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通过淮北地区乌鳢池塘精齐试验,结果表明,黑鱼生长快、病害少,投入产出比达1:1.79,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篇1:

2013上半年吉林省渔情信息分析报告及形势预测

摘要:结合吉林省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对2013上半年报送数据汇总统计,对吉林省淡水池塘鱼类养殖形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形势分析

1 采集点设置的基本情况

吉林省自2011年1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按照国家总站的要求我们落实了5个采集县,分布于省内的中部、东部和西部,既涵盖了养殖产量大县镇赉县、农安县,也包括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以养殖冷水鱼为主的珲春市,同时,纳入了我省传统的养鱼示范区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吉林市昌邑区和东辽县,共5个具有一定代表特点的县(区),包括17个采集点,全部采取淡水池塘的养殖方式。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5个试点县的淡水池塘养殖总面积34995亩,总产量1499吨。所涵盖的17个采集点的淡水池塘养殖监测面积1300亩,占采集县池塘面积的3.7%,产量76吨,占采集县产量的5%。2013年,我省采集品种依然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主要是鲤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等,占监测品种的97%;在珲春市有3个采集点养殖的淡水名优鱼类,包括鲑鳟鱼、乌鳢等,占监测品种的3%。

2 上半年生产形势分析

2.1 基本特点分析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17个采集点共投放鱼苗786万尾、鱼种84.2吨, 投入生产资金295.1万元,出售水产品76吨,收入合计233万元。因各类病害、管理等方面造成的水产品损失17.3吨,经济损失24.5万元。

2.1.1 水产苗种投放量减少 上半年鱼苗投放786万尾,比2012年同期降低12.2%;鱼种投放量84.2吨,同比降低9.7%。在品种结构上调整不大,大宗淡水鱼的鱼苗投放量占总投苗量的91.7%。品种上以主养鲤鱼、草鱼,混搭鲢鱼、鳙鱼为主,投放量的比例鱼苗上鲢鱼占的比例最大,为34.7%,鱼种以鲤鱼为主,占45.9%。

从图1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吉林省在苗种投放上鱼苗投放量的变化比较大,鱼种投放量总体平稳。2012年鱼苗投放显著上升,主要集中在吉林市昌邑区和镇赉县的采集点,以吉林市昌邑区为例,一是去年该区成立了一个渔业专业合作社,有2个采集点作为合作社其他社员的苗种供应商,因此加大了鱼苗的投放量;二是由于去年的气温和天气反常,造成鱼苗发塘成活率低,如上述2个采集点共投放豫选黄河鲤苗种90余万,成活率不足20%,投放的鲢鳙鱼水花的成活率低于10%,存在重复放苗现象,故放养量高于往年。

2.1.2 生产投入增加 从1~5月份的数据来看,采集点生产投入295.1万元,同比增长11.4%。投入资金增长体现在苗种费、人员工资和鱼药及水质改良剂上,其他项同比略降。

苗种费:苗种费用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冷水鱼苗种投放量增加,吉林省上半年投入冷水鱼苗种65万尾,比去年同期增加50.8万尾,冷水鱼购买鱼苗费用10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4%。

人员工资: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雇工成本逐年上涨,人员工资已经连涨3年,每年人工成本均上涨300元左右,而且雇工更加困难。

饲料:在渔业生产投入中饲料所占的比重偏大,饲料成本在渔民养殖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饲料价格也一直是渔民最关注的。从图2看,饲料费用减少,是由于吉林省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今年吉林省遭遇冷春,开冰日期较往年延迟20天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的生产季节从5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大批量的饲料投入是从5月份才开始的,截止目前也只有1个月的投入量。

从图2可以看出,2013上半年占生产投入比例最大的仍是苗种费这项,占70%,饲料投入占12%,人员工资占12%。

2.1.3 出塘量大幅提升,出售金额增加 上半年出售水产品76吨,收入合计233万元,出塘量较去年同期提升104.3%,收入同比增加24.2%。其中,成鱼收入201.8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收入增加244.8%;苗种收入31.2万元,降低75.8%。

2013上半年我省池塘养殖鱼类总体收入增加、总产量增加,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2.1.4 水产品单价整体上扬,互有涨跌 去年秋天的鱼价偏低,不少养殖户都选择越冬,而在越冬中苗种死亡量比较大,所以今年苗种出售的数量偏少,这项收入比较低。在成鱼方面,目前成鱼价格13.2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68.6%,其中冷水鱼价格30.35元/斤,小幅下降;大宗淡水鱼价格6.42元/斤,提高10.5%。

今年上半年大宗淡水鱼的价格整体上涨,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8.6%,只有鲤鱼价格明显下滑,上半年出塘价5.38元/斤,去年同期出塘价9.33元/斤,同比下降42.3%。

2.1.5 水产品损失增加 2013年上半年水产品数量损失17.35吨,经济损失24.48万元,分别同比上升30.7%和46.5%。发病的主要品种是鲤鱼,数量损失13吨,造成经济18.8万元,仅鲤鱼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总损失的76.8%。

而近两年同期我省所发生的鲤鱼病害损失基本集中在一个采集县,今年,该县损失鲤鱼11.5吨,损失金额17.1万元,占全省损失的九成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鲤鱼去年的价格较低,渔民多数采取了越冬压塘,越冬量特别大,而且该县采集点受雪灾严重,封冰期较历年久,雪量大,越冬池塘的净水深度有的只有半米左右,溶解氧低,渔民经常倒水增氧,造成水温偏低,鲤鱼冻伤较严重,开冰后受细菌侵染,加之整冬的体力消耗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鲤鱼大量死亡。

2.2 专项情况分析

上半年我省水产养殖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养殖品种由传统的鲤鱼、草鱼、鲢鱼等向新品种、多品种发展。包括农业部主推的豫选黄河鲤、松浦镜鲤、中科3号、长丰鲢等抗病力强、饲料系数低的优势品种,养殖效益十分明显,同时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出塘情况来看,成鱼及鱼种各占一半的水平,说明我省从养殖结构上来讲比较合理,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安县的一个采集点,改变了以前的养殖结构,投放大规格鱼,以鲢、鳙鱼为主养,降低投放密度,这样苗种价格相对减少了,同时采取只投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制剂肥水等方法,降低了饵料费。从出塘价格来看,鲫鱼价格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鲫鱼的存塘量及养殖量偏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造成的价格上涨。随着我省的养殖品种与结构逐渐调整,将带来更大的养殖效益,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3 下半年生产形势预测

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鱼类价格相对较好,下半年生产的总体形势向好。同时由于受去年鲫鱼投放量少,价格高的影响,目前鲫鱼投放的数量相对较高,应该引起重视,避免由于投放及养殖量过大引起鲫鱼价格下降。随着养殖成本逐年提升,养殖利润普遍偏低,为确保渔民收入的增加,下半年渔业生产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生产管理,由于我省处于寒带,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做好池塘的生产管理工作是增加渔民收入的关键。二是疾病的预防工作,应该做好池塘的定期消毒及疾病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下半年的渔业生产取得好收成。

作者简介:杨质楠,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学历,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作者:杨质楠 刘丽晖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篇2:

淮北地区乌鳢池塘精养的效果

摘要 通过淮北地区乌鳢池塘精齐试验,结果表明,黑鱼生长快、病害少,投入产出比达1:1.79,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

关键词 乌鳢;池塘精养;淮北地区;试验

文献标识码A

乌鳢又称黑鱼、乌鱼、活头等,属于鲈形目、鳢科,是一种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全面、肉味鲜美,常被视为病人康复的滋补珍品。市场零售价曾高达25元/kg。为此,笔者现将乌鳢池塘高产养殖技术及养殖效益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位于涡河南岸,周围环境安静,交通方便。池塘面积约0.1 hm2,水深1.8 m左右,池塘底部平坦,淤泥较少,保水性水好,利用潜水泵从涡河取水进行池水交换。

1.2 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黑鱼种前20 d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 500 kg/hm2左右清塘消毒。7 d后,注水1.5m。在养殖中后期水温高时,在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 cm的宽水浮莲遮阳,便于黑鱼避暑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于黑鱼的生长。

1.3 鱼种放养 2008年3月21日,从怀远县某渔场购进二龄黑鱼种300 kg,规格为12尾/kg左右,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正常。鱼种规格不能相差太大,避免以后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此外,为提高产量,可在池塘中混养白鲢70 kg,规格为6尾/kg左右,这样可以控制池塘水质,从而提高养殖效益。鱼种放养前,要用3%的食盐水浸泡10 min,进行消毒处理。

1.4 饲料和投饲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初期以小杂鱼等鲜饵料为主,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要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3%,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在6~9月份,随着鱼个体的增大而食量增加,小杂鱼等鲜饵料就难以满足,需要搭配人工配合饲料(如鲤鱼颗粒饲料)。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日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1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1次;日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6%左右,也可根据生长及摄食情况,进行增减;投喂时将小杂鱼和颗粒饲料投放到沉在池水底部的草席食台上,让黑鱼取食,以减少饲料的失散,同时也便于观察黑鱼的摄食情况。

1.5 日常管理

1.5.1 巡塘。每天早晚巡查1次,细心观察黑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并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2 换水。精养塘一定要控制好水质。养殖前期与后期,每10 d要换水1次,7-9月份温度高时要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30~50 cm深,以保持水质透明度在30 cm左右,促进黑鱼的正常生长。

1.5.3 防病。黑鱼养殖很少出现病害,一般会少量发生肠炎病,其症状为吃食量明显减少,离群独游,肛门红肿,有黏液流出,可用强氯精0.4 g/m3水体全池泼洒,连用2 d,同时每100 kg鱼用1 g大蒜素拌入10 kg精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3 d,即可控制病情。平时在池塘中应定期用生石灰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1.5.4 捕捞。2008年10月20~23日,对成鱼进行捕捞。先将白鲢起捕上市,然后排干池水,用手抄网起捕黑鱼,过秤起运。黑鱼受惊后易钻入淤泥,因此,在黑鱼达到商品规格时,采用干塘起捕将商品鱼起捕上市。

2 结果与分析

此次共收获黑鱼成鱼4 200kg,平均单产4.2万/hm2,养殖成活率达88%,平均规格1.3 kg,其中最大个体达1.8 kg,最小个体为0.7 kg。收获白鲢360 kg。

此次养殖成本支出共计3.55万元。其中:黑鱼苗种22元/kg,计款0.66万元;投喂小杂鱼1 400 kg,计款0.15万元;投喂颗粒饲料7 600 kg,计款1.67万元;人员工资0.92万元;电费0.11万元,药物等其他费用0.04万元。单位成本35.55万元/hm2,饵料系数为2.8。

黑鱼销售价格为14~17元/kg,平均价格为14.8元/kg,白鲢平均价格为4.4元/kg,合计销售收入6.374万元。单位收益63.74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79。

3 体会与小结

(1)该养殖试验表明,黑鱼生长快、病害少,在北方地区利用池塘精养黑鱼是可行的,这对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加渔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2)试验用黑鱼苗种由于长途运输,有的苗种受伤,影响了苗种成活率。如果进行小体积养殖,也可从天然水域中捕获黑鱼苗越冬,用于次年养殖,效果会很好。

(3)试验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偏低,不能满足黑鱼生长需求。应选择购买高蛋白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最好大于30%。

(4)通过观察,水温14℃以上时黑鱼开始摄食,5—6月份和9-10月份水温在25~28℃时食欲旺盛,8月份水温较高,黑鱼食量减少,此阶段仅在每天傍晚投喂1次即可。建议加大水体交换量和加深水位来降低高温季节的水温。

作者:郝 敏 丁祥斋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篇3:

退渔还湖和人工增殖放流对南四湖渔业生态修复的影响评价

摘要:南四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近几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实施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和缓冲区网箱、网围、池塘养殖全面退养政策,开展人工增殖放流,补充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等,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对南四湖水生动植物数量和质量有效修复,建立了以鲢鳙鱼、鲤鱼、鲫鱼等为主的水产群种、优势种,杜绝了多年来渔业“无序、无度、无偿”生产的状况,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好转,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品质极大优化,渔业资源趋于稳定,年捕捞量稳中有升,凸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增殖放流渔获量的抽样检测和渔获物统计资料,跟踪和研究南四湖生产捕捞数量,科学定制南四湖渔业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建立和完善渔业增殖评估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退渔还湖;人工放流;南四湖渔业生态修复;影响评价

南四湖包括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占山东省淡水水域面积的45%,最大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我国著名的大型湖泊。拦湖大坝将湖一分为二,分上下湖,平均水深1.5m,属于大型浅水湖泊,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和输水通道,调水过程也影响到南四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渔业资源动态和渔业生产方式[1]。根据南四湖2015年本底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工农业环境污染影响,加上渔业生产过度捕捞,造成湖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济宁市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显示,主要的湖区种群更替变化比较突出,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减少,水生生物物种间失衡,历年的渔获物呈现出小型化、低值化趋势,捕捞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如何根治困扰湖区渔业发展多年的“在哪儿养、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的问题,如何解决一些本土品种面临濒危的处境[2]。2020年底济宁市人民政府实施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和缓冲区网箱、网围、池塘养殖全面退养政策,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了南四湖池塘退养还湖,累计退出渔业养殖面积近22万亩,其中网箱网围3.87万亩,核心区池塘10.6万亩,缓冲区池塘7.4万亩;开展增殖放流,不断调整渔业结构,促进了渔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保护南四湖的生态系统[3]。文章以2018~2020年微山县开展南四湖退渔还湖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放流滤食性鱼类品种和底栖动物,“以水养鱼、以渔治水”,对南四湖生态修复状况开展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1 生态修复路线及研究方法

1.1 生态修复放流品种选择的依据

1.1.1 自然增殖,种质优良

要考虑放养种类的食性与天然水体中的饵料资源能否相互适应,放流种类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天然水体的生境,本次放流首先选择在天然水体中易成活,尽量选择能够自行生长发育,最终繁衍生存,能较快形成定居群落的品种[4]。

1.1.2 人放天养,生态优先

南四湖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张胜宇认为[5],应该针对性地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完善,而不是改变这一系统,如果放流种类选择不当或搭配不当,就有可能出现生物入侵或生态失衡,对当地土著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因此,在选择人工放流品种时,生态安全性是重要的考察因素,品种和数量应该在系统所能承受的生态阈值内,才能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放流最终的生态效果。

1.1.3 生物多样,经济回报

考慮业已形成的养殖习惯以及空间分布,倾力打造水生动植物恢复区、综合生态养殖区、河蟹和乌鳢特色养殖区、上粮下鱼种养区、水产种业区、休闲渔业等片区,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有机融合为一体。

张胜宇的研究证明[6],在不影响湖泊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快、食物链短、经济价值较高,滤食性等特征的放流种类,适量增殖部分短缺的经济鱼类,以更高的效率产出生物产品,达到渔业开发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

1.2 放流种类的选择

1.2.1 以滤食性鱼类为主

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的综合措施,对南四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治理可取得显著效果。张胜宇说,目前我国大多数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放流滤食性鱼类,不仅能有效改良水质,而且可以提高水产品产量[6]。一些常见的洄游性鱼类,比如四大家鱼,靠湖泊自身自然状况很难得到增殖,可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组成情况,适当选择不同规格不同比例的鲢、鳙、鲫等鱼类进行放流。

1.2.2 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辅

草鱼、团头鲂等鱼类主要以草食性为主,在拥有大量水生植物的“草型”湖泊中放流,可以起到输出水体有机物的效果[6]。鲤、鲫鱼等鱼类,放流这些品种可有效利用湖区水体中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如螺、贝类等。由于南四湖天然水体中存在其他种群,若增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会对其他鱼类种群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放流不选择乌鳢等肉食性鱼类[7]。

1.2.3 高附加值的品种选择

增殖放流可以适当选择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青虾等品种,特别是中华绒螯蟹的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0,经济价值高,可以根据湖区资源实际需要确定放流数量比例。

根据上述原则,每年南四湖增殖放流参考种类和数量见表1。

2.1 放流时间地点的确定

放流时间可以选择每年冬末春初时节,或者每年禁渔期,一般是初春(春放),水体温度保持在5℃~10℃之间,也是苗种放流的最佳时间,相对来说成活率高[8]。通过对南四湖区区位、水深、底质、温度、饵料、敌害生物、风力、风向等生态环境常年调查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增殖放流。根据这一原则,选择每年3、4月份进行增殖放流,放流水域:南四湖上、下级湖常年禁渔区。上级湖常年禁渔区四至坐标:116°45′30"E,35°1′12"N;116°51′36"E,35°4′48"N;116°46′2"E,35°6′0"N;116°41′24"E,35°4′12"N。南四湖下级湖常年禁渔区四至坐标:117°18′36"E,34°36′0"N;117°16′46"E,34°17′38"N;117°13′12"E,34°37′10"N;117°14′24"E,34°32′24"N[9]。

2.3 运输方法

南四湖放流项目首先通过政府部门公开招投标,确定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场、微山县特种养殖试验场和微山县鱼种场分别提供不同种类和规格的水产苗种,放流当天租用当地检验合格的活水船或活水车运输,根据气温、水温条件和运输路程确定运输苗种的密度,尽可能减少运输时间,要迅速有效、专业化装卸水产苗种,提高成活率。

2.4 放流苗种投放管理

微山县人民政府在开展人工放流前在各类媒体上公示了放流的时间、地点和方案,并邀请相关代表参加并监督放流过程;其次是加强渔政监督管理,在放流现场和放流区域范围内进行监督检查;尽可能扩大投放范围,避免偷捕、误捕现象发生。三是技术人员及时跟踪监测,掌握放流鱼群的生长状况[10]。

增殖放流的监测主要采用剪鳍法[11],主要是用于区分南四湖的野生种群,张胜宇研究表明[6],具有成本低、易于识别,对苗种存活率影响较小,加装放流标志可以监测放流种群生长,随时掌握每年湖区渔业资源变化情况,同时对研究改进放流方法提高回捕率提供一定的参考[6][12]。结合当年的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对回捕鱼类放流标识的情况统计,做出精准评价,由此来分析推断放流鱼种成活率和自然增殖效果[13]。

3 南四湖渔业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3.1 增殖放流效果

放流水产苗种要提前经过渔业检测部门检验并出具合格质量报告,要求来自当地有良好资质的良种繁育基地,放流成活率相对较高,放流鲢、鳙鱼成活率基本可达到82%;就渔获物规格捕捞情况而言,鳙鱼1.5kg/尾~2kg/尾,鲢鱼可达到1kg/尾~2kg/尾。统计估算推测,2018~2020年,渔民年平均增收可达8900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14]。

3.1.1 南四湖主要经济鱼类增殖情况分析

该研究从三年来南四湖增殖放流回捕的捕获数据发现,大部分为小型低质鱼类,渔获物以鲢、鳙鱼、鲫鱼数量为主,观察发现年龄组成均以0龄至2龄为主,鲢鳙两种鱼2龄组个体数量及重量均分别占该种鱼的93%以上,高龄个体相比很少,观察数据显示1龄个体较2龄个体稍多,从而说明南四湖以鲢、鳙鱼类种群为代表,其他经济优势种类还有鲫、短頜鲚等品种(表2)[15]。第41卷第1期2022年2月 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研究报告The research report

体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式:W=aLb,放养鲢、鳙的体长体重均呈幂函数相关[16]。南四湖放养鲢鳙体长体重关系见表3。

魏勋研究认为,通常用体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即肥满度K(K=100W/L3)来比较同一水域或不同水域的鱼类生长情况[17]。数据表明南四湖放流鲢、鳙鱼生长良好。

3.1.2 南四湖主要鱼类渔获量

调查统计表明,2018年南四湖增殖放流主要渔获量约为22492.50t,2019年主要渔获量为约20003.56t,2020年主要渔获量约为10407.09t[18]。详见表4、表5。

3.2 南四湖渔业生态环境指标评价

3.2.1 浮游生物数量有效减少

鲢鳙鱼主要对金藻、硅藻、部分甲藻、蓝藻、绿藻及浮游动物、细菌起过滤作用[19]。该次调查结果显示:鲢鳙鱼的增殖放流相对减少了浮游生物数量,降低了湖水富营养化程度,修复水体环境指标作用明显,详见表6。

3.2.2 净化过滤效果显著

鲢鳙鱼能有效过滤有机物、降低水体COD、氨氮含量[20]。经过调查研究,南四湖人增殖放养鲢、鳙鱼等鱼类后,有效地减少了水体中总磷、总氮含量,明显降低了五日生化需氧量,减轻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21]。水体有机物大量消耗,高锰酸钾指数明显降低,水体质量显著提高[22]。8月份南四湖各站点水质指标监测结果见表7。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监测数据推算,每年大约减少碳1759.6t、氮551.25t、磷2.618t、尿素266.9t,相当于消减COD约460.6t,极大地改善了湖体水质[22],南四湖水生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品质得以有效改观[23]。

4.1.2 通过调查南四湖水生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生物量,进一步统计分析确定南四湖渔业资源量[24]。通过监测检出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的浮游植物,其中:微山岛附近浮游植物最多,共计55种,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最少为0.35mg/L;南阳湖中央区域浮游植物最少,共计26种。浮游动物数量生物量有所降低,南四湖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好转。

4.1.3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2020年期间,微山县每年通过人工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的鱼类、底栖动物等约17830万尾(只),其中:2018年主要渔获量约为22492.50t,2019年主要渔获量约为20003.56t,2020年主要渔获量约为10407.09t,三年共捕捞各种渔获物计52903.15t,实现经济效益约7.828亿元,放流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16.43[25]。南四湖鱼类的多样性呈现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拥有鱼类以鲢鳙鱼、鲫鱼、黄颡鱼、乌鳢、鲤鱼等为主的建群种、优势种,南四湖捕捞量稳中有升,以前难得一见的长江毛刀鱼、鳜鱼、白鳝和银鱼等也逐渐出现,南四湖渔业资源明显恢复[26]。

4.2 建议

4.2.1 探讨生态补偿和渔业结构调整新方式

本着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保护区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加大对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渔民转型升级,对水产养殖退渔还湖等导致转产转业的渔民,加强新技能培训,及时给予补贴和政策倾斜扶持。

4.2.2 调整鱼类资源结构,实施可持续渔业管理措施

南四湖渔业主体功能区规划仍需不断完善,根据南四湖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条件、生物资源群落分布特征和区域优势诸因素,科学规划禁渔区,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调整鱼类资源结构[27],加大河蟹、鳜鱼、鲶鱼、乌鳢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凶猛鱼类放流比例[28]。池塘生态养殖区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建设封闭式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29]。

4.2.3 科学安排增殖放流计划,研究池塘生态优化新技术

借鉴调查评价结果,科学安排下年度增殖放流計划,适当调整品种、数量、规格,优化增殖放流效果[30],将环南四湖25万亩池塘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节水型、内循环型、标准化生态渔业发展典型。通过池塘生态工程建设,达到渔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快渔业产业的优化升级的目的。

受项目周期和投入的限制,本调查局限于个别站点区域,南四湖生态系统健康、水质保障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渔获物的捕捞技术和计算方法,使统计数据更充分准确[31],建议在本调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阿斌. 国家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EB/OL]. https://www.docin.com/p-1467648483.html,2016-02-25.

[2]张丽娜,徐毅,刘方等. 南四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调查研究[J]. 齐鲁渔业,2013,3(3):051-054.

[3]微山县渔业综合管理委员会. 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池塘退养评估情况信息公开[EB]. 2021-12-08.

[4]张胜宇.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J]. 现代渔业信息,2006(3):20-23.

[5]张胜宇.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J]. 江西水产科技,2007(2):2-6.

[6]魏勋. 南四湖渔业生态修复效果调查研究[J]. 渔业致富指南,2016,(14):22-24.

[7]王钦东,客涵,鹿叔锌等. 南四湖与东平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调研[J]. 齐鲁渔业,2009,2010,12(160).

[8]施炜纲. 长江中下游流域放流物种选择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09,(27)3:6-12.

[9]贾晓平. 增殖放流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研究报告[N]. 中国渔业报,2009-3-2.

[10]徐质斌,张李,梁国平. 增殖型渔业的理论探讨与对策建议资源[J]. 海洋通报,2005,24(5):60-66.

[11]陈锦淘,戴小杰.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形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5,3(4):45-52.

[12]陈丕茂.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J]. 南方水产科学,2006,2(1):1-4.

[13]刘兆国,刘兆普,王鹏举,苗雷. 基于水质监测技术的水产养殖安全保障系统及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9,6(1):0186-0195.

[14]刘方,史艳伟,孟丽华,时彦民等. 南四湖生态环境渔业修复的研究[J]. 齐鲁渔业,2015,(11):53-55.

[15]刘俊利,熊邦喜,吕光俊. 金沙河水库鲢鳙生长特征及起捕规格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s2):35-39.

[16]宗明珠,张保彦,牟长军. 南四湖养殖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J]. 中国水产,2003专刊:224-225.

[17]董贯仓,刘超,冷春梅等. 南四湖鲢、鳙增殖放流后生长的跟踪监测[J]. 水产学杂志,2014,(1):30-35.

[18]于洪贤,柴方营,邢东华等. 泥河水库鲢、鳙鱼生长规律的研究[J]. 水产学杂志,2000,13(2):58-62.

[19]巩俊霞,段登选,王志忠等. 南四湖浮游生物调查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中旬,2010,7(1):39-42.

[20]师吉华,刘峰,客涵等. 南四湖水环境状态分析与评价[J]. 水生态学杂志,2011,32(4):36-41.

[21]胡俊,池仕运,胡菊香. 南四湖浮游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PCCA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9):33-39.

[22]张新民,杨萍,张文波,张保彦.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对南四湖渔业的影响[J]. 水利渔业,  2006,26.(5):038-041.

[23]史艳伟,孟丽华,时兵等. 依托物联网技术推进南四湖南水北调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初探[J]. 齐鲁渔业, 2018,(6):052-053.

[24]朱建林. 水质检测在水产品养殖中的重要性及改良措施[J]. 上海农业科技,2016,3(3):078-078.

[25]吴云辉主编. 水产品质量检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26 ]刘红彩. 以南四湖为例谈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优化与质量评价[J]. 水产养殖,2021,(4):53-55.

[27]微山县渔业委员会. 南四湖2016年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完美收官[J]. 齐鲁渔业,2016,25(10):60-61.

[28]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通知[N],2021,4,21.

[29]陈立冬,何孝光,王阳等. 江苏省洪泽湖退圩还湖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4)12:55-56.

[30]冷春梅,刘超,客涵等. 南四湖渔业资源增殖调查及效果分析[J].河北渔业,2013,(10):20-23.

[31]管卫兵,杨红. 我国内陆水域增殖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海洋水产研究,2005,26(3):80-85.

Impact assessment of returning fishing to lakes and artificial releasing on fisher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Nansihu Lake

作者简介:简康(1970.10-),女,济宁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E-mail:1627912546@qq.com

作者:简康

上一篇:发展中的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模拟教学护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