重要的明确认识, 即是:不同器官是由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构成的, 也就是说从形成动物体的新细胞开始, 许许多多细胞在发育过程中, 形成了细胞各自具不同的功能, 它们在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使学生能清晰地领会其中的含义, 效果较好。

2.2 让学生理解吸收的做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知识是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使用知识的有效做法。例如综合运用细致剖析并因果关系、直观教学并理论表述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做法。在讲解“分离规律”内容时, 可通过以下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遗传”一章的内容较为抽象, 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能更好地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科特点, 选择不同的直观手段, 合理组合, 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通过实验课, 学生亲眼在显微镜下观察, 进一步强化理论的印象。同时, 对于“染色体”的概念, 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 可通过直观的做法 (如将一双手每对手指喻为每对同源染色体, 一只手的5个大小不同的手指喻为一个染色体以及其他类比手法) ,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然后, 再通过实验课让学生亲手剪贴正常人的23对染色体, 对概念进行深化理解, 直至完全掌握。

3 善于借鉴, 勇于创新

在强调择优采用传统教学法优势的同时, 也必须承认传统教学法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适时的缺陷。例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 而忽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如果教师的思路只局限于传统的框架, 那么就既很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容易影响教师自己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1 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习主体发挥作用

轻而易举地得到的相关知识, 怎么能够牢固地掌握呢?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 学科的内容初步专业化。例如在讲授“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器官、器官系统和人体章节内容时, 传统教学的做法是逐一介绍各个部分。笔者采用了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即在课堂中演绎了“精讲、自学、演练、解疑”等几个环节, 先以其中一种器官为例, 讲解其结构、功能等, 再让学生一一自学、讨论其他部分, 让学生充分联系日常生活中对动物 (或者人体) 器官的认识和理解。

3.2 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 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十分重要。例如, “种子的萌发”一节的教学, 完全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点的实质、通过示教练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达到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这才是目前勇于创新教学的根本, 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发挥聪明才智,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述, 仅仅是对初中生物学教学规律探究的冰山一角。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实践—探索—研究—提高—再实践, 才能把生物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 从教学过程和效果着手, 探究如何让传统教学法和提倡善于借鉴、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与做法合理结合是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法

上一篇:论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下一篇:论桥梁施工管理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