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24-04-28

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刘 卉 2011年12月

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1月24日 ~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代表汇聚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共同研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问题。本次研讨活动由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和杭州第十四中学承办,杭州建兰中学、杭州学军小学协办。

24日是到杭州第十四中学报到。25日上午,大会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增仪做了专题报告。之后,北大附中特级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冬梅,做了专题报告《奉献研究 创新境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下午1:30,首先是教学观摩课(小学、初中、高中各2节课,三画面同时直播)。初中两节观摩课上的都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浙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走在全国前列,展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展示课之后,浙江省信息技术教研员魏雄鹰做了专题报告《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博士刘向永做了专题报告《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最后分小学、初中、高中段对六节教学观摩课进行分组评课、交流、研讨。我参加初中段小组,来自全国各地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员和教师对卢华老师和裘鑫老师的两节展示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积极。

26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艺做专题报告《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与课程内容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郭芳做主题报告《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活动设计》;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栋做专题报告《信息科技学什么》;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博做专题报告《数字美术的教学追求》。下午,教师代表发言,最后郑增仪理事长作了大会总结发言。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北京的李冬梅老师的专题报告《奉献研究 创新境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呵护、引导、守望未成年的学生健康、健全地成长,它需要奉献。奉献是什么?是超出金钱回报的付出,一个人只有把教育当成一种爱心的事业,全身心的爱学生,才会奉献。关于创新,李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她说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创新。创新的自信来自正确的认识。随着正确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创新便会不断深入和全面。当我看到李冬梅老师的教学评价表的时候,我发现我付出的太少了,虽然现在能做到每个作业必看,但是对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有反馈我没有做到,而且把精力都放在了为了以后初三的中考应试,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方面我还需要纠正自己的观点。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原则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主动的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要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分辨率、等概念,因特网工作原理等,但更多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由于国情所限,学生目前还不可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课堂上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只能起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作用,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

经常有老师说,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教学内容讲不完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老师都反映初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周2课时,是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算在内,且不说每周上不到2课时,就是上足了2课时,也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在目前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教学内容写在网页或文档中,课堂上只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根据书上的步骤独立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海报、呈现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

第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每位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点点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所以,除了时间和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实践内容,还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准备。范例要典型,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计“制作海报”实践内容时,一定要有典型的海报范例,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应用各种技术的样例,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这次研讨会听了这么多专家的报告的心得,对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够亲临其境学习专家、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优秀课堂案例,为我今对“解决问题”的研究及教学指明了方向。

篇2: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斌 2012年6月 6月1日——3日,在淄川育才中学参加了“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共同研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问题。

5月30日是到淄川育才中学报到。6月1日首先是教学观摩课,可以说7节课堂堂精彩,展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展示课之后,各地市教研员做了精彩点评,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张义兵教授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创新教学》专场报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积极。

关于创新,张教授的观点我很赞同。她说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创新。创新的自信来自正确的认识。随着正确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创新便会不断深入和全面。我发现我付出的太少了,虽然现在能做到每个作业必看,但是对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有反馈我没有做到,而且把精力都放在了为了以后初三的中考应试,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方面我还需要纠正自己的观点。

几点反思如下: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主动的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要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分辨率、等概念,因特网工作原理等,但更多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由于国情所限,学生目前还不可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课堂上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只能起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作用,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

经常有老师说,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教学内容讲不完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老师都反映初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周2课时,是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算在内,且不说每周上不到2课时,就是上足了2课时,也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在目前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教学内容写在网页或文档中,课堂上只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根据书上的步骤独立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海报、呈现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

第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每位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点点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所以,除了时间和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实践内容,还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准备。范例要典型,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计“制作海报”实践内容时,一定要有典型的海报范例,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应用各种技术的样例,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

篇3: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有效案例———创设情境的呈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学生的特点当然是爱动、好玩,不会对枯燥的教学感兴趣。如果我们将信息技术教学放在一个生动、轻松的情境中,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就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力,即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笔者2014年有幸参加了在杭州市举行的2014年“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研讨观摩会,其中江苏连云港丁兆岩老师执教的《插入图片》一课,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创设情境教学理念,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厚,信息技术知识和趣味并存, 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介绍了我的家乡连云港的桥,现在丁老师到你们杭州,想知道你们杭州动物园有哪些动物?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动物。

课件出示:

1鼻孔朝天,尾巴长长,脸色铁青,毛色金黄。

2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3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穿山越岭跑,灵敏又轻巧。

4猫脸熊身,似猫非猫,似熊非熊,还拖着一条粗大带彩色环纹的尾巴。

学生很兴奋地分别猜出了是金丝猴、大象、梅花鹿和小熊猫, 丁老师相应出示了前面三种动物图片而没有出示小熊猫的动物图片。

(片段点评:根据小学生爱好动物的特点,创设了认识动物的情境,一下子就拉近了两地师生的距离,为教学插入图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我还是想象不出来小熊猫的样子,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任务一:将“小熊猫”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之中。要求:在老师提供的介绍小熊猫的Word文档素材和导学案中插入小熊猫的图片, 让介绍小熊猫的文章美起来。)

(片段点评:结合猜谜语出示相应动物图片的情境,设计教学任务,把插入图片的教学设计融入学生迫切需要认识动物的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师:在插入小熊猫图片的时候,你们发现图片有点大了,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一下,找出你的解决办法,可以参考学案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任务二:调整图片大小,适应版面。要求:图片大小合适, 版面美观,让介绍小熊猫的文章图文并茂。)

(片段点评:继续结合认识小熊猫的情境展开调整图片大小的知识延伸的教学,使整堂课的知识学习和情境创设浑然一体。)

……

本课教学给单调的插入图片的教学设置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认识动物小熊猫来进行教学,顿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观摩老师学习。

[案例解析———创设情境的原则]

丁老师执教的《插入图片》这一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引入学习情境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了自主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成功,妙在巧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那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良性功能,避免情境创设误区,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相适应。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感受,提高学习质量。此案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欲望更多地受兴趣影响,老师抓住孩子喜欢动物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的教学情境“猜谜语识动物”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因此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同时,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事例。

2.真实性的原则,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服务

脱离真实情境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常常“沉淀”为不具备实践作用的“惰性知识”或“惰性技能”。强调真实性,就是 要使学生对构建的情境产生学习的沉浸效果,主动地建构知识。此案例情境为新知识教授和巩固练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插入图片的知识点融合在认识动物小熊猫的情境中, 贯穿整节课,从图片的插入、图片的大小调整到图片环绕方式,驱动了所有的教学环节。由此可见,真实性原则必然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更好地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知识的正迁移。

【策略探究———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个理想的情境能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给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怎样根据所授内容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创设情境的尝试:

1.巧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既然他们爱玩游戏,我们何不通过玩游戏来掌握所学知识呢。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指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学生选择扮演警察,从键盘中输入显示器上出现的字母,输入得越快,就越有可能捉到小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键盘指法,而不再是老师一味地强调要抓紧练习,让课堂变得枯燥。又如,“千课万人”观摩会上,杭州保俶实验学校的王理老师执教“初识Scratch”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玩Scratch小游戏,自主体验Scratch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Scratch的欲望,到最后用Scratch软件制作小游戏。整个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情境中,学生的智力会在玩中得到开发,在娱乐中学得知识,也为今后的学习活动埋下快乐的种子。

2.巧设竞赛情境

小学生天性爱表现,喜欢争强好胜,通过竞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竞赛无疑是激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创设竞争和成功的平等机会,恰当地开展有趣的比赛活动,消除学习的枯燥感,延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千课万人”观摩会上,福建厦门人民小学危财金老师在教学“巧用自选图形”一课中先把班上学生分成4组,每闯关1次,由小组长到黑板前向上移动代表自己小组的飞机,几次任务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效果好,学生只要看飞机有多高就知道了。每个学生都非常在意自己小组的飞机飞得有多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拼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竞争意识强烈,贯穿于课堂始终,教学效果如期达成。当然,在竞赛时也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无序的竞争是低效的。

3.巧设故事情境

每个儿童都爱幻想,喜欢听故事,创设具有趣味性、想象性的故事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引导他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把知识融入故事中,再配上生动、唯美的多媒体课件,能较快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推向高潮。例如,“千课万人”观摩会上,温州石坦巷小学的林美珠老师执教“初识Scratch”一课,林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美妙的太空图,并用柔美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带着小猫一起来到太空中遨游。对于太空,学生有太多的想象空间,真想走上去看一看呢,想象的翅膀就跟随老师飞向了浩瀚的太空。学生自主带着小猫,研究走法,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角色行走的指令,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很不错,赢得了观摩老师的称赞。

4.巧设生活实践情境

生活情境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真实的感觉,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可以变“单调乏味”为“多边互动”。

以上策略只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尝试。其实,创设情境并不拘泥于此。现代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各种情境教学,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宽松、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巧设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生活实际。结合越城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实例,进行有效的剖析,提出良好情境所应具有的三项要求,并从生活实践、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五个方面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以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篇4: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第三届活动有全国30个省、市和地区的600多万师生报名参加。为了保持大赛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全国组委会特别举行了两次筹备会,会上邀请了各地组委会负责人探讨对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及如何更好地组织活动。

为了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决赛的主办地点选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饭店。西北饭店是三秦会议基地,是一家会议型饭店,接待能力强、设备齐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拥有不同等级客房439间,床位1000张,配备齐全。比赛场馆与住宿都是在西北饭店内,饭店外面有围栏,可以充分保证参赛选手的安全。

活动进行过程中,各地组委会都非常积极地组织作品,重庆、北京、上海、云南、长春和黑龙江等省市率先做好准备并上报给全国组委会。云南全部实现了在线报名,重庆市上报作品的分类比较合理,工作细致认真。

截止到2005年2月前,本次活动已收到各类作品共计1400多件,其中学习主题网页制作共计400多件,电脑动画与电脑绘画700多件,智能机器人创新作品30多件,教学设计作品200多件,发明创新作品50多件。

篇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汶上县实验小学 张丹丹

2014年12月11日—17日,各县市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和小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我也有幸参加。会上,我们听取了张玉丽、王春光和董计霞三位老师的视频说课,这三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听取了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专家报告。邹城市杏花春小学张虹霞老师和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的耿燕老师分别作了《在键盘上敲出信息教学的华美乐章》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交流发言。最后,市教研室王宏老师作了总结,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进行了指导。我就这次教学研讨会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

12月11日共听了3节视频说课和两位教师的交流发言。视频说课是教师根据其省市优质课的视频,说其备课、试讲、磨课等的过程。第一节,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张玉丽老师的《画正多边形》,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内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探索新知,获得本节课知识。我们都知道程序设计语言是按照一定规则设计的高级计算机语言,学生初接触时会感到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命令意义,会使用即可。在小组评价环节,张老师制作的小组评价量表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各小组的成绩在任何阶段都一目了然,使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第二节,济宁市和平街小学王春光老师的《画几何图形》,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王老师首先从新旧教材的对比来实现课堂的创新,备课充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教学思路(算法—编程—验证)和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明了,目标明确,如在导入环节:采用谈话导入法,师,同学们平时使用电脑最喜欢干什么?生,游戏,由此打开教师自制的“停车入库”游戏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玩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效果较好。用计算机程序语言“代替”自然语言,继而引入编程的概念,学生也较容易理解。第三节,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董计霞的《艺术字体扮漂亮》,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董老师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渗透了雷锋精神,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和讲解演示法,并通过逐步增加闯关游戏的任务难度,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完成闯关比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较好。三位教师丰富精彩的视频说课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意识到与这些教师的差距,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这些老师学习,首先课堂教学中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其次教育机智有待提高,关注细节不够,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教师交流发言部分,首先是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耿燕老师作的题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发言。耿老师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具体课题讲解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其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娴熟的示范,富有成效的小组合作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需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兴趣,时常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兴趣。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课堂有效,使新课程改革渗透在教学中!同时,耿老师也提出了她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一是为学生放开网络的问题不好控制,二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次是邹城市杏花村小学张虹霞作的题为《在键盘上敲出信息教学的华美乐章》的交流发言。张老师从教师业务成长的角度讲述了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一要明确责任,稳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要潜心研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三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要且教且思,在反思中提升专业成长。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张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多读书多研究多关注学生多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12月12日,听取了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专家报告。作为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的执行主编,王老师分析了201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立意和独特性、教材栏目的设定意图。新版教材的创新点在于其以信息需求为内容核心,以技术认知应用单元为模块,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实际应用为基准;教材栏目设定新颖:①新发现:为范例教学,原则上不讲,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②去探索:为教学重点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③一点通:为解答疑难或点拨关键操作环节;④加油站:提供操作技巧,为技术提高插上飞的翅膀,此环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⑤知识卡:既能学科学、文化,也可学到相关的英语。王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让我对新版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材,设计分层教学,让大多数学生学会基本操作,使有余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宏老师从信息技术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和课题研究方面进行讲解,并在最后对这次研讨会做了总结。课堂教学设计:导课,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关联,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调控课堂的手段,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言的停顿以及肢体语言并用,关键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有高潮;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点由易到难,不同的知识点、操作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要注意此环节不是只有教师讲,要积极地去启发和引导学生,防止填鸭式教学;学生操作演示安排及在操作演示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分具体情况,一般可有这三步组成:作者制作意图、学生对该作品的认识和教师的点拨;白板(黑板)、大屏幕和网络教室的使用问题等等。关于课题研究:首先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课改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研究的义务。王老师对课堂设计和评价的讲解使我明确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篇6: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回龙小学:唐治美

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学岗位的七八年的年轻而且长期在农村学校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在今年5月15至16日有幸在学校的安排下,参加了由全国第三届“赢在课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学习中,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开阔了眼界。愉悦的学习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一点学习心得总结一下:

观摩吴正宪、张齐华、徐长青、贲友林、王延安5位老师的课堂后,使我看到了他们教学设计的精妙、指导的精巧、用词的精辟、教师语言风趣幽默,语言上的抑扬顿挫,灵活的教学机智等让一节课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这样的课堂是何等的完美!

如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学生的错误放大,从错误切入,先证伪后证实,错误的东西知道后,正确的就自然出来了。

徐长青老师风趣幽默,他上课简直就象是在说相声,说学逗唱之功俱佳,常有经典之语爆出,令人捧腹不已。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意犹未尽!

有人这样评价张齐华:“他让数学课也能像语文课一样诗情画意;像哲学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像美学一样具有欣赏的价值;像历史一样,让数学得到本质的追溯。” 听了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一课,使我深有同感。感叹他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能力,佩服他杰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他与许多教师不同,一改数学课的呆板,整堂课笑声不断,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爱学、乐学。而这一切与张老师的幽默、精练的语言是分不开的。评价语言到位,重点处抑扬顿挫,充满激情,使每个听课者如沐春风。同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平均数》教学中,所选的材料都是直接来自学生的生活中,(如投篮球、姚明所在球队队员平均身高、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池塘里的水的平均深度等等)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隐藏着,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习惯

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我清楚的知道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多观摩一些教学名师的教学实录;认真的设计好每一堂课,因为“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认真投入教学,数学课必须讲究艺术,而不是将就,只有自己认真投入,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引领学生,从而使课堂有所生成,因为“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聆听吴正宪、张齐华等几位老师的的讲座后,我感觉到他们不愧是名师,不仅能使整个课堂100%的被激活,而且他们所作的讲座更是相当的精彩,这源于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以及他们对教学的所感所悟。

吴正宪的《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讲座中,通过讲解一个故事“人皆可以成尧舜”引出教育该给学生留下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时应该想到除了知识以外,还能给学生留想什么?她说:数学教育教学生,做真人、去伪存真;数学教育教学生,守规则、懂得自律;数学教育教学生,敢承担、坚守责任;数学教育教学生,不怕困难、拥有毅力;数学教育教学生,会自省、善于反思。

王延安老师的讲座中引出的关于学困生的思考:课堂教学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在深度对话中,提升认识;课堂教学少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动作!少一些表面的热热闹闹,多一些扎扎实实;课堂教学要保底!后进学生接受的状况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对待学困生要“感同身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常想:谁会有困难?谁需要帮助?这对我们一线老师在“培优助困”是有一定帮助的。

张齐华在题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便是捷径》的讲座时绍其成长之路时说到:“记得那时在卢专家的书橱里看到一本读《特级教师课堂实录》,我如获至宝,卢老师答应借给我一个星期,在那一个星期里,我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沉醉在上海教育专家们生动鲜活的教学艺术里,每天只是拿方便面充饥,睡眠也相当少,不停的写啊记啊,竟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 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张齐华说:“要想方设法走进小学数学领域的名师大家们,阅读他们的名著,阅读他们的博客,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张齐华还说:“他的成长,他的成功,他的一切都缘于他的阅读,是阅读成就了他”。并且还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耳闻目睹他们之后,我觉得自身的知识贫乏得可怜。

贲老师在报告中设问:作为教师,你懂你的学生吗?甚至把了解的程度比作谈恋爱,不用说出来也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调皮”,细细琢磨,不禁汗颜,高高在上的我们真的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现状吗?真的读懂了他们的需要吗?真的处处有服务于他们的意识吗?很多课堂中,似乎更多的是学生在附和着教师。

五位名师专家虽然各有不同的风格,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师干脆利落的语速,评价丰富的语言,对学生亲切和蔼的称呼,在情景的创设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掌握都做得非常到位,他们虽然没有新颖的情景,没有精心设计的小组合作,但他们的课依然非常出色纷呈。他们自然质朴的语言、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课堂张驰有度的调控能力,布满聪明的提问,让所有听课教师敬佩不已。

首先,处于不惑之年的他们是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走到今天的,成为名师、成为专家、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他们有付出,有了收获。我在反复的问自己,你能做到吗?

其次,当吴老师分析设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我就在想,我会利用学生的错误切入吗?也许我会直接说学生的做法不对,让其他同学上来做。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现在也在想:“要想方设法走进小学数学领域的名师大家们,阅读他们的名著,阅读他们的博客,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上一篇:紫帽山生态旅游度假景区建设的调研报告下一篇: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