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课程实践

2024-04-21

进课程实践(精选8篇)

篇1:进课程实践

校本课程《象棋进课堂》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荥阳六小 课程名称:中国象棋进课堂 课程类型:体艺推广普及型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以《乡土教材—象棋》等内容为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二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1、我国的象棋文化特别悠久,而我们荥阳又是象棋游戏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级领导又特别重视象棋文化的发展,成立了象棋中心、象棋广场等。在广大群众中,象棋也特别受大家的喜爱,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象棋的兴趣非常大,因此我校决定将象棋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2、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象棋是一项集益智、娱乐、德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竞技活动。他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智力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见,象棋进课堂,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另外,象棋活动还具有娱乐性,有助于寓教于乐,减轻学生的过重心理负担。学校开展象棋教育,把象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开展下棋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说,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特色的体现:“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

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提出了“以棋培德、以棋促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建设构想,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学会做人教育等相结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六小办学品位。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象棋,了解中国象棋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2、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象棋的技巧,提高棋艺水平。

三、开发宗旨:以棋育人 以棋修身 以棋养德

四、课程组织

(一)开设时间:利用学校体育课,每两周安排一课时。

(二)本课程分为: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象棋入门、战略战术等三部分。

五、课程实施建议

教师方面:

注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适当调整。学生方面:

多留心揣摩,注意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经常与社区爱好者切磋,提高棋艺,适应不同风格的各种棋手。家长方面:

有能力的家庭可为孩子配置棋盘,购买一些象棋方面的书籍以便让孩子进一步提高。积极配合学校有中国象棋校本课程的实施。

六、课程内容:

1、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预计3课时

通过向学生介始中国象棋的历史发展以及“棋人棋事”,让学生初步感悟中国象棋的文化魅力。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2、象棋入门——————预计10课时

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国象棋,掌握基本方法,结合实战训练加深认识,提高水平。

3、简单的战略战术————预计10课时

本部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悟,提高棋艺,开发智力。同时,通过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在训练中,渗透贯穿育人思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六、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以愉悦身心和激励表彰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对学生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比赛成绩为辅,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论成绩大小,都给予程度不同的表扬或奖励。

篇2:进课程实践

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系 人力一班钟奥林2010083110 时间:2011年11月28日-12月4日 地点: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社区政府

指导老师:曾广录

在11月28号到12月4号期间,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进社区社会实践。时间目的是为了了解并熟悉社区的结构和工作流程;在社区中学习社区干部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生社会实践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同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视野,让我们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达到的效果应该是:大学生们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把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带进社区,推动社区的党团建设,围绕社区的党政活动中心,为社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学们在社区活动中,应该是走进每一位居民家里,了解情况,替困难居民打扫卫生、排忧解难,或者在社区政府帮忙,为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难。经过整个的实践活动,应该让同学们体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真务实为社区工作的辛苦,享受了团队精神。

而我们的进社区实践活动实践,实际上是为社区做了6天的“保洁工作”。保洁工作,可想而知就是维护社区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即扫大街、铲牛皮鲜、清理绿化带中的烟蒂„„

11月28号即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天,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被分成了5到8人一组,分别被带到各个社区进行实习。我跟另外7名同学被分到了四方坪四方社区,在捡了一上午的烟蒂之后,中午休息时,四方社区的负责人开始给我们分配工作。分配的结果是,2个人去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其余的人在接下来的6天都在社区做保洁工作。

作为一名学生,我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做保洁工作。在学生会青志协以及长沙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作为大学生都参加过,包括义卖报纸、湘江捡垃圾、湘西支教等等。我们是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生活条件好,我们没怎么吃过苦,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吃苦,不愿意吃苦。我们愿意为社会的进步。环境的保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不是以这种形式,不是以社会实践以及实习的形式。我们作为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近三百名学生,带着极大的希望进社区实习,是为了了解并熟悉社区的工作流程,在社区中学习到社区干部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能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提高自身能力以便于今后能更适应的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在本来应该学习到很多东西的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被安排去做社区保洁工作,对我们来说损失是很大的,对学校来说损失也是很大的。这一周的时间如果用来真正的实习,做为学生,我们可以学到平常课堂上、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是很有利于我们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的。学生的能力及水平提高了,同样的学校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都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如果这一周不去实习,而是用来上课,一可以巩固我们的课业知识,使得基础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同时,学校的挂课人数也会相对减少。

如同指导老师在开会时所说的,实践周的计划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而且,实践周是省级精品研究项目,那就不应该让这么好的项目被形式主义破坏掉。我们在社区时间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件:我们班有四位同学被安排打扫街道,带她们扫的是一位年轻的大哥哥,听他说,本来请了环卫工的,但环卫工不来扫,因为要文明创建,不干净上面怪罪的是社区,只好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去扫。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社区的卫生工作没做好会受批评,在这种没有环卫工打扫的情况下,恐怕就没有人来扫了。长沙市主要存在脏乱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过来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仅凭这几天的表面功夫就评上了文明城市,对我来说有点于心不忍。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市民的素养。我们上午扫了,下午也还是扫了大街,这一天我们很累,他们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很累,看着那漫长的街道,怎么就有那么多垃圾呢?每个人都要树立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离马路不远处有一个小学一到放学,那些小朋友们挤满了附近的店面,他们买着各式各样的零食,然后把垃圾随手就丢。我们扫干净了的地面,又被丢了很多垃圾。提高素养,是不是应该从小抓起呢。从这些孩子们进学校的那一天起,老师是不是就应该教育他们保护环境,不该乱扔垃圾呢?

我们同学在社区工作时,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第一天被社区安排做保洁

工作,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希望跟社区协调一下,看能不能给我们安排别的工作。社区方面的回答是“不行,你们什么都不会”,“我哪有那么多时间教你们”,“你们就只能打扫卫生”。对于这样的话,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很不服气。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做,我们会很多。就算社区的软件我们不会用,至少我们的学习能力不差,甚至可以说很强,对于各种事情,我们都可以学。在社区那些人员带领我们打扫卫生的那段时间,就已经可以教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了。我们本就是一些学生,怎么能说我们只能打扫卫生,这是个什么道理。像这样一句不尊重,甚至是带有轻蔑性质的话,我表示很不服气。但在这样的事情下,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不能反驳。连学校也不站在我们这一边,不为我们考虑。

在整个实践周里面,我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社会就是这样的”,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句话想表达什么呢?无非是想让我们在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是我想说的是,社会本来就是这样吗?我想不是的吧。打个比方的说,大自然以前是很美好的,一点也没受到破坏的。慢慢的人类发展工业,无所顾忌的向大自然排放废水废气以及很多的固体废弃物,自然环境就收到了破坏。渐渐的,人类从发展工业当中的到了可观的利益,他们没有想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随之,破坏又加剧了。现在,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对自然的破坏将会或者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才开始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环保事业已经进行了有些年头了,为什么进展这么小呢。自然环境并不是原本就这么坏的,是被人类破坏的。那么社会呢,现在的社会难道是它原本的样子吗?我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强者可以生活的更好。但是强者并不意味着要靠压制别人是自己变强,社会是一个整体,只有整个社会变好了,强大了,个人才会更好。这个社会如今是什么样子的,我不想多说话。因为我说不清楚,我也不懂得为什么。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不是已经远离了它原有的轨道,我们作为90后不应该有什么作为吗?

经过这一次的实践周,我想了很多,差不多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思考。那几天,突然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我本来是一个不在乎名利,简单地说,没什么上进心的人。我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想法很简单,但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后,我想到,如果我反抗的强烈一点,或者说就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写实践报告,是

不是就真的拿不到毕业证。那是完全不行的,我不能那样做,我12那年的努力考上大学不允许我那样做,我的家庭,我爸妈也不允许我那样做。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小世界,将自己受这个世界的影响减小到最少,那就必须要先强大起来。那么,毕业证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我没有毕业证,我离我的理想就远了一步,而这一步在以后是很难跨越的。实践周当中我所承受的那些东西无一不告诉我,我必须要努力。我必须要努力使自己强大起来,努力使自己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现在没有,以后可能也不会有。但是,我可以做到的是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掌控在自己手里,再也不用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不想做的事情。我是有些愤青,可是又有什么关系,我没有那么伟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关系,我无法做到让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有一点点的不同,我也不去追求。我只要在我自己的意愿下改变我的生活,不去影响别人和受别人影响。我就是我,我的生活亦就是我的生活。我也想过,也许以后我走入社会,我会觉得现在的我的想法有些可笑,这也没什么,我坚持我的理想就够了。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得到的应该是思想素质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进社区的活动,使我们真正认识到我国社区工作的现状,并且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当中所处的位置,使我们懂得了提高自身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客观现实给我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我们在社区打扫卫生的同时,可能也确实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更多是培养了我们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以及遇事沉着冷静的心态。

篇3:进课程实践

一、要解决的问题

音乐课堂未与体验教育特色很好地融合, 学生缺乏“体验”的载体与机会;家长打工或务农,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学生音乐素养较低, 缺少接触艺术的机会, 缺乏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构建目标体系, 编著校本教材

为了使口风琴校本课程系列化、科学化, 我们确立了总目标, 并从横、纵两个方向构建了吹奏目标体系。横向上主要从知识、技能、吹奏曲目方面构建1~5 年级不同的学习目标。纵向采用“五级过关”形式, 确立各年级过关要求及曲目。

学校还结合体验教育特色和国家课程标准, 开发了《琴声飞扬》校本教材, 从站姿、手势、呼吸、曲目、演奏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使口风琴学习遵循学生认知, 有章可依。

(二) 多维立体教研, 探索课堂模式

1.课题引领, 打造教研平台

以《琴声飞扬》校本教材为依托, 音乐教研组申报了小课题研究, 交流并研讨在口风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自我反省, 同伴互助”的基础上, 让课堂更扎实、高效。

2.全员培训, 调动团队力量

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口风琴吹奏培训, 以点带面, 从指法、气息、姿势等基础开始, 人人过关, 分组展示, 确保每位教师都掌握口风琴吹奏技巧, 建设全员参与的口风琴指导团队。

3.教学探索, 打造特色课堂

同研一节课、汇报研讨课等课堂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了三种口风琴特色课堂。

(1) 吹奏、歌唱结合, 提高歌唱效率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可是单调的演唱会让学生嗓子疲劳, 失去兴趣。而演唱中穿插口风琴吹奏,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又能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

(2) 吹奏、欣赏结合, 理解音乐内涵

“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借助口风琴,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如欣赏课《森林的故事》, 第一部分播放主题音乐, 学生欣赏教师的口风琴吹奏, 感受森林的美丽和动物的美好生活情景;第二部分播放歌声演唱, 表现动物们恐慌逃跑的场面;剩下的部分, 教师一边吹奏口风琴, 一边播放歌曲, 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动物重获美好家园的情景。

(3) 吹奏、乐理结合, 攻克枯燥难点

口风琴学习利于音高、音准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能够让学生在吹奏过程中直观、鲜明地感受音符作用。如在学习《阿喽喽》这首变换拍子的歌曲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唱, 二组吹奏二拍子, 三组吹奏三拍子, 学生在吹吹唱唱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内化了音符的作用。

(三) 吹奏活动常态, 提升综合素养

为使口风琴吹奏日常化、习惯化, 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校每天固定一刻钟, 全校集体练习口风琴, 每月展示, 每学期比赛, 鼓励班级、学生采用独奏、合奏、齐奏、二重奏等方式练习曲目, 琴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在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下, 孩子们还在社区自发成立了“小小演奏队”, 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奏口风琴, 丰富课余生活, 提升了综合素养。

三、阶段性成果

一路辛苦一路歌。我校年轻的音乐教师在口风琴课程的实施中快速成长, 先后在区、市音乐教师基本功、课堂大赛、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毕业仅5 年的崔兆锋获基本功市一等奖, 被评为教坛新星。逐渐成熟的音乐教师, 利用口风琴, 灵活地实施音乐课程, 口风琴体验课堂越发具有生命力, 区教研员对我校毕业不足一年的赵婉男老师执教的口风琴课给予好评。口风琴有效地促进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目前, 口风琴吹奏在我校已经常态化, 每个年级下来, 学生都能熟练吹奏7~8 首曲子。学校合唱队、口风琴演奏队多次走上区、市级的表演舞台, 开学第一课孙述涛书记对我校的口风琴演奏给予肯定。学生在口风琴吹奏的“体验”中提高能力, 收获了自信、乐观, 又将这种积极阳光的心态迁移到其他学习中, 综合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四、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体验特色发展目标和课程建设思路, 口风琴校本课程下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口风琴教学如何在课时量固定的状况下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爱上吹口风琴, 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口风琴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且实践且思考, 努力让每一位千小学子都能用琴声表达心中的美好, 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感受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4:进课程实践

一、要解决的问题

音乐课堂未与体验教育特色很好地融合,学生缺乏“体验”的载体与机会;家长打工或务农,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音乐素养较低,缺少接触艺术的机会,缺乏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目标体系,编著校本教材

为了使口风琴校本课程系列化、科学化,我们确立了总目标,并从横、纵两个方向构建了吹奏目标体系。横向上主要从知识、技能、吹奏曲目方面构建1~5年级不同的学习目标。纵向采用“五级过关”形式,确立各年级过关要求及曲目。

学校还结合体验教育特色和国家课程标准,开发了《琴声飞扬》校本教材,从站姿、手势、呼吸、曲目、演奏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口风琴学习遵循学生认知,有章可依。

(二)多维立体教研,探索课堂模式

1.课题引领,打造教研平台

以《琴声飞扬》校本教材为依托,音乐教研组申报了小课题研究,交流并研讨在口风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的基础上,让课堂更扎实、高效。

2.全员培训,调动团队力量

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口风琴吹奏培训,以点带面,从指法、气息、姿势等基础开始,人人过关,分组展示,确保每位教师都掌握口风琴吹奏技巧,建设全员参与的口风琴指导团队。

3.教学探索,打造特色课堂

同研一节课、汇报研讨课等课堂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三种口风琴特色课堂。

(1)吹奏、歌唱结合,提高歌唱效率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可是单调的演唱会让学生嗓子疲劳,失去兴趣。而演唱中穿插口风琴吹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2)吹奏、欣赏结合,理解音乐内涵

“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借助口风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如欣赏课《森林的故事》,第一部分播放主题音乐,学生欣赏教师的口风琴吹奏,感受森林的美丽和动物的美好生活情景;第二部分播放歌声演唱,表现动物们恐慌逃跑的场面;剩下的部分,教师一边吹奏口风琴,一边播放歌曲,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动物重获美好家园的情景。

(3)吹奏、乐理结合,攻克枯燥难点

口风琴学习利于音高、音准等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在吹奏过程中直观、鲜明地感受音符作用。如在学习《阿喽喽》这首变换拍子的歌曲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唱,二组吹奏二拍子,三组吹奏三拍子,学生在吹吹唱唱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内化了音符的作用。

(三)吹奏活动常态,提升综合素养

为使口风琴吹奏日常化、习惯化,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校每天固定一刻钟,全校集体练习口风琴,每月展示,每学期比赛,鼓励班级、学生采用独奏、合奏、齐奏、二重奏等方式练习曲目,琴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在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还在社区自发成立了“小小演奏队”,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奏口风琴,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了综合素养。

三、阶段性成果

一路辛苦一路歌。我校年轻的音乐教师在口风琴课程的实施中快速成长,先后在区、市音乐教师基本功、课堂大赛、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毕业仅5年的崔兆锋获基本功市一等奖,被评为教坛新星。逐渐成熟的音乐教师,利用口风琴,灵活地实施音乐课程,口风琴体验课堂越发具有生命力,区教研员对我校毕业不足一年的赵婉男老师执教的口风琴课给予好评。口风琴有效地促进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目前,口风琴吹奏在我校已经常态化,每个年级下来,学生都能熟练吹奏7~8首曲子。学校合唱队、口风琴演奏队多次走上区、市级的表演舞台,开学第一课孙述涛书记对我校的口风琴演奏给予肯定。学生在口风琴吹奏的“体验”中提高能力,收获了自信、乐观,又将这种积极阳光的心态迁移到其他学习中,综合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四、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体验特色发展目标和课程建设思路,口风琴校本课程下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口风琴教学如何在课时量固定的状况下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爱上吹口风琴,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口风琴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实践且思考,努力让每一位千小学子都能用琴声表达心中的美好,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5:教师进企业实践小结

一、实习时间

2015年7月16日---2015年8月15日

二、实习单位

三、实习目的

与企业专家员工进行交流,切实了解企业对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学习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寻找今后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及授课教学过程和实际企业过程的不同点,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管理做准备。

四、实习内容

在实践期间,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虚心接受**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工的指导和要求;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学习和了解**公司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主要负责办公室日常接待,行政事务、内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也了解公司的基本运作。在工作任务实践过程中,全面了解了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业务范围、运作方式;学习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行业标准等基本情况;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熟悉企业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吸收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五、实习单位简介

**公司位于松滋市临港工业园区,该园区处于平原和丘陵结合地区,隶属荆州市管辖。松滋市临港工业园是松滋市委、市政府响应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长江岸线、焦柳国铁、江南高速和宜洋一级公路的综合交通优势开发建设的重点工业园区,是以港口建设为引擎,以工业产业为核心,以城镇化为目标实施“以港兴城”战略的重要示范区。

**成立于2014年7月,其核心管理及技术团队主要来至**有限公司,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在医药化工领域有着极强的人脉关系,前期,通过该团队的技术及市场培育起来的生产型企业在苏北,山东都有一定的实力。随着其自身经验与技术的积累,以及国家产业转移的大政方针指引,并经过朋友引荐和专家团队的反复考察,于2014年7月,与松滋市政府签订协议,以松滋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于松滋市临港工业园。

六、假期实习体会

1.教学一定要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

现在的企业比较多元化,湖北迈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又是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这个专业的学生,即使其他如管理类、英语类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能有用的证书也没有几个,专业不对口,实用性不强,没有和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要求相结合,用人部门的主管问几个简单问题,很快就发现在学校基本上什么也没有学,到了工作岗位还得从头学起,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就很吃亏,在公司里无从下手工作,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为企业工作服务,产生效益,这样的学生在工作中是不受欢迎的。

带我们的师傅这样说:不管什么学校毕业,只要肯吃苦,在一线学三年,肯定比在学校学三年管用。不过也有遗憾:十个学徒,三年后剩下的顶多一两个,其他的要么吃不了这个苦,要么就是自己觉得翅膀硬了跳槽了。

因此,教学、课程都需要和企业紧密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与企业对口,无缝合作,才能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让学生毕业的时候就能融入企业,迅速参与工作,得到企业的认可和肯定。

2.课程设置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

下企业实践,像企业工作人员一样上班下班,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使教师们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重构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中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确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而实现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新提高。

七、实习心得

篇6: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该区设置双向指标,实现政治标准考评由虚向实。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指标,制定政治表现正向测评表和负面清单评议表,从正反两个方面考察评价干部的政治表现。正向测评涵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能力出众、纪律作风等5项内容,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反向测评梳理出跟组织讨价还价、漏报个人有关事项、本人或配偶参与违法建设等45条负面清单具体情形,根据情节轻重,具体区分为“一票否决”和“量化评分”情形,做到考核标准可衡量、易操作。

为防止恶意“刷差评”问题的出现,该区明确要求,在正向测评中勾选基本合格(含)以下等次的,需在负面清单中填写相应的项目。

坚持把一时与一贯、定性与定量、正向与反向结合起来,注重用事例和事实说话,该区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通过开展专项测评,掌握多维信息评定干部政治表现。在年度考核或提拔考察测评中,增加政治表现测评环节,发放正向测评表和负面清单评议表,按百分制量化评价结果,以正向测评表为基础分。如果考评指标出现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两种情形,则需审查负面清单显示的问题,对分值进行相应扣减。结合平时考核、专项考核、走访调研、来信来访等,及时收集掌握干部负面清单所列的情形。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委、宣传、审计等8个部门,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多维“会诊”干部的政治表现和政治素养。定期召开部务会进行分析研判,确定认定意见。若属“一票否决”情形的,该干部政治表现直接评为不合格;若属“量化评分”情形的,根据每一项的情节轻重,在干部政治表现基础分上相应扣减5到10分。扣减后的得分为干部的政治表现得分。

该区建立干部“一人一政治档案”制度,及时将政治表现得分情况归入个人政治档案。同时,把通过巡视巡察、干部考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信访举报等途径掌握的干部违规违纪和政治表现问题等方面信息入库存档,实行动态管理。

篇7:进工厂社会实践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09材料2班陈丽娟A09120201

指导老师:孙福黄志超

摘要:会学还要学以致用,光会死学,学了也是白学,所以社会实践是一门必备的课程,它是我们从学校到社会的一条不可段的纽带。

关键词:材料进场学习感想

此次社会实践为期三天:1月16号大概了解荣盛公司生产过程及参观学校实验室1月17号实地参观杭州萧山荣盛公司

1月18号实地参观杭州娃哈哈公司

实践目的:学习了解材料的大概情况;

了解材料的大概分类;

学会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在孙福老师、黄志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模拟工厂实验室,老师给我们大概讲解了一下工厂纺丝的过程、及设备等。并且观看了杭州荣盛石化公司生产PDY过程的视频。第二天乘车到萧山荣盛石化公司实践学习。

在这之前先了解了一下材料的发展和分类: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久远。从考古学的角度,人类文明曾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人类的出现到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材料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1.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

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人类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进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种种技巧,但是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

2.人类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

这一阶段横跨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并且延续至今,它们分别以人类的三大人造材料为象征,即陶、铜和铁。这一阶段主要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等等。

3.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

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人类一方面从化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化学键、结构及合成方法,另

一方面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态物理、晶体物理和固体物理等作为基础来说明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的关系,并研究材料制备和使用材料的有关工艺性问题。由于物理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仍将继续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从这一阶段开始,人们不再是单纯地采用天然矿石和原料,经过简单的煅烧或冶炼来制造材料,而且能利用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原理及现象来创造新的材料。并且根据需要,人们可以在对以往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材料设计。使用的原料本身有可能是天然原料,也有可能是合成原料。而材料合成及制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4.材料的复合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金属陶瓷的出现标志着复合材料时代的到来。随后又出现了玻璃钢、铝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现的抗菌材料的热潮,都是复合材料的典型实例。它们都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到这时,人类已经可以利用新的物理、化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独特性能的材料。

现代复合材料最根本的思想不只是要使两种材料的性能变成3加3等于6,而是要想办法使他们变成3乘以3等于9,乃至更大。

严格来说,复合材料并不只限于两类材料的复合。只要是由两种不同的相组成的材料都可以称为复合材料。

5.材料的智能化阶段

自然界中的材料都具有自适应、自诊断合资修复的功能。如所有的动物或植物都能在没有受到绝对破坏的情况下进行自诊断和修复。人工材料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近三四十年研制出的一些材料已经具备了其中的部分功能。这就是目前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玻璃等等。尽管近10余年来,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离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而且严格来讲,目前研制成功的智能材料还只是一种智能结构。如上所述,在20世纪中,材料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中的三个阶段,这种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总的说来,本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超纯化(从天然材料到合成材料)、量子化(从宏观控制到微观和介质控制)、复合化(从单一到复合)及可设计化(从经验到理论)。当前,高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科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21世纪会出现什么样的高技术材料,材料科学又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很难预料。

接下来当然还有高分子、纤维及其他一些材料了:

一、什么叫有机高分子?

什么是有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的定义是什么?绝大多数书籍对高分子的定义都不完整,且各种都不相同,主要有下列几种定义:

高中化学课本是这样定义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至少大于10000)的化合物叫

高分子化合物。

另一种普遍定义是:高分子是由大量一种或几种简单结构单元组成的大型分子,其中每一种结构单元都包含几个链接在一起的原子,整个高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一般在几万以上,而且这些原子是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

还有就是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高分子的暂时定义:相对高分子质量的分子,其结构主要是由相对低分子质量的分子按实际上或概念上衍生的单元多重重复组成的。

二、高分子种类

按来源分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纤维素、蛋白质、蚕丝、橡胶、淀粉等)、半合成(改良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粘合剂等)按结构分可分为线型结构(淀粉、纤维素、聚乙烯等)、支链型和体型结构按特性分可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三、各种种类的特性

①共同特性:1.、组成上:高分子是以一定数量的结构单元重复组成,例如:聚乙烯nCH2=CH2—(—CH2—CH2—)n—

2、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3、溶解性

4、热塑性和热固性

5、电绝缘性

②按结构分特性:

1、线型高分子特性:线型高分子在加热时可以熔融,在适当的溶剂中

可以溶解

2、体型高分子特性:体型高分子在加热时不能够熔融,只能变软,增大弹性,并且不能够溶解在任何溶剂中,只能在某些适当溶剂中溶胀。

③按特性分各种材料特性:

1、橡胶是一类线型柔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间次价力小,分子链柔性好,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迅速恢复原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

2、高分子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前者指蚕丝、棉、麻、毛等。后者是以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为原料,经过纺丝和后处理制得。纤维的次价力大、形变能力小、模量高,一般为结晶聚合物。

3、塑料是以合成树脂或化学改性的天然高分子为主要成分,再加入填料、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制得。其分子间次价力、模量和形变量等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通常按合成树脂的特性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按用途又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4、高分子胶粘剂是以合成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主体制成的胶粘材料。分为天然和合成胶粘剂两种。应用较多的是合成胶粘剂。

5、高分子涂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膜物质,添加溶剂和各种添加剂制得。根据成膜物质不同,分为油脂涂料、天然树脂涂料和合成树脂涂料。

6、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添加各种增强材料制得的一种复合材料。它综合了原有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材料设计。

在第三天的时候老师又带领我们参观了哇哈哈公司,了解到了一些材料加工工艺。

四、几种常见高分子材料加工要求

(一)塑料的成型加工

塑料成型加工一般包括原料的配制和准备、成型及制品后加工等几个过程;成型是将各种形态的塑料,制成所需形状或胚件的过程。成型方法很多,包括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压缩模塑、发泡塑料、吹塑成型、压延、涂层、热成型、浇铸成型等。机械加工是指在成型后的制件上进行车、削、铣、钻等工作,它是用来完成成型过程中所不能完成,或完成的不够准确的工作。

1)、成型物料的配制:

由于简单组分的塑料性能单一,难于满足要求,通常通常通过配制手段,将添加剂和高分子形成一种均匀的复合物。为了使用和加工的方便,成型加工用的物料只要是粉料和粒料。主要的添加剂有:增塑剂、防老剂、填料、润滑剂、着色剂、固化剂等。

2)、塑料的成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型是通过加热使塑料处于粘流态的条件下,经过流动、成型和冷却硬化,而将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方法。

挤出成型又称挤压模塑或挤塑,即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挤压作用,是受热熔化的塑料在压力推动下,强行通过口模而成为具有恒定截面的连续型材的一种成型方法。能生产管、棒、丝、板、薄膜和涂层制品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几乎可用于所有热塑性塑料及某些热固性塑料。

(二)橡胶的成型加工

橡胶的加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干胶制品的加工生产,另一类是胶乳制品的生产。干胶制品的原料是固态的弹性体,其生产过程包括素炼、混炼、成形、硫化四个步骤。胶乳制品是以胶乳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其生产工艺大致与塑料糊的成型相似。但胶乳一般要加入各种添加剂,先经半硫化制成硫化胶乳,然后再用浸渍、压出或注模等与塑料糊成型相似的方法获得半成品,最后进行硫化的制品。热塑性弹性体(TPE)是指常温下又能像热塑性塑料那样熔融流动的一类材料。这类材料的特点是无需硫化即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可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成型;如注塑、挤出、模压、压延等。

(三)化学纤维成型加工

化学纤维的成型原理是,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熔融成熔体或制成浓溶液,然后经喷丝小孔挤出成细微细液条,将此微细液条冷凝、、脱出溶剂,并在张力下进行一定牵伸比的拉伸以高分子键在纤维中尽可能规则性地沿纤维长轴方向,最终定型而成纤维。

目前的成纤工艺主要分为:

1)、熔纺工艺,即聚合物的熔融或聚合物合成的原液,将熔体在螺杆作用下以喷丝板挤出到空气中,自然冷却,经牵伸而成纤维。这种纺丝工艺可以提高纺丝速度,减少成纤后纤维中的结构缺陷。聚脂纤维、尼龙纤维等均采用这种方法。

2)、湿纺工艺,即将聚合物选用适当溶剂制成浓溶液,然后将高分子浓溶液在螺杆作用下,经喷丝板挤出到液体凝固浴中冷却、溶出液条中的溶剂,同时经牵伸而成纤维。该工艺适于难容聚合物的成纤,但在聚合物液中溶剂溶出的过程中,易于在成纤后的聚合物的纤维中留下结构缺陷。粘胶纤维、部分聚丙烯晴纤维、聚乙烯醇纤维采用此类工艺生产。

3)、干纺工艺,即将聚合物选用适当溶剂制成浓溶液,然后将高分子浓溶液在螺杆作用下,经喷丝板挤出到空气中,喷丝液条在冷却,挥发出溶剂,同时经牵伸而成纤维。这种方法比上一种提高了纺丝速度,同时应聚合物液条中溶剂仅是挥发出来,而不像湿法纺丝工艺那样存在液条和凝固浴物质的质交换过程,因此,相对来说成纤后聚合物纤维中留下的结构缺陷会减少一些。但仍有不足之处。

4)、干喷湿纺工艺,即将聚合物选用适当溶剂制成浓溶液,然后将高分子浓溶液在螺杆作用下或压力下,经喷丝板挤出到空气层中,之后很快进入凝固浴,在凝固浴中冷却、溶出液条,在经牵伸而成纤维。干喷湿纺丝工艺适合高分子液晶溶液的成纤维和超高分子的量聚合物的凝胺法成纤,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醇、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均采用此类工艺。

纤维吸波材料主要包括导电纤维、铁纤维、镍纤维、钴纤维及其合金纤维等。最早是碳纤维用于各种损耗和屏蔽中,后来又在双层磁性吸波涂层的底层,掺入不同含量、不同尺度mm级的Cu纤维,发现纤维的加入有利于改善低频吸收特性。90年代,3M公司采用长度为6um,直径0.26um多晶铁磁性纤维吸收剂,体积比35%,厚度2mm,频率为6~19GHz,吸收衰减小于-10dB,这种吸收剂可在很宽的频带内实现高吸收的效果,并且重量比传统的金属微分材料轻。目前国内在多晶与非晶磁性纤维吸波特性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纤维制备工艺、取向问题、基本磁特性、各项同性电磁参数测量、纤维材料复合及吸收特性影响。。。接下来我将讲讲镍纤维:

以PET纤维经超声波化学镀镍制成的导电PET/Ni纤维作填料,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得导电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纤维表面镀层的形态结构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电磁屏蔽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填充适量(1%~5%,质量分数,下同)的纤维就可以得到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当纤维含量为3%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对SiC纤维进行了表面化学镀镍处理,通过改变化学镀时间获得了不同增重率的镀镍SiC纤维,将其按照不同的间距进行正交铺排,然后与环氧树脂制成结构吸波材料,测试了其吸波性能,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将碳化硅纤维短切成180 mm的小段,经粗化、中和、清洗、敏化、活化、还原、化学镀、烘干等工艺流程,获得镀镍碳化硅纤维。采用低温碱性镀液配方,NiS04·6H20 209/L,NaH2P02‘H20 30 g/L,NI-hCl 309/L,NH3‘HzO(25%)30 g/L,Na3C6Hs07。2H20 109/L,pH值:9~10,温度:40℃,化学镀时间2—10min。2.3吸波材料的制备吸波材料由透波层、吸波层和反射层组成。玻璃纤维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总之,材料涉及的范围很是广泛,高分子材料的制品属于最年轻的材料.它不仅遍及各个工业领域, 而且已进入所有的家庭, 其产量已有超过金属材料的趋势, 将是21世纪最活跃的材料支柱,高分子材料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进场学习:

大概了解了从原料到聚酯合成、纺丝工序、假捻工序的一般过程,参观了工厂离得大型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很复杂,但核心设备很简单,原料要先混合均匀,在熔化混匀接着是聚合反应、再就是缩合反应、切片、再就是纺丝……在哇哈哈公司了解到大公司的发展历程。

我的感想:

篇8:走“进”新课程

一、主动跟进, 切实执行

教师是课程改革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执行者, 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直接跟进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加速器.被动适应新课程只能使改革停滞不前, 是走近而没有走进.要想走进新课程, 作为教师就要有一份热情和责任心, 主动参加新课程培训, 努力学习新理念, 积极为自身素养的提高加压充电.只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走出经典教学体系, 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才能在推进课堂教学中重建教学的操作体系和理论体系, 使新理念得以切实执行.

1.由走近到走进

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推进需要教师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不可能“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因为对新事物的产生, 教师、学生都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这其中更需要教师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若是急于一步跳进新理念, 也许会使学生不适应.因而新课程的推进应循序渐进, 由走近到走进.

2.由走进到打磨

新课改已推进了四年多时间, 应该说绝大部分老师已走进了新课程、尝试了新理念、落实了新思想.但要想入木三分, 真正落实好新课改恐怕还需要些时日, 要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需教师好好地思考, 毕竟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 把新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打磨、锤炼, 教育教学才会充满生机, 充满活力.

二、“深水”作业, 加强实践积累与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的执行不能只靠读读、听听、看看, 要主动“下水”, 因为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锤炼.课堂虽然不能成为试验场, 但也要有计划、有步骤, 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作为教师要善于动自己的脑, 走自己的路, 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转化为个性的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推进新课程.

1.注重教学探索

一位好老师是一位科研型的教师, 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学校不是生产统一规格产品的工厂.作为教师不能仅熟悉教学过程的流程, 还要不断创新、再创新.因此教师要在理论创新、思想更新的基础上, 进行实践摸索, 毕竟摸索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只有适合学情, 顺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2.不断反思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不断革新、思辨、反思的过程.反思是自我促进、完善的好方法, 因为反思能使人沉下心来, 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 引导我们准确把握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的路上走好、走稳.反思还能促使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重要的是反思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素养的不足, 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反省, 及时补充新理念、新思想,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 使新课程落到实处.

三、改变教学方式

1.打破传统的“权威”思想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 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 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要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 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 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 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 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 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 相互辩论中闪现.

2.培养“应用数学”能力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 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 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 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精心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钢木门的行业状况分析下一篇:思想政治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