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为提高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开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生态混养模式与技术研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篇1:

池塘青虾高产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了池塘青虾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青虾;池塘养殖;高产

作者:祝绍平 张祝龙

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篇2:

“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混养模式研究

摘要 [目的]为提高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开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生态混养模式与技术研究。[方法]试验采用10口池塘(5.33 hm2),共设计3种不同放养密度,其中T1组4口塘(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45.0万尾/hm2、罗氏沼虾30.0万尾/hm2;T2组2口池塘(共1.33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5.0万尾/hm2;T3组4口塘(共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75.0万尾/hm2、罗氏沼虾7.5万尾/hm2。3组均再放养鳗鲡300尾/hm2。[结果]T1组平均产值25.65万元/hm2,平均利润12.75万元/hm2;各组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T1组、T3组、T2组,投入产出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1组(T3组)、T2组;各组虾类养殖整体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1组、T2组、T3组。[结论]“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池塘混养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模式,推荐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放养密度1.5∶1,虾苗总放养密度以75.0万尾/hm2为宜。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混养;密度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Key words Penaeus vannamei;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Anguilla japonica;Polyculture;Density

作者簡介 陆珠润(1984—),女,浙江象山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营养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1-24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浙江省重要的养殖虾类品种。据《2018年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7年全省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产量分别达到10.96万和1.73万t[1]。近年来,因苗种、病害、气候以及传统高密度养殖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池塘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风险逐年增加[2-4],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影响了养殖户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信心,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开展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塘中混养罗氏沼虾,同时套养鳗鲡(Anguilla japonica)试验,并对放养密度和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与优化,旨在提高虾类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并为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模式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概况

养殖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嘉善县惠民街道明方家庭农场。试验池塘共10个,总面积5.33 hm2,水位1.5 m左右。每个养殖池塘配增氧机2台(1.5 kW)。养殖水源水质良好,建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养殖场地和水质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 5361—2016)、《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NY 5051—2001)要求。

试验基地另建设面积2 000 m2的暂养池,暂养池水深0.8~1.0 m,池面用钢管搭棚,盖塑料薄膜保温,用于虾苗标粗与暂养。

1.2 养殖试验设计

1.2.1 密度设计。试验共设置3个组,开展不同密度的南美白对虾(初始规格0.8~1.0 cm/尾)、罗氏沼虾(初始规格1.0 cm/尾)以及鳗鲡(约50 g/尾)的养殖对比试验。其中,T1组4口塘(共计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45.0万尾/hm2、罗氏沼虾30.0万尾/hm2,密度比为1.5∶1;T2组2口塘(共计1.33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5.0万尾/hm2,密度比为4.0∶1;T3组4口塘(共计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75.0万尾/hm2、罗氏沼虾7.5万尾/hm2,密度比为10.0∶1。以上3种处理的池塘中均再放养鳗鲡300尾/hm2(表1)。

1.2.2 苗种选择。①该试验中南美白对虾苗种共计320万尾,于2018年4月5日从海南省购入(海南省水产研究所SPF苗),在基地的温棚暂养。暂养期间投喂白对虾0号商品料为主,辅以投喂虾片。第1天饲料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5 g,每天投喂量增加10%,暂养28 d后于5月上旬分养于大塘。②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于4月22日从浙江湖州购入,在基地的温棚暂养。暂养期间24 h持续增氧,隔日添加3~5 cm新鲜水,投饲饲料以对虾0号商品料为主,辅以投喂虾片。第1天饲料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5 g,每天投喂量增加10%,暂养18 d后于5月中旬分养于大塘。另外,于6月下旬統一放养本地购买的鳗鲡苗到大塘,放养密度为300尾/hm2。

1.2.3 投饲管理。虾类放养后,每天投喂2次,分为07:00和16:00投喂,投喂优质南美白对虾商业配合饲料,下午投喂量约占全天投饲量的60%;投喂池塘四周为主,日间向稍深水域投饲,夜间向稍浅水域投饲。同时,根据天气、水质、吃食情况及虾的生长蜕壳情况等灵活掌握。因为罗氏沼虾的活动与摄食能力相对弱于南美白对虾,因此投喂量以2.0~2.5 h 吃完为宜。鳗种投放后无需对其单独投喂,以水体中病死虾、虾壳、残饵等为食。每10~15 d在饲料中轮换添加VC、大蒜素等药饵,以增强养抗应激和抗病力。

1.2.4 水质管理。养殖前期以浅水为好,每隔10 d注水10~15 cm深,直到水位达1.3 m以上;养殖中后期,每隔3 d注水7~8 cm深,直至池塘水位达到1.5 m以上时,保持水位。养殖期间,定期换水,每隔15 d泼洒有益菌(前期选用酵母菌、乳酸菌为主的EM菌,中后期选用以光合细菌为主的复合菌制剂)、有机肥等调水剂;适时增氧,晴天中午启动部分增氧机,后期夜晚要启动全部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量维持在5 mg/L 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在3 mg/L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该养殖试验根据虾类的生长、市场行情和天气状况等进行起捕。7月上旬南美白对虾养成用地笼捕捞;罗氏沼虾自9月上旬起用网进行分批轮捕,捕大留小;套养鳗鲡则在10月中旬干塘时捕获销售。

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不同放养密度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情况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当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放养密度为1.5∶1时(T1组),平均成本为12.90万元/hm2,共收获南美白对虾6 900 kg、罗氏沼虾5 400 kg,另产出鳗鲡105 kg;平均产值25.6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9,平均利润12.75万元/hm2。当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放养密度为4.0∶1时(T2组),平均成本为11.93万元/hm2,共收获南美白对虾5 150 kg、罗氏沼虾2 300 kg,另产出鳗鲡60 kg;平均产值23.2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5,平均利润11.33万元/hm2。当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放养密度为10.0∶1时(T3组),平均成本为11.81万元/hm2,共收获南美白对虾9 000 kg、罗氏沼虾2 250 kg,另产出鳗鲡105 kg;平均产值为23.5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9,平均利润11.75万元/hm2。3组平均利润从大到小依次为T1组、T3组、T2组,各组投入产出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1组(T3组)、T2组。

从表3可以看出,南美白对虾养殖存活率为54.1%~62.0%,其中T1组南美白对虾养殖存活率最高;产出的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则以T1组最高,T3组最低。各组罗氏沼虾的养殖存活率为60.1%~88.5%,T3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产出罗氏沼虾的平均规格则随着其放养密度的降低而逐渐提高。试验结束时,2个池塘虾类总存活率为57.2%~62.5%,其中T1组最高,T3组最低;各组平均饲料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T1组、T2组、T3组。

3 讨论

目前已有的南美白对虾池塘混养模式包括虾-鳖混养[5]、虾-鱼混养[6-7]、虾-鱼-鳖混养[7]、虾-蟹[8]、虾-鱼-贝混养[9]等。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混养近年来也有相关报道:曹永军等[10]指出,2种虾按7∶1的比例搭配放养,总放养量为120万尾/hm2时,经济效益最佳(43 650元/hm2);沈亦军等[11]报道,当虾苗总放养量为60万尾/hm2时,2种虾的放养比例在1.0∶1~1.5∶1时养殖效益最佳(87 315元/hm2),这与该试验结果相似。该试验在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混养的基础上,再适当套养鳗鲡,3组平均利润分别达到12.75万、11.33万和11.75万元/hm2,其中虾类总放养密度为75.0万尾/hm2,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放养密度为1.5∶1的养殖效益最高,投入产出比最佳。目前,嘉善地区池塘单养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一般在50%左右(放养密度为75万尾/hm2),平均效益约9.00万元/hm2;单养罗氏沼虾的存活率一般在55%左右(放养密度为67.5~75.0万尾/hm2),平均效益为7.50万元/hm2。该试验采用3种不同放养密度混养,各处理组的存活率和平均效益均高于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单养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Burford等[12]认为,从饵料和对虾粪便中释放到水体中的有机氮,因其生物利用率低,在池塘中逐渐积累,对南美白对虾池塘的水质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该试验发现,通过开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混养,适当降低虾类养殖密度,保持水体养殖容量整个养殖期间水体清洁优质,未出现严重养殖病害,养殖效益提升明显。这可能与杂食性的罗氏沼虾在混养系统中起到“清道夫”的作用有关,其摄食病死对虾和残饵,一方面切断了病原传播链,有效控制了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概率[10]。通过虾类混养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的含量,减少浮游动物生物量,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促进养殖水体藻相稳定,有效改善了养殖水环境[13-14]。鳗鲡作为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其性情凶猛,贪食好动[15];目前常见的网箱养殖或集约化池塘,因养殖品种单一、密度较高,存在水环境污染和渔药不规范使用的隐患[16]。该试验将鳗鲡以低放养密度的形式引入到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的混养系统中,充分发挥其对病死或体弱濒临死亡的对虾捕获吃食效果,在增强对虾的活动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单位池塘的产出效益。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淡水池塘中开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模式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养殖效益较好的生态混养模式,可以有效避免2种虾类单养的养殖风险,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以每公顷放养南美白对虾45.0万尾、罗氏沼虾30.0万尾(密度比1.5∶1),并套養鳗鱼种300尾的混养比例较为适宜。该养殖模式与试验结果可为淡水南美白对虾产区养殖方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8年中国渔业年鉴统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2] 李志斐,王广军,谢骏,等.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7,36(5):683-687.

[3] 施慧,许文军,谢建军,等.舟山地区大棚凡纳滨对虾生长缓慢病因的调查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2):387-394.

[4] 陈智慧,郝贵杰,杭小英,等.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9):126-127,133.

[5] 戚正梁.南美白对虾与中华鳖生态高效混养的多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J].水产养殖,2016(9):41-42.

[6] 刘庆明,骆大鹏,邱名毅,等.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混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100-102.

[7] 华建权,陈贤龙.南美白对虾池塘套养名优品种调查与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12(7):52-55.

[8] 梁志辉,王志成,杨家林,等.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试验[J].水产科学,2007,26(11):606-609.

[9] 迟晓,黄佳祺,王学勃.海水池塘虾鱼贝蟹综合生态立体混养试验[J].河北渔业,2007(4):27-28.

[10] 曹永军,张敏,董乔仕,等.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高效养殖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118-119,141.

[11] 沈亦军,朱邦科,徐开崇,等.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池塘套养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231,241.

[12] BURFORD M A,WILLIAMS K C.The fate of nitrogenous waste from shrimp feeding[J].Aquaculture,2001,198(1/2)∶79-93.

[13] 李志斐,李家磊,王金林,等.混养鲮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47(1):126-133.

[14] 徐秀林.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混养青虾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5):272-274.

[15] 包特力根白乙.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发展及市场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1):249-251.

[16] 陈红,刘邦辉,方彰胜,等.三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及养殖水质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5,30(5):46-50.

作者:陆珠润 王琼毓 陆文燕 贝亦江 陈明方 周凡

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论文 篇3:

管道“温和”增氧 虾蟹增产增效

螃蟹、青虾池塘实行高密度养殖,是当前被普遍应用的水产生产技术。然而,由于高密度放养螃蟹、青虾,除了增加大量食料与人工管理之外,还会遇到缺氧等技术问题,稍不留意就会窒息虾蟹幼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高密度放养虾蟹的池塘技术管理中,解决好水体含氧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水体缺氧问题,人们采取“兑水充氧”、“换水换氧”、“增氧泵增氧”等应急措施,虽有明显效果,但这样的增氧生产方式,水体耗氧与制氧成本大,并且大功率、大马力的增氧泵在池塘工作时还会对一些比较弱小的种苗造成伤害。

近年,江苏溧阳、金坛等地的蟹虾养殖户与水产科技部门协同进行“温和型”增氧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种“温和型”增氧法就是采用管道增氧技术,通过在池塘底层铺设通气管道,让新鲜空气在机械设备的作用下,既平和又均量地向池塘水体输送新鲜氧气,使气体形成的大量水泡由水体底层向水面升腾,实现对水体的平衡、平缓 “输氧”,以保障螃蟹、青虾生长的需要。生产实验证明,应用管道增氧的池塘螃蟹、青虾很少得病,生长旺盛,平均增长二成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达到了应用新技术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管道增氧采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采用PVC软管。这种PVC软管上打有无数通气孔,用于在水体喷射空气,“制造”水泡溶氧,优点是生产成本低,每667平方米池塘的铺设成本一般在200元左右;缺点是通气孔往往容易被池塘水体青苔、淤泥、杂物堵塞,导致部分管体喷气不畅,使水体的溶氧量降低。另一种是采用纳米管道铺设。此种材料由于管道表面没有明显可见的通气孔,铺设在池塘水体中,不会造成因为通气孔遭到堵塞而影响通气输氧工作。而且池塘水体工作面平衡,供氧效率高,节省岸上的动力消耗。同时,纳米管道使用寿命能够长达50年以上。与PVC管道相比的不足之处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每667平方米池塘水体纳米管道铺设成本在700~800元之间,是普通PVC管道的3倍多。但是,如果按照使用寿命年限平摊,这种纳米管道的年使用价格还是要比PVC管道低,使用效益高。更重要的是,由于纳米管道工作时输氧面均衡,工作效率高,利于螃蟹、青虾的生长,池塘单位面积产量比普通PVC管道铺设的池塘高。有人在临近的两块池塘作了实验,使用纳米管道铺设增氧的池塘居然比使用普通PVC管道的池塘增产二成。

总之,在高密度高产池塘中铺设增氧管道,是一项增产增效的成熟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涂俊明

上一篇:农田水利特点分析论文下一篇:实用语文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