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2024-05-22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精选9篇)

篇1: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还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提高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首先就是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师要到施工企业、造价咨询公司、设计单位、工程承包公司、建设监理公司等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大多都是应用型人才,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专业资质取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科学、合理、实用,可构建如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分为知识结构和造价能力两大部分,其中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造价能力形成能力培养模式,而且能力培养模式中,专业实践是一部分,认知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设计是另外一部分。知识结构可以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满足造价员资格考试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和我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对知识结构的要求;造价能力可以满足造价员、造价工程师能力的要求和工程造价业务市场化要求以及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对工程造价人才能力的要求。最后,以知识结构和造价能力培养要求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的教学计划不但覆盖我国造价工程师制度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现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相符合。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一,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二,以专业能力需要为基础,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其中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重点是突出它的应用性,明白他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就可以,不需要懂其推导过程;三,在构建的课程体系中,要注重可以培养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注重实践教学,推行素质教育

工程造价专业对人才的实践性要求很高,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创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对其进行细化,可分为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两项能力分别化为具体的目标,并确定有关的内容,从而找出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措施。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一边向同学们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他们进行相关的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基本原理。为毕业实习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系,让教师可以随时的掌握学生们的动态,在组织实习工作的同时,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定期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给予手把手的指导,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快速的成长为社会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加强对学校实践环境的建设。建设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室等,这些实验室不但可以满足各项实训教学的需求,还可以鉴定各个工种上岗能力的技能。与地方各类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这样,不但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和现场的工程师可以共同对学生提出实践要求同时注重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他们取长补短,优化备课教案,并以此建立全面、优质、完善的习题库和试题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实施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中,从而实现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真正的贯彻落实该制度,并使其发挥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践要求比较高,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完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大量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篇2: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是土建类专业为了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分离出来的集合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的一门全面发展的学科,属于学科交叉型的专业。根据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该是集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和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够准确,而且在课程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一直保持原状,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开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缺乏一定的创新管理机制;专业课程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在毕业设计时,学生的任务比较重,设计时间比较短;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课程等等,也就是说现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需要改革。

2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是具备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工程造价人才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1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情况

工程造价人才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社会上的很多企业都需要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比如,在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工程预算、工程招标、工程造价管理、投资估算等;在施工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工程投标报价、资料管理、工程图的绘制、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材料采购等;在设计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设计概算、工程审计等。工程造价的就业领域很多,但是工作在施工单位的比较多,现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方向中施工单位占很大的比重。

2.2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

篇3: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 国内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因为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指导思想、专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与整合等方面问题, 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难度较大, 知识的融合度不够, 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也不能发挥“1+1 > 2”的效应, 架构新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1. 材料精选式教学

工程技术类课程基本涵盖土木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 用浅显易懂、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展现技术类课程内容, 以便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术课程精华和有效内容, 为后续知识的融会打下坚实基础。力图减少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叠, 定期召开课程负责人协调会, 实现“四个平台”体系的筛选、取精。

2. 物理搅拌式教学

“物理搅拌式”教学, 将各个平台的主干课程集中起来, 达到主干课程知识面上的“物理搅拌”。

3. 化学融合式教学

“化学融合式”教学, 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组合起来, 改变“一盘散沙”式的无序状态, 四个平台知识出现“摩天大楼”式的化学反应, 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

4. 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性教学包括实习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其中实习包括课程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认知实习是任课教师结合课程主要内容进行以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参观、现场讲解、辅之以教学录像;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评定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组织实习;工程造价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生产实习是为了更好的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以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也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后续主干课程的相关内容而开设的一门课, 学生的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成绩以及实习单位鉴定成绩组成。毕业实习是学生根据自己对以后就业方向的安排选择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 通过毕业实习,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感性认识, 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 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 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成绩, 实习单位鉴定成绩以及答辩成绩组成。工程造价专业的所有核心专业课程和重要的土木工程类技术课程均设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根据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题每年跟换)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交的课程设计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定成绩, 所有课程设计均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 单独计列成绩。

二、专业建设思路 : 集思广益, 设计新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确保充分的调研和研讨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 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 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 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 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保充分开展企业调研活动, 由企业人员和专业相关的教师参加, 以企业人员为主, 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 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 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 岗位核心能力, 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 课程设置体现适应性原则

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福建自贸园区政策的出台对福建的影响, 广泛的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设置合理的相关课程,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注本专业对应得产业或行业发展态势, 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 充分利用台湾教师资源

为了提升两岸教育和推进文化的交流, 我们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引入了数名台湾高级教师, 由于台湾发展相对大陆来说较快, 台湾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大陆的明天,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台湾教师, 可以引进台湾高校开设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先进课程资源, 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4.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系统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为了加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和课程设计, 让他们学会看图, 学会算量学会计价, 学会与与人交流, 参与到企业生产的实际过程, 掌握计价计量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将来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结语

我们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是新增专业, 和其他同类的老资格院校相比, 还有较多不足和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但我们会在实践中探索, 打造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 为今后国内外的建筑市场培育出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工程造价类课程知识庞杂, 实践性强, 如果按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架构新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借此来推动整个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创新;目前,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此也提出几种观点, 希望能达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造价,新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米胜国, 吴振强.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18) .

[2]曾淑君.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山西建筑, 2014 (40) .

[3]余潘憬, 张敏莉.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 .

[4]李茂英, 曾庆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广东交通学院院报, 2012 (11) .

篇4:工程造价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84

专科院校应着眼于市场,以市场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科学构建“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及“实践平台+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掌握专业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工程造价专业沿革

工程造价,简单的说就是指工程建造的价格。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展开工程造价高级人才的培养。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也只有天津大学在技术经济学科中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方向。直到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工程造价专业才成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在这之后,到了2003年10月,在天津理工学院举行的工程造价专业教材规划和教学协作会,才对工程造价专业作了一个基本定义,即:以建筑工程技术为基础,对拟建或在建的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计量计价并进行全过程造价动态控制与管理的专业。本届会议后,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才同意天津理工学院招收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专业。到2004年,先后就有几所高校申报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并招生。

二、工程造价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1.科学设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練为轴心,对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管用”原则进行重新整合,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按照“学以致用、重在应用”要求,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案,让学生更多地从实际应用中深刻理解、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架起“桥梁”。一是“工程造价技术模块”设计:该模块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本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其知识面应覆盖工程产品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工程造价的组成、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等。该模块以工程定额为基础,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为核心,软件应用和案例分析为实践手段。考虑在设计阶段工程概预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而清单计价主要在工程招标投标与工程结算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其课程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定额与预算、造价计算软件与案例分析的应用等。二是“经济与管理模块”设计:该模块以技术经济分析和合同知识为基础,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为核心,掌握项目全过程管理及变更索赔管理等方法。课程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会计学与工程会计、建筑施工组织、建设法规等课程。三是“专业基础模块”设计:根据上述专业课内容的需要,建立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为基础,工程识图及施工组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掌握工程造价的专业基础知识。其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建筑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概论等课程。此外,在进行理论课程体系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双证书”政策。因为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肯定优先选用有“职业资格证”的学生。所以,为了改善学生的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学生毕业时能否获得“双证”。如测量工中级证、钢筋工中级证、预算员证等。

2.“实践平台+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实践平台以及实习基地。一是“实践平台”设计。工程造价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凡能设实践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践部分的课程,都要增加实践环节,而且形式要多样。其课程包括: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进行,主要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或项目部技术人员(一般要求高级工程师职称)现场讲解,以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测量实习以及工程制图实训,根据教学进度同步安排,通过实测—查找资料—讲授—现场教学等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形成丰富、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工程造价综合实训,以真实的单位工程建设项目为实训,编制完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计算书,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概预算软件、能够用套价软件进行套价、取费、工料分析、调整价差等预算文件编制工作、能够计算一般土建工程量、学会上网询价等实训技能;毕业实习,主要是安排到建筑工地、造价咨询事务所实习,熟悉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初步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是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专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专科院校需要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利用专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设备先进等条件,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专业公司进行见习和实习,并聘请专业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讲座和兼课,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社会需求状况,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专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本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更加科学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纪传印,张魁,郭起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J].高等职业教育,2011(8):43- 44

[2]李长惠,王勇.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1(3):155- 156

篇5: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有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无论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较落后,脱离了工程造价发展方向,与市场用人机制不相适应,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单一、见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处于劣势。

篇6: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立超 王国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摘要】文章指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的要求,提高制药工程人才的质量,对制药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思想的多元质量观、教学模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华论文网()欢迎您!]】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模式 本科教育

A Study on Mode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Liu Li-chaoWang Guo-xi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414000)

【Abstract】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raining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are pointed out.In order to mee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c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quality,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the training target orientation,multiple qualitative conceptual instructing ideal,Teaching mod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capacity are discussed.【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Training pattarn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1制药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增长质量与医药工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密切相关。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湖南省是一个制药大省,制药行业也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医药行业总产值、利税、出口创汇值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我省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与该产业在国内医药行业所处的地位不相匹配,无论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还是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作为我省对制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十五”期间,湖南省的目标是创建医药强省,因此建设好以培养我省医药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高水平制药类专业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也完全符合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划,必将会加快我省急需的制药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速度,满足制药大省对制药专门人才的需求,为湖南省经济建设做出项献。

2制药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显然主要

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研究型和技术实践型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湖南理工学院属于地方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即技术实践型和技能实践型两种,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湖南理工学院定位主要立足于区域经济,面向全省和全国,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的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从这个定位出发,我们的本科教育紧紧抓住“工程应用型”这个涵义,制药工程是奠定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是化学工程和制药类的前沿学科领域,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制造药物的实践工程,是研究药物制造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涉及内容主要有药物的制造、分离、制剂、过程控制等工程问题和质量管理法规,因此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培养模式,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构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系拥有制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制药工程专业没有明显的特色,较侧重于工程方面知识。化学化工系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门类繁多、混乱,课程名称繁多、重点不突出,容易产生混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选课,也不利于明确的向社会进行特色宣传,进一步的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为了培养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体现湖南理工学院在培养制药工程人才方面的特色,必须对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与要求、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理顺化学化工系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使相关专业、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和同类课程的整合,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21世纪医药工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医药行业。

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设置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结合,做到新体系、厚基础;新手段、重实践、促自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精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课程,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

3.2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加强相关专业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和同类课程的整合对现行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注重体现个性特色,使制药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和探索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积极探索专业定位,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结合湖南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特色明显、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4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素质要求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应体现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

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4.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等。

4.3较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分离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个或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4获得较好的课程设计、药厂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4.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中华论文网()欢迎您!]】

[1] 邓胜松,朱慧霞,姚日生,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44):1~3.

[2] 王 娣.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72~73.

[3] 景介文,陈 雷.制药工程学科知识的核心点与创新[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

(4):92~93.

[4] 沈超颖.巧妙选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J].中国西部科技,2006,13:72~73.

篇7: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一、采矿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中有明显不足,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基础课程学分比较多,涵盖的范围比较窄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实行“5+3”课程体系。前5个学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和《测量学》、《矿山岩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3个学期学生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方向分别学习《采矿学》和《边坡稳定》等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共103.5学分,占总学分197学分的52.5%。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测量学》、《地质学》、《矿山岩体力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共29学分,占总学分197学分的14.7%。但是基础课覆盖人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管理、地质、测量、力学等学科,较国外矿业高等学府比如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较窄。

1.1.2缺乏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由于我校和神华集团等用人单位把CET-4和计算机二级通过与否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采矿工程学生注重通用英语和VisualBasic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通用软件和专业科研软件的学习。专业英语采用林在康、杜计平等编著的.《TheCoalMiningMethod》,学时只有32学时,而且在《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没有全部学完时学习,加上课本艰涩难懂,只是简单地把《采煤概论》翻译过来,没有在课本标注解释其中的重点采矿专业单词,大多学生上课时不知所云,难以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VisualBasic》、《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学时较少,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学习知识面过于狭窄,造成学生计算机能力不足。

1.1.3缺乏采矿工程师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

采矿工程学科注重理工基础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开设人与自然、工业卫生、健康和安全、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只能在课外培养,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够在学校形成,难以培养爱岗爱矿的敬业精神。

1.2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许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明显不足,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时间少

虽然本专业拥有矿业工程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但是教学软件陈旧,教学模型落后,数量偏少,学生的模型观摩课所学知识不多,实践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低,很多实验融入其归属科目中算成平时成绩进行考察,比如采矿学实验6学时,采掘机械实验4学时,矿山电工学实验4学时,非煤开采技术实验4学时、课采矿学课程设计3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实验8学时,另外矿井认识实习3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4周,这些实践环节学时的安排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相应地影响了本科教学效果。

1.2.2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水平不足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有1200余人,而任课教师不足60人,师生比低于1:20。与此同时,教师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下未能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1.2.3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

由于很多实习老师考虑到矿山学生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下井实习,因此很多学生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下井次数不足3次,现场跟班见习整个采掘工艺过程的实践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有限。目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只通过实验报告来考核学生,实习只通过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设计最终由设计报告来考核学生,除非学生缺课严重等,极少有学生在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课程上不及格或影响其毕业,从而使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不把实践环节当一回事,学生的实践效果普遍不高。

二、卓越采矿工程师本科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框架

篇8: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 也是其改革的关键问题。“2+0.5+0.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人才职业能力为核心, 高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合作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涉及确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体系、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环节。

一、问卷调研

整个调研问卷有效回收比例适中, 渭南市、省外调研问卷回收率高, 省内回收率偏低。社会各界对教育及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同时被调研的人员中, 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以大专为主, 占到43%, 造价专业毕业生工作在工程咨询服务单位、施工单位, 主要是服务一线的技能岗位。

二、调研内容

(一) 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

按照国家对高职学院的基本要求进行展开, 并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二) 专业知识

通过对施工组织、土建造价、工程测量、安装造价、工程识图、合同管理、建筑结构、软件应用等知识的调研可得, 工程造价知识是企业迫切需求的, 尤其是安装工程造价的需求量高达84%, 同时造价软件应用知识需求量72%, 说明企业特别注重人才的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知识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 而工程测量知识的需求比例为39%,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又一条通路, 建筑结构、施工组织则不突出。

(三)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

在“对目前高校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应届毕业生是否满意”的一项调查中, 有效答复为61份。其中:认为满意的占38%;认为基本满意的占26%;认为不满意的占37%。综合可以得出, 社会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 仅为38%。有占37%的被调研者对毕业生不满意, 而占26%的认为基本满意, 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能力较差, 不会做工程造价, 甚至不能熟练识读工程图纸, 没有系统的造价知识。

三、存在问题

针对上面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一) 教育理论、实践知识存在的问题

多数学校没有实训教材, 或者实训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教师一味按照所选传统的教材内容上课, 其结果不能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工作知识。

(二) 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实训教师, 或者是实训教师实践及设施不足, 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训。学生没有可利用的实训条件。

四、改革思路

总体的改革思路:实施“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的理论学习, 0.5年在校的集中实训, 0.5年在校外的顶岗实习, 具体改革表现如下几点。

(一) 前2年的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内容选取及实施。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选取专业知识;以国家职业标准规范课程内容;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升华课程内容, 编排以“工作过程”为顺序, 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上课以教师讲述为主, 学生讲述为辅, 突显“授之以渔”的理论教学思想。

(二) 0.5年在校集中实训改革

实训师资、内容及开展方式。成立实践经验强的实训教师库, 鼓励专职教师去企业锻炼充实自己,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训。以学院基建项目为依托, 利用基建图纸作为实训案例。实训开展方式倡导:“将企业搬到课堂”, 达到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三) 0.5年校外顶岗实习改革

安排专职教师带队学生实习,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指导学生实训, 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

五、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通过全院师生的努力,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2+0.5+0.5”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毕业生实践能力大步提升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 根据学院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整体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专业技术、动手能力上比较强, 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这说明我们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需求,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也普遍认为, 学院工程造价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所学专业知识有理论指导意义, 能利用所学知识做好本职工作。

六、小结

各职业学院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均有所侧重, 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我院也不例外, 从理论课程、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这三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 形成工程造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5+0.5”, 从而培养出具有一定工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真正解决工程造价学生多, 就业难的突出问题, 强调学生实践运用的重要性, 力争培养出具有一定工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秀维.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C].专业建设, 2013 (7) .

篇9: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专业高职院校探究

按照教育部要求,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与职业领域的需求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心,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符合。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探讨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目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但对管理比较侧重,和建筑行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而实际上,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并侧重于实际的工作和生产岗位。根据职业技能领域的要求,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法律知识和工程管理,又懂工程经济和工程施工技术。但纵观整个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准确的定位,同时没有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依旧对本科院校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进行沿用。有着较为落后的实践教学,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较差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真正适应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

二、构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对专业定位进行明确

通过跟踪调查本专业的毕业生,并广泛深入的在企业和行业内开展调研,将为工程建设培养技能型一线专业人才,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其实践技能,具备基本的实际工作技能,会审核、结算和编制,会算量计价、懂工艺、能识图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工作岗位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侧重,培养面向建筑业第一线的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职业的素质要求,对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充分利用,建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将学生的学习场所从课堂向企业现场延伸,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促进学生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将能力教育进行突出,紧跟行业发展。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将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重点。

3、构建职业岗位技能理论教学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与高职特点相结合,对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使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具备本專业的规定的知识,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应注意整合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结构的核心和第一要素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所以应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素质教育课和政治课的开设,使学生学会生存、工作、学习和做人。

(2)为了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和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等课程进行设置,同时,还要根据能力本位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其职业能力,对本专业必须的知识点进行确定,同时与这些能力点和知识点的要求相结合,对职业拓展课、技能课和基础课进行设置。

(3)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着两条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突出,并对技术应用、职业能力训练进行突出,将超越高职层次的内容进行删除,特别是过多的理论性内容。同时还应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更新,与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相适宜。

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1)应根据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建立一套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特点。例如可通过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测量实习等实训,增强实训环节,使学生毕业后就可进行顶岗作业。

(2)提升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在理论课程中对实践学时进行设置,通过在工程造价专业对理论课程进行开设,并将实践学时穿插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如听报告、讨论、幻灯展示、参观等,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加强。

(3)应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能力考核非常的重要。因此应在教学计划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并实行规范教学。

三、结语

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需要对高职教育理论深刻理解,对职业教育内涵准确把握,以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和科学的定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构建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将其核心作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向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2] 刘旭光. 高职院校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年35期.

[3] 何景连,侯宪君,赵春霞. 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J].华章,2013年28期.

[4] 刘莹. 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08期.

[5] 张炜. 论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1期.

上一篇: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下一篇:餐厅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