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香浸润心灵

2024-05-02

用书香浸润心灵(精选9篇)

篇1:用书香浸润心灵

书香浸润心灵,悦读奠基人生

淮北市淮海路小学 徐华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要恰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用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爱上阅读。

一、潜移默化,榜样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教师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二、激发兴趣,乐于读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变阅读为“ 悦”读。

1、尊重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读书也是如此,因人而异,教师和家长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约束孩子 1的读书喜好。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偏离了正确方向的孩子,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进行迁移,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与选择,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更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希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猜谜语、手抄报评比等,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设计“读书角”。我在班级活动墙开辟一栏“好书快来读”的版块,用宣传语的形式,或采撷一段文中的精彩片段,或言简意赅地概括书本内容,在精彩处嘎然而止,留下悬念,调起学生的胃口,很容易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所选书目必须是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儿童感兴趣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意愿。

三、落到实处,促进读

1、营造书香班级。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首先,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在我们班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温馨的读书名言,让学生在浓郁的语言氛围中明白读书的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阅读。

2、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在学校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互相交流,有的谈自己读到的新奇内容,有的谈自己的读书体

会,有的把最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同学,有的谈自己的读书方法等等,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感染,彼此促进,共同受益。

3、指导与检查并行。小学生的阅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同样,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经常的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可以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四、教给方法,学会读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金钥匙。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籍。

1、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会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看经典名著、有的学生喜欢人文、社会科学、有的学生喜欢自然、科普、科幻读物等等,对此,我只是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从不过多地干涉。

2、推荐时机要把握好。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二)、指导学生用心地阅读课外书籍。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张书签上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这就是说阅读要与思考结合起来,即用“心”来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使学生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多作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

(三)、阅读的形式要多元化。

1、课内外相结合。课外阅读佳篇名著时,我要求学生按课堂上精读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进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精读赏析→积累运用。首先快速阅读目录,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问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泛读全书,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最后找到你想精读的内容,欣赏其精彩片段,品味其独特写法;有兴趣的还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阅读的成果。

2、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别阅读可以充分体现个性,随机性强;小组阅读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互相沟通,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例如,读《绿野仙踪》,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获得独特体验;同时选择部分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进行小组探究性阅读,并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评比,营造良好氛围,掀起读书的热潮。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应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点,总结起来有三种;一是提纲式读书笔记,侧重于写出作品内容;二是心得笔记,重在写自己的体会;三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

小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可能面面俱到,可根据年级层次和阅读目的,选择其中比较有价值的一方面来写。

五、养成习惯,终身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然而,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体现“知行统一”。具体操作如下: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读一本是一本的习惯。二定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规定读的量。另外,动员亲子阅读。家长如果能陪孩子坐下来静静地阅读,比家长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当然,还有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爱护书报、用眼卫生的习惯等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好课外阅读,不仅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最是书香陪伴,能收获沿途美景,收获一路春华秋实,让孩子的美好人生从阅读起步,让“悦读”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2:用书香浸润心灵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读书节,今年已然12届。本届读书节以“悦读经典,创享人生”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内涵,以菜单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选择,激发同学们读书兴趣和愿望,鼓励同学们以多种表达方式呈现经典、品味经典,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一个理想家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明传承的载体。我们华夏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当我们怀念我中华鼎盛汉唐、宋明词章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先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建立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基础上的呢?!那些凿壁偷光、萤囊映雪、悬梁刺股的故事,激励了多少华夏儿女刻苦读书!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说,“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读书打开了我们多种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视角,也发展了我们全面而深刻看待世界的能力,更给予了我们以不断更新自我、重塑自我方式,让我们自己成为人类丰富真善美的力量!

“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读书一定要有好方法。我很赞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谈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这样的读书方法是重构认知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葆有质疑批判之精神的基本研读方式,是我们要坚持和提倡的`。

“十一”黄金周也是“诺贝尔奖”周,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相继问世,“细胞自噬”、“拓扑相变”、“分子机器”等专业名词扑面而来。希望同学们在关注阅读经典时也应关注科学前沿的发展,阅读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文献、新成果、新应用,提升科学素养,拓宽科学视野,养育科学精神。

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一种文化自觉;让书香弥漫我们的校园、浸润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篇3:用古诗文浸润孩子的心灵

课内掌握情况较好, 课外掌握量与年级并未完全成正比, 而是因班而异。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对古诗文的记诵有经常性的要求, 其中有个班平时对古诗文教学比较重视, 每周都有学习要求, 并落实检查。虽然各年级学生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定量的古诗文, 但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显然存在很大差距, 特别是六年级, 距离“背诵160篇”的要求相去甚远。

在对教师对课外古诗文记诵的要求调查中, 我们发现, 指导课外阅读经常的有2个, 落实检查2人;定期有3人, 落实检查2人;偶尔的有5人, 落实检查的4人。在有无列入教学计划的调查中, 有书面计划的0人, 有, 但未诉诸文字的6人, 没有计划的4人。 (样本:教师10人) 从对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 少数教师意识到了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重要性,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但多数教师没有真正落实这方面的要求。询问原因, 因为考试大多考课内的古诗, 所以老师不想再增加学生的负担。

显然, 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何扩大古诗积累, 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深厚的传统文化之根?

1. 环境建设, 营造氛围

作为培养学生成长主阵地的校园, 在进行环境建设时可以给古诗文这一传统文化经典留出一席之地。校园里、教室中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文书法作品, 并定时进行更换;花木上悬挂的标牌除了介绍其植物学知识外, 可附上一首以它为题 (材) 的小诗;校园广播中可以时常传出些古诗文诵读吟唱的声音;课前准备时间, 特别是语文课, 提倡读背古诗文, 凡此种种。借助各种媒介, 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诗韵的现代校园环境, 使学生置身其中, 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此所谓“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也”。

2. 教材改革, 行动之本

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古诗文编录数量上不是很足, 最多是每册安排两课四首古诗。同时我们也不能做到每册教材添加大量的古诗文。我们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内容编排上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充实体裁, 开阔眼界:在现有的五绝、七绝基础上, 适度增加五言、七言律诗、乐府诗、宋词、元曲以及简短文言文的数量。力求体裁的丰富多彩, 比例适当。

(2) 拓宽题材, 全面滋养:除教材中多见的写景诗篇外, 对写人、记事、抒怀、寓理的诗文也适当增补, 力求题材广泛。

(3) 科学排序, 有效运用:选文之后的编排, 要讲究整体的有序性。一二年级可以按低段要求, 篇幅宜短小易背, 数量以每学期十五首左右为宜。三四年级为中段, 内容难度可以适当增加, 题材和体裁更丰富些, 数量以每学期20首为宜。五六年级为小学高段, 编排难度再适当提高, 可以增加一些律诗、宋词、元曲、简短文言文或片段, 数量以每学期23到25首为宜。

3. 教法改革, 以点带面

课内古诗文的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 采用“讲解法”, 而且, 教学时往往不是从学生已有基础为起点。其实, 古诗文的教学可以采用很多灵活多变的方式, 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是点, 课外是面, 以点带面才能做到大量积累古诗文。

适当时候, 我们可以以诗人或诗句为载体学诗。当教材中出现某个古人的作品时, 可以引导学生以这个古人为专题, 收集古人所写的诗词, 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对比, 整理体现作者风格的诗句。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 课后, 让学生收集积累李白写的诗歌, 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秋浦歌》等, 甚至是《蜀道难》《将进酒》中的名句。当学生在大量地阅读、对比李白的作品后, 一定会感受到他大气磅礴、飘逸洒脱的诗风。再如教学《赠汪伦》时, 可以联系其他诗人的送别诗, 体会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与风格。这样, 学生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 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从而积累古诗文。

篇4:用书香浸润心灵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甄别筛选 掌握方法 成果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初中阶段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可以自由遨游并汲取养料。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

1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甄别筛选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非法出版物确实会把人们引向歧途,特别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一些中学生沉迷于武侠、言情小说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我们也时有所闻,闻此情形,我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书籍也。因此教师就要给学生一双慧眼,引导他们学会甄别筛选书籍。

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一定的阅读基础,真的会眼花缭乱,所以在这个时代做一个阅读者,就要把底子打好,底子好了就可以区别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了。”而对学生而言,老师就是帮他们打底子的人。选择书的原则一定要是“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除了新课标规定的读物外,《读者》《意林》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内容应较广泛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影响的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总之,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读名家美文,经典名著,以期达到“博览群书”“开卷有益”的目的。

2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掌握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经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质量太差,阅读速度太费。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要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在中学阶段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和速读的阅读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快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精读、方法的指导,而忽略对学生速度方法的指导。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将终生受益。

3 “好一个生活大舞台”——开发阅读新资源

现代社会中新媒体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电视、网络日益普及,許多家长谈网色变,不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网络甚至电视,其实新媒体有许多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新型资源,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悦读”。如《百家讲坛》热播后,广受关注,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他们被大师们独特的视角和精辟入微的讲解所折服。但由于阅历、文化程度等原因,他们对一些经典作品的解读毕竟还是有限的。而这却激发了他们读原著的极大热情,阅读热情空前高涨。电视成了他们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而且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构建一个新型课外阅读模式。如我班开设了班级博客,同学们在博客上设置阅读版块:小说园地、诗歌欣赏、时文选粹、留言版等,共同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量也大了许多。另外还可借助网络平台,阅读欣赏名篇佳作,发表习作等。总之,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利用新媒体也可以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4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成果展示

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成果展示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强化学生的阅读意志。

(1)建立学校图书角,开放式展出学校藏书和学生带来的书籍,方便学生自由阅读,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成了学校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充分利用教室展板,定期展出学生的摘抄、读书笔记、阅读心得等。读书笔记要形式多样,展奖活动也宜丰富多彩。

(3)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安徒生、“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

(4)编写表演课本剧: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片段,编写成课本剧分角色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表演最接近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5)进行演讲赛、辩论赛:针对名著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形象,以演讲或辩论赛的形式展开争论,各抒己见。

丰富多彩的读书阅读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而且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

篇5:书香浸润心灵,演讲提升素质

白沙河街道麻兰小学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麻兰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我校提出以演讲作为阅读的促进手段,大力开展“我演讲我读书我成长”活动。

一、以讲促读

1.学校校委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评比细则,将周评比成绩纳入班级考核积分。

2.每天早晨5分钟“我演讲我读书我成长”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班主任自行组织,每天依次安排1-2名学生上讲台演讲,全班学生轮流制,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参与。教导处随机抽查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并作为一项教学常规纳入班级考核积分,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布各班级演讲积分,班主任例会上推荐优秀班级做成功经验交流。

3.提前两天由班级“演讲通讯员”或指导教师负责通知演讲的同学,根据自己班级的阅读进展情况,筛选书中的内容撰写演讲稿,然后在家长、老师或者高年级大哥大姐的帮助下,优化演讲动作、表情,深化阅读体会,做好主题演讲的准备工作。

4.各班级每周推选一名“本班演讲小明星”参与班级间演讲精彩瞬间展示。供各班级学习提高。

在演讲活动的激励下,学生们的阅读热情高涨,阅读主动性不断提高。二、一日两读

1.晨读:每天7:30—7:50为晨读时间。晨读时低年级学生由当日演讲者声情并茂的领诵《小学生必背古诗》、成语故事;中、高年级学生自由诵读或者由班干部领读《小学生必读古诗》、必读书目中的精彩故事,班主任或语文教师靠班。

2.午读:每天中午午饭后,在校就餐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每周五中午12:25——12:50分年级举办“我最喜欢的书籍”阅读活动,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词佳句”、“好书推荐”等内容为小板块,摘选教研室下发的必读书目中的内容,以演讲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积累的好词佳句,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营造氛围

1.充分利用各班的黑板报、墙报,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名人读书故事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2.利用班级交流群,鼓励学生家长通过自主购买、或结伴购买等形式为孩子准备足够的课外书籍。并号召年轻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鼓励中高年级的孩子每天回家给家长汇报自己一天的读书体会,让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监督下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保证孩子的阅读效果。

3.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4.尝试好书共享,在班内同学之间,同年级各班之间,乃至各年级之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5.定期举行阅读指导课展示,让老师接受阅读课的专业培训,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篇6:书香浸润心灵高三800字作文

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儿时的我,还只会牙牙学语时,便喜欢手捧一本大书,“咿咿呀呀”地读着什么,这便是我与书最开始的接触。而妈妈便是这其中的牵线人。随着我渐渐长大,妈妈便开始给我讲睡前故事:《小红帽》《三只小猪》《狼来了》……这些都是我百听不厌的童话故事。每天伴着这些故事入睡,我都会做一个美妙的梦,在我的脑洞中,他们会随着我的奇思妙想有一个不一样的旅行……与书相伴的日子,让我的心中多了一份力量。书香一点一点涤荡着我辽远的心际,润泽着我的灵魂。

书香伴我成长。

上了小学,我学会了汉语拼音,查字典,当我发现自己可以独立看一本完整的书时,我暗暗为之喝彩。渐渐地,我的读书范围也广了,中外名著、文学经典、科幻小说,我都开始涉足。《滨孙漂流记》教会了我笑对人生;《红楼梦》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白丑,社会百态;《海底两万里》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书看的多了,里面的意思也看的比较深了,故事中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在我的脑海中常常展现出另一个世界的憧憬与想象……一本书也许你几天就可以把它读完,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将它遗忘,但它带给你的震撼却是永恒_的。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最终留给你的是经时间的洗礼,弃其糟粕,凝结而成的精华。而小学的积累,更是为我的初中之路奠定了基础。

书——我永远的良师。

上了初中,我发现我读书的时间明显减少了。每每写完作业,在月光下,随手拿起一本《天蓝色的彼岸》,抚摸着那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书页,聆听作家们用笔敲响的岁月回声,跨时空与高尚的人面对面谈话,它让我在人性的光辉中感悟生命和死亡。看人生花开花落,感世界云卷云舒,那真是一大乐事,更是我每天的心之所向。合上书,沉浸在梦乡中的我是幸福的,更是满足的,它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每天在微笑中苏醒,在快乐中成长!

篇7: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养心灵

——桓台一小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我们认为:只有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书香校园的建设。

为此我校将教师读书、学生读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教师——学生——校园”三位一体的阅读文化体系。在校园内播撒读书的种子,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

下面我从三方面就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青鸟引就勤开卷,彩蝶绕飞书案香。”——建构教师阅读体系,发展个性,涵

养人格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阅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阅读水平的高低,没有高水平、好阅读的教师,也就不会培养出高水平、好阅读的学生。”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读书。(课件)唯有读书,才能让教师更加丰富;唯有读书,才能让教师更具魅力;唯有读书,才能让课堂更加多彩。我们学校对培养教师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了有益的探索:

1、制定教师读书活动方案,为教师读书作好制度上的保障。这就是我校的教师读书活动方案――《生命,因阅读而精彩》,它分为八大部分,附有两个附件,内容充实,易于操作,既确定了教师读书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健全了组织;又确定了教师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还制定了读书活动及管理办法,为整个方案的实施铺平了道路。实践也证明,该读书方案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教师读书的兴趣,收到了奇效。(课件链接)

2、制定读书计划,为教师读书提前作好规划。我校教师学期初每人制定适合自己的详尽的读书计划,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时间怎样安排,如何参加活动等等。让老师们提前安排,心中有数。督促、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博览群书。(课件图片)

3、加大投入,打造读书平台。一年来,学校为教师购置、配备教育教学书刊一百多套,“红帆船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教师读书推荐书目中的图书已经基本配齐,为教师阅读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同时鼓励教师根据个人爱好及需要自主购书,每人每学年必订一份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或教育教学类书籍,并在办公室内交流阅读,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教师书架,鼓励教师各类书籍,满足教师成长需求。(教师书橱图片)

4、共读教育宝典,在学习交流中提高。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全体教师共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这学期我们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全体教师进行了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每周摘抄1000字笔记,并写下500字阅读感悟。常读常写常感悟,正达到了孔子治学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这第二境界是什么呢?正如《兰

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通过同朋友的讲谈、研讨和论辩,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于是大家的学问、思想渐渐进入新的境界。我们是怎么促使教师们达到这第二境界的呢?就是开展“教师读书论坛”,让老师们在交流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到目前为止我校的教师论坛已进行到第八期,每期论坛主持人都订出不同的话题,前几天刚刚举办的论坛,话题便是《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大家聚会在一起,没有隔阂,各抒己见,教师们娓娓道出自己在读书中的体会与心得,既介绍了读书带来的感性的愉悦,又谈了理性的思考;既有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冷静的反思,又有对教育理想的热切向往,一份份感悟情真意切,一缕缕书香似栀子花开幽静淡雅,耐人回味。在这里,教师们真正找到了心灵的碰撞与思想的提升!(课件图片:书、论坛)

读书,让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思想更加厚重;人格得到升华!教师读书更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扎好根,立好茎。

二、“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 ——建构学生阅读体系,浸润书香,滋养心灵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在开展的大阅读活动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唤醒着学生,让读书融进学生的精神生命,滋养他们的心灵。

1、传诵经典,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营养。我校以《经典诵读读本》《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向学生推荐经典篇目,并规定每天利用早上到校和预备时间,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各班都配备一名或几名小助手,组织好班级晨间诵读活动。学校执勤教师、学生进行巡视检查,每学期进行经典诗文抽测,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走在一小校园,我们能听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圣人教化;能听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唐宋风韵;更能感受到孩子们埋头于书海,尽情阅读,汲取营养的那份恬静。这已经成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颇具生机的风景。

2、开设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研究。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校每周设置了一节课外阅读课,两节课外阅读活动课。结合市“红帆船读书计划”向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将经典诵读指导与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既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又能在儿童文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为了使课外阅读开展更加有效,让学生学会读书。我们还经常组织老师共同探讨课外阅读指导交流活动,并在校内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活动。如:张晴老师执教《绿野仙踪》的课外阅读指导,成飞老师执教了课外阅读推荐课:《大林和小林》,耿小红老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孙慧老师执教了课外阅读《格林童话》的汇报交流课。一系列的备课、听课、交流评课中我们逐渐研究出了独具特色的课外阅读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更加浓厚,质量大大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建立班级图书角,每班配备一书橱,学生自己管理捐书、借阅等事项,既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图书角同学之间交换阅读已在我校蔚然成风。另外中高年级每周2-3篇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积累了语言,也训练了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呼吁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共读,并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亲子之间形

成一个“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循环立体的过程。家长们都能做到认真填写“家校交流记录卡”,真正做到“牵手阅读,共通心灵”,达到亲子共读的效果。

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快乐前行。读书笔记、手抄报、作文集展示,让学生愈加自信,愈加勤奋。正是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将读书进行到底,让他们受益匪浅。

4、阅读考级让学生读书量化,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这既让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又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对班级阅读也起到了督促检查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定期举行“阅读小明星”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同时为使评比做到实在有效,我们还制订了比较详尽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书香班级、读书明星评比细则。

读书,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快乐,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同时也提升了人文素养。

三、“桃花结子喜春风,李实无言谢秋雨” ——建构校园文化体系,翰墨飘香,承载梦想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的文化建设就应如春风秋雨,在不知不觉中孕育未来,滋润生命。

众所周知,我们学校没有漂亮的校舍,没有华丽的装修,但是走进我们这并不豪华的校园,时时处处浸透着的幽幽书香却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

驻足校园东面磅礴大气的文化墙,是千年以前先哲孔子之“仁义礼智信”五大思想体系,让你感受先人治学的质朴和纯真。仁谓之大忠大爱,义谓之大孝大勇,礼谓之修齐治平,智谓之大恩大恕,信谓之公平合理。一小的师生与经典为伴,其乐无穷,与圣贤对话,如沐春风。

教学楼走廊中经典而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引导师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奋进;每个楼层的年级专栏里,“我的读书故事”、“好书推荐”等书香栏目常吸引着一群群孩子驻足欣赏。办公室墙面上漂亮得体的文字装饰让室内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耕耘是美丽的”,“捧者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温馨美丽的话语时刻激励着老师们:教书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敬业爱岗,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深深地滋养着一小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

篇8:用阅读滋养心灵让童心沐浴书香

据调查, 12%的人是天生就爱读书的, 88%的人并非天生爱读书, 需要后天激发兴趣。也就是说, 读书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 需要在读书的实践中才能生成。那么, 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创设读书氛围, 敲响读书之门

古有孟母三迁, 今有环境育人。环境是一个无声的, 多彩的, 富有吸引力的隐形课堂。为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就要让书香飘逸文化的校园, 创设读书氛围, 敲响读书之门。

创设班级读书环境。有人说过, 一个忽视读书的班级, 是一个枯燥无味的班级。为了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首先从建立班级图书角入手。我班所有的图书都是学生自行筹备的, 每人3、5本, 带到学校来与大家分享, 再加上学校图书室是开放的, 书籍又可以长期借阅, 这样学生就有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另外推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整理、登记、借阅和归还, 这样既服务了学生, 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让教室的墙壁说话, 在班级的墙上定期粘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时时处处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好好读书。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墙和黑板报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 展示读书笔记, 展示制作的书签作品等等, 这不但美化了班级环境, 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看到认真看书的身影, 我会及时表扬。找好了几只领头羊, 把这个头领起来, 读书氛围渐渐浓了。对爱读书者用好书作为奖励, 这种办法对学生来说就像促进剂剂,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还要求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建议家长放弃自己一点点看电视、上网的时间, 和孩子一起看书, 建立一个书香家庭。有心的家长也可以每天睡觉前让孩子说说当天看的课外书内容, 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在这种不经意的交流中得到熏陶与锻炼。

二、奠定文化底色, 弥漫书香气息

最是书香能致远。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好读书、读好书, 会读书、多读书”, 与书籍结伴, 为精神打气, 为人生奠基。

首先, 在教室图书角张贴温馨的阅读提示:“采撷书香, 与书为友!”“读经典书籍求智慧人生!”在教室前面张贴警示牌:“今天, 你读书了吗?”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这些醒目的标识, 使学生从迈进班级的那一刻就有了读书的欲念。其次, 将书香气息带回家里。说句心里话, 农村的学生家长读书的意识并不高, 让他们端起书本来阅读确实很难, 不断鼓动, 不断宣传, 长此以往, 相信家长们定会有所动容。让家长共同读书, 我们通过校信通、家长会等与家长接触, 把读书的信息传递给家长, 定时开展书香家庭评比, 让家庭阅读正常化, 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第三, 让学生每人都拥有一个“小书屋”。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平时的零花钱买书;向同学、亲友借书;配备“悦心书柜”, 建立阅读展示台。邀请同学到自己“小书屋”去读书学习, 让家长走进“小书屋”去共同读书。第四, 建立平台, 展示成果。让学生讲故事、背诗文, 当小老师考问伙伴, 汇报阅读体会, 定期进行班级手抄写报比赛, 创设“我的读书心得”专栏, 张贴优秀读书心得及好书推荐。开展诸如类似阅读活动, 吸引学生投入到读书中去, 使课外阅读更上一层楼。

三、加强阅读指导, 教给学生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很多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很理想, 影响了阅读兴趣, 这就需要加强学生阅读指导,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首先要加强阅读指导。阅读习惯有个养成的过程,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要选好书。阅读的书只要选定, 就一定要读完, 不能半途而废。教师就要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告诉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二要定好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选择恰当的读书时间, 切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要定好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保持良好的读书姿态, 努力完成自己的阅读计划, 做到量力而行。这里的定量, 要因人而议, 对于读书吃力的同学, 要求他们少读精读、适时适量。

再次, 要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1) 读思要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边读边思, 把读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进行理解和体验, 进行感悟和思考, 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2) 读写要结合。给学生学习的时间, 留学生阅读的空间, 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读一读, 想一想, 问一问, 说一说, 做一做, 写一写。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 不断把读写向前推进, 使读和写成为学生良好的习惯。 (3) 重点要精读。在阅读中, 要教学生抓住重点, 比如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等, 用心去读, 用情去读, 仔细品味,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师读书先行, 演绎教育精彩

“读书阅世、塑己育人”, 人生从读书开始, 净化着自己的心灵, 扩大着自己的心胸, 感受着力量和幸福, 与此同时还能带动学生共同读书, 一举双赢。

阅读是心灵之约, 更是智慧的碰撞。几年来, 学生们慢慢地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每天早上一到校, 热闹闹的教室渐渐变得安静起来了, 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作为语文老师, 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 把“经典放进学生的书包, 也要放进自己的书包”。新的形势新的教育理念, 营造书香绿洲, 引领学生走进一片新天地, 教师就必须在读书中先行。作为一名师者, 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 爱上阅读?走师生共读之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学生收益, 老师受益, 乐亦在其中。师生共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建立了师生共同的语言, 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读书使人明智, 读书使人智慧, 读书使人文明, 读书使人高尚。捧起书本, 博览群书, 让读书成为习惯, 师生共读, 迷人的浓浓书香将会溢满整个校园, 心灵就会徜徉于书海, 让我们和学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吧。

摘要:“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 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 孩子可以终身享用它的‘利息’。”读书使人明智, 读书使人智慧, 读书使人文明, 读书使人高尚。捧起书本, 博览群书, 让读书成为习惯。

关键词:读书环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012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明亮.浅谈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EB/OL].http://www.unjs.com/, 2014-08-16/2014-10-01

[3]朱永新.改变, 从阅读开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4]于永正.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5]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吉林:长春人民出版社, 2009.

篇9:书香浸润心灵

一、读书要有选择

我们读书要有选择,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在长达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等。所以我经常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书,如《昆虫记》、《彩虹鸟》、《世界之迷探险故事丛书—12生肖全家福》等。孩子们对这些书都非常感兴趣,一有时间就会捧着书看!

二、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读书氛围

首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必须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激起学生的欲望,使他们走进知识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所以晨会课的时候,我常常给他们讲名人读书的故事。老舍、叶圣陶等名人读书的故事,他们写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读。“名人效应”在孩子心目中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背诵古诗,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其次,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自习课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会”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展。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芳草地”,用来展览学生的剪报、摘抄笔记等。同时,也可利用班会课,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这样,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三、爱护图书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教学生爱惜图书。要告诉学生,洗净手后才能看书;手上有汗,一定要擦干净;要学会使用书签;刚买来的新书要给书包上书皮,妥善保管好;保持图书整洁,做符号式笔记时字迹要写工整,标记要画得很规范;鼓励小学生保存看过的图书。

那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自学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二是要随时将课本和其它详细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

第二、“心、眼、口三到”的习惯。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有了“心到”,才有其它两到;心若不到,其它“两到”则难以做到。自学时,心想、眼看、口念,加上前面所讲的手画(或写)。

第三、养成善于自我提问题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自学时提不出问题,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心到的结果,是理解问题的前提。

第四、“非思不问”的习惯。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上。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这里所说的“学”,是指独立思考。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我们要时刻教育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上一篇:谷雨节气为什么要祭海下一篇:改革创新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