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2024-05-08

应用成效定性效益(精选4篇)

篇1: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定性化效益分析:十大管理问题的协同解决之道

管理问题 问题的主要表现 管理思想及理论 协达的解决之道

执行力缺政令不通、令行不止:人执行力管理 门户、流程、知识三大IT方失 员职责、制度、文化三者案

管理不善

管理黑箱 四大粗放管理现象:不精精细化管理 “精确、细致、深入、规范”

确、不细致、表面化、紊的管理

工作官僚四个边界造成的官僚:垂无边界管理 四海一家,打破四大边界 化 直、水平、外部、地域

四种僵化现象:一成不变、柔性管理 灵动、平等、信息化、学习

组织僵化 各立山头、信息不畅、因型

循守旧

业务流程测量、分析、改进、监控六西格玛管理 强化流程管理,计算标准规无标准 这四大流程和质量漏洞。格离差

团队貌合三种状态:亚文化、个人冲突管理 六项改进:直接交流、全员神离 化、背后抱怨 监督、坦陈意见、展现实情、合理授权、统一文化

管理者分三大角色问题:冲突、不角色管理 统一角色期望、明确角色定身无术 明、负担重 位、平衡及减少角色负担 时间利用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GTD时间管理 管好5个步骤:收集、处理、率低 确的事 计划、行动、回顾

知识滞留 知识沉淀在每个人手中 SECI知识转换管理 公共知识轮廓和个人化隐性

知识并存的应用方案

知识散落 知识散落在每个工作节点 弗朗霍夫流程导向完善管理知识的产生、存储、的知识管理 传递、应用各个方面

执行力管理

管理问题:执行力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令不通、令行不止,出现“人员管理混乱、流程运行不畅、知识杂乱无章”三个执行力低下的重大现象。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能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门户、流程、知识”三大核心IT管理手段,解决管理中“职责、制度、文化”三大核心方面的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

管理问题:管理黑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四大粗放型管理现象:管理数据不够精确、管理内容不细致、管理工作浮在表面、管理秩序紊乱。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设计,用户单位采用协达软件之后,可以打破管理黑箱,原有的粗放型管理可以变为“精确、细致、深入、规范”。精确,采用IT技术,让管理数据精确及时,可以用图形化和数据列表的方式,监控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业务节点,甚至可以监控每位人员的每个操作动作;细致,管理内容可以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细致完善,业务流程清晰明了、丝毫毕现;深入,管理措施深入本质,洞透工作执行中的“职责角色”和“主观能动性”问题;规范,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手段规范所有行政和业务管理程序。

无边界管理

管理问题:工作的官僚化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四个边界造成的官僚现象:垂直边界--管理层级多,层层请示汇报;水平边界—部门和人员冗余,指手划脚的人多,负责做事的人少;外部边界—与外部业务单位(供应商或客户等)之间零和搏奕(例如讨价还价),却又内外勾结、损公肥私;地域边界—总部和驻外机构内外有别,区域不同导致工作方法、团队氛围不同。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基于韦尔奇的无边界管理思想,借助IT技术,打破垂直、水平、外部、地域四大边界,让所有工作人员在基于网络的一体化工作空间中工作。使用协达软件之后有四大改善:工作流程畅通,请示汇报不再跑腿磨嘴,工作批示快捷便利;职责定位明确,个人、部门、角色的职责权限清晰明了,任务“节点”处理落实到人;内外协同一体,可以将外部单位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信息透明公正、及时反馈;“四海一家”的办公之道,远在天涯近若咫尺,只要有网线就可以实现统一办公。

柔性管理

管理问题:组织的僵化问题。具体表现为四种僵化现象:管理模式一成不变,一有变化伤筋动骨;管理人员各立山头,势力范围不可侵犯;信息传达缓慢拖踏,各有各的谱、各唱各的调;工作人员因循守旧,工作思路严重落伍。

解决之道:使用协达软件,可以构建“灵动、平等、信息化、学习型”的,具体“柔性管理”特征的组织,具有以下四大转变:强调以快速反应应对业务变革,业务流程的改变随心所欲;注重平等和尊重、工作职权依赖于在组织中的角色而授予,建立目标一致、协同一体的高效组织;建立数据精确、内容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据信息门户和协作区、多角色授权等软件功能,便捷地建立虚拟团队及工作组织;运用知识管理功能辅助建立学习班型组织,方便地实现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六西格玛管理

管理问题:业务过程无标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流程衔接由人为,业务过程靠天定,工作质量无保障,管理效率随心意。由此,业务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出现四大漏洞:无法测量、不能统计分析、不知如何改进、没法实时监控。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对六西格玛管理中的“流程”和“规格”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大部分的业务都可以流程化,并且支持流程嵌套,每个流程节点都可以用时间效率来设定标准规格,也可以在流程表单中设定其他的标准规格。依据计算机的计算和统计优势,将每个实际业务示例的运行结果值,与标准规格进行比较,得出标准离差(西格玛),以供管理决策。

冲突管理

管理问题:团队成员貌合神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种状态:组织中存在亚文化,对组织文化的接受度低;个人目标高于总体目标,个人意见高于组织决策意见;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乱发表意见;

解决之道:采用协达软件之后,可以依托以下六项管理改进,有效地缓解冲突:直接交流,提供网上电子化的即时通讯IM、电子邮件Email等交流平台,甚至可以开放权限,让最高管理者与普通员工进行对话;全员监督,采用意见反馈、电子投票等功能,让全员监督所有管理工作;坦陈意见,提供BBS功能,让工作人员直接抒发自己的意见;展现实情,以信息门户为平台及时准确地直实的管理数据和组织精神面貌;合理授权,通过在协同软件中的授权,避免假公济私的情况产生;统一文化,便捷地发布知识、规章制度、新闻公告、CIS等,让所有

组织成员有一致化的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角色管理

管理问题:管理者分身无术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的底层管理者,都会出现“卡恩”所指出的角色管理的三大问题:角色冲突、角色不明、角色负担过重。

解决之道:采用协达软件,可以有效缓解上述角色管理的三大问题:对业务流程和“数据、知识”等管理内容,定义角色权限,避免组织成员对角色的期望不一,而造成角色冲突;及时从信息门户中获得该角色所需要的各项信息,甚至依据系统权限自动推送信息给管理者,避免因为信息不畅、定位不清,而造成角色不明;通过流程绩效统计,可以查看及平衡工作任务,同时,所有的管理决策和工作处理全部电脑化,通过任务推送等方式将信息与任务集中处理,避免管理者因繁杂的文山会海、签批、审阅等“事务”性工作,而造成角色负担过重。

GTD时间管理

管理问题:时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时间管理紊乱,有时间没事干,是事没时间干,在以下五个工作处理步骤中都存在问题:工作任务无法归集整理、不能及时找到应处理任务并予以便捷处理、事前无计划、事中无记录、事后无回顾。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采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理论,利用“日程管理”功能,把一个人所要要完成的任务和事件全部从大脑中移出来,记录到电脑上。协达软件支持GTD的“收集、处理、计划、行动、回顾”这五个重要步骤,即:任务的自动和手工收集、任务的集中展现和处理、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行事、经常性回顾及检查工作。

SECI知识转换管理

管理问题:知识滞留问题。具体表现为:个人不愿意主动贡献知识,组织单位发布知识很不方便,大量工作经验、技能、分析等知识存留在个人头脑中,而许多工作人员无法了解此类知识,组织单位无法方便管理知识技能文档。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独有的公共知识轮廓(Profiling)与个人化(Personalization)隐性知识并存的应用方案,方便地实现了知识群化(Socialization)、外显(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实现了SECI理论关于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同时邮件等个人化的原始工作文件可以方便地转为知识。个人知识能够即时记录,并独立设立存储目录,也可以随时共享出来,成为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可以对共享出来知识进行审计。

弗朗霍夫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

管理问题:知识散落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知识散布在大量的工作流程节点中,收集、整理非常麻烦。知识整理、利用繁琐,往往事后回顾,写知识技能的总结,而不是工作过程中即时归集知识。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完全遵照德国Fraunhofer(弗朗霍夫协会)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型,在每一个业务流程环节,都可以将知识归档,完善管理知识的产生、存储、传递、应用各个方面。

篇2: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扶贫开发办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后,既加强了抗旱排灌能力,增加农业生产收入,同时,又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因而农村经济增长明显,社会治安稳定,农民收入增长,村民务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部分村民逐步摆脱贫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拓宽了发展思路。

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在省市扶贫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xx个,扶助资金xxx万元。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较好地改变了我县扶贫重点村的状况。一是领导重视项目实施快。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乡镇分管领导亲自抓,项目单位领导直接管,行动快、措施力,因此,一年来扶贫开发项目都能按时竣工。二是实施项目质量高。按照一个项目下来,一位领导负责,一套办法落实,一支队伍施工,一个班子验收,一册档案存查的运作程序,对每个项目我们都做到跟踪了解,严把时间关,严把质量关,严把验收关,以确保一环扣一环,环环都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都落实,使扶贫开发项目工程按质按量按要求实施完成。三是经济效益好。第一,基础设施得以加强,扶贫重点村xxx公里的乡村道路得到了修建及硬化,x个村的路桥得以新建。第二,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xx个村的水利及电排灌设施得以新建或改建,五年来,修建电灌站xx座,圩堤加高加固xxxx余米,兴修和维修水库xx座,水利及电排灌问题的解决,使xxxxx余亩农田面积可以扩种和增收,变“靠天收”的无望田为旱涝保收田。x个村的门前水塘得到开挖改造,大大地方便了村 1

民用水难问题。x个村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新建和配套改造,较好地解决了xxxx余名学生就学难问题,x个村的卫生所得以新建,建所面积xxx平方米,方便就医村民xxxxx余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三,农民生活得以提高,据测算,扶贫项目的实施落实,每年可新增经济收入达xxxx万元,贫困地区人口年收入每人可增加xxx元。第四,开展了主导产业的扶助,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形成一村一品有区域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饲养鸭xx余万羽,饲养牛xxxx头、羊xxxx只、猪xxxxx余头,食用菌菇栽培xx万袋。第五,果业发展有序进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葡萄xxx余亩,种植柑桔xxx余亩,经济效益显著。第六,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以增强,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地组织村民学文化、学技术,掌握好x2门技术本领为村民“生财之道”提供条件。为贫困地区村民培训学习电脑、并适合农村发展的种养业技术及家禽加工培训学习等专业人员xxxx人,有力地提高了部分村民的综合文化技术素质,为他们用武之地开辟了征途。除此,在劳务输出等方面为扶贫重点贫困村输送转移劳力xxxx余人,较好地为贫困地区村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收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普遍反映,扶贫扶到了点子上,温暖了百姓的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xxxxxxx

篇3:城口县打造特色效益农业是成效

近年来, 城口农业始终坚持“生态为本, 特色为魂”的发展战略, 完善了“生态为本, 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 按照“人口下山, 产业上山, 游客进山, 产品出山”的工作思路, 突出产业重点, 加大领导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 形成了以畜牧、干果、中药材为主的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格局的特色效益农业已初具规模, 成效显著, 为全县扶贫开发, 缩差共富工作夯实产业基础。

发展思路

从特色效益农业入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充分发挥城口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城口人均林地资源占有量大, 发展林下经济;结合生态旅游、红色旅游, 发展富硒富锌和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业, 打造安全、高端农产品基地, 在涵养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分要求, 走出一条加快发展与涵养生态的双赢路子。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城口山地鸡产业突破性发展。城口山地鸡是地方优良品种,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 城口山地鸡产业已经成为城口县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到2013年, 全县发展城口山地鸡饲养量稳定在1000万羽左右, 其中存栏407.3万羽, 出栏605.9万羽;新建无公害养殖基地10个、有机养殖基地3个;完成了城口山地鸡鸡汤、休闲食品的试产加工;启动了城口山地鸡品种提纯、风味测定和营养成分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功举办了城口山地鸡品牌推介会, 全方位策划了城口山地鸡品牌宣传方案;通过政策扶持和业主带动, 建成常年存栏城口山地鸡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1户, 标准化市级种鸡场2个, 县级种鸡场26个。

◎城口老腊肉。城口县养猪饲料来源主要靠自产的粮食和农副产物, 无激素、药物等残留物, 加之地处秦巴山区富锌富硒地带, 生产加工的城口老腊肉以其风味独特深受顾客青睐, 知名度逐年提高, 产品供不应求, 极具市场竞争力。为了保护好这一品牌, 城口县政府成立城口老腊肉工作领导小组, 全县成立城口老腊肉行业协会, 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完善“城口老腊肉”集体商标使用办法。2013年全县生产销售城口老腊肉2800吨, 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促进我县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冷水性特色鱼流水养殖。由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形成众多的溶洞和阴河, 形成城口县裂腹鱼 (洋鱼) 、大鲵 (娃娃鱼) 、多鳞铲颌鲴 (鱄鱼) 等特色冷水鱼的自然分布区, 综合养殖性能优良。到2013年, 全县冷水性特色鱼流水养殖面积近4000亩,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7吨, 全县渔业总产值达到1428万元, 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新的支柱产业。

◎中蜂。城口县养蜂历史悠久, 重庆直辖后, 全县养蜂有了较快发展, 蜂产品外销重庆、成都、上海等地, 蜂蜜已成为蜂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 城口县中蜂品种改良、蜂病防治和蜂具改革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 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为农民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好门路。到2013年全县蜂群达到10.5万箱, 产蜜809吨。

品牌打造顺利推进

截止2013年12月底, 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认证28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46件, 微型企业注册商标26件, 重庆市著名商标6件, 重庆市名牌产品累计达5个, 重庆著名农产品商标5件。获得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称号。

发展目标

篇4: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关键词:泾县;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成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101-02

泾县是全省重点山区县之一,依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共区划界定有生态公益林4.164万hm2,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3万hm2,省级公益林1.164万hm2。2001年起,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全县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生态效益日趋明显。

1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成效

1.1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高 从2001开始至今,我县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已有12a了。在此期间,国家公益林林区涉及的各乡、镇及国有林场,严格按照《安徽省国家重点公益林资源管理办法》,进行国家公益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依据《安徽省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采伐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控制国家公益林的林木采伐,并通过公益林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技术措施改善公益林小班林分质量。

通过对近年来几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比分析,我县国家公益林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高:2001年,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工作,共区划调查国家公益林2.67万hm2,林木总蓄积量1 011 002m3,林木单位蓄积量2.527m3/667m2,毛竹总蓄积量9 939 981株;2005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其中国家公益林林木蓄积量1 176 850m3,比2001年增长了16.4个百分点,毛竹蓄积量10 564 496株,比2001年增长了9.6个百分点,林木单位蓄积量2.942m3/667m2,比2001年增长了16.4个百分点。

全县天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国家公益林林区,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加强了天然阔叶林资源的保护。2005年,全县阔叶林林木蓄积量131.8万m3,比1999年增长了35.6万m3,增长率为27%。阔叶林蓄积量有了较大增长,国家公益林功能质量等级有了整体的较大提高,生态功能得到加强。

1.2 森林生态效益明显 在国家公益林区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保护了森林资源,强化了森林的生态作用,使森林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生态公益林主要有以下生态效益。

1.2.1 涵养水源,减少洪涝灾害 全县国家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两侧和二级支流源头及两侧,这些森林发挥了截留、涵养雨水,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抑制地表蒸发,调节缓和地表径流等作用。全县2.67万hm2国家公益林的可蓄水量相当于10个100万m3的小水库,在发生洪水时,可有效消减洪峰。我县近几年未发生大的洪涝、干旱灾害,国家公益林起了基础性作用。

1.2.2 防止水土流失,固土保肥,减少河流、水库淤积 由于森林植被庞大的根系能有效减少泥沙冲刷量,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减少河水的含沙量,减轻河床及水库的淤积。全县范围内都能实现山清水秀,国家公益林发挥了重大作用。

1.2.3 减轻温室效应,防止大气污染 森林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制造氧气,是生物圈中的最有效的二氧化碳贮存库和调节器。依照有关标准,全县国家公益林每年大约可吸收二氧化碳80万t,放出氧气65万t。同时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净化气体,降低噪音。因此,国家公益林项目在全县“生态泾县”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4 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无节制的采伐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原因之一。我县国家公益林林区范围内分布有国家级扬子锷自然保护区,省级汀溪河自然保护区等,在拯救濒危物种、保护全县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2.5 改善人们生活工作环境 在国家公益林区实施生态效益补偿,使我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补偿区林农收入有了稳定增加,促进了农业、水利、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 问题与建议

2.1 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利用和补偿标准不足 全县国家公益林林权使用者中林农占大多数,由于国家公益林林区执行有限制的林木采伐政策,林农林木采伐的直接经济收入减少,通过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国家对林农的经济收入减少给予一定的补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林农的损失。但只有通过市场化等途径,发挥国家公益林森林资源的间接效益,增强国家公益林的社会效益,实现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和林农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全县生态公益林资源情况和基础条(下转114页)(上接101页)件,建议:(1)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将生态林区建设成生态公园,供人们游玩、观光、度假等,带动山区食、住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2)发展生态农业,在国家公益林区范围内,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发展茶、果等经济林种,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市场化销售。对国家公益林范围内的毛竹林采取抚育、垦覆等技术手段,提高单位产量,增加竹农收益。

国家公益林区的林农经济收入原来主要依靠山场林木采伐所得,一般要占到30%~50%。划入国家公益林后,林木采伐量减少,或林分不到成熟林,全面禁伐,林农的直接收入减少。而国家发放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到2011年才由原来的每667m24.5元提高到每667m29.75元,不能达到补偿林农收入损失的目的,林农难以维持生计,只能从事非林生产或外出务工;更有甚者是拿了补偿后,却还在国家公益林中从事生产。为此,建议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测算应该考虑林农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现行的补偿标准,体现补偿损失的目的。同时在补偿的基础上,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配套工程,引导林农从事林区内的其它可从事的茶、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以及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国家公益林林区林农的收入,巩固国家公益林项目的建设成果。

2.2 加强国家公益林资源监测体系和功能评价体系建设 依据省林业厅国家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安排,我县于2003年进行了国家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试点工作,目前,全县国家公益林数据管理都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建议下一步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建立全县的国家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全县国家公益林的资源监测,并逐步开展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功能评价体系建设工作。

上一篇: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