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2024-04-25

体育教案-体育训练(精选9篇)

篇1: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我反应一下郯城县港上镇初级中学有关校长刘方才的一些问题:

自从刘方才当校长5年以来,没有开过一次教师代表大会,学校的一些制度都是校长说了算,滥用职权,剥夺了老师的合法权益,第一个是,学校校长刘方才忽视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滥用职权,随意篡改老师到校时间,规定老师在7:50—8:15到校视为迟到,8:15以后到校视为旷班(录脸机),但是有个别老师录脸机没有录入信息,不用考勤,还有老师可以不用坐班,出现考勤、坐班特殊化;中午加一节课,要求老师12:50到教室给学生上课,严重损害了老师的合法权益。

第二个是,校长刘方才忽视学校的评先树优制度,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大肆捞件:自己制定一套县先进和考核优秀的荣誉分配制度,使自己获得大量的荣誉证书。并且出现了荣誉证书被买卖现象,出现了不坐班、不考勤的老师也能够拿到教学成绩奖的现象。

第三个是,校长刘方才在制定学校的晋级规定中,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至于校长刘方才只代了半个学期的书法课,就晋级副高。并且多次出现积分第一名的老师让积分第二名的老师晋级副高的现象。

校长刘方才对学校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学校的评先树优制度,使得副科的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的老师;考察科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地方,综合老师,及后勤的老师没有机会获得县先进和考核优秀的荣誉,每年的县先进和考核优秀荣誉都落在少数老师的手中,严重损害了大多数老师的合法权益。

另外,学校对每一届初三学生都进行了有偿补课,组织初三的学生在寒假及周末进行补课,收取初三学生高额的补课费和中考考试的费用。

我要求,立刻召开教代会,恢复老师行使合法权益的权利,废除考勤与教师坐班制度中给个别人搞特殊的现象,还所有教师一个公平;改革不合理的评先树优的制度,彻查学校出现违规乱纪的现象,还老师、校园一个公平合理教学环境。

篇2: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学段科目】小学体育

【教材版本】校本教材(传球与控制球训练)【年级课题】六年级体育 【晒课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在传接球的过程中运用假动作的连贯性

2、运用假动作时,身体协调,动作熟练

3、能够在传接球的过程中进行交流,能够利用跑位创造出接球的空间。【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足球运球的基础,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仍然处于相当于零基础状态 【重点难点】

重点:接球的方向和意识,高质量的传球,快速的移动。难点:交流,跑位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准备活动部分。

1.如图所示:训练设为两个方形区(大方形区内包含小方形区)。2.方形区域大小可根据球员年龄和训练目标而定。3.将球员分布在标志锥处(每个标志锥处至少设1名球员)。指导要点

1.传球技术(左右脚的使用/ 带球、直传)。2.交流(传接球)。

3.跑位(注意自己与标志锥的距离/ 接球)。4.节奏/ 强度(高质量传球/快速移动)。

第一种训练方式

1.从区域相反方向的两端发球开始比赛。2.球员沿方形区边缘传球。3.教练可命令改变传球路线。4.循环顺序:球员跟紧自己的传球。

第二种训练方式

1.在内部的标志锥处各设一名球员。2.球员把球从大的方形区传进小方形区。3.里面的球员要跑动向前接球。

4.成功控球后,立刻将球从大方形区传出。5.循环顺序:球员按自己的传球顺序。

活动2 【活动】在20到30区间的正方形场地内,放置若干标志物,一人一球,运球过标志。

1、教师讲解示范,练习规则及动作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搅局者不断的干扰学生

4、及时给以学生鼓励

活动3 【活动】传控球训。

教师讲解示范,分成两块场地,四个小组,每组5到7人皆可。场地根据人数来定.俩个小组对抗。

步骤1:

1.训练目标是把球从一个角区踢到另一个角区。2.球员可通过传球或突破后卫来创造传球空间。3.每次角区球员在角区内控制住球时都可得分。

步骤2 1.一旦球被踢到角区球员那里,他们必须把球带出然后继续比赛。2.把球传进角区的球员需接替原角区球员成为新的角区球员。

活动4 【活动】课堂小结:

当进攻球队试图在某一区域向前推进和突破时,对方势必会通过向这一区域快速移动和收缩的方式来压缩空当,试图以此来取得局部防守人数上的优势。当有球区域的空间狭小,对方逼抢很紧时,控球队员应当将球转移到空间比较开阔、逼抢相对较弱的区域。经常是中路进攻受阻时将球转移到边路,边路进攻受阻时将球再转移到中路或将球转到另一侧的边路。实施转移性进攻打法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利用场地的宽度和深度,拉开对方防线并形成点多面广的局面。转移进攻点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转移早了,目标区域的空当还没有形成;转移晚了,对方已布置好了防线并对转移有所防范,这时再转移因为缺少突然性效果不理想。转移的最好时机是对方正在向有球区域移动的过程中,而新的防线还没有完成前的那一时刻。

篇3: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1、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结合的重要意义

从字面上看,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结合是学校和竞技体育之间的结合过程,两者之间具有互补功效,能够实现互相促进的作用。 其重要意义的体现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分别来看,具体来说如下:

1.1、对学校体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流密集,人员数量多的场所,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将竞技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训练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通过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竞技体育以竞争为主,在学校教学中引入竞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比赛意识。而竞技体育训练的高强度方法在学校体育训练教学中的部分运用,就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目标,从而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其次,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丰富了校园体育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质量都无法得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某些体育课沦为了表面工程。 在学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引入竞技体育训练方法,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脱离了被动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具体来说,学校体育教师可以把竞技体育的身体耐力训练、体能训练、柔韧度训练等内容引入课堂之中,并将竞技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学习的趣味性,真正提升校园体育训练的实效性。

1.2、对竞技体育的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竞技体育竞赛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良好的佳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 我国奥运健儿大多数都相对较小,很多还在接受教育,在学校体育训练中融入竞技体育训练方法,有助于教师发现具有体育潜能的学生, 进而扩大运动员的选拔范围,挑选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进入国家队,从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两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具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竞技体育的训练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升运动员的竞赛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竞技体育的训练,人们也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并提升自身的毅力和耐力。 因此,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存在一致性。

第二,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能够弥补竞技体育的不足学校是学生的聚集地,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重要来源之一,广泛的学校体育教学为竞技人才的选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学校是体育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地方,它能够满足竞技体育对场地的高要求,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调查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人才大多都具有不太高的文化水平,有些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对运动员价值的体现和我国对外形象的提升都起到了阻碍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弥补这一问题,它能够对竞技体育者实施良好的教育,在提升他们专业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完善他们的文化素质,从而提升我国运动健儿的整体形象。

第三,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 除了学校体育能够弥补竞技体育的不足外,竞技体育也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学校体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宣传大众体育,体育训练的方式相对单一,技术难度不大,其虽然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却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竞技体育训练方法的引入,能够增强学校体育的趣味性,将竞争引入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

3、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对策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相结合的必要意义,并且看到了两者的必然联系。 两者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就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其进一步结合。

3.1、改变学校体育的单一教学方法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只知道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在身体锻炼方法上也只有跑步、跳绳等,不注重体育锻炼的系统性。 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将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各身体机能进行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优化。

3.2、加强学校的竞赛活动

学校的体育竞赛不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但是它却是以竞技体育为手段进行的,它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丰富教育的各种功能。 另外,加强学校的竞赛活动,还能够树立学生团结、 互助的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为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运动会,并在运动会上增加足球、篮球等竞赛项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

3.3、进行课余竞技训练,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

学校体育教学除了要定期开展竞技比赛以外,也可以将竞技训练和竞技运动运用到学生的平时课余生活中。 具体而言,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开展班级内部竞技活动,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本校的优势项目,并将其作为传统进行训练。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完善教学内容,将竞技运动教材与体育课教材进行结合, 并选拔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从而切实发挥竞技体育的作用,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

4、结束语

篇4: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 启示

一.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指在体育教练员的引导下来开发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提升其专项运动水平的技能,力求获得优秀运动水平的一种专业组织的训练状态。体育运动训练是开展经济体育活动的重要过程,其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的运动水平与成绩,在运动教练的指导下所开展的专业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蛀牙欧是指根据新课程规定与体育教学大纲,由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并且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与学校所安排的教育计划来开展体育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掌握基础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壮的体魄,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

1.实现全方位发展。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受训者能获得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需要开展多样化、综合型的训练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进行全面化、综合化的训练才能够改善人体各个部分的技能。首先,要注重全面发展,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发展,做到兼顾强弱,突破弱项,发展强项,让受训者能够实现全面综合型发展的目标。其次,要调整个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个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系,其两者是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开展体育训练过程中要关注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最后,体育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在符合科学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逐渐提升,有计划、有安排、科学合理的实现全方位发展。

2.明确运动训练目的。主动自觉积极主要是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运动员得知自己进行训练的最终目的,从而让运动员能够主动自觉积极的开展训练。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授予人体育技能的过程,运动员需要在明确自身训练目的的基础上来开展训练,从而做到在训练中刻苦勤奋,勇于拼搏。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教”仅仅只是引导过程,运动员的主动学,坚持练,但是获得成绩的内在因素。因此,体育运动训练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运动员主动自觉积极的训练。

三.体育运动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1.借鉴体育运动训练原理。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开展竞技运动的训练。相对普通运动来说,竞技运动是一种要求运动技能水平较高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大众娱乐性质的体育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锻炼身体,获得强健的体魄。在进行长期的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员能够掌握一套高效的体育锻炼方式,并且给人体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体育训练作为一项专业的活动,其对体育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趋势。不管是从体育运动训练的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体育运动训练与与教学的原理是一致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借鉴参考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内容来实现交目标,并且着重尝试解决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2.借鉴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体育运动训练中包含着众多体育教学内容,对体育运动训练的方法、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从中获得相关辅助体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常常会运用到演示模仿法、语言法等,都可以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可以借鉴运动训练中先进的知识与训练技能,从而满足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品格的目标。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对体育运动训练中专业的手段进行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从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3.借鉴体育运动训练内容。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增强体质”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要在体育教学中改善学生的体质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动作练习就完成,其是需要长期的累积过程,根据人体机能的形成规律,在专业的活动中累积发展。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倾向于讲授学生体育知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相对的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就会相对减弱,然而这一行为又将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借鉴体育运动训练就可以较好的找到两者中的平衡点,帮助体育教学弥补不足。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内容能够在提升人体机能的同时累积大量的实践技能与知识,这对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质训练活动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不断累积的过程,其需要根据训练项目的特点来开展训练活动。相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体育运动训练的专业性更强,但是体育运动训练训练理论、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都可以给体育教学带来启示,给体育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篇5: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教师:李向东

教学内容:

一、游戏:龙行天下

二、耐久跑:追逐跑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身体灵敏协调能力;

2、了解耐久跑的基本常识,增强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能训练,利用追逐跑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课

型:

新 授

法:

讲 解

示 范

一、准备部分

时间:5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队

图: 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 ◆ ◆ ◆ ◆ ◆ ◆ ◆ ◆ ◆

3、宣布本节课内容。◆ ◆ ◆ ◆ ◆ ◆ ◆ ◆ ◆ ◆

4、安排见习生,跑圈 ◇ ◇ ◇ ◇ ◇ ◇ ◇ ◇ ◇ ◇ 热身做准备活动。◇ ◇ ◇ ◇ ◇ ◇ ◇ ◇ ◇ ◇

▲ 要求:集合队伍时做到快、静、齐。

◆:男 ◇:女

▲:教 师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名称:龙行天下 时间:15分钟 游戏方法:将班级人数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15人左右,各自站成一路纵队,两臂间隔,先由每队最后一名同学经本队队友的间隔之间蛇形穿过,到队首后与第一个同学平行站立,然后喊:“到”。后面的依次进行,全队先完成者为胜。如图:

◆ ◆ ◆ ◆ ◇ ◇ ◇ ◇ ◇ ◇(一队)

◆ ◆ ◆

◆ ◆ ◆ ◆ ◇ ◇ ◇ ◇ ◇ ◇(二队)◆ ◆ 游戏规则:

(1)行进间必须在每名队友那里绕行,否则罚停三秒钟;(2)到队首后的同学喊“到”之后下一个同学才能接着走,否则罚停三秒钟;(3)在比赛当中每队的队伍一定要保持整齐,只能是绕行 的同学移动,否则罚停三秒钟。

惩罚办法:最后完成的一方全体立定跳远三个。

2、体能训练:追逐跑

时间:15分钟 组织与训练方法:将男女生分成两组,各成两路纵队。两队各自程匀速慢跑前进,站在最后的两名同学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本队的队首,然后把速度调整到与队伍一样,依此进行。

训练要求:

1、两队各自队形保持匀速慢跑前进,不能太快也不能变成走;

2、追逐跑的两名同学尽力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本队的队首;

3、追逐跑的两名同学必须从队伍的外侧路线跑动。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2、集体放松,原地踏步走4╳8拍,3、简单小结,4、师生再见。

篇6: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活动目标】

1.学会快速的跑、爬、钻,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2.有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勇于挑战的个性品质。

3.体验运动乐趣,乐于参与户外运动。

【活动准备】梯子,垫子,柜子等,录音机及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音乐伴奏,幼儿跟随老师进行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消防员训练营了,首先让我们锻炼一下身体吧。

(二)基本部分

游戏一:自由闯难关

1.师:我们利用消防员叔叔的这些器械,用你们能想到的方法自由练习。

2.幼儿探索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保护。

游戏二:速度抢险

1.师:想一下,消防员叔叔救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幼:要跑得快,要灭火,要很勇敢。

2.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两个大梯子,我们就来尝试一下用摆臂跑的方法很快的通过平放在地面的梯子吧。(教师示范手臂摆动脚尖踮起迅速通过梯子)

幼:哇,好快呀。我也可以。

师:怎么样,觉得有没有难度啊?

幼:还好,难不倒我们。

师:那老师要想办法考考你们,增加难度换成开合跳通过竹梯。(教师示范并讲清要点)

幼:这个看着好简单啊。

师:小朋友们感觉怎么样?

幼:我的身体一下就跳到前面去了。

3.教师可以利用加快速度增加难度。

4.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1.2.1速度真快。

游戏三:平衡合作救人

1.师:顺利通过第二关后,现在我们前方出现了摇摆桥,大家现在要不要来尝试一下怎么过摇摆桥?

2.幼:想,我要来试一下。

3.(教师示范:双脚夹住竖起平放的梯子,一个接一个得夹住梯子不让其倒下。)

师:为什么梯子没倒,老师脚放了会怎么样?

幼:老师的脚夹住了梯子,放了梯子就倒了。

4.两组比赛(可请教师一起参与)

幼:我们要打败老师们。

5.教师小结:你们真是太勇敢了,齐心协力通过了摇摆桥。

游戏四:蜘蛛侠

1.师:消防员叔叔除了跑得快、身体很灵活,还需要什么本领呢?

幼:还要爬。

师:对,攀爬能力。

2.教师示范,幼儿进行练习。

游戏五:缝隙求生

1.师:当遇到地震时,消防员叔叔是怎么营救的呢?

2.幼:我知道,我看到电视上消防员叔叔抬走倒塌的墙壁,抬不走的就钻到里面去救人。

3.师:那我们就来尝试一下,看消防员叔叔救人的时候多辛苦(教师示范:用侧身爬的方式通过缝隙。)

4.增加难度,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难度挑战。

5.教师小结:大家真是太厉害了,今天我们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了所有的训练。

游戏六:火场救人

所有环节串联起来,模拟演练消防员火场救人。

(三)放松运动

篇7: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吴三跪 发表于:2007-12-30 21:53:12

ttp://www.xici.net/b897178/d63581882.htm [复制│超文本复制]

返回《武心殿器

ID: 07064696

123456789

外地人进京看奥运都住哪儿?

<现当代经典诗歌> 版主你好,你的版做的真好,我...[湖南α你的力量] 【花草】露珠

[株洲居士在线--..] 2008年10月18日资福寺上妙下...[皓腕] 怀旧迪士尼-Beyond The Sea [长沙·只爱陌生..] 大四了,纪念我即将逝去的大...[雾] 伤,想念(失恋日志)

[长沙城市论坛] 我年薪十万,想找个绝对AA制的老...[永州之野] 深圳之夜 [湖南·相约女人帮] 爱情甜蜜的另类添加剂

下面训练方案来自西安体育学院的武术系散打专业教案

下面是西体的成绩: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散打预赛于2005年5月15日已结束。我院散打队9名参赛队员在教练赵学军的带领下,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赛出了风格,发挥了水平,共有8人打入决赛,获得了3枚金牌;1枚银牌;2个第五和1个第七名的优异成绩。其中秦力子获女子52 kg级冠军;那顺格日勒、宝力高分别获男子87.5kg和77.5kg级冠军;巴特尔获男子77.5kg级亚军;赵紫龙、青格乐获第五名;巴达楞贵获第七名;李原进入决赛。

注:秦力子、宝力高、赵紫龙、青格乐、巴达楞贵现为我系2002级学生。

正文:

力量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散打是以击中、摔倒对方得分的多少来判定胜负,击中、摔倒对方均需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上肢拳法的打击力量、下肢腿法的打击力量、摔法的力量、承受击打的抗击力量等四个方面。

散打需要各种力量素质有较高的综合水平,而不是单一地发展某种力量素质。

(一)最大力量训练、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工作的能力来发展最大力量

功能: 能够有效地提高最大力量却不增加肌肉体积。散打比赛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进行,增大力量而不增加体重尤为重要,训练方法:

① 肌肉功张弛适度的训练。

运动员在发出动作之后回收的过程中,或者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间歇期,使肌肉尽量保持合理的放松,有利于肌肉迅速补充能力物质,有利于神经调节机制得到缓冲,有利于减缓对抗肌、协同机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动作能够发出最大力量。

② 肌肉做功刺激强度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量完成每一个动作,保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保证参与工作肌肉的刺激强度,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保证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增长。

③ 肌肉做功方式的训练。

完成每个动作要充分调动大肌肉群做功,否则,不利于充分调动全身能调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参与收缩做功。

例如:

• 踹腿,大腿要尽量屈膝回收并推动小腿向前,而不是小腿带动大腿向前;

• 冲拳,不能只让上肢肌群做功,必须利用腿部和腰部的力量。

④ 肌肉做功增长距离的训练。

力量大小与肌肉做功的距离有关。在不产生动作预兆的前提下,应尽量增长击打距离。增长距离主要靠步法的调整和身体姿势的调整。

⑤ 动作击打力点准确的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要保证击打的部位与动作力量最高值的力点恰到好处,以充分发挥击打力量。

⑥ 以气催力增大力量的训练。

使呼气与击打动作协调一致,以增大击打力量。、通过增加肌肉横断面积来提高最大力量

(1)最大力量训练的要素

• 肌肉工作的方式: 散打运动员发展最大力量,应以克制性和退让性的动力性工作方式为主,辅之静力性工作方式。静力性练习是发展最大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时,静力性练习量宜控制在最大力量练习总量的 10% 以下。

• 阻力的大小: 克服阻力的大小是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要素之一。

• 克制性力量练习可在最大力量能力的 50~100% 范围内变化;

• 退让性力量训练可在 70%~80% 至 120%~130% 范围内变动;

• 改善肌肉协调应采用极限负荷和次极限负荷;

• 肌间协调的改善应选择极限重量的 50%~60%。

• 选择增大肌肉体积来发展最大力量时,采用的练习强度约为极限体重的 75~90%。这种负荷重量可以使每组力量练习的肌肉工作强度与每组重复次数达到最佳组合。

•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静力性力量练习的重要只有达到极限重量的 70% 以上才会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达到极限重量的 90%~100% 才能获得最佳训练效果。

• 练习动作的速度: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发展最大力量,都必须保持较慢的动作速度。

原因: ① 动作速度过快会使练习效果向发展速度力量的方向转移。

② 在进行向心力量练习时,如果动作速度太快,力量的最大发挥或接近最大的发挥只能出现在动作的开始阶段,而肌肉工作的其他阶段因器械的惯性作用却不能获得应有的负荷。

采用改善神经调节机制途径发展最大力量,中等动作速度的练习效果最佳,每个动作的速度为 1.5~2.5 秒钟。

为了防止应慢速的最大力量练习而导致快肌快速收缩能力的降低,要把慢速的最大力量练习与速度练习结合起来。

• 完成每组练习的时间:

• 改善肌肉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 2~6 次,完成一组练习的约需 3~15 秒钟;

• 改善肌间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每组重复次数可达 15~20 次,每组所需时间约为 23~50 秒钟;

• 若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最大力量时,则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 6~12 次的效果最好,一组练习需 18~60 秒钟。

• 组间休息的时间:

必须保证运动员无氧非乳酸能源和机体工作能力的基本恢复。发展最大力量的组间间歇的时间较长,一般为 2~6 分钟。

• 练习的组数:

• 改进肌内协调和肌间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其重复的练习组数为 2~6 组;

• 增大肌肉体积的最大力量练习,其练习的组数为 3~10 组。

(2)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重复法: 特点是负荷大小随肌肉力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负荷特点: 负荷强度为 75%~95%,每组重复次数为 3~6 次,组数为 6~8 组,每组间歇时间为 3 分钟。

运用: 此法适用于训练的各个时期和阶段,有利于改进用力的协调性,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强度法: 特点是采用最大负荷安排。练习时逐渐达到用力极限,然后继续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直到机体对刺激产生劣性反映为止。

负荷特点: 负荷强度为 85%~100%,每组重复次数为 1~3 次,组数为 6~10 组,每组间歇的时间为 3 分钟。

运用: 此法特别适合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运用,它有利于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的提高,却不增大肌肉的体积,不增加体重。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较好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需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作保证。)阶梯式训练法: 特点是突出极限强度,几乎每周、每天和每个练习都要求接近、达到甚至超过本人当天最高水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当运动员能够在原最大力量能力的重量上成功完成两次时,就可以增加新的重量。每级阶梯的训练时间为 2 周。如果运动员不能承受新的负荷,则退回到原来的阶梯训练 2~3 天后,再继续增量。

负荷特征:

• 以 90% 强度练习3 组,每组重复 2 次,每组间歇 3 分钟;

• 以 97`5% 强度练习2 组,没组重复 2 次,间歇 3 分钟;

• 以 100% 强度练习2 组,每组重复 1 次,间歇 3 分钟;

• 以 100% 以上强度练习1~2 组,每组次数 1 次,间歇 3 分钟。)极限法: 特点是进行极限数量的动作重复,直到实在练习不动为止。

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为 50%~75%,每组重复 10~12 次,组数为 3~5 组,每间歇 3~5 分钟。

功能: 此方法对机体施加了全面、深刻的结构性(肌纤维增粗)和机能性(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能得到肌肉内协调和肌纤维体积双重训练效应方法。)静力法: 特点是用较大重量的负荷并以递增重量的方式进行练习。

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为 90% 以上,每组持续 3~6 秒钟,组数为 4 组,每组间歇 3~4 分钟。

(二)速度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的原理

决定速度力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肌内协调、肌间协调和运动单位的快速收缩能力。

• 散打中的摔法,要求在克服较大阻力的情况下表现出高度发展的速度力量。此时,肌肉的体积具有较大的作用。

• 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拳法和腿法,需要多次发挥出速度力量。此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肌肉体积而是肌内和肌间协调以及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速度力量训练的要素

• 肌肉工作的方式: 发展速度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的工作方式,包括克制性的、退让性的等动和超长的工作方式。

• 阻力的大小:

• 对于提高摔法运用的速度力量,则可用最大力量能力的 30%~50% ;

• 重点发展爆发力时,阻力的量要大一些;

• 提高起动力量时,阻力则要小些。

• 练习动作的速度:

• 训练的主要目的提高爆发力,可采用次极限速度;

• 训练目的是提高出拳、出腿的速度力量,可采用等动练习法,则力求在 15 ° / 秒以上的角度条件下完成动作。

• 完成单个练习的时间: 每个练习的持续时间应该保证在不降低动作速度和不出现疲劳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动作,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可在一次到五六次之间波动。每组练习中工作的持续时间大约在 3~4 秒钟至 10~15 秒钟之间。

具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性质、阻力的大小、训练的水平和练习的结构等等。

• 组间间歇: 组间休息必须保证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和非乳酸能氧债的清除。

• 短时性练习(10 秒左右),间歇时间为 30~40 秒;

• 时间较长的练习(1~3 分钟),间歇时间为 2~3 分钟。

如果间歇上较短,可采取积极性休息,也可辅以自我按摩。

• 练习的组数: 练习的组数应根据练习的性质和强度的大小来确定。一次课练习的组数应在 2~6 组范围内,当负荷强度为 30%~50% 时,练习的组数为 5 组为宜。、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 采用极限重量的 60%~80% 以极限速度进行练习,每组次数 3~5,完成 3~4 组,间歇 4~5 分钟。

• 采用极限重量的 30%~50%,以极限速度重复 7 次,完成 5 组,间歇 3~5 分钟。

• 各种快速跳跃,每组 10~15 次,完成 3~5 组,间歇 5 分钟。

(三)力量耐力训练、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的原理

力量耐力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反复完成比赛动作所要求的高水平的肌肉收缩能力。

例如: ① 多次重复的拳、腿练习,应力求表现高水平的起动力量和爆发力;

② 多次重复的摔假人或摔法练习,应发挥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学要素)负荷强度:

• 提高拳法和腿法的力量耐力练习,阻力略超出比赛活动阻力的 5~10% ;

• 提高摔法的力量耐力练习中,可超出比赛活动阻力的 10~30%。发展最大力量耐力,可采用 60~80% 的重量;

• 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可采用 40~60% 的重量;发展静力性力量耐力,可采用 70~100% 的重量。)练习的持续时间:

• 提高出拳、出腿力量耐力的练习时间为 30~60 秒;

• 摔法的练习时间为 30 秒 ~2 分钟。)练习的间歇时间:

• 发展出拳、出腿的力量耐力练习,若持续时间为 30~60 秒,间歇时间为短于练习时间 5~10 秒;

• 若练习时间较长,间歇时间也相应延长。)练习的速率: 动作速率应尽可能与比赛活动的速效一致。)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

• 发展最大力量耐力的重复总次数可达 60~100 次,练习3~5 组;

• 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的重复总次数可达 100~200 次,练习3~6 组。、发展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循环力量训练法: 运用各种力量训练方法学的参数,选择若干练习手段,组成各练习“站”并以循环方式进行练习。

• 散打力量耐力的循环练习通常采用 4~8 个练习,每组循环重复 3~4 次,总持续时间 20~30 分钟。

• 采用 40%~60% 负荷强度,每组完成 10~20 次,进行 3~5 组,组间间歇 3~90 秒钟。

• 采用 25%~40% 的负荷强度,以快速的动作节奏完成练习,每组重复 30 次以上,完成 4~6 组,组间间歇 30~60 秒钟。)重复训练法: 采用低强度负荷的专项手段,如持哑铃的拳法练习、轻负荷的腿法练习、步法练习和单支撑连续高抬腿等。

篇8:体育教案-体育训练

近年来, 国家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简称教体艺[2006]5号) 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简称教体艺[2006]6号) 。教体艺[2006]5号文件要求, “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 形成制度”。教体艺[2006]6号文件要求,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 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 形成制度”。2007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简称中央7号文件) , 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 “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又是如何执行这些文件精神的呢?深入广大中小学调研不难发现, 多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 并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 大多数学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教室做文化课作业或在自由活动。在此背景下, 将体育拓展训练引入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 不失为学校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好的载体和做法。

一、体育拓展训练的特点

1. 以游戏为依托,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将学生锻炼的身体素质巧妙地融入“游戏”中, 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谈到游戏, 就会想到儿童, 对游戏的解释似乎成了对儿童的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也是孩子们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只要有孩子们的地方, 游玩的场所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起来[1]。事实上, 中小学生同样也喜欢游戏, 如果我们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以“游戏”的方式来展现, 同样可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走向操场, 锻炼身体。

2. 以合作学习为平台, 可以加大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量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选择对学生运动技能要求较低, 重在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展现,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量, 扭转体育赛事只有少数体育尖子参与的局面。课外体育锻炼一小时是一个需要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 该项政策执行得好与坏, 主要关注的是平时不爱锻炼的学生, 只有想办法把这些不爱锻炼的学生吸引到操场上, 该项政策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落实。对一些体育学困生的研究也发现, 他们不爱锻炼的原因主要是运动技能欠佳, 在体育活动中, 找不到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兴趣。体育拓展训练重在团队合作, 对运动技能要求不高, 学生只要认真练习, 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再加上项目设计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项目设计时学生的参与数量与团队成绩成正比) , 在团队的带动和帮助下, 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

3. 由班主任组织开展, 弥补了一些学校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对于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不高, 活动重在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 只要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 就能带领学生组织高质量的、有序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设计重在组织, 而班主任相对组织能力较强,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因体育教师短缺而无法有序组织课外活动的问题, 弥补了当前因体育教师缺编而无法有效组织学生有序进行课外活动的局面。

4. 项目开展要求较低, 缓解了一些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学校经费的问题, 拓展训练项目对于体育经费充足的学校来说, 可以由教师统一购置, 对于经费不足的学校, 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自制、教师收集等形式来完成。比如选择一些学校用过的物品, 如横幅或用废报纸作为道具, 开展“无敌战车”项目, 以废布条为道具, 开展“蛟龙出洞”项目等, 从而有效开展拓展训练。

二、课外体育活动中引入体育拓展训练的具体对策

1. 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

体育教师可以向学校领导递交申请报告,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将学校体育拓展训练融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学校体育拓展训练是一门新开发的体育课程, 一些学校不太了解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 向学校写出书面申请报告, 积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 在学校的安排下, 在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将体育拓展训练科学合理地穿插到课外活动中,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

2. 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相关调查表明, 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编, 一名体育教师要承担多班的体育教学, 有时甚至承担全校的体育教学任务, 此时在课外活动中让体育教师深入各班指导,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由于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重在考查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 项目本身对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不高, 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班主任共同参与, 由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拓展训练的培训, 大多数班主任经过培训都能指导学生。这不仅活跃了学校气氛, 增强了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合作, 而且还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指导本班学生组织好其他课外活动。

3. 对各班体育委员及体育骨干进行培训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 在课外活动中让班主任天天跟班也不太现实, 因此体育教师可对各班体育委员及体育骨干进行培训, 采用体育教师总体指导, 班主任具体指导, 体育委员及体育骨干具体组织实施的模式, 将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穿插到课外活动中,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课外活动要么无人管理, 要么就是组织全体学生跑步等单调的活动模式。

4. 利用课堂教学推广拓展训练

依据教学大纲, 适时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推广学校体育拓展训练, 以降低班主任及体育委员的工作难度。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每学期的教学内容, 均有几个学时的教师自选项目, 体育教师可在教师自选项目中适当穿插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 以此在体育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从而降低班主任及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在课外活动中组织练习的难度。

5. 考评课外活动成绩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把学校体育拓展训练更好地融入课外活动中, 学校及班级可参照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的考评方式, 拟定课外活动考核体系, 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成绩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 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程度的简便方法, 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手段,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举措。

课外活动拓展训练的练习项目分为攻擂项目和临时即考项目。所谓攻擂项目是指小组成绩考核两周后, 教师为每一个团队提供一次刷新自己和其他团队成绩的机会。以“运送西瓜”为例, 在基础成绩测试中, A队64个, B队67个, C队65个, B队暂时位居第一, 在成绩考核后, 教师告诉各团队的成绩, 并在两周后重新组织学生攻擂, 攻擂时学生可选择攻擂也可选择放弃, 但放弃后不能因为其他团队成绩超出而再次攻擂, 若再攻擂时A队72个, B队65个, C队71个, 则各队的攻擂成绩为:A队72个, B队67个, C队71个, 即攻擂结束后, 每个团队均取自己的最好成绩作为团队评定成绩。所谓临时即考项目是指在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布置任务, 当时练习, 并在当天进行测评。当然, 如果学生练习兴致很高, 可适当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 如任务布置后, 让学生练习一个或两个课外活动, 然后再进行测试, 但测试成绩只有一次机会, 即一次定胜负[2]。

学生课外活动成绩考评全部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 在每一次测试时总会产生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以四组为例) , 第一名得5分, 第二名得3分, 第三名得2分, 第四名得1分。学期课外活动每次测试各组都按照这个比例积分, 学期末根据总积分排出名次,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依据此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总之, 学校体育拓展训练从项目设计、组织及实施, 充分考虑到了制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种种因素, 选择对学生运动技能要求不高、对器材设施要求不高、以游戏为平台、以团队合作的形式, 巧妙地将学生身体素质 (爆发力、速度、耐力等) 专项练习融入到项目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 既锻炼了体质, 又愉悦了身心, 从而确保学校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在下午课后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项江.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首都体育学院, 2008.

篇9:关于高中体育生体育训练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训练

高中体育考生他们既要和普通的高考生一起,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像体育专业的运动员一样,每天参加体育训练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齐头并进,在高考中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高中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有效的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并使其在考场上发挥出最高的水平呢?下面来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一、切实周密的计划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既要统观全盘又要不同对待,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让考生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周而复始的训练,同时进行各项比赛与测试,双管齐下。另外由于招生政策不断变化,应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坚持训练并不断加强各项训练的强度和比例,对不同的训练项目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可以避免训练的重复性,合理的训练计划的安排,会使学生富有激情又能保证体力的充沛,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二、学练兼顾的措施

文化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共同协调发展,才能让体育考生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考生两方面比较平衡,就要两手齐抓,使其学科成绩和专业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考入一流的体育院校;如果考生专业技能较弱,那就要加大运动量,反复练习,提高专业成绩,争取进入比较好的师范类院校;而如果考生文化课成绩较差,切记不可让其放弃文化课的学习,教练可以和各科老师联系,了解情况,并与任课老师商议对策,请各科老师在课堂上对考生多提问、多鼓励,课后多开小灶,克服考生的自卑心理,还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与考生结成对子,帮助考生学习,使考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

三、激发潜力的训练

在专业技能训练中,要根据被训练者的水平合理安排。训练阶段不同,负荷量与其强度之间的比例也不同,要按照运动中的负荷原则,进行逐步的调整,以小→大→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这样的过程,逐层推进,并把极限负荷与这种波浪式推进有机结合(这里要注意极限的相对性),使两者相互适应;训练的任务不同,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之间的比例也不同,将每个项目的特点与其进行合理搭配,把握好恢复与负荷之间的关系,把恢复当成是负荷的重新开始与延续,使恢复的手段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教练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仔细观察,找出每个学生的生理机能的最大负荷量,以免学生过度疲劳。学生潜力的激发与挖掘,可以迅速提高训练的质量,对考生的体育专业的考试大有裨益。

四、技术与特长的互补

合理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运动素质有效发挥,运动成绩迅速提高。现代高校的招生,摒弃了以前以素质为主的理念,把最基本的技术训练作为重点,加大基本技术训练和专项技术训。

练之间的比例。要想熟练准确的进行技术训练,在考生训练时教练就要留心观察,把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再加以正确指导。训练过程中,应把基本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在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训练的同时突出关键和重点,遵循动作的转移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反复训练形成新技能。教练在对学生进行专项技术训练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学生相互合作,将学生的个人特点与技术细节和关键有机结合,形成考生个人的技术风格。再把专项训练与力量训练,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结合在一起,不断强化和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各自的专项技术,就能够在考场上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难点重点的突破

近几年,体育专业的考试几经改革,考试项目比例的调整,个别项目的增加以及项目测试方法得不断改变,其目的就是希望更加全面的对考生的专项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察。传统的教学训练已经跟不上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脚步,而只有在训练中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才能让考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现代化的技术在动作技术的展示和动作结构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根本无法相比的。它具有演示动作的功能,可以调动情绪,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还能把学生的动作用摄像机拍摄记录下来,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失误,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机能。因此,将传统教学中的训练手段融入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中,制作新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学生的日常训练来验证各自的理论认知程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其渗入到体育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训练各个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全面提高考生的运动能力。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对动作的准确性有最直观的了解,还能把自己的动作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以回放的形式真实的再现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令学生恍然大悟,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会加深记忆。更有助与掌握关键动作,对学生运动技能的逐步形成和训练成绩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帮助。

六、考生心理的稳定

高考临近时,考生的心理压力会不断加大,考生对于考试所报的期望越大,考前就越焦虑。如果考生的心理一直是这种状态,一定会对考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更难以在考场上发挥出正常的水平。还会对高考前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造成心理负担。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让训练成绩在最关键的阶段出现下滑。因此,在高考临近的前两个月里,对考生的训练安排必须考虑此阶段的考生心理,制定符合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计划,安抚考生情绪,稳定考生心理,教育考生对于高考要端正态度,对自己的能力和训练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保持轻松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争取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获得较高的運动成绩。于是这一时期教练可以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验,如训练后测验、超常测验、非正规测验、恶劣条件下测验等,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比赛,营造高考的气氛,最后还要经常做思想工作并进行及时的心理诱导,逐步稳定考生的心理。

总之,面对高考政策不断变化,高考体育生的训练只有创新思路,才能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力求在考场上发挥出最高水平。

上一篇:国学 千字文教案下一篇:集团宣传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