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2024-05-22

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精选8篇)

篇1: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如何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及不应该怎样做。同时也有利于老师的工作,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那如何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班级里活泼、好动的幼儿较多,这一部分幼儿虽然性格开朗、爱说、爱跳,给班级带来了生气,但同时又由于他们好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某些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上较欠缺。例如:我要求幼儿每次离开桌子前都要把小椅子轻轻推到桌子下面,可总是有许多孩子顺手把椅子一推,使桌子、椅子互相碰撞,发出很大的响声,根本没有达到“轻轻”的要求,我强调了多次,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就利用幼儿时期模仿能力特别强这个特点,每次都拿一把小椅子用很夸张的动作轻轻把它推到桌子下面并且嘴里还要说一声:轻轻,然后才让幼儿放小椅子。人们常说: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慢慢地,班里再也没有出现乱放、乱推小椅子的现象,幼儿都是很自觉地用夸张的动作轻轻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还有不随手扔垃圾、和幼儿说话也要讲礼貌等等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老师一定首先不做。

二、采用榜样激励,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一日常规的教育方法。幼儿时期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一日常规,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例如:放学前幼儿整理衣物时间,当我发现心悦小朋友在帮其他幼儿拉拉链时,我会说:“你们看,心悦不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很快做完,而且还能帮助别人。” 经我这么一说,其他的孩子穿衣服的速度也加快了,而且还会互相帮助。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细小进步,他们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就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千万不要觉得就这么点小事根本就不值得表扬。比如: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完整的话语回答出来了,我们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用一个小粘贴、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等。通过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使用随机的提醒与指导,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地、随机地提醒与指导。

例如:早晨幼儿来园后,会脱下外套放到衣帽柜里,这时候,虽然孩子入园时间很短,老师忙着接待家长、幼儿,但即使再忙也要及时检查幼儿的叠放衣服情况,也不能忽视幼儿来园时的常规教育,做最有说服力地常规教育。同样,在入厕,喝水、上下楼梯、玩玩具时都会发现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老师都要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四、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

做好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有的幼儿在家里一个样儿,在幼儿园又是一个样儿。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幼儿园在此方面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通过家园练习册、家长开放日或来园、离园接孩子的时候与家长取得沟通。孩子就像是一辆车,而幼儿园和家长就是车的两个轮子,如果只是幼儿园的这一个轮子使劲,车子照样在原地打转,只有两个轮子同时用力,进行家园共同配合,做到目标一致,才能让孩子的常规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好的一日常规是组织好一日生活的重要保证,是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但一日常规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好的,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你对孩子们付出十分的耐心和爱心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听你的话,一日常规管理就会迎韧而解。

篇2: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中山区第十六幼儿园仇春凤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你不学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由此可见,古人对礼仪十分重视。礼仪教育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社会适应及人生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仪习惯和行为至关重要。

一、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誉称。所以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特别热情奔放、有文明、有礼貌,而且也崇尚礼仪。新《纲要》也明确要求应“培养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其目的也就是让幼儿在“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的过程中为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开展礼仪教育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二、我班幼儿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班礼仪教育存在重说教、轻体验;重独处、轻交往;重随机渗透、轻系统培养的现象,造成孩子不会礼貌交往,做事任性、霸道等不良现象。由于现在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在家中就像皇帝或公主一样,所以家长都特别溺爱孩子,哄着吃饭、睡觉,孩子也养成一身的坏毛病,还由着孩子乱来,不进行客观正确的引导。比如:我们班的笑笑小朋友,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能安静的坐着上课,其他小朋友都在学习的时候,他就会在底下搞小动作,欺负其他小朋友。当我批评他的时候,问他这样做,对吗?他会说不对,还会向小朋友道歉。但是没过多久,他又会去欺负别的小朋友。头脑中好像没有欺负别人是不对的这个概念。我认为可能是由这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受生活环境所影响,二是接受礼仪的教育还不够。所以说礼仪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就可以做好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他生活的环境中父母就应当以身作则,给予正确的引导。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礼仪的重要性。

三、小班礼仪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一)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礼仪的培养。

主要包括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较多,幼儿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礼仪教育工作跟不上,幼儿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例如:我们班的田田,每一次吃饭都不专心,总是吃一会玩一会,有时嘴里塞满了饭还讲话,饭粒就喷在别的小朋友身上。由于家庭的教育还不够,往往发生这样的事就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进餐心情。所以说进餐礼仪也是体现一个人本身修养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用儿歌来引导幼儿。如:“小朋友快坐好,我们马上开饭了;幼儿园里饭菜香,既讲卫生又营养;小朋友们要记住,吃饭不要把话讲;蔬菜猪肉都要吃,豆腐鸡蛋也下咽;细嚼慢咽来吃饭,身体长的高又壮。”我们班还有些小朋友有挑食的毛病,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很多小朋友都有了进步,原来一口都不吃的饭菜现在也能吃一点,而且还主动说“老师我要做好孩子,我什么都吃,不挑食”。相信通过不断的引导孩子还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有句俗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也是对人的行为习惯做出的总结。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姿势是正确的、标准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而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人的整体发展。可以请小朋友们玩一个当警

察的角色游戏,首先告诉小朋友们警察叔叔是怎样站着的,然后请小朋友来模仿。由于警察是一个很威风的职业,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所以当我们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小朋友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能按照要求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的完成任务。就连我们班最好动的小朋友都有很大的进步。幼儿正是成长的时期,就像一棵小树,你把他固定成什么样子,长成后就是什么样。所以说我们要把好幼苗这一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良好的教养,也可直接影响交往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更好的容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幼儿从小班开始就应该学会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可有些孩子连最简单的称呼也不会。有些孩子在来园和离园的时候,都不知道与老师打招呼。有的个别孩子,有时老师先说话他都可以当作视而不见,小朋友打招呼也不知声,完全眼睛里好像什么都没看见,耳朵里什么也没听见一样。针对这些现象我在班级中举行礼仪班会,让每个小朋友都说说,咱们班谁最有礼貌,他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学些什么等。给幼儿讲一些故事,通过故事来启发幼儿,让他们自己说说什么是礼仪。我们还可以带幼儿玩角色游戏,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礼仪。比如:到商店买东西。售货员说:欢迎光临,您好,请问您要点什么?顾客:我要一支铅笔。售货员:给您笔,共一元钱。顾客:谢谢。售货员:不客气。这也是一种礼仪的教育,幼儿还比较容易接受。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活动。

(二)在实践中加深礼仪的培养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习惯虽然也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但这种迁移的力度弱。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如我们在组织主题活动中能够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亲身体验。在购物中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流,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同时教师还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消除幼儿两面性行为表现。

杜威说过:“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使它喝水。”所以说对小班的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的,只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心理,让他们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序渐进地对幼儿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和玩中受到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

篇3:如何进行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培养途径

对幼儿园班级来说, 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 幼儿就不易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 建立良好常规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 由于环境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 在小班常规培养中, 教师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 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以下是我教学小班的体会。

一、爱幼儿,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 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大、小便时不会脱裤子、提裤子, 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止这些, 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上。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 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 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 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种感情基础, 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 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培养良好常规。如我班一位小朋友, 胆子很小, 刚入园时不愿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 不喜欢说话, 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我经常耐心地帮助他, 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 经常提问他。渐渐地, 他对我不再感到害怕, 还把我当成朋友, 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响应, 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 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特点, 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户外游戏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 但幼儿活泼好动, 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 但收效甚微。于是, 我试着换一种方法, 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 ”幼儿特别感兴趣, 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 他们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 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 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 因此, 即使老师讲得对, 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 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做。所以, 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方面, 对幼儿的点滴进步, 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 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吃早点时, 桌上、地上全是馍馍渣, 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 我在幼儿吃东西时经常表扬那些吃得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小朋友吃东西吃得真干净, 桌上、地上一点馍馍渣也没有, 他吃得多香啊”。这时, 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吃着, 生怕馍馍渣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 我吃得可干净了, 没有把东西掉到桌上。”所以,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表扬和鼓励, 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 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 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 针对这个问题, 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 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 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感冒的生活经验, 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 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 小手就该咳嗽了。”幼儿的常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亲自体验基础上的, 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遵守, 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力的人, 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 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 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 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 即使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 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喝。要求幼儿午睡时安静、不讲话, 老师也不可以大声讲话, 更不可以在午睡室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 就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假如午睡室十分安静, 则想讲话的幼儿会打消讲话念头。

六、培养幼儿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小班幼儿初入园时, 部分家长认为,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 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在园行为表现, 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针对这样的情况, 老师要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 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 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 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教师实施教育计划, 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 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 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生活、学习的要求, 要家园一致, 明确孩子的生活准则, 培养其良好习惯。只要家园配合好, 幼儿就能培养出良好、稳定的常规。

总之, 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 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与家长积极配合, 达成培养共识, 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努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环境, 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2]李志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篇4:对小班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尝试

关键词:教育;环保;意识

一、在大自然中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生灵,也孕育了人类,人类正是在认识、适应和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而悠久的文明。然而都市化的不断扩大使人们疏远了大自然,现代人已渐渐淡化了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敬畏感和应有的责任心。其实,大自然是博大精深的课堂,有着家庭、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功能。

3岁左右的幼儿处在一个更多地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生活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的越强烈认识的越深刻。在他们的眼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具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情感,一块石头、一只昆虫、一根小草都能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在幼儿流连于大自然的同时,成人因地制宜地进行现场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助于幼儿正确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我园的地理环境较佳,旁边就是一座漂亮的公园,我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经常带领孩子们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如:春天,利用其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色,激发幼儿爱护小花小草的情感,让他们与小花小草交个朋友,去摸摸、亲亲它们,看看它们的变化。孩子们对此特别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小草长高了”,“小草长绿了”,“小花开得更大了”。

二、家园配合,共同为孩子树立“环保”榜样

为了更好地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环保的早期启蒙教育,家园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园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抓起,从第一时间、第一印象抓起。老师和家长就要给孩子准确的信息,这样孩子从小就形成正确的认识。小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正处于萌芽和形成时期,好模仿是他们的普遍特点。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们喜欢和亲近的人的言行举止,但他们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而他们有时模仿的是好的现象,有时模仿的是坏的现象。因此老师和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老师和父母具有较好的环境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于是,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谈论了如何在幼儿园和在家做好幼儿榜样这一问题。最后总结了以下几点相应措施: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环保素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其次,要多看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多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多关心周围的环保情况,丰富自己的环保知识。第三,多和幼儿看一些有关于大自然的电视节目及书画等,多带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奥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树木、花草、动物的爱惜。老师和家长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废旧物品,把可回收的废物收集起来,如:废报纸、易拉罐、玻璃瓶等,因为它们可以再生利用,既可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污染。同时鼓励幼儿在公共场所捡起别人丢弃的瓜皮果壳、纸屑等放入垃圾箱,并在事后给予表扬。

三、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教育领域中

幼儿的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的活动,重视幼儿的生活活动,能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由于在生活活动中发生的交往是大量的、真实的和自然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适当地介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根据我们对小班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认识,幼儿只能在具体的层面上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无法理解抽象的事物和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必须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抓住时机将环保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领域中。从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保持环境整洁的目的出发,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在主题活动“宝宝爱清洁”中,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了以往常识课的常规教学方法,而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中采用游戏(我爱洗澡)、讲故事(晶晶的客人)、舞蹈(小猪变干净)、放录像(白白的牙齿)、谈话(痰吐在哪里)、看图片(垃圾的家)等生动活泼、风富多彩的形式教育幼儿养成爱清洁的环保意识。

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装饰和布置教室环境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每天都有许多的生活垃圾要扔掉,而大量的生活垃圾却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而不至于污染环境呢?美国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人类有一种自主性功能,即兴趣,它是一种感情状态,可以驱策人类行动。我从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收集了大大的装电视机、冰箱的箱子,用它们制造了一列列的火车,让幼儿做火车的游戏,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幼儿有了兴趣后第二天就把家里的各种箱子拿到幼儿园,我和小朋友一起利用这些箱子制作了电冰箱、餐桌、电视机等。自从幼儿知道废旧材料可以再次利用后,他们收集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了,有牛奶盒、牙膏盒、纸张、糖纸等。我就在教室门口放了只大大的“废旧回收筐”,幼儿家里一有可利用的废旧材料他们就会拿来放在筐里。有了这些材料后,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制作起玩具来。如用屋形的牛奶盒制作一幢幢的楼房,用瓶子作瓶子娃娃,用雪碧瓶制作柳树的叶子,用牙膏盒制作汽车,用漂亮的包装纸制作花朵……为了陈列这些幼儿作品,我为幼儿开辟了一块空墙,专门张贴幼儿的作品,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甭提有多高兴了。从此以后幼儿制作玩具的兴趣异常地高涨,他们再也不把废旧材料扔掉了,都拿到幼儿园或在家中与父母制作有趣的玩具。在利用废物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养成了不乱扔垃圾,变废为宝的良好环保习惯。

环保教育是一项重大而深远的任务,光靠一朝一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以后,我将继续以环保教育为重,把环保教育有机地融入教育中,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君.新世纪幼儿园教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5.

篇5: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 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人物画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 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 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 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 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 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 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 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 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 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 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 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 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 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 因此, 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 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 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 慢慢也就养成习惯, 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 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 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 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 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 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 因此, 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 因此, 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 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 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 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 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 因此幼儿学得很快, 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 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 还经常在午睡前后, 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 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相互帮助, 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 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 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 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 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 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 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 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 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 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 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 因此, 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 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 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 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 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 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 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 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 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 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 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 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 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 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 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 多吃蔬菜营养好, 多吃鱼肉身体壮, 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 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 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 懂得了不能偏食, 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 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 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 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 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 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 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 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 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 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 例如, 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 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 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 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 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 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 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 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 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 学习享受社会生活, 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 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 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 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篇6:浅析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幼儿常规 幼儿习惯 培养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依赖比较性强,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一旦整天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势必就会不习惯、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必要的。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或情境中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中容易进入角色,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我们就要多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到情境角色中。比如:小朋友排队喝水,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火车的车厢,让孩子们开着火车喝水,这样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够整齐排好队喝水。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就会厌倦,因此我们要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游戏时候用的积木玩具要放回制定的框里,是固定的位置;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还巩固了幼儿玩具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的常规习惯。如: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同样的动物回到一个家,让幼儿了解标志的提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同样的,整理玩具的事情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在一次活动过后,我看见有好几个玩具掉在了地上,而且有些玩具放错了。我想即使问“这是谁弄的?为什么不把玩具捡起来,正确的放好?”,可能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时间长了,可能孩子还是会忘记。有一天带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说:“老师听到教室时有哭声,我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有孩子回答我:“没有人陪它玩。”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回答:“有小朋友把它扔在地上,它摔疼了。”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低下了头。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雪花片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雪花片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道。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地收放好。虽然有时候也会弄掉地上,或是放错,但是他们能够及时放好整理好。不知不觉,这种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又如:有时候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经常要求幼儿小脚要并拢,手要放在膝盖上。在有些幼儿没有做到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两只小鞋子是小朋友,要靠拢了放在一起,不可以吵架呀!”在说这话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前面正面示范,肯定会很多小朋友都会模仿。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才能使其养成习惯。

二、教师在建立良好常规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而且教师不能吝啬于表扬,对于幼儿有了一点进步,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知道“我做对了,我进步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然而,教师是幼儿心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和幼儿一起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会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才会成为幼儿良好的模仿对象。

三、家长的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还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班上有一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总是前几个进入盥洗室,最后一个出来,等他出来,衣服的前面和袖子几乎都是湿的,这样孩子容易受凉。对此,我特地与他家长沟通,并得知他在家中也是如此,我便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洗手的时候将袖子挽起来,限制孩子洗手的时间或是有大人看着他洗手,提醒孩子洗完手就离开。在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篇7:浅谈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

一、稳定孩子情绪,渗透常规

孩子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都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我班幼儿都是新来的,新学期开始一下子就进了17个孩子,哭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抱着一个,领着一个还要哄着一个,班级里顿时乱作一团,全是一片哭声,如果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别说常规培养了就连基本的常规都达不到,我想,先稳定孩子的情绪是最主要的。于是我对哭闹的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领他们参观活动室、寝室等地方,像妈妈一样喊他们“宝宝”“宝贝”;用手摸摸他们的头;不会吃饭的孩子我一口一口地喂他们吃,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老师是爱我的,幼儿园就像家里一样,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就这样慢慢地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逐步渗透常规教育。比如:在洗手环节我教给幼儿《洗手儿歌》,孩子们在洗手的时候都会边说儿歌边洗手,这样无形地渗透了常规教育。

二、规律的生活,适应常规

孩子的情绪稳定了,但是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都不了解,没有规律,我想,只有让幼儿规律的生活,才能逐渐适应常规。比如,让幼儿知道吃饭前、大小便之后要洗手;吃完饭要漱口擦嘴;走路不能跑要轻轻走;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玩具的时候要安静等等。在提要求的时候,有时我亲自示范做给他们看,有时看到哪个小朋友做得好,我就在表扬他的同时以榜样的方式,让小朋友向他学习,有时以故事、儿歌的形式渗透给孩子,如,儿歌《学样儿》,自从孩子们学了这首儿歌之后,他们在如厕、排队时总是说“走路要学小花猫,静悄悄”看来孩子们把这首儿歌真的记在了心里。

三、运用方法,遵守常规

1.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幼儿又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幼儿园里老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比如,有的老师要求小朋友不准翘二郎腿,而她自己却经常把腿翘起来,孩子们看到老师这样做也跟着做,把老师的提出的要求早已忘到脑后,老师有时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孩子们往往都会模仿得活灵活现。这样的例子很多,我深知老师的榜样作用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面对孩子时,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就是对我的要求,我首先得做到。比如,要求幼兒中午午睡不能讲话要安静,我肯定能做到不和其他老师聊天儿;要求幼儿坐姿端正,我从来不翘二郎腿,每次都能端正自己的坐姿;要求幼儿走路要轻轻走不能跑,我在孩子面前从来都是轻轻走路。总之,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都能时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我想,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能更加持久、更加严谨有序。

2.讲究方法,因势利导 “提醒法”,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对新事物接受的比较慢,所以在常规培养前期,属于提醒阶段。比如,在孩子吃完饭之后,提醒他们漱口擦嘴;搬小椅子时要轻拿轻放等等,我发现有的孩子在我的提醒下,逐步改正了以前的坏习惯。

表扬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我充分地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我班的周子俊小朋友每次走路都要跑,有一次在我的提醒下轻轻地走路了,我轻声地对他说:“我发现你今天有进步了”他看了看我,似乎很明白似地说“我没有跑”我朝他笑了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他高兴极了,对我说“我以后要轻轻走路。”能听到他这样说,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表扬在孩子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充分激活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和兴奋点。

“重复法”,每个孩子都不能整齐划一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是有不遵守纪律的孩子,针对那些有个性,自由主义的孩子,我会采用重复法让他们对某一行为加以巩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对有的不会轻轻走路,愿意跑的幼儿,我会要求他重新走一遍,直到走好为止。看似一种惩罚的方式,其实不然,我觉得这样做既提醒了孩子又加深了他们的印象,以致他们在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时会有所思考。

故事引导法,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我常给他们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如,孩子们吃饭爱掉饭粒,我就给他们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最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要爱惜粮食;不爱惜粮食会怎么样等等,让幼儿在故事中受到启发,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在吃饭这一环节有了很大的进步。当他们获得一点点进步时,我就用无形或有形的奖赏来激励他们,如,发小粘贴、画手表、拥抱、微笑等等。

3. 重视家园配合 家长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家长的配合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很多家长没有充分重视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只是一个劲的帮助、包办。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常规细则、幼儿常规培养的方法以及对幼儿将来的影响,让家长了解其重要性,以便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同时,提醒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家园互动起来,经过和家长的交流,他们很认可我的做法,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真正做到了家园同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一直采用“前要求,中指导,后总结”的方式进行常规培养,发现每一次的小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孩子们每次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否则会“随波逐流”。良好的生活常规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的爱心、耐心及细心,相信,只要努力地付出会有好的收获。

篇8: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G612

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的模式,幼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要让娇生惯养的幼儿刚入园就习得一些生活常规并非易事。幼儿教师在生活常规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循序渐进的指导幼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例如“请小朋友排队喝水,要是谁把水洒到地上,那么今天就别想喝水了!”“吃饭快的小朋友,老师奖励小饼干,吃饭慢的小朋友,下午不能出去自由活动!”幼儿教师的语言里充满了训斥,这不禁让笔者思考,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是否必须在高压与强迫中进行?是否必须通过一定的处罚手段方能实现?是否必须以幼儿的驯服和个性丧失为代价?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活常规要求过于刻板化。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要求过细,有时对幼儿来讲甚至是一种严重的束缚。比如:喝水要一手拿杯子的柄部,另一只手托杯子底部,小步轻轻绕过其他小朋友,站到蓝色点子上;进餐时如果想添加饭菜要求幼儿举手示意,吃菜就做剪刀状,吃饭就握拳头,喝汤就举起一只手掌,等等。过于刻板化的生活常规要求不仅不能帮助幼儿接受常规,反而容易导致紧张情绪,也很难让幼儿从真正意义上去内化常规。

第二,生活常规的制定方式侧重于教师制定。调查显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起码有80%以上是教师制定的,很少有幼儿参与,幼儿根本不理解常规,不知道为什么要排队、为什么不让说话。由于不理解常規,所以幼儿只是在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遵守,规则意识一点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的监督稍一松懈,幼儿就不自主地开始违反常规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不停“管”,幼儿不断“违规”的局面。

第三,生活常规教育的指导方法不合理。良好的生活常规指导应该从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给幼儿个性适当的自由,然而很多教师为了工作简单轻松而采取了不合理的指导方法。例如,催促是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教师总在说“快点、快点!”“我倒数十个数,必须......”“音乐声一停,必须所有人都坐回座位”等等。小班幼儿还处于比较散漫的阶段,教师的催促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而教师又强迫他们必须接受,一旦违反便会招至训斥与批评。

二、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改善对策

1.幼儿园要学习《纲要》、《指南》的精髓,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

调研发现,幼儿园有很多生活常规是不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比如,在集体活动的时间里不允许幼儿自己取水喝,更不允许幼儿吃东西,幼儿在饥渴或饥饿的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注意力的,思维和想象力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幼儿园应认真学习《纲要》、《指南》中有关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活常规要求。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班级良好秩序,更应该着眼于对今后幼儿成长有深远影响的,当有些生活常规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幼儿园不能仅仅为了便于管理而忽略了幼儿的需求。例如,冬季幼儿们穿的比较多,穿、脱衣服的时候很不方便,再加上幼儿本身对穿、脱衣的常规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一致性。

2. 采用多元化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教师可以多采取积极且有趣味的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洗手时,为了让幼儿不把洗手的先后顺序搞错,幼儿园常有这样的儿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握握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类儿歌很受幼儿的喜爱,他们跟着教师念几次就记住了,但教师还需反复训练,以免幼儿们过几天就忘记了。每次教学时,教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还配合动作,不但让幼儿们掌握了生活常规,还提高了积极性。

3.利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幼儿,真诚恰当地给予肯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受表扬者习得生活常规,而且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其他的幼儿也会模仿受表扬者的行为,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当幼儿违反了常规时,如果教师严厉批评或恐吓威胁,幼儿可能会产生恐惧等负向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多运用表扬、安慰、鼓励等方法,尽量不用批评、威胁等消极的方法,耐心地找出幼儿违反常规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记一刀切。

4.创设家园共育的教育途径

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争取到家庭的支持,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途径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两种:

第一,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册是家庭和幼儿园每日进行沟通的桥梁,幼儿园将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记录下来,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家长由此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园的情况,并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哪些环节表现的好,哪些能力还欠缺,从而主动配合老师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也要在家园联系册上记录幼儿在家的表现,让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幼儿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培养方案。

第二,家访。教师要对刚入园的幼儿逐一进行家访工作,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幼儿的生特点、个性发展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卷,多与幼儿沟通、做游戏,让幼儿对老师建立信任感,这样幼儿到了幼儿园才会配合老师的生活常规教育,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三、结语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所有工作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然而,生活常规教育在小班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却发生了异化,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多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而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发展。故本文笔者从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采用多元化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利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积极性、创设家园共育的教育途径等角度入手,就如何良好开展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文清.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2).

[2]杨海珍.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上一篇:拒绝零食关爱健康演讲稿下一篇: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