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2024-04-23

房地产业与建筑业(通用8篇)

篇1: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一、什么是建筑业,什么是房地产业,其行业是如何划分的?

建筑业: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是以砌筑组合安装为手段,使产品与大地相连固定不动的生产活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管道和设备安装业以及装修装饰业三大类。

房地产业是指:是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维修、管理,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划拨、转让、房屋所有权的买卖、租赁、房地产的抵押贷款,以及由此形成的房地产市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上将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行业称为房地产业

行业划分:产业属性不同。从根本上来说,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流通行业和服务行业),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这也是由它们针对的经济活动不同而决定的。其次,主打产业不同。建筑业主要从事房屋的生产、改造、装修等建筑物的生产;而房地产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经营等活动。

二、结合房地产行业的特点,说明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

答: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房地产行业从事的不是建筑活动而是经济活动;房地产行业需要策划来贯彻实施;房地产行业是多项目的综合体工程;房地产行业的工作是决策,而不是简单的工作;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渠道很多。房地产的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土地、土建、设备费用,配套及其他收费支出,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土地、土建、设备费用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体内容,也是房地产前期开支,并可通过可行性评估加以控制。配套及其他收费支出,这类收费项目种类繁多,标准不一,许多收费项目由垄断性经营企业或事业单位执行,任意性很强,标准普遍偏高。该类一般占总投资的10%~15%,减少这部分费用支出是降低开发成本取得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房地产开发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投资风险高等特点,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成为房地产行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一方面。

房地产成本管理的难点:

1、找准自身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有的放矢。我国房地产企业根据其经营业务的繁杂程度可以分为综合型、精细型、积极型和简化型四种类型,各类经营业务不同,导致其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很大区别。

2、需要制定好的成本计划,执行全过程成本管理,需要好的管理

3、周期长,涉及范围广,风险管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4、针对行业特征及环境,及其为一种经济活动,风险与利润共存。

篇2: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一、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缴增值税设计比较

具体见下表:

表: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缴增值税比较

建筑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国家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跨县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 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 第四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以下规定预缴税款:

(一)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二)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三)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第五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应预缴税款:

(一)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11%)×2%

(二)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3%)×3%

纳税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负数的,可结转下次预缴税款时继续扣

第十条 一般纳税人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应在收到预收款时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第十一条 应预缴税款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应预缴税款=预收款÷(1+适用税率或征收率)×3%

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按照11%的适用税率计算;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

第十二条 一般纳税人应在取得预收款的次月纳税申报期向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

第十二条 一般纳税人应在取得预收款的次月纳税申报期向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

第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小规模纳税人)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应在收到预收款时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第二十条 应预缴税款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应预缴税款=预收款÷(1+5%)×3% 第二十一条 小规模纳税人应在取得预收款的次月纳税申报期或主管国税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向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项目 区别点

预缴规范

1、预缴目的不同:

建筑企业是为了空间上的平衡(即平衡住所地、建筑服务发生地税负)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时间上的平衡,保证开发期税款均衡入库,避免在项目开发期税负不均;

2、预缴公式有所区别

3、预缴地不同:建筑企业明确预缴地在建筑服务发生地;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管国税除。

纳税人应按照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分别预缴。

第十四条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件印发,以下简称《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当期销售额和11%的适用税率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抵减已预缴税款后,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未抵减完的预缴税款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第八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第十五条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建筑服务,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房地产项目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税机关预缴的增值税税款,可以在当应按照《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规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抵减不完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当期销售额的,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和5%的征收率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抵减

已预缴税款后,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未抵减完的预缴税款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第二十二条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应按照《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当期销售额和5%的征收率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抵减已预缴税款后,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未抵减完的预缴税款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机关

抵减时间规范

抵减时间不同,建筑服务因预缴与纳税申报系同一期间,故预缴可以在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减;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缴与纳税义务时间不同,故只能在规定的纳税义务时间内抵减

法律责任

均需预缴,如第十二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果房地产开发供建筑服务,按照本办法应向建筑服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企业将未完工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未按本办法规定预项目预缴资金自应当预缴之月起超过6个月没有预缴或缴纳税款的,由主管国税机关按照抵减当期应交缴税款的,由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增值税,实质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为未预缴或完理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全履行预缴责

房地产开企业预缴税款与建筑服务、纳税人销售不动产(不含房地产开发,下同)目的不同,是为了平衡项目开发期各期的纳税义务、所设计的特殊政策。如果未至项目纳税义务时间,将预缴增值税即用于抵减当期应交增值税,显然,不可能达到平衡税负的目的,有违预缴设计初衷。摘要:

二、房地产预缴税款设计,避免了与房地产 营业税 纳税义务时间不同所形成的重大影响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不动产收到预收款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而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二、房地产预缴税款设计,避免了与房地产营业税纳税义务时间不同所形成的重大影响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不动产收到预收款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而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只有建筑企业和提供租赁服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不是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保留预缴增值税政策,既考虑了营改增后的抵扣政策上的差异,又避免了与营业税纳税义务时间不同所致的项目不同期间的税负差异。

参考如下部分省市国税局的解释: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售制度,在收到预收款时,大部分进项税额尚未取得,如果规定收到预收款就要全额按照11%计提销项营改增,可能会发生进项和销项不匹配的“错配”问题,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一方面缴纳了大量税款,另一方面大量的留抵税额得不到抵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将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后移,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不再是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同时,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又规定了对预收款按照3%预征税款的配套政策。”

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保留预售预缴增值税政策,是一项特殊政策,可以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期的税款均衡入库,避免了时间上的错位;同时将预缴征收率设为3%,也较营改增之前的5%降低了2个百分点,让房地产开发企业部分税款推迟了纳税义务时间。这也是营改增政策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带来的红利。

如果将项目尚未完工、预售所缴的增值税,用于抵减其他完工项目应缴的增值税,从效果上等同于未实施或未完全施行预缴增值税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转税政策实质产生巨大变化,这与营改增设计初衷并不一致;也易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出推迟交房、推迟纳税义务时间的逆向选择。

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额”填报说明存在区别

【文件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3号)

(四十二)第28栏“①分次预缴税额”:填写纳税人本期已缴纳的准予在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税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以下几种情况填写:

1.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按规定汇总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总机构,其可以从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分支机构已缴纳的税款,按当期实际可抵减数填入本栏,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2.销售建筑服务并按规定预缴增值税的纳税人,其可以从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已缴纳的税款,按当期实际可抵减数填入本栏,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3.销售不动产并按规定预缴增值税的纳税人,其可以从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已缴纳的税款,按当期实际可抵减数填入本栏,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注:销售不动产与建筑服务相同,预缴仍是平衡不动产所在地和纳税人住所地税负)

4.出租不动产并按规定预缴增值税的纳税人,其可以从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已缴纳的税款,按当期实际可抵减数填入本栏,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说明中,当期实际可抵减数并未包括房地产企业所有预缴增值税;也说明房地产预缴增值税的抵减,与上述其他情形并不完全一致。

篇3: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实践

刘嘉峰.加拿大I B I集团中国区执行副总裁

陈军, 绿地控股集团执行副总裁

刘东卫.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王全良, 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

李竹青.卓达集团副总裁

迟悦, 筑龙网副总裁

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待住宅产业化

【刘嘉峰】

1) 对于古老而又年轻且处在蓬勃发展阶段的建筑行业来说迫切需要创新。

2) 从经济层面来说, 我们正由一个传统经济模式过渡到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产业化追求什么?追求规模、追求品质、追求速度。同时我们要寻找一个光影经济, 即满足更多的个性化追求。

3) 整个产业化过程中存在太多的角色, 政府角色、开发商角色、设计院角色、施工企业角色、媒体角色等。如何解决好这些角色之间的大集成, 值得我们思考。

未来, 客户将变得更成熟、更理性, 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未来十年恰恰是发展建筑产业化, 或者是真正用系统化的方法去变革传统建筑业的时机。另外伴随社会老龄化等一系列新向题, 也将涌现出新的产业商机。

【刘东卫】

1) 一切要用将来的、长远的方法, 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说这十年房地产开发, 包括设计, 往往是从现代的角度去考虑的。而今天我们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一定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

2) 现在讲住宅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 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转型升级。我认为新的一轮住宅产业现代化, 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我国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2012年, 国家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恰恰这里面就没有住建部’很遗憾。

实际上对建筑行业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 现在仍缺乏系统研究, 特别是技术上的顶层设计。比如说仅仅将工业化等同于一种主体的工业化。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误区, 各级政府和企业实际的着力点就是做NPC (全预制装配楼宇技术) 。如果参考世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经验, 应当是两条途径同时推进, 一条是主体工业化, 也就是多元、多类型工业化;另一条是大力发展内装产业工业化。这方面可以说目前国内是一个空白。近几年我有幸与国内四家品牌开发商共同合作推动中国百年住宅示范工程, 就是想探索我国目前这种住宅建设转型和升级之路。这样的项目目前在国内很少。国外大力发展内装修的产业化、工业化, 我觉得我们未来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

3) 从国际视角来看, 未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建筑或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一定是多元、多层次的。

全方位打造现代建筑产业

【陈军】

过去十年, 绿地依靠住宅、超高层、综合体、产业新城、智慧城镇的整体开发, 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今绿地将迎来新的钻石十年。

1) 全球化布局, 整合全球资源, 成为全球在不动产开发运营过程中的领导者。这些资源的整合将为绿地的核心竞争力奠定重要基础。

2) 介入金融领域。最近绿地在贵州设立了金融交易所。我们过去是一条腿走路, 未来如何成长和发展, 是我们近期更多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金融, 绿地很难走得更加长久, 很难打造百年老店。因此, 金融创新为绿地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 绿地成立了地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央政府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在基础设施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最近’绿地集团进行了融资, 并和摩根、高盛、黑石、迈典等金融机构合作, 成立绿地自己的基金。未来, 绿地将通过资本能量支持国内基础设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绿地成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成为一个链条的开发者和资源整合者。

4) 绿地和上海建工、中铁建、深圳能源集团成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将在施工过程中成为参与者。同时在地铁管理运营过程中, 绿地也是参与者。地铁车站上盖的物业, 绿地是开发者, 这体现了开发商的角色。绿地的角色定位已经从一个点转变为一个链条。

5) 机制体制的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绿地原本是国有企业, 现在仍然是国有控股企业, 但由于它的增资扩股, 现在中国平安马明哲成为绿地的第三大股东, 这样企业就从机制体制上增强了活力, 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所以, 绿地的创新之路, 是从一开始满足社会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到通过设计和思考来创造需求, 或者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这将成为绿地集团未来整体运营和发展的基石。如果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未来十年就是绿地的钻石十年。

全产业链的打造才是真正的产业化

【王全良】

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是济南市住宅产业化的推动机构, 研究济南市需要推动哪些产业, 推动哪些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不是产业化的全部, 全产业链的打造与配合才是真正的产业化。所以, 济南市除了推进装配式建筑, 还在全力培育产业链。目前济南的优势产业有建筑装备、吊装产业链。济南市塔式起重机的产量占全国的70%。济南一共有七个优势产业链, 包括门窗设备和制造产业链、工业化装修产业链、太阳能产业链和钢结构建筑产业链等。我们也在研究转型升级, 即向产业化转型。

另外一个重要的产业链是管理信息化产业链。济南市信息化人才较多, 我们想利用物联网的手段解决住宅产业化问题。济南市正在研发装配式节能物联网系统, 在工厂阶段, 将预制构件联网, 注明钢材、砂、石子的来源, 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也都很详尽, 使每个构件的质量都有据可循。安装的时候, 通过配备无线射频芯片, 解决了信息化感知问题, 同时也将政府管理融合到整个过程中。

除了推动产业链之外, 我们把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主要系统, 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管理, 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计划未来不断建立和完善云服务系统和大数据平台, 为济南乃至全国提供信息化管理的服务, 共同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

新型建材助力住宅产业化发展

【李竹青】

在住宅产业化发展方面, 卓达集团通过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以绿色新型建材为依托, 从单体部品的研发生产向绿色集成建筑体系发展, 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区域发展, 从绿色集成建筑向绿色城市发展。

卓达集团经过多年自主研发, 利用农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等为原料, 研制生产出具有低碳环保、节能抗震、持续释放负氧离子等特点的新型绿色建材。卓达新型建材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是国家发改委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示范项目, 为国家大力推广应用的绿色建材。今年2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将卓达集团确立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目前集团已建设现代化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基地3个, 现正积极进军全国, 建设70个卓达新材生产基地。今年, 卓达集团16个5000万平方米新材料工厂项目在全国动工建设, 哈尔滨、南京、石家庄、邯郸、济南、潍坊、莱州、黄山、咸宁、张掖等20座城市的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上海、唐山、张家口、衡水、长春等十余城市的产业园已签约, 正在筹备动工, 形成了全国布局的卓达新材网络战略。

在国际上卓达和俄罗斯、毛里求斯、秘鲁、阿联酋等国签订了合作协议, 协议规模达到数千亿元。

目前, 国际国内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有着高达30万亿元的需求, 前景广阔的绿色建筑市场正为行业带来无限商机。卓达生产的新型建材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间短等优势, 这些材料的生产应用将为推动住宅产业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未来卓达将继续在该领域不断努力和创新。

建筑业与信息化的融合

【刘嘉峰】

要用信息技术支撑整个大的集成, 无论信息来自开发商、部件生产商, 还是施工单位, 这么多不同的信息, 最后要靠一个信息系统才能实现集成, 真正大集成之后才能实现工业化的效果。

大家谈建筑产业化, 一方面希望实现产业化之后可以更快地生产更好、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 也希望这种规模化的生产可以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求, 即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能与每个需求者、消费者的个性结合到一起。这就需要谈到大数据, 大数据可以在市场和大规模定制之间起到非常好的平衡作用。

【迟悦】

不管是建筑工业化还是住宅产业化, 实际都是建筑业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BIM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可以使业主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降低管理成本。

篇4:木结构建筑与木产业前景诱人

在中国倡导低碳的大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木产业发展前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

木结构建筑发展飞速

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90%以上的民用住宅都采用木结构;日本的民用建筑已达到65%以上;我国木结构建筑在停滞20年后的今天尚处于起步阶段;自从引进北美的现代木结构房屋以来,由于木结构建筑设计灵活、节能,环保、抗震及施工时间短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认可。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木结构建筑发展较快,逐步由小型民用建筑发展为公用建筑。

也正是在这个发展机遇下,2010年8月16日至19日,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暨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议在上海召开。

作为国内较早的加工、建造及出口原木房屋、木结构房屋的专业企业,营口小雨集成房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秦邦国在年会上除了认真听取了业内专家、同行们的学术研讨,同其他与会者一道,还饶有情趣地前往世博园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温哥华案例馆等相关木结构展馆,他认为这也是木结构学术交流会的又一次饕餮盛宴。

无论美轮美奂的外观,还是节能环保的科技含量,城市最佳实践区温哥华案例馆都值得游客深思回味。温哥华案例馆的墙壁主要是软木材质,既可防火又可抗震,是安全性能极佳的建筑代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展馆的墙壁主要分为内壁和外壁两部分。定向刨花板是墙壁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加之玻璃纤维和石膏墙构成内壁。外壁加上一层呼吸纸,具有防火防辐射的作用,定向刨花板的木材主要采自云杉、冷杉的树群,加之玻璃纤维,通过胶合加固,制成房屋的立柱框架,具有抗震功能。而石膏墙可以防火耐高温。可以耐三至四小时的火烧。在北美,百分之九十的房屋都是这样的材质和机构。

木结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程少安称,过去二十年,人们一直在对现代木结构建筑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和提高抗震性能。对北美地震中房屋性能的考察也使得木框架建筑受益良多。实践证明,现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久经证实的建筑方法,能够在强烈的地震中为人们带来安全。

大兴安岭木建筑企业“组团”参会

在木结构行业年会召开的同时,第二届上海国际木制环保住宅展览也在同一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该年会以及住宅展览的一个大的亮点,在大兴安岭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大兴安岭数十家知名木建筑企业“组团”前来参会参展,现场搭建一座座的1:1比例的别致木屋、木别墅吸引了参观者络绎不绝前来“串门”。

年会期间,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中,据大兴安岭林产工业处处长张东彪介绍,大兴安岭发展木结构建筑等林产工业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资源丰富,实施“天保工程”后每年仍有214万立方米的采伐任务,并可生产近60万立方米的伐区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还有多年困在山上的风倒木、风折术、漂流木及伐区剩余物。可以说,为林产工业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保证。

张东彪指出,尤其是占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总量70%的落叶松,其硬度大,耐腐蚀性高,纹理直、均匀,并且纤维索、半纤维素和木素含量较高,分别是33%、20%至35%和15%至35%。其纤维较其他材种长,是生产高密度纤维板和旅游木屋等木结构建筑的理想原料。

张东彪称,以木屋产业化带动结构调整,是大兴安岭林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他认为,“大兴安岭林区现有林产工业企业无论从规模、设备、质量等方面均性能偏低,在新产品开发、应用新技术等方面能力亦较弱。为了壮大我区林产工业规模,促进我区林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我区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木屋产业在这方面便成为一条可行的途径。”

2009年7月,在张东彪时任漠河县县长时,便积极将大兴安岭林区的木业发展与木建筑、木结构行业、市场对接。上一届年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年会)便在漠河召开。

在《小康·财智》记者的采访中,木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王伟回忆了一桩业内趣事。当年木结构建筑发展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时,也是这位张县长,就有先见之明地早早认识到了木结构建筑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对当地林业经济所带来的不可估量推动力。为了多方“取经”,张东彪曾经到他所在的学校办公室去推门,不请自来,就木结构建筑问题问东问西……

时至今日,大兴安岭林区不仅成为了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发展,以及所需原料逐步国产化的巨大后方市场,而且在行业规范、标准制定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胶合木生产线便是在此诞生。

篇5: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同志们:

刚才,在座的企业家都作了很好的发言,交流了经验,倾诉了心声,提出了建议,我深受启发,并深切感到大家对政府的期盼,对市场和产业发展的信心,以及不断壮大规模、提升品质的决心。借此机会,就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提升发展,我简要谈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进一步重视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近年来,衢州经济社会持续加快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新的发展阶段。尤其去年,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不仅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并实现了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的重大突破,社会发展达到全省中等水平;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产比重降至一位数。这其中,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产值、税收不断增长,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和贡献率逐年提高。去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上交税金占地方税收的40%以上,充分表明了两大产业的分量、作用和贡献度。二是促进了民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住房和城市设施配套是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群众对衢州的住房保障与供应、城市管理和人居环境的评价比较高,这离不开两大产业作出的积极贡献。三是推动了城市品位和形象的不断提升。近几年我市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精品小区和单体建筑物,直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四是产业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筑和房地产企业积极向外拓展市场,不仅推动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也进一步打响了衢州品牌。五是企业家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增了一批一级、二级资质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衢州特色和一定品牌形象的房地产和建筑企业。

当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形势。一是发展形势总体好转,经济运行不断回升向好;二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中,需要为大量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来源:好范文 http:///)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当大;三是衢州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群众收入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更高的追求。今年市政府将继续科学、合理、有序投放房地产开发用地,并进一步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房地产供地指标中确保10%作为保障性住房面积,这些都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本地市场。在总体看好的同时,还要清醒看到当前形势的不确定性,全年走势到底怎么样,国家会出台什么政策,大家都在等待之中。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发成本逐步增加,老百姓对房子、对建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住房品质高、价格低、性价比好,这是衢州老百姓的共同愿望,也是对开发商的更高要求。

总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密切关注、群众十分关心。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研判形势,切实增强推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尽快做强做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仅本身是二产、三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产业关联度高、配套需求大、影响范围广,有力地带动了工业、服务业的多个相关产业发展。无论从贡献度和带动力来说,两大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其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领域。新型城市化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核心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乡统筹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升首位度和集聚力,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首位度首先要求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近几年市区城市框架逐步拉开、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要素、人口、产业集聚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其中的重要领域和推力,就是通过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建成了一批住宅小区,完善了城市设施和功能配套,为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老百姓要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指数,首先是安居乐业,即有地方住,住得好、住得安全,这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城市的基础。实现“五宜”要求,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通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城市公共产品。

二、要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总体上看,目前我市建筑、房地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全市现有注册的建筑企业共有500多家,但产值在全省的占比只有1.7%,平均产值也仅为5300余万元;房地产大企业和大项目相比其它地市也比较少。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体

地:

一要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要做大做强,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升资质,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为加强沟通交流、引导企业联合整合提供平台;鼓励一级资质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二要注重品牌品质。品质和品牌,决定企业的生命、效益、潜力和发展方向。品牌依靠品质来支撑,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是一种公共产品,与群众生产生活、城市品位形象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和公开化程度较高。因此,希望建筑和房地产企业首先要注重社会效益,提升水平、做优品质,尤其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更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树立衢州形象、打响衢州品牌。在实现牢固、安全的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努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适应低碳生活的楼盘和建筑,以求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要严格守信依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守信依法非常关键。当前社会舆论对建筑业和房地业十分关注,广大企业一定要做到依法开发、依法经营、诚实经营,严格执行规划,打造良好居住环境,优化房屋售后服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产业培育壮大。

三、要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高品质的发展环境,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做强做大。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做强做大。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国家、省、市各级都有很多政策和法规。针对今天大家提出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深入分析,抓好政策整合、调整完善。同时,对上级有明文规定的,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上反馈,争取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强服务,支持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做强做大。要强化服务意识,从大局出发、从政府职能出发,象服务工业一样服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主动听取意见,主动上门服务,主动排忧解难,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要进一步强化监管,保护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做强做大。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市场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必须由政府进行依法监管,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监管不是约束,而是保护,通过保护企业依法经营和有序竞争,坚决打击非法和违规经营行为,真正为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

篇6: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模型】假设每平米售价10000元;成本构成:建筑装修造价3500元【11%】;勘察、设计、广告等费用1000元【6%】;绿化、基础设施费等成本1000元【11%】。

1.销项税额=10000/(1+11%)*11%=991元

2.进项税额=(3500+1000)/(1+11%)*11%+1000/(1+6%)*6%=446+57=503元

3.应纳增值税=991-503=488元

4.如果缴纳营业税=10000*5%=500万元 营改增后降低税负=(500-488)/500=2.4%

【模型推导】

设:项目总收入=Y(含税),能够取得的进项税额=T

销项税额=Y/(1+11%)*11%

进项税额=T 应纳增值税额=0.099Y-T

营业税=Y*5%=0.05Y 令:

0.099Y-T=0.05Y 解得: T/Y=4.9% 总结:

(1)当能够取得合法有效的抵扣凭证且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项目总收入的比例远远大于4.9%时,营改增后会降低房地产企业流转税的税负

篇7: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当前房地产企业中大多设立了规划设计部或者研发中心、总工办等部门,一般是由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和技术经验的设计师组成,其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就是与设计公司或设计院对接,在项目前期,根据项目规划指标和要求,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并进性报建;综合销售部、成本部等部门的意见,形成系统的设计任务书,传达给设计公司,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是作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再根据工程部、采购部的意见和疑问,联系设计公司,出具变更和函件,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在交房阶段,依据客服部和物业管理公司的需要,对业主意见较大的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整改。由此完成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为表述方面,我们姑且把这部分建筑师称之为“甲方建筑师”。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甲方建筑师在房地产企业中起到的独立作用并不多,自己不做设计,顶多就是根据公司的宏观指标和要求,审核设计方案和图纸,提出意见。剩余的工作就是配合其他部门与设计院进行协调,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甲方建筑师在地产企业中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成就感相对不如在单纯的设计企业中那么强烈。而为什么房地产公司又需要甲方建筑师呢?因为作为乙方的设计企业还不能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对地产公司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支撑,其一般的服务仅限于效果图、方案、施工图、现场服务等这些容易外包的工作内容,而不能到房企内部去根据企业的其它需要提供技术支持,也不能理解和服从地产企业的商业需要与经营目标。因此这个角色就需要由甲方建筑师来完成。正是由于这种“夹层”的工作需求,甲方建筑师常常处于设计院和公司之间,两头难以兼顾。设计院作为专业技术机构,追求专业、技术和纯粹,而地产公司作为资源整合型企业,强调整合、效率和价值,双方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其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分歧,也给甲方建筑师带来了工作上的烦恼。比如,提高容积率。地产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了拟建地块的容积率,提高了商业价值,可是设计院的建筑师们认为这样并不能很好满足人居需要而产生抵触情绪,甲方建筑师一面要凭借自己的专业出身去争取对公司决策的话语权,一面又要以甲方的职业身份去压服设计院在满足公司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做得尽善尽美。再比如,社区商业。为满足业主开设餐饮店面的需要,地产公司与业主们的合同里无一例外写明每个商铺均设置烟道,可是设计院由于规范的限定,往往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时甲方建筑师就必须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满足公司这一非规范需求。诸如此类,甲方建筑师所面临的问题和选择既是不合情理的,也是无奈必须完成的。同时由于自身的职业经历,对于以前的设计同行,普遍抱有理解和同情之心,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设计院工作节点的控制有所放松和通融,而这又会招致领导的责难„„很多甲方建筑师于是产生了疑问:自己的工作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不是与自己当初的建筑理想产生了偏差甚至背离?自己的工作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此外,由于甲方建筑师在地产企业中始终属于学院派,凡事讲究实事求是、据理力争,与长袖善舞的营销部门和大刀阔斧的工程部门等的关系比较紧张;而偏好采用先进技术、讲究建筑品质的专业习惯,又与缁铢必较的成本部门和精打细算的采购部门产生了隔阂,加上不少人本身性格内向、言语木讷,使得其它部门认为甲方建筑师这个群体恃才傲物,不易亲近,有时连老板都有些近而远之。如此一来,他们在地产公司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了:一方面,似乎企业又离不开这些秀才们,一方面,似乎他们又始终游离于企业核心群体之外,得不到完全的信任。而在这纷纷扰扰的职业经历中,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专业技能已然生疏,设计感觉似乎消失,甲方建筑师又会为这些宝贵东西的迷失而感到怅然失落,对未来的前景暗淡感到惊慌失措。

这,大概就是我所认知中,甲方建筑师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定位和处境。

很多甲方建筑师在来到房地产企业之前,都有过在设计企业发展的经历,也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设计院技术岗位,进入到地产公司的管理岗位。比如因为在原设计公司得不到重用,设计理念不被认可,性格与老板格格不入,转而希望借助甲方的强势平台,使自己的建筑理想得以实现;也有因为厌倦了在设计公司的工作节奏与行业规则,如经常加班、反复改图、无条件服从甲方等因素,想换个环境尝试发展的;还有因为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外向,投身地产行业更加能够发挥所长而选择上游的„„那么在房地产公司,甲方建筑师的职业发展到底怎么样呢?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说说。第一个方面,行政职务上的晋升。从上一篇分析,我们已经看到,甲方建筑师在地产公司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地位,不仅与平级部门关系需要改善,而且很少能够进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群体和决策管理层,除非因为个别人转型极为适应,抓住机会步步高升的。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如果甲方建筑师所在的公司是以产品创新和素质过硬为核心竞争力,那么其职业发展的前景就顿时光明起来。因为这类型企业,往往领军人物就是建筑师出身,对于产品研发非常重视,有打造精品的浓厚意识,相应其规划设计部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甲方建筑师职业发展的空间就相当看好。可是这种企业在中国毕竟是少数,很多地产公司都是由早期的暴发户成立起来的,老板文化水平都不高,更惶论建筑审美水平和精品意识,做生意只是为了赚钱罢了,至于社会责任和公众价值,那都只是在广告上说的。还有一部分地产企业是由外行进入的,老总都基本不懂行,凭借雄厚资金和制造业出身的职业经理人打天下,自然就没有甲方建筑师的发展空间了。而还有相当的企业,公司的运营特点就是快速开发、快速回款、滚动开发,对于产品素质不求出色,只求中庸,那甲方建筑师仍然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工具而已,相比销售、工程等部门来说,是毫无职业上升通道可言的。第二个方面,薪酬福利上的提高。众所周知,在设计院的运营体制中,对外承接项目是提高产值的重要途径,可是老板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则需要设计师不断创造价值,而这又有赖于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加大。因此设计师的收入虽然远超过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但是其对时间和精力乃至健康的付出也是巨大的。而在地产公司,利润的获取主要依赖于房屋销售价格的提高,与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关系并不紧密,与甲方建筑师的关系就更不大了。因此,甲方建筑师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劳动强度远小于设计公司,在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的同时获取的劳动报酬和额外福利也比较可观。无疑,这也是很多设计师舍弃原先职位而投身地产行业的重要理由之一。第三个方面,社会地位上的转变。由于建设程序的上下游关系,地产公司处于强势地位,表现出的社会地位也比设计公司更高,而身在其中的甲方建筑师自然深有感触。面对曾经的设计同行,以往还亲密友善的同事关系一下子变成了严肃认真的甲乙方关系,甲方建筑师自身很希望大家还像以前那样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可是由于设计院对于甲方几乎是本能的敬畏和抵触,设计师们都是客客气气、敬之如宾,使得甲方建筑师很不自在,感觉自己的朋友圈子进一步缩小。面对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不时的恭维和狡邪,甲方建筑师们竭力摆出一副老练的姿态加以甄别和决断,内心虽然不屑但是又必须睁大眼睛弄个明白,施工单位的设计变更申请是否合理,材料供应商的推荐新产品是否合用。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不用好手中的权力,就可能铸成大错。而社会上对于开发商群体的口诛笔伐,又让甲方建筑师们感到冤屈和无助,仿佛自己就是暴利制造者的帮凶,而很多人更因此产生了个人价值观与公司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对自己青春年少时铮铮誓言的怀疑和反思!以上三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受,甲方建筑师们有的会厌倦,有的会进步,有的安于现状。我认为目前甲方建筑师的状态大抵也就如此吧。

经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甲方建筑师这个群体在房地产企业中,虽然面临着无法融入核心团队、得不到完全信任的窘境,却在能够领取固定高额薪水的同时还拥有在设计公司无法比拟的自主生活和固定假期,在社会地位上也有了相对积极的变化,那么作为我们中间有理想有抱负、不想平庸安乐度过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人来说,又应该怎样取舍如何进退呢?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痛苦和艰难的比较与思考,我对甲方建筑师的出路找到了以下几个方向。

一、继续在地产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安于现有职位,终老于此。当然,这种情况是适合于知足常乐的一部分人的。实际中很容易做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继续自己的地产职业生涯,在做好设计管理的同时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性格,即平易近人、善于表达、富于逻辑、博采众长,并且学习地产行业的相关知识,不以设计专才自居,为自己将来承担对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的高级事务做好准备。

三、在经历了地产公司的职业生涯之后,回到设计行业,利用原有的专业技术和人脉,凭借在地产行业积累的资源和增长的知识能力,实现在设计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毕竟设计和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少人经过了地产公司甲方建筑师职位的磨练,对于如何把设计和实际相结合肯定有很多心得体会,对于甲方希望设计院做到的要求,也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把甲方的经验与设计的技能相结合,势必对今后的设计生涯带来很大的益处。

篇8:浅谈建筑产业发展趋势与方向

1 世界建筑产业发展趋势

1.1 建筑产值平稳增长、新兴市场崛起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 预计未来几年, 全球市场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到2020年, 建筑业产值将达到12.7万亿美元, 新兴市场发展将逐步超越发达国家, 亚太地区的新兴建筑市场预计会增长125%, 美国、中国、日本建筑业产值分别占全球的17.4%、13.7%和7.9%。

1.2 产业现代化在全球梯次推进

发达国家已实现现代化, 在产业价值链高端形成优势, 表现在:第一, 创新能力强, 产业发展水平高, 即高新技术装备集成、高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效率、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第二,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第三, 实现建筑工业化, 住宅部品化率在65%以上, 建筑材料品质高、功能强, 是全球高端建筑机械的主市场。在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其它地区, 随着国强民富, 包括建筑工业化在内的产业现代化在全球梯次推进是必然趋势。

1.3 大型跨国企业持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凭借资金、技术、管理及品牌优势, 一些跨国公司在各领域的价值链高端已形成垄断, 如:2012年国际承包商225强中的89家欧美企业占有全球业务额的65%;建筑智能化市场基本为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四巨头垄断;建筑工程机械十大制造商控制了85%的市场份额;全球数万家建筑设计咨询企业, 其中200强占市场15%份额。短时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

1.4 企业并购仍将持续

并购是跨国公司整合全球资源、低成本扩张、瓜分世界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途径, 未来全球仍将保持这一态势。

1.5 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

一是加快向成本洼地和市场高地集中;二是转移范围扩展至产业链各环节;三是不仅转移劳动力密集产业, 技术和资金密集产业也加速向新兴市场扩散。

1.6 产业协同、产业联盟和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竞合是跨国公司巩固优势地位的重要策略, 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与集成企业协同发展, 以及技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建筑业及其建材等制造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2 我国建筑产业现状

2.1 建造、生产和消费大国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 2011年市场额为1.1万亿美元, 是建材、电梯、工程机械等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国, 建筑钢材、玻璃和水泥等多年来产销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全球80%铝塑复合板、50%平板玻璃、50%以上水泥产自中国, 电梯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47%, 我国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在国内消化。

2.2 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

2003~2012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 2012年达到35459亿元。2012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万亿元, 利润2800亿元, 2008~2012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20%;2012年建筑工程机械销售收入5 000亿元, 2008~201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1%。

2.3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建材产业集群的主要分布地, 工程机械产业90%集中在东部地区、湖南、四川、广西等地, 在长三角、徐州地区、长沙、山东形成了多个工程机械产业群, 这些集群对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4 优势企业带动和引领产业发展

许多优势企业的定位已经从行业领先转向国际领先, 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资产重组、跨区域扩张, 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5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国际融合度日益提高, 大部分优势跨国公司已进入我国, 圣戈班等建材业巨头的企业已遍布国内, 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中的100多家、及国际工程设计咨询公司200强中的100多家均已在我国开展业务,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技术中心。二是“走出去”取得成绩, 我国产品和境外工程业务已形成一定竞争力。2012年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中有52家中国企业, 承揽工程有规模扩大、承包模式增多、高端项目增多趋势。

2.6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

我国的建筑产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

(1) 建筑工业化仍在起步期, “五化”水平待提高。

(2) 建材产业大而不强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三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同质化产能、原材料生产过剩, 绿色化、高新技术产品少;四是节能减排任务仍艰巨, 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平待提高。

(3) 建筑机械制造业很多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主要产品为中小型设备, 重型挖掘机、重型塔吊、重型履带桥面起重机、大型电动叉车等大型或高端机械需进口, 高压大流量液压泵、阀、发动机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基本进口;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尚待全面掌握, 微电子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属初始阶段。

(4) 建筑机电产业中电梯行业的核心技术主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大, 产品同质化严重;建筑智能化企业多、集中度低, 国外知名企业在市场占主导地位。

(5) 产业链协作和联动待加强。产业链运行脱节, 生产与应用脱节, 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体系不完善, 产业协作与管理体系不健全。

3 我国建筑业产业发展方向

提高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价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 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建筑业:一是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 采取先进的、科学的技术设备, 合理的、科学的对施工进行组织, 注重其施工的科学化、专业化, 追求效率和质量。二是商业模式向多样化转变, 运用EPC、PMC、BOT、PPP等多种模式。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 形成资金、设计、建造、设备综合优势, 带动设备和建材产品出口。四是推动大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 促进中小企业向建筑周转材料、设备、机具租赁等专业市场发展。五是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绿色建筑。

建材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产业。一是适应现代建筑和建筑业发展要求, 发展品质优、功能先进的材料和制品;二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三是推进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发展节能环保产品。

建筑机械业:一是围绕节能环保、高效、智能化、高可靠性、高精度, 研发新产品、新工艺, 推行精益制造。提高整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提高发动机、机械传动部件、液压元件、信息化控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特大型塔式起重机、以及高铁建设、铁路机械化养护、河道与湖泊疏浚等专用大型工程机械实现国产化。二是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形成一批“专、精、特”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上一篇:高中生珍爱生命作文下一篇:红魔比利时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