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夏季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海参的大面积死亡,损失严重,如何能使海参的池塘养殖度过夏季高温期,从而减少损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此,分析了高温对海参产业的影响、海参致死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海参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篇1:

海参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试验

摘 要:在海参池塘养殖的基础上,根据养殖品种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鲜活饵料、全价配合饵料等养殖方法,探索海参、虾、蟹、藻共生互利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体养殖空间,降低了水产养殖N、P排放,改善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海参池塘生态混养;中国对虾;梭子蟹;菊花心江篱;水质理化指标

2020年,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虾蟹类岗位、海参岗位联合唐山片区海水养殖综合试验站、会达水产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试验示范海参池塘多品种生态混养养殖模式,示范面积5 hm2,同期开展了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养殖面积5 hm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

2月初,选取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1口海参养殖池塘(1#)作为试验池,池塘面积5 hm2,泥沙质底,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 cm,池深3~4 m。紧邻试验池且条件同等的2#海参养殖池塘作为对照池,面积5 hm2。2口池塘同为一条进水渠,进水水源一致。池塘选址靠近海水水源的潮上带,环境条件符合GB/T 18407.4[1]。

1.2 水质

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池塘养殖水质符合NY 5052的规定[1]。

1.3 苗种选择

参苗选择伸展性好、收缩迅速、附着力强、肉刺坚挺、规格为30头/kg的苗种,虾苗选择搅动池水可逆水游动且符合GB/T 15101.2-2008规定的苗种[2];蟹苗选择达到苗种出池规格且活力好、个体强壮的苗种。

1.4 纳水和调水

1.4.1 添换水 3月初清塘,除去池内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清塘使用生石灰1 500~2 250 kg/hm2[3]。清塘20 d后开始纳水,纳水至水深80~100 cm。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3月底投放海参苗种。试验池塘投放海参苗种后至4月中旬(投放中国对虾苗种前),每5 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4月中旬投放中国对虾苗种后12 d不换水,12 d后开始纳水,每5 d纳水一次,纳水量25~35 cm;池塘水深达到1.5 m后至11月初三疣梭子蟹全部出池,每5 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池水透明度保持30~40 cm[3]。对照池塘投放海参苗种后至11月初三疣梭子蟹全部出池,每5 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换水、纳水须经60目及以上尼龙筛绢网过滤。

1.4.2 水质改良 5月中旬开始,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每15 d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按产品说明使用),全池泼洒。

1.4.3 底质改良 6月中旬至8月底,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每15 d使用一次颗粒性底质改良剂,全池泼洒,使用量26.25 kg/hm2[4]。

1.5 放苗

1.5.1 放苗条件 参苗、虾苗、鱼苗、蟹苗放养时选择晴朗、无大风天气进行,池水透明度30~50 cm,水温、水质符合各放养种类要求。工厂化车间苗种繁育池与试验池塘盐度差应≤5‰,温度差≤5 ℃[5]。

1.5.2 放苗时间和放养密度 先放养参苗和虾苗,再放养蟹苗,最后投放菊花心江蓠。3月底投放参苗,采用网袋投放法,将参苗装入20目的网袋中,网袋系上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或移动,网袋微扎半开口,让参苗自行从网袋中爬出;4月中下旬投放中國对虾苗种;5月中上旬投放三疣梭子蟹苗种;6月底选择无风天气沿海参附着基投放菊花心江蓠。虾苗投放前需先进行试水,如48 h无异常再行放苗[5]。苗种放养时间和密度详情见表1。

1.6 投饵

1.6.1 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试验池) 海参不投喂,中国对虾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三疣梭子蟹投喂鲜活饵料。

1.6.1.1 中国对虾投喂 投放中国对虾苗种后12 d内不投喂;13 d至对虾苗种体长生长至6 cm,少量投喂小丰年虫和全价配合饲料;对虾苗种体长6 cm至6月中旬,以投喂大卤虫为主,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辅;6月中旬至养成出池,以投喂蓝蛤为主,蓝蛤粒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辅。鲜活饵料投喂量为估算池塘中对虾总体重的30%~50%,全价配合饲料为估算池塘中对虾总体重的4%~5%。投放中国对虾苗种13 d至苗种体长生长至8 cm,每天投喂一次,上午7:30-8:30投喂;对虾苗种体长8 cm至养成出池,每天投喂两次,上午7:30-8:30投喂一次,下午16:00-17:00投喂一次,两次投喂量相等;饵料全池均匀泼洒投喂。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GB 13078-2017[6]、NY 5072-2002[7]和SC/T 2002-2002[8]的规定。

1.6.1.2 三疣梭子蟹投喂 三疣梭子蟹投喂应在虾料投喂前0.5~1 h 进行,每日投喂两次,早、晚各1次,饵料以鲜活贝类为主,日投低量为估算池塘中三疣梭子蟹总体重的10%~30%。

1.6.2 海参池塘养殖(对照池) 养殖过程不投喂饵料。

1.7 日常检测及生产记录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等常规指标并进行相应调水,5—9月每月定期检测进水水源和养殖排放水水质情况(中国对虾出池后不再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指标5项,分别为:COD、Zn2+、Cu2+、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每10~15 d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做好生产记录[3]。

1.8 收获

1.8.1 中国对虾收获 9月27号收获中国对虾,采取拉网收虾的方法收获。

1.8.2 三疣梭子蟹收获 9月28—30日收获90%雄蟹,11月2—7日收获雌蟹(含少量雄蟹),采取挂网方法集中收捕。

1.8.3 菊花心江蓠收获 10月15—17日收获菊花心江蓠,采取人工捕捞方法收获。

1.8.4 海参收获 10月29日—11月1日收获海参,采取人工潜水捕捞方法收获。

2 试验结果

2.1 养殖效果

2.1.1 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试验池) 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海参单产1 462.50 kg/hm2;中国对虾单产78690 kg/hm2;三疣梭子蟹单产382.50 kg/hm2;菊花心江蓠由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直接加工成海参饲料,未出售,不计入产量和产值,经测量称重,平均体长20 cm,平均体重90 g/株,年生长2.21倍。总计单位产值278 278.2元/hm2,单位效益42 078.2元/hm2,收获详情见表2。

2.1.2 海参池塘养殖(对照池) 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海参单产1 471.50 kg/hm2,单位产值191 295元/hm2,单位效益20 295元/hm2,收获详情见表3。

2.2 养殖水质监测结果

5—9月,共采集水样15个,检测指标75项,池塘进水水源水质理化指标:2.02 mg/L≤COD≤2.62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7 mg/L≤无机氮≤029 mg/L,0.015 mg/L≤活性磷酸盐≤0.026 mg/L,水源水质符合GB 3097-2007 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9]的规定。试验池排水水质理化指标:2.17 mg/L≤COD≤291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7 mg/L≤无机氮≤0.24 mg/L,0.014 mg/L≤活性磷酸盐≤0.020 mg/L,养殖尾水水质符合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重点保护水域:指GB 3097中规定的一类、二类海域,对排入本区域水域的海水养殖水执行一级标准)[10]的规定。对照池塘排水水质理化指标:2.12 mg/L≤COD≤299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6 mg/L≤无机氮≤0.27 mg/L,0.014 mg/L≤活性磷酸盐≤0.024 mg/L,养殖尾水水质符合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重点保护水域:指GB 3097中规定的一类、二类海域,对排入本区域水域的海水养殖水执行一级标准)[10]的规定。试验池在投放菊花心江蓠苗种后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有明显降低趋势,监测指标数值均低于對照池;详情见表4和图1—图5。

3 结论与分析

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对比海参池塘养殖单位产值提高86 983.2元/hm2,提升率45.47%;单位效益提高21 783.2元/hm2,提升率107.33%。

海参池塘生态混养(试验池)和海参池塘养殖(对照池)排放水水质理化指标COD监测平均值高于进水水源,其中海参池塘生态混养(试验池)对比海参池塘(对照池)COD平均值降低004 mg/L、排放相对量减少1.59%;Zn2+和Cu2+监测平均值与进水水源均相同;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监测平均值低于进水水源,其中海参池塘生态混养对比海参池塘无机氮平均值降低0.01 mg/L、排放相对量减少4.76%,活性磷酸盐平均值降低0.001 mg/L、排放相对量减少556%;进水水源、海参池塘生态混养(试验池)和海参养殖(对照池)排放水水质理化指标5项检测指标数值均符合GB 3097-2007 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9]和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重点保护水域:指GB 3097中规定的一类、二类海域,对排入本区域水域的海水养殖水执行一级标准)[10]的规定。

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我们得出结论,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体养殖空间,更解决了水产养殖单位产值和效益偏低问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大型藻类能有效吸收水中N、P[11]的作用,有效降低水产养殖N、P排放,改善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缓解了水产养殖对养殖水域污染问题,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水产局.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13/T 790-2006[S].石家庄: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

[2]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对虾 苗种:GB/T 15101.2-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2.

[3] 河北省农业厅.对虾养殖生态防病技术规范:DB13/T 1125-2015[S].石家庄: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2-3+5.

[4] 高才全,孙福先,李春岭,等.活菌底质改良剂池底预埋法效果试验[J].河北渔业,2018(7):15.

[5] 张洁,孙绍永,马国臣,等.海水池塘多品种生态混养[J].河北渔业,2020(5):16.

[6]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2-7.

[7]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1-2.

[8]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对虾配合饲料:SC/T 2002-200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1-3.

[9]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2.

[10]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2.

[11] 魏婷.菊花心江蓠浅海养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

(收稿日期:2021-02-01)

作者:段学民 张强 付仲 孙绍永4,马国臣1,张 洁 蒋丹 宋孙阳 刘学会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篇2:

高温天气对海参养殖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摘 要 近年来,夏季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海参的大面积死亡,损失严重,如何能使海参的池塘养殖度过夏季高温期,从而减少损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此,分析了高温对海参产业的影响、海参致死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海参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温天气;海参;养殖;应对措施

海参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人们对于海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参养殖发展迅速,海参养殖业也已经成为山东、辽宁等地的一些北方沿海城市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养殖的产值和产量都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的海参增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面积较大,但同时也易受气候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夏季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海参的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制约了海参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1]。因此,如何加强夏季高温期管理,使海参能够顺利度夏,从而减少损失,不仅是养殖户面临的难题,也是海水养殖科技工作者科技攻关的方向[2],更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1 高温对海参养殖业的影响

海参属于寒温带品种,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18 ℃,生存的最适水温为10~16 ℃。水温的变化对海参的生长、生理活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夏季一旦出现极端高温,水温就会受影响而升高,导致海参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吐脏、化皮等。当温度超过耐热极限时,会导致海参出现热致死现象[3-5]。

近几年,我国多地的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导致养殖水域一系列环境因子突变,超出了海参的生存极限,造成养殖海参的脱礁、吐肠、化皮,甚至死亡[6-7]。

2013年,山东、辽宁、江苏三地受灾达30%~60%,全国海参养殖年产值减少达100亿元[8]。2016年8月高温期,山东、河北、辽宁省部分县市区受损程度远高于2013年[2,9]。

2018年7—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辽宁多地出现罕见高温,受灾嚴重,尤其是大连瓦房店市、大连庄河市,大连普兰店区、锦州凌海市受灾率90%以上。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例,资料显示,海参受灾死亡从7月28日开始,此时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平均气温达到28.5 ℃以上,8月3日甚至出现了36 ℃的极端高温(见表1),瓦房店市仙浴湾镇海参池塘实测水温甚至达到34 ℃(见表2)。

2 高温下海参死亡的原因

温度是制约海参生长的关键的生态因子,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海参的摄食及代谢,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有研究表明,仿刺参高温时摄食量会显著下降,特定生长率、对食物的吸收率的转化率都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0]。当温度达到甚至超过耐受极限时,海参机体会出现复杂的生理反应从而导致热致死现象发生[11]。

高温的胁迫还会引起海参机体的热应激,损坏海参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防御机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也随之发生变化。谢兆文等[12]研究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作为仿刺参抗氧化系统最早和最为重要的防御机制,在受到高温胁迫时其活力均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也有显著降低,体现细胞膜遭到破坏[13],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也会受高温胁迫而显著降低,直接降低了海参的机体代谢水平,从而影响海参的能量代谢[14]。

3 应对措施

3.1 转变养殖模式

发展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同规格苗种的短平快养殖等高效安全的新养殖模式,应对夏季各种理化、生物因子的胁迫,保障海参健康度夏[15]。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例,2018年7—8月持续高温中,水深3 m以下且没有地下深井水注入的海参养殖池塘受灾较为严重,可将池塘经过改造后,进行中规格海参养殖,放养规格为80~100头/500 g海参苗种,养成到15头/500 g,同时可根据池塘条件兼顾其他养殖品种(对虾、海蜇、梭子蟹、海肠等),在高温前收获,主要提供手捡苗。也可改造为大规格海参养殖池塘,放养规格为10~15头/500 g海参苗种,养成到4头/500 g成品,同时可根据池塘条件兼顾其他养殖品种(对虾、海蜇、梭子蟹、海肠等),在高温前进行收获。同规格同养,既加快养殖期的周转,提高池塘利用率,同时可有效规避度夏风险。

3.2 加强设施建设

规范养殖池塘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防灾抗灾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增设遮阴网,可能使池塘水温降低2~4 ℃,以保障海参进入夏眠并顺利度过高温期。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打深水井,如盐度等水质指标适宜,可直接将井水与养殖用水混合使用,以达到降温目的[16]。若深水井的水质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可在养殖池塘底部铺设地下水管道作为降温设备,利用较低温度的深井水在池塘内循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3 转换养殖品种

养殖池塘水位不够(不足3 m)且无深水井注入,不适合改造利用,建议改养耐高热品种或能够避开高温期的养殖品种,如对虾、海肠等。

4 结语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不仅要从多角度开展设施渔业研究,还要在养殖过程中应做好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同时通过增强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培育耐高温良种,全面提升海参养殖技术等来全面保障海参健康度夏及海参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Helmuth B,Harley C D,Halpin P M,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latitudinal patterns of intertidalthermalstress[J].Science,298(5595):1015-1017.

[2] 王亮.刺参池塘养殖高温期管理探讨[J].黑龙江水产,2014(3):14-15.

[3] 周凯,王金龙,霍录广,等.生产中刺参对温度的耐受与应对思路[J].河北渔业,2018(10):27-30.

[4] 于东祥,宋本祥.池塘养殖刺参幼参的成活率变化和生长特点[J].中国水产科学,1999,6(3):110-111.

[5] 于明志,常亚青.低温对不同群体仿刺参幼参某些生理现象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1):31-36.

[6] 薛素燕,方建光,毛玉泽,等.高温下不同盐度对刺参幼参和1龄参呼吸排泄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6):975-980.

[7] 刘锡胤,徐惠章,黄华,等.高温多雨期刺参育苗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J].海洋与渔业,2015(9):60-62.

[8] 胡炜,李成林,韩莎,等.异常气候和环境对刺参养殖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海洋科学,2018,42(2):159-166.

[9] 王金龍.2016年海参市场总结报告[J].当代水产,2017(1):36-38.

[10] An Z H,Dong Y W,Dong S L. A high-performance temperature control seheme:growth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as at different modes of diel temperature fluctuation[J].Aquacultuer International,2009,17(4):459-467.

[11] 林承刚.四种物理环境因素对刺参运动和摄食行为的影响[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

[12] 谢兆文,王寿昆,林旋,等.高温胁迫对仿刺参抗氧化酶等指标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7(7):327-333.

[13] 沙飞,常亚青,丁君.两种降温模式的低温胁迫对刺参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5,30(1):25-29.

[14] 任峰.滑液支原体乳酸脱氢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15] 霍达,刘石林,杨红生.夏季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海洋科学集刊,2017(1):47-58.

[16] 李文东,田燚,汪德峰,等.仿刺参育苗高温期的管理措施[J].齐鲁渔业,2010,27(9):49-50.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王忠菊 卫广松 董美艳 赵慧慧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篇3:

河北省2015年养殖渔情分析报告

2015年,河北省渔情采集主要监测海、淡水池塘和浅海吊笼养殖模式。采集点53个,主要分布在曹妃甸区、丰南区、三河市、永年县、任丘市、献县、安新县、鹿泉区、冀州市、玉田县、乐亭县、昌黎县、黄骅市13个县。采集品种23个,主要为大宗淡水鱼类、淡水名优鱼类、虾类、蟹类、贝类(海湾扇贝)、其它(中华鳖、海参)等6大类。

2015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在保证养殖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对5个采集点进行了更换。经过调整,全省采集面积4206.1 hm2,占全省同类型海、淡水养殖面积的3.5%。采集总面积同比减少24.5%(主要因区划调整浅海吊笼采集面积减少),分析时扣除了采集点更换因素。

1 2015年全省养殖渔情分析

1.1主要指标变动情况

1.1.1出塘量、收入总体减少 2015年,全省采集点水产品出塘总量20 095.08 t,同比减少30.8%;出塘收入12477.51万元,同比减少17.3%。成鱼收入12 134.28万元,同比减少18.1%;苗种收入343.23万元,同比增加27.7%。其中:

采集点共出塘淡水鱼类2 794.04 t,成鱼收入2622.00万元,同比减少50.3 9/6、48.1%。其中:大宗淡水鱼出塘2 722.57 t,成鱼收入2 536.25万元,同比减少50.0%、47.1%。其主要品种草、鲤、鳙、鲫鱼、鲢鱼出塘量分别减少22.0%、53.19/6、62.1%、33.2%、50.0%,收入分别减少25.9%、50.1%、54.3%、28.6%、50.3%;其他淡水鱼(包括名优鱼类等)出塘71.5 t,收入85.76万元,同比减少59.7%、67.2%。

采集点苗种收入246.79万元,同比增加49.0%。其中,大宗淡水鱼增加44.0%、名优鱼类减少37.5%,其他类淡水鱼增加1.36倍。

采集点共出塘虾类641.93 t,总收入3 198.06万元,同比增加50.8%、11.9%。其中,淡水品种青虾出塘量、收入减少29.7%、31.7%,南美白对虾出塘量、收入增加105.8%、33.0%;海水品种日本对虾出塘量减少5.3%、收入增加3.4%,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出塘量增加25.7%、10.2%,收入增加8.3%、4.7%。

淡水南美白对虾出塘量大幅增加,是因部分淡水鱼采集点(62.3 hm2)改养南美白对虾,但因病害频繁发生,对虾长势差,成品规格较小,价格下跌,使得收入增幅远小于出塘量增幅。海水南美白对虾出塘量、收入提升,是因部分梭子蟹采集点(30.7 hm2)改养南美白对虾。

采集点共出塘蟹类7.73 t,总收入58.8万元,同比减少80.0%、73.6%。其中,淡水河蟹出塘7.5 t,收入57万元,同比减少45.0%、38.0%;海水梭子蟹出塘0.23 t,收入1.8万元,同比减少99.1%、98.6%。梭子蟹因水质差(周边炼油厂排污)、造成大量死苗,几乎绝收。

采集点共出塘海湾扇贝16 572.63 t,收入5 682.86万元,同比减少27.7%、10.6%。主要因区划调整,采集面积减少。扣除采集点更换因素,采集点出塘量、收入分别为13 549.27 t、4 610.22万元,同比增加4.9%、28.9%。采集点采用间歇式轮养,饵料生物充足,成品规格较大,出柱率高,价格上涨,使得收入增幅高于出塘量增幅。

采集点共出塘中华鳖36.24 t,收入190.05万元,同比增加14.6%、17.9%。苗种收入96.44万元,同比减少6.6%。采集点共出塘海参42.5 t,收入382.5万元,同比增加1.1倍、1.36倍,因更换采集点,海参出塘量高于去年。

1.1.2鱼类、虾类中价格下跌品种较多,蟹类、扇贝、中华鳖、海参价格上涨

重点监测的19个养殖品种中,9个价格上涨,10个价格下跌。其中,鳙鱼、海参、扇贝价格涨幅超过10%;罗非鱼、黄颡鱼、泥鳅、南美白对虾价格跌幅超过10%。

从出塘均价看,鲤鱼、鳙鱼、鲫鱼价格上涨,青鱼、草鱼、鲢鱼价格下跌;从价格走势看,大宗淡水鱼价格从2014年7—8月份达到年度较高值后不断走低,2015年2—3月份开始反弹,5—8月份价格较大回升,随后不断下滑,11月份跌至年度最低,12月草鱼、鲢鱼价格有所抬升(详见表1、图1)。从出塘均价看,罗非鱼、黄颡鱼、泥鳅价格均下跌,见表2。

从出塘均价看,除日本对虾价格上涨外,其他海淡水品种价格均下跌。从价格走势看,青虾价格小幅震荡;日本对虾价格振荡幅度较大,见表3、图2。

淡水河蟹价格76元/kg,同比涨12.8%,出塘量较小;海水梭子蟹仅7月份有少量出塘,价格较高(80元/kg),因水质污染,死苗严重,后期没有出塘量。

海湾扇贝价格3.43元/kg,同比上涨23.6%。扇贝因长势好、出柱率高,价格大幅上升。

中华鳖和海参价格分别为52.44元/kg、90元/kg,同比涨2.9%、12.5%。从走势看,中华鳖1、2月份因春节价格较高,之后下跌呈波动变化,9、10月份有所回升,见图3。

1.1.3鱼类、贝类、蟹类投苗(种)减少,虾类、海参投苗增加、中华鳖苗减种增 采集点共投鱼(虾、蟹、贝等)苗115 602.7万尾(万粒),同比减少32.9%,扣除采集点更换因素,共投苗99 821.7万尾(万粒),同比减少3.2%。共投鱼(蟹、海参)种557.45 t,同比减少30.0%。

采集点共投放淡水鱼苗3021.8万尾,同比减少9.3%;投放淡水鱼种543.39 t,同比减少28.0%。其中,大宗淡水鱼投苗、投种减少28.1%、26.1%;淡水名优鱼类投苗增加50 9/6、投种减少65.1%。

采集点共投放虾苗28 282.8万尾,同比增加21.4%。其中,淡水南美白对虾投苗增加27.7%;海水日本对虾、中国对虾投苗增加13.3%、12.2%,海水南美白对虾投苗减少16.5%。

采集点共投放海参苗1200万头,同比增加6.32倍。

采集点共投放梭子蟹苗175万尾,同比减少46.2%;投放河蟹种1.5 t,同比减少28.6%。

采集点共投海湾扇贝苗82 905万粒,同比减少42.9%。因区划调整,扇贝采集面积减少。扣除采集点更换因素,扇贝投苗67 124万粒,同比减少11.6%,养殖密度降低。

采集点投放鳖苗18.1万只,同比减少57.4%;投放鳖种12.56 t,去年未投。

1.1.4生产投入大幅下降 采集点共投入资金10 391.69万元,同比减少26.8%。分要素看,除水域租金增加外,苗种费、饲料费、人员工资、水电燃料、基础设施等投入均减少。分养殖模式看,淡水池塘投入减少7.7%;海水池塘投入减少11.1%;吊笼养殖投入减少48.1%。

总体看,淡水池塘养殖主要是饲料费、水电燃料费减少;海水池塘养殖主要因投苗费减少;海水吊笼养殖因采集点减少,投苗量减少、苗价下跌,苗种费大幅下降,人工、设施、租金等费用下降。见表4、5。

1.1.5塘养殖病害增加 我省采集点产量损失929.01 t,同比增加9.23倍;经济损失781.31万元,同比增加42.3%。

其中,因病害造成水产品数量损失157.45 t、经济损失397.96万元,同比增加2.09倍、1.57倍;主要是大宗淡水鱼细菌性出血病、爆发性肝坏死病等;对虾红体病、白斑病、肝胰腺坏死病;梭子蟹肝胰腺坏死病;海参应激性化皮病等。总体看,池塘养殖病害增多。

因大风造成扇贝产量损失771.56 t、经济损失346.56万元;因赤潮造成经济损失36.78万元。

1.1.6生产效益好于去年 采集点总投入10 391.69万元,总收入12 477.51万元,投入产出比1:1.2,每公顷效益5 080元,效益好于2014年,见表6、7。

说明:因2013年底淡水池塘存塘鱼很多,所以2014年分析扣除压塘因素。

总体看,海水养殖效益好于淡水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海参情况较好;吊笼养殖海湾扇贝效益提升。而淡水池塘主养品种大宗淡水鱼、淡水名优鱼、中华鳖、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下行趋势明显,效益下滑。

分品种看,部分产品因成本抬升,价格下跌,出现效益下滑。如淡水南美白对虾,因养殖前期投入较大,成本提升,中后期虾病频繁,个体规格小,出塘价格低,造成养殖亏损。淡水南美白对虾成本29.6元/kg,均价26.7元/kg,每kg亏损2.9元;中国对虾出塘均价83.1元/kg,虽然出塘量增加10.2%,但因鲜活饵料兰蛤成本增加38.8%,使得中国对虾养殖总成本高达90.6元/kg,呈现成本、价格倒挂,造成亏损。

情况较好的是海湾扇贝,因实行稀放、精养,扇贝规格提高,均价上升到3.42元/kg,每kg盈利1.38元。

1.2特点和特情分析

1.2.1主要特点 受鱼类养殖减少、扇贝出塘量下降影响,我省采集点养殖形势整体稳中有降,苗种投放、出塘量、收入均减少。虾类养殖积极性较高,投苗、出塘量增加,收益相对较好。中华鳖、海参出塘量增加,养殖形势开始转好。蟹类养殖遇冷,河蟹养殖减缓,梭子蟹养殖因病害受挫。

水产品价格整体走低,生产投入谨慎。病害频繁,对虾、梭子蟹、大宗淡水鱼损失较大。

1.2.2特情分析

我省定位“生态型农业”以来,加强了海区治理,浅海吊笼养殖扇贝面积下降10%,采集点面积也减少;池塘养殖面积也呈萎缩趋势,因养殖效益下滑,2016年有76.7 hm2海水池塘采集点(占本模式采集面积13.9%)、66.1 hm2淡水池塘采集点(占本模式采集面积12.7%)将要更换。从连续多年渔情监测看,我省水产养殖规模整体下降。

淡水池塘养殖开始探讨鱼—鳖(鹿泉)、鱼—虾(冀州)、渔—菜(鹿泉、曹妃甸)或中华鳖(阜平、玉田)接力式养殖;海水池塘养殖开始进行鱼、虾、贝立体混养的试验(曹妃甸);海湾扇贝(昌黎)改为间歇式轮养,提高出柱率、产量和收入。渔户通过调优模式,减少病害风险,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

从采集点看,养殖效益较差的品种被调整为相对效益好的品种。如62.3 hm2淡水鱼采集点(占淡水采集面积的11.9%)改养南美白对虾,大宗淡水鱼苗种投放减少。部分梭子蟹采集点减少了蟹苗投放,增投了虾苗或海参,如有77.3 hm2梭子蟹采集点(占海水池塘采集面积的14%)改养日本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各采集点根据渔情变化,积极调整养殖品种和投放比例。

从采集点苗种投放、出塘量等方面看,2015年我省大宗淡水鱼养殖减少。主要因近年淡水鱼价格低迷,利益空间被挤压,使得投苗生产积极性减弱。

从采集点养殖看,对虾投苗、养殖面积均增加,尤其是南美白对虾成为养殖户调整结构的主要品种之一。多年来,对虾养殖虽深受病害威胁,但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养殖周期短,仍为养殖户首选。在淡水鱼类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发展对虾养殖仍是增产增效的较好途径。

2 2016年养殖渔情预测

根据2015年的生产形势特点,综合全国经济走势、市场需求等信息评测,对2016年生产形势预测如下。

2.1品种结构、养殖模式将进一步调整优化

鱼类 淡水鱼优化养殖模式将增加;

虾类对虾养殖会稳中有升,对虾新品种、设施化养殖模式将增加,技术水平将会提高;

蟹类梭子蟹、河蟹养殖将稳中有降;

扇贝 养殖规模稳定,养殖模式更成熟;

海参、中华鳖将增加。

2.2水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

海参、中华鳖、大宗淡水鱼对虾、扇贝价格将稳定。

2.3病害仍是养殖业最大的风险

2016年,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引进优良新品种、改变养殖模式,做好病害防控尤为重要。

作者:张黎 王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