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2024-04-18

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精选10篇)

篇1: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临海市杜桥镇中心校 杜剑波

读师范时,我崇拜我那直爽、幽默、人格高尚的体育老师李谦斌先生。因为崇拜他,也让我爱上了体育,成了班上的体育委员,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师范的学习生涯中,我组织学校运动会,率领同学参加校内外篮球、排球比赛,我活跃在训练场、比赛场,成了学校里的“体育明星”。

工作后,我一直担任小学体育教学工作14年,师承李谦斌、叶万华、梁国良和蒋学军等老师。我从兼职到专职,从体育理论知识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逐渐成长为我市优秀的体育教师。我获得台州市优秀教师、台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临海市优秀教师、临海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杜桥镇优秀教师、溪口乡优秀教师、杜桥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几年来,我参加体育学科赛课活动收获颇丰:获台州市教学大比武二等奖,临海市一等奖(获市教学能手称号),台州市优质课比赛三等奖,临海市一等奖第1名。在2011年举行的临海市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中,我有幸担任小学体育学科评委。

回顾我的体育教学历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让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的体育教师

98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临海市溪口小学任教数学、体育。上岗前一天,溪口乡中心校校长张学勤找我谈话,他说:“小杜,听说你在师范的时候,体育方面很好。现在我把乡中心校体育教研大组组长的担子交给你,以后有关体育方面的事就看你的了。”对于一个刚从师范毕业的我来说,既感到高兴,又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从那以后,我不但要

钻研小学数学教学,还要钻研小学体育教学,承担全乡体育大组的工作,其忙碌可想而知。有时真想放弃体育工作,可是体育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还是让我坚持了下来。

(一)在培训中提升。作为一个体育大组组长,我急需提高自己和全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领导将我送到临海市首批体育骨干培训班学习。99年上半年,我拜师学艺回来,为全乡体育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赢得王吕顺校长和全体体育教师的高度赞扬。

(二)在实践中成长。2001年,在我的倡议下,张学勤校长决定举办首届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同时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市比赛,责令该项工作由我全权负责。

但是,当时的溪口小学刚搬入新校舍,连围墙都没有,更别说运动场了。于是我就将一块空地(现溪口小学食堂位置)改造成一个不规则的“运动场”:3条宽1米,长122米的环型“跑道”。在实践中,我还发明了用毛竹能同时画出三根不规则环型跑道的器具。另外,运动会编排,跑道号制作,场地设置,裁判员培训都由我一个人组织完成。当为期两天的乡首届小学生田径动会如期举行并圆满落幕时,悬在我心中多天的石头终于落地。我也因为筹办运动会,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三)在教育科研中升华。从教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为兄弟学校体育教师上示范课,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目前,我8篇论文在台州市级、临海市级获一、二等奖,3个课题在台州市级、临海市级立项(其中2个已结题,1个正在研究)。我还多次在市名师送教、学科带头人活动、市教研活动和镇校两级教研活动中上示范课、公开课,得到教研员和与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二、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2002年,因为我所带的溪口小学田径队参加临海市、杜桥镇比赛大获全胜,被破格调

入刚刚创办的杜桥实验小学,担任专职体育教师兼校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我想:我因为崇拜李谦斌老师而爱上体育,我一定要让自己的体育课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我是从以下几点探索研究的:

(一)给体育教学注入新元素,让学生快乐学习。

那时我担任一年级6个班的体育课,主要教学广播体操、队列队形。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和兴趣难以持久等原因,课堂组织成为难题。于是,我用情境法、比赛法、分组练习法、结对练习法进行教学,为课堂注入新元素,使学生融入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完成学习任务。2003年10月,全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镇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学生们的表现,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焕发体育的吸引力。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同样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变换方式、方法。这样他们才会有新鲜感,才会被你的课所吸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记得参加台州市教学大比武的时候,我用一根短跳绳和“魔术圈”(自已发明的)上了一节满堂彩的课(1、原地侧向投远;

2、游戏:播种与收获)。我是这样做的:先用短跳绳“接龙”“舞龙”作为准备活动,学生兴趣浓厚,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再把绳子用橡皮筋扎绳球用作投掷,最后把绳球当作“农作物”开展播种与收获的游戏,一物多用,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魔法圈看似一个圈,拉出来变成了五个。随着学生们“哇”的一声呐喊,魔法圈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们跃跃欲试。如此课堂,教学效果怎能不好?学生怎能不快乐?

2010年,我在巾山实验小学参加临海市优质课比赛。课中,我用语言、眼神、肢体动作

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被我的举手投足吸引着,跟着我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完成预定动作。本课将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把“峡谷闯关王”游戏发挥地淋漓尽致。这节课,充分展示我的课堂艺术,博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临海市小学体育优质课比赛第1名的好成绩。

三、让田径场成为学生体现价值的舞台

田径训练是很辛苦、单调、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如果肯思考,也可以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趣味活动。作为一名教练员,你不仅是学生技术动作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拼搏精神的塑造者,更是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在田径训练领域,我还是门外汉。为了更好地训练队员,我拜郭政为师,向他学习田径训练,让他给我一些与训练有关的资料。有时,训练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我就给郭老师打传呼。郭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做解释,帮我找方法、破难题。2001年10月,我带领溪口乡中心校田径队参加市比赛,获得第十名的好成绩(共33个乡镇代表队和市区学校代表队)。原教育局普教科驻溪口中心校的领导,给溪口中心校田径队很高的评价。2002年组织溪口小学田径队获杜桥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3个团体第一名,打破了杜桥小学当“老大”的神话。

田径队中有两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是马永华,小学毕业后因比赛成绩突出,被台州初级中学录取加入台初田径队,在台州中学读完高中后考入台州学院。他在今年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三级跳远第一名。另一位是王亚红,获浙江省青少年田径比赛跳远第二名。在初升高的时候,体育加分20分,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台州中学,现就读浙江工业大学。

后来,我所带的两届杜桥镇田径队在临海市比赛中都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所带的杜桥第二小学田径队参加杜桥镇田径运动会都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成绩、荣誉只代表过去。明天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做好先锋,当好模范,为临海的体育教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2: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好的习惯可以使人一步步成长,坏的习惯会让人渐渐走向失败。习惯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只有注重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今天打扫的非常干净,但是教室的整洁关键在于同学们的好好维持。如果在平时你发现在地上有一张纸,请问你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你会弯腰捡起来呢?还是会当做没有看到?

同学可能的回答:

1、教室卫生需要每一个同学积极主动的去维持,爱护学校卫生是每个同学的义务,会主动捡起来。

2、一张小小的纸张能有什么影响,不会为了这张纸去弯腰的。

二、问题延伸:

1、老师: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当我们遇到的时候,总会犹豫一下是不是一定要去做。一个人的修养,就体现在这一念之间。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在关键时刻它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等听完这个故事你再去考虑一下刚才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

故事: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去参加招聘面试,竞争的人非常多。在学历、专业、能力等方面自己都不是最强的。看着一个个面试的人信心百倍地走入面试室,又灰心丧气地走出,他的心里更加的没底了。终于到他进入考场了,他走进去,发现办公室门口有一团废纸,于是他习惯性地随手把它捡起并扔进来旁边的垃圾桶。面试结束后,负责面试的经理对他说:“你被录用了,明天就可以上班。”事后,这个年轻人问:“在众多的面试者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为什么会选择我呢?”经理解释说:“看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一定要看他的书读的有多厚,而是看他的修养有多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在短期能培养,但是修养却要靠好的习惯去慢慢积淀。从你捡起门口的废纸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你是个有良好习惯的人。”年轻人就是因为习惯性地捡起那张废纸,展示了自己良好的习惯和修养,最终成就了自己。

现在你同意你一开始回答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吗?

同学:……

老师总结: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只有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捡一张纸也不过是举手之劳,捡起那张纸,既保持了教室卫生,又提高了自己的修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班主任)乱扔垃圾是个“小恶”,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个小毛病,将来一定会因为这个坏习惯而吃亏;捡一张纸是“小善”,我们不要小看这个行为,我们将来大的成就,就是因为这一次次好的习惯促成的。请记住一句话: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细节决定成败

给大家读一首小诗《钉子与王国》,听完后你会有什么感想?

《钉子与王国》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由于损失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钉子而毁了一个王国,你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

老师:做每件事都不能忽略细节,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有的时候决定整个事情的成败。一个小的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就有可能成为导致“亡国”的“铁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三、如何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1、做事情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浮躁是成功的敌人。就比如盖房子,如果没有好的地基,这个房子就盖不高,也盖不牢。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高骛远,可能连眼前的利益都抓不住。抓住了这个细节,就找到了成功的方向了。

2、做了决定就马上行动。《明日歌》中有句说的很有道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成功者从来都有马上行动的习惯,而失败者最会找原因拖延。抓住这个细节,你就抓住了成功的先机了。

3、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的得来多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也就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小步。抓住这个细节,你就有了成功的动力了。

四、培养好的习惯,积累成功的资本

篇3: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一、关注课堂教学预设中的细节, 让课堂充满灵性

精彩的课堂需要精彩的细节, 只有“未雨绸缪”, 才能预约精彩。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 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彩细节的预设, 而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只要我们用心去备教材、备学生, 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完全有信心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小学生的最爱。

【课例】:《彩色橡皮的使用》

课始教师出示两张图片:

师:春天到了, 可爱的小鸡披着“鹅黄色”的绒衣在碧绿的草地上散步。真是悠闲啊! (图1) 可是, 转眼间, 秋天到了, 小鸡图也发生了季节变化 (图2) , 同学们, 你们来看看, 从图1到图2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

学生跃跃欲试, 他们有的用“喷枪”在草地上喷色, 有的干脆把草地都擦除, 准备重新上色, 结果却不小心把小鸡的爪子也擦除了, 有的…… (注:小鸡外衣颜色的更改可以用填充来实现, 但草地颜色的更改用喷枪、填充等工具是做不到的, 只能用彩色橡皮来实现。)

果然, 尽管学生各尽所能, 拿出看家本领, 但还是把这幅小鸡图搞得面目全非。

这下学生疑惑了:“老师, 您是怎么操作的?”“我们为什么只能更改小鸡的颜色却搞不好草地的效果?”

老师提议用彩色橡皮的功能试试。经过一番操作, 终于有学生发出了欢呼声。

二、关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细节, 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具体的教学中, 需要我们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 抓住教育时机, 生成别样的精彩, 使课堂焕发活力。

1.“错误”细节

处理课堂中的“错误”, 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 其次还要讲究艺术和方法。面对这些错误,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机智妥善地处理问题,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如: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 一生举手, 走近一看, 原来是该生的幻灯片页面中出现了一个图表 (注:估计是学生在“插入”菜单中没看仔细, 把图表看成图片) , 教师马上生气地批评:“我是让你插入图片, 看你搞成啥样, 乱七八糟”。这时的学生已经是满脸的委屈, 他都不知道自己刚才是怎么操作的。教师把该生的“图表”删除, 训斥道:“好了, 别再搞出这种东西来了, 到时你自己解决。”

这里学生出现了一些差错, 但教师很快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 不容学生分辨, 就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这是平等和谐的课堂吗?这是学生自主的课堂吗?“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新课堂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面对学生的错误, 是回避或训斥, 还是宽容善待, 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 了解其内心的想法, 何不把“错误”细节当作一个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呢?

2. 语言细节

“语言不是蜜, 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在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以精炼、准确来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 这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喜欢技术层面的探讨研究, 往往对教法的研究并不是很热心, 上课前对教法的准备往往不够充分, 教学中随意性也较大。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想而知。因此,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同样要有意识地对教学语言进行锤炼, 尽量备详案, 使教学有的放矢, 用令人回味的、激情的语言吸引住学生, 课堂气氛才不会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这样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才能真正表达自我、展现自我, 个人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倾听细节

时常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 上课不肯倾听。的确,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学会倾听也是我们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有效地倾听, 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地倾听, 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

【教学案例】教学情境:学生申请免费邮箱

师: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电子信箱?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www.163.com网站, 申请一个电子信箱吧。

话音刚落, 教室里传来“反对”的声音, “我才不申请呢, 我上次在家里就是打开邮箱才中毒的, 可惨了!”说话声比较小, 笔者一看, 是王晨, 记得上次课后他提过电脑中了病毒, 但当时老师也没仔细问, 现在正好请他说说“中毒事件”, 这下他可来劲了, “就是上次圣诞节嘛, 我打开了一个主题是‘圣诞快乐’的文件, 结果那次以后我的电脑老是一开机就重启”, 顿时课堂一片哗然。

师:哦, 看来王晨的电脑中毒不轻啊!有没有同学碰到和他一样的情况?

生1:谁说的, 我每次打开都很安全!

生2:你肯定打开非法网站了。

……

师:同学们, 实践出真知, 我们不妨先去申请邮箱, 看看会不会中毒?

学生这时开始申请邮箱, 接着他们发现申请邮箱并没有那么可怕, 都纷纷嘲笑王晨是“杞人忧天”, 这时笔者却反而表扬了王晨, 感谢他的及时提醒。随后, 老师及时向学生渗透了安全上网的知识以及病毒的危害。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申请电子邮箱, 这一教学片段显然不是课前的预设, 但庆幸的是, 教师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 而是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让它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反对声, 采取了“冷处理”, 没有马上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 在实践后渗透安全意识, 让学生去思辨、形成正确的观点, 从而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4. 行为细节

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写、老师问、学生答上, 而是在学生操作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 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 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 教师不代劳。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步渗透人机对话的思想, 告诉学生, 我们进行计算机操作其实就是跟计算机打交道, 与它对话交流, 回答它的问题而已, 以此消除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神秘感。在操作过程中, 要学生耐心看清楚屏幕上的提示语, 再根据提示做出相应的操作, 如:“确定”、“取消”、“下一步”、“上一步”等, 鼓励学生首先要自己进行反复尝试来解决问题, 自己实在解决不了时, 再请教老师。通过这样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学生的信息能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再如:学生上台演示, 往往一言不发, 默默地在机上操作, 其他学生集中精力听, 屏住呼吸很努力地观看他的操作。如果老师不细致, 把这么好的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给浪费了, 这多么可惜呀!这时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出他的操作过程,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使其他学生更能明白其操作过程及道理, 何乐而不为呢。

三、关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细节, 让课堂更具人性化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味剂与催化剂。合理正确的评价, 可以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 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 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 我们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资源, 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由浅入深的评价, 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深入研究, 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作品评价环节时, 笔者先找一份较优秀的作品让大家欣赏、点评。为了强调审美观的重要性, 笔者又出示一份不太完善的作品, 对这样的作品, 我们不能一如既往地讲表扬的话, 这时笔者就换了另一种方式, 首先肯定作品的可取之处, 然后问:“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呢?”这样既肯定了作品, 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同时又把问题交给了学生, 这样, 这个作品的主人一定会在大家的讨论中洗耳恭听, 这样一来比老师一味地表扬或单纯地指出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何乐而不为呢?

四、关注课堂教学反思中的细节, 让课堂更具张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需要教学实践的磨砺, 更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尤其要对教学细节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成功的教学细节, 并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使我们精益求精。反思失败的教学细节,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 探索成功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反思, 才会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 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 才能更有把握处理教学细节, 创造新的教学细节,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4:善用幽默教学 成就快乐人生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幽默艺术

如果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进而创造一种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幽默的技巧与方法

创造幽默的具体技巧与方法不可胜数。正如孙绍挣教授所说:“方法变化多端,全在曲尽其妙,大体则有,定体则无。”

1.俗语法

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俗语大多诙谐、动听,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在教学中,不时穿插一些俗语,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听了亲切朴实。在讲“我国存在分配不公现象”时,可引用“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管学生的不如看自行车的”俗语;在讲“粮食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俗语的运用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生硬的理论变得有趣,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2.巧用笑典法

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谐趣的典故,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在讲公民有“言论自由”时,可联系到我国封建社会有严格的“忌讳”制度,有意加叙一个笑话:古代有个大官叫冯道,他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忌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字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个笑话的使用,使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言论自由”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刻意精细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戏剧性的幽默效果。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可这样来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的脂肪可以制造七条肥皂,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磷可以制造2200根火柴,铁可以制造2根铁钉……”这样“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可使学生既享乐意又得教益。

4.形体幽默法

形体幽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形体艺术。像幽默大师卓别林通过各体态、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富有体态之美。笔者在一次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顺手拿起一根教鞭,搁在肩上,做出像《举起手来》里的潘长江扮日本人走进了村庄的姿势,教鞭朝前一甩,做出个点火烧房的动作,又把教鞭往腰间一收,做出了残忍地用刺刀刺杀人的姿势。这一系列的动作,通过教师精彩的表演,使学生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狠、残暴的丑态,在愉悦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熏陶和深化。

二、幽默意识的训练和提高

有许多教师认为“幽默”是一种特殊“细胞”功能,而这种特殊的细胞自己生来不具备,却不知幽默细胞是可以“人工培植”的。

1.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首先要具有宽松的幽默心态的涵养,因为幽默是智慧的结晶,是健全的理性和深厚的修养的产物,也是一种感知和发掘世界上一切可笑对象的能力,是一种理解和创造笑的才能,更是一种达观而敏锐、直率而又坦然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培养新奇的思维方式,因为有趣的往往不是举动本身,而是在于人们以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方式来看它。

2.善于发现,精于选用各种幽默资料

教学幽默的来源主要是:(1)生活中的幽默。如我们周边的人身上存在的及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俏皮话”等。对这些“活”的幽默源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2)艺术中的幽默。主要是各种幽默艺术作品,诸如笑话、漫画、相声、歇后语、打油诗、诙谐曲、文字游戏等。对于这些幽默材料要是顺手拈来,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3.掌握表述幽默的技能

(1)弄清幽默艺术的形成结构和引笑机制。因为要使幽默产生良好的效果,引起悬念,必须引人入胜,铺垫渲染应当隐而又伏,不动声色,贫嘴滑舌只能适得其反。(2)把握好幽默的时机。只有在铺垫和渲染很充分时,再抖出“包袱”才可以优化幽默艺术的效果。(3)注意度的限制,不要过分。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否则会成为瞎胡闹和开玩笑,如果只为了追求廉价的笑声和表面的热闹场面而将无谓的幽默加于教学过程,是不必要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和文化程度,使幽默能适人、适时、适度。因为使用幽默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幽默可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海峡两岸,缘结两岸的演讲稿

历史课本上,记载了这片原本安定静谧的土地开始动荡不安的战乱。从17世纪初,因明末腐败沦为荷兰人的殖民地,到清军入关郑成功收服台湾,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遭受整整五十年的屈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记得郑成功曾义正言辞的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是啊!那块遗失的拼图,散发着千千万万炎黄子孙读有的温热与豪迈,身体里同样流动的那一腔热血。看那层层的海波是海峡两岸不变的情谊。

可是,陈的统治阻拦了两岸同胞的来往,如此热爱祖国的台湾同胞,也只能日日夜夜遥望这片久别未阔的故土,七岁的我,也只能按捺住心头那波涛汹涌的憧憬与向往。厦门的海边,洋溢着特有的气息,却湿润了眼眶,凉爽的海风拂动着我绵延的思念,吹向台湾同胞的心。痴痴的望着,那其实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台湾。

5.12大地震在汶川人民猝不及防之时袭来,而身在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似乎也感应到了灾难袭来,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和医疗队来到四川地震重灾区,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和医疗救助。积极营救被困地震灾区的2897名民众,努力帮助四川企业迅速恢复生产,据统计,台湾同胞先后捐助14亿多元。广大台湾同胞与四川人民心手相连,共克时艰,为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给予了鼎力支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在8.8克拉克风灾中,大陆人民闻讯后,通过新闻媒体,使家家户户人尽皆知,在大陆的我们欲罢不能,希望自己也能奋战在救灾一线。我们拿出积蓄,献上我们的爱心与祝福,满满的募捐箱里是沉甸甸的心意。

8月20日晚19时35分,上海东方卫视联合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联合举办大型赈灾晚会《“跨越海峡的爱心”——大陆同胞援助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同胞赈灾晚会》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成龙、章子怡、李连杰、周星驰等100多名华人文体明星参加。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的我,仿佛听见悦耳动听的歌声,慷慨激昂的朗诵,接连不断的电话声在这个不眠夜,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向海峡两岸延伸——延伸,那层层叠起得海波涌动着13亿人的关怀缓缓驶去。

篇6: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这场美丽的相遇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雨后霓虹,可以是长河落日;可以是璀璨的流星雨,可以是不期而遇的一轮红月亮,可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我这里要说的,是我和一座山的美丽相遇。而这座山距我千里之遥,地处安徽省淮南市,临淮河耸立,名字叫作八公山。

远在千里之外,而有美丽的邂逅,甚至令人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心动的感觉,也真是应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的老话了。

因为,说起八公山,我们真的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我走近她之前,我对她还是一脸的陌生,闻所未闻,毫无所知,根本不像三山五岳,还在我的孩提时代就如雷贯耳,叫我久仰大名了。然而,久仰大名是一回事,有没有缘分邂逅却是另外一回事。八公山虽无盛名,我却能与之相遇结识,足见我与之有缘。而且,这缘份看似偶然,实是必然的。

我的姓氏淮姓是个极其稀罕的姓氏。早年间,朋友们问起我的姓氏渊源,我因不明究里,常常瞠目结舌,一脸尴尬。为了对得起自己在大家伙心目中是个文化人的脸面尊严,我下决心探寻研究我的姓氏来历。没想到,这一探寻竟探寻到了淮南王刘安那里,也就是说我这族淮氏渊源于刘姓。纸色早已泛黄的几本清朝年间的、民国初年的家谱,都大同小异地赫然记载着,始考祖姓刘讳安,为汉朝之臣,官拜淮南王……如此云云。上网查阅淮姓起源,也果然有此一说。

我曾读到过,历史上有人为了达到系出名门、出身高贵显赫的目的,费尽心机地把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某某名垂千古的先贤圣人或名臣良将搬出来尊为先祖,结果贻笑大方反成笑柄的事。所以,对本族家谱所记深信不疑,为什么?就因为淮南王刘安在历史上背负着“企图谋反”的罪名,且至今在银幕银屏上仍被以任人指摘的“反王”形象示人。谁愿承认被人唾骂的历史罪人为祖呢?而本族淮姓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杀身之祸,从古至今就尊刘安为始祖,可见只有宁背恶名、不负先祖的拳拳之心,并无沽名钓誉、攀龙附凤的欺世盗名之意。再查资料,刘安为淮南王时,都城就在今天淮南市下辖的寿县,而且刘安的墓冢竟然被保护得极好,先后列为安徽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心里便产生了亲临拜谒的念头。

2016年元旦假期,我驱车千里,专程奔赴魂牵梦萦的淮南寻根问祖,到寿县拜祭始祖刘安。在这里,与从无耳闻的八公山不期而遇,相见恨晚。

那一天,我们四位淮氏家族成员在淮南友人的陪同和引领下,带着水果、食物、酒水和香烛一应祭品,出古老的寿县城往北约三四华里,来到一座山脚下的淮南王刘安墓园,摆上祭品,洒酒焚香,虔诚地拜祭始祖,并绕冢一周,瞻仰了整个坟墓。

友人告知,这座山叫八公山,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名就得之于淮南王刘安幕下的八位上贤: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这八人深受刘安赏识,被誉为“八公”。从山名的由来,便可知八公山集山色风光与悠久人文于一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用句时髦新潮的话说,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在淮南,一谈刘安,人们必谈八公山;而一谈八公山,更是绕不过避不开刘安。如此说来,刘安安葬于此,可谓正得其所。而我与八公山的相遇,自然也就从偶然变成必然了。无论我早来,还是迟到,她都在这里耐心地等着我。这是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注定的缘分!

在友人的热情带领下,我们满怀对始祖的思慕之情,穿石林,踏幽径,先后游览了坐落在炼丹谷中新修建的汉淮南王宫、淮南子文化园等景点,并在刘安与八公们的著述《淮南鸿烈》雕塑前留影纪念。

虽然,我去的时间不凑巧,正是数九之时,错过了八公山风姿绰约最迷人的花期。冬日的萧瑟,使八公山叶落花谢,韵致锐减,显得其貌不扬,只有苍松劲柏还多少透着些绿意。我想,也许这正是冥冥中八公山有意把朴素真实的一面呈现给我。况且,少了撩人的秀色让人眼花目眩,更能平心静气地体味八公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一边游览,一听着友人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我深感八公山这座充满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山,她的许多故事和始祖刘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遥想当年,刘安祖招贤纳士,编撰《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使得淮南国都城寿春汇集了当时大汉天下一等一的济济人才,当年的八公山荟萃了其时顶尖的思想文化形态。也许,当年那一幕幕主客谈经论道、帐下鸿儒舌辩的场景,八公山都还历历在目:刘安一次次携来百侣曾游,与幕下的宾客们一边漫步山林,一边讨论著述;一边骋目远眺,一边踏歌吟赋。当然,时常不离左右紧随其后的,必是深受其赏识的八公了。也许,包罗万象、涉猎广阔的鸿篇巨制《淮南子》就诞生在八公山中。这部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被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评价为“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绝代奇书,浸透了刘安和八公等著述者的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也只有昼夜目睹的八公山知道。可以说,正是刘安此举,为八公山成为历史文化名山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第一块基石!

是的,八公山不会忘记,是刘安在历史上第一个树立起屈原的伟大形象,从而使屈子这个蒙冤诤臣拨云见日,照射出高山仰止的耀眼光芒!“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安以一篇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的《离骚传》,将屈原和《离骚》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使屈子成为万世景仰的爱国主义诗人。然而,历史却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刘安,这个身体力行效仿屈原的诸侯臣公,竟然遭致了和屈原几乎同样的命运:屈子纵身一跃跳入了汨罗江,刘安被控谋反而自刎!嗟乎,置身八公山中,听耳鬓风声呜咽,犹闻历史在这里扼腕唏嘘!

是的,八公山没有忘记,是她的王刘安和八公无心插柳,偶然发明的一块鲜嫩绵滑白玉般的豆腐,让她被知恩图报的老百姓念叨到如今。因为,这块豆腐叫作“八公山豆腐”。她与豆腐一齐扬名,还因为这块以其名命名的豆腐,所取之水为她独有的珍珠泉、玉露泉等名泉,所选用黄豆乃当地生产,最是地道,最为人喜食乐道。我在享用八公山豆腐的过程中,也深感其品相之细腻,入口之酥爽,远非平日所吃的豆腐可比。

是的,八公山还记得,是她的王刘安赋予了她道家仙气。遥想当年,作为黄老哲学一面旗帜的刘安,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侄皇汉武帝刘彻扣上谋逆的罪名自刎后,善良的淮南国百姓不愿信此污名噩耗,宁可相信他们的淮南王是得道成仙,并演绎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说是淮南王服丹药后,如仙人一般,飞升云天。还有一些药渣剩留在地上的器皿之中,被豢养的鸡和狗吃了,结果鸡狗也升天而去。这个典故先后被《太平寰宇记》、《神仙传》等收录,因而越传越广,流传至今。它表明,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公道自在百姓中,但却为八公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汉以降,或许是冲着刘安推崇的屈子而来,也或许是冲着“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淮南子》而来,又或许是冲着刘安遗留下的仙气而来,总之,八公山像一块文化磁石,吸引了后世无数文人骚客会于此间。尤其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苏轼以及刘禹锡、王安石等等,这些唐诗宋词时代光环耀眼的泰斗级文豪的纷至沓来,和他们竞相抒写下的瑰丽壮美的诗词歌赋,让八公山瞬时间又成为一座充满诗意词韵的山,为八公山成为历史文化名山倍添夺目光彩。

初次身临其境、置身于八公山中,每走一步,我的眼前都浮现出始祖刘安那飘逸的身影,让我无时不刻感受到,八公山处处都留着他的印记。是呵,他将他的风骨、他的魂魄、他的文采华章、他的一切,都留给了八公山。或许这山也早已和他浑然一体,成为他的化身了!难怪友人说,在淮南谈刘安,必谈八公山;谈八公山,必谈刘安。

前岁至今,我惜别八公山已两年多了。然而,这两年多来,八公山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中。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和八公山结缘了!此生我非但忘却不掉她,反将一次次地来看望她、亲近她,陶醉在我们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本文为“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征文大赛参赛文章)

篇7:缘结体育教学 成就美丽人生

关键词:错例,归因,教学对策

一、从认知角度来审视学生的错误

试题:4×4÷4×4=()。

错例:4×4÷4×4=(1)。

错因分析:

(1)观察信息时,注意分配不协调。在解题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起了关键作用。在看题时需要经常集中注意力或者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但是学生容易被这些对称的数字所迷惑,导致计算错误。

(2)应用信息时,思维定势引起错误。学生解题过程中对信息观察、识别、加工之后,主要任务是提取运用在大脑中习得的知识技能,一看到表内乘法4×4马上想到16,16÷16=1。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思维发展不平衡,往往注重记忆解题模式的结论,忽略题型变化过程的认识,犯了“思维定势”之错。

教学对策:

(1)变式练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易出现的错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选择性知觉能力。变式练习的实质就是把握住知识的本质特征,而适当变化知识的非本质特征。

(2)学会反思。数学学习是一个伴随着反思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过程。从心理学上来说,反思是引起认知结构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探究、发现、再创新的欲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问自己:“乘除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按运算顺序去做等于16,可自己做的为什么等于1呢?到底错在哪里?学生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发现自己在解题中的错误,及时改正。

二、在错例分析中反思学生的错误

试题:用四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不能拼成一个()。

A.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

错例:填A或B。

错因分析:

学生在没有操作、验证、归纳的情况下,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了选择,而且对于“能”与“不能”没有更多关注,受到了一般情况下都会问“能”拼成什么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仍然源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现在的课堂探究操作活动虽然不少,但很多活动仍然是在老师的严格操控下学生被动完成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操作探究目的,很难有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这样,借用操作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自然难以形成。

教学对策:

此题既是对日常教学中“数学活动”情况的考查,也是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借助操作进行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考查。借助操作进行问题探究,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常用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中,除了要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在类似上例的教学中,可以在学生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交流思考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会感悟:用图片拼图、画示意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好方法。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操作研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在幽默诙谐中纠正学生的错误

错例:12-3=6。

错因分析:

低年级孩子对9和6还有些区分不清,对计算题的算理理解不是很清楚。

教学对策: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式中,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轻视学生的细微错误,而未能及时用心去纠正,结果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对于这类错误,一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并没有批评,而是说了一句,“你以为9翻一下跟头,我们就认不出来了,再想想,不玩翻跟斗法游戏会等于几呢?”学生走上讲台,自信地写下了9。这位老师巧用幽默的语言,在动态生成中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篇8:缘结白鹤拳

赵一石是1985年9月11日首个“教师节”后的第二天开始学习永春白鹤拳的。

他于1984年7月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莲湖山矿务局中学(以下简称“莲湖山中学”)任教。莲湖山中学坐落在一个高高的山头上,东为铁坑煤矿,西为大哲煤矿,都是国有煤矿企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企业职工子弟。

赵一石在大学里被同学们戏称为“药罐子”,经常上学校医院看病。有一次,他又要上医院时,问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说“要不要一起去”,那同学很生气地说:“你去的是医院,你以为是逛街呀!”

莲湖山中学海拔750多米,常年云遮雾罩,特别是到了秋、冬季,更是“北风那个吹”。身体瘦弱的赵一石也就常患感冒,咳嗽不已。

他根据体育老师的提议,逐渐重视体育锻炼,每天坚持晨跑,从中学跑到铁坑矿,一个来回大约4公里。几个月后,不见明显效果,也就松懈了下来。

后来,也就是1985年9月11日,机缘巧合,他跟学校一个习练永春白鹤拳多年的老师学习白鹤拳,从此喜爱上了白鹤拳,走上了练武之路。

一年后,他就很少患感冒了。不过,武术方面好像功力进展不大。而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他在这方面的渴望逐渐强烈,希望能得到白鹤拳名师的指点。

这段时间,读大学时发生的一件往事常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那是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他和同宿舍的李小虎同学到省立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坐公交车回校时,太阳快下山了。

公交车上挤满了人,李小虎不小心踩了一个留着八字胡、长头发,穿着喇叭裤的男青年一脚,“八字胡”当场就给了李小虎一个响亮的耳光。李小虎见那“八字胡”气势汹汹,不敢吭声,只是一个劲地赔不是。

李小虎走下公交车时,“八字胡”已在前面等着他。“八字胡”当胸给了李小虎一拳,李小虎连续退了好几步。接着,“八字胡”如猫戏老鼠般在李小虎身上耍起了“连环腿”。

每一腿都踢在李小虎身上,也疼在赵一石心上。但他没有勇气上前帮助李小虎,连声援也不敢。其他下车的乘客也大多掩面而走,顶多也就悄悄议论:“这流氓下手太狠了!”

“八字胡”扬长而去时,李小虎已鼻青脸肿趴在地上了。赵一石马上背起他,送他上师大医院。当晚,赵一石又向一个老乡要了一瓶云南白药,到医院送给李小虎,最主要的是送去自己的歉疚。

从此,赵一石就有了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有机会一定要学武功。他扪心自问,那一天,我要会点“三脚猫”功夫,或者身体不那么瘦弱,何至于袖手旁观呢?

有心就有机会,这机会终于像春雨般悄悄降临了。

当时,赵一石有一个人称“老赵”的堂叔,在莲湖山中学食堂当炊事员,而“老赵”的一个连襟“老苏”在铁坑矿澡堂当管理员。他们俩当初一起招工在铁坑矿井下当采掘工人,因患上煤矿职业病——尘肺病,同时被调离井下,各自被分配到了新的单位。

老赵告诉他的堂侄,老苏家在白鹤拳的发祥地之一——永春观山,他是观山“白半鹤拳”的正宗传人,自幼习武,功夫十分了得。其妻子已过世多年,只有一个女儿跟他住在矿里。赵一石若想深造白鹤拳,老苏应该不会推辞。

在老赵的引荐下,赵一石向老苏表达了向他进一步学习白鹤拳的愿望。

老苏对赵一石并没有推辞,对老赵却怪他多事。然后一再交代说,在矿里知道他会白鹤拳的,除了他的女儿苏小敏和老赵就没有别人了,所以轻易不要对外人说。老苏告诫赵一石,人前人后只要叫他“老苏”就可以了。此外,练白鹤拳“靠枝”(对练)时可以和他的女儿小敏一起练。

老苏要赵一石把学过的白鹤拳三战演练给他看,看完后他说:“你学的是永春城关、达埔一带的三战,我学的是蓬壶、观山一带的三战。两者的功法、原理是一样的,主要是步法和手法不同。具体说就是,我的三战进退步用的不是通行的‘花字踏架’,即进步时用‘圈脚’,退步时用‘割扫脚’;而是采用‘叠步’,即进步时右脚前进小半步,左脚跟进,后退时,左脚后退小半步,右脚随退;‘座节呼气’时手上动作不是用掌,而是用‘点金拳’。你既然跟我学,那三战就要从头学起。”

此后的半年多,赵一石天天练习三战。有时也跟师姐苏小敏练习“靠枝”。师姐对赵一石关爱有加,悉心指导。可时间一长,赵一石还是有些不耐烦。老苏见状就讲了一些“大道理”,说方法得当是练功的前提。凡事都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白鹤拳最基本、最重要的功夫就是三战,拳谚说:“要求功夫高,三战里面找。”当然,他也讲了一些“小道理”,如:长呼短吸,嘴呼鼻吸;含胸拔背,提裆吊肚;大门要开,小门要关;起丹田落尾椎,现八卦落排梯(闽南话);等等。

可惜,这些大小道理赵一石都已懂得。加上当时电影《少林寺》、《武当》、《白发魔女传》等的热映,电视剧《霍元甲》、《陈真传》、《八仙过海》等的热播,许多人都被武术热冲昏了头脑,赵一石也不例外。他猜想,师父本领不过如此,或许故作高深罢了。他就找了一个借口,不想再跟他学了。老苏或许明白赵一石的心思,也不点破,只是惋惜地说:“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你要想学,以后随时可以找我。”

此后多年,赵一石一直没再去找老苏。因为堂叔老赵“内退”回老家了,老苏也就不再前来中学找老赵,所以赵一石也没见过老苏。但赵一石对白鹤拳的热情不减。其间,他也向其他几个白鹤拳师学了一些。这时才发现,这些人其实都不如老苏,有的只是花拳绣腿,有的则是嘴上功夫。

赵一石终于怀念起老苏来。到他的单位一打听,原来他已因二期尘肺病“内退”回老家多时了,他的女儿也跟他回了老家。

再见到老苏的时候,是此后两年的一个深秋的傍晚。老苏因为尘肺病,到莲湖山矿务局医院住院疗养来。他的女儿则到医院照顾他,当陪护。

老苏与赵一石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年轻人,还想练吗?不然,我这回恐怕就要把它带进棺材了。”赵一石感动得连说“愿意”。

nlc202309020025

老苏这一次教拳似乎比以前“主动”多了,也许他觉得时日无多,恨不得尽快倾囊相授。而且为了让赵一石信服,他还主动显示了一下功夫,脚上扎着“不丁不八”步,手上取“平手昭阳”势,要赵一石使劲推他。结果竟是纹丝不动。他说:“这叫‘鹤定桩’,几乎可以落地生根。”

不久,老苏老家的一个徒弟来医院看他,对赵一石讲述了自己亲历的老苏年轻时的一件往事:

有一次,他和老苏到三明市办事。晚上住旅社,为了省钱,两个人合开一张床。走进房间一看,四张床已经被五个人全占了。一看就知道是走江湖的。他们的刀枪剑戟等器械就放在属于老苏两人的那张床上。老苏请他们把器械搬一搬,他们理都不理。无奈,老苏自己动手去搬。五人中的一个大个子,二话不说,冲着老苏就是一拳。老苏使出了白鹤拳的“青龙出水”(摇手),右手用“反掌擒节”,擒拿住对方右拳,左手用“鹤翅掌”猛击对方右腰。对方见状,猛力收回右拳,并格开老苏的左掌。老苏顺势使了一招“白鹤双弹”,对方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道弹到了堆着器械的床上。这时,有一个人从后面抱住了老苏,老苏身体略下蹲,使了一招“猛开后弓”,右肘朝后猛撞来人,那人“哎呦”一声,蹲在地上,好久站不起来。

其他三个人被老苏的勇猛和气势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老苏就对他们笑笑说:“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还是和为贵呀!”说完,脱下外衣,有意露出扎在腰间的用拇指粗细的钢丝做成的软鞭,警告那五人不要指望用器械对抗。那五人见讨不到便宜,也就乖乖地搬掉器械,让出一张床来。彼此一夜相安无事。

老苏从住院到他在医院中去世,大概有两年半时间。他除了传授给赵一石白鹤拳法外,还要赵一石学习“单枝点穴”。

在白鹤拳法方面,光套路赵一石就学了十几套,主要如三战、四门、打节、十三太保、十三步摇、地战、分杆、小八分、大八分、美女梳妆、抱草上架等等。老苏认为,白鹤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飞禽。白鹤拳既是象形拳,又是内家拳。在外形上,要重视吞吐浮沉,做到吞如老猫等鼠,吐如虎子伸腰,浮如白鹤欲飞,沉如落地生根。在内功上,要重视白鹤拳独特的调息固气和导引吐纳方法,做到蓄气于丹田,运劲于手足,达到内外兼修之效果。

在“单枝点穴”方面,老苏强调说,这“单枝点穴”一是认穴,二是练指力。特别是练指力,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这个道理。

他还说:“‘单枝点穴’采用‘不丁不八’步法,左右手都可以练习,但以右手为主。左手以‘鹤翅掌’在胸前护住右肘,右手则用‘单枝点穴手’抵住钉在墙上的木板。同时,以意引气,以气发力。”他又解释说:“‘单枝点穴手’要求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屈,食指伸直紧靠在中指末节横纹处,拇指屈紧扣在虎口处。”他特别交代说:“白鹤拳的点穴用闽南话说是‘单枝无药医’,也就是说,点穴非死即伤。要有十二味草药秘制的解穴‘通关草’内服才能彻底复原,所以要慎之又慎。平时可以借助标有穴位的木人桩进行练习。”

老苏认为,推陈出新是一个拳派存在并发展的根本。他说,李小龙如果拘泥于咏春拳(其源头就是永春白鹤拳)的招式,没有创造出“截拳道”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为功夫巨星。其实,老苏本人就是“推陈出新”的实践者。他练“鹤定桩”,除了传统的地面站桩外,还发明了在板凳上站桩。他把“鹤定桩”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地面站桩。两脚开立,宽度为自身的一肩半宽,身体子午端正,两手为“平手昭阳”,两腿为“内腿收起,外腿放落”,两脚十趾抓地,眼睛平视前方。呼吸则采用“逆腹式呼吸法”。第二步在板凳上站桩。要领与第一步类似,唯强调“起丹田,落尾椎,现八卦,落排梯”。板凳的规格一般为高度一米,宽度为本人脚的长度或略宽,长度为本人一肩半宽或略长。长时间锻炼,自然可以做到强身健体,气定神闲,落地生根。

老苏最后因尘肺并发肺心病离开了人间,那一年他才59岁。不过,在同一批病友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这可能与他痴迷永春白鹤拳且常练不辍有关。

从此,白鹤拳成了赵一石的“最爱”,尤其是有一次它的威力得到验证之后。

老苏去世三周年纪念日那一天,赵一石到观山去祭奠师父老苏。傍晚时分,与师姐苏小敏到蓬壶公园散步,碰到了同样在散步的一对师徒。

师父50来岁,是个胖子;徒弟20多岁,是个瘦子。这对师徒俩练的是拳击。

公园里散步的人不少,起初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游人逐渐散去。赵一石和师姐也准备离去。谁料想,麻烦来了。

苏小敏长得十分俊俏,加上高挑婀娜的身材,着实有些迷人。那“瘦子”先是主动上前搭讪,见苏小敏不理他,就伸出手来想摸她的脸,苏小敏骂一声:“流氓!”一个“狸猫洗脸”,抓住对方右手,顺势使了招“牵牛过岸”,“瘦子”就一头栽倒地上“嘴啃泥”去了。

“瘦子”怎肯服输,他爬起身,跳到苏小敏跟前,直拳、勾拳、摆拳,使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苏小敏不慌不忙,只用一个“摇”字诀,时而“青龙出水”,时而“青龙滚水”,就一一轻松化解了来拳。然后,找准时机,一个“龙虾双弹”(又名“虾姑弹”),把“瘦子”弹得连退三步。苏小敏趁机跃进,一个“进步虎子伸腰”,让“瘦子”应接不暇,紧接着,使了招“牛犊折笋”,进左脚封住“瘦子”右脚,左掌猛击其喉部,“瘦子”承受不了这猛力一击,整个人瘫了下去。

站在一旁观战的“瘦子”的师父看到徒弟挨打,脸上挂不住了。他一边骂着,一边冲上前来,一个重拳挟着劲风击向苏小敏的头部,苏小敏头一偏,躲开了。

赵一石知道,师姐的功夫比自己高,不过,自己也不能老做旁观者,于是高声喊道:“师姐,让我试一试,教训一下这个‘胖子’。”

苏小敏微微一笑说:“你要小心,这家伙力气大!”然后一个“鹤飞天外”,纵跳到一旁。

赵一石一上场,“胖子”的拳头就打到了鼻尖。赵一石一个“鸟子脱枝”用右掌化解了来拳。之后,面对“胖子”密集而快速的拳击组合拳,赵一石显得镇定自若:打向头部的,他用“双鹤护巢”化解;打向胸、腹部的,他大多不招不架。

几分钟后,“胖子”就气喘吁吁了,他见打中对方胸、腹部,对方不仅好像不管不顾,而且有时好像是故意让打似的,一点事情都没有,就不免心慌起来。

这时,赵一石不再客气了。他一招“双龙赶浪”,双拳同时猛击“胖子”腹部,在“胖子”避让的同时,赵一石一个“雷公上树”,左排掌横架于左额上方,右排掌由下往上直击“胖子”的下巴,“胖子”嘴角就流出了鲜血。赵一石又给了他一个“电母闪烁”,左排掌化掌下按,右排掌化拳弹击“胖子”的鼻梁,“胖子”顿时鼻血直流。他手捂口鼻,与他的“瘦子”徒弟落荒而逃。

赵一石与苏小敏见状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悠然而去。

篇9:知行成就人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行”来引导学生的“知”,学生“知”了就会去行动;而学生的“知”正是教育工作者“行”的源泉和动力,要把这些动力具体落实到“行”中。“知行教育”其实也是“行知教育”,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知”来源于“行”,而“行”的基础却又是“知”。知行,即把自己的所知转化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在实践中真正贯彻“知行”教育呢?如何有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知行”实践能力呢?这应该是每位教师细细思索之事。

一、知为行之始

课程改革不仅倡导学生要主动学习、乐于参与、积极实践,更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尤其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新课程提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汪活水”。“活水”,即是“知”的积累,是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涵养。

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内涵就不能停止学习,必须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善于用理性思维去思考人和事。教师可阅读各类书籍使自己的知识积累达到较高层次。一是专业书籍。小学语文教师可阅读的专业书籍有:《诗境浅说》《语用学与语文教学》《语文常谈》等;小学数学教师可阅读的专业书籍有:《学与教的心理学》《数:科学的语言》《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等。二是,管理类书籍。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也需要懂得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可以阅读关于班级管理类的书籍,如《爱弥尔》等。三是,其他有关教育类的书籍。除以上书籍外,教师为丰富自身知识,还可以阅读如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等等。

二、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的每一个表情、动作、言语、装扮,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教师必须要求自己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更加慎重。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贴近学生,学生的模仿才有效,因此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层面来说,正如马尔库沙所说:“……使孩子只模仿好习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有选择的机会,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注意,使孩子在模仿您的行为、姿态、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时,只能受到正面的影响。”只有走近学生,缩小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与他们心与心的相交,这样,不仅加深彼此的了解,而且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对儿童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和教师集体。”

三、行乃知之成

只有落实到具体行动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讲解得再多,学生知道得再多,只要不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不算是教育的成功。

知行教育的足迹渗透着爱的教育,知行教育的足迹渗透着言的教育,知行教育的足迹更渗透着行的教育!让言、行与爱,相互交融,成为师生间和谐的桥梁!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想法,师生应该一起去找找资料,或者和他们一起讨论,也不可谓是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这些细微的行动中,让学生学到比书本知识更深厚的知识。不仅教授给学生学好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一颗爱国、爱校、爱家、爱生活的种子。

篇10:忙于影视创作缘结翰墨飘香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德利兄在一起共事,八十年代初,他考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术工作室,我调到荣宝斋工作,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了,但仍经常在一起探讨书艺画艺。他才思敏锐,为人宽厚,勤奋好学,爱好广泛。从小吹笛子,拉二胡,手风琴都行,还能唱一手动听的卡拉ok。除此以外他还是个古董收藏迷,近年来他对古董的研究很有建树。而他最喜好的是读书,古今中外,涉及面相当广。他性格内向,做事谨慎,从不张扬,但有时语出惊人,在一起切磋艺术问题时我很爱听他的高见。

德利,一九五五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也许是家传,也许是齐鲁文化的遗风深入骨髓,他试图通过绘画和书法找到与古人对接的契机。受家庭熏陶,德利自幼便养成了为人谦和,认真严谨的习惯。他八岁开始学画,十四岁开始学习书法,后又上美术中专,语言文学函授大学,最后我们一起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书法艺术专业。他曾跟我讲文革中期字帖几乎就见不到了,他父亲不知道从哪给他找了一本残破不堪的柳公权的“玄秘塔”字帖。他认真描摩了五年,最后那本字帖散了烂了,就实在不能用了,从此打下良好的书法功底,受益终身。

德利从事电影美术设计专业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影视美术创作研究中。他曾先后担任过200余部长短影片的美术设计,并为300余部影片提写过片头字幕。其中《宋庆龄》《孟姜女》《丰碑》《刻在黑沃的土地上》《历史与未来的呼唤》等是均获政府大奖的影片。

90年代初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与中央电视台合并,他又投身到电视美术设计的创作之中,并上领导岗位。担任美术部门的管理工作,带领他的一斑人马为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其他电视台的很多栏目进行美术设计创作。他主管的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戏曲《名段欣赏》栏目的美术设计工作,该栏目至今已经拍摄十二年之久,经常获得电视台及政府奖项。他工作勤奋且充满智慧,没做过管理工作,但他对管理工作头头是道,颇有见解。管理工作使他忙碌,劳累和充实,再忙他没有脱离他所热爱的艺术岗位和生产一线,没有放弃他的书法创作。影视工作的特点几乎没有休息日,但他把别人喝酒的时间,打牌的时间,应酬的时间,无所事事的时间,甚至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对艺术的追求创作研究上,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德利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与古为友,与诗为友成了他对自己的修炼。平时他最喜欢研究古代诗词及文物书籍,喜欢收藏古代文物,常常为古文物中的文饰所感叹,尤其对汉唐文化,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对古代及近现代文人画家的作品,也是爱不释手。吴镇、陈老莲、龚贤、石涛、青藤、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都成为他汲取艺术营养的重要源泉。他认为中国书画艺术一脉相承,书画同源,文人画是最有代表性,最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每一位有成就的文人画家,在书法艺术上无不具有高深的艺术功力和文化底蕴。即使是简单的落款都有令人神往的韵味。从而德利在自己的艺术追求中努力去探求艺术大家的风骨和格调,寻求艺术大师笔下的来自旷古的人为关怀。他认为完美的东西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书法创作应该追求自然天成,宁静和谐,真实大气。要做到这一点,书家必须保持自然的心态,平和的气息,传统的理念,以追求整体和谐的艺术感染力。

德利的书法初入晋唐,“唐楷”,“二王”,“孙过庭”,他都下过一定的功夫,继而学习魏碑,后又致力于汉隶。他常说: “我学习书法走了不少弯路,随着眼光的不断提高感到真正掌握书法的真谛太难了,开始学习“唐楷”,“二王”一味的追求字型漂亮,“唐楷”,“二王”的字固然达到了艺术的颠峰,现在看感到太完美了。当我发现“龙门二十品”及“爨宝子”“爨龙颜”碑时,使我眼前一亮,感到有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现在我把眼光盯住了汉隶,汉碑那种伟岸博大,即古朴又平实,使我感到振奋心跳,吸取汉碑中的营养元素,才是成就书法的底蕴,有了这种积淀才能为书法的放开铺平道路。现在临习汉碑已成为我的日课,《石门颂》《张谴碑》《封龙山》《西峡颂》等都是我喜爱的临习范本,我的书法应从头学起。”

这段话使我们看到他于传统探索之勤奋,涉猎之广泛,以及不断提升眼光竞取的思想意识,是他对传统深刻认识后的不满足,这种认识是现代书家都应具备的当代审美意识的必然思考。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始终将古代作品的精粹揉之于创作之中。他用笔起承转合,一应自然,特别是对细部的表现与刻画十分到位。如勾趯的化实为虚,引带的若断若续,似连非连,落笔方位的巧妙穿插,墨色的枯湿浓淡的自然变化,结字与章法对虚空的准确把握与理解等等,都显现出德利对书法技术和书法神韵的高度理解。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被多次录展国内各种展览,曾获得多种奖项。作品被多国国际友人收藏,受到北京书法界专家的好评和关注。淡薄名利,宁静致沅,德利做到了汶一点,他从不在馆名逐利下功夫,始终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对求字者德利总是无偿的认真对待,他说:“人家能看上我的字,喜欢我的字,我就非常高兴了。”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节奏,都使我们无法重温古人做书时的心境和情怀,曾经是我们深心追往的东西已经很难实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是生计的苦恼、物质的诱惑、功名的追逐,它们使人忙碌、使人劳顿,也容易使人的审美品位降低。对比之下,解读德利的书法作品,体味超脱、体味纯净、体味和谐、体味来自历史、来自与古人虔诚对话的美号陕乐。反扑归真,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翟鸿燊视频观后感下一篇:即使的排比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