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2024-05-04

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共10篇)

篇1: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的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分析论文

摘要:商贸类专业已经肩负起培养融商务技能、跨文化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文章从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商贸类课程;学生主体;双语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化,商贸类课程成为当前发展变化最快的学习领域之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符合现代商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商贸管理人才,推进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08年起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在三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一、以翻译原版教材为抓手,积累优秀教学资源。

师资和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是教育部对双语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于商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体现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这对双语课程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翻译国外MBA经典教材,有机地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

教师参与翻译出版国外教材与单纯阅读原版教材在效果上有本质的差别。教师阅读原版教材,是基于自己思维去理解教材内容。教师翻译教材则要求从读者角度去思考,用读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化诠释原版教材的精华。教师通过翻译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提高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深刻把握了原版教材的全部内容,并形成了对国外教材本土化改造的思路。

目前,双语教学可以选择的原版教材都来自先进管理思想比较集中的欧美国家,他们所处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过程等与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也蕴涵着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认识。直接将原版教材作为学生双语教材并不合适。对此,我们组织教师改编双语校本教材,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教学以及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但在体系结构和内容特色方面保持了原版教材的风貌。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技能型课程,可讲授的内容很多,如果一个技能接一个技能讲,很难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我们按照“原理―实践―技巧”框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商务谈判的目标、分析各种谈判情境、了解谈判对手的需求和兴趣、如何合理组织谈判内容等;在实践和技巧部分,主要列举能够反映商务谈判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经典案例来讲解,并以企业谈判实践为立足点,通过大量案例解释商务谈判的内在复杂性,挖掘知识本身的深刻内涵,使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既有分立又有融合,最终形成兼顾外国文化和本土国情,指导学生能按照企业真实工作要求开展学习的校本双语教材。

编写双语项目化教材,不仅有效解决了双语教材问题,而且为克服双语授课实践中出现的“词汇讲解过多、专业训练过少”等弊端做了准备,为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工学结合双语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一些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学生专业知识空白、英语表达能力薄弱的状况下,双语课教师通过大量专业词汇讲解、语法解释、段落分析,向学生灌输英文版的专业理论知识。从反馈结果来看,学生负担过重,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欧美国家很早就在人才培养方法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即成功的学习应该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内容的适用性。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们并不是从他人传达的事实中来获取知识,也不是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获得,知识是直接的运动行为的产物,也就是要通过“做”来学习。

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改革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尝试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要起到强化学生外语应用水平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作用,双语课程就不能依赖于教师过多的讲授,而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双语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再局限为提问和回答,而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摸索要如何行动,该学习什么。以商务谈判为例,教师通过若干个案例,启发学生能够策略性构建谈判方案。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跨国商务谈判情境,分组设计谈判预案。最后,对学生提交预案的可行性、复杂度等给予评价。授课全过程采用英语沟通,情境任务书和学生预案(作业)也都是英文。对学生提交作品不要求长篇大论,但求专业术语准确、全面。教师不再花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解谈判策略,仅引导学生对谈判策略重要性的重视,然后指导各小组搜集资料和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在双语教学中坚持工学结合思想,通过项目化教学,既实现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在行动中掌握专业能力,领会跨文化差异。

三、采用多样化双语教学手段。

板书加教材的传统教学手段,使双语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忙于英文笔记,遏制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发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克服双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力举措,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撑。

1、多媒体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手段。

配上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能使课堂氛围生动有趣,通过视觉审美减缓学习紧张感。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建议制作全英文课件,内容力求简明扼要,防止文字堆积。

2、网络课堂是学生课外开展双语学习的重要补充。

可以将电子教案、授课计划、案例库、文献库、习题、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表等资源上网,让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任务,有计划开展自学。开发以客观题为主的网络题库,便于学生自我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要重视利用视频教学资源,尤其近年来许多国外一流大学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发布了大量公开课视频,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线收看欧美商学院教授的教学录像,在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体验一流的高等教育。虚拟商贸是双语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实训室,通过借助英文版的商贸专业软件开展虚拟教学。例如,利用营销模拟教学软件、外贸模拟软件等,依托全英文界面,要求学生选择扮演不同商务角色,利用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在互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双语教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以立体化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根据需要随时调用。课内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使双语教学从专业英语讲读彻底转变为跨文化环境下的职业能力培养。

四、设计多元化双语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某种专业认知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敢于迎接挑战态度。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商贸类专业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应的,双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不能围绕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的记忆效果展开,而应该侧重于预期的职业行动能力以及规范的职业态度。

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工作能力的养成,尤其是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获得,逐步完善双语教学课程评价形式。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团队的设计方案、小组汇报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综合模拟、课程论文、网络或卷面考试等。

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我们设计的课程评价依次是“完整的行动方案――具体的行动步骤――依托的商务原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针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而设计,要求学生制作英文PPT汇报国际商务谈判方案,再分组开展模拟谈判对抗。在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的前提下,力求能通过简明扼要的事实证据直接表达己方观点。第二层是围绕专业行动理论展开,通过问答或卷面形式,考核学生对商务谈判工作步骤的掌握。第三层是考查学生对面广量大的专业知识点记忆情况,可以采用网络或卷面考试。第一层比重最大,至少在50%以上,考核方式为活动过程。第二层对工作步骤的描述能力,比重应不超过30%,值得一提的是,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大胆突破书本上的模式,尝试对工作流程的创新和改进。第三层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性考核,比重在20%以下。如果完全忽视理论修养,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精神,但试卷反映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还是相差甚远的。

双语教学既然是为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各种考核方式就应该都以英语为主。对于应用型商贸人才的培养,特别忌讳死记硬背,不苛求学生长篇累牍或演讲,淡化对理论性很强的原理的考核,但一定要能开展工作,并简单说出工作步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欧美外籍教师或企业中有涉外管理经验的专家,由他们出演对抗性角色,共同参与学生综合项目的评价。

五、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中,各类企业都对商贸类专业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着突出且较高的需求,针对商贸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思维能力。但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的优越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必须以学生能否有效完成专业课程所对应岗位活动任务为考量。对此,我们在今后的双语教学改革道路上,要不断完善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还要提高教师现场工作能力。同时,邀请外教或企业管理专家,以各种形成参与课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发展给以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将优秀的双语教学能力转换为学生合格的岗位活动能力。

3、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双语学习兴趣。商贸类专业有着多种国际竞赛,如国际市场营销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之,针对商贸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丰富教育内涵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为我们进一步改革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篇2: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专业 英语(医学)成绩(7个学期)

平均学分绩点绩点:3.826平均学分绩:90.09 每学期学习成绩:前3名 主要课程

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翻译、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语言学概论、第二外语(日语);

中医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医学伦理学、西方社会医疗保健体系;

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文献阅读、中医术语翻译、中医英语阅读、医学英语翻译。获奖信息 12-13学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 13-14学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等奖学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国家知识概况”团体一等奖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优秀团员” 14-15学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英语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英语专业技能大赛”最佳翻译奖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三好学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二级 英语能力

专业四级(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口语交流能力较强,能较熟练阅读和翻译英语资料)专业八级(5月末出成绩)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三级笔译 校园实践 班级学习委员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广播站记者团团长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助理(参与过招聘会组织工作、自主招生工作、档案管理工作)

社会实践

北京市东直门医院科室翻译项目翻译 2014年中医国际学术传播研讨会

2016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志愿者

北京市第20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师(2D动画)学术实践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学术实践(负责Cochrane中医药临床数据库中译英)参加山东中医科学院--循证临床指南编写项目(负责医学文献分类检索)

参加国医大师王琦《中医体质学》汉译英翻译(负责第三章:九体医学的发现之一——体质可分)

Cochrane系统综述摘要翻译项目(英译中)“Vitamin D and vitamin D analogues for preventing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older men” 论文:中医药偏方未来发展的法律法制保障研究,《系统医学》录用,稿件编号:YGL-XT-16050914(个人陈述里应该用不了,因为写的很浅,而且本科没有学过任何法律课程,怕老师觉得很假)实习经历

北京市和睦家医院医疗部急诊科

篇3: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一、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就要相互结合, 使其共同进步, 互相产生作用。 这就需要学生对于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有基本的掌握, 自身的专业基本技能要得到有效提高,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要对基本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将基础体现出来。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要做出一定的需求, 将技能体现出来, 而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分成控制元件、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四门主要的课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每门功课都是不同的, 从自身课程特点出发, 设计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理论、考学及实验教学方案。 但是这些课程多少会受到教学课时的影响, 导致实验教学在各个方面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就需要结合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构建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二、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 摒弃传统的比较分散的实验教学, 将与自动控制基础课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等进行有效提炼, 将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行有效优化, 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更具体和科学, 将有关于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落实在各环节中。

综合性实验的具体实验对象就是温度控制系统和水位控制系统及电机调速系统, 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 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剖析, 建立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进行仔细的观察。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性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样才可以有依据地进行全面的分析, 将各种各样的特性进行综合, 让学生很好地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

设计性实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具备实验能力, 将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 当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而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依靠的是对应的课程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操作方法, 并且通过实验, 让学生对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通过综合性的实验训练学生的初步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科技制作和课程设计, 就是学生以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 通过专题实践活动, 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如果其具体的实践内容是相同的, 那么确认题目的时候, 这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就在教师的指导之下, 学生可以尝试独立地完成。针对课程设计和科技制度, 在题目的来源方面是不同的, 前者针对的主要是各层次的学生, 而后者则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二者完成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前者主要是在两周之间进行高度的集中, 而后者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完成也没有关系。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条件体系

(一) 时间教学方法

1.微格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核心是 “微”, 在实际教学当中, 微化处理与此相关的场所和内容及人员等方面, 这样一来, 可以真正因材施教, 突出针对性的教学目的。

2.自导式教学:无论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是特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都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不能以“教”为主要, 而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 教和学之间的界限不用十分明确。 要将教师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时间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分析实际问题, 寻找正确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要有效提高。

3.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生和教师之间要经常进行有效互动, 在班级中要营造出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实践教学要将宽松和灵活的特点体现出来, 让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 放弃唯书主义,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着重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首先针对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设施要进行有效的构建,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齐全的时间教学设施, 无论是哪个环节对这方面就的要求都是较多的, 这是促进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 要提前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以此为基础, 设计出与此对应的教学大纲。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具体的实践教学需要遵循的指导性文件是时间教学大纲, 对于与此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定, 促进实践教学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实践教学工作整体来说比较复杂, 因此组织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 在管理上突出人性化的特质, 以现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为基础, 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促进实践教学制度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 对于我国中职学校的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希望有借鉴意义。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开始设置有关自动控制类的课程。自动控制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文主要针对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现状, 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基本标准, 从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 对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许素安, 谢敏, 黄艳岩, 卫东, 柯海森.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自动化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6:45-46.

[2]姜文娟, 张茂川, 黄俊峰.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改革入手, 构建“1234”实践教学体系[J].亚太教育, 2015, 24:95-96.

篇4: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关键词:教学模式;中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汽车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89-02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就业及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但在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等方面,部分学校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且在发展方式、办学规模、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现代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导致汽车维修等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柳州市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此种教学模式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或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用于中职学生。其主要表现为:1) 市场导向不明确,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以后干什么都无具体计划。采用传统式和探索式教学,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趋势,急功近利,发展方向不明确。2) 人为地将整体汽车进行抽象地分割,导致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浪费严重,设备使用率降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难以有机结合。3) 教学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生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形成原因和熟悉系统技能。虽然各个学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空间想象力缺乏。4) 教学设备落后及不足,不利于教学和实训,例如在东边学习再到西边去练习,两头跑带来管理与教学上的不便。

2 改革教学模式存的必要性

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服务业和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店长、经理、总工程师、营销顾问、汽车保险等工作岗位,基本上由院校生担任,要求其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汽车维修中细分出来的汽车维护(一级、二级)、汽车检测、配件销售、汽车制造业、汽车美容和汽车装饰等人才。因此,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要制定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善学习器材和环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走出传统模式,化繁为简,营造教学氛围,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熟悉其以后将从事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3 汽车空调故障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现以汽车空调故障维修课程设计为例,探讨中职类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

3.1 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创设工作情景模式

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且多处于叛逆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排斥,对“请同学们翻到哪一章多少页”之类的开场白非常反感。在上课程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当下中职学生性格活波、表现欲强、对以后从事的工作充满好奇的特点,采用模拟未来工作环境的方式引入教学。

讲授空调电路维修方面的知识时,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汽车4S店工作环境,根据角色分配学生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担任店长,有的学生担任前台接待员,有的学生担任客户,有的学生担任汽车维修组长,有的学生担任维修组员,大家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假设一辆丰田卡罗拉车出现了空调电路方面的故障,要求学生按照4S店规范程序进行工作:前台接待员负责接车,维修组长负责维修车辆,维修组员负责协助组长完成维修工作,店长负责整个过程的协调管理工作。大家通过合作将故障车辆修好后,交付车主使用。按上述服务流程安排,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在看别人表演的同时自己也在表演,热情高涨。

3.2 化繁为简,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难繁偏旧”,在讲操作前,总是长篇累牍的讲述分类、原理、特点,计算方法、公式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无法掌握修车知识。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应省略过多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讲授必备的理论知识,如空调总体结构、空调电路等。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参考书应是针对具体车型的,比如丰田卡罗拉专用维修手册。学生掌握工具使用和电路图分析相关知识后,自行研究排除故障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3 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设备落后、不足及教学环境差,均不利于教学和实训,易导致教学不协调。比如:理论学习在教师,实践练习在基地,理论与实践分立。打造一体化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因此,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实训场所应有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教学区,且理论教学区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景格学习软件,使学生可以通过景格软件模拟故障维修的操作过程,然后,用实车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解决实践教学中老师“一对多”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的时候,可以在理论区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实训区配有实车、工具箱和各种检修仪器仪表。理论区和实训区属统一空间,学生查阅资料或者研究讨论结束后,可以立刻去实车区进行实践操作。只有整个学习过程流畅,学习效果才能提升。

3.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实践类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虽然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师只是起引导和协助作用,好像整堂课下来都是学生在“干活”,但是实际上老师的功夫是在课外。作为实践类教学教师,对企业要相当熟悉,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任务,并掌握维修技能和操作规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和企业进行交流和接触,每学期下厂实习,熟悉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同时,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要过硬,要能够把理论讲透彻,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并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设定好相应故障,编写实验工单和课堂实训工作页。实践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教师课堂外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

4 结语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新方法,其面向市场需求,按照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此种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推广后,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了综合能力。

篇5: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1.分析程序的功能要求,划分程序功能模块。

2.画出系统流程图。

一、题目: 学生成绩管理分析系统 3.代码的编写。定义类和各个功能函数。

4.程序的功能调试。

二、目的与要求 5.完成系统总结报告以及使用说明书。

1.目的:

六、进度安排

1)巩固C++基础知识;此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或两周,分四个阶段完成:

2)能够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类的设计; 1.分析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

3)锻炼学生编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2.编码调试阶段:根据设计分析方案设计类并编写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

2.要求现课题要求的功能。3.总结报告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基本要求: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

1)按照软件开发流程进行开发 4.考核阶段。

2)类的设计合理;包括类的继承多态等;

3)模块划分清晰合理;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或课程设计总结

4)实用性好。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比如系统用户功能控制,对管理员级和一总结报告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详细写出编程步骤)、测试的步般级别的用户系统功能操作不同。骤和内容、课程设计总结、参考资料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三、信息描述

八、参考资料1.《C++程序设计》.郑莉.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关该系统基本信息的描述,如:学号、姓名、系别、班级和所选科目及各科成绩2.《C++编程思想》.Bruce Eckel [刘宗田].机械工业出版社等。3.《C++ Primer》中文版.Lippman[潘爱民].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4.《Effective C++中文版》Scott Meyers[侯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四、功能描述

1.学生基本信息及成绩所选科目成绩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2.基本信息的查询(分系、班级;分科目)。

3.对每系或每班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即求单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

4.对所开课程的成绩分析(求其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

5.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单科按系别或班级进行排名,对每一个班级,同一

篇6:软件工程实践类的课程体系论文

4结语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合理构建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体系直接关系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湖北文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构建实践类课程体系地基础上,定期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扩展了教师的专业视野,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湖北文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合理的构建实践类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健利,董宇欣,兰贺,等.校企协同的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立体化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5):32-35.

[2]夏芸.《C语言程序设计》中结构体实验教学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11(9):163-164.

篇7: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管理类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有效监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根据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法,对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架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笪强生 梁晨 作者单位:笪强生(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北京,100055)

梁晨(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北京,101149)

篇8: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1. 城轨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保障

高职院校学校协同企业作为创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双主体”所构建的以实践教学项目为基础的, 以培养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 以学校实训基地与企业实习岗位为保障的, 以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指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从而实现对城轨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的有效保障。

(1) “双主体”构建校内实训基地

通过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中知名企业单位合作, 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 根据岗位能力需要和真实环境分析,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类校内实训基地, 从而实现为信号类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提供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1]。

(2) “双主体”联合校外培养

依托“校企合作”这一平台, 开展与轨道交通企业的深度合作, 通过学生进入企业通信段、信号段等岗位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相关企业教师授课指导等实践教学方式, 实现校企“双主体”在校外对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联合培养。同时,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单位进行现场调研和定期培训, 以便教师了解、学习轨道交通领域最新的相关技术, 实现对信号类课程专任教师的校外联合培养。

2. 城轨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要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类专业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将逐步将传统的“知识为本”的理论教学体系转换为“能力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养的提高。城轨信号类课程教学的实践化, 可由教学内容、学科竞赛、项目科研及企业交流这几方面进行建设。

(1) 教学内容实践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类课程具有科技程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 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操作员、检修员、维护员等,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施工、设备检修、维护、实验调试等工作。因此, 不论是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 都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特性分析, 确保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常规教学的内容设计中体现“能力为本”的原则, 注重相关理论的讲解, 更要注重通过实操、实训课程实现对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时分配上, 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所占的比重;在学分设置上, 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在考核评价方面上, 应将实训课的评分标准设计成平时成绩+实操成绩=总分, 同时增大实操成绩的比重。

在认识实习过程中, 企业导师提出基础性小问题、操作小互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2]。通过这样认识实习实践教学项目, 让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不但可以接触所选择的专业、了解今后从事的工作方向, 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相关实践技能的主动性。

在顶岗实习中, 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学习, 身兼“学生”和“学徒”。合理有效的利用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项目, 对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 实现课岗对接, 实现校企对接至关重要。

(2) 学科竞赛促进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申报、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或校内举办各类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中会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其中, 从而达到全面检阅与提升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的。竞赛通常采用模拟仿真设备进行真实操作, 以理论实操为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将现代职业标准引入评价体系, 集中展示中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改革创新成果。在竞赛准备阶段, 学生会对竞赛所需技能进行反复练习并形成自身很强的实践能力, 熟识这些专业技能对学生以后就业, 走向通信段、信号段工作岗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近几年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十分迅猛, 但其仍为一个新兴行业, 轨道交通专业全国性技能大赛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目前, 全国性大赛主要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康尼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和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赛项。

(3) 项目科研促进实践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对城轨交通信号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对人才的培养也更为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通过设立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科研项目, 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应用介入计划等等项目科研工作。在完成这一实践教学项目过程中, 采用“实践教学层次化指导模式”, 建立融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团队协作和项目科研逐层递进的科研活动指导模式, 充分体现了校内教师、企业导师指导的知识交叉优越性, 团队协作的优越性。通过积极参加这些项目的研究及实施过程, 学生的能动性、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得到很好地提高。

(4) 企业交流促进实践革新

在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 定期聘请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信号类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讲座, 鼓励专业教师和学生多多参与交流, 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前沿, 把握轨道交通信号类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高职实践教学项目的应用应不仅仅限于高职院校中, 还应该适用于行业、企业中。多与相关企业沟通交流反馈,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实践项目的革新。因此, 城轨信号类课程实践教学实践化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及评价。

3. 城轨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实施

近几年,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对信号类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类课程在各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在课程实践化保障方面, 学院于2010年6月由长春市政府牵线搭桥做媒人, 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姻”, 校企“双主体”共建、共享、共管校内轨道实习基地。其中适用于信号类课程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室有数据通信系统维护实训室、道岔转辙机检修与维护实训室、轨道电路维修与检测实训室及模拟运营沙盘实训室等, 可以实现完成信号段、通信段、运营段相关岗位的信号设备的操作、检修及设计等工作。除此以外, 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校外实习环境, 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深入到长春轻轨3号线、4号线信号段、通信段、运营段相关岗位上, 了解信号、通信设备的实际应用、维护及维修等工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时所需的相关职业技能, 成为我院城轨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的坚实保障。

在课程实践化建设方面, 信号类相关课程设立足够的实践学时,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实现学生能力的校内培养。同时学院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科研项目, 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康尼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我院“大学生应用介入计划”等等。通过参加比赛,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4G”通信网络技术, 建立4G实景课堂。如图1所示的4G实景课堂可实现利用4G无线通信设备, 拍摄轨道交通企的业实时工作场景, 企业技术人员实景操作, 实现视频实践教学和学生企业导师的双向互动交流[3], 从而更好地实现信号类课程教学的实践化。

4. 结束语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类相关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 推行城轨交通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势在必行。建立健全课程教学实践化保障体系, 从教学内容、学科竞赛、项目科研和企业交流四方面实现信号类课程教学实践化的建设, 培养出职业技能高、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信号专业技术人员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类课程相关专业教师实现课程教学实践化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俊辉, 黎新华, 丛丛.“三维融合、三层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3 (2) :69-74.

[2]易锦, 楚珑晟, 刘力菱, 朱德贵.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深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9 (179) :25-27.

篇9: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一、顶岗实习现行评价存在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缺少企业有效参与;

(二)评价内容片面,缺乏岗位考核指标;

(三)评价方式简单,缺乏量化评价。

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企业的评价指标及标准

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正式员工,采用同一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才能加快向社会人的转变。在实习阶段,企业指导老师按员工绩效的考核指标。

1. 工作态度。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是对实习生考核的基本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纪律性、责任感、积极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内容。

2. 工作业绩。所谓“业绩”,指的是在预定期间内实际完成的工作成果。工作业绩考评是企业人员担当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工作结果的考核与评价。它是对企业员工贡献程度的衡量,是所有工作绩效考评最本质的考评,直接体现出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大小。在与各家校企合作企业的HR反复商榷后,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业绩评价标准从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三方面进行评价。

3. 工作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上,工作能力是指对一个人担任一个职位的一组标准化的要求,用以判断是否称职。简单来说,工作能力就是一个人是否有适合的能力担任一个职位。结合经贸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特点要求,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本职业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二)学校的评价指标及标准

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通过实地巡查、座谈、电访、网络沟通(以实习单位为单位建立QQ群)、短信沟通等方式,结合平常对实习生的实地走访和观察情况的工作记录、学生的顶岗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企业的实习鉴定意见以及在实习期间取得的业绩和获奖情况等佐证材料来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主要考核指标有:平时表现、实习手册、实习总结、奖惩加分。

(三)评价体系实施

1. 分阶段考核,明确评价人员。顶岗实习过程时间长,管理难度大,评价结果应充分结合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过程阶段评价包括三个内容,即企业月度考核,企业指导老师填写企业评价表;学校巡视、谈了解情况,学校指导老师检查实习手册,记录学生每月实习情况,填写学校顶岗实习评价表;学生针对工作情况自我评价,填写企业评价表。

2. 定量为主,定性补充。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以定量评价法中的百分法作为评价的主体方法,并以定性评价法中的等级法作为有力的补充,即对顶岗实习中有严重违反实习单位规定被实习单位辞退、事(病)假累计超过顶岗实习时间三分之一、擅自终止顶岗实习、因违反有关规定给学校和实习单位造成严重后果等四种行为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按不合格等级处理。

3. 奖罚分明,资料归档。在考核结果的处理上做到奖罚分明,60分以下判为不合格合格,60分以上方可获得相应学分,方可推荐就业,并且按照考核分数的高低,高分者优先推荐。顶岗实习总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不得推荐就业,应参加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学校、学生的评价表及实习手册、实习报告等资料由专业教研组审核后,成绩登记在学籍档案,资料档案上交招就办管保备查。

三、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运行成效

顶岗实习评价是基于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价,一定程度上是对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我们更多地把评价作为一种手段,以此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从我校经贸专业2012、2013届两届学生的跟踪调查情况看,顶岗实习评价体系运行效果良好,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1. 促进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管理;2. 有助于学生就业;3. 促进了工学结合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篇10: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

摘要:“多维互动”蓝鸽平台的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着眼于教师自我角色的形塑、大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得以及实践智慧的养成,着手于英语专业文化教育课程结构、内涵以及实施方式的改革,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多维互动;蓝鸽平台;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1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文化类课程是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英语专业文化类教学的质量是实现英语专业大学生基本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英语教育教学理论需要不断更新。苏联教育学家尼伏尔科夫曾提出:以前教育系统供应的是“执行者”,现在“要求教育系统供应创造者,教育系统应当成为生产具有独特思想的聪明人的工场[1]2-6。由于大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个体差异、能力的不同,单单的课堂英语教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多维互动”蓝鸽平台的英语教学方式承担起这份重任,实现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课堂内外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课堂普及与课外升华,将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教育之间的优势结合成为一股高效力来服务于英语教学教育。

2“多维互动”蓝鸽平台英语文化课程教学的科学内涵

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的研究,不能片面、孤立地因上课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提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学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2]12多维互动教学法是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互动,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效果[3]。多维互动教学法以优化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为目标,从高校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育教学的现实要求出发,构建高校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从而改变以往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简单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多维互动教学法能促使大学生带有积极的情绪去探索知识,同时也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变化,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高大学生对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多维互动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应用中,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和德育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构成大学生心理动机的主要成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4]6在教学过程中,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师要以引起兴趣、培养兴趣、提高兴趣、巩固兴趣和发展兴趣为切入口,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大学生喜欢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和相关知识点学习的目的,大学生对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必然高涨。“多维互动”蓝鸽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互动,精心设计双边互动的内容,提升学生喜爱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效率,达到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多维互动”蓝鸽平台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中安插小故事、小演示、小悬念,增加与文化时事和新闻事件分析等知识点、扩大大学生的知识点和兴趣面,把握好三个环节和六项内容。第一个环节把握好第一堂课,在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中要把学习内容和目的向学生表述清楚,让学生对高校开展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兴趣,促使学生喜欢上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第二个环节抓住教材每章的开端,每章的内容是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具有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要结合授课内容培育大学生追求文化知识的兴趣点,使大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个环节重视每次教学课程,课堂授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搞好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文化时事,促使大学生掌握目前的文化动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引发大学生探索文化知识的意向,达到想学、爱学、自觉学的目的[5]。

3“多维互动”蓝鸽平台教学方式推动英语课程建设

3.1体现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课程的专业特色

课堂和课外的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促进“多维互动”蓝鸽平台大学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完成。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指出:“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6]26-28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教学题材时,往往是从自身的生活、知识水平、社会实践经验和当前所处的环境等入手,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组织大学生欣赏英语大师的作品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英语文章影视剧本的鉴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阅历水平。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从大学生的年龄出发选择文化作品,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选择大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物,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往往会选择那些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事物。低年级大学生喜欢的是家人、房子、玩具、一些固定的事物等等,他们对这些角色比较熟悉,所以具有较大的兴趣;高年级大学生较前者而言,不但喜欢固有的事物,还喜欢谈论国内外发生的事物和国内外文化习俗,内容夹杂着他们的社会认知;对于研究生来说,谈论最多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分析和处理事物的方法、途径等等[7]。其二,选择大学英语文化课程教学三要素:听、说与读。听、说与读这三要素对大学生来说需要按阶段进行,大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是逐渐学习这三要素。低年级大学生主要学习的就是听,所以教师让大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新闻,同时也要开展说、读方面的学习设计,让大学生体验大学英语教学的魅力与乐趣。在说的过程中,大学生感受语言的乐趣,表达自身的情感。在内容上,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学习方式。高年级大学生对于说和读的要求比较强烈,以讨论和演讲作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自由学习,任意发挥,体会语言的乐趣[8]。其三,选择大师精品。大师作品的学习鉴赏是十分必要的手段,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大学生对国内外的英语精品进行鉴赏,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精品的环境和内涵进行解析,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大学生风格的作品,如《飘》《红字》《老人与海》等等,大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作品,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兴趣[9]。

3.2挖掘英语专业文化课程教学的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重视个别指导,加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加强探索,开发学生的潜能[10]。其一,重视大学生在英语文化教学学习上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个别指导时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们一步步的进行深入思考。如:说让大学生认知“say”这个单词的文化来源,采取鼓励的方式,采用一步步引导的模式,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如果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有其他的观点,那么教师也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尝试,引导他们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一方面保证正常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天性。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让大学生不要太多的偏离主题。如:在看完英文影视作品以后,可以让大家一起评估和讨论,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的鉴赏水平,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评选出最终的评价观点,并且说出原因,这样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方便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估。其二,探索教学方式,开发大学生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学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对大学生一直进行完全式教学,要注重对教学课程的挖掘和开发,鼓励大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鼓励他们以积极探索的目光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在文化领域学习的能力和潜力,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探索语言材料,发掘新媒体的各种用途[11]。当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接触各种信息,那么就可以培养他们的知识范围,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实际的运用中更为得心应手。教师在大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引导,而不是全程的规定指导,这样让大学生可以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属性和功能。其次,探索语言表现方法。让大学生们能够获得较好的技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们加强探索,不单纯让大学生模仿,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方法,如演讲法、讨论法等,通过亲身体验,让他们快速掌握此种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大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大学生,要相信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为英语文化课程教学创造力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师对大学生的态度决定着大学生的表现能力。

4结语

提高高校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质量,强化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学科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开展“多维互动”蓝鸽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方式是一项长期而又具体的工作,既要注重加强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师的培养,又要明确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运用现代教学论的理论,不断推动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学科建设,较快地把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尼伏尔科夫.我们切身的事业[M].刘光杰,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54.

[2]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金香兰.构建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33):121-122.

[4]瓦亚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吴春萌,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李慧君,饶洒荣.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效的调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95-97.

[6]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7]李慧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8-100.

[8]刘阳科.“五I”课程观:基于教育公理的课程构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69-175.

[9]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5):121-127.

[10]丁蕙,屠国元.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及其实施路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81-185.

上一篇: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下一篇:排埠供电所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