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2024-05-02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精选15篇)

篇1: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名。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每生能认汉字800字左右,其中少数同学能认2000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350字——400字之间,少数能写5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汉语拼音巩固率高,音序清晰。写字姿势正确,但有3——4人因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学生的阅读兴趣较差,阅读习惯未养成,本学期将加大阅读量。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生字,会写350个汉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联系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流,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识字和写字教学仍应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2、注重学生的朗读,为阅读打好基础。

3、从课文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5、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形式活泼有趣,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孩子

们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6、注重作业的练习,倡导合作和互相交流。

四、教学进度

五、进度安排

第一周识字

1、第1课

第二周第2、3、4课

第三周语文园地

一、识字

2、第5课

第四周第6、7、8课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1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语文园地

二、识字

3、第9课第10、11、12课语文园地

三、识字

4、第13课第14、15、16课第17课、语文园地

四、识字5 第18、19、20课第21课、语文园地

五、识字6第22、23、24课第25课、语文园地

六、识字7 第26、27、28课第29课、语文园地

七、识字8 第30、31、32课第33、34课、语文园地八 复习复习

篇2: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头桥中心小学王学芳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8 人。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学生两极分化情况较严重,好的学生态度认真,应着力培养他们帮助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意识。对于后进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切切实实做好培尖补差工作。争取语文整体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习惯”、“识字”、“课文”和“练习”。“习惯篇”共有5页彩色插图,旨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母语学习的规律,积极开发学生的早期阅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识字写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本册教材继续采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本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生字只认不写。这样安排既能让学生多识一些字,不至于拖阅读和写话的后腿,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识字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更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达到“多识”、“写好”的目标。

全册生字分两种途径安排: 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每课安排生字5-10个;二是集中在 “识字”中安排,每课安排生字4-1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4-10个。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此外,随课文安排了27个偏旁。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本册教材分为6个单元,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革命传统教育的(《朱德的扁担》),有赞美人间真情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揭示自然现象的(《云房子》),有反映动物天地的(《小动物过冬》),有劝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学艺》),也有崇尚科学实践的(《有趣的发现》),等等。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

“练习”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练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文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谚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作业时不会写的字要主动查字典,看书时有不认识的字主动查字典。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2、学会在每天学习新课之前进行预习。继续使用“画一画、拼一拼、读一读、记一记”的学习生字的方法,并逐步放手自学。

3、重视偏旁和笔顺的教学。注意第一印象的加深。

4、在写字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对他们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帮助。特别是继续强化写字习惯地培养。

5、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6、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7、教给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8、做好培尖补差工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1. 秋游

2. 2008,北京!

3. 英英学古诗

4. 乡下孩子

练习2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6. 一株紫丁香

7. 有趣的发现

练习3

8. 小鹰学飞

9. 青蛙看海

10. 狼和小羊

11. 狐狸和乌鸦

练习4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课时***33232222239.19.2-9.39.3-9.49.59.8-9.99.10-9.119.12-9.169.17-9.189.19-9.229.23-9.249.25-9.2610.6-10.710.8-10.910.10-10.1310.14-10.1510.16-10.1710.20-10.2110.22-10.2310.24-10.2710.28-10.2910.30-10.3111.10-11.1111.12-11.1311.14-11.17日期

练习5311.20-11.21 12.

13. 要好好学字211.24-11.25 朱德的扁担311.26-11.27教学内容课时日期 14.

15.16. 梅兰芳学艺311.28-12.1 大禹治水312.2-12.3 孔繁森312.4-12.5 练习6

17. 登鹳雀楼

18. 青松

19. 小动物过冬

20. 美丽的丹顶鹤

练习7

21. 水乡歌

22. 云房子

23. 夕阳真美

练习8

期终复习

篇3: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师 : 同学们课文里的小女孩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 她借助神笔完成了哪几个心愿 ?

生 : 小作者用神笔给窗前瑟瑟发抖的小树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 让小树快活地成长。

生 : 小作者还用神笔给树上的小鸟画了好吃的谷粒。

生 : 小作者还给残疾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师:是啊,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值得我们去帮助, 去关心。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你想实现什么心愿?

生:我想为灾区的小朋友画一座永远不倒的学校, 好让他们每天都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

生:我想给街上流浪的小狗、小猫画一个温暖的家, 让它们不用再到处流浪。

生:我要给地球画许多的绿树, 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更新鲜的空气。

这时, 我观察到有一个小朋友的小手放下又举起, 举起又放下, 她似乎想说些什么, 可又有些胆怯。于是我主动邀请她回答。

师:来, 王莉 (化名) 你能说说你想用这支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生犹豫着, 鼓起勇气: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自己画!

生:什么!哈!哈!她怎么给自己画东西?

……一时间教室里炸开了锅。我一下子明白了小王莉的想法。于是我就走到她身边, 帮她解围:同学们, 你能关心别人, 这说明你有一颗大大的爱心, 但是关心自己也没有错, 这是一颗小小的爱心呀!王莉你说说看, 你想给自己画什么?”

生:我如果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自己画一个健康的爸爸和妈妈。

……全班一片讶然, 孩子们疑惑地看着王莉。我的心也为之一颤, 这个傻孩子, 为了隐瞒她可怜的身世, 我和班主任从来没有对班上的孩子说起过, 而就在今天, 她竟然自己主动地说了出来, 看来她是太想用神笔给自己画出健康的爸爸妈妈了, 对于这样的愿望实在是太迫切, 太渴望了。于是, 我征得孩子们的同意后, 向大家介绍了她的情况:“王莉的爸爸是和我们课文中西西朋友一样双腿残疾, 靠一块滑动的板行动。妈妈因为从小有病, 仅仅只能认识王莉, 而不能带给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现在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你还想画些什么?”

生:如果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王莉画一幢漂亮的房子, 送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生:我想给王莉画很多儿童公园的游戏券, 我要陪她一起玩儿。

生:我要给王莉画很多的书, 让她能够畅游在书海里。

生:我要画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因为王莉一定没有过过这样快乐的生日。

生:我要给王莉画一个快乐的童年。

生:我要给王莉画一个保镖, 谁欺负王莉, 他就出马。

……同学们你一言, 我一语, 让课堂变得生动, 变得精彩, 变得温情融融。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 它突如其来、懵懂闯入, 常常令我措手不及。我曾因为面对许多意外没有把握, 或者没有好好利用而遗憾, 更因为常与意外相遇, 创造的火花在意外中汇成的精彩而欣喜。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 而且就是因为“意外”才能称为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稍纵即逝, 如果我们不及时把握, 那么他就会在平淡中失去, 学生就不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 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闪光的情感火花。

今天的这节课, 大大超乎了我原先的课堂预设, 远远高出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个课堂教学的意外, 不但让孩子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亲情教育, 懂得了关心别人的同时, 还应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 更让我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一、倾听学生—小意外中萌生大收获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场, 倾听是师生间内心的相互呼应。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 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 意味着接纳、期待。他的意义远不止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 更多的是对他们人格的尊严。通过临时变换教学方式, 让这个不幸的孩子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虽然没有保留住孩子的秘密, 但却真正保护了小王莉的自尊, 更提升了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让所有同学学会了关心与珍惜。倾听小王莉的心声, 让她的真情如涓涓流水般流淌, 倾听孩子们的一个个替王莉所设想的主意, 他们的发言犹如夜空中那闪烁璀璨的星星灿烂夺目。倾听他们的发言, 我才发现他们制造的“意外”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节奏, 但正是这个“意外”, 让这堂课洋溢着最贴近、最感人、最温暖的爱, 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倾听孩子们精彩的发言, 我欣喜地发现, 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对王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他们更渴望对她有所关心, 有所帮助。这样的发言不仅让孩子们有了更真切地体会, 更让小王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与欣然。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

二、交流畅想—小温情中孕育大爱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都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狭义上的学习, 而是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 熏陶人的感情、性格、人格, 培养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假如》这篇课文要达到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有一颗爱心, 学会关爱他人。在我的预先设计中, 我根本没有考虑到王莉会这样有勇气地坦言, 这样迫切的心愿。出乎意料之外的环节, 让我从束手无策中豁然开朗。我担心小王莉因为自己的身世曝光而自卑, 我更害怕同学们因为以后知道了王莉的家庭情况而瞧不起她。可是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王莉主动地袒露心声, 同学们由衷地交流祝福, 让这个课堂充盈着暖暖的爱意, 让这个教学更加的真实有效。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这样的意外环节, 学生可能也只会人云亦云地说说对流浪的小狗、乞讨的人们的帮助, 这样的爱远远的、高高的, 有些飘渺, 有些空泛。但是当我引导学生说说对小王莉的帮助时, 孩子们却有了更多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心意和想法, 让说者为之动容, 听着为之安慰, 一时间这枝神笔似乎有用不完的魔力, 孩子们为能帮助身边的小伙伴而欢喜雀跃。你一言, 我一语, 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萌生出浓浓的温情, 折射出暖暖的大爱。

三、关注同伴——小集体中催生大关注

当今的社会, 孩子们被暖暖的爱、甜甜的情所包围, 即使在课文里学到的, 从电视里看到的, 毕竟还是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要转化成实际的行动, 毕竟也有一定的实际上的操作难度。当孩子们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就有这样需要我们关心的人, 孩子们希望能够帮助她的激情瞬时被点燃了。孩子们开始去关心小王莉, 从《假如》的设想中延伸到了生活中切切实实的问候与帮助。在语文课后, 同学们会时不时地围在小王莉的身边和她聊天, 会带来一个玩具, 会送上一本书籍, 会邀请小王莉参加生日会……这是上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因为孩子们懂得了关心身边真正需要关心的同龄人, 再也没有假如, 有的只是那一双双充满温暖的友谊之手, 那一颗颗真正付出的诚挚之心。

篇4: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大中国》。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里面唱的是什么呢?

2.出示地图,依次出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草原广袤的——塞北(3、4个人读),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受益匪浅。

4.在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分别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好吗?(出示地图)(塞北在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南省外长城以北的地方)

(二)读好课文

过渡:呜——(学生喀嚓喀嚓声)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背上行李,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火车会先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①出示塞北图。我们来到了哪里呀?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塞北在长城以北的地方。

②大家再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对,像这样强壮的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③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假如你就是那匹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那是怎样的感觉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你们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行,先读好这个词串。现在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吧!

⑤欣赏过后,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句话吗?

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用word打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小作者的作品。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过渡:呜——喀嚓喀嚓。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①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看图说上一两句话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的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呢?)

②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

③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读

④江南美如画,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也来读一读这个词串吧!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过渡:呜——喀嚓喀嚓。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①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②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

③哎呀,老师发现,你们去了次海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呀?课文中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

④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读词)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

(椰树长得很高大,很茂密,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看,不少小朋友都流口水了,看来你们的心已经被椰树深深吸引了。)

⑤谁能读好这个词串?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

过渡:我们祖国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这次,让我们坐上飞机,俯瞰高原!

①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播放《走进西藏》。

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吗?可以悄悄地和同桌交流一下。

②说说看,来到高原后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飘飘,好冷呀,谁来读好这个词?)

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人们都称它是“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都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③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读好这个词串!

(三)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来到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让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我们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经历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国。

3.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同桌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

(四)布置作业

篇5: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精品

教学计划

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456个生字。会默写出279个生字,掌握29个偏旁。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之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写话

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焦急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不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学期奋斗目标

课堂教学质量力求良好以上。

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及格率达96%,优秀率达80%

教科研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措施

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写话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

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习作视野,丰富学生阅历,积累词语。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识字1——3

识字4 练习1

课文1到3课

课文第4课 练习2课文5——7课课文第8课 练习3课文9——10课课文11——12课练习4期中练习识字5——7识字8 练习5课文13——15课课文16 练习6课文17——19课课文20课 练习7课文21——23课练习8复习期末考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精品,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6: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1、巩固汉语拼音,背默《汉语拼音字母表》。

2、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1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72个生字,掌握26个常用偏旁,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3、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交际、写话的能力。

二、复习时间:

12月24―― 1月18日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四、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根据《补充习题》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课外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或想象写话练习。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7: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全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识字”、“课文”和“练习”组成。识字与课文全部都有注音。

识字共安排了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四课,一共8课。其中,1、2、5、6四课是词串识字;

3、7两课是看图会意识字;

4、8两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三种不同的识字形式的安排,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课文一共安排了六个单元,每单元3~4课,一共23课。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分布于6个单元中。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浅显,便于学生朗读、背诵和复述;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并能再现课文意境,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的作业题。

全册教材一共安排8个综合练习,每单元后面安排一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成系列。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课型简单,目标明确。各课生字的安排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便于解决识字教学与读写训练的矛盾。对那些含有首次出现的偏旁或者容易写错笔顺的生字,提示了书写笔顺。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使他们爱读乐背;注意练习的样式和数量,力求做到分散难点,减缓坡度,以利于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生字408个。

(2)掌握本册课文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7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3、习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

篇8: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认识图形”案例描述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 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学生认真想一想, 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 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 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 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 剩下的还是一个三角形 (如图1) .

这是个学习认真, 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 想到先对折再剪, 想得不错, 很有方法.”

生2:教师, 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 斜着剪, 发现剪出的是一个四边形…… (如图2)

生3 (急切地) :我跟他剪的不一样, 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 剪去一个角, 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 剩下的有五个角, 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如图3) .

了不起, 四个角的正方形, 剪去一个角, 反而会变成五个角的五边形, 这个都被他发现了!我禁不住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 思维活跃, 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 看目标已达成.我心中惬喜, 赶快进入新课下一个环节.

“老师, 老师, ”我放眼望去, 看见一只高高举起的手, 不由得心里放嘀咕:怎么是他?———上课左顾右盼, 下课惹是生非, 绝对是个人物!难道他又来前言不对后语, 瞎说一气, 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再看看他微微泛红的脸蛋, 那欲言又止的样子, 莫非他真的有什么新的看法, 听听吧!“你说一说呢!”

“传给我的这张纸是破的, 我就从这儿剪的, 剪出了一个七边形.”我仔细一看:好家伙, 这回他可没胡说!说得有板有眼.太出乎我意料了, 幸好我没有剥夺他的发言权, 这个孩子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 多么难得呀! (如图4)

我微笑着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全班学生也一起热烈地鼓起了掌!

师:孩子们, 你们真会动脑筋, 说得都很有道理, 看来剪的方法还真多.特别是华俊鹏……没等我说完, 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还可以这样剪, 剪成了一个六边形……”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如图5)

二、教学反思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应是师生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 课堂上学生生动热烈的讨论、深入透彻的思考、生成问题的多种多样, 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 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领和关怀.特别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时, 教师应满怀期待, 携一份信任, 鼓励的心境, 走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 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体, 在上述的片段中, 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差, 经常惹是生非, 学习效果不理想, 学生的讥笑, 教师的冷淡, 课堂上长时间坐着冷板凳, 这无疑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尊重每个学生, 赏识每个孩子, 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良心.而有时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我教了十几年的数学, 对中低年级各章节的重难点都了如指掌, 却陷入已有经验的樊篱而不能自拔, 课堂上缺少了对教材的真诚把握, 提炼和升华, 就题论题, 今天是昨天的重复, 而明天却是今天的继续.用一张破的纸, 却能剪出这份精彩,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深深触动了我.面对那些瞪大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凌驾于课堂之上?

篇9: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第一处是《立国论》中的“举以予人”句,注解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举。全部,都。我认为这个注解是不太妥贴的。“举”在此应为“拿”意,其理由是:

1.按课文的注解“举”为副词,这样,原句就缺少一个动词充当“拿”意。而如果将这句理解为谓语省略句,那“拿”后所接的宾语“土地”也是被省略的,则此句又该理解为宾语省略句了。一个句子既为谓语省略句又为宾语省略句在古文中似乎没有这种现象。

2.任志鸿《高中文言文释译》中认为该句为“举(之)以予人”,为宾语省略句。“举”作动词“拿”讲。我认为这种理解更为合理。所以“举以予人”的“举”应理解为“拿”意。该句为宾语省略句。

第二处是《五人墓碑记》中的“亦以明死生之大”,注解为: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死生,指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不同的生和死。我认为“死生”在此应为偏义复词,意义偏在“死”。理由是:

第一、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这种复音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意思是:昼夜勤劳作,“息”字只作为陪衬,无义。《墨子》:“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意思是: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园中。“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按句中应为种树的地方,所以义偏“园”,“圃”作陪衬,无义。

第二、联系下文。“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亦以明死生之大”中的“大”的进一步解释。而且课本对这句话的注解是“匹夫一死,关系国家兴亡,非常重大”。只说“死”的意义,并未说生的意义。因此,只有把“死生”看作偏义词,偏在“死”,才能与下文保持一致。

第三、《五人墓碑记》所记的是五位义士全部牺牲。立碑是为了“旌其所为”,并高度评论他们的死意义重大。这样,作者在文章结尾用“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在强调“死”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我认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应理解为:也以此来表明死的重大意义,平民之死,关系国家兴亡,非常重大。

篇10: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味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

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大部分生起立朗读)

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

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

男生2: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女生1:我们的声音太轻了,没有读出精卫的坚定。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

女生2: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

5、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师巡视指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6、师:哪个小组推荐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试一试?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生1:我认为自己读大海读得很棒,我推荐自己。

生2:我推荐我们组的刘映璇,她读精卫读得很棒。(两名学生分角色读,一名学生读旁白,一名学生读到大海愤怒的语句时,许多学生不禁为她鼓掌)

(三)体验课文

1.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大海精卫头饰,课件1:配以背景音乐――大海波涛声,鸟叫声。)

[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的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胆量。]

篇11: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认字12个。

3、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对大自然、对祖的热爱。

教具准备:

1、   课件。

2、  带有生字的贺年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快过年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请看:(课件:点击新年好歌)。会唱的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唱。每到新年我们都要相互祝福,你知道平时都用哪些方式向我们的亲戚朋友表达自己的`祝愿吗?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叫做《贺年片》。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不同的贺年片表达着不同的祝福,今天我们会收到什么样的贺年片呢?这些贺年片藏在课本里,想看看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会儿我们比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谁有信心读得准确?(指4人读)学生评价。

2、识字。

课文读得准,生字能记住吗?看,生字朋友来了,(课件出示:点击认识生字)试试你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如果他读得准,我们跟他读一遍,如果他有困难,我们举手帮帮他。(开火车)

3、再读课文

这些字娃娃回到课文,你还认识吗?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看你有没有进步?觉得自己读得进步了请举手。只要努力了就会有进步。

4、学文

我们都收到谁送的贺年片?你们说老师来写。这就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贺年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在课文中找到所在的小节读一读,再自己说说为什么喜欢。

绿色的贺年片:森林祝愿我们什么?指名读祝愿的话。谁来扮演森林爷爷?(戴头饰)你祝愿孩子们什么?你们收到森林爷爷的祝愿想说点什么?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一段。

白色的贺年片:为什么喜欢? 你想飞到哪里去看一看呢?祖国如此美丽,你觉得这段应该怎么样读?(指导学生带着对祖国的热,轻柔地读)

蓝色的贺年片:为什么喜欢?你知道大海中有哪些宝藏?想去大海收获宝藏?带着这种自信,读一读最后三行。谁还有迎战困难,胜困难的决心?男女分角色读。

红色的贺年片:为什么喜欢?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二十多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了,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最后三行。学生齐读。

三、吟诵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森林祝愿我们快乐成长,蓝天呼唤我们自由飞翔,大海嘱咐我们收获宝藏,太阳希望我们奉献智慧。大自然是一首美丽的诗。咱们合作吟诵吧!配乐吟诵。

四、拓展

1.大自然送给了我们树叶、白云、贝壳、红霞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贺年片,同学们想一想一想,我们还会收到哪些贺年片?

__________的贺年片,

是_____________送给我的。

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祝愿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什么?引导学生选择一项说。

3.四个人一个组,选择其中的一项,可以选其他事物。

篇12: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案例主题:课堂上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案例背景:

本课例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例《识字七》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生动活泼的儿歌“识字”课。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影响到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可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究其原由,是因为识字任务重,识字方法指导不够科学,课堂识字效率偏低。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识字教学有极高的兴趣,在以前的识字教学中,他们已经学会了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一些识字方法,他们特别喜欢出谋划策识记生字,让自己的识字方法成为“金点子”。老师可以创设情景,把每个教学环节都设计得生动、活泼,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让孩子多读,多说,达到识字的目的。

学习需求分析: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以谜语激趣引入,在课堂开始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用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字音、玩摘苹果游戏、巩固字音,做找朋友游戏,检查学生字形字义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记忆生字。

本课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是否将生字的音、形、意、赏四唯融为一体。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参与识字;能否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识字学习的实效性如何?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的识字教学要求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做到该认的字能认得牢固,该写的字能写得正确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究其原由,是因为识字任务重,识字方法指导不够科学,课堂识字效率偏低。

在本节识字教学课中,我们的教学思想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合理地把握识字教学各个环节,并辅以学法指导,加以在生活中巩固生字的引导,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10个生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培养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促进语言的积累。

2、过程与方法:寓识字于情景中,寓识字于优化课堂教学之中,寓识字于学生学习识字方法引导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课文的主题,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保护动物的美好愿望;培养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教学内容:

《识字7》所属类别为识字教学、可用于组织学生探究与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转换信息和输出信息能力的具体内容为生字的“音、形、义、赏”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可用于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为通过课文学习,对儿歌内容进行充分感悟,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从而感受到我们都背负着一个重大责任,激发保护动物的美好愿望,培养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有节奏地读拍手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难点:识记生字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一开始,如果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是高效识字的前提。

1、谜语引题,激发兴趣。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将开课设计为以谜语激趣引入,在课堂开始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穿插游戏,刺激兴趣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比生字读音检查运用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字形字意检查运用找朋友游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记忆生字。

二、优化教学环节,达到识字教学的最佳效果

1、把握呈现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获取信息总量的80%以上,而在视觉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所以,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就应给予视觉上的强刺激,让学生对所识的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是识字高效的重要一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以多种方式出示生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图文结合中呈现生字,谈话中呈现生字,做动作、玩游戏中呈现生字等。

2、引导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他们。同样,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几个生字记住,它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识字。在自主学习下,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识字7》这课教学中,我们重点结合生字的特点,渗透一些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来记“灵”,在学生认识了“黄鹂、保护”等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特点并借助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等;运用编故事方法记忆黄鹂的“鹂”。这样,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字教给识字方法,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记新的生字,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3、反复再现,提高识字效率

崔峦在《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中指出:识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我们根据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快”的特点,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通儿歌,读准动物的名字,而后采用“图+拼音+生字”出示认读——“拼音+生字”认读——“生字”认读——游戏中巩固——回到儿歌中认记,让学生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生字的识记。

4、与课内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

“温故而知新”。生字的多次复现,学生就能解决一时的遗忘。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告诉我们,遗忘规律是由快向慢过度,曲线呈示的: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定期复现生字,并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巩固生字,将巩固生字的空间和时间延伸到无限,达到真正地巩固。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将之设计为延伸阶段,告诉学生字宝宝不只藏在我们的书里,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的话,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应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模拟上街、进商店,遇到自己认识的生字大声读最后告诉学生世界真精彩,生字宝宝真多。布置学生找一找,读一读,并且做成词语卡片,带回来与同学交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 教师、学生活动流程图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生字

交流难读字音、开火车 检查字音认读情况 游戏活动 “摘苹果”

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 学生反复认读难读字音 学生抢读生字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与伙伴交流金点子 师生共同交流 游戏活动 “找朋友”

篇13: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1.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在书上画一画。

2.认读字词。指名分别朗读各个小节,随文认读生字词:嫩绿、树梢、赤脚、踩、跤、溅、淋、使劲、糟糕、发射、骄傲、兴奋、短粗、小辫。

3.认清字形、辨析形声字。

(1)(屏幕出示:踩、跤)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形声字的特点。(3)快速浏览诗歌,找出诗歌中另外一组形声字“溅”“淋”。

教师点拨: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4.在具体语境或者画面当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1)出示词语“嫩绿”,提醒学生读好鼻音“嫩”和边音“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什么东西是“嫩绿”的,指导学生用“嫩绿的()”回答,进行词组训练。(2)朗读词语“赤脚”,提醒学生读准翘舌音“赤”,观看画面——一群光脚丫的孩子,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写谁赤着脚。找出句子读一读: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3)朗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第一小节,学生点评正音。

(教师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学生在语境中丰富了“嫩绿的树梢、赤脚踩水”的表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时的词语教学

(一)片段一:难懂字“撅”的教学

1.指名读第4小节,出示生字“撅”,提醒学生读准撮口音,全班齐读。

2.理解“撅”的意思。朗读诗歌第4小节或观察课文插图:课文中写谁撅着小辫?

教师点拨:看看咱们班,哪个小女孩也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呢?

3.理解延伸:请学生给“撅”组词。

教师点拨:生气时会“撅着嘴巴”,小松鼠喜欢“撅着尾巴”坐在树上。

4.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请学生再读“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撅”这个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但是从身边找出鲜明的例子来,几个也撅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在教师的提示以及同学们的呼唤中站了起来,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组的词语“撅嘴”“撅尾巴”的适当点拨,学生豁然开朗,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画面被激活了,理解词语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片段二:学习“快乐”的近义词

1.品味快乐,认识近义词。

(1)自读诗歌。

(2)拓展思维。

教师点拨:你能从诗歌里再找出表示快乐的词语吗?(欢喜、兴奋、痛快。教师板书这几个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齐读这组词语。)

2.寻找快乐,进行说话训练。

(1)指导联想。

(2)句式训练。

(屏幕出示:我快乐得好像_______一样。)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词语根据相近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孤立的词语产生了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极为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环境,无形中建构了一个场景、事件、情境等相互整合的框架。)

篇14: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葫芦,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葫芦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葫芦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葫芦长势不同:一是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是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葫芦不同:一是可爱的,挂在藤上;一是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是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课文,所以,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课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要葫芦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葫芦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葫芦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先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要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篇15: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草原上的盛会》《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以及练习七。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认识并掌握新部首。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3、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观看插图--图文对照--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指导识字--写好铅笔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教学安排

题目 课时 18.草原上的盛会 2课时 19.鸟岛 2课时 20.台湾的蝴蝶谷 3课时

21.欢乐的泼水节 2课时 练习七 3课时

18、草原上的盛会

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舞、奏、创了解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感受这一地方的风格。有感情演唱,并歌舞一体,即兴舞蹈,自主创新,培养创造力 3 通过加入演出道具,能使学生更加完整的配合歌曲,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起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们团结一致。教学重点与难点:

1、加入道具的表演,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按照音乐舞蹈、表演,要将音乐表现的有生命力。

2、能跟音乐律动,自主创编蒙古舞蹈,优美、流利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3、一字四拍的延长音,要求将音的拍数唱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课堂意境。

蓝色彩带代表蓝天,绿色彩带代表草原,白纱代表羊群

二、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现代诗配乐朗诵): 蓝天高,白云飘,草原好热闹,马儿壮,羊儿肥,这里风光好。

2、欣赏范唱。A.看书点读 B.欣赏视频

3、学唱歌曲。

A.单手旋律跟唱歌词.B.加钢伴跟唱歌词.4、学唱旋律。

导入:如此优美的歌声不知作曲家是怎样谱曲的,让我们共同来听一听、猜一猜比谁听辨得准确?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3 5 6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演示 3 6 5 6 35 5 3 6 6 5 3(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Ⅹ Ⅹ Ⅹ ―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完整演唱旋律。

三、蒙古文化:

导入:演唱“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草原什么时候最热闹?美丽的草原是谁的家,是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地?他们有哪些爱好,他们有个特殊的节日你知道吗?

1、猜猜老师表演的动作模仿的是蒙古人的哪项活动? 师随《小牧民》的音乐做骑马,射箭,挤奶,摔跤等表演。

2、小结:观看《小牧民》作为背景音乐。

美丽的大草原是蒙古人民的家,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住的是蒙古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和节日,又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在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在会上进行摔跤、赛马和射箭等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重视和最有组织的传统体育盛会。

3、节奏练习:骑马、扬鞭、射箭、挤奶、摔跤等。乐理知识:哪些是四分音符,哪些是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小结:节奏来源于生活,音乐来源于生活。

4、用这些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为歌曲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

19鸟岛 教材分析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鸟岛的美丽景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喜爱鸟岛的感情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图文结合及多媒体等直观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通过听、说、读、看、想等多种途径去感受鸟岛的神奇与美丽。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生字的笔顺、结构,正确、端正地书写。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1、放“鸟鸣”的录音,师生边欣赏教室的布置,边交流有关鸟的趣事。

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鸟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3、鸟岛在哪儿?它有什么特点呢?快打开课本读一读《鸟岛》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反馈:

⑴出示小黑板,检查难读准的词语。⑵指名分段读课文。

⑶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3、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自然段做上记号,读给你的同桌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交流心得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同桌互说生字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3、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部、筑、养”等字。师生共同评议,说说书写注意事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认读,交流

第二课时

一、以读代讲,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鸟岛在青海湖西部。这个岛闻名中外。

这个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西皮”,现在人们知道更多的则是“鸟岛”这个名字。

3、指导朗读。这么有名的鸟岛,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再读--齐读。

二、自由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解决部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1、分小组学习,读书,查小资料再讨论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1)鸟儿为什么喜欢到青海鸟岛来。

(2)鸟儿是怎样来到鸟岛的? 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①“陆续”是什么意思?(先先后后。时断时续)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②(出示投影)你们看,在蔚蓝色的湖面上一群一群的鸟儿展翅飞来的样子,多么--(指名表达感受)③那你能把这美丽的景象读出来吗?

④指名读(评)⑤齐读

(3)鸟儿到岛上来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4)小结: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第三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2、我看小朋友都被这鸟岛迷人的风光陶醉了,可你们别忘了自己还是一名小考察队员呀,请小朋友边读第三自然段边在岛上考察一下,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一听。

3、交流汇报。

这儿的鸟窝多,鸟蛋多(板书:鸟窝多,鸟蛋多。)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都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①你能把鸟窝多、鸟蛋多读出来吗?

②指名读。(评议)(圈出“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到处”)③齐读

有这么多的鸟窝和鸟蛋,这说明了什么?(鸟多)

发散思维:这么多的鸟聚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①你能用朗读并加上你的表情来表现这欢乐的世界吗?

②自由表情,朗读。

③集体表情朗读。

4、小结: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明理,引读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自然段。

2、是呀,鸟岛之所以闻名中外,不仅因为气候适宜,食物资源丰富,还因为来这儿的人们都是十分爱护鸟儿,告诉大家,1977年,我们国家特设鸟岛为自然保护区。

3、总结谈话

板书: 19 鸟岛

鸟多

游人多 教学感悟与反思 台湾的蝴蝶谷

教材分析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第4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象。全文有4个自然段,先说祖国的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再介绍蝴蝶谷名称的由来,接着具体描写蝴蝶谷奇异迷人的景象,最后讲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蝴蝶谷名称的由来及蝴蝶谷的迷人景象。过程与方法

听说读写结合,渗透培养学生利用名种途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道结合,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渗透祖国大团圆的美好祝愿。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难点:了解蝴蝶谷的名称由来。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自主识字。学法:自主质疑、自主读书,小组交流。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谈话揭题,暗示学法

1、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

2、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月亮湾、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3、对,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到台湾去走走看看,这可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只有会读书的小朋友才能真正享受到旅行的快乐,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二、介绍台湾,理清文脉

1、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读读课文,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2、随着学生的回答齐读第一自然段,板画台湾的地形“山多。山谷也多”。

三、动画感知,读中感悟

1、当学生介绍到台湾的蝴蝶谷时随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对,台湾又被称为“蝴蝶王国”,每年春天许多蝴蝶便一路飞行,到山谷聚会,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奇异的自然景观!

2、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通过你的读感受出来吗?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下面读读吧!

4、谁想来读?

四、读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4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

3、教师点拨“源、茂”的书写要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一、导入:

1、祖国的宝岛台湾条件适宜,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2、蝴蝶谷景象迷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节:

1、游览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蝴蝶谷名称的由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找资料?

2、从课文第2节去找。读文,交流。(1)从有关词语体会蝴蝶的多。(2)从系列动词,体会用词的精妙及蝴蝶跋山涉水的情景。(3)朗读。学习第三节:

1、游览开始,你不想说些什么?

2、蝴蝶谷景象迷人,书上写得多美呀,读第3节,想想书上写了几种景象,你从哪知道的。(文字出示第3节)

3、你最喜欢哪一种景象,认真读读,仔细想想,把喜欢表达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要点:第一种景象中,金光闪闪十分壮观第二种景象中,上下飞舞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等词语重点体会朗读)

4、师生分。师生分背。

5、前来游览的有许多外国游人,他们对此美景赞叹不已,看图,说说他们的不同表现。(先单句说,再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学习第四节:

1、是呀,所以说“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引读第四节。

2、出示并读好“团团围住”“翩翩起舞”,读出蝴蝶的多、美。

3、齐读第四节。

三、总结:

其实,不光是蝴蝶谷欢迎大家,台湾的山山水水、台湾的人民更是欢迎大家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旅游就要结束了,你不想对蝴蝶谷、对台湾说些什么吗?

四、作业:

1、把《台湾的蝴蝶谷》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课外阅读《台湾的小朋友》、《阿里山》、《日月潭》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文道结合,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渗透祖国大团圆的美好祝愿。

一、深情颂读,再次神游

台湾的蝴蝶谷真是太迷人了,你们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一部分呢?试着朗诵给大家听,让人们在你的诵读中感受到那美丽的景色。

二、导游上岗,再造语言

1、迷人的景色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让我们作小导游领他们去游览蝴蝶谷八!

2、学生准备导游词。

3、师生互动,游览蝴蝶谷:一学生当小导游,其余学生和老师扮游客,跟随课件画面游览蝴蝶谷,学生相机作解说。

三、搜集汇报,再次互动

1、对于台湾,对于蝴蝶谷,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努力的成果!

比如:(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台湾岛图)板书: 台湾 比如:台湾有好多好风景名胜,有美丽的日月潭,有耸立的阿里山、玉山、有气势宏伟的天祥大瀑布……

2、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光。

3、台湾是我国的宝岛,那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等着小朋友们将来去游览,去建设,让它变得更加美丽!板书:

20、台湾的蝴蝶谷

环境:气候 水源 花草

得名:飞过 穿过 越过

景象:迷人 有的 有的 教学感悟与反思

21欢乐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积极参与发现、研读、品味、思考。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1.板书课题。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准,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1.齐读1-2(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3.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

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3.指名背。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板书设计: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读来识记古诗词。

2、通过练习来继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教学重难点

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转述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学法:让学生在自己学、听他人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 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石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会查字典。

2、会读写四个成语。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渎词语,如有生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注好拼音(2)指名读,齐读(3)回答书后问题

a“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 b“阿诗玛”是什么人? C“火把节”是怎么回事?(4)齐读描写石林风情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生字(2)教师范写,讲述写字要点(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 1教4个成语

(1)齐读成语

(2)看图帮助理解成语的意思

(3)齐背成语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会分享

1、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2、分小组进行练习:

上一篇:英语演讲比赛开幕词和闭幕词下一篇:劳人科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