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2024-04-21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共11篇)

篇1: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又称青鲩、螺蛳青、黑鲩、钢青,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体型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乳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属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成鱼阶段喜食螺、蚌、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每100克肉含蛋白质19.5克、脂肪5.2克,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锌。它是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鱼中肉质最好,经济价值很高,青鱼无公害养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养殖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包括大气环境、鱼类生长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等,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 -2001)、《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89)、《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规定。

1.养殖水域选择

青鱼养殖水域应选在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养殖水域内以及上风向、灌溉水源的上游,没有对养殖水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

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各种有机碎屑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泥土沉积物组成。它们通过细菌的分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养分。但是,淤泥过多,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和硫醇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影响青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应除去多余的淤泥。具体措施就是每养殖一二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使其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暴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3.池塘水体消毒

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要对池塘及水体消毒。常用消毒剂及其用量如下:①用含量为每升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②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1.0毫克~1.5毫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消毒;③用含量为每升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或用含量为每升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4.水质管理

水环境是青鱼在池塘中生活、生长的基础,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环境作用于鱼体。因此,水质管理是青鱼无公害养殖的桥梁。要保证池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水中的溶氧量大于4毫克以上,pH值为7~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二、苗种的培育

青鱼苗种的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我国《渔业法》、《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9956—88)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青鱼、草鱼、鲢、鳙亲鱼》(GB/T5055—1997)的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1.苗种的选择

青鱼苗种的优劣可以根据出塘规格的大小、体色、苗种的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辨别:优质青鱼苗种应符合《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出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有光泽,行动活泼,受惊后迅速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进行抽样检查时,苗种在白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鳍条完整,无异常现象。反之就是劣质苗种。

2.苗种的培育

根据青鱼苗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的不同要求,可划分成2个阶段进行培育。①鱼苗阶段。投放出膜3天~5天的水花,放养密度每公顷100万尾~150万尾,池塘面积以1334平方米~2668平方米为宜。下塘后第1天~第10天喂豆浆,其中前5天每公顷30公斤,后5天每公顷40公斤,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天~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到夏花出池加至1.3米~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 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二三次密集锻炼。②鱼种阶段。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面积以 2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2米,青鱼每公顷放8万尾~10万尾,鳙鱼每公顷放1.8万尾~2万尾,鲫鱼每公顷放0.5万尾。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每次每万尾喂豆饼浆二三公斤;规格达5厘米后混投菜饼,7厘米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规格达 10厘米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每万尾喂30公斤,以后逐步增多。

投饵要实行四定。定点:在食台或食场投喂;定时:每天2 次,上午8时~9时,下午2时~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 6月占4%,7月占15%,8月占23%,9月占25%,10月占15%,11月占10%,12月占4%,1月~3月占4%。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量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三、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面积3335平方米~6667平方米,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对水后全池泼洒,隔二三日经过滤注水后,每 667平方米再用茶籽饼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2000平方米~3335平方米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 台。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要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667平方米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 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每平方米用量8克)和漂白粉(每平方米用量1克)合剂浸浴 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3.饲养管理

①饲料的选择。饲料要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表。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异味,无发霉、变质、结块的现象,呈颗粒状,表面光滑,熟化度高。饲料不能过于松散,对水稳定性要求在20分钟不溃散。同时要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价值需求也不同。鱼种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 35%~45%;成鱼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8%~41%。

②饲料投喂。用木板、竹板搭建一个向池中心延伸三四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集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占鱼体重的1.5%、4月占2.0%、5月占3.0%、6月占4.5%、7月占 5.5%、8月占6.5%、9月占5.0%、10月占3.0%、11月占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生长和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三四次。每次投喂让鱼吃七八成饱。均匀投喂,投喂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45分钟。

③日常管理。巡塘: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增氧: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一二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 月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5公斤~20公斤)。

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

1.鱼病的预防

4月底5月初和9月~10月鱼病多发季节,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量为每升0.5毫克,预防杀灭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2天后再用含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和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1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发生,生石灰含量为每升20毫克~30毫克。

2.药物治疗

青鱼鱼苗、夏花阶段常寄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鱼病;乌仔阶段可发生跑马病;青鱼鱼种常感染病毒性出血病;青鱼大规格鱼种和一二龄成鱼易患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发现鱼患病,立即确诊治疗。

篇2: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一.池塘要求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为好。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cm。

二.鱼苗选种

放苗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公顷或粪肥3000-4000kg/公顷,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将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0.7米,进水时要用密网过滤。

三.饲养管理

第1-10天豆浆,其中前5天30kg/公顷,后5天40kg/公顷,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7天加水15-20cm,到夏花出池加至1.3-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2-3次密集锻炼。

四.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1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青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害:

篇3:青鱼池塘高效养殖一例

1 改善池塘条件, 及早清塘消毒

养殖户养殖地址位于新沂市唐店后滩养殖场, 交通便利, 环境良好, 2013年1月8日将20×667 m2改造成两个10×667 m2的标准池塘, 并对较深淤泥进行适当清除, 曝晒10 d, 以杀灭各类病菌和有害生物, 待池底略干就加固堤埂, 疏通进排水设施。池塘改造后池底平坦, 淤泥少, 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无污染。

2013年1月25干塘清塘法对池塘进行消毒, 用生石灰150 kg/667 m2, 化浆全池泼洒;消毒3 d后, 施发酵过的畜粪水500 kg/667 m2连续5 d, 把池塘水位加到120~130 cm。

2 合理搭配适时放养

养殖模式以青鱼为主, 套养花白鲢和黄颡鱼, 青鱼分3种规格, 其中2龄青鱼种规格为1 000~2 160 g/尾, 用于养殖商品鱼, 1龄鱼种规格为50 g/尾, 用于培育青鱼种, 确保下年养殖基本自给, 具体放养规格和数量见表1。

于2月3日水温10℃以下放养, 一次放足, 下塘前鱼种用3%~5%食盐水浸泡5~10 min, 所用工具也要严格进行消毒。

3 科学投喂

青鱼以颗粒饲料为主, 套养鱼类不单独投饵。3月份水温12℃开始投喂, 在离池中心3~4 m处搭建饵料台, 以便于青鱼集群上浮抢食, 发挥投饵机定点、定时投喂的效果。在投饵中注意驯化, 及早开食、少量多餐原则。在鱼种入池2天后开始采用人工投饵驯化, 驯化时给以固定的投饵信号, 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 这样经过5~7 d的驯化, 使鱼养成集中定点定时摄食的习惯, 投喂量根据鱼的摄食量、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另外从5月20日起补充投喂鲜活螺蛳, 5—6月每间隔10 d投放60 kg/667m2, 7—9月, 每隔3~5 d投放60 kg/667 m2。

4 水质调控

在青鱼成鱼养殖过程中, 水质调控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每7~10 d加注新鲜水1次, 每次加水20~30 cm, 保持水深在1.5~2.0 m, 池水透明度在30~35 cm。每月使用1次生石灰, 对水体进行消毒, 减少水中过多的有机悬浮物, 保持p H值在7.0~8.5之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 具体应做到“四开两不开”, 即晴天中午开, 阴天清晨开, 雨天半夜开, 浮头提前开, 傍晚不开, 阴天中午不开。

5 鱼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坚持“防病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 按照要求科学调控好水质, 及时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 定期使用含氯制剂、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 既可杀菌, 又可调节水质, 避免青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在鱼病流行季节, 每周用“鱼病康”、“出血平”等内服药做成药饵投喂, 可预防青鱼的肠炎、烂鳃病。养殖中仅在9月份发生了一次肠炎病, 用鱼炎康、大蒜素连喂3 d后就痊愈了。

6 分级上市

2014年1月5日拉网捕捞, 其中规格为4 kg/尾以上的青鱼共产出8 036 kg:规格为2.0~3.5 kg/尾的共产出5 580 kg, 这两种青鱼均以鲜活商品鱼出售。另外, 产出规格0.45~0.70 kg/尾的青鱼鱼种3 000 kg, 用网箱暂时囤养, 产出鲢鳙鱼2 806 kg, 黄颡鱼452 kg全部出售。

7 效益分析

经过一年的养殖, 青鱼混养池塘单产993 kg/667 m2, 其中商品青鱼680.8 kg/667 m2, 青鱼种150kg/667 m2, 鲢鱼140.3 kg/667 m2, 鲢鱼90 kg/667m2, 鳙鱼50.3 kg/667 m2, 黄颡鱼22.6 kg/667 m2, 扣除成本9 787元/667 m2, 平均效益3 149.9元/667m2 (见表2) 。

8 小结

采取青鱼为主, 合理搭配混养鲢鳙鱼及黄颡鱼, 一次放足, 分步上市的养殖方法, 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饵料系数, 保证了幼鱼生长育肥所必须的营养需求, 主养鱼和配养鱼之间不存在摄食竞争, 可以全面合理利用饵料, 有效的利用水体空间发挥养殖品种之间的互利作用, 维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篇4:池塘青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一、养殖环境要求

养殖区周边环境良好,无工业、农业、生活废弃物污染。确保养殖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2001),养殖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NY5051—2001)的要求。

二、养殖池塘条件

池塘呈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为3∶1,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池埂宽度应达3米以上,坡比为1∶3,水深为1.5~2.0米,池底基本平坦,土质以偏碱性的黏壤土为佳。池中按照高进低排的要求,修建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按照0.3~0.5千瓦/亩的标准配备叶轮式增氧机,并根据养殖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进、排水泵。

三、养殖准备

1. 池塘修复。冬季抽干池水,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彻底清除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为10~15厘米,平整池底稍向排水口处倾斜。填补池边缺口,加宽、加高并夯实池埂。疏通进、排水道,检修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冻晒池底20天以上(如发现池底渗水,应及时排水并堵塞漏洞),使池底呈龟裂状,增加透气性,加速底泥表层有机物质的风化,杀灭部分病原菌及寄生虫。

2.灭菌除野。先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00~150千克/亩;5~7天后用清水将生石灰冲洗干净并排出塘外,再向池内注入新水,使用溴氯海因(规格为24%)进行两次清塘,用量为100克/亩·米,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及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3. 培育生物饵料。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饲料无法替代的,也是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般于鱼种放养前7~10天,保持水位60~80厘米,投施发酵、腐熟并用1%~2%的生石灰消毒好的畜禽粪肥,用量为300千克/亩左右;2~3天后再投施氨基酸肥水膏(主要成分为海洋生物提取液、活性氨基酸、硅藻素、微量元素、生物素、多肽、生长激素和活菌等),用量为1千克/亩,以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鱼种提供生物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应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千克/亩·米,以补充浮游生物所需营养,增加其繁殖速度和密度。

4. 投放鲜活饵料。清明节前后,向池内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300千克/亩左右,让其在池内自然繁殖;8月再补投1次,投放量为200千克/亩左右。螺蛳是青鱼最喜食的动物性活饵料,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养殖池塘内合理投放,可促进青鱼快速生长,提升商品鱼规格和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另外,螺蛳还能摄食池中的浮游生物、动物尸体、残饵等腐败有机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四、鱼种放养

1. 鱼种质量。对放养鱼种质量的总体要求是: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畸形,无损伤,无疾病,符合国家相关鱼苗、鱼种质量标准的要求。

2. 放养模式。青鱼鱼种的放养量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鱼的习性、鱼种规格和饲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若放养密度过小,则池塘利用率低,养殖效益低;若放养密度过大,则鱼种生长速度慢,容易诱发疾病。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综合养殖效益,可合理搭配放养部分在习性和食性上与青鱼无冲突的草鱼、鳊鱼、鲫鱼、鳙鱼和鲢鱼等。具体放养模式及放养量见附表。

3. 鱼种消毒。鱼种入池前用3%~5%食盐溶液或10~15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病原菌及寄生虫。

五、饲料投喂

1. 食场设置。在北池埂中部搭建投饵台,用木板或水泥板做台面伸向池内3~5米,台面下方用水泥柱或木棍将台面固定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0~40厘米,将投饵机安装在伸向池内台面的端头。在投饵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约20~30米2的方形食场,网片四围用竹竿固定,下缘入水30~40厘米深,上缘用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子做浮子,以防饲料随风漂散造成浪费。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食场内安装小型微孔增氧设备,并与投饵机并网使用,增加食场区水体溶氧,增强池鱼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

2. 饲料质量。养殖过程中以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其质量应符合《青鱼配合饲料》(SC/T1073—2004)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要求。

3. 饲料投喂。使用自动投饵机将配合饲料抛撒到食场内,让池鱼集群上浮到食场内摄食,实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6月份(养殖前期),投喂“青鱼1#”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6%,粒径为3毫米,日投喂3次,投饲率为3%~4%;第二阶段为7~9月份(养殖中期),投喂“青鱼2#”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4%,粒径为4毫米,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4%~6%;第三阶段为10~11月份(养殖后期),投喂“青鱼3#”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粒径为5毫米,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左右。具体的投喂时间、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控。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还可补充投喂部分压碎的螺肉、蚌肉、豆饼等,以促进青鱼快速生长。

六、水质调控

1. 加换新水。3~5月份,每隔10~15天加水1次,每次10~20厘米深,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35厘米。6~9月份,每隔5~7天加水1次,每次20~30厘米深;每隔15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掉老水30%~40%,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10月份后,每隔10天左右加水1次,每次15~20厘米深;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老水30%,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35厘米。

nlc202309030052

2. 机械增氧。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为池鱼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增氧机的使用一般应遵循“五开、两不开”的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雨天凌晨开、阴天清晨开、高温季节凌晨及中午开、发现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在增氧设备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可采取抛撒颗粒氧(主要成分为高效增氧剂、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等)的应急措施,用量为200克/亩·米,浮头急救时用量加倍。

3. 调节水体pH值。每隔10~15天施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千克/亩·米,调节水体pH值到7.5~8.5之间。

4. 改良水质和底质。每隔10~15天施用1次调水净底威(主要成分为羟基羟酸盐、生物吸附剂、表面活性物等),用量为50~75克/亩·米,水质恶化时可适当加量使用,以改良水质和底质,保持养殖水质的“肥、活、嫩、爽”。

七、病害防治

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诊断病因,对症选用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高效、低毒、价廉、无残留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疾病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青鱼的主要疾病有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肝胆综合征和锚头鳋病等。

1. 肠炎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肠炎灵(组分为黄芩30%、黄柏30%、大黄30%、大青10%),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100克,每天2次,连喂3~5天。外用:泼洒碘王(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规格为10%),用量为100~130毫升/亩·米。

2. 烂鳃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氟尔康(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50克,每天2次,连喂5~7天。外用:泼洒硫醚沙星(主要成分为二丙烯基二、三硫醚,规格为20%),用量为100毫升/亩·米,病情严重时,隔天再用1次。

3. 赤皮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鱼速康(主要成分为盐酸沙拉沙星,规格为8%),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100克,每天2次,连用3~5天。外用:泼洒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30%),用量为200~300克/亩·米,每天1次,连用2次。

4. 肝胆综合征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肝胆利康散(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郁金、连翘、柴胡等),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200克,每天2次,连用5~7天。外用:施用快速解毒护肝露(主要成分为葡醛内脂、植物多糖、植物黄酮、胆酸、增效剂等),用量为300克/亩·米。

5. 锚头鳋病防治方法。泼洒鱼虫杀星(主要成分为氯氰菊酯,规格为5%),用量为15~20毫升/亩·米, 5~7天后再用1次;也可施用敌鱼虫(主要组分为百部、贯众、苦参、川楝子、食盐等),用量为200~300克/亩·米。

八、日常管理

1. 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全面掌握青虾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以便对投饲量进行相应调整。

2. 检测管理。定期检测pH值、透明度、溶氧量、水温等水质指标,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改良措施。

3. 检修管理。定期检查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的完好情况,一旦发生损坏,应及时检修或更换。

4. 记录管理。认真填写好塘口记录,详细记录天气、放苗、投喂、水质、病害、产量、销售等情况并整理归档保存,以确保水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作者联系地址:雍正保 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邮编:211611;唐玉华 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11600)

篇5: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一、市水产现场会安排直接

全市水产品加工暨水产开发现场会初定为11月17日召开。地点在凯悦大酒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等约140人参加,参观中巴车7辆,会期1天。上午看6个现场,涉及荆州开发区、沙市区、荆州区,其中5个水产品加工现场(大明公司、正欣公司、瑞邦公司、中科公司、小胡鸭公司)和1个秋冬水产开发现场(纪南雷湖)。下午开会,4个单位典型发言,即洪湖德炎公司、开发区大明公司、监利县委县政府、纪南镇委镇政府。

纪南水产开发现场要求:以开挖和精养鱼池改造升级为主,要求场面气势要大,即开展500亩以上连片开挖和1000亩以上连片清淤改造,现场施工机械15-20台,与去冬今春开发场面有机连接,形成大的开挖改造气势;标准要高,即现场沿线鱼池、沟渠、鱼棚、路、树面貌要整洁、整齐、焕然一新。现场参观时间20-30分钟。

二、雷湖小区开发规划

开发总面积5000亩,其中连片改扩挖精养鱼池两处1000亩,连片清淤改造1000亩,池塘整形改造3000亩。硬化生产路4条共1万米,疏挖沟渠1万米,植树1万米,推行“1115”青鱼主养模式,实现小区年产成鱼5000吨、产值5000万元以上、纯收入XX万元以上。

三、现场建设工程

(一)规划连片开挖500亩,现场会前连片新挖鱼池两口,连片扩挖鱼池三口,形成200亩的开挖现场。

(二)规划清淤1000亩,整形3000亩,现场会前紧旁开挖现场开展连片清淤四口,形成200亩的清淤现场。

(三)规划疏挖沟渠1万米。在现场会前,完成3条沟渠共计4000米的疏通整理。

(四)完成新修4000米水泥生产路的培肩和整修。

(五)沿现场参观线约1500米长500亩鱼池池埂全部整形见新。

四、现场布置

(一)400亩连片开挖和清淤同时进行,15台以上机械同时作业;

(二)现场树10块活动展牌和2块大型固定标牌;

(三)现场方圆XX亩外沿插200面彩旗;

(四)现场放6-8个汽球标语;

(五)荆州区境内沿途挂10条以上过路横幅;

(六)参观沿线无杂物,整洁、相关物体能白则白。

五、现场建设要求

(一)3条共4000米沟渠的疏挖要求沟中水满无杂草、沟坡见新光滑、渠埂平直无杂物,要求11月 10日前完成60%。

(二)五口鱼池开挖改造全面动工,要求新挖鱼池完成50厘米深,在11月10日前完成。现场会当天,开挖和改造的鱼池中无水。改造鱼池现场框架逐步形成。

(三)清淤现场要求四口鱼池全部无水施工,清淤率达到20%以上,在11月10日前完成,现场会当天至少有4台清淤机工作。

(四)路肩的修整工作要求11月10日前全部完成,要求路肩宽0.5米,现场会当天路旁无杂物。

(五)沿参观线1500米路旁500亩鱼池池埂全部整形见新。

(六)雷湖小区及沿线环境整治。要求沿线渔棚及房屋墙体刷白,房前屋后整洁无杂物,树木整齐刷白,在11月10日前完成。

(七)现场会当天要求雷湖小区方圆XX亩沿路插200面彩旗,每面间距为30-40米。

(八)现场大型横牌及展牌的摆放。

1、字牌内容:①荆州区雷湖青鱼养殖小区秋冬开发现场(一个字做一个牌子,规格为宽0.8米、高1米)。要求于现场会前二天摆放到位。②雷湖村青鱼养殖规划及开发工程简介,规格为3米×6米。要求于11月10日前摆放到位。

2、展牌内容(10块):友信青鱼合作社介绍、荆州区青鱼产业规划、全区秋冬水产开发规划、雷湖小区介绍及发展规划、鲟鱼发展情况、休闲渔业情况等。规格为0.5米× 1米。要求于现场会当天早晨摆放到位。

(九)悬挂过路横幅6条。悬挂地点:雷湖村村口、雷湖小区转弯处、新修道路路口、新修道路南北向、回程转弯处、村委会对面青鱼交易市场门口。规格为0.7米×12米。要求于现场会前一天挂放到位。

(十)贴有宣传标语气球的摆放:雷湖村口2个、现场4个。宣传条幅为竖式,规格为0.7米×12米。要求于现场会当天早晨挂放到位。

(十一)印发现场指南200本。内容包括友信青鱼合作社介绍、青鱼产业规划、全区秋冬水产开发规划、雷湖小区介绍及发展规划、鲟鱼生产基地介绍、休闲渔业介绍等。

(十二)北门小转盘至雷湖村沿途横幅4条,悬挂于小北门转盘、纪南街、友信青鱼合作社、九店街。

六、现场资金投入估算

(一)窑场烟囱的拆毁需资金1.5万元;

(二)3户房屋拆迁补偿需资金3.5万元;

(三)土地收回损失补偿费16.5万元;

(四)新开挖两口鱼池60亩需资金12.6万元;

(五)已挖的一口鱼池的整理费用1万元;

(六)四口鱼池的清淤补偿费用4万元;

(七)疏挖4000米沟渠需资金8万元;

(八)4000米路肩培土、整理需资金6万元

(九)雷湖村沿线环境整治需资金5万元;

(十)宣传费用8万元:

1、制作过路横幅10条0.3万元;

2、红旗200面需资金0.6万元;

3、做现场会大型展牌(荆州区雷湖青鱼养殖小区秋冬开发现场)1万元;

4、做雷湖村青鱼养殖及开发规划牌(2米×4米)需0.5万元;

5、做双面跨路标牌(荆州区雷湖5000亩青鱼养殖小区)需2万元;

6、做10个小展牌1万元;

7、做宣传资料100册0.3万元;

8、宣传气球6个0.3万元。

(十一)其他费用:2万元。

预计约需投入资金100万元。其中鱼池新开挖和改造资金约20万元可由业主自筹,实际清淤费用约20万元由渔户自筹。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市有关意见,现场会要求高、时间紧、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需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组建强有力专班现场督办协调,纪南镇党委、政府要全力突击,镇村主要负责人要实地指挥解难,确保现场会筹办质量和工期。

(二)明确责任分工。现场会现场工程及沿途环境整治,由纪南镇党委、政府负责,并准备好大会发言材料;现场会资料、展牌、横幅等工作由区水产局负责,并搞好上下沟通,汇报联系。荆州区境内沿线解说词请安排有关部门负责。

篇6: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1 依赖天然饵料以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

主要对青鱼投喂螺、蚬、蚌、蛤等贝类, 利用青鱼的粪便和残饵饲养鲫、鲢、鳙、鲂等鱼类 (表1) 。但是由于很多地区青鱼的天然饵料贝类资源量少, 所以该养殖类型的发展受到限制, 这种模式下一般青鱼放养量也比较小。

2 利用配合饲料以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

目前青鱼配合饲料已研制成功, 生产上也初见成效, 表2是江西、湖北利用配合饲料主养青鱼667m2产1000kg的放养收获模式。

该混养类型的特点是: (1) 要求池塘水深在2.2m以上; (2) 必须使用高档配合饲料; (3) 青鱼小规格鱼种尽量小 (50g左右) , 年底长至1.0~1.5kg, 翌年作为大规格鱼种继续饲养; (4) 养殖过程中捕出达到上市规格的鲢和团头鲂; (5) 如果条件允许, 对青鱼进行轮捕; (6) 可根据当地市场行情选择套养适量鳜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

3 以草鱼和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

尽管配合饲料应用广泛, 但是在天然饵料充足的地区以草鱼和青鱼为主养对象的养殖模式也常有应用 (表3) 。该混养类型的特点是: (1) 草鱼和青鱼的放养量较接近。 (2) 同种异龄混养。放养种类和规格多 (通常在15档以上) , 密度高, 放养量大。 (3) 以成鱼池套养培养大规格鱼种, 成鱼池鱼种自给率达80%以上。 (4) 以投天然饵料和施有机肥料为主, 辅以青饲料和颗粒饲料的投喂。 (5) 自7~9月轮捕2~3次, 6月补放鲢、鳙春花为暂养于鱼种池的鱼种。

摘要:青鱼被列为我国“四大家鱼”之首。依赖天然饵料以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利用配合饲料以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以草鱼和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是长江中下游青鱼主产区三种典型的青鱼养殖模式。

篇7:青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电力配套、能排能灌、交通便利。面积以5~10亩为宜,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通风向阳,池底平坦,壤土底质,水深保持在1.5~2.5米。塘口必须配备增氧、投饵和抽水等机械设备。

2.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后清除池内杂草和池底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厚),修复加固塘埂,以增强保水性。清整过的池塘暴晒15~20天后,按100~150千克/亩的量用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趁热全池泼洒,并随即用长柄泥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氧化底层有机物和杀灭有害生物、各种病原菌。另外,用生石灰消毒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离子含量,为青鱼的生长提供所需的钙质。

3.培肥水质 鱼种放养前7~10天投施基肥,将用畜禽粪(最好是鸡粪)、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沤发酵而成的有机粪肥施入池底,用量为200~300千克/亩,然后将水位加深到0.8~1.0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3~4天后追施EM菌、单胞藻激活素等,增强培水、净水效果,1个星期后可见池塘水体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水蚤类),此时可选择晴好天气放养鱼种。

4.鱼种放养 投放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大规格成品青鱼深受市场欢迎,因此,应选择投放强化培育的2龄鱼种进行成鱼养殖,规格为1千克/尾左右。青鱼鱼种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塘口条件、养殖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放养密度太低,鱼池利用率不高,养殖效益也上不来;放养密度太高,则会导致青鱼生长缓慢,易引发鱼病。为充分利用池塘水层空间,可搭配放养与青鱼在食性上无冲突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鱼种,以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鱼种应于2月底至3月初放养结束。苗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5~10分种,以杀灭鱼种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病原菌等。具体亩放养量见表1:

5.饵料投喂 通常选择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青鱼专用颗粒饲料(粒径为4毫米,长度为粒径的1.5~2倍,蛋白质含量应在35%以上)。在离池中心3~4米处搭建饵料台,以便于青鱼集群上浮抢食,发挥投饵机定点、定时投喂的效果。一般每日投喂3~4次,日投饵率为池鱼体重的3%~6%。整个投饵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4~6月份,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为2%~4%;第二阶段为7~9月份,每日投饵3次,日投饵率为3%~6%;第三阶段为10月份后,每日投饵2次,日投饵率为2%。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可适当投喂部分青鱼喜食的螺蛳、河蚬、幼蚌、小虾、蚕蛹等动物性饵料,以加快青鱼的生长。具体投喂时间、投喂量视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摄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6.水质调控 在青鱼成鱼养殖中,水质调控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每7~10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保持水深在1.5~2.0米,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每月用生石灰对水体消毒1次,以减少水中过多有机悬浮物,保持pH值在7.0~8.5之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四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雨天半夜开、浮头提前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在无增氧设备或增氧设备发生故障时,可采用撒施增氧剂的方法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溶解氧应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7.鱼病防治 青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只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按照要求科学调控好水质,及时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青鱼就很少发病。定期使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避免青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用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制成药饵投喂,可预防青鱼的肠炎、烂鳃病。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准确诊断、对症用药进行治疗。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

8.巡塘检查 养殖期间应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检查水质、水位的变化情况,观察鱼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认真做好塘口养殖记录,为来年的养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篇8:无公害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蟹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淤泥少、多草、池底平坦、排灌水方便的地方, 进出水渠应单独设置, 互不循环, 并在出水口前挖蟹槽, 便于捕蟹, 一般蟹池面积6 670 m2 (667m×10 m) , 水深1.0~1.5 m。堤埂坚实, 不漏水, 并在蟹池四周用砖砌成牢固的防逃设施, 墙基入土0.3~0.4 m, 高0.5 m, 内侧用水泥抹平以防河蟹外逃, 蟹池挖好或河蟹起捕干塘后, 要清除塘内杂草和池底淤泥, 维修防逃设施, 加固池堤, 曝晒20~30 d后, 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化浆后对水全池泼洒。为了杀灭池中杂鱼、蛙类及有害生物, 对老圹口可以加大用药量, 提高p H值和水中钙离子含量[1]。

2 环境营造

蟹池种植水草既可为河蟹提供栖息避敌的场所, 还可作饲料、遮荫、净化水质, 以轮叶黑藻、伊乐藻和水花生结合种植为宜, 也可以种植苦草。标准蟹池内, 水草覆盖率保持60%左右, 池塘清整后用轮叶黑藻、伊乐藻600~700 kg/hm2, 10~15株为1束, 插入泥中3~6 cm, 行株距为1 m×1 m, 栽种于蟹池底面。为防止幼蟹啃食草芽, 种植区域可用50 cm的尼龙网用竹棍固定后围住, 并于2月后拆除, 人工投放螺、蚬、蚌, 既能提供优质天然动物蛋白源, 还能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 有利于净化水质, 减少养殖污染。每年4月前将螺丝洗净并作消毒处理, 按3 750~4 500 kg/hm2全池均匀抛放。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 此时要加强巡塘, 察看河蟹的摄食情况。不够时适时补草, 但不要太多, 以免高温季节水草腐烂, 引起水质变化, 诱发河蟹疾病。同时应及时疏通水体通道, 防止水草过多堵塞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 改善蟹池水质, 否则易引发河蟹黑鳃、水肿等疾病[2,3]。

3 合理放养

河蟹放养时间为11—12月或2—3月中旬, 最迟不超过4月初, 水温以5~10℃为宜, 蟹池消毒2周后即可投放蟹苗, 投放时水位控制在80~100 cm, 大规模养殖高效生态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 蟹苗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齐整、附肢健全、行动敏捷、有光泽、体表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的中华绒鳌蟹幼蟹种[4]。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蟹种投放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蟹种规格均匀一致, 一般以140~240只/kg为宜;二是放养密度要适中, 放养密度为1.5万~1.8万只/hm2, 选择晴好天气无风时进行放苗;三是苗种宜选当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鳌蟹蟹苗, 可自选优质亲本到沿海繁育场跟踪繁殖, 再回到内地自育自养。蟹苗投放前, 先用池水浸2~3 min, 然后提出, 重复3~4次, 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4~6 min后即可放苗。

4 投饵管理

饲料投喂原则为“荤素搭配”, 即在饲养前期 (3—5月) 以投喂小杂鱼、蚌肉、螺丝为主, 1~2 d投喂1次。喂量占蟹体总量的30%;饲养中期 (6—8月) 正值高温季节, 应多投喂植物性饲料, 如山芋、南瓜、玉米、小麦以及各种水草, 2次/d。少投喂动物性饲料, 投喂量占蟹体总量的20%~30%;饲养后期 (8—11月) 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 搭配少量植物性饲料, 投喂1~2次/d。投喂时间均为9:00和15:00, 浅水区均匀投喂, 要做到定量、定点、定质、定时, 还要使营养搭配合理, 全年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45%, 植物性饲料占35%, 颗粒饲料占20%。

5 水质管理

随着河蟹的生长, 水深应逐渐增加, 6月加深至1.5 m, 水中溶氧量要保持在5 mg/L, p H值控制在7.0~8.5, 透明度保持30~40 cm, 做到春季浅而夏秋、冬季深, 保持河蟹池水质好、活、嫩、爽的良好水域环境。池水也需有一定的肥度, 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3月上旬使用高效肥水宝培育肥水, 4月中旬使用1次底质优化15 kg/hm2改良蟹塘底质, 每10~15 d用1次生物制剂, 如EM枯草牙、孢杆菌、光合细菌等。6—9月是河蟹迅速生长季节, 要定期加注新水, 早期每7 d或每10 d换水1/4~1/3, 高温季节每天添加新水, 确保水质清新, 每隔15~25 d用生石灰10~15 g/m3化浆全池泼洒, 保证河蟹在清新溶氧高的水中良好生长。

6 病害防治

以生态防病为主, 做到有病早治, 无病先防。蟹苗投放前, 应清塘、消毒, 投放健康蟹种, 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如发现病情应选用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可从4月开始直到9月底隔月全池泼洒1次甲壳净0.2~0.3 g/m3。或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 5月开始, 每月用强氯精0.4~0.5 g/m3加水泼洒1次, 捕捞前1个月停用;可在饲料中添加诺氟沙基或土霉素, 每1 kg饲料中添加1 g, 连喂5 d, 9月停用。药物交替使用, 对症下药。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药物的预防, 加强对水草的管理, 并合理使用增氧机, 改善养殖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长竞.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 2009 (9) :36.

[2]沈庭栋.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J].农业新技术, 2004 (2) :17.

[3]杨梅花.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5) :199.

篇9:无公害泥鳅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场所建造池塘。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以黏土带腐殖质土为最好。池塘面积以200米2左右为宜,池深8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塘底部要求铺有15~20厘米厚的壤土。池壁用砖石砌成,池底夯实,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进、出水口设置铁丝或塑料网。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鳅苗下池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当池水深10厘米时,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塘7天后注入新水,并施适量有机肥料培育饵料生物。

二、鳅苗放养与投喂

应选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真泥鳅、大鳞泥鳅等品种作为养殖对象。鳅苗来源于品质有保障的良种场或鱼类繁育场。

4月份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即可开始放养鳅苗。鳅苗放养前用3%~4%食盐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放养鳅苗。同一池中放养的鳅苗要求规格均匀整齐,无病无伤。放养密度为75~100尾/米2。

泥鳅入池3天后开始驯化,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食料,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人工养殖泥鳅,除采用肥水培育水生生物以增加天然饵料的方法外,还应投喂鱼粉、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以及豆饼粉、米糠、麦麸、豆渣、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以促进泥鳅生长。也可采用优质的泥鳅专用饲料。

三、水质调节

池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厘米,溶解氧含量3.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5~8.5之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要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当水温达到30℃时,应及时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温,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防止泥鳅浮头。在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或连日阴雨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成鳅是否浮头。若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

每10~15天搅动塘泥1次,以改良池塘底质。搅动后的池水要彻底排出,然后加注新水达到正常水位。鳅池水位一般控制在50~60厘米。每隔15天用生石灰20~25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1次。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四、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巡塘时要仔细观察塘中泥鳅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及时清除剩饵,保证池水清新。要防止蛇、蛙、野杂鱼等进入池内,确保泥鳅有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夏季可在池角种植莲藕、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或在池边搭设遮阳棚,为泥鳅防暑降温。

五、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消毒工作,严格进行清塘消毒、鳅苗消毒、工具消毒,做到绿色健康无公害养殖。

对于泥鳅的常见病害,可对症下药。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主要危害苗种,可用0.6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或与硫酸亚铁组成的合剂(5∶2)来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可用0.3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赤皮、腐鳍、烂尾等疾病,可采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或0.8~1.0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10毫克/升土霉素浸泡消毒,可以达到防治这些细菌病的目的。

篇10:池塘湖菱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1 池塘选择与清理

应选择水深1~4 m、淤泥较厚、最好水下淤泥层的深度在20 cm以上、土质较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以上, 且水面涨落较缓的池塘。池塘的清理, 首先要用人工或用灭生性、内吸性的除草剂清除池塘周边的杂草, 再人工拔除池塘内的水生植物, 对池塘里的水绵、青苔可用Cu SO415.0~19.5 kg/hm2对水75 kg制成溶液进行泼浇处理, 为湖菱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 也是争季节、早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收入的关键。但湖菱种性易退化, 必须注意选择形态端正整齐、品种特点突出、皮色深、成熟度好、无病虫害的沉水湖菱作种子。如以生食为主, 可选菱角大的早、中熟品种, 如大青菱或五月红菱;若以高产为主, 可种植熟期晚的乌菱品种。播前要用0.5%磷酸三钠进行浸种消毒15 min。

3 适期播种

湖菱要尽可能早播种, 一般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 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播种。栽培方法有直播栽培和育苗栽培2种。一是直播栽培。适宜在2 m以内的浅水中种植。播前先催芽, 芽长不要超过1.5 cm, 播种时, 根据池塘地形, 划成行, 行距2~3 m, 用种量375~525 kg/hm2。两头插竿牵绳作标志, 然后用船将种菱沿线绳均匀撒入水中。二是育苗移栽。在水深2~4 m的地方, 直接播种后出苗较为困难, 既使出苗, 苗也纤细瘦弱, 产量不高, 因此要进行育苗移栽。育苗要先将种菱放在5~6 cm的浅水池中, 如有条件可进行地膜覆盖等方法进行保温催芽, 5~7 d换水1次。选择水位在10~20 cm的土壤肥沃的池塘作为育苗池, 当种菱芽长到1.5 cm左右时将其移至育苗池, 移时按10 cm×15 cm行距均匀播种, 等茎叶长满以后再人工定植到池塘[2]。人工定植时应截取33 cm长菱苗, 按株行距1.3 m×1.3 m定植, 每穴种3~4株, 用稻草捆扎菱株根部, 再捆绑在竹竿上插入池底泥中。

4 池塘管理

菱苗出现分盘时要进行移苗补缺, 起菱苗时动作要轻, 见到白根为止;对菱盘生长较密处要进行疏理, 初花期剪去后长出的小菱盘, 以后在采摘过程中也要随时清除弱小菱盘, 培育直径30 cm以上健壮菱盘。如果池塘土质肥沃、水体富养化程度较高, 一般无需追肥, 但对种植一年以上的池塘要施基肥和追肥, 以满足湖菱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在湖菱主茎菱盘形成并出现分盘及开花结果时, 需追施尿素150~225 kg/hm2。施肥时可以把尿素和8~10倍量的细泥充分搅拌均匀, 做成肥泥团, 投入水下泥中。此外初茬期还要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硼砂混合液, 每7 d喷1次, 连喷3次, 以利于提高开花坐果率[3]。池塘在枯水季节及汛期还要注意保持水位, 及时进行补水或排水。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防止高温闷热造成水下缺氧, 引起落花落果。夏季高温时, 还要及时下水整理菱盘, 并将被风掀翻、刮乱的菱盘整理拨正, 确保顺利开花结果。

5 病虫草害防治

按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或菱鱼混养;及时清理菱塘边的杂草和菱株残体, 减少病源, 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并带出塘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病菌传染;加强肥水管理,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增施磷肥, 避免偏施氮肥。

湖菱常见病害为菱白绢病、菱瘟 (白烂病) ,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当发现有少数病叶时, 应及时摘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用50%多菌灵3 kg/hm2对水750 kg或80%大生M45 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 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 从开花期起, 每隔7 d喷药1次, 连喷2~3次, 防治效果较好。湖菱常见害虫主要有菱萤叶甲、蚜虫、红蜘蛛等。其中菱萤叶甲发生较为普遍, 危害较重, 可用50%多菌灵3 kg/hm2对水750 kg或80%大生M45 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 或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800~1 000倍液喷雾;蚜虫则可以用40%乐果2 000倍液喷雾防治。

池塘内水生杂草种类较多, 有深水鱼莲草、水花生、浅水细绿萍、板萍草、娱蛤草、四叶萍等。当草害发生时要及时进行清除, 清除的杂草不能就近放在池塘边, 应进行集中处理[4]。由于湖菱对除草剂敏感, 因此除草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池塘内套养一定数量的鱼则可以控制杂草甚至能吃尽杂草, 虫害也能相应减轻, 而且还能使菱角的颜色变得更鲜艳。对池塘放养鱼的种类、数量可以参照以下数据:50 g/条草鱼300条/hm2, 100 g/条黑鱼150条/hm2, 50 g/条鲫鱼60 kg/hm2。草鱼可以吃水中杂草, 但到湖菱满塘时要设法捕捞, 否则会因缺氧而死亡。菱塘最适合放养鲤鱼, 不仅能吃草芽、昆虫, 还能搅浑塘水不长青苔。鲫鱼、黑鱼均耐缺氧环境, 黑鱼还喜食斜纹夜蛾的幼虫。只要注意施肥、喷药, 菱塘养鱼完全可行, 而且收益颇丰。

6 采收与留种

早熟湖菱品种在8月中旬即可采收, 晚熟品种在9月中旬开始采收。湖菱采收初期可每5~7 d采收1次, 盛收期每2~3 d采收1次, 整个采收期分6~10次。采摘时要做到“三轻”, 即轻提菱盘、轻摘菱角、轻放菱盘, 以免损伤植株[5,6]。采菱时要防止部分老菱漏摘, 摘时要老嫩分清, 将老菱采摘干净。湖菱留种要在盛采期时进行 (即采收2~3次后) , 因湖菱种性易退化, 必须注意选择形态端正整齐、品种特点突出、皮色深、成熟度好的且无病虫害的沉水湖菱作种子。将选择做种的菱角装入草袋或纺织袋中入水贮存, 一般采用水中吊贮方法, 上不露出水面, 下不着地, 以防止其受冻, 为翌年种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敬武, 王本翠, 母秀明, 等.南四湖不同生态区湖菱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 2010 (2) :29.

[2]李永.水生植物高产种植技术[M].北京:农业教育音像出版社, 2011.

[3]颜维根, 刘裕岭.浅水菱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5 (3) :83.

[4]张长伟, 徐文娟, 王玉华.深水菱角早熟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10 (14) :71-72.

[5]盛利民, 葛志平.南湖菱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07 (12) :14-15.

篇11: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鱼、肉、蛋等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鱼类产品的需求,近些年,池塘养殖淡水鱼越来越多,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业在市场经济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对池塘养殖淡水鱼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淡水鱼的养殖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淡水鱼;无公害;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48

1 池塘选定与清整

1.1 池塘的选定

无公害养殖淡水鱼对于池塘的要求比较高,鱼塘的整体环境对鱼的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在选择池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池塘的隔离距离一般为4公里,也就是周边4公里区域内要没有污染源,这样才能保证水产品的无公害,水源要充足,水面要达到NY5051标准要求,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统,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灌水系统,而且排水系统也要完善。水面日照充分,水源水质应没有污染,且有较高的溶氧度,适合鱼类生长,池塘周边有良好的交通、电力条件。

1.2 池塘标准

成鱼池面积一般大小以5000平方米左右为宜,水深要保持在1.5~2米深度为宜。在春天的时候,适当放水保持浅水位,因为春季气温较低,浅水易提高水温,利于鱼的生长。池底要相对平坦,土质以粘重壤土为佳,这样的土质具有很好的保水性。鱼种放养时池底要保留10厘米深的淤泥,不要清理掉硬底。鱼池最好是东西走向,以长方形最佳,长宽比在5:3左右最适宜,周边最好不要有建筑物或高大树木,这样能减少对光的阻挡,同时也不影响风的吹动。池底最好是中间高,而边缘深,呈龟背状,最好向出水口倾斜,这样在排水时能将水中的杂物排出,利于清洁水质。

1.3 鱼塘清整

鱼塘的清整一般在冬季进行,清整主要是清理池底的淤积物,同时进行冬晒,这样能把池塘清理干净,同时也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在早春放苗入塘之前,要进行消毒,一般新开的鱼塘基本在冬季进水,因为低温的水病菌较少,能减少鱼病的发生,如果是利用外源水,则要在进水口放置过滤网,防止野鱼及其他生物进入鱼塘。如果水源不足,需要利用邻近鱼塘水时,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防止鱼病的传染。

2 鱼种放养

鱼种是决定鱼苗质量的关键,基本要求是鱼种要健壮活泼,大小基本一致,没有病伤情况。一般鲤鱼种的长度为15厘米左右,鳙鱼长度为12厘米左右,基本每尾的重量在100~250克左右。草鱼种大小基本在每尾100~750克,青鱼的大小在100~800克。放苗时间一般在1~3月,应尽早放苗,如果多次放鱼种的池塘,要一次性放足大部分鱼种,其他的则按计划分批投放。根据主养,次养的侧重不同,同一塘可以进行不同的鱼类搭配。例如主养为鲢鱼、鳙鱼,则可以搭配青、草鱼、鳊鱼、鲤鱼、鲫鱼等鱼,鲢鱼、鳙鱼占比例为3/4左右,鲢鱼、鳙鱼放养比为4:1,草、鳊鱼等草食性鱼类占20%,其他底层杂食性鱼类占5%~10%,青鱼看螺蛳饵料多少决定投放量。如果以草食性鱼类为主养,比如草鱼、鳊鱼为主,则搭配鱼类为鲢鱼、鳙鱼、青鱼、鲤鱼、鲫鱼等,那么草鱼、鳊鱼为总放养量的40%~50%,鲢鱼、鳙鱼所占放养量30%,鲤鱼、鲫鱼等所占放养量10%~15%,青鱼视螺蛳饵料多少决定投放量。

3 饲养管理

3.1 保持水质

池塘水是鱼类生长的环境,所以水质的好坏对于鱼类的影响至关重要,淡水鱼的养殖必须要确保水质的良好,要做好鱼池的清整工作,严格控制水质,早放养,早开食,定期进行巡塘,密切关注鱼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 科学投饵

对于鱼饵料的投喂,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不能随意投施。投喂时要分清饲料种类,常用的有水草、旱草、谷类、配合饲料等,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四定”就是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就是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质、鱼的活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水温在10℃以上时,即可投喂,如水温不断升高,则要增加饵量和次数,要少量多次,确保鱼进食均匀,最好用投料机进行。对于食场要定时检查,控制好水位,防止鱼逃跑。

4 鱼病防治

鱼病是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加强管理,进行有效防治,因为鱼病的发生对于养殖户来讲危害十分严重,一旦发生会导致惨重的损失。

4.1 外用药物防治

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通常采用挂袋或挂篓的方式施药,在每个食台或食场挂3~6个小竹篓,篓中放置漂白粉,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药剂时可采用挂袋的方式,布袋中装有药剂,每周挂1次,连挂2~3次。另外也可以采用全池泼洒药物,疾病流行季节,每2周泼洒1次漂白粉,或每月泼洒1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敌百虫,或每2周泼洒1次生石灰。

4.2 鱼饵预防

鱼饵防治主要是采用在饵料中加药剂的方式,通过投喂药饵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常用的是采用大蒜药饵,把大蒜捣泥,加到饵料和嫩草中进行混合,晒干后再投喂,基本是当天做当天喂,再有是在饵料中添加些药剂,通过投喂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制饵时要根据鱼的病情合理用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4.3 加强管理

一方面是对水质实行调节,保持水质清洁,利用光合细菌、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整,达到减少鱼病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加强营养,促进鱼的生长,提高自身的抗病力;再有就是要选择优良鱼种,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免疫力的鱼种,提高鱼自身的抗病性。

5 成鱼捕捞与运输

上一篇:2十几减九练习课下一篇:乡镇环境管理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