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07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篇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09 年 月

日我有幸到昆明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材(教科版)培训研讨会,经过两天的培训,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也能够跟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深了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体会很多。

现在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习的共同进步的目的。

组织这次培训的背景如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省教科院对信息化教

育已经越来越重视。、高中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作为八大课程体

系之一,有可能与高考挂勾,也是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所以要注重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衔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省对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投资巨大,就要充分利用。

充分体现设备的

应用价值和利用率。

在上述背景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修定,对软件的更新换代,内容的实用性,与

高中课程的衔接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以达到提高教师与学生信息素

养的目的。

本次培训的主要活动是

一、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由全国中小学

信息技术专家吕品给我们讲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信息技

术课程教材教法,、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作品制作:、选题,、原创,、界面,、技术。

三、网络基础知识与教学设计:

应用 frontpage

制作网站。

四、上机辅导。

五、观摩课,专家点评与

总结。

六、flash

动画设计技术与教学思路探讨、交流研讨。

七、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器人知识讲座。短短两天时间使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师感觉受益匪

浅,意尤末尽。

本次培训安排这些活动主要想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解决几个在教

学中经常遇到并矛盾突出的问题:、是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衔接

缺失。、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准备不足。、一线教师缺少可操作的教

学指南。

第一个问题在我校尤为突出。

我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甚至一学期也上不了几节正

规的信息技术课。

所以每一级均有一部分零起点学生。

第二个问题也

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毕竟信息技术学科在我校虽然有几年历史,但是

每年发生变化的教材对于我们来说,自已虽然每节课前认认真真备

课,但总有非常多的意料不到的情况在课堂中发生。

这还是反映了我

们自身的缺点,对教案、学案准备的还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导致了

准备不足。

第三个问题是信息技术教材不能符合当地实际。

这次修定 的教材正好给我们补了很多的漏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

考。这本书从备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从上课—课程流程;从课

后—反思、总结等均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也就是说让我们有了一个

行动指南。

作为

世纪,身处课改潮流中的教师,我们都应清楚地认识

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上学时代

所学的知识也有很大一部分跟不上时代了,所以我必须不断自我更

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搞好信息技术教育。

篇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XX学校XXX

我有幸参加了10月11日聊城市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会,会议由市教研员王玉春老师主持,邀请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涉及了新教材解读、开源硬件编程、Python编程、App Inventor编程、3D创意设计等,让我们在新教材该如何解读、如何展开新课程相关学习和教学等方面受益匪浅,为我们下一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道路。现将培训会议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新教材分析

新教材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块时,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并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新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每节的导入部分通过故事、作品范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通过三四个活动将内容步步深入,每个活动通过‘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一点通’‘加油站’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操作步骤;通过‘我实践我创新’让学生练习本节课内容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全面体现指导纲要的要求,遵循科学性,符合教学规律。

二、Scraino开源硬件编程

通过王晓辉老师幽默的教学,我对Scraino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运用Scraino编程软件及乐高零件及第三方传感器零部件, 可以进行创意编程,做出创意无限的做品。是给孩子提供创造自己的游戏、动画和音乐平台,适合孩子异想天开爱玩的天性,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Scraino编程可以体会到计算机编程的带来的快乐,又可以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乐趣。不仅学习了王老师教的知识,还学习了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幽默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通过故事情节一步步深入学习编程等。

三、Python编程

人生苦短,python是岸。通过李想老师对python软件设计者龟叔的介绍展开了python软件的学习与教学培训,了解了python跨平台可移植性、开源代码、可扩展性、丰富的库等特点,详细讲解了软件的下载安装函数、赋值、数据类型转换、变量与输入等知识点,提供了学习python的一些方法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后讲练结合以‘猜数字’为例带领所有教师共同完成一个编程。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四、手机APP Inventor编程

以前总以为APP开发很高大上、遥不可及,通过徐老师的培训,发现原来手机APP开发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有兴趣自己也可以开发。此软件完全开发学习的创新能力,App Inventor抛弃复杂的程式代码而使用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您的Android程式。除此之外它也正式支持乐高NXT机器人,对于Android初学者或是机器人开发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因为对于想要用手机控制机器人的使用者而言,他们不大需要太华丽的界 面,只要使用基本元件例如按钮、文字输入输出即可。他不需要学校投入过多的资金,并且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Cnstu 3D三维动画制作

cnstu3D是一个多平台轻量级全能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集成了用于制作各种3D内容的工具套件,包括建模、渲染、动画、后期处理、游戏制作以及跨平台3D交互制作等全方面功能。王老师详细介绍了界面操作、四格视图、新建物体、三维控制图、物体模式基本操作、编辑模式、编辑模式操作等知识点,并讲练结合以制作杯子为例带领全体教师操作。通过王老师的教学学习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教学方法,受益颇丰。

篇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之我见

课程指导纲要是编写依据

任何课程编制, 其教育目标的制定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先行制定相关学科标准, 像一杆秤, 起着衡量课程编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2000年11月, 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2003年2月, 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 这两个文献是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也是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纲领性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编写的准绳

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儿童的思维特点, 具体内容的组织要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 那种认为儿童只是‘身体比成人的小些罢了’的观点是错误的”, 并指出儿童以好动、好奇、好模仿、爱游戏等特点与成人相区别, 好动、好奇、好模仿、爱游戏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这就决定了, 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能以编写者的成人思维规律来简单地套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内容模块。在字里行间, 每个词语的推敲、每个问题的设计、每个插图的编排, 都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例如, 在编写键盘和鼠标操作的相关知识点时,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 没有用大篇幅的文字来叙述, 而是直接开发了一些好玩、有趣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玩乐当中掌握鼠标的学习要点, 这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皮亚杰认为, 在思考问题时,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从现实出发, 以一种具体的注重实际的态度, 采用各种具体运算技能, 纯粹根据可觉察到的现实来解决问题。因为, 他们的思考离不开可觉察的经验事实这一基础。为此,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 多使用情境导入法, 即创设一定的情境, 这一情境要与学生以往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关联, 这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境中, 将新知识、新技能适当地引进来, 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多领域专家参与

这里的多领域专家, 包括课程理论专家、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教育技术教师、心理学专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专业美工人员等。

教育学专家、课程理论专家的参与:课程理论的本质在于描述、理解和预测课程现象, 揭示其客观规律。课程往往敏感地反映社会对教育的各种要求。课程编制必须受到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和制约。要想编制符 合教学大纲及课程设计要求的最优化教材, 必须懂教育并对课程理论及课程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所以教育学专家、课程理论专家的介入尤为必要。任何课程的编写, 都要遵循一定的课程编制模式, 都在不知不觉地套用着某种课程理论, 如学科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学问中心课程论、问题中心课程论, 等等。在编写信息技术教材的过程中, 有了课程专家的指导, 教材编写才能上升到课程编制的高度, 才能区别教材与一般图书。

信息技术学科专家的介入:一般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组专家或多年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专家。他们深谙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规律, 对信息技术内容在高度和科学性上能给予更好的把关, 对信息技术内容板块的要求较为了解。

心理学专家的介入: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中指出:“心理的考虑或许会被忽视或推到一边, 但它们不可能被排除出去, 把它们从门里赶出去, 它们又从窗子里爬进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心理学与课程的关系, 也间接地道出了心理学与课程编制的紧密联系。尽管很多专业人员在大学时代就有一定的心理学功底, 但毕竟对儿童心理的认知和了解更多地体现在现象和表面, 对儿童行为认知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规律不如心理学专家了解深刻, 这就注定教材编写之初, 心理学专家的介入不可或缺。

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参与:他们对教材的实施能给出更多预测性的建议, 斯坦豪斯曾提出“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不仅应该是课程的实施者, 还应该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制定者、研究者、反馈者。在前期编制阶段, 作为一线教学人员, 更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对编制起着很大的监督作用。教材的实施他们最有发言权, 对教材整体厚度的把握, 各章节内容的篇幅大小, 知识点的难易, 编排组织是否易于实施, 他们从一线教学人员的角度能给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专业美工人员的介入: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教材的整体包装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色彩丰富、可爱的卡通形象会一下子吸引他们的注意。专业美工人员对图书的编排、构图、色彩搭配、卡通形象设计等给以把 关, 能有效避免作者初稿时教材编排的生硬感, 能使教材照顾到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此外, 还要考虑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嵌套、整合, 其他学科内容的衔接等, 这就需要考虑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正如杜威所言, 儿童是一个整体, 儿童的生活具有自己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 在学科内部也会统筹考虑这一问题, 学科整合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例如, 在学习网络查资料的技能时, 可以让学生查询语文课上学过的古诗, 可以用网络大辞典学习查询某个生字的读音, 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选择的字词是否合适进行把关。又如, 在涉及画图软件学习绘画章节时, 就要考虑到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必要时需要请美术教师对案例作品给予指导, 这里面就不仅仅是计算机画图软件的知识, 还包含美术专业知识。

注重实验修订是教材完善的法宝

任何课程的完整实施过程都少不了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 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 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这里的评价更多的是指教材评价、 课程实施情况评价。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就是教学试验。课程的编制还仅是理论上的编排, 还缺少实践验证。是否有违课标, 是否能真正尊重儿童的特点, 是否真正在篇幅、版式设计、内容深浅度等把握上能够胜任教学的实施, 一切还都有待课程评价来反馈。教材的小范围试验、试用能够更好地对教材进行完善。

教材的修订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发展速度较快, 软硬件更新换代也较快, 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 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完善带来很大挑战。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在根本上依附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技术背景, 信息技术的这一特征尤为突出, 所以, 必须对其教材内容做到及时修订, 及时完善, 这样才能保证内容不与时代脱节。

篇4: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教材 教材选择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课,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资料,教材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未来的学习发展情况,因此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一本好的教材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如何学习知识的能力。在此,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以便抛砖引玉。

一、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应注重理论与技术并行,突出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它以技术为基础,理论为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理解和对技术的掌握。理论为技术提供指导,技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选择信息技术教材时,我们既要考虑理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先进性,又要考虑技术的实用性,以突出学科特色。在理论选择方面我们应考虑以下因素:1.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原理、范畴、发展史、计算机硬件知识、操作系统等。2.信息技术处理方面的知识:其相当广泛,有着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法和手段。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知识。

在技术选择方面,我们应该综合以下因素:

1.考虑社会的需求

信息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教育应该与社会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一样,既有其基础部分也有其高深部分,学习信息技术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习不同的知识内容,这里主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先前知识结构。

二、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思想和兴趣爱好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种种益处。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观念上去认识、去接受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辨别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不应该传授过多过难的知识内容,内容过多过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同时给他们造成学习上的负担,甚至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培养他们对信息的基本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为将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应遵循多种信息技术并存的原则

当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出版了2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但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呈现多样性、多层次性、综合性等特点,加之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石尚未成型,没有一套成熟的编写经验可供借鉴,大多数信息技术都成了计算机教材,失去了信息技术教材本身应有的特色,将信息技术误解读为计算机技术。其实,信息技术应该是多种媒体技术的总和,即是指一切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工与处理等技术的总和,信息技术应该是多种技术的并存,而不是专门指计算机技术。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教育教材时,我们应该认真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导纲要(试行)》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教程标准(实验)》,并以此为教材中心,重点考虑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考虑是否体现学科特色。多种技术并存,要视学校具体情况而定,进而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教材。

四、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应该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像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而不是灌输给他们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更不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不断地尝试新方法,以总结出更加适合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教材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只有具备实用性的教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地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

总之,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多比较、多实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最终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以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篇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能够参加全区中小学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远程培训活动,我们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金春兰教授的精彩讲座,领略了她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组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耳目一新,吹人奋进

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金春兰教授的讲座,阐述了她对初中地方课程《技术》学科教学的独特见解,对该课程的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向我们介绍了《技术》教材的使用方法。此外,金春兰教授还对《技术》学科的教法进行的深入而透彻的分析让我们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学习理论,不断实践。

作为主讲地方课程的教师,我们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把各自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相互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在培训中,我们全体教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更加执着地扑在初中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以教法和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自身能力提升。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好的课例是地方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我们地方课程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但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课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过亲密无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篇6:小学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收获很大,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设计与反思上也有了较深的体会:

1.了解到师德的核心结构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明白“师爱是师德之魂”;做到将师德与师爱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强大力量。

2.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通过本次培训,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上,除了让学生应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还应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益处和变化。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意识、安全的意思、重视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教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7: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XX学校

XXX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信息技术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新教材刚改版,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及时雨,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涉及了新教材解读、开源硬件编程、Python编程、App Inventor编程、3D创意设计等,让我们在新教材该如何解读、如何展开新课程相关学习和教学等方面受益匪浅,为我们下一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道路。现将培训会议学习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新教材遵循的理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刚刚改版,较原来有了很大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教材设置了“我阅读我思考”、“学习目标”、“我探究我发现”、“我实践我创新”、“我分享我评价”、“我积累我成长”等栏目,形式多样,并在“我探究我发现”栏目中设置了活动,通过“议一议”、“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发展的空间。教学内容全面体现指导纲要的要求,遵循科学性,符合教学规律。

二、新教材新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Scraino开源硬件编程

这一部份内容是由王晓辉老师讲授的,使我对Scraino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运用Scraino编程软件及乐高零件及第三方传感器零部件, 可以进行创意编程,做出创意无限的做品。是给孩子提供创造自己的游戏、动画和音乐平台,适合孩子异想天开爱玩的天性,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仅学习了王老师教的知识,还学习了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幽默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通过故事情节一步步深入学习编程等。

2、Python编程

这一部份内容是由李想老师讲授的,人生苦短,python是岸。通过李想老师对python软件设计者龟叔的介绍展开了python软件的学习与教学培训,了解了python跨平台可移植性、开源代码、可扩展性、丰富的库等特点,详细讲解了软件的下载安装函数、赋值、数据类型转换、变量与输入等知识点,提供了学习python的一些方法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后讲练结合以‘猜数字’为例带领所有教师共同完成一个编程。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3、手机APP Inventor编程

徐老师的课也是比较有效的课,他对手机编程原理及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App Inventor抛弃复杂的程式代码而使用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您的Android程式。除此之外它也正式支持乐高NXT机器人,对于Android初学者或是机器人开发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因为对于想要用手机控制机器人的使用者而言,他们不大需要太华丽的界面,只要使用基本元件例如按钮、文字输入输出即可。他不需要学校投入过多的资金,并且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4、Cnstu 3D cnstu3D是一个多平台轻量级全能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集成了用于制作各种3D内容的工具套件,包括建模、渲染、动画、后期处理、游戏制作以及跨平台3D交互制作等全方面功能。王老师详细介绍了界面操作、四格视图、新建物体、三维控制图、物体模式基本操作、编辑模式、编辑模式操作等知识点,并讲练结合以制作杯子为例带领全体教师操作。通过王老师的教学学习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教学方法,受益颇丰。

三、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的学科课时严重不足,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往往是学了这节课内容,忘了上节课内容。新教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衔接很紧密,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技术上提高,充分的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将借这次新教材的改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出符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像Python程序设计我们也是初接触,所以面临新的挑战,要好好的研究学习,手机APP基础应用开发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四、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总结与思考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更新迅速的学科,不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事情。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想想做得太不够了,可以说离这个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加快学习的步伐,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思考和反思,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实现学生技能的全面提升。

篇8: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教学案例

《编辑图形》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综合了省编上册教材的第14 课 《复制与粘贴》 和第15 课 《调整图形》两课相关的教学知识,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同图形的剪贴、复制的方法, 并利用图形的翻转与旋转的方法以达到简化作图的效果, 让学生在与普通作图比较中体验计算机作图的优越性。

1.教学目标

根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具体要求, 结合教材,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并在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过程中, 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为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图形的复制与粘贴、翻转与旋转, 理解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差异, 学会选取和使用不透明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完成特定任务, 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小组间合作交流的方式, 探究图片的选定、复制与粘贴、翻转与旋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增加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所在:选定图片对象、剪切、复制方法、翻转、旋转, 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合理使用。

难点则是图片的翻转、旋转。

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电脑不久, 对于新生事物他们有着很强的欲望去了解。画图软件正好带领学生走进一个神奇的信息技术世界,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到现代信息技术, 并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本课的内容恰恰就是在学生学完其它画图工具后, 更深入地学习菜单工具, 是在学生掌握图形的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后继续学习图形的翻转与旋转。复制、粘贴命令是日后学习的基础, 而掌握图形的翻转与旋转, 则会大大节省学生创作绘画的时间, 学生会体验到计算机处理图形的优势, 从而加深对“画图”程序的认识和重视。因此掌握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2.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 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通过“分身术”和“画风车”两个任务, 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本课的学习, 变被动为主动, 使课堂教学能在生动、有趣中进行。

(2) 讨论法:学生自接受任务后, 我采用引导、启发、讨论的方法,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逐个分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3) 演示法:以视频、实物的方式展示, 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直观的感受;学生与教师间双向演示、互动操作,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本课我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同时配以课件及板书。

本课用一个课时来完成, 我是这样教学的: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具有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模式”, 上课伊始, 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孙悟空斗妖精的精彩影像, 抓住学生的眼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分身术”的概念, 先创设情境, 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让他们来做导演, 把孙悟空的“分身术”使出来。

板书课题:编辑图形。

第二环节是合作思考, 探究新知。

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知识及技能的教授应当以完成典型的“教学任务”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学书本第62页, 从而达到掌握“复制与粘贴”的目标。

在巡视过程中, 发现普遍出现的问题则集中讲解。让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

板书:选定—复制—粘贴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正确的引导下掌握“翻转/ 旋转”方法,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巡视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对完成得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板书:选定—翻转/ 旋转

第三环节是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实物风车, 引导学生说出风车的特点, 启发学生利用刚才学的“复制和粘贴”“翻转/ 旋转”的方法来画风车。

教师给出三张范图, 学生可以参照其中的一种画风车, 也可发挥想象, 创作一种风车, 但是必须符合风车的特点。

学生操作过程中, 教师巡视辅导, 最后请学生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四环节是总结提升, 实际运用。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本领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利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来画。

第五环节是课外延伸。

请学生课后在自己的个人博客发表学习心得, 并把自己的绘画作品上传, 通过同学间的互评, 选出最佳作品, 获胜的学生当选本周博客之星。

篇9: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改进建议

一、以信息活动为要素构建教材的知识系统

1.教材知识结构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软件不仅种类多,而且软件之间相对独立。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多采用直线式结构,按逻辑顺序罗列软件的知识点,学生学完一个软件后,再学习下一个软件。这样的编排结构不利于学生强化记忆,也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打破各种工具软件之间的界限,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上,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发展水平出发,将信息活动划分为信息识别与获取、信息存储与管理、信息加工与创造、信息表达与交流四个领域,以此作为构成要素,发掘工具软件的共同特性,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将各种工具软件或信息环境组织在一起,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的体系结构。同时,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实现知识的深入理解。

2.教材体例的设计

根据信息活动的四个领域,在编写体例上任务驱动型和主题活动型相结合。任务驱动型是以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穿插到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展开教材内容。教学上易于安排,学习上也易于接受,但若过于注重任务的描述,则容易丢失知识的内在特性,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参照课本操作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而一旦离开课本或更换任务就无所适从。主题型教材是一种整合型的教材,教材不再以章节为模块,而是以某种学习内容(或某个主题)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完成这个单元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主题型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体例上要综合采用任务驱动型和主题活动型,融合二者的优势,一方面利用任务驱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必备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利用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信息表达与交流”这个领域中,先利用多个任务驱动型单元介绍上网基础操作,然后设置一个综合性的主题活动“我们爱旅游”,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知识。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既涵盖了利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等上网基础操作,又涵盖了利用Microsoft Word和Microsoft PowerPoint等信息处理软件展示旅游路线的综合操作,而且还涉及到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处理知识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精选和编排教材内容

现代心理学表明,能力的形成一部分依赖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而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过程只有在学习的迁移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根据学习的迁移规律来精选和编排教学内容。

1.精选教材内容

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把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现在功能相同的软件非常多,具备相同功能的软件不必在教材中一一讲解,只需选择其一,通过讲解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让学生练习操作同类的其他软件,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例如,从众多的网上即时通讯工具中选择MSN,给学生讲解MSN的基本功能,然后通过设置一个小活动“如何选取最好的即时通信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即时通讯软件,总结即时通信软件的共性,有效迁移到其他通信软件的学习。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也应该不断推陈出新,反映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发展的趋势。

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编排教材内容,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纵向联系,还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会把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若教材内容忽视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就不利于学生区分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容易导致学生混淆新旧知识,对新内容的理解也不够深入,不利于学习的迁移。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虽然部分工具软件的功能相对独立,但它们的操作界面或操作方法却是相似的。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引导学生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Mirrosoft Powerpoint排版操作之前,引导学生比较Powerpoint与Word的相似之处,发现二者的共性,再讲解Powerpoint。

三、教材呈现方式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1.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

共同经验原理表明,教材内容的呈现要采用学习者经验范围内能理解的知识和比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学生遇到新概念、新原理时,可采用对比、比喻的方法,把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或现象与新概念、新原理联系起来,以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例如,在设计“计算机工作原理”这一节时,假如在教材中直接描述计算机原理,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抽象、生硬的。教师可以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用日常生活中的“听口令”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相对比,把主机比喻为人的大脑,这样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就容易了很多。当然,在内容的文字表达方面,也应该以学生的共同经验为前提,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叙述来阐述知识点。

2.教材插图的设计

图片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应多运用一些图片,同时在图片周围配以少量的文字,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插图的选择要讲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更能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深入,愈接近真实生活的视觉教材愈能够刺激学习,因为它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信息,因此接近生活的插图更有利于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效能。

四、注重教材的开放性

1.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美术和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扩展技术应用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信息问题、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画图工具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案例,Word打字操作与英语词汇学习整合的案例等。

2.注重教材内容的弹性

为了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教材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课外扩展”和“相关链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提供扩展性的、有层次性的练习。

3.注重立体化学习资源的配套

配备多媒体光盘和学习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扩展的电子化、网络化教与学的资源,克服纸质教材的局限性。

五、注重先行组织者的设计

篇10: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教育信息化2.0是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教师应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到2022年,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时代,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这次培训中,2022年6月30日下午,兰州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崔向平老师做的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崔老师的讲座从教学课件的典型风格、制作误区与标准、素材和模板的获取渠道、处理技巧及内容美化技巧、教学微视的类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聆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制作课件,更重要的要学会制作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细节完美、好看好学的精美课件。

这次培训中,最亮的风景是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他们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不时用手机拍摄学习内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让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前沿的知识,不断思考与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教学能力,为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1: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共安排了4天的学习时间,11月3日我们聆听刘志有导师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相关问题的说明和要求,同时也说明这次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黄文波导师讲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说明》,从国际国内等方面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我知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祁怀玉导师又对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的使用、机房的管理技能、设备的维护等等,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中,都使我受益非浅,认识到这次培训的责任很重大。并对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进一步提高。

[这篇文章来自[范文大全]***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篇1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培训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3、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

4、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教学的道路还很长”。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中小学数学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

培训心得体会

一.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参训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众所周知,做一个普通教师容易,但是,要做一个好老师则很难。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同时,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能较好地组织教学,而是简单地教授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或者稍微补充一点课外材料。这就是一种普遍的教学观和教学现象。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缺乏对课堂教学内涵的认识、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策略的表现。

三、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令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四、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1.增加平移、旋转与对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方向和路线图、测量不规则图形等知识。

2.削弱单纯的求积计算、减少计算的量、控制计算的数,并允许学生适当使用计算工具。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五、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与培养

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整理,增加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这样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主要内容,运算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别于《标准(实验稿)》,这次《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课程标准修订时新增加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我们的老师,一直抱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差了。我们甚至把原因归结为教材中的习题量不足。似乎,题量大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提高了。其实我们分析其原因会发现:有些小学生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则是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也有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以“粗心”“马虎”作为借口,也有相当多的老师只注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对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知道。

七、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其次,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标准(2011版)》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

八、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科学、恰当地处理好一些问题,才能教学有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体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势。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应体现为“如何导”,即课堂教学的组织、思维的启发引导、问题的点拨、质疑和解答、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恰当的表扬与鼓励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怎样学”,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被灌输者。我们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的主体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的关系。“教而不研终觉浅”。然而,在当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也就是说,教与研脱节。这都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的关系,努力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

中小学数学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

培训心得体会

篇1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一、国内 Scratch 教材现状分析

Scratch教材的编制,台湾和香港起步较早。其中,台湾主要以松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巨岩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无限可能创作股份有限公司、糖罐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首页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大青蛙资讯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使用的较普遍。这些教材大至分两类,一类是工具性操作手册,另一类是主题创作活动,其中主题创作类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考、问题解决、创造思考技法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陆方面,Scratch最早出现在《龙芯信息技术教材(下册)》单元五“算法与编程”中,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内容的呈现强调Scratch的程序结构。2011年,常州管雪沨老师及其研究团队编写了Scratch地方教材《趣味编程Scratch》。该教材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分册,内容以主题创作为主线,倡导从趣味编程走向趣味创造。随后出现的Scratch教材还有:江苏凌秋虹老师编写的《Scratch儿童编程乐园》、广州王继华等编写的《Scratch创意动画设计》、武汉毛爱萍等老师编写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Scratch与创意设计》、北京吴俊杰等老师编著的《Scratch测控传感器的研发与创意应用(青少年科技创新丛书)》等,其中,王老师和毛老师编写的教材,其定位是儿童的数字文化创作。吴老师则主要偏重于Scratch在STEM方面的渗透及硬件的结合应用。随着Scratch研究的不断升温,各地都纷纷着手把这一内容写入地方教材,如:江苏、北京、深圳等。

对比分析当前各地的Scratch教材,其主要特点有:

(1)内容丰富,结构松散;

(2)强调主题,弱化知识;

(3)强调创作,弱化程序;

(4)注重应用,弱化技能。

以上分析为Scratch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例的设计等提供了知识的积累与继承。但这些教材中也存在着容量大、知识结构混乱、程序复杂、培养目标偏高等问题,无法适应大众化班级教学。因此,如何在兼顾主题创作的基础上,优化Scratch知识体系,彰显Scratch学习内容的差异,凸显程序设计的过程,是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

二、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Scratch 模块的目标定位

著名的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2]。可见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部分,其目标定位至关重要。关于教材的目标定位,有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优缺点,如:行为目标具体、可操作,但容易忽视学习的整体性和生成性;展开性目标注重过程但具有不确定性;表现性目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过于模糊,很难指导教学。如何在三种取向中优势互补,是准确定位Scratch教材目标的关键。

(一)学生的视角: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小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加工处理信息的量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不超过7+2个组块。针对目前Scratch教材或教程中存在的容量多、程序复杂、设备依赖、对学习者要求高等问题,我们把小学Scratch教材编制的首要目标定位在面向全体层面。教材提供适量、适度的学习内容,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条件和能力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问题,教材目标的设定并非整齐划一。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方面的特点有选择地完成教材提供的开放性创作任务。这样的目标定位既兼顾到全体,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发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创作话题。

(二)软件的视角:削枝强干,凸显算法

Scratch作为一款编程软件,其核心是算法和程序结构。应用该软件编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造成学生的创作容易发散,作品效果也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这给教材的目标定位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对Scratch教材每一课时的目标定位,我们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削枝强干,突出要点。“削枝”是指去除与程序结构无关的冗余脚本;“强干”是指强化程序中的顺序、循环、选择等结构。如:学生在体验循环结构时,只需在“重复执行”指令框中添加一两个指令即可。这样既有助于通过简单明了的程序脚本块凸显Scratch程序的核心结构,又能有效去除不必要的干扰。

(三)学科的视角:体验为主,提升思维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问题,目前学界有很多的提法,如以华人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教授为代表的计算思维,以Scratch开发团队负责人米切尔 ? 雷斯尼克教授为代表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其中,计算思维主要指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3]。而创新思维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指向更高级的思维,并以常规思维为基础。考虑到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而思考算法的过程,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程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化处理,这正符合思维的一般过程,因此我们把教材顶层目标定位在算法思维的培养。当然,由于小学生认识能力还比较有限,他们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一味强调程序的结构,并不可取。因此,在教材的设计上,我们尽量降低难度,以体验为主,通过活动贯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敢于、乐于、善于参与程序设计活动,并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提升思维。

三、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Scratch 模块的内容选择

一些研究者认为Scratch教材不必考虑知识的系统性,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知识是有层次的,它包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季苹,北京)。其中,强调知识的基本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确保教材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挖掘Scratch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知识作为基础,辅以Scratch程序脚本的顺序、循环、选择等结构为暗线,从易到难安排学习内容。

当然,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以事实、概念或操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缺乏兴趣,无法从中看到背后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因此,教材设计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挖掘隐含在知识背后的有价值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一般来讲,评价课程内容优劣的主要原则有:学习内容是否活动化,是否具有基础性,是否贴近生活实际,是否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等。依据这些原则,笔者以知识和程序结构为暗线,以活动为明线,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小小魔术师、街舞表演秀、快乐赶猪跑等。这样既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助于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获取。具体的内容及对应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

四、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Scratch 模块的内容组织

教材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有效组织内容,使其相互强化。《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倡导以“综合活动”为主要特征,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一些简单应用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主动、规范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据此,本研究主要遵循“知识为基点、问题为导向、活动为主线、任务为驱动”的思路确定内容的组织方式。

结合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体例:跟着做、动手做、试着做、说一说、小知识、小技巧、学会了[4],笔者把Scratch模块内容的组织结构确定为:范例(问题)、跟着做、动手做、试着做、学会了等(如表2所示)。其中,展示范例的目的是揭示创作问题;而“跟着做”和“动手做”对应的是基础任务和巩固任务,主要保证教材能面向大众学生的需求;“试着做”对应的是拓展任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创作的机会,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会了”则主要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评价依据。

总的来讲,本研究在借鉴国内现有Scratch教材创作主题化、内容活动化等优点的基础上,以适应普通小学大班教育为出发点,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优化Scratch知识体系,凸显Scratch程序设计的特性,彰显Scratch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教材自2013年7月出版投入使用以来,无论是知识的系统性,还是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方面,都得到一定的认可,相关的实践探索仍将继续。研究表明,关注差异、凸显算法、提升思维的Scratch教材编制思路能兼顾基础性与发展性,为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感受程序设计的乐趣嫁接了良好的平台。

篇1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ICT教育;信息技术;教材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24-03

笔者2006年初参与了湖南省使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通过对几种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仔细研读,对教学参考书的认真设计,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韩国留学期间对韩国ICT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由此,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思路作一些探讨。

一、韩国的教育信息化

1.概述

韩国经济的发展,曾一度让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震惊,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其经济的腾飞得益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深入。我们所说的教育信息化在韩国被称为ICT,即信息与通讯技术。韩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创世界一流的教育品牌,要提高国民素质,将越来越依赖于教育信息化,因此对ICT给予高度重视。

如今,韩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都取得长足发展,数字化技术影响到韩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韩国政府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成绩,其合理之处值得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予以借鉴。

2.历程

韩国的教育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政府十分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将其视为跻身世界信息强国的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韩国先后提出的4次教育改革方案,都不断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第7次教育课程,各科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均以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学习活动为标准而编写审定。到2000年末,韩国已经完成对所有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连接以及对教师进行信息技能培训等第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

二、ICT在韩国教育信息化中的特点及应用

通过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应用改革中小学教学,是韩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韩国政府提出,改革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所有教学中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比例达到20%,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培养能够主导知识经济社会的创造性人才。

韩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目标包括:在教育课程中大幅度增加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在国民共同基本课程中开发并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的系统课程;扩大教师培训;开发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普遍提高教育质量;系统开发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英才教育所需的信息教育内容;对家长进行基本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家长与学校之间灵活沟通和教育子女所需的信息化能力。

韩国ICT课程的教育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突出ICT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建立ICT课程标准,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课程内容的衔接,体现出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和发展性。

其二,强调 ICT和其它课程整合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科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整合教材,针对不同学科教师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法。主要方法有:

1. 针对不同的学科开发相适应的整合教材

韩国政府于2001年8月颁发的《ICT应用于教育指南》指出:“为提升ICT教育,韩国政府要求一到十年级要有10%以上课堂时间使用ICT,到2005年一到十年级要有20%以上课堂时间使用ICT。”

2. 针对不同学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韩国中小学教师ICT培训始于1988年,培训分为在职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培训,在职教师培训包含信息技能培训和在学科中应用培训两部分,最初培训内容以信息技能为主,强调ICT掌握能力的培训,随着教师对信息技能水平的提高,培训内容开始转向教师如何有效地将ICT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培训。

3. 开发网络培训系统,提高教师培训效率

韩国教师培训的另一特点是建立教师网络培训系统。网络培训方法的开放性,稳定性和高速性,促进了学科教师运用ICT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促进了ICT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三、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材比较多,其中部分教材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教材仍然沿袭传统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只注重讲授知识,不注重传授方法;有的教材局限于软件操作步骤的讲解;有的教材像是“使用说明书”或“参考字典”;有的教材编写语言成人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各种教材内容范围各有千秋、难易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统一与整体发展。

我国现行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类型按照教材的编排形式,大致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分类组织编排。这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内容选择方式。该类教材仍然是沿袭了传统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偏重于教师为中心的“教”,目前这种教材已被淘汰。

第二种类型:以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为主线组织编排。 这是一种应用为本的内容选择方式。它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技能上,根据学习者的要求进行内容选择和编排。这种编排形式贴近生活,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教学模式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其评价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核模式是上机操作。近年来的新教材大多采用这种编排形式。但不足之处是很难实现内容的完备性、系统性,同时教材内容选择的速度很难跟上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

第三种类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组织编排。 这是一种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内容选择方式。它的特点是:在学生所熟悉或希望了解的环境中,选择各种不同的、与信息处理相关的问题,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来组织教材内容。这种教材是一种新的尝试,其亮点体现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上。由于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一定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这类教材更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较发达地区的教学。

四、韩国ICT教育发展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启发

1. 统一课程标准

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开发不同层面的全国通用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同时注重螺旋渐进式的课程内容设置,加强不同阶段和同一阶段、不同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与过渡。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应符合当前阶段学生身心变化的规律。不同阶段课程内容的衔接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 教材应充分体现注重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应用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内容体系

教材首先应通过各种知识讲解、实例演示、任务驱动发展学生信息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从实际出发,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提升学生利用信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应该按照信息社会的需求,在学习信息知识和技能后要能够解决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社会问题,提升相应阶段的信息情感和价值观。

3. 确保任课教师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促进教材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进步

教材开发、教学管理部门利用目前普及率最高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随时向一线教师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最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4. 教材的设计中应包含教师用多媒体资源库和面向全国信息技术教师的在线教学、交流平台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有利于教师随时从中选择适当的案例资源用于教学,同时可拓展教师知识范围,促进知识更新。在线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国内信息技术教学最新动态,更能使教师将广泛的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或者设计中,及时与国内同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步调统一。

5. 以教材为标准,强化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类似韩国教育部门在高中采用的ICT认证制,高中学生必须通过教育部门规定的信息应用课程,获取相应的证书,才能高中毕业。此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社会各方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五、结论

韩国ICT教育的经验只能从侧面给我们帮助,中国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道路要靠我们自己开辟。作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核心工作之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势必体现出信息时代技术发展最新趋势,同时彰显新时代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时代精神。注重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内容和突出个性发展的结构形式,将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信息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让信息技术教材开发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与合理性。

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开发信息技术教材的新模式,运用多元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去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彭绍东.论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J].中小学电教,2003,(8).

[2] 我们眼中的教材——信息技术编教对话[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 [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孙立仁,张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中国电化教育,2002,(8) .

[5] 郭存友.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分析及编写思考[J]. 信息技术教育,2004,(2).

[6] 祝智庭.以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材编写[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6).

[7] 邹菊梅 ,赵瑛.韩国中小学ICT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3,(4).

[8] 周国民.韩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J] .河南科技, 2004,(10).

上一篇:年夜饭菜单设计下一篇:立冬的搞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