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党课讲稿

2024-04-21

“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党课讲稿(精选2篇)

篇1:“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党课讲稿

“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党课讲稿

一、“建设郑州都市区”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求,到2020年要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要求郑州思考和谋划在中原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贯彻“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入研究谋划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提出的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化城市集群。从目标上讲就是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服务功能配置、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体现郑州服务,又为中原城市群、全省乃至周边服务,最终形成开放互动系统。要使郑州在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支撑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更突出地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与传统意义上郑州市概念相比,郑州都市区不仅在内涵而且在外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是一种更有利于激活要素、盘活产量、放大功能、实现整体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范围更大、定位更高、标准更高、产城融合、作用更大的特点。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战略层面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适应省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许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郑州都市区,可以组团发展、整体规划、合理分工、避免雷同;可以避免城郊村再变成城中村、解决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可以更好的贯“彻产城结合、集约用地”的理念,进而增加低价位房屋供给,解决房价虚高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经营实现城市收益最大化,扩大郑州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可以更加突出的彰显郑州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特色。

三、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基本内容

惠济区南北连城、东西拥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郑州都市区向北向辐射、扩张的桥头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省会市民休闲休憩的首选地和会议商务接待的集中地。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业和都市农业基础良好。因此,在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我们惠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是郑州都市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端服务业新城。具体说就是面向中原城市群、服务郑州都市区,融高端服务业、生态宜居为一体,产城融合的优美滨河景观新城,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都市农业等。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厚望,也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以北四环为中轴,南北两侧个一公里,介于黄河生态绿带和贾鲁河绿化廊道之间相互独立、以生态为特色的区域,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上述区域为核心和先导,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持续增长型战略优先打造北四环高端服务业聚集带,彰显个性特色推动全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融合发展、城市的集合构建,强化生态低碳的经济结构,塑造现代田园城区的整体形象,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跨越”的目标。

我们要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全区经济实力要实现大幅提升,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交“十一五”末提升2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5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比“十一五末扩大一倍”;现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充分展现郑州市都市区高端服务业新城的强大实力、独特魅力和美好形象。

四、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要求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发展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无形资源。目前我区有相当区域未能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为满足发展高端服务业新城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规划标准、进一步细化规划层次,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工作。围绕高端服务业新城定位,重点打造“一带、一中心、四组团”。一带,即“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的滨河生态旅游小镇。一中心,即“综合行政商务中心”打造会以休闲、文化创意、教育科研、商业服务、生态地产、速冻食品等产业综合商务中心。四组团,分别为:花园口组团、大河路组团、古荥组团和长兴路组团。

(二)抓好项目引资,促进产业融合

要抓住国家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外产业转移去世加快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以旅游休闲、会议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为主导招商方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专业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务求招商引资实效。创新项目引进、培育和推进机制,制定服务业发展促进政策,设立扶持引导资金,打造五大高端服务业产业园,构建形态多样、功能完备、特色明显的高端服务业体系。五大产业园分别是:以占地2200亩、投资80亿元的中南文化创意园项目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整合思念果岭山水、丰乐农庄等会议服务资源的会议休闲产业园;以第五代零售业态为标志的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园;以格力电器物流园和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以毛庄蔬菜市场、黄河水产公园、绿金园、绿园山水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区服务业初具规模、竞争力有待提升的现状,抓好产业融合,是建设高端服务业体系的有效而必须的途径。产业融合,就是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我区的产业集聚地主要以旅游休闲、会议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为主导,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例如将会议服务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弥补单一会议服务经济时间短、润低,单一旅游经济季节性强,参与人员档次不高的劣势,同时可以带动辖区金融、管理、培训等产业发展,加快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步伐。同样会议休闲还可以和现代农业结合,形成“农家乐”之类的特色服务;第一、二产业可以和第三产业融合等。通过有效的产业融合,必能是我区产业集聚形成既泾渭分明,又相互渗透的繁荣情景。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

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可以带动城市价值提升,经济价值提速。所以我们要适度超前发展公共的配套设施,创新融资手段,积极运作BT、BOT模式,扩充东西连接主干道,打通南北融城大通道。我们要拉高城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建标准,通过“引进、培育、合作”三种模式,加快实现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的倍升。

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需要良好的建设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好建设环境创建活动,把行政问责制作为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损害项目建设环境的案件。一方面研究出台我区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土地、规划、税收、服务的多方面着手,形成多位一体的政策支撑体系,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加快辖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低支出、高品质的生活办公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到惠济区发展为高端服务业新城提供有力而充足的智力支持。

(四)科学运作,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现实问题

高新服务业新城组团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一级,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大、拆迁安置难等问题将客观存在,而我们的操作没有经验模式可以遵循,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机制,敢想敢干,努力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抓好土地运作,解决用地问题。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立足自身解决用地问题。在区级层次落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规划建设用地。同时加强闲置土地的调查和清理工作,对“约而不用”“征而不用”的土地采取措施督促项目落实。要通过执行土地闲置超时收回政策,积极探索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实施合村并城、廉租房建设等方式,弥补国有土地资源有限的不足。一方面要善于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积极策划好的项目,并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范围,全力争取省、市的机动用地指标。一方面要善于储备和升值土地。对于拟开发区域,注重通过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公交场站)、集贸市场用地、部分工业用地、预留绿地等进行土地储备,利用其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先行入住带动土地升值;等区域开发到一定阶段,再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有序外迁,在原址上规划建设商业用地,从而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加强资金运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储值、增值、出让的思路,引入若干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一级土地开发,实现土地出让金的最大化,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捆绑开发用地,用土地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运用BT、BOT模式运作,寻求有实力、讲诚信的长期合作伙伴,缓解财政资金有限的问题。一方面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辖区企业上市融资,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三是要统筹城乡运作。在“合村并城”方面,按照“活力、安全、便捷、个性、低碳”的宜居宜业城区标准,加快合村并城,合村并镇步伐。在这里,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推动京水、祥云寺、大庙三村合并建设花园口城市综合体,孙庄和黄河桥村合并建设孙庄滨河旅游小镇,惠济桥、铁炉寨和新庄合并建设大河路城市综合体。加快三个试点的实施进度,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20个村庄的合村并城,建成9个大型社区。其次要加速农民城市化。立足城市出形象、产业大发展、群众得实惠。积极推进“补偿+保障+就业”的模式,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推动农民居住环境、生产环境、生活方式、管理体制的转变,解决农村人口安置问题。再次,要力争三大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得到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要严格把好开发商质量关,选准、选好有实力的开发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对于已经市政府同意按老政策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庄,要作细、扎实群众工作,全面加快推进制度;其他已经列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范围的各村,也要加快控规编制工作,待新政策出台后,加快推进。

同志们,郑州都市区建设正如荼如火得开展着,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历史机遇与挑战下,要求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发挥最大作用,调动一切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实施。我们要自觉践行“三个效率、七个机制、是个不允许”的要求,真正做到求实、务实、落实,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首席服务官、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绩效考核、问责追究等机制体制,严格干部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将惠济区建设成政策高地、投资洼地、创业福地。

巨轮已经起航,长帆已挂,正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建设郑州都市区为重任,以打造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为使命,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郑州,新惠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党课讲稿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2002年以来,郑州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同时,结合省会城市特点,提出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目标的都市农业发展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组织化为手段,以产业化为途径,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了农业由单一结构、功能向多元化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2002年增加7673元,年均增长13.5%。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和措施

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过程。2002年,郑州市制定了《河南省郑州市环城“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规划》,首次提出按照圈层布局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种子种苗、优质水果、环城生态林、绿色奶业、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8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2004年,结合省委、省政府把郑州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制定了《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三个圈层”布局思想以及各个圈层内的产业建设重点。2005年、2007年,先后制订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和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突出强化农业生态功能服务城市发展的作用;2010年,又制定了《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郑州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突出强化保障省会城市“菜篮子”供给的要求。这一系列纲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断为郑州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指明发展思路和方向,奠定了加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基础。

二是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物流业

郑州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全国陆路、铁路交通和信息枢纽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郑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突破口,充分利用河南省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由以生产为主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2003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2年近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加工业,以金苑、正龙为代表的面粉和方便面加工业,以奥星、帅龙为代表的枣制品加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其中:三全、思念等速冻食品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2011年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10亿元。同时,旨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农业会展业和信息、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交易总额突破了450亿元,郑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和农资集散交易中心。郑州农产品商品期货交易所年交易额达到66.8万亿元,“郑州价格”已成为指导全球粮食交易的价格晴雨表。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责任重大。为保障城乡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郑州市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实施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建立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先后实施了蔬菜、猪肉、水产品和水果市场准入制度,严把生产、市场准入和市场检验“三关”,实行基地检测通报制、农产品销售摊位公示制、抽检督察制、市场准入制等四项监管制度,有效保障了省会城市居民餐桌安全。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由低质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截止2011年底,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23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654个。2011年在农业部对全国182个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郑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居全国第一名,水果、水产品合格率位居前列。

四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近年来,郑州市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转变。2007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强力推进城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带三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观光休闲农业景点和项目已发展到400多个,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其中:特色农业节会18个,集生产展示、科普教育、观光休闲、采摘体验、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景点44个,有5家观光休闲农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惠济区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县。

五是积极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随着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成为新时期农业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2006年以来,郑州市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资源,根据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在全市规划建设40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的改革思路,基本覆盖全市400多万亩农业生产区域。2009年,确定了在全市建设40个区域中心站的方案,目前已启动了25个区域中心站的建设。市财政对每个区域中心站投资200万元,统一建设标准和仪器装备,同时,对每个区域中心站投资50万元购置气象设备,在每个站内设置气象测报和人工降雨设施,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通过区域中心站建设,搭建农技服务新平台,使技术人员“下得去,有事干”,直接面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形成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六是“三化”协调发展,坚持走“两不牺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上一篇:郫县公交现状概况下一篇:2022年销售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