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2024-04-13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共14篇)

篇1: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王天秀(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作为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生物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中离开了实验,生物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对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传统生物实验是一种验证性试验。在这种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利用教材上所编程序“身边事、探究竟、大家谈、知识链、实际用、想一想、试试看、开眼界”或老师规定的实验器材,按照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实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兴趣下降,科学素养难以全面培养。虽然验证性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取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另一方面,验证性实验对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成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也容易变得思想僵化,使生动有趣的“生”物知识变成乏味的“死”物知识。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生物教学,尤其是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是在学生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通过自己实验、探究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大有好处。为此,初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探究式实验,如“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等。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教师打破“明确目的——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教学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实现结论和过程的并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验证假设为目的,以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探索为基本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如何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成为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引导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要困难得多。”贵州省的现代教育家汪广仁也强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探究可能性的教学资料,将与产生问题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例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我们先播放同学们自己提前录制的一个短片:同学们在花园搬开几个较大的石块,发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并很快爬走了。学生对此情景,很自然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小动物会很快爬走?是我们的声音惊扰了它,还是光线变明亮影响了它?等等。

(二)运用已有知识,合理提出假设。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问题的最终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假设,预测可能的结果。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生条件 ”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一一打破休眠期的种子、子叶被虫子咬,剪去部分胚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完整种子,被煮熟的种子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种子能萌发、哪些种子不能萌发,并思考为什么。学生可以为此讨论并谈出个人的看法。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明确的问题指向,即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促使完整的胚并打破休眠期。

(三)以假设为基础,科学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应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必须自己去以假设为基础紧紧围绕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来设计实验方案;二是必须认真斟酌实验材料和方法手段的可行性;三是实验步骤必须简洁、清晰、不繁琐;四是必须设置实验对照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结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中,我们每一组取同一盆天竺葵,用同一张叶片一边遮光,一边不遮光。这样取材既设置了对照组又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使学生对实验结果更可信。

(四)加强实验指导,引导分析归纳。实验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准确,对实验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操作的细节,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出现了许多结论,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观察的结果,不要简单的下结论,而应指导学生检查实验过程,重新实验、验证,使学生脱离教材的束缚,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从中找到实践与理论出现差距的原因。

三、探究实验,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学八年级(上册)P62实验《动物的运动试验》的观察,应当了解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先要设法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后总结概念和原理。又例如教科书p63实验:1.讲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当蚯蚓运动时,它身体的形状发生什么变化?把耳朵贴近蚯蚓仔细地听,能听到声音吗?用手摸一摸蚯蚓的身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身体的每一节,会发现有什么结构?

2、将蚯蚓放在白瓷砖或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速度与在硬纸板上是否一样?这时能否听到声音?将观察到的结果用书面语言写出来,并分析其原因。

3、在显微镜下观察蚯蚓的横切面,观察蚯蚓体壁上的环形和纵肌,并分析蚯蚓在运动时身体的变化及运动产生的原因:蚯蚓通过体壁内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与刚毛的伸缩相互配合在土壤中蠕动。

四、几点体会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适时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都要到位,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假设,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在解答问题和表达、交流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当学生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开展和深入。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要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归纳分析、验证假设的探究过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得出结论后,也应要求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思维更深入、更慎密、更深刻。

(四)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各种生物及生物现象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投入实验的强烈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实践,给我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一个“勤”字。它包括五个方面:“勤于观察,勤于实验,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记”。它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反思,才能在思考中不断的领悟、提高。只要坚持不懈地这样做,就一 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

(作者电话:***;信箱:gcl_1956@126.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1-2期,http://)3

篇2: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平罗县周城九年制学校

耿占军

【摘要】: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了自己生物教学的实践体会,指出了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分析了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索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实践体会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验证知识,并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思维,实验,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普遍反映该学科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视生物为天书。原因是学生缺少实验,实验教学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和判断得出与理论知识相符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

一、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因此,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3、传授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很多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 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三,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措施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如《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才能做,须将暗处理两天后的蔬菜其中的两片叶子遮住再光照,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行,直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为止。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继续实验。人类具有好奇探索的天性,中学生更是如此,总想了解某些现象的原因和因果联系,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有效的保护,很可能就会慢慢地枯萎。在学习鸟卵的结构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打开鸡蛋,观察其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找到了“白点”——胚盘,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怎么也找不到“白点”。老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准备好一些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随时和学生一起研究,查阅,就会激励孩子永远在那种好奇心、进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3,动手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生物学是一门突出实验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洋葱头鳞片叶的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中,有些学生制作的标本在显微镜下竟然看不见,而同样的标本在一些同学的操作下却能观察得到,好胜的他们不服输,经过数次操作,成功的喜悦浮在脸上。

4,提出问题,使学生想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我在讲课中主要是尽可能地介绍一些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的简易实验,引导他们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规律。例如讲完“叶的蒸腾”作用后,就让学生做了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干上的实验,启发他们想一想: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作用?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因此实验时就格外认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罢休。

5,激发争论,使学生主动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实验出现多种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总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有的出现蓝色,有的没有,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通过正面交锋、争论、辩论和讨论,最终能获得实验的正确方法。

6,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做实验。新教材除了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渗透着探究学习的要求外,还独立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因此结合我校学生人数和生物实验室易于开展探究实验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尽力做到将能开的实验全都开齐、开全。

中学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方式之一,而演示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教学方式。所以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个实验,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论文

题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体会

单位:周城九年制学校

姓名:耿占军

职称:中教一级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10

篇3: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课,初中生物,课堂气氛

实验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新一轮课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究性实验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师生互动关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整个探究实验中要让学生亲自全面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提出问题,并且寻找问题的答案,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严谨科学态度、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这是每位生物教师应该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经验,并有较深刻的体会。

一、对教材中同一个实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大都有实验方法步骤的提示或安排。事实上,教材中所提示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甚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实验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实践摸索,总结出更合理、更新颖的实验方法。 学生可以对教材上某些实验加以改进,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例如,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的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材中利用了维生素C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越少。实验要求任选两种当地常吃的水果或新鲜蔬菜,将蔬菜或水果放到研钵体当中挤压出汁或用榨汁机榨出汁液。然后将两种新鲜的汁液分别倒入两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取两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滴入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震荡边观察, 直到高锰酸钾褪去颜色为止,并记录下汁液的滴数。照相同的方法,测试第二种汁液,并与第一种汁液的滴数进行比较。注意事项是: (1)应当使用同一滴管滴两种汁液;(2)使用该滴管滴第二种汁液前,要用清水将滴管洗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滴管内外的水分。

实验前,笔者组织学生对该实验首先进行了分析,明确实验目的,准备材料用具,制订实验计划,实施实验。但是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用研钵或用榨汁机榨取汁液时都存在材料上的浪费,因为2毫升的汁液不宜使用太大的工具来榨取,同时生物实验室也很少配备像榨汁机这样不常使用的器具;(2)用滴管吸取汁液滴入小试管时,难以控制汁液滴数的大小和数量,对两种不同蔬菜或水果汁液的量进行比较,误差较大;(3)有的水果汁液本身就有很浓重的色彩,如,橘子的橘红色、番茄的鲜红色。学生就分辨不清试管里呈现的淡黄色或淡红色是没有褪尽的高锰酸钾颜色,还是水果本身的颜色。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改进探究实验方法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安排的步骤,而是让学生大胆设想, 大胆改进实验探究过程。学生想出了多种办法。其中,设计较好的一组是这样做的:(1)他们选择了当地人们最爱吃的尖辣椒和本地特产水果———苹果、梨。(2)榨汁时没有使用榨汁机,也没使用研钵,而是选用家庭平时用来压蒜泥的器具,把水果或蔬菜切成小块放在里面,用手轻压汁液就一滴滴压出来了,压制2~3毫升汁液干净利落,快捷方便,既节省了材料,又解决了实验室没有研钵或榨汁机的问题。(3)取两只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同浓度高锰酸钾2毫升。吸取第一种汁液滴入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边观察,固定的滴数(5滴或其他数目滴数)。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另一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滴第二种汁液,并且也滴同样的滴数, 观察高锰酸钾褪色的反应,通过比较两个试管高锰酸钾的褪色反应程度就可以得出结论了。这样通过对材料用具及试验方法的改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宽探究实验的思路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等蔬菜的叶子上有深绿色的小虫子,菜叶被小虫子啃得“千疮百孔”,这些深绿色的小虫子就是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我们常会看到油菜、白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开花的时候,花丛中飞来飞去翅膀上带黑色花斑的白蝴蝶,这些花白蝴蝶就是菜青虫的成虫菜粉蝶。根据这一现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例如,菜青虫吃别的植物叶子么?菜青虫喜欢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行为吗?菜粉蝶为什么喜欢在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呢等等。然后各小组针对提出的不同问题作出假设,并制订自己的探究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篇4: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实验,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可告知学生,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可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要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再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边操作边让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了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78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篇5: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

初中化学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而且概念多,需要记忆的内客多,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困难.因此,教初中化学就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欢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等方面分别作了探讨.

作 者:丁华英 作者单位:昌乐城南中学,山东潍坊,262405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8关键词: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与实践

篇6: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太原三十八中生物教师武云霞

文章摘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养成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健康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初中生的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初中阶段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极佳时期。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养成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养成教育包括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两方面。

一、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1、矫正学生偏食的不良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的偏食问题日益突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中涉及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等知识,有关营养知识方面的资料室很多的。所以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有关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矫正学生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喜欢效仿成人吸烟、喝酒以示成熟。对于这些不良行为,应该义不容辞地结合教学予以矫正。在讲解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有什么影响”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眼目睹吸烟、酗酒的危害,破除“吸烟室潇洒”等稚嫩的错误观念,从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3、矫正学生早恋的不良行为

进入青春期,初中生的性意识悄然觉醒,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并渴望与之交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缺乏正确引导,会发生早恋甚至早孕等严重后果。在人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告诉学生:人和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发育成熟、繁殖后代、衰老死亡的过程,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讲青春期这节课时,通过对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明

白青春期由于大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和完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兴奋性加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从而使学生避免早恋的发生。

4、矫正学生破坏花草树木的不良行为

折树枝摘树叶、在树干上卢安克乱画、践踏草坪等既不文明又会影响花草树木的生长。所以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内容时想学生阐明不要破坏花草树木的道理;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营养器官,同时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为运输作用提供动力;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道理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加强疾病预防意识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在学习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传染病的预防时,应用PPT介绍常见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案例,培养学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不洁净水果等良好习惯。学习呼吸系统时,告诉学生痰的形成过程,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分泌黏液,黏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经咳嗽咳出体外于是形成了痰,说明痰的危害。

2、培养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第学习和工作,但是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数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以致体质普遍较差。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在学习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时告诉学生适度运动使关节囊增厚、关节韧带增粗,课加强韧带的伸展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从而使关节的牢固性加强;适度剧烈运动使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喂骨骼肌输送更多的养料和氧,同时运走更多的废物,从而使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得到加强。这样锻炼,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还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脑的营养,增强脑的功能,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自然环境中各种

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说明各种动物、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有益作用一提高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生物、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而实际行动中去。

篇7: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研讨会共设有四场专题活动,分别是上海师大生命科学院的胡兴昌教授解读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研究室的谭永平主任谈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必要性和整体性、中国教研网朱立祥总编交流了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陕师大生命科学院的李高峰教授分享了“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理念及案例”。聆听专家们的解读,感觉内容满满,现将这次培训的心得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是新课程理念全面更新,它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六个方向为导向,借胡教授的表达是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荐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这也是落实和践行中央关于教育的新精神。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变化,20xx版设有10个主题,50个重要概念,20xx版只有7个主题,新增第七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共9个大概念,25个重要概念,93个次位概念。看似内容减少,其实不然,只是把内容更优化,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联系更紧密。如20xx版课本中出现的STS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略这块内容,更谈不上内容的外延和内展,学生也习惯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围绕重要概念抓基本知识。聆听专家解读后知道20xx版的课标要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STS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教学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知识达成、能力培养与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新课程教学更突出跨学科知识的落实。20xx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同时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STS的相互关系的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回顾在20xx年参加的农村理化生培育站中,理化生老师们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围绕活动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现在看来这一点与20xx版中课程设计重衔接的理念相一致。

篇8: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一、生物学实验改革

在实验课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 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 “学会制作———”, 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集记住“应该如何做”, 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 而不那样做”, 更不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样, 一堂实验课下来, 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 收效甚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探究式教学地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地设计、操作过程, 获得具体的经验, 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为此, 教育部在初中和高中的新教材中都增添了许多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探究性实验, 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高中的“植物向光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

二、探究实验的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 (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 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学生熟悉探究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好一堂好的实验课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探究的一般模式来引导学生。对于高中生只要作适当的提示, 而对于初中生教师要注意引导, 让他们逐步的观察, 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1. 观察、产生问题感并作出适当的假设。

观察是探究实验得第一步。很多科学发现就是藏在“偶然”和“司空见惯”中, 通过观察, 学生能产生一定的问题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 如可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 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 启发学生思考, 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 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2. 实验方案的设计。

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在设计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假设为基础, 明确实验的目的, 并对实验材料、方法手段的可行性加以斟酌, 要有清晰、简洁的实验步骤。并且要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在实验方案上反映出来。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并选择代表以适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小组实验方案。在这过程中小组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 学生为弄清楚是非, 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一家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 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

3. 实验过程的安排。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而重在使学生直正参与探究过程, 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果的习惯, 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放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在实验过程, 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的细节;同时要注意全面巡视, 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反馈信息, 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有时候, 一个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 其余需在课后完成。这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 应该不定时地去督促、指导和学生一起把实验完成。实验结束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 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清晰的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审慎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

1. 对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作为一堂实验课, 为了使

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讨论达到自我提高, 一课时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 以两节连排的课为宜。通过两节课的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科问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 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

2. 对探究教学的一点体会学习是种能动的过程, 是

篇9: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体会与实践

【关键词】实验探究 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7-02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实验,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培养探究型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实践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探究教学实验正是通过培养中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和创新思考能力,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从而实现探究教学的目标。在探究教学实验中,身为指导老师的我们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做好探究教学的准备工作

要完成一堂成功的探究教学实验课,充足的准备是基础。

首先是实验教材的准备。指导老师应该在实验前进行全面的备课,对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要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整理集合,以便在课堂上授予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吸收。

其次是学生的准备。指导老师应该去了解学生对要进行的实验准备的是否充分,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具备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

第三是选择科学的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二是服务性原则、三是多样性原则、四是灵活性原则。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知识储备、实验技能、实践经验。

最后是实验器具的准备。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的实验器材,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牛顿力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差别便是很大。一旦备课教师准备器材出现失误,或器材老旧无法实验,则会影响学生的实验进程,甚至拖延课程进度,不论对老师还是学生对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在课前准备检查好各种所需的实验用品。

二、教师在课堂中调控与指导的作用

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能力或者知识储备的不足,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无法准确地把握。在做实验时,就像无头苍蝇,不知道现在这步该记录哪些数据,下一步又该干些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公式又该如何推导等等。也有些调皮好动的学生,在实验中不愿静下心来好好操作,而是探头探脑,四处乱看,或者到处走动,看看这个同学的操作,动动那个同学的仪器,将实验室的氛围带动得浮躁起来。这些同学不仅会使自己的实验任务无法完成,甚至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实验操作。也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在实验操作的时间和进程上,学生是无法自己决定的,需要指导老师进行调控,才能充分利用好这40分钟的一节课。因此,在实验探究课上,我们指导老师应该在各个实验小组之间多走动多观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三、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操作分析、总结能力难免有所欠缺,在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教室内进行巡视指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在实验完成后,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课间或课下进行探讨,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虽然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师生的互动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许多问题,但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偏离了实验的目的,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活跃的思维,指导老师也应该及时的肯定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开发思维,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也有助于指导老师了解学生在学科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教学方面及时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

四、实验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许多中学生虽然实验探究能力较强,能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但课后的整理分析能力却是有所欠缺,无法系统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数据的收集方面也存在问题,无法全面的收集数据。所以,指导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系统地处理、分析数据,全面地总结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不仅要开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重视学生实验基础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系统地分析处理数据,准确把握公式定理的应用和推导。科学严谨地实验态度和系统全面的分析处理方法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能学会和养成的,需要指导老师坚持不懈地教导和指正。我们作为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应该保持献身教育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

五、做好后期教学评价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通过教学评价机制,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这个评价机制通过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自身表现、实验结论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学生自评,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实验中的收获。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则能起到互相进步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定位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便更好地为团队服务,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发现学生特质和发展方向,调整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方案,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结语

探究性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分数的升高来体现。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对指导老师也有严苛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深刻全面领悟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把握其重点,更要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掘学生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篇10:开放微生物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

开放微生物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

该文介绍了微生物实验室实行开放的`必要性和创新模式,分析了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对实验室开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作 者:李爱江 孙晓菲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年,卷(期):“”(15)分类号:G48关键词:开放 微生物实验室 实验教学

篇11: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传统的教育老师为主的倒灌式教学方式,开始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的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分层合作教学在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明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加强,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和对知识点的吸收,都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分层合作 分组教学 初中生物

一、分层合作教学和分组实验教学的含义

(一)分层合作教学

所谓的分层,就是所谓的区分层次;而合作就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分层合作教学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和掌握知识以及每个学生的潜力将学生科学的进行分区,同时让这些已经分好的各个区域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来共同完成整个教学工作。

分层合作教学能够科学的展开,就必须要老师对于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才能做到科学的分层,同时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而科学的分层合作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于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和自身能力的完全展现都有着极其有利的作用。

(二)分组实验教学

分组,大家都知道,就是将固定人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小组,而分组实验就是将这些人数分成小组后进行共同实验。而在分层合作教学下的分组实验教学,其实就是在已经科学的分层之后进行每个层次中的分小组,而这时候的分小组就不再跟分层一样去看同一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或者学习能力了,而是要根据其中学生各自的性格、自身所具备的领导和动手能力还进行分组,然后将分层中条件较好的学生均匀的和一些条件不好的学生在分组之后进行小组合作,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从而发挥自己作用的基础上,都可以更好的完成实验效果。

二、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的分层合作,其实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案,就是根据学生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潜力,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激发其潜力。

(一)科学的分层合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

在分层合作教学的含义中,我们都了解到了,分层合作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去,同时,由于分层结合的是他们各自的潜力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所以,他可以根据这些让学生在生物分组实验中做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展示每个学生的潜力和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在其心理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样就会提高整个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其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自身潜力的开发。

(二)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教育过程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进行科学的分层合作教学,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因为分层合作教学是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之后对其进行学习指引,而具体的生物实验过程中,都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来进行操作,这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摆脱了传统的老师做实验学生看的窘象。

三、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多层次结合,显现个人价值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分层合作的方法,其实质其实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实验过程中去。而在分层合作下的分组实验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将一个最好的学生和一个最差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里,其他学习中等的均匀分配在每个小组中,这样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可以让最差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具体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步骤,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每个学生去展现自己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的作用。

(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分层合作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是很多的,而一个人是很难完成实验的,通常情况下也只有合作实验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要求。老师将所有同学都进行分组,然后给他们一个实验要求,而这些学生就会根据同一个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共同利益,只有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达到自己所操作步骤的要求,才能算是实验的完成。这样,为了完成这个实验,小组内水平能力较好的同学就会对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而实力差的同学通常情况下也会因为小组荣誉而接受并且认真对待,这样不仅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更好的去了解和学习。于此同时,整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在完成实验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实验过程,都可以为学生下一次实验的成功做一个好的铺垫,也就是取长补短。

(三)实验结果评价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每次实验的结束,老师都会进行具体的评价分析,而造成实验效果和后果不同的因素有很多,许多步骤上的偏差都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偏差,而进行分层次的进行评价,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细致的学习过程,因为它通常可以强调到个人,对于个人生物实验水平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组内进行分层评价之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可以更好的激发每个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好胜意识,对于其学习能力的激发也是一种方式。同时加上老师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的提成和进步,假如出现那些不愿意帮助同学的学生,老师适当的给予批评,有助于增加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差学生的鼓励则有助于其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相互的相互评价,让这个生物实验课堂越来越灵活。

四、结语

生物是一个实验性特别强的科目,尤其是初中生物,可以说在整个生物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初中生物实验过程中将分层合作教学不断的实践和加强,对于每个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增强,以及老师因材施教方案的施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实验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要在传统观念、实验选材、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 放手发动学生, 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生物素养;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验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体现新课标探究性学习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实验课, 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好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工作, 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工作,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改变观念, 提升实验教学的地位

传统的实验教学, 把实验当成知识的载体, 只注重结果和结论, 忽略实验过程, 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 只是机械地完成了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乐趣, 不利于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 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参与实验的主体,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 鼓励教师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加, 这都能促进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 使学生尝到实验过程带来的甜头。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

(一) 教师放权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准备工作本来是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范畴。教师放手让学生准备, 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来完成实验, 这样就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鉴定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实验”。

首先, 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小组内成员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形成小组内对照。课本要求的是苹果、梨, 选择西瓜、甘蔗、土豆等实验材料是否可行呢?通过实验来分析各种实验材料中所含的有机物质, 遇到与理论知识冲突的结论时,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个选择实验材料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埋下了伏笔:西瓜有颜色, 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甘蔗含有大量蔗糖, 如果用作实验材料, 能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若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了什么?这些都需要学生自行分析处理。

其次, 实验仪器和药品也可以由学生准备和配置。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准备水浴设备。学生对水浴加热比较陌生, 这是在高中实验中接触到的一种新的加热方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准备操作能增强对水浴加热原理的认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是学生经常容易混淆的两种试剂, 学生自主配制、分瓶和标注这两种试剂, 能增强对试剂的认识, 更容易区分这两种试剂。

再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 实验材料的.准备等工作也可以由学生负责。学生会主动思考哪些细胞符合实验条件, 除了课本提供的紫色洋葱外表皮,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到什么材料?内表皮可以么?叶肉细胞呢?引导学生选择多种材料形成小组内对照, 利于观察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论。

以上两个实验案例提供了实验准备的一些做法,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喜欢探究生活知识, 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 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一个集知识、能力、思维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实验设计禁锢, 发散思维, 提升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例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的实验, 课本中没有对照组,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 增加了对照组清水, 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体现了学生对照实验的思想。

再如在《叶绿体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制备滤纸条和画滤液细线是本实验的难点, 滤纸条不易制备, 滤液细线容易画太粗, 层析纸带容易出现重叠现象影响观察, 如何进行改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圆心点层析。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圆心点层析的实验装置, 省去了制备滤纸条和画滤液细线的步骤,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实验效率, 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又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观察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教材中以30%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其他试剂, 如硝酸钾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实验。高中生物教材的实验素材很多,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索,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工作

(一)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正常进行的保障

实验课经常表现为学生活跃, 场面混乱, 纪律差, 因而教师实验课堂组织实施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要做足准备工作, 实验室环境要清洁干净, 让学生有个舒适的课堂环境;学生要制定好实验设计方案, 课前明确分工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其次, 学生要分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人数根据实验室的大小和实验仪器的多少来定。尽量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 教师要适当引导, 使小组内成员有学习成绩层次差异。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监督。最后, 教师要做到态度认真、有效预期实验结果和合理的自身定位。实验态度认真能够感染每一个实验参与者, 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做实验。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教师适时给学生合理指导, 积极引导继续实验, 帮助学生预期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际结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指导者, 不能越俎代庖, 替代学生完成工作。做到以上三个方面, 实验课堂就会井然有序。

(二) 实验教学评价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动力

实验教学评价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动力, 评价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动力。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正面引导作用, 从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实验探究能力和参与实验态度等多方面进行。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 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 以促进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实验能力为目标。设置评价量化表, 及时收集学生实验信息, 尽快修正和完善评价标准。

例如, 验证性实验的评价要侧重于实验技能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显微镜的使用”就是这样的实验,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评价标准要关注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生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高中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升, 为学生综合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 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2] 田秋云等.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M].实验科学与技术, .

篇13: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 就是在教师的辅助下, 教师以教材为基本蓝本, 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的只是辅助作用, 帮助或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我设计问题情境, 通过探索、讨论和其它的方式,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初中生物学生通过对生物世界的了解、探索, 获取生物进化理论, 理解万事万物的发展, 更适宜采用探究式教学。但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中生物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深度加深, 许多知识与高中生物关联,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 甚至许多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问题, 帮助学生自我探索和讨论生物现象, 进一步掌握生活知识。常用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以知识覆盖为目的, 通过理论讲解的方法, 偶尔辅助多媒体教学, 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学生动手、动口, 自我思考的机会太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与学的地位, 把“学生自主学”摆在第一位,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真实的、开放的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自我形成小团队, 共同来探讨或验证生物现象, 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未知领域的能力,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学科的特点告诉我们生物是一个生活现象, 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个学好初中生物。初中生物教师要转变角度,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延展探究空间, 突出学生是主体这个特点, 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创设真实的、开放的问题情境

对未知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直到解决了问题就意味着掌握了知识。初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 只有通过抓住重点, 创设真实的、开放的问题, 教师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最终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真理。在这种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 转变学生的身份,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实的、开放的问题要急跟教材, 关联生物知识, 要具有趣味性, 可行性, 要让初中生爱好他。例如: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课中, 教师除了讲解光合作用外, 要创设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开放的问题,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通过什么产生了光合作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光合作用?”, 这些问题就能直接反应中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这些开放的探究式问题,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就只要顺其自然的引导学生自主的验证和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知识, 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2. 开设探究性实验

初中生物课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不让学生参与的, 演示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的能力。通过开设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自已动手参与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节中, 教师本应该开展一个演示实验, 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 能说明同样的一个道理。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联想将“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放在一起, 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联想, 通过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让石灰水变浑浊, 让学生自已来做这个实验, 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3. 延展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

探究式教学是在要求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 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 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观察、调查和实验, 以及资料分析等, 都是科学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把各种探究活动穿插在教学内容当中, 再将这些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 让学生在课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出问题的结论, 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这课时, 教师应该布置一些课外调查, 同时还应该在家里完成一个实验“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 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总之,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将生物知识分为讲解和探究两部分, 讲解时设置问题情境, 探究时通过实践论证, 学生在问题情境和实践实验证实的过程中, 自我总结和归纳, 获取生物知识, 进一步养成生物知识或其它知识自我获得的习惯。

摘要:初生生物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初中生物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进一步从情境问题创设、探究实验设计等方面构建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 培养初中生的生物知识和生命科学理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篇14: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初中学习阶段,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特别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76-0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了解社会,探究自然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物课程源于生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是教学主体,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唯有获得学生的认可,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实际功效。所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当真正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作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主动的参与其中,可以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知识,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

2.激励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自于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就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靠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初中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而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容易出现挫败感,失去学习信心。所以我们要有效的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唯有借助于不断激励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让他们随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3.平等性原则

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个体差异,让他们对于相同的问题基本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即便是学生自己脑海中存在新颖的想法,也可能会因为课本答案的影响,不擅长主动的表达,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学生予以引导,支持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看法。但是目前一些教师依旧将成绩和分数当成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样就会让一部分暂时落后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科学的开展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个更加公平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能够主动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2]。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积极创设探究情境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创设有效的实验情境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参与生物实验操作的主动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第一,应当尽可能的发掘出学生的潜力,简言之便是在学生尚未真正接触生物实验之前,我们应当合理的进行情境设计,即便是这样的情境往往是隐藏或潜伏的,但对初中生的教学来说,却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不断的挖掘和创造,比如说在生物实验材料准备的环节中,我们能够和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材料的收集,对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进行制造。另外为了和学生共同展开交流沟通,让实验教学可以有效进行,我们还能够结合实验活动的类型,要求学生进行实验之前的调查活动,从而让他们在没有实际动手进行实验之前就已经初步融入实验的环境。第二,应当尽量的依靠实验材料。我们在生物实验前所收集的材料是非常丰富而繁杂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生物实验,我们应当选出和实验具有一定联系的材料,即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应当尽量选择学生常见的,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学生便于理解的材料,另外还应当通过趣味演示、类比实验等方式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巩固基础实验技能

若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较低,则难以从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也无法培养其探究能力。拥有创造力和探究能力的基础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巧,对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對各种实验所需要用到的器材有较好的掌握,这是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可以从生物实验中获得提升的关键。我们应当重视初中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确保学生对部分重要的实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如此才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促进实验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在日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借助于验证实验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进一步深化他们对实验技巧的掌握。比如说首先选择一些相对直观的教具来讲述知识内容,让学生基本了解知识点后教师实施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说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把相同的单子叶植物遮光叶片以及不遮光叶片进行脱绿处理,选择滴加碘液的方式进行检验。如果叶片成为蓝色,则代表其中含有淀粉,反之则说明其中不含有淀粉。借助于这样的演示实验学生能够有效巩固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十分典型的实验技能,即是对照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部分知识原理进行验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借助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实验来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从而为其探究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3]。

3.进行课外拓展提升

课外实验活动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生物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比如说在开展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部分的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比较开放式的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后我们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果给大家每个人一只小狗,你可不可以训练它们按照你的口令来进食呢?这一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学生的探究热情也非常高,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己在课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练习,之后我们慢慢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部分知识内容。另外,校内资源也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拓展,我们需要对教学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创造出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例如说依靠多媒体技术组织实验探究活动,组织进行各种和生物相关的课外活动,对后者而言,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和生物相关的活动中来,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成果展示中提升学习信心,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以有效的发展。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们还可以选择走出去、走进来的教学手段,依靠社会资源来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生物现象,同时将这些生物现象作为实验课题展开论证,如此不但能够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够让其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识,促进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现阶段,大部分生物实验因为安全因素的考虑,基本上是教学事先所设计好的步骤,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学生仅仅需要根据教师的演示一步步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报告。这一过程就如同流水生产线一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能力无法得以发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笔者提出,应当真正解放生物教学理念,将生物实验设计为开放式实验,不给学生提供详细的参考步骤,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应当如何来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判断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旁引导,参与讨论。但是对学生的实验方案并不急于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论证。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捕捉鼠妇,并记录好捕捉地点和时间,让学生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学生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基本上在阴暗的地方进行捕捉。这时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鼠妇一般居住在阴暗处?让学生自己讨论,有的学生说鼠妇喜欢潮湿的地方,有的学生说鼠妇不喜光。此时我们不需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用实验来验证。我们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选择一个鞋盒中间分隔开来,同时挖出一个鼠妇可以通过的小洞,鞋盒的一边用黑色塑料袋遮住光线,一边透光,自己观察10分钟,学生发现透光一边的鼠妇基本上都跑到阴暗的一边。这时大家都知道了光会影响鼠妇生活,它们喜欢居住在阴暗处[4]。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我们对班级内的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求我们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真正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应当将现代化技術应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生物,更便捷的获取知识,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婷婷.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146.

[2]冯新丽.提高生物实验探究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04):49-50.

[3]薛斌.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2):104-105.

[4]王志红.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课堂教学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160+162.

上一篇:豪宅的标准下一篇:生命教育教师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