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2024-05-04

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精选16篇)

篇1: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诗词大全

人月圆

作者:汪梦斗  朝代:宋  体裁:词   寻常一样窗前月,人只看中秋。年年今夜,争寻诗酒,共上高楼。一奁明镜,能圆几度,白了人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输少年游。

篇2: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人月圆,人月圆张纲,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诗词大全

人月圆

作者:张纲  朝代:宋  体裁:词   封人祝望尧云了,归路蔼欢声。何妨明日,开筵笑语,聊庆初生。官闲岁晚身犹健,兰玉更盈庭。持杯为寿,从教夜醉,谁怕参横。

篇3: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刘和平不仅是一位剧作家, 还是一位历史学者, 这也导致了他的剧全都偏向历史题材。刘和平不是一位高产的剧作家, 近二十年时间共写了五部剧, 其中1997年的《雍正王朝》、2007 年的《大明王朝1566》和2014 年的《北平无战事》影响巨大, 刘和平也有意将这三部剧构成“王朝三部曲” (《北平无战事》曾欲取名为《最后的王朝》) 。或许是现实的需求, 或许只是个历史的巧合, 刘和平这三部历史剧刚好分别处于中国历史正剧发展的节点。如果说1986年的《努尔哈赤》点燃了中国历史正剧中帝王将相剧的星星之火, 那么1997年的《雍正王朝》无疑是一桶汽油, 使得“帝王将相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屏迅猛燃烧, 而2007 年的《大明王朝1566》则恰恰是一盆冷水, 浇灭了此类剧高涨的气焰, 从此归于平淡。《北平无战事》以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剧姿态呈现于电视荧屏, 是否将迎来历史正剧的再度繁荣, 我们拭目以待。

鉴于《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在我国历史剧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又都属于刘和平的作品, 以一人之作来看此类作品地发展变化,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尤其侧重对《雍正王朝》和《北平无战事》两者的变化进行对比。《北平无战事》中有句台词:“历史是人写的, 但很多人写不进历史。”雍正和嘉靖无疑都是可以写进历史的人, 也都是可以书写历史的人,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讲述的都是历史的胜利者, 而《北平无战事》讲述的则是一批写不进历史的人物, 他们不是历史的胜利者 (也不是失败者) , 而是历史的亲历者、事实真相的见证者。从这三部剧的人物选择上,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刘和平在历史正剧创作上的巨大改变, 也可以体会他的人文情怀:《雍正王朝》讲述了“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雍正皇帝胤禛的一生, 展现了一位拥有“菩萨心肠”的“改革皇帝”高大全的形象;《大明王朝1566》塑造了一位“圆形”皇帝, 他同情百姓、尊重朝臣、惩治严党, 但也妄弃正义、纵容贪腐、操纵权臣, 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而《北平无战事》则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艰难抉择, 描写了一批深处此局势下的共产党员、爱国志士和国民党各方势力代表, 他们称不上是英雄, 没能名留青史, 但值得尊重和铭记。正如《北平无战事》的结尾处所写:谨以此片献给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作出牺牲的无名英雄。

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也有巨大的改变。《雍正王朝》中, 雍正的对立面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他们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纵容下属等, “八贤王”美名的背后充斥着不光彩的事件, 正反对比更衬托出雍正的“菩萨心肠”, 形成非常明显的二元对立关系, 而在《北平无战事》中, 我们看不到这样简单的对立。一般来说, 影视作品中展现国民党方面的人物大多定义为“坏人”, 或者是中性人物, 但在《北平无战事》中, 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国民党人员, 他们有如徐铁英般老奸巨猾的大反派, 也有如马汉山这样有血有肉的贪官, 有曾可达这样一心反贪腐的理想主义者, 更有梁经伦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学者, 还有方步亭、何其沧、方孟韦等, 他们虽为国民党工作, 但个个有情有义、爱国护家。

还有一个就是选材视点的变化。《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都是帝王戏, 主要展现的是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明争暗斗、阴谋诡计, 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其最终目的一个是为了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繁荣, 一个是为了独裁统治, 但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北平无战事》中各方势力代表的背后也都离不开政治的较量, 但该剧却是从经济层面出发, 通过民生物资贪腐案、币制改革方案、“孔雀东南飞”计划, 将国民党各利益方的面貌展露无遗。

从主要人物选择、反面人物塑造和选材视点上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刘和平创作理念的逐渐完善和不断创新, 越来越尊重历史, 深挖人性层面, 尊重那些不被载入史册的普通却不平凡的人, 他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精彩。

二、月圆花好人何在

中国人传统的接受心理是追求一种团圆美好、和谐相生的美好图景, 所谓“花长好, 月长圆, 人长寿”,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不具有悲剧精神, 恰恰相反, 从上古神话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到先秦诗作《离骚》《国殇》《孔雀东南飞》, 再到元曲《窦娥冤》《桃花扇》《赵氏孤儿》, 明清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 无一不充满着悲剧色彩。近年来, 中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或表现大国气象、一代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 或以“戏说”为主, 展现人物间的情爱纠葛, 越来越喜剧化、市场化, 真正的历史悲剧只能在少数展现民族抗争的战争片中看到。《北平无战事》则完全走悲剧路线, 身处战争年代, 展现时代悲剧。

(一) 月圆人难“圆”——人物之悲。笔者认为, 该剧最具悲剧色彩的两个人物当属崔中石和曾可达, 尽管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政党。崔中石身为北平银行的金库副主任, 却节俭清贫, 家里常无米下锅, 西服下的衬衫竟只是个假领。为救方孟敖, 他与徐铁英周旋, 陷自己于危险之中, 为了不暴露方孟敖的身份, 甘愿牺牲自己, 出事前还将大量钱财转移到共产党的相关账户上。崔中石表面看弱不禁风、斯文儒雅, 内心却无比坚定, 遇事沉着冷静, 敢于为革命献身。曾可达同样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他身为铁血救国会的骨干, 对蒋经国一片忠诚, 打击贪腐的决心坚定, 他希望在建丰同志的带领下扭转国民党的局势, 可现实给了他重重压力和打击, 蒋经国渐渐不信任他, 而他在蒋经国身上下的赌注也失败了, “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 短短一句话就结束了他和蒋经国之间的关系, 也结束了他的性命。叔本华认为:真正的悲剧并不是“盲目的运命”即偶然性, 也不是因为遭遇极恶之人的陷害, 而是“普通之人物, 普通之境遇, 逼之不得不如是”, 是普通的人和人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 带有必然性。[1]曾可达的自杀是必然的, 作为一个乱世中的理想主义者, 视一个政治无力者为人生之至高信仰, 信仰破灭之时就是他人生完结之日。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产生的前提是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 崔中石的性命、曾可达的信仰, 如此具有价值的东西被毁, 实乃人生之悲。崔中石和曾可达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为人简单, 诉求单纯, 有一片赤子之心。他们的一生看似短暂, 如崔中石不急不缓却坚定有力的话语, 如曾可达墓碑上简洁的刻字:江西人曾可达, 但他们都拥有丰富的内心和崇高的精神。

剧中的插曲《月圆花好》虽然无数次地响起, 经多人之口哼唱, 但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家庭能真正地“花好月圆”。崔中石牺牲, 崔婶一家被送往香港;谢木兰被害, 谢培东孤身一人留守北平;方孟敖虽和家人在一起, 却必须满载金银飞往台湾;还有远在美国的何其沧和梁经伦这两位忧国忧民的学者, 尤其是梁经伦, 他一心热爱祖国, 愿为时代的苦难流尽鲜血, 所以他深信“古老的夜晚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 但那不属于我”, 可最后木兰因他而死, 国民党也抛弃了他, 他不在乎这些身份, 哀莫大于心死, 最后无奈陪师赴美。为了北平、为了新中国亿万家庭的团圆美满, 他们牺牲小我, 成全大局。

(二) “明月照人来”——意境之悲。影视剧中对意境营造的最有效方式一是音乐, 二是画面, 也就是所谓的视听语言, 《北平无战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精致、出彩。“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团圆美满今朝醉……”周璇的这首《月圆花好》表达的愿望虽然美好, 但在《北平无战事》中更多是一种无奈和遥不可及的憧憬。刘和平自己也说:“这首歌其实是在说, 那个大时代, 每一家人都要经历生离死别, 所以他们特别渴望团圆美满, 其实也是在表现人物的命运。”[2]这尤其体现在该剧的结尾处, 方孟敖架机带着家人飞往台湾, 一轮明月当空照, 口琴版慢节奏的《月圆花好》响起, 一一呈现的是方步亭、何孝钰、方孟敖向下俯瞰北平夜景的镜头, “小妈”程小云满眼泪水与方步亭对视, 北平静谧的夜空上, 一架飞机满载着离家的愁绪, 没有过多的话语但意境全出。明月照人来, 可知来人有多少的无奈和孤独。

相较于剧中频繁出现的《月圆花好》, 插曲《圣母颂》运用得非常之少, 而主题曲《雪朝》则有点姗姗来迟。《圣母颂》是在崔中石被捕后, 方孟敖邀请方步亭弹奏此曲, 寄意于曲名:一路平安, 玛利亚。可画面却是崔中石在给家人写信, 以及他孤独远去的背影, 从其后的剧情也可以看出, 这是崔中石生前最后的一笔, 没能如歌曲所愿, 如歌唱者所愿。《雪朝》则是为木兰之死量身订做, 由朱自清的诗作《雪朝》改编成曲 (虽然后来证实是樊发稼的作品) , 剧中的背景是朱自清先生在这天去世了, 而谢木兰也因梁经伦身份暴露而被枪杀。“雪花漫天飞扬, 黎明静谧得没有声响……”枪声过后, 阴灰色的天空中, 成千上万只黑色小鸟齐飞, 如此低沉的画面配上哀婉的音乐, 诉说着一个年轻、单纯的生命的消逝, 也为梁经伦的醒悟做了铺垫。

三、因悲剧而崇高

悲剧不仅仅给人以悲情之感, 还要给人以美感, 要从悲痛、怜悯、惋惜的情绪中升华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就是悲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3]剧中这些人物的悲剧不仅让我们感到惋惜和哀痛, 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气质更让我们难以忘怀。崇高的对象以其雄伟的精神气魄向我们压来[4], 崔中石外的无私奉献、方孟敖身上的“骑士精神”、曾可达对信仰的忠诚、梁经伦对国家的忧心、谢培东甘当“写不进历史”的人……他们身上的崇高理想、美好品德, 在当下社会或缺失、或被遗忘, “人类唯一有价值就是精神”, 如此无价之物, 千秋万载之后仍值得铭记、颂扬。

正如剧中引用《唐·吉诃德》中的话:“我的丰功伟绩, 值得被浇铸于青铜器上, 铭刻于大理石上, 镌于木板上, 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 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 亦即到来。”为了新中国的到来, 无数人牺牲生命、隐瞒身份, 他们写不进历史, 但不该被历史遗忘, 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永世长存。

摘要:近年来, 我国电视荧屏上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多以“穿越”“宫斗”等样式呈现, 这些剧借着历史的幌子, 或讲述爱情传奇, 或展现女人们的斗争, 与真正的历史相去甚远, 所以当《北平无战事》播映时, 观众瞬间感受到了真正“历史剧”的魅力, “剧王”、“现象级”电视剧、“第一神剧”等各种溢美之词不断涌现。该剧由刘和平担任编剧, 截取了国共两党大决战前夕这一时间节点, 通过北平民生物资贪腐案、国民党“币制改革”, 全面展现了国共两党之间、国民党内部各势力之间的较量。刘和平以写历史剧著称, 本文将对他的几部作品进行简要的对比, 然后着重分析该剧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北平无战事》,悲剧意识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2]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2.

[3]李胜利, 肖惊鸿.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4]郑军, 刘国强.论古希腊悲剧的美学价值对于当下影视剧创作的借鉴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36 (4) .

篇4:月圆人难圆

父亲,中秋节快到了,你会想起女儿吗?你还能记得起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漂泊吗?是啊,你可能忘了,因为我漂泊的时间太久了,久得连自己都快记不清了。自从选择漂泊,我就没有和你在一起度过中秋节,虽然我早已经出嫁了,但每年你仍然没有吃到过我送的月饼。想想自己真不孝。父亲。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父女的心如此遥远。让我们的父女情如此淡薄?

父亲,其实,我是爱你的,真的。虽然我不在你身边,可我的心时时想起你,却不愿给你打电话。因为我心中有恨。

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事,你和母亲经常吵架,还对打,打得头破血流。我跪在地上哭着,求着,你们无动于衷,我拉你们。你们一甩手,把我扔得远远的。我不知道你们的心为什么那么狠,我是你们的孩子啊!难道我撕心裂肺的哭声你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果你们有一点点的感觉,为何对我的哭泣哀求视而不见呢?,

父亲,你们就这样吵啊吵啊,打啊打啊。你们一起生活了20年,吵了20年,打了20年。在这20年里,你们生了我这个女儿,还生了两个儿子。我真不明白,你们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生儿育女吗?可你们为你们的儿女想过吗?你们知道你们的儿女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吗?我不知道两个弟弟的真实感受,可我每天都是生活在担惊受怕中。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只要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我的心就立刻发抖,我就会赶快朝那个让我害怕的地方跑过去,一看,又是你们在打架。我哭着拉你们,你们却让我滚一边去。

日子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担惊受怕中也慢慢长大。当我十几岁的时候,你们还是照样吵打不误。那时,我的内心除了惊吓,还增添了对你们的鄙视,对你们的仇恨。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你们打架的时候,就常说那句话: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和你离婚了!这句话,你们曾经打了多少次,就说过多少次,有一次打架时,你们还没有说,我就咆哮着替你们说了:“你们算什么父母啊?你们不是每次都说要离婚吗?怎么不离啊?你们现在就去离!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们,可你们给了我们怎样的生活环境?你们赶快去离婚吧!”

你们当时愣住了。我又鄙视地说:“你们有种的就真的去离,不要光嘴巴上说!”

父亲,如果你们当时能意识到你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吵闹了,或许我们的父女情还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可你和母亲并没有因为听到我发自内心的怒吼而有所收敛,还是吵打不误。直到母亲生病去世。

对于母亲的死,我没有太多的悲哀,反而认为那是她的一种解脱。我小小年纪就能这么大彻大悟,你说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悲哀是谁造成的呢?

父亲,多少个黑夜,我从梦中惊醒,心有余悸,因为你们吵架打架的情景,已经毫不客气地钻到我的梦里去。我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好害怕,你知道吗?你们知道你们对我的伤害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了吗?

父亲,我虽然有家,却时常像个要饭时,你们吵架后当然不会做饭吃,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邻居们可怜我,就给我点饭吃。我是在饥饿中拌着自己的眼泪吃乡亲们的饭的,小小年纪,因为你们大人们的不可理喻,我就要忍受许多连大人都不能忍受的饥饿和痛苦,总是眼泪哗哗地流。小时候的伤痛太深刻了,已经流入我骨子里。

父亲,虽然我心里怨你,但我知道,你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家里穷,你好不容易才给弟弟结婚,可是,他一点儿都不知道珍惜,懒惰,和弟媳吵架,过年的时候还动手打了人家。我过年回去看望你们。正好看到这个情况,我转身就走了,走得很坚决,很不近人情,可你知道哦的心有多痛吗?你知道我转身走的时候,心里流的是什么泪吗?为什么我们家的悲剧还要继续上演呢!弟弟的身上有太多你年轻时候的影子啊,你知道吗?

岁,月是治疗伤口的良药。离家以后,我嫁了人,丈夫对我还不错,虽然两人也因为柴米油盐吵架,但是,丈夫总是让着我,也从来没有骂过我一句,更没有打过我。我们过得也算幸福。父亲,我现在也做了母亲,你已有一个可爱的外孙。孩子很懂事,每当我和他爸爸大声说话时,孩子就急得哭,因为他知道我们在吵架。每当这时,我们就不吵了,孩子的哭声让我们不忍心再吵下去。

父亲,中秋节快到了,我给你邮寄了月饼,因为我心里还是爱你的,尽管我有太多的怨恨,不能与你团圆。你心中是否有悔意呢?如果可以交换,我愿意缩短我的生命,为你们换取和睦的生活。

篇5: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人月圆,人月圆刘因 ,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诗词大全

人月圆

作者:刘因 朝代:元体裁:词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篇6: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人月圆,人月圆陈知柔,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诗词大全

人月圆

作者:陈知柔  朝代:宋  体裁:词   鬓缘心事随时改,依旧在天涯。多情惟有,篱边黄菊,到处能华。

篇7:人月圆古诗词赏析

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字元稹,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元至正初,弃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阁全集》。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

[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注解]

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曩:皎洁银白的月光。

[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篇8:中秋丹桂香,月圆人团圆

东汉之前,八月十五进行的与月有关的活动主要是祭月、拜月。月属阴,在原始的母系制时代,阴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祭月、拜月源于古代遗风,与人们对月的崇拜不无关系。后来,祭月、拜月逐渐演变成了赏月、说月,冲淡了月被神化的内容。

月盈月亏关乎健康

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丽,秋高气爽,不燥不寒,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时段。此时,全家人围坐一席,看月华、吃月饼、拉家常、叙亲情,有一种月是家乡明,情属父老亲、团圆最幸福、家和万事兴的良好氛围。

从医学上讲,月与人的精神状态及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规律性联系。月亮有圆有缺,海水有潮有汐,人体随之有兴奋有抑制。当月圆时,人的精神振奋,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生头痛、失眠、多梦和夜游症。由于烦躁、着急、易激动等情绪的支配,犯罪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医学专家认为,这是生物潮汐现象造成人体内激素分泌失常的缘故。不仅很多女子的月经周期与月亮的盈亏呈同步反应,有的研究还发现,月亮的盈亏与妊娠的结局也有关系。那些月圆时来月经、月亏时怀孕的人(与月亮盈亏周期正好相反),宫外孕的概率较高。这些结果告诉我们,正确运用大自然的规律指导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对灾害、疾病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祖国医学理论中的“天人相应”说是了不起的科学,要努力去继承它、挖掘它。

小知识

桂皮是桂花树的树皮吗

桂树是木犀科植物,它的药用部位分别是花(桂花)、根(桂树根)、种子(桂树子)。大家熟悉的桂皮,还有中药中的桂枝、桂子,听上去似与桂花为一树之物。其实,桂皮、桂枝、桂子都跟桂花没有关系,它们出自另一种樟科植物。

桂酒佳酿祝愿长久

八月十五的节日庆祝习俗,当然首推吃月饼。月似饼,饼似月,月饼又象征团圆,月圆人团圆,意义深长。不过月饼更多地象征了庆丰收、庆团圆,与健康养生关系不大,我们就不去说它了。这里要说的是中秋节特有的另一项养生佳品——桂花。

佳句“吴刚捧出桂花酒”,说的是传说中“月宫”里的事。中秋赏月之时,人间也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是祭拜月神之后“吃”的内容之一,有吉祥、祝福、喜庆、团圆的含义。中秋佳节,月中有桂花,人间也有桂花,观月中花是虚,看人间桂是实。

桂花是秋季的主要观赏花卉,香气袭人,节日看桂花自然是赏心悦目之事。屈原的诗作中曾多次提到过“桂酒”,说明酿桂花酒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那么后世在中秋节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喝桂花酒,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平时,桂花酒常作为寿酒,不仅取“酒”与“久”的谐音祝人长寿,而且取“桂”与“贵”的谐音祝人富贵。

桂花的珍贵之处,莫过于气味芳香。这香味香得清新,香得宜人,且纯浓而持久,秋风一吹,真让人闻之有熏熏欲醉之感。桂花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香料的利国利民之功,而作为药物造福人类健康的贡献也已载入了史册。《本草纲目》说它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早牙痛”。现代中医认为它味甘、性温、能“化痰、散瘀、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

比如,用桂花和菊花等分,冲泡饮用,能使口气清新;桂花和玫瑰花同泡茶,能减轻胀气、缓解便秘、美白养颜;桂花和陈皮冲泡代茶饮,可治痰饮喘咳……

篇9: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时,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⑴“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答案 曲牌名

解析 “黄钟”为小令的曲调,“人月圆”为小令的曲牌,“山中书事”为小令的题目。

⑵对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答案 B

解析 A项“委婉”错;C项用意分析错;D项“舒适生活”错。

⑶“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倦”字既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 对诗词曲作品的赏析,最终要落脚到某些词语上,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体会词语使用的好处。分析“倦”的好处,首先分析“倦”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再分析词语在整首曲中表达的感情。

赏析:

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篇10: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山东曲阜城北。投老:临老,到老。

1.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B.起首两句思接千古,视通天涯,在上下千载、纵横万里的时空背景上,参破世事人情,感慨王朝兴衰、个人得失都如过眼云烟。

C.曲中列举孔林、吴宫、楚庙,意蕴深沉,照应前文“千古繁华梦”,同时为下文山中潦倒落魄生活做铺垫。

D.张可久散曲以典雅清丽著名,此曲亦然,古今融汇,情景交融,语言质朴,风格婉约。

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作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B

2.下片描写了作者隐居乡野的生活,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2分)表达了幽闲宁静、安适惬意的情怀。(2分)

二:

1.对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全诗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表达了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设问,描写酿酒饮茶的隐逸生活。

2.对“诗眼倦天涯”中的“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概括作者饱尝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

B.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伏笔。

C.暗示诗人长期奔波劳苦,已无心作诗。

D.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与人事易变的感慨。

注: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

《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作者心情

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

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普天乐〕《秋怀》)难怪他常为此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半纸虚名,十载功夫。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齐天乐过红衫儿〕)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倦”字,已遥为后文写隐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张本。

“孔林”三句

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屉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李白诗:吴官花草埋幽径,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可证。“楚庙”:即楚国的宗庙。楚国始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后又迁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数间”以后诸句

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投老”:即到老、临老。“松花”:即松木花,可以酿酒。“茅舍”、“村家”、“山中”,既缴足题面《山中书事》,又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归宿。“藏书”、“酿酒”、“煎茶”,则写其诗酒自娱,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万卷”书读之不尽,“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饮酒作诗,读书品茶,足慰晚年。联系作者″英雄不把穷通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风月无边,海上神仙”(〔水仙子〕《次韵》);“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殿前欢〕《次酸斋韵》)等多次自白,则不难窥见本篇:那表面恬静的诗酒自娱中,不是也隐藏着一股愤世嫉俗,傲杀王侯的潜流么?

此曲风格

一是风格更近于豪放一路;

篇11: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原文: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译文

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

御街上箫鼓沸腾,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弥漫,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注释

小桃:上元前后开花的一种桃树。

罗衣:用丝织品制的春杉。

华灯:彩饰华美的.灯。

人月圆时:指人间的团聚和月亮圆满的时候。

禁街:即御街。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

夜永:夜长。

纤(xiān)手:女人纤细的手。

更阑:夜深。

帏:帷幕。

赏析:

该词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试薄罗衣。”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人月圆时”,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

下片第一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带有浪漫色彩。在美好的环境里,词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欢乐的海洋里。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篇12:灯影接桂影,月圆人更圆

一、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中秋的起源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自古便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中秋”一词出现得很早,《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唐宋时期,仲秋时节的玩赏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中秋因此发展成为一个专项的节日。北宋末年,由于山河破碎,中秋的圆月更被赋予了“团圆”的内涵,中秋节的团圆性质和地位得以确定,并流传至今。

二、奉祀月神的祭品——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但在古时候,月饼首先不是给“人”食用的,而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只有在月神“享用”之后才能分食。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逐渐演化为一种纯粹的食品和礼品,寄托着对民族先祖的追忆之情。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而关于月饼的起源,主要有唐军大捷说、贵妃望月说和元末起义说等三种。

三、不比寻常三五夜,素光何处不清幽——中秋之节物风俗

中秋节的主要主题有:祭月、游赏与团圆。古时,祭月是中秋的核心,其他习俗皆是祭月的衍生。

(一)祭月之俗。

按照传统,中秋祭月要进行沐浴、更衣、上香、祭酒、赞礼等多项活动,场地以家中庭院为最佳,也可以在阳台、草坪、花园、游船、空地等月光能照到之处。如遇阴雨天,可转移到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面向月亮而祭。

(二)游赏饮食。

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而出游街市则称“走月”。赏月又叫玩月,形式丰富多彩。古时就有搭彩楼、酒楼邀月,或备时鲜、演神话戏曲,或登山夜游、泛舟赏月等各种形式,当夜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共欢同乐。如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记载,中秋之夜,杭州家家置办家宴赏月,或是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西湖边通宵游赏,在湖边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除月饼之外,各地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饮食。如南京人中秋爱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且酒宴后必食浇以桂浆的糖芋头;四川人过中秋除吃鸭子外,还要打粑、吃麻饼和蜜饼等。往往祭月之后,家家便铺陈酒宴,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享用美酒美食。

(三)团圆之愿。

中秋一轮圆月,被人们寄予了团圆、美满的心愿。中秋之夜,月饼是圆的,水果是圆的,当空的皓月更是圆的。自古,中秋就是一个团圆之节,人们在分切月饼时,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连离家的游子和孕妇腹中的胎儿也要算上一份。而无论是游赏、饮宴还是娱乐,中秋的活动非得合家团聚方能尽兴美满。

(四)中秋娱俗。

中秋之夜,明月如水,人们还会燃灯以助月色,作为娱乐。中秋燃灯的风俗之盛,仅次于元宵节,而猜灯谜也是民间喜爱的中秋娱乐。中秋彩灯可以自制,像有的地方还有西瓜灯、桔灯、柚子灯等特色彩灯,父母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极富趣味。

另外,有些地方还有烧斗香、树中秋、烧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放彩灯等特殊风俗。浙江一带,除赏月外,中秋观钱塘江大潮的奇伟瑰丽也是一大盛事。

四、中秋桂下人祭月,月夕灯影夜迎寒——与月有关的诗歌

历代诗人歌咏中秋、明月,抒发怀乡情怀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遴选了其中通俗易懂、广为传唱的佳句名篇,供同学们品读、欣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举杯长叹问青天,低头苦泪透青衫。惟有独酌遣愁怨,故人千里望团圆。(宋·杨万里《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宋·辛弃疾《听月诗》)

篇13:人月圆,人月圆汪梦斗,人月圆的意思,人月圆赏析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 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注:

次韵:唱和诗词并依原诗用韵次序。

短亭:旧时城外于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是送行饯别的地方。

1.此曲中能显示“别意”的事物有“短亭”、 、 。(2分)

2.对这首小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以“芳草萋萋”、“春云撩乱”点题,情景交融。

B.“短亭”三句描写眼前送别的情景,意象丰富。

C.“一声啼鸟”三句是诗人人生波折的写照,虚实相生。

D.末三句化用崔护诗作,抒发思念之情。

3.此曲紧扣一个“愁”字抒发情怀,写法上又注重前后照应。请结合此曲的内容,对这一特色加以鉴赏。(4分)

参考答案:

1.垂柳、骄骢 (画舫) 芳草 别酒

2.B

3.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往事相关,又注意前后映照,显得典雅工丽。如“佳人不见”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也是引发诗人回忆送别情景的原因,加倍体现出缠绵委婉的情味。

赏析: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开头两句,就点出“春”与“晚”两个时节。芳草萋萋,春云凌乱,夕阳美景,愁绪万分,凄迷暮霭。景色的.暗淡表现出作者心情的惆怅,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情景交融”的写法。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诗人在“萋萋”两句中,正是写眼前景物所引起的离愁。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三句,是对送别情景的回忆。诗人回想起当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诗人颇为感慨。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进一步表明诗人思念之深。

“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三句,既是诗人在写眼前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在这里值得欣赏地是:诗人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真是对偶巧妙,韵律上让人读之会反复吟叹,回肠荡气,意境上更是独具匠心。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这最后三句,是诗人从正面抒发别地眼前情景和感受,意思:花落人空的离恨和惆怅。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引用唐代崔护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 “ 佳人不见 ”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这首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整,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篇14:中秋月圆人团圆

2011年9月中秋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中秋佳节

活动主题一:中秋购物有礼!你赶来我就敢送!!活动时间: 9月10日至9月12日

活动地点:幸福居装饰材料城服务台二楼

名额:不限

活动内容:

① 中秋节假日期间免费接送

活动细节:在幸福居中秋活动期间电话或短信报名者.公司免费派车接送。报名电话0755-29887888,手机号码*** ② 中秋当送月饼

活动细节:凡在中秋节国家中秋节假期内购物实付金额满1500的顾客可获得安琪月饼一盒.教师节当天凭教师资格证和电脑小票消费满1000元可得月饼一盒!

③ 转盘

篇15:月圆人团圆作文

张罗十二个人吃饭可是一件大事,爸妈从很早以前就在思考要准备什么菜,最后他们决定准备海鲜火锅和牛排当主菜,所以前一周我们就到超市——专门卖肉的一个卖场,买了纽约客牛排、羊排和无骨牛小排……等,中秋节当天再买了一条石斑鱼、螃蟹、虾和透抽……等,山珍海味等食材都买齐了, 就等晚上人到齐准时上菜啰!

傍晚亲戚们就陆陆续续来到我家,等大家都到齐了后就开始出菜。看着火锅中丰富的食材,每个人都忍不住食指大动,接着端上桌的是妈妈烤的羊排,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我则是忙着吃我的最爱——螃蟹,也难得今天爸爸买了长脚蟹和三只花蟹,三种口味的螃蟹让我吃得好过瘾。接着餐桌上还出现了银芽毛肚、牛排、清蒸石斑、滷猪脚……等,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齿颊留香,相当满足。

吃完饭后大伙就到客厅吃月饼、柚子、泡茶、听音乐、聊天,每个人都很开心。大表哥还一边弹钢琴一边唱了一首奶奶最喜欢的歌——《小薇》送给她,我和姐姐也轮流表演一首曲子,大家都拍手称赞呢!

篇16:月圆人不圆

月缺月圆,斗转星移,又是一年中秋到。

恬静的小山村,远离城市的喧嚣,经年累月静静伫立在大山深处。

皎洁的明月,悬挂在深邃的天空,闪烁着亘古的清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古人已经作古,古月风采依然。

今人尽享繁华,烟雨朦胧之中,仿佛听到了那曲清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此情此景,最是这一g无休无止的愁绪,无边无涯的伤感,尽在月光如水、午夜梦回的中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说的佳节也许就是饱含团圆之意的中秋节吧?

没有了母亲在陈旧的灶台上蒸糕粑粑(“糕粑粑”是当地人中秋食用的一种自制食品)的忙碌身影,没有看见她老人家点燃三柱香,双膝跪地,虔诚参拜月亮的情景;没有了父亲吃着油饼、花生,喜滋滋的向一家人讲述他赶马时的遇险,帮人时的折磨,走过高山大川时的艰辛;没有了二姐靓丽的倩影,对我嘘寒问暖,呵护有加的关爱……

上一篇:太平镇学前教育汇报材料下一篇:实践类课程成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