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养殖流程规范

2024-04-24

青鱼养殖流程规范(精选3篇)

篇1:青鱼养殖流程规范

青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要求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为好。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cm。

二.鱼苗选种

放苗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公顷或粪肥3000-4000kg/公顷,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将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0.7米,进水时要用密网过滤。

三.饲养管理

第1-10天豆浆,其中前5天30kg/公顷,后5天40kg/公顷,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7天加水15-20cm,到夏花出池加至1.3-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2-3次密集锻炼。

四.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1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青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害:

主要病害是肠炎,用氟哌酸 30-50mg/kg鱼体重/天,大蒜头 5-10 g/kg鱼体重.天,大蒜素 0.5 g/kg鱼体重.天。磺胺胍 第一天50 mg/kg鱼体重.天(首次加倍),连用6天。

篇2:青鱼养殖技术介绍

1) 食性

青鱼属肉食性鱼类, 鱼苗、鱼种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约15cm时, 转变食性, 开始摄食小螺丝等。随着下咽齿的发育, 压碎功能增强, 幼鱼以软体动物为主食, 如蚌、螺蛳等。此外, 也食虾、螃蟹和昆虫幼虫。

2) 生长

青鱼体型大, 生长迅速, 最大重量可达70kg。1龄鱼可长至500g, 2龄鱼长至2.5~3 kg, 3龄鱼在良好环境中可至6.5~7.5kg。青鱼体长增长以1~2龄最快, 5龄以后其体长增长速度慢;体重增长以3~4龄最快, 以后持续增重。

3) 繁殖

青鱼为洄游性鱼类, 在江河附属水体生长发育, 到冬季进入江河越冬, 开春后越冬青鱼上溯, 并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至成熟, 在江河干流产卵场繁殖, 产卵后青鱼又进入附属水体肥育。每年5~6月为繁殖季节, 要求水温18~28℃。当产卵场涨水, 水流速1~2m, 流态变乱, 青鱼开始产卵。青鱼卵漂浮性, 随水流而孵化发育。青鱼的性成熟年龄为:雌鱼5~7龄, 雄鱼4~5龄。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1次, 一次产卵。青鱼怀卵量随体重增加明显增大, 一般15~20kg的青鱼, 其怀卵量约为60万~100万粒。

2、人工繁殖

1) 青鱼来源

江河流域中的天然苗种或持有国家原种场生产苗种, 或从天然种资源库、或江河、水库、湖荡等未经人工放养的天然水域择优收集的青鱼成体, 再经过培育作为青鱼。不能使用近亲繁殖后代作为青鱼来源。

2) 青鱼培育

(1) 青鱼要求6龄以上, 体重超过15kg, 按雌雄比为1:1.5放养, 亩放15~20kg的青鱼10尾左右。

(2) 青鱼池池底平坦, 以沙壤土为好、保持水质清新, 以投喂螺蛳、蚬、蚌肉为主, 辅投少量豆饼、麦芽, 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 一般冬季每月冲水一次并保持水深2m以上。开春后, 降低水位便于提高池水温度, 每星期冲水一次, 4月中旬开始增加冲水次数, 可2~3d冲水一次, 以促进性腺成熟。

(3) 在青鱼池中, 搭配少量的花白鲢调节水质, 同时可适当套养肉食性鱼类如黑鱼、加州鲈等, 捕食池中的野杂鱼, 利于青鱼培育, 又增加池塘效益。

3) 青鱼催产

(1) 催产时间、水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 催产水温25~28℃最适宜。

(2) 青鱼选别:青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 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 遇水后立即散开, 雌鱼腹部膨大, 松软有弹性, 腹部鳞片较稀疏。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 可在4月中旬, 拉网检查, 对成熟度较差的, 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 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 分别注射LRH-A3~5μg/尾。

(3) 注射催产剂:常用催产剂为LRH-A、DOM、PG等, 通常两种混用效果较佳, 采用三针注射, 催产率较高, 高达95%以上, 第一针每尾青鱼每千克注射LRH-A1μg, 针距20h;第二针每尾青鱼每千克注射LRH-A5μg, 针距8h;第三针雌青鱼每千克注射LTH-A20μg加PG3~4mg或加DOM4~5mg, 雄青鱼的剂量视具体情况注射雌青鱼剂量的1/3~1/2, 注射时均采用胸腔注射。

4) 发情与人工授精

效应时间的长短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据观察, 水温26~28℃时效应时间为6~7h。青鱼发情到预定时间并结合实际发情状况, 把青鱼捕起进行人工授精, 授精时注意做到动作轻而快, 精卵混合时, 适当加注0.6%的生理盐水, 延长授精时间, 同时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溅入, 提高受精率, 正常受精率达90%以上。

5) 孵化

篇3:青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电力配套、能排能灌、交通便利。面积以5~10亩为宜,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通风向阳,池底平坦,壤土底质,水深保持在1.5~2.5米。塘口必须配备增氧、投饵和抽水等机械设备。

2.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后清除池内杂草和池底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厚),修复加固塘埂,以增强保水性。清整过的池塘暴晒15~20天后,按100~150千克/亩的量用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趁热全池泼洒,并随即用长柄泥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氧化底层有机物和杀灭有害生物、各种病原菌。另外,用生石灰消毒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离子含量,为青鱼的生长提供所需的钙质。

3.培肥水质 鱼种放养前7~10天投施基肥,将用畜禽粪(最好是鸡粪)、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沤发酵而成的有机粪肥施入池底,用量为200~300千克/亩,然后将水位加深到0.8~1.0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3~4天后追施EM菌、单胞藻激活素等,增强培水、净水效果,1个星期后可见池塘水体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水蚤类),此时可选择晴好天气放养鱼种。

4.鱼种放养 投放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大规格成品青鱼深受市场欢迎,因此,应选择投放强化培育的2龄鱼种进行成鱼养殖,规格为1千克/尾左右。青鱼鱼种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塘口条件、养殖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放养密度太低,鱼池利用率不高,养殖效益也上不来;放养密度太高,则会导致青鱼生长缓慢,易引发鱼病。为充分利用池塘水层空间,可搭配放养与青鱼在食性上无冲突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鱼种,以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鱼种应于2月底至3月初放养结束。苗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5~10分种,以杀灭鱼种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病原菌等。具体亩放养量见表1:

5.饵料投喂 通常选择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青鱼专用颗粒饲料(粒径为4毫米,长度为粒径的1.5~2倍,蛋白质含量应在35%以上)。在离池中心3~4米处搭建饵料台,以便于青鱼集群上浮抢食,发挥投饵机定点、定时投喂的效果。一般每日投喂3~4次,日投饵率为池鱼体重的3%~6%。整个投饵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4~6月份,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为2%~4%;第二阶段为7~9月份,每日投饵3次,日投饵率为3%~6%;第三阶段为10月份后,每日投饵2次,日投饵率为2%。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可适当投喂部分青鱼喜食的螺蛳、河蚬、幼蚌、小虾、蚕蛹等动物性饵料,以加快青鱼的生长。具体投喂时间、投喂量视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摄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6.水质调控 在青鱼成鱼养殖中,水质调控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每7~10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保持水深在1.5~2.0米,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每月用生石灰对水体消毒1次,以减少水中过多有机悬浮物,保持pH值在7.0~8.5之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四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雨天半夜开、浮头提前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在无增氧设备或增氧设备发生故障时,可采用撒施增氧剂的方法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溶解氧应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7.鱼病防治 青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只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按照要求科学调控好水质,及时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青鱼就很少发病。定期使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避免青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用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制成药饵投喂,可预防青鱼的肠炎、烂鳃病。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准确诊断、对症用药进行治疗。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

8.巡塘检查 养殖期间应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检查水质、水位的变化情况,观察鱼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认真做好塘口养殖记录,为来年的养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上一篇:谈如何做好涉诉信访工作下一篇:枣庄三十一中学2013年春季运动会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