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海水

2024-05-02

池塘海水(精选五篇)

池塘海水 篇1

关键词:青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翡翠贻贝,健康养殖,综合混养

石斑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食性广、广盐性、肉味鲜美、经济价值较高等特点,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是我国发展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亚目、翡翠贻贝属,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暖水性双壳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沿岸。其肉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是百姓餐桌上的传统美食,亦为我国南方海区贝类养殖的优良品种[1]。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水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海、淡水养虾超过30万hm2,产量近100万t,南美白对虾产量约占养殖对虾总产量的70%,且是出口额最大的水产品品种之一,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十分重要的优势品种。然而,由于低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近年来一直陷于低迷状态,很多养虾场处于一种尴尬彷徨的境地。通过石斑鱼、南美白对虾和翡翠贻贝综合混养[2,3,4],可以大大地缓和这一局面。

1 池塘准备

长方形水泥池塘667 m2,平均水深2 m以上,并设进、排水闸门,池底铺设塑料膜,排水时能将池底水排干。对池底要进行冲洗、曝晒,用生石灰900 kg/hm2消毒,全池泼洒。进水前在进水口安装60目的过滤网,放苗前2周左右进水、施肥和培养饵料生物。同时根据池塘的水色情况适量加注新水或追肥,以使池内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2 苗种放养

2.1 翡翠贻贝吊养

在肥水完成后,于2011年8月,先放养翡翠贻贝苗种,贝类苗种要求大小均匀、新鲜、健康无破损。放养模式为吊养,规格2~3 cm,数量10万个。选择气候适宜、无风且晴朗的天气放苗,同时注意池塘水质与育苗池水质的理化因子相近,盐度差要在5‰以内,温度差小于3℃。

翡翠贻贝附着物:一般选择牢固、耐用、经济的材料作养成附着物,可就地取材,养殖中选择用旧轮胎作为附着物。

浮子:采用泡沫塑料浮子,规格50 cm(长)×50 cm(宽)×20 cm(高),每个浮子重约2 kg,12个浮子组成1台浮筏,每个浮子用聚乙烯绳挂养附着有翡翠贻贝的旧轮胎2~3个。浮子之间的间距2~3 m,采用聚乙烯塑料绳(直径1.4 cm,每根长65 m)连接,两头固定在两边的水泥桩上,浮筏间距约5 m。在池塘中间吊养的同时,也在水池边上挂养翡翠贻贝,进行比较研究。

2.2 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

2011年9月初,翡翠贻贝放养稳定后,开始投放南美白对虾苗,虾苗平均体长1 cm以上,规格整齐、体表光洁、弹跳有力、健康无病、逆水游动力强。虾苗放养密度为45万尾/hm2。

2.3 青石斑鱼苗种放养

2011年9月底,待虾苗生长稳定后,开始投放青石斑鱼苗种,鱼苗应选择大小均匀、活力强、体型肥壮、体表无损伤、无寄生虫、体色鲜艳无病的健康鱼种,苗种规格100 g,共1 800尾。

3 养殖管理

3.1 水质管理

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并随季节的变化进行水质管理,前期以添加水为主,随着鱼、虾、贝的生长,要使池塘水位达到最高并加大换水量。养殖池的水色以青绿色为佳,视水色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池水的溶氧量;并根据池水水色适当添加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沸石粉等来调节益生菌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减少鱼、虾、贝病害的发生。

3.2 饵料投喂

鱼苗、虾苗以投喂鱼类配合饲料为主,少量投入虾料,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鱼、虾的摄食、天气、水温、水质环境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贝类以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为食。经常观察鱼、虾的摄食和游动情况以及翡翠贻贝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饵量。

3.3 日常管理

常巡池,观察水位、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清理水面杂物,若发现病死鱼、虾,要及时捞出,检查并分析原因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病情的轻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混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好饵料、水质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机能。

4 收获

到2012年7月,鱼、虾、贝养殖共10个月的时间,青石斑鱼已经达到上市的规格,平均体重0.5 kg,平均体长29 cm,共计1 650尾825 kg;南美白对虾平均体重43 g,平均体长16 cm,共计250 kg;翡翠贻贝平均体重12 g,平均体长6 cm,共计160 kg。

5 结语

近几年世界性虾病、鱼病的流行,使养殖者逐渐认识到养殖的生态效益和减轻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其中,鱼、虾、贝混养模式以低放养密度、低投饵量,进行无污染生态养殖,其养殖成本低、养殖病害减少,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本次养殖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的养殖病害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翡翠贻贝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和碎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质;南美白对虾可以摄食部分鱼类残饵,从而改善底层水质;青石斑鱼可以摄食一些活力不好或者生病的南美白对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害的传播。鱼、虾、贝三者互利共生,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减少养殖病害,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汉华,杨渡远,黄国光,等.大亚湾翡翠贻贝增养殖技术及效果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7(2):28-35.

[2]刘赤志.浮吊式养殖翡翠贻贝技术[J].中国水产,1992(9):33.

[3]申玉春,熊邦喜,王辉,等.虾—鱼—贝—藻养殖结构优化试验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1):30-38.

半滑舌鳎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篇2

关键词:半滑舌鳎;海水池塘;网箱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对温度和盐度适应性较广,能在水温4~32 ℃的水体中生存,最适水温为14~24 ℃;能在盐度5‰~37‰的海水中生存,最适盐度范围为14‰~33‰。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肉味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1]。

1材料和方法

1.1养殖池塘、网箱参数

图1网箱结构示意图

试验池塘在天津市汉沽立信水产有限公司,养殖面积为0.53 hm2,水体深度5 m,配备1台叶轮式增氧机。在池塘中组建模块化浮动式养殖网箱2个。网箱的规格为3.0 m×3.0 m,顶部高出水面约30 cm,以密封塑料桶充当浮子。网箱主体采用钢架结构,聚乙烯塑料网,网目为2 cm,单层(图1)。

1.2材料来源与放养

试验所需半滑舌鳎苗种为天津市汉沽立信水产有限公司经过“温室大棚+海水”工厂化养殖培育的大规格半滑舌鳎苗种。选择无外伤,体质健壮,规格均一,摄食、游动能力强的个体。于2013年8月5日(10:00-13:30)入池塘网箱,分1个网箱养殖,平均体重(350.00±32.46) g,平均体长(26.00±0.68) cm,放养300尾。养殖时间从2013年8月5日至2013年10月28日,养殖周期为84 d。

苗种放入网箱前要先进行消毒处理,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 min,浓度为5 mg/L。

1.3日常管理

1.3.1投饵管理饵料投喂也是网箱养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择合适的优质饵料,可有效提高饵料系数,合理的投喂策略,可减少残饵对池塘水质的污染[2]。本试验中,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放苗后三日内为适应期,不投饵,之后日投喂量根据鱼类实际摄食情况确定。投喂不可过快,以免造成浪费,切忌一次倾倒全部饵料。每天投喂2次,投饵时间为上午8和下午5点。投喂量可参考养殖日志,根据天气变化及鱼的摄食情况作适当增减。

1.3.2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选择体质好,活力旺,无明显病害的鱼种,同时在放苗前对鱼体进行严格的消毒是很有必要的,有条件的话还可进行暂养以确定苗种的健康,及时处理,避免投放带有病害的苗种。其次要选择优质饵料,并搭配营养添加剂,以增强体质,促进鱼的生长。定期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3-4]。

1.3.3网衣清理在网箱养殖中,不管是海区养殖还是池塘养殖,都会遇到由于投饵及粪便造成的网衣上附着腐殖质,加上水体中藻类繁殖快,会造成网目堵塞,因此要经常清理,避免缺氧。并且伴随着鱼的生长,还要及时更换网衣,可以有效加强水体交换[5-6]。

1.4数据记录

制定规范的养殖记录表并做好日常记录对整个养殖周期数据收集和整理是必要的。养殖日志主要包括天气情况,每天定时投饵量,鱼体病害及死亡情况,活动与摄食。养殖周期内每15 d测量网箱水质,指标主要有温度、盐度、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

2结果

2.1网箱水质情况

半滑舌鳎养殖期间,水体主要参数为:温度15~24 ℃、盐度27‰~33‰、pH值8.2~8.4、溶氧4 mg/L,氨氮0.005~0.030 mg/L,亚硝氮0005~0.010 mg/L,均在苗种正常生长范围之内(见表1)。

表1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情况

日期温度/℃盐度/‰pH溶解氧/mg·L-1氨氮/mg·L-1亚硝氮/mg·L-18.1629268.34.20.020.018.3025.6258.44.10.020.0059.1323.5268.24.30.030.0059.2223268.44.00.0250.00510.720268.44.20.020.00510.1019278.34.30.020.005

2.2池塘网箱养殖半滑舌鳎的生长曲线

苗种放养后,定期对养殖鱼类的体长和体重进行测量,每个月测一次,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

半滑舌鳎平均体重(634.30±69.00) g,平均体长(43.28±1.32) cm,84 d内体长增长约1728 cm,体重增加284.30 g,半滑舌鳎体长体重增长显著。整个养殖周期,存活率为84.0%,饵料系数为1.07。

图2半滑舌鳎的体长和体重变化趋势

2.3与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对比

从养殖生长情况看,网箱养殖半滑舌鳎相比于工厂化养殖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具体对比情况见表2。

表2半滑舌鳎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生长情况对比

项目工厂化养殖池塘网箱养殖养殖周期/d8484放养平均体重/g350.00±32.46350.00±32.46放养平均体长/cm26.00±0.6826.00±0.68试验结束平均体重/g250±15.27634.30±69.00试验结束平均体长/cm40.11±0.8943.28±1.32平均日增体重/g·d-12.973.38平均日增体长/cm·d-10.170.21

nlc202309040129

由表2可以看出:半滑舌鳎的网箱养殖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工厂化养殖,平均日增重比工厂化养殖提高13.7%。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同规格的苗种,海水池塘网箱养殖的半滑舌鳎比工厂化养殖的商品鱼规格更大,即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可有效缩短养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讨论

3.1池塘网箱养殖成活率

养殖成活率是养殖效果的主要判定指标,而成活率又与苗种质量、苗种运输及养殖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在苗种选择上,要选择体型完整,体表无损伤,无明显病害趋势的鱼种;运输时要合理规划路线,减少运输时间,控制密度,降低胁迫应激反应;投放池塘网箱后还需加强日常管理,定时检测各项水质指标,定时巡查,观察鱼的摄食和游泳情况,定时开启增氧机等设备,保证溶氧。本试验中,半滑舌鳎网箱养殖成活率为84%,效果较好,说明在该地区进行池塘网箱养殖是可行的[7-8]。

3.2池塘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的比较

池塘养殖是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对水体的一种利用,不进行太多人工干预。目前,在鱼、虾、蟹等品种的单养和混养方面都有比较多的探索,也取得不少成绩。工厂化养殖则是在人工条件下,采用一整套设备体系,对生产各个环节施加干预,具有高效、高产、环保、安全的特点,国外有较多的成功经验,近些年在国内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是渔业发展现代化的一种高效模式。但是,由于工厂化养殖设施建造耗资大,设备运行成本高,养殖户受经济实力、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实施。工厂化养殖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池塘养殖的不同模式,传统池塘养殖生产方式进行改造有较大难度,不适宜大面积推广[9]。

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网箱结构为模块化,结构简单,投入小,还可根据池塘具体条件设计网箱结构,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投喂,科学管理,达到高产、高效养殖的效果,同时兼顾生态、环保的养殖新理念。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网箱养殖半滑舌鳎在养殖周期内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工厂化养殖,增重提高了13.7%。因此,在适宜条件下,该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模式。

3.3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前景分析

海水池塘网箱养殖的优势有:首先,设备简单,一次性投入小,可循环使用;其次,管理简单、投喂方便,养殖品种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规格整齐、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再次,水体有较好的透明度,能够清楚看到鱼的摄食和游动,可及时发现有病害的个体,易于捕捞处理,提高了可操作性,降低对鱼体的机械损伤。池塘作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通过对水质、饵料和食物链的调控,在池塘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建立稳定的养殖生态系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可套养其他品种的鱼虾等,进一步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10]。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池塘网箱养殖这两种模式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目前,半滑舌鳎多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11-12],可以开展工厂化与池塘接力的养殖模式,即在秋冬季节,室外温度较低时在车间养殖,以便于越冬管理;在春夏时节,室外温度达到养殖条件时,将鱼种转移到室外池塘网箱养殖,以达到增加养殖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因此,探讨和研究双模式互联养殖,扩展其养殖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养殖模式基础研究的深入,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及设备的开发,能够应用于池塘网箱养殖的技术和设备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可以为双模式互联养殖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上支持,结合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各地方地理优势和养殖品种为基础,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双模式互联养殖道路,发展水产养殖产业[13]。

参考文献:

[1] 颉晓勇.半滑舌鳎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2009(4):40-42

[2] 路宇明.不同营养组合对半滑舌鳎生长的影响[J].饵料工业,2010,31(4):29-31

[3] 王文建.美国大西洋牙鲆南方海上网箱养成技术探讨[J].福建水产,2006,3(1):33-35

[4] 黄德波.海水网箱养殖牙鲆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2(8):35-36

[5] 常抗美.论深水网箱鱼类养殖技术[C].国家“863”第二届海洋生物高科技论坛论文集,2004:138-141

[6] 黄滨,关长涛,林德芳,等.横卧式可翻转抗风浪网箱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6):47-54

[7] 姜秀凤,段晓荚,王玉芬,等.牙鲆室内越冬和海上网箱养成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1,28(4):163-164

[8] 于燕光.青石斑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4(4):15-17

[9] 魏文康,孔德胜,杨展东,等.当前水产养殖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内陆水产,1999(7):132-141

[10] 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2004(08):11-12

[11] 王峰,雷霁霖.半滑舌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值评价.中国工程科学,2015,17(1):4-10

[12] 王峰,雷霁霖.半滑舌鳎成鱼开放流水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研究,水产学报,2015,39(4):520-528

[13] 董登攀,宋协法,等.褐牙鲆陆海接力养殖试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10):038-042

(收稿日期:2015-10-28;修回日期:2015-10-29)

海水池塘虾、蟹、蛤生态混养技术 篇3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多数为4 hm2/口,长方形(400 m×100m)东西朝向,平均水深1.5 m,大潮可纳水至1.8 m,池埂用条石砌成,坚固不渗漏,底质为沙泥质,配有专用的进水及排水渠道。养殖期间配备养殖船1艘,布设增氧机4台。

1.2 池塘改造

在离四周池埂约15 m处为起点,向池中一侧挖一环沟,环沟宽3~4 m、深0.6~0.8 m,断面呈锅形,挖出的泥土均匀填高靠池埂一侧的区域。环沟水较深,作用是高温期让梭子蟹栖息。在环沟靠池埂一侧沿沟沿插围网,网埋入池底25~35 cm,高出水面30 cm,网目1 cm,这样隔成内外两个养殖区域。外侧用于养殖菲律宾蛤仔,面积约为全池的13,中间2/3养殖对虾、梭子蟹。在中间区域放置切段塑料管、空心砖、旧网衣等物,作为虾蟹蜕壳和高温期的隐蔽栖息处。

1.3 浸泡消毒

池塘曝晒10~20 d,表层龟裂氧化后,翻耕20~30 cm,清除过厚淤泥。后向池内注水5~10 cm,用15~20 mg/L漂白粉浸泡消毒,反复2~3遍,再换水冲洗池塘。放苗前一周,进水浸没蛤仔养殖区30~40 cm,培养水质。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

2 苗种放养

6月份后即可开始购苗放养。

2.1 对虾苗放养

一般要先放养南美白对虾苗,有条件的先标粗至2~3 cm更佳,既提高成活率又不易被蟹捕食,密度以0.8万~1.0万尾/667 m2为宜。当地海区日本对虾资源丰富,渔民出海时捕获5 cm以下个体数量可观,养殖户收购后放养,但要视成活率情况合理确定放养量。

2.2 梭子蟹放养

梭子蟹苗种主要也是海区天然苗种,7月份开始收购渔民捕获的梭子蟹,尽量选择规格为20~60只/kg之间的中苗为好,规格大提高成活率。可能是梭子蟹经捕捞和需环境适应等原因,成活率一般只有15%~20%,放养量控制在1 000~1 500 kg/池。中秋过后,视梭子蟹成活率高低,适当补充投放0.3kg/只左右的大苗。

2.3 菲律宾蛤仔放养

水质藻相稳定后,即可放养蛤仔,苗种规格以240~320粒/kg为好,放养密度400~500 kg/667 m2,即一池的放养量在8~10 t之间。

3 养殖管理

3.1 水质管理

水温低于25℃时,采用关水、日加注新水10cm的办法,保持水质稳定。因蛤仔摄食大量藻类,水质容易变瘦,可施用尿素肥水,保持透明度30~40cm,每5~7 d换水一次。高温期间则每天进行大量换水,日换水量40~50 cm,保持水质清新,新水富含大量藻类,可满足蛤仔摄食需要。同时,流水有利于虾、蟹蜕壳,促进生长。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溶解氧大于5 mg/L,也有利于水体交换,让蛤仔摄食到更多的浮游生物。

3.2 饵料投喂

饵料供对虾、梭子蟹摄食,主要投喂冰鲜小杂鱼,应打成碎片状以利于虾蟹摄食,适当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残饵、虾蟹排泄物可以肥水,但蛤仔随着生长而增加摄食量,会使蛤仔饵料不足,注意观察水体藻相,必要时要补投鱼浆供蛤仔摄食,特别是长时间阴雨低温天气时,要用鱼浆加水泼洒。

3.3 病害防治

低温期间重视保持水质藻相稳定,高温期间则每天换水,病害不易发生。主要一是注意清除浒苔。二是国庆前后蛤仔已长至140~160粒/kg,此期间视情用1.0~1.5 mg/L漂白粉全池泼洒,保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3.4 围网清洗

围网的作用是阻止梭子蟹摄食蛤仔,但容易因附着浮泥和浒苔等生物而堵塞网眼,影响水体流动。因此,除经常检查围网的安全牢固外,还应定期刷洗,浮泥及生物附着严重时应换网。换网要先在紧邻旧网位置养蛤一侧安装好新网后才拆去旧网,以防梭子蟹游入养蛤区。

4 适时收获

4.1 对虾收获

对虾经70 d以上养殖,即达到80~100尾/kg的上市规格,使用笼网(虾蛄网)捕捞,捕大留小。方法是在黄昏时将笼网放入池里固定,第2天早上收网,早上销售的虾价高。网收回后要清洗晾晒,保持清洁,有利于虾入网。

此时仍可收购日本对虾海区苗放养,提高池塘混养效益。

4.2 梭子蟹收获

春节前后,梭子蟹肥满度最好,雌蟹卵黄饱满,价格高。使用定刺网捕捞,根据销量和市场价格情况确定放置刺网多少,价高多捕。要注意的是,此季节若遇上阴雨天气,雌蟹容易产卵,使价格大为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做好收获安排。

4.3 蛤仔收获

春节前后蛤仔销量很大,用竹筛收获规格大于120粒/kg的蛤仔,规格小的放回池中继续养殖至5—6月时清池。

5 效益分析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的养殖周期内,我们对经技术指导的5口相同面积(每口4 hm2)的养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每口池收获梭子蟹2 795.3 kg、产值44.72万元,收获南美白对虾1 993.6 kg、产值6.78万元,收获日本对虾916.2kg、产值11.91万元,收获蛤仔33 575 kg、产值26.86万元,一池的总产值90.27万元,平均667 m2产值15 045元。

生产成本包括苗种费15.5万元,池塘改造4万元,饲料18.5万元,消毒药物0.66万元,电费2.2万元,人员工资9.6万元,池租4.8万元,生产工具及其他支出3.7万元,合计支出58.96万元。

池塘海水 篇4

一、海水池塘养殖现状

近年来, 沿海海水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 2005年河北省养殖池塘总面积已达44 921.5hm2, 比2000年的38 771.8 hm2增加了15.86%, 其中, 秦皇岛市3 923.0 hm2, 占全省养殖池塘总面积的8.73%, 唐山市30 776.8 hm2, 占全省养殖池塘总面积的68.51%, 沧州市10 221.7 hm2, 占全省养殖池塘总面积的22.75%。到2005年海水养殖产量由2000年的15.5万t增至26.1万t, 占整个海水产品总产量的45.65%。养殖池塘主要分布在大清河口以西的粉沙淤泥质潮上带和潮间带高、中潮滩, 大清河口至滦河的离岸沙坝内侧以及滦河口、七里海、洋河口等地。分布集中连片、整齐划一, 各片间由规模相当、顺直的引排水渠相隔。主要养殖品种为对虾、河豚、蟹及其他鱼类。目前河北省海水池塘养殖业已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生产中却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养殖密度过大, 养殖总量超过水域容纳量, 养殖病害增多, 环境污染加剧, 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下降, 海洋资源日益衰退等。

二、海水池塘养殖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养殖水域自身污染严重, 赤潮灾害频发

海水池塘养殖过程中输出的废物主要包括饲料残饵、粪便中所含N、P等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现代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向海水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水体中N、P等含量升高, 邻近水域营养盐含量不断增加, 加速了渤海湾半封闭水体富营养化, 养殖水域自身污染严重。

按养殖池塘平均水深1.0m, 平均养殖池塘每天换水量约5%~10% (取7.5%) 计, 则河北省约44 921.5 hm2 (2005年) 的养殖池塘每天排入海中的养殖废水约3.37×107 m3, 若按整个养殖周期120天计算, 则全省养殖池塘每年排入海中的养殖废水约4.04×109 m3。依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999年的调查资料, 我国北方地区养殖池塘排放水营养盐类和COD的大致增量 (ΔIN=0.1 g/m3, ΔIP=0.01 g/m3, ΔCOD=2 g/m3) , 可估算出全省养殖池塘每年排放的养殖废水中所含无机氮、无机磷、和COD污染物的量:IN为404.0 t、IP为40.4 t、COD为8 080.0 t。大量的养殖废物排入近岸海域, 当这些污染物质总量超出了该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则会造成该海域的环境污染、海水出现富营养化, 引发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造成水体缺氧, 在缺氧状态下, 海水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反过来危害养殖产品的正常生长, 从而造成海水池塘养殖业的恶性循环。

有人曾做过统计, 意外发现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的规律与虾养殖产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而与全国废水排放量却没有相关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 河北省沿岸赤潮灾害不断加重, 全省海域共发生赤潮26次, 年均1次。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赤潮共有两次:1989年8月5日~9月14日黄骅沿岸发生赤潮, 影响面积1 300 hm2, 受灾虾池1 733 hm2, 直接经济损失2 500万元;1998年9月27日, 河北全海域发生赤潮, 全省总经济损失共计1.12亿元。养殖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许多赤潮都发生在养殖区内及邻近海域, 2004年河北海域春季出现了大量的赤潮生物———夜光虫, 其丰度 (39 743个/m3) 高于1984年海岸带调查结果一个数量级 (3 035个/m3) , 是1984年5月的13.1倍。由此可见, 养殖水域赤潮频繁发生, 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沿海地区海水池塘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而引起养殖水域自身污染有密切关系。

2. 天然湿地萎缩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河北省海水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 人工养殖池塘面积不断增加, 由1987年的14 703.4 hm2增加至2005年的44 921.5 hm2, 18年来面积翻了两番 (图1) 。养殖池塘开发主要集中在粉沙淤泥质潮上带和潮间带高、中潮滩和河流入海口以及潟湖周围, 占用了原有大片天然湿地, 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致使湿地生境破碎化, 湿地生态功能退化。

(1) 潟湖湿地

潟湖湿地具有较好的蓄水能力, 既接纳陆地河流径流又与海相通, 淡水与海水在此交融, 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 并且借助海水潮汐涨落, 从而使潟湖湖水循环交换, 净化水质, 形成良好的水资源环境, 为海洋和陆上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潟湖水含有较高的溶解氧及营养盐, Ph值适度, 初级生产力80 g C/m2·y, 是水产资源的重要繁殖场所。近年来人类利用潟湖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围垦侵占了潟湖大量水域面积, 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1956年和2005年两个时相的卫星图像对比 (图2、图3) , 七里海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 从1956年的3 070 hm2, 减少到2005年的320 hm2, 50年间减少为原来的1/10, 而人工养殖池塘面积从无到有增至1 931.5 hm2, 天然湿地仅占湿地总面积的22.07%。大量养殖废水排放, 超出养殖水域的自净能力, 水质恶化, 原有大面积天然湿地消失,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河流、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盐沼等天然湿地在七里海周边广泛分布, 近50年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大, 大面积天然湿地被稻田、盐田、养殖池塘和库塘等人工湿地取代, 使得以此为生存环境的生物失去栖息场所, 水生生物和鸟类数量明显减少, 生物多样性降低,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2) 河口湿地

河口湿地处于河流与海的过渡地带, 淡水和盐水在此交汇, 动植物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 同时由于各种自然要素与人为要素相互作用, 使得河口成为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 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近年来, 海水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 人工养殖池塘侵占了大面积的天然湿地, 河口原有的动态平衡发生变化, 使原本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滦河口原有大面积由植被和滩涂构成的湿地, 现已被人工养殖池塘所代替, 根据1956年地形图和2005年TM影像图可分别计算出滦河口天然湿地总面积, 其中1956年为4 335 hm2, 2005年为1 975 hm2, 50年来天然湿地面积萎缩过半, 目前滦河口湿地因稻田和养殖池塘的开发, 原有天然湿地几乎荡然无存 (图4、图5) , 人工养殖池塘面积现已增至4 602.5 hm2。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加剧, 使湿地成为养殖污水的承泄区, 水体污染严重, 该区生态系统自稳定性下降, 湿地生态功能减弱, 曾将此作为栖息、繁殖地的世界珍禽———黑嘴鸥, 数量显著减少, 同时, 受生境单一化的影响, 区域鸟类组成和数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3) 潮滩湿地

潮滩湿地滩面平坦、宽阔, 底质细腻, 适宜各种潮间带生物和滩涂鸟类的栖息,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 受到人类开发活动影响, 大面积的天然潮滩湿地被围垦为养殖池塘, 到2004年全省潮滩湿地面积由1980年的51 316.8 hm2减少到41 918.1 hm2, 14年来1/5之多的潮滩湿地消失, 首先造成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植物被破坏, 进而导致潮间带底栖生物以及鱼类甚至滩涂鸟类的栖息、捕食地和繁殖场所丧失, 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最终导致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失衡。

3. 周边土地次生盐渍化

近年来, 大量陆基 (潮上带) 人工养殖池塘的修建, 加剧了周边土地次生盐渍化, 一方面利用地下水养殖, 会造成地下水日益枯竭, 局部地面下降, 进而导致海水倒灌;另一方面养殖池塘的渗水带来大量水盐, 由于渗漏水补偿, 引起周边地下水位抬高, 当地下水位超过其临界深度时, 地下水和土体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流通过地面蒸发耗损而聚于表土, 直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 因土壤含盐量高, 周边地区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主要以矮小芦苇和盐地碱蓬为主, 而原生盐生生境空间缩小、滨海盐生植被分布区萎缩。在自然状态下, 滨海盐生植被受生境条件影响, 呈条带状集中分布于临近海岸区域, 在其受人类滩涂及潮上带养殖池塘开发的影响下, 原生盐化生境极度萎缩, 原有滨海盐生植被分布空间多被大量人工养殖池塘所占据, 仅在堤埝上有少量残留。同时, 潮上带养殖池塘因长期蓄积海水, 使周边区域地下水位上升、矿化度升高, 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引发非盐生植被向盐生植被的逆向演替, 盐生植被分布区向周边区域扩张。

此外, 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抗干扰能力低。其附近开发的养殖池塘致使土壤次生盐渍化, 对防护林树木生长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造成树木干枯、死亡, 防护林带退缩。曾分布于黄骅歧口至旧狼坨子沿岸贝壳沙堤坝的防护林, 受采挖贝壳沙及筑池养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已不复存在。人类若不减少人工养殖池塘的开发, 其对土壤盐渍化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步扩大, 对其周边生境及沿海防护林的破坏也将愈演愈烈。

4. 古贝壳堤破坏严重

黄骅境内自西向东分布着6条与岸线基本平行的古贝壳堤, 堤高0.5~5 m, 宽几十至几百米, 长数十米、上百米或延伸百余公里。其横剖面顶部上凸, 两翼减薄到尖灭。古贝壳堤是渤海湾西岸七千多年来成陆过程中产生的, 它的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所包含的地质古环境信息可为研究古海洋变迁、环境变化趋势等提供天然本底。除供科学研究外, 古贝壳堤可抵御风暴潮, 贝土还可加工为天然饲料添加剂和建筑材料, 同时其上又可生长野酸枣、麻黄草等耐盐碱植物。近年来, 人类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 大面积古贝壳堤被盲目开发为养殖池塘, 目前, 黄骅境内的古贝壳堤地上部分基本已消失殆尽, 古贝壳堤受到严重破坏。

三、建议及对策

养殖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水池塘养殖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分散经营的养殖方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严重, 因此协调养殖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减少海水养殖对沿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是保证海水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 优化养殖模式, 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

目前, 河北省池塘养殖模式相对较落后, 缺乏健康、科学的养殖模式, 养殖区域布局不合理, 养殖区域过于集中, 今后应注重优化养殖模式的研究, 大力发展高效、低污的工厂化 (集约化) 养殖, 同时应合理布局养殖区域, 根据养殖水域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承受能力, 确定适宜的养殖容量, 排污量不得超过临近海域自净能力, 适宜开发新的养殖区域, 充分利用近岸海水养殖资源, 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 将有利于养殖生物和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 减少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

2. 提高饵料质量和利用率, 杜绝滥用药物

残余饵料是导致养殖自身污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优化养殖技术, 提高所投饵料营养结构及转化率等, 以降低残饵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此外, 目前水产养殖所用化学药品种类繁多, 缺乏产品质量标准和严格的检测监督管理, 不少药物使用后不仅残留在养殖环境中, 而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直接威胁到人类的食品安全, 因此应制定统一的养殖药品使用规范, 加强科学管理, 严格控制药品的使用, 坚决杜绝滥用药物。

3. 加大科研投入, 注重技术创新

目前河北省水产养殖科研力量比较薄弱, 科研条件相对落后, 今后应当加大科研投入, 重视技术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开发新的养殖技术,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引进新品种, 加强养殖模式和养殖容量等方面的研究。

4. 加强行政管理和执法力度

由于对海水池塘养殖的管理相对滞后, 缺乏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手段, 使得河北省海水池塘养殖业局部开发规模过度, 养殖负载力过大, 环境容量减小, 因此应不断健全政府的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 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切实加强对海水池塘养殖开发的管理, 加大治污力度和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0

[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

[3]林钦, 贾晓平.养殖水域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关系[J].南海水产养殖, 1997, 15 (12) :9~16

[4]李天杰.土壤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池塘海水 篇5

关键词:海水养殖,池塘养殖,海参,透明度生产,调控

1 主要技术措施

1.1 春季调控

化冰后的池塘, 水体透明度很高, 清澈见底, 这个阶段海参刚结束冬眠, 摄食旺盛, 马上会进入生长的快速期, 如果透明度过小, 则底栖硅藻繁殖缓慢, 海参会因缺少优质饵料生长缓慢。管理上应在大汛潮多排水少进水, 逐渐降低池塘水位, 以尽快提高池水温度, 投放低温型微生态制剂和适合硅藻生长的营养盐, 促进硅藻类生长, 为海参提供优质饵料同时, 还避免了海参受强光的直射, 创造海参良好的生长环境。透明度控制在能够隐约看见池塘底部为宜, 直到春季开始捕捞海参。

春季后期是能否控制住大型藻类泛滥的关键时期。大型藻类正常生长必须具备3个条件:孢子、营养盐和光照。正常海参养殖池塘中, 藻类孢子和池水营养盐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故适时调控好透明度, 阻断大型藻类生长的光源, 是控制大型藻类生长可以实施的有效手段。

春季后期为方便捕捞海参, 一般要再次降低水位, 此时 (水温15℃左右) 大型绿藻也开始生长, 因此, 在水位降低、开始捕捞的同时, 应及时施用有机肥和农用复合肥, 待捕捞结束后马上加深池塘水位, 在池水温度18℃左右, 由于肥料的作用, 浮游藻类会快速繁殖起来, 一般10~15d, 池塘已看不见底, 起到抑制大型藻大量繁殖的作用。这个阶段必须密切观察水色、透明度的变化, 如果发现甲藻等大量繁殖, 要加大换水量, 换水后仍不见好转, 可在局部发生水华的区域施用漂白粉进行杀灭。换水后再适量投放微生态制剂, 进行生物调节。如果发生微藻死亡等使透明度大幅增加的情况, 应查找原因, 并迅速大量换水, 立即追肥。通过换水更新水质, 重新引进海区微藻类, 并追肥使其快速繁殖, 以保持池塘水色, 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低于池塘水深30~40cm水平。

1.2 夏季调控

进入春末夏初高温期, 各种大型藻类也进入了快速生长期, 在温度、光照适宜情况下, 大型藻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大量繁殖的大型藻类会迅速吸收消耗掉池塘的营养盐, 造成池塘中其他浮游植物难以繁殖。因此, 从春末夏初即开始实施降低透明度操作非常关键, 透明度达到了低于池塘水深30~40cm水平, 大型藻类生长所必需的光源就会被阻断, 因其大量繁殖的基本条件缺失, 最终将被控制;如果没降下来, 大型藻类一旦大量繁殖生长, 再想通过生物办法控制几乎不可能。因此, 夏季在加深水位的同时, 保持和控制池塘水色、透明度应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但要注意的是透明度不是越低越好, 过低会造成海参夏眠的池塘底部夜间严重缺氧, 导致海参发病甚至死亡。这期间还要特别注意观察池塘上下风头不同的透明度, 由于风力影响, 将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池塘下风, 故下风处水浓, 透明度小, 经常会出现池塘大多数区域透明度合适, 但在池塘下风处局部透明度过小的现象, 这时一定要采取局部及时投放二氧化氯杀灭部分浮游植物的措施, 以免造成该区域夜间缺氧。

1.3 秋季调控

夏末秋初随着天气转凉, 池塘水温逐渐回落, 海参夏眠结束前应降低水位, 有底部增氧设备的池塘应在凌晨打开, 以便快速降低池塘水温, 为海参结束夏眠快速出礁创造条件。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池水透明度, 可根据透明度情况施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 将池塘透明度降到能够看清池底 (与春季要求接近) 。较好的透明度会再次催生底栖硅藻大量繁殖, 为海参夏眠结束后摄食提供充足优质的天然饵料。

2 小结

根据海参周年的生长规律, 春秋两季要调大池水透明度, 创造适宜硅藻生长的条件, 使海参能够有充足的食物, 有利于增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池塘海水】相关文章:

提案海水淡化05-24

池塘处理05-08

池塘培育05-20

美丽池塘作文04-12

小池塘教案05-07

金色池塘影评05-16

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论文04-20

海水淡化现状与未来04-28

大规模海水教案05-01

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应用05-03

上一篇:跨国企业在中国变质下一篇:网络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