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024-05-07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精选6篇)

篇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张卜乡以深入推进五个提升为保障,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势推进全乡重点项目建设,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一是统一思想抓推进。乡党委政府反复利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层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逐步在全乡上下树立“抓重大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认识,为重大项目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是加大力度抓推进。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继续抓好曹家村“空心村”改造项目、昭慧东路建设项目、张家村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土地征用、地上附着物兑现以及各种纠纷的调处,千方百计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出台了曹家村拆迁安置改造实施方案,及各项目涉及的租地、拆迁等政策,确保各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确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责任人、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手续、质量、资金等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

三是攻坚突破抓推进。按照县委书记李毅和县长范九利在“大干90天 决战四季度 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精神,乡党委、政府又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专项工作会议,提出把10、11、12月这三个月定为重大项目推进攻坚月,开展“百日攻坚”,要求全力以赴抢时间,赶工期,抓进度,促落实,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篇2: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加快推进专项争取工作

近年来,专项资金争取为缓解财政压力、助推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全县每年争取无偿资金近10亿元,2011年专项资金争取工作再次取得新的突破,预计争取各级各类无偿资金10亿元以上。行政推动有待进一步强化。少数部门专项争取工作未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甚至处于放任状态。月报制度执行不力,例会制度未能实现常态化。联合推动有待进一步强化。目前,项目资金主要以条线申报为主,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依然存在,已有项目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已建立的项目库未能有效利用,联合申报较少、联合推动力度不大,部门之间缺泛应有的包容性、协调性,难以达到应有效果。申报经费有待进一步落实。由于专项争取具有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前期费用投入较多,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经费大多由争取部门垫付,加之部门经费有限,有时还不能完全保障。项目实施(收益)单位往往不愿花钱,更有甚者,下达了项目资金垫付费用也不愿开支,争取部门出钱出力还要倒贴本。奖励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没有明确的奖励资金列支渠道和资金来源,资金筹措难度较大。具体项目争取奖励方面,由于国省项目资金管理相当严格,特别是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以来,项目资金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工作经费及奖励资金等费用列支有一定困难。财政扶持有待进一步明确。政府对重大项目招商、科技扶持、服务业发展等分别制定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还专门设立引导资金等,尽管专项争取资金数额可观,对推进项目建设、减缓财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但始终未能得到财政扶持。尽管政府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奖励资金、奖励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抓投资拉动、抓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而积极申报项目、全力争取资金则是加快投资进度、加快项目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推动专项资金争取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继续完善行政推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专项资金争取工作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独立运转),并抽调2-3人组成工作班子,专门负责组织推进、协调指导、督查考核。二是健全月度报告制度。借鉴县督查考核指挥部机制,由部门(镇区)每月定期报告项目储备、申报进度、资金到帐等情况,由推进协调办公室统一布置、搜集汇总、集中报告。三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会商评审)制度。定期召开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对申报项目会商评审,对符合规划、用地、环评等要求的申报项目,分别报请县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和县分管领导审批后上报。对特急项目、重点项目,不定期临时召集联席会议会商评审、及时报批。、尝试设立项目申报专项基金。借鉴外地经验,设立项目资金争取专项基金(引导资金)。由县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项目争取前期经费补助和县级奖励(至少200万元左右,为全年部门争取总量的0.2%),并按相关部门(镇区)前三年到账资金平均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经费,按拨付使用。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实行专户专用(单设科目或账户),结余经费的可结转下使用。专项争取成功、资金到帐的,由项目实施(收益)单位按到帐资金一定比例承担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由项目争取部门按比例用于补充争取工作经费和奖励重大贡献人员,具体比例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进一步加大考核奖励力度。下达考核目标。结合部门综合考核,研究确定、分解落实个性化部门专项资金争取。二是强化进度督查。按月督查部门(镇区)申报争取进度,按季度定期公布督查结果;三是定期组织验收。半、分别组织项目争取、资金到账实绩验收;四是综合评比奖励。在全县部门综合考核中,按验收实绩和有关文件规定加分;在全县专项资金争取工作会议上,对有关部门、突出贡献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特别重大或突破性项目资金争取实行一事一议,单独奖励。表彰奖励由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方案、部门联席会议会商通过、报请县政府审议批准。、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组织力度。一是建立项目包装储备制度。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扶持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十二五”规划和计划实施,及早谋划项目计划,并建立健全、滚动修编重点项目库。二是实行项目资源共享制度。尝试建立全县统一的项目库,分类归集部门(条线)项目,或按部门(条线)分别单设项目库,充分共享、合理利用项目资源。三是开辟项目申报“绿色通道”。

篇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奠定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基础

按照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会和四川省农业厅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培训会精神, 加大工作力度, 扎实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力争5年全面完成。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 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规范流转, 支持30个县建设仲裁庭, 有效化解各种土地流转纠纷。

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依托40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2013年在全省认定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 2013年全省完成培育200个省级示范社, 加快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转化。鼓励龙头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合社等开展订单生产, 分担风险、实现“双赢”。

三、培育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 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3年继续强化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四川省乡镇和区域综合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任务, 启动实施农技推广岗位证书管理制度, 全面建成“五有"基层推广机构。同时, 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政府定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 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

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田型调整和田网、路网、水网配套为重点, 201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新建和改造机电提灌站2 000处, 建设农村机耕便民道4万公里。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 以高产高效创建为支撑, 以农机化作业为保障, 分期分批建设种粮规模突出、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扶持粮食规模化经营主体建设晒场或烘干、仓储、农机设备停放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变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粮食“晾晒难、储存难”的现状。

五、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力度

篇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关键词: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森林防火;灵川县

中图分类号: S76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8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完备与否,关系着森林消防工作在预防森林火灾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成败,是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灵川县不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完善森林消防队伍发展机制,以期建设一支能完成新形势下森林消防工作的出色队伍。

1 灵川县森林消防概况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现状

灵川县处于桂东北中亚热带,县境东和东南与灌阳、恭城两县接壤,南与阳朔县、桂林市区相邻,西和西北与临桂、龙胜两县相连,东北与兴安县相接。全县总土地面积230119.8公顷,林地面积167021.5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67.07%,灵川县辖5个乡7个镇。全县有8个乡(镇)组建了森林消防半专业队,总人数165人。从2013年灵川县又组建了由30人组成的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并建有独立县森林消防专业队营房,有三辆森林消防运兵车,三辆森林消防指挥车。8个乡(镇)森林消防半专业队和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都归口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森林消防队员工资,扑火补助,保险,装备以及平时训练费用等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森林消防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队伍年龄老化,二是待遇偏低,三是没有建立较完善的消防队员进出机制。

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2.1保护森林资源及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于灵川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影响到本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周围县(市、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新形势下人类活动频繁,森林区域内的火源管理难度也增大,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森林救火任务本身就非常困难。所以,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防火、救火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加强森林的防火及灭火能力,对保护森林资源及维护生态环境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2 保障生命安全的需要

由于森林火灾波及的范围较广。同时,很多参与灭火的群众缺乏专业的救火工具和灭火知识,缺少基本的安全避险常识,也是森林火灾中导致群众伤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灭火效率的需要

从近几年的森林火灾扑救实践来看,森林火灾扑救面临着众多复杂的因素,树林密度大、地形复杂、空气风向等原因严重阻碍了森林火灾扑救的效率,往往使消防人员错过最佳的灭火时机。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运用专业的森林消防设备,扩大消防队伍规模,学习专业的森林灭火知识,使消防人员掌握有效的森林灭火手段,是提高森林火灾灭火效率关键因素。

2.4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森林火灾的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损坏了国家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态气候,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由于森林火灾的突发性、波及广泛性等特点,只有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森林消防队伍处置突发性大范围森林火灾的能力,才能做到灾前能预防、灾中能控制,做到各相关人员有效联动,才能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3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完善营区建设,规范制度管理

新形势下,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完善消防营区建设,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救灾需求的营区硬件,对营区内的营房建设、训练场建设等基础设施,都应以提高森林火灾灭火能力为目标,保障消防队员的专业训练水平;其次,规范消防队员的制度管理,落实森林消防队员的岗位责任,明确任务目标,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规范的制度管理是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战斗力,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火灾的消防队伍。

3.2 加强消防知识学习,提高消防专业技能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需要对消防队员经常开展灭火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的开展森林防火、灭火研讨会,队员之间对于森林防火管理、灭火技能和设备应用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同时,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实战演练,锻炼森林消防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际灭火能力,能有效运用所学技术救灾灭火,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伤亡,提高救灾灭火能力。

3.3 加强专职消防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减少火灾发生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要加强专职消防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合作,充分发挥群众在开展森林消防知识宣传、森林火源巡查及森林火灾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消防专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合作,指导群众掌握森林消防知识和避险技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做好森林火灾的防火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3.4 加强副业建设,保证队伍自足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副业建设,保证队伍的自足能力。消防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危险性高等特点,这给消防队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极大的压力,只有消防队员保护森林资源的强大信念和工资收入稳定才是队伍稳定的基础。加强副业基地建设能有效的增加消防队员的工资收入,提高队员的生活状况,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在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中坚持副业为主业服务,不断发展副业建设能有效促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自足能力。

4 结语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就需要了解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通过完善营区建设,规范制度管理;加强消防知识学习,提高消防专业技能;加强专职消防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合作;加强副业建设,保证队伍自足能力等方面深挖森林消防队伍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消防队伍在森林火灾中的作用。

篇5:金沙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抗旱救灾

金沙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抗旱救灾

发布时间:2011-08-30 信息来源: 作者:李朝举 阅读次数:29 次 【字体:大 中 小】进入八月份以来,金沙县旱情持续发展,抗旱救灾形势严峻。县委、县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来,抓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在大旱之年人民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收入不减少,生活质量不降低。

据县气象部门预测,8月中旬后期到下旬金沙县的气温均是以晴热天气为主,降雨量偏少严重,旱情将持续加重。为切实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对抗旱减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是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受灾地区进行调查统计,抓紧实施应急水源工程;二是在要整合各种救灾资金的集中使用,确保抗旱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三是按照先保障居民用水,后保障牲畜、农业、工业先后用水的原则,做好水源的科学调度;四是根据不同时间段,制定抗旱救灾供水的应急预案;五是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科学制定农业结构调整布局,及时引导受灾群众进行改种,发展养殖和第三产业、劳务经济等,力争做到大季损失小季补,种植损失养殖补、农业损失工业补,一产损失二、三产补,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篇6: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学校根本上就没有改,只是按新课程的要求作了一些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学校仍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沿袭着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新课程改革持排斥和反对的态度。只不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学校不得不在形式上作了一些改变,有的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学校想改,但确实是不知如何改。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和缺陷,已经意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确实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但真的改起来,又确实感到无所适从。如,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质理解不透,对改革的方案不知如何具体操作,对改革的过程无法具体实施,对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无法预测和缺少信心。最终导致这些学校的无奈和观望。

学校改了,但并没有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目前有不少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积极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但由于缺少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新课程改革的很多方面并没有提供的具体方案,有的就是带有指导性的意见。所以,操作起来就可能会出现许多偏差,甚至会走许多弯路。现阶段人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致,虽然一些学校改了,但人们对课改的效果并不满意。

学校改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这类学校并不多,并且基本上是进行新课程改革比较早或条件比较成熟的省、市级的学校。这些学校由于课改实施的时间比较长,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较好,师生的素质基础也较高,多数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些经验还逐渐得到了上级和其它一些学校的认可。

基于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要从整体上顺利推进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使其真正发挥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积极作用,而不会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就必须认真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提高对学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和具体实施者,如果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或者是对新课程只是欣赏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话,那么新课程改革也只是一个美丽的光环。教师素质是顺利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能否成功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从目前我国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不少教师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其实是处在一种“赶鸭子上架”的状态,学校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上。

目前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教师培训看起来不少,有大学里专家和教授们的培训、教师远程网络的培训、假期的集中大规模培训、平时的分散小规模培训等。这些培训从实际的效果上看,多数并不十分理想。目前我国新课程的培训多是理论性的或探讨性的,缺少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教师们听着、学着感觉挺好,但却无法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即使参加了多次培训,培训后对新课程的实际教学和设计仍感到不知所措,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觉得无所适从,缺乏新课程教学的决策能力。因此,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必须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根据教师教学方面的实践需要,安排和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倡和加强校本培训,重视课堂观察,注重个案分析,强调行动研究。而随着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践,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的理解及认识也会逐步深化。

监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目前,从国家到各省、市地方,都出台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有些政策措施制定得还非常详尽。但不少地方的学校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一方面和学校自身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有关。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属于一种国家行为,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并监督有效落实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缺少真正有效的监督,造成了一些地方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和公众。上级来人检查或社会来人参观,向上级汇报和向社会公开的是一套,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新课程改革,其实质是“假”的或“伪”的新课程改革,而其改得越“好”,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

建立起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是保障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内源性、根本性的因素。目前我国新课程评价制度不健全,新的课程评价和旧的课程评价并存,有的地方和学校甚至根本没有用新的课程评价制度和标准,仍几乎完全沿用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这必然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新课程评价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全新的新课程评价理论和方案,另一方面是现实存在的传统课程评价实践和教学评价实践。

目前高考的评价和改革仍是制约新课程评价理念真正落实的重要瓶颈因素。社会和上级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程度。现在很多地方还是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仍然以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办学、评价教育的最主要指标,片面强调抓高考、抓升学率。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有良知、有责任心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虽然深知应试教育下为考而教的重大危害,但由于所处的地位和社会的大背景,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不少学校和教师即使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案非常赞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根本无法实施或不敢放手实施。由于传统考试特别是高考评价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降低了新课程的实施水平,也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举新旗,走老路”。

如何实现考试评价与课程要求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考试,无论是检测性的还是选拔性的,都只是一种手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育人,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而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因此,为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尽快出台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政策和考试评价机制。要全面进行考试改革,尤其是对高考的改革。在考试的评价上要更多地体现多元化,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评价。要加强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教育的管理,研究和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和内容,将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的选修课情况、公民素养以及高中阶段的有价值成果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只有不断地探索并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用新的评价切实引导新课程改革,这样才能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地发展下去。

完善新课程落实的各种保障条件

上一篇:描写琴弦的作文下一篇:码头2009党政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