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2024-05-08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共5篇)

篇1: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一、创新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避免重复性产品。中国行业研究院(http:///)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商 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不多。因此,银行要充分考虑目标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分析业务的发 展前景,确定市场需求规模和市场定位,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真正实现让客户资产增值。

二、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没有对客户细分,对目标客户群的动态管理滞后,无法集中优势资源为顾客提供满意、高效的差异化服务。因此,良好的营销应是在准确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渠道对理财产品进行销售。

另外,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现代银行服务完全超越了物理网点的概念,促进银行业的业务服务模式由分支机构转向了以电子化服务并存的多渠道服务方式。为应对变化,提升服务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对营业网点的布局和功能进行再造,拓展电子化服 务摸道,把大量的标准化服务从柜面上剥离出来,通过各种电子服务手段完成,积极构建传统物理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协同发展的营销渠道,形成以城市行大型理财中,心为主体,以中小型专业网点为补充,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以及ATM 协同发展的个人金融营销网络,多渠道、多方 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三、服务策略

1、品牌化服务。“产品品牌”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之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尽管金融产品极易模仿,但多年的营销活动以及产品使用经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的持久形象,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理财服务的要求不仅仅 是一种使用价值,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一种格调、一种心理满足。因此理财品牌进一步体现了个性化、情感化、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体 现银行服务的准确定位、文化内涵。所以,商业银行建立自己特殊品牌实际可以避免产品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是确保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个性化分层服务。理财产品的服务模式应是以个性化服务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顾客的金融需求,结合他们对银行的利润 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有区别的服务。因此,银行可以把个人金融服务扩大到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满足 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把理财逐步发展成为覆盖人生不同的阶段的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客户评价标准,采取分级别服务 的形式,不同等级的客户由相应级别的理财机构

和理财师提供服务,由他们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和需要,进行最有成效的营销。

四、人才策略

首先要制定系统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同时加强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应该采取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让合适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对于新员工可 以分配到一线,先熟悉银行基本业务。对于产品知识丰富、营销业绩出众的柜员可以参与理财助理岗的竞聘,客户维护能力出众、工作表现优 异的理财助理可以参与客户经理的竞聘,营销业绩突出、客户维护数量排名前列的客户经理可以参加网点经理的竞聘。对于淘汰下来的人员,可以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再参与竞争上岗。

当前,理财行业最为专业最为权威的认证是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在中国实施两级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即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认证制度。专业理财师的认证在我国尚处在初步阶段。因此,如何探索建立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专业理财人员队伍,将是商业 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必须全力解决的问题。

篇2: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喻凌云 湖南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划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近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的新的特点。文章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开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个人理财;创新;发展策略

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力之一,而仅仅在两年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似乎还不容易被人们接受, 2005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还是 2000亿元,如今,股票、基金、国债等传统投资品种风潮正盛,外汇投资与期货也显现较高的热度,银行个人理财已经贴近每个人,个人理财产品的丰富让 2007年成了理财年。2007年上半年官方数据公布为3886亿元,全年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估计超过 1万亿元。

一、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由于新股开盘价基本都高于申购价,而申购新股不需要任何交易成本,因此,打新股几乎为没有风险的理财投资方式,随着大盘股的汹涌入市,针对个股的特定产品推出时总是能掀起抢购狂潮,甚至高烧不退。

银行 QDII大部分就没有打新股那般顺利了,其发展跌宕起伏。由于其销售渠道单一,另外产品本身在投资范围上受到限制,随着投资门槛从最初的 30万元降低至 5万元人民币,产品也逐渐呈现期限缩短、开放式产品比重继续增大的趋势。不过对于大多数中资银行而言,因为缺少足够的海外投资经验,独立地设计、管理产品近期来看难度较大。

信托理财产品逐步成为扩展银行中间业务的另一块馅饼。由于信托类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信托贷款与证券市场,这样一方面银行可能以理财之名行贷款之实,另一方面这类产品收益稳定,是银行存款的较好替代物,比较能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偏爱。从产品类型看,信托 类理财产品中有向非保本方向发展的趋势。

外汇理财产品的设计已经日渐完善,除了美元和港币,诸如欧元和澳元的理财产品明显增多,随着欧元对人民币的涨势,手中持有欧元理财产品至少很好的规避了汇率风险。更因为包括美元、欧元在内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对国内存款利率高得多,特别是欧元,随着欧元区经济的 向好,欧元市场利率也将继续走高,欧元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也一定会不断升高,相对于长久以来较低的国内存款利率,欧元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将更加巨大。

二、存在的问题

1、中资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匮乏。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甚至因此引发了纠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国内外宏观环境出现的不利变化,并未减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相反,继 2006年实现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同时各家银行的产品类似现象严重,以致客户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2、信息透明度不高。

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外资银行的信息不透明程度更高。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影响到了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

3、道德风险体系面临考验。

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存在行为盲目。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过分侧重对收益的宣传,不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致使大多数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很难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持理性,它不仅仅将客户置于不利境地,而且,银行也有为此承担损失的风险。

4、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的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客观、合理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商业银行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是以业务和账户为中心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个人理财服务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银行无法对客户的资产、负债及其他相关情况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了解。

三、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结构将逐步由储蓄存款为核心过渡到以投资咨询为核心,完成以储蓄存款为核心的产品结构逐步过渡到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理财产品结构。在不久后,向全能型私人银行方向发展,全能化、综合化是国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由原来的单一的网点业务渠道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1、产品设计创新。

个人理财金融品种的设计初衷与服务内容应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中着重看市场,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品种结构以代理投资为核心。对现行投资业务进行组合,既可满足客户要求,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又可发掘新的潜在客户,大力开展个人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价证券的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品种,银行还可以根据消费热点的变化,及时地开发出新产品,拓宽代理业务的范围和提高代理业务的水平。各大银行还应进一步研究满足客户增值愿望的代客户投资的业务,提供综合性产品,根据顾客的与银行交易量的多少,确定对顾客的优惠程度。

2、细分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银行应细分理财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开发、推介适宜的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过程是把异质市场分成特定的匀质市场,其目的是更有效地使顾客满意,并确保留住顾客。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象是具有现实或潜在理财需求的消费者,不同的因素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做出迥异的理财决策,因此,对理财客户的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细分市场和提高理财产品的针对性。在考虑收入、动机和年龄等影响因素后个人理财市场应按人口统计与社会经济变量、客户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或个性特点、地理因素、客户对金融服务追求的不同核心利益、用途或使用频率等进行细分。

3、加大银行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在银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前,要认识客户,注重收集及记录足够的客户资料,包括背景、投资经验、投资目标、投资年期、资金来源,然后根据资料分析客户承受投资所带来各项风险的能力,确保所销售的产品符合客户的个人情况和需要,并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销售适当风险等级的个人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必须给予客户合理的建议和充分的解释;必须以客户的权益为先,不应以银行收取的利益多少或银行的销售目标作为销售产品的主要依据;银行在客户协议书中不应压制客户的合法权益或推卸自己的法律责任。银行通过个人理财产品引导客户了解理财知识,推进客户理财观念,将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稳定客户关系,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今后在进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同时针对客户在人生和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与风险偏好,通过充分利用各种理财工具,生成个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与理想。

4、加强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建立内部客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理财业务支持系统,对客户进行理财需求的深层次分析,根据客户的客观状况提供相应的理财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内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个性化,增强产品的贴切性。银行应通过与信息类专业公司合作等各种途径,收集综合金

融信息、宏观信息等,建立理财信息档案,并把各种信息传播给客户。

5、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

银监部门应关注个人理财产品对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引导,等等,加强对消费者的服务和教育,出台专门的理财业务指导办法以及监管法规,限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的非理性行为,指导商业银行帮助客户科学理财。

推动中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逐步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经济、金融发展新格局,不断改变和提升国内的从业环境及人们的金融意识,努力让个人理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理念,甚至将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保障个人资产的安全,只有人们从中获得收益才会使商业个人理财产品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晶萍.韩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探析 [J].商业经济,2006 11.[2] 钟玲静.国内商行理财业务定位 [J].时代经贸,2007 01.[3] 陈兆松.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 5.[4] 熊剑庆.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 [J ].经济纵横,2007 9.[5] 殷剑峰.袁增等.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 [N ].上海证券报,2008.03.05.【作者简介】

篇3: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理财产品种类、规模迅速增加。比如, 中国银行开发的中银汇市通理财计划、中银债市通理财计划、“中银成长组合”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银集富”理财计划、中银进取系列理财产品等;中国农业银行开发的“安心得利贵宾专享”人民币理财产品、“安心快线天天利滚利”等产品;中国建设银行开发的“利得盈”、“汇得盈”、“QDII”、“乾元—日鑫月溢”等;中国工商银行开发的保本型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高资产净值客户专属”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工银财富专属———两权其美”人民币理财产品、“灵通快线”个人无固定期限以及“灵通快线”个人高净值客户专属7天增利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相关学者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陈支农 (2008) 、黄振达 (2010) 、孟艳菊 (2010) 的研究表明, 保本型产品占比逐渐下降, 而资产型产品日渐占据主导地位, 投资渠道更加宽广, 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赵媛媛 (2011) 指出,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超过其他类别理财产品的总和;短期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总体来看,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投资方向多样化, 理财产品获得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发展前景;产品标的范围广泛, 结构型产品在投资渠道选择上实现行业配置多元化;支付条款复杂化, 摒弃过去单一的支付条款, 采用多种方式的混合, 如按日计息、平均绝对表现等;止损条款大众化, 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止损以及保本机制成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方式。

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理财产品迅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理财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 创新能力较弱。个人理财产品虽然种类丰富, 但设计缺乏差异性, 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 无法展现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 产品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例如, 中国银行的“中银汇市通理财计划”第二期产品是一款非固定期限、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本产品是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募集美元资金, 投资于美元固定收益、货币市场产品和外汇市场。中国建设银行的“QDII”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受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以投资者的资金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两者都是投资外汇市场, 虽名称有所不同, 但实质类似, 继续比较的就只是价格战争。另外, 产品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广泛, 无法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再者, 产品多为资金丰裕者设计, 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客户的需要。

2.营销体系存在不足, 缺乏效率。在营销方面, 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不能充分披露, 特别是产品的风险方面, 风险揭示不到位。虽然产品说明中均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了比较详细的揭示, 然而一些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 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有些产品在描述时使用非常专业的描述, 或者营销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着重强调产品的收益, 而对产品的风险提示不够, 容易误导客户, 无法弄清楚该产品的真正风险。在营销方面,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受合作模式的制约, 缺乏效率。

3.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银行理财市场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适当的市场监管。虽然银监会出台了相关通知, 对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客户评估、信息披露、产品宣传、客户投诉等提出了多项要求, 但对于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不规范行为, 监管滞后, 没有一个很有效的监管体制, 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

三、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

(一) 产品设计与开发方面

1.创新策略:商业银行应当实施创新策略, 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性理财品种。银行要充分考虑目标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 分析业务发展发展前景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确定市场需求规模和市场定位, 设计更多适应大众需求的理财产品, 真正实现让客户资产增值。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时, 对于风险爱好者和资金宽裕者可设计进取型产品;对于风险回避态度的大众投资者可设计保本类产品。银行还应当针对客户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需求或收益目标, 设计理财产品对其财产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全方位的管理, 从而使其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2.保守策略:在产品创新方面, 银行也应当保持一定的谨慎, 重视产品的盈利与风险, 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

(二) 营销与服务方面

在营销与服务方面, 商业银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工作:

1.信息策略:目前, 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对目标客户群的动态管理滞后, 无法为顾客提供满意、高效的差异化服务。良好的营销应是在准确的市场分析基础之上, 充分运用各种营销渠道对理财产品进行销售。银行应该建立客户信息库, 包括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的、收入水平、财务状况、未来计划等, 以实现高效的营销, 节省客户、营销人员的时间, 更是为客户提供的另类服务品质。

2.网络策略: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现代银行服务完全超越了物理网点的概念, 促使银行业的业务服务模式由分支机构转向以电子化服务并存的多渠道服务方式。商业银行应当对营业网点的布局和功能进行再造, 拓展电子化的服务模式, 把大量的标准化服务通过各种各样的电子服务手段完成, 积极构建传统物理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协同发展的营销方式, 形成以城市大型理财中心为主体, 以小中型专业网点为补充,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协同发展的个人金融营销网络, 多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3.人才策略:制订人员培训计划, 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的候选人才, 让合适的人才到合适岗位上工作, 由他们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和需要, 进行最有成效的营销。

4.服务策略:理财产品应当以个性化服务为核心,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针对不同顾客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 结合他们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 为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有区别服务。销售人员应当分析客户需求, 根据评估意见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 并给予充分的风险提示。在服务理念上使客户由“买产品”变为“选产品”, 使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从简单的交易关系转变为客户对银行的长久依赖与信任关系, 应当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户投诉管理制度, 对客户投诉较多的理财业务环节和理财产品及时有效地解决。银行应当建立“品牌战略”。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服务要求不仅仅是一种使用价值, 而是一种品牌和一种心理感受, 因此, 理财品牌不仅应当进一步体现个性化, 人文化的发展趋势, 也应当体现银行服务的准确定位和文化内涵。商业银行建立自己的特殊品牌, 保持竞争优势, 避免产品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

(三) 监管方面

1.加强市场监管。银监部门应该出台专门的理财业务指导办法以及监管法制, 限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的非理性行为, 采取多方面措施规范银行理财市场。比如强制商业银行定期披露理财产品信息, 增加市场透明度;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理财业务人员的监督管理, 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是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监管机构应当制订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措施, 防止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会出现误导行为。主要包括:理财产品命名不得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和蕴含潜在风险或易引发争议的模糊性语言;应建立客户评估机制, 针对不同的理财产品设计专门的产品适合度评估书;揭示风险, 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 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 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商业银行在未与客户约定的情况下, 在网站公布产品相关信息而未确认客户已经获取该信息, 不能视为向客户进行了信息披露。

2.共同维护市场环境。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正处在发展初期, 除了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的强制性监管外, 要实现市场的有效监管, 还需要第三方的力量。作为第三方评价的基础, 银行的信息披露必须到位, 便于社会力量客观公正地评价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银监会, 同业协会更容易直接接触到投资者, 同时其在信息获得以及专业精通方面具有优势, 为监管部门措施的制定、监管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协助, 也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之间经验的交流借鉴、信息沟通, 帮助各个银行建立符合自身状况的风险内控体系。

摘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 也是投资者可供选择的一种的投资理财渠道。分析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阐明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并重点从产品设计与开发、营销与服务、监管等方面讨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 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支农.银行理财产品问题探析[J].中国信用卡, 2008, (12) .

[2]黄振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趋势[J].经济导刊, 2010, (12) .

[3]孟艳菊.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0, (12) .

篇4: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转型,从以对公业务为主转向公私并重发展,其中,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渠道与盈利来源。大多数的国外银行在理财业务的产品服务创新、个人资源配置、产品种类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稳定收入来源的战略性业务主线,也是资本回报率最高的业务之一。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进行了个人理财,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在商业银行理财这一市场上,我国起步较晚,2004年我国推出了第一款理财产品,相对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还较不成熟。尽管在这十年间,我国理财产品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426家银行推出了理财产品,产品总数高达60,879只,但在日益变化的金融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还不尽如人意。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

(一)理财产品的概念与分类。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它为顾客的需要量身打造,其风险收益介于银行定期存款和股票之间。按照不同的分法,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投资方向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股票、汇率等;按照投资产品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币产品和人民币产品。外币产品有美元、日元等,不同的外汇币种面临着不同的外汇风险。根据产品收益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看跌型产品、看涨型产品,它们与客户的基础资产跌涨相关。按照产品的设计结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结构类产品和普通类产品。结构类产品类似于“间接投资”,它的收益除了与固定收益类例如基金债券相挂钩,还与相应的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相挂钩。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可分为资本市场类、货币市场类。根据发行机构的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外资银行类、国有控股银行类等。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清不同理财产品与收益风险之间的关系,这样投资者也就能更好的进行投资,选取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商业银行理财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其稳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再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允许破产,而这无疑无形中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推广程度,此外,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银行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用于理财产品的开发。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收益保障不足。尽管在宣传中,理财产品大多数打着“高收益”、“高预期”的宣传口号,但落实到产品合约中,大多数的理财产品还是以零收益为目标的,而如若产品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现象,还可能出现负收益。这种实际收益结果与宣传相差较大,会造成投资者的信任缺失。产品设计雷同。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品设计内容上,雷同现象十分严重,这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风险的集中。在市场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一旦市场运行急转直下,将会有极大的收益受损。其次,雷同的产品无法细分市场,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从银行角度来看,产品的同质化也不利于增加市场竞争力。信息不透明。纵观目前我国银行市场,无论是外资银行还是国有银行,信息不透明化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理财产品这一领域,由于有效监管措施的缺乏、信息披露成本较高等原因,信息公开现象十分不理想,以至于投资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做出投资决策,造成投资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体大环境来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还不够成熟,加之外资金融资本的涌入,竞争加剧,我国银行缺乏在设计中尝试的勇气,因此理财产品种类略显单薄。从我国银行市场来看,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我国还缺乏系统的监管法律,对其监管细化不够,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由于理财产品是一项新兴创新的金融产品,监管程序相对复杂,更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发展的速度。

三、结论

篇5: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做出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承诺后, 我国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商业银行也抓住机遇, 积极转变经营模式, 由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向全面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经营方式。因此发展理财业务便成为促进商业银行加快转型速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占据高端客户市场的重要方式, 这就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而2010年-2015年则是我国理财产品市场飞速发展的阶段, 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都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 2015年总计有185家商业银行共发行61401款理财产品, 较2014年增长0.8%。在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的过程中, 个人理财业务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这为银行丰富理财产品市场提供了动力支持。

1. 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据主要市场

人民币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04年10月中国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 其半年期产品收益率为2.4%, 是同期银行储蓄存款收益的1.58倍。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特点, 迎合了普通百姓的投资需求, 于是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同。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我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0062款, 占理财产品总发行量的97.82%;外币理财产品共计发行1339款, 占总量的2.18%, 可见人民币理财产品已成为我国理财市场的砥柱, 保持着坚挺的态势。

2. 非保本型产品占据半壁江山

2011年以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明显高于保本浮动收益类, 据统计, 2015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42466款, 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69.16%, 较2014年增加2.06%;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3189款, 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1.48%, 较2014年减少8.57%。2015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全年的发行量已占到市场的近七成, 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已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对于银行来说, 由最初靠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招揽客户、开拓市场的阶段已渐渐远去, 而发行非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则更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符合金融投资规律, 是成熟金融理财市场的表现, 也是银行业实现基金化、证券化的必由之路。

3. 中短期理财产品是市场主流

2011年,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 并要求各家银行暂停发行一个月期限以下超短期理财产品。这一规定直接抑制了一个月以内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超短期理财是银行月末、季末揽储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业绩银行转而发行1-3个月短期理财产品以达到揽储的目的, 这也造成了2012年开始1-3个月短期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大幅增加。2011年-2015年以来, 三个月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一直占总发行量的较大份额, 且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幅度, 是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产品业务。而2015年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已达到了全年理财产品发行量的50%, 1-6个月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更是占据整个理财市场的近八成。这足以表明中短期理财产品在理财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从侧面反映出中短期理财产品能够较好的满足众多投资者的需求, 以较低的风险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4.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行趋势明显

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受基准利率水平影响显著。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央行实施5次加息, 利率水平不断走高, 银行理财收益也随之逐渐走高。2013年“钱荒”袭来, 银行理财的收益被进一步推高, 并在2014年一季度达到5.74%的历史高点, 之后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节和钱荒解除, 银行理财收益开始回落。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 央行累计进行了6次降息, 5次降准, 使得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比较充裕, 银行理财收益随之继续下滑。其次, 2014年-2015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为消化过剩产能和去杠杆叠加, 资产荒问题愈演愈烈, 资产端回报率下降,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 银行理财在配资业务上受到约束, 资产荒问题迅速暴露出来, 理财产品收益再次快速下滑。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品牌建设

在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背景下, 理财业务的竞争应当更多地依靠品牌建设。品牌不仅需要概括和强调产品的功能, 更要凸显产品特色, 提升银行整体形象的附加价值。国内商业银行对树立理财产品品牌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品牌竞争观念淡薄, 导致品牌的优势难以显现从而可能会使公众对产品观念模糊。另外是缺乏品牌文化内涵, 银行在推出品种繁多的个人理财产品时, 只顾追求产品的名称和数量, 却忽略了理财产品真正的内涵, 缺乏文化品位, 名称不够通俗化、生活化, 不能体现服务、技术、产品创新等内涵, 没有注重品牌文化营销。

2. 受到利率市场化趋势的挑战

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趋势下, 银行理财业务如何适应当前形势, 在产品定价、流动性管理、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受利率下行及市场持续的“资产荒”现象的影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降。统计显示, 目前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主流收益趋于3%-4%之间, 低收益理财产品数量持续上升。持续走低的收益率对国内理财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加大了客户的投资风险, 不利于银行理财品牌的建设, 使得银行的经营压力增加, 中间业务的长期发展受到阻碍。

3. 理财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大致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个人理财产品如春后竹笋般日渐增多, 各家银行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品牌, 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等在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众多的理财产品使得市场丰富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家银行的竞争, 2013年-2015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已超过了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近四成的市场份额, 对国有、股份制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且近年来券商、基金、保险以及“余额宝”“微信理财”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使得理财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2015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速不足6%, 其中五大行平均增速仅为0.79%, 逼近“零增长”。

4. 网上银行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网上银行以其特有的无网点限制、低成本运营的优势正逐步成为中外银行争夺的焦点。国内各银行纷纷加大对网上银行的投入, 市场正在迅速扩张。网银理财的优势在于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多种产品的买卖, 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但就目前而言, 大部分银行的网上银行建设力度不够, 提供的产品还较有限, 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因此加强网上银行的建设、推出创新的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极其重要。

三、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的建议

1. 加大创新力度, 丰富理财产品

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 这就要求银行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年龄、职业、学历、收入和家庭情况等方面, 全面制定适合客户的理财规划, 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个人理财产品的持久创新机制, 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 保持和扩大对客户的吸引力, 推动理财业务专业营销的持续发展。理财产品的设计要以精准的市场细分为定位, 注重理财产品设计的适应性和时效性。因此要想取得个人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 银行就需不断细分目标市场, 增强创新意识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的理财产品。

2. 加强专业化理财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

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时, 要转变观念,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营销队伍。要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 加大理财营销服务人员的配备, 以提升对客户的关注度以及营销维护力度。理财人员应增加其专业知识的积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投资规划, 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带给客户良好的金融消费体验。

3. 以全方位营销观念促进客户满意与忠诚

全方位营销观念强调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企业内外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与责任, 贯彻全方位营销观念关键是要与顾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关系, 即做好关系营销。为此, 商业银行首先要创造卓越的顾客感知价值,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 通过服务质量管理形成系统的“顾客满意”良性机制, 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 塑造银行形象, 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二是通过改善服务与促销网络系统, 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 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 从而加强顾客的忠诚度, 全面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4. 加强风险控制, 开展理财教育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 这不仅是银行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更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 健全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落实责任到人。同时, 银行要加强客户投资理财知识教育, 提升客户风险识别能力, 杜绝欺诈销售、虚假宣传等违规现象。理财人员要注意在向客户讲解理财计划和宣传材料时, 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 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 这样才能避免业务投诉和纠纷, 减少客户对理财产品风险的误解,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 居民手中持有的可支配的财富不断得到积累, 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旺盛, 个人理财意识强烈, 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理财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且由于近年来存贷利差的不断缩窄给银行带来经营压力, 促使银行将理财产品业务作为优化收益结构、拓宽中间业务创收渠道的重点, 使得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上屡创新高。然而随着理财产品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运行中也出现许多问题, 这给理财市场的未来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提供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完善,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同时对理财产品的营销规划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健安, 聂元昆.市场营销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韩晓琴, 李明强.试论银行理财产品理性发展[D].山东大学, 2012.

[3]陈思.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分析和对策研究——以周口银行为例[D].河南大学, 2014.

[4]范媛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5]钱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现状及风险分析[J].银行家, 2015 (12) .

[5]燕妮.招商银行SZ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安徽大学, 2013-6.

[6]刘妮.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 2007.

[7]蔡小棠.建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以张掖分行为例[J].兰州理工大学教育中心, 2013-3.

上一篇:公司统计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应用成效定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