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一天日记

2024-04-21

丰收的一天日记(共13篇)

篇1:丰收的一天日记

丰收的一天日记

1月18日星期三,我不慌不忙地赶去少年宫,上最后一天的课。一进校园,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高大挺拔的树,绿葱葱的,在风姑娘的召唤下向我们打招呼,有趣儿极了!在后面,我看到两位强壮的警察正在维护秩序,以防小偷。

走进教室,间大家都在玩,十分开朗活泼,很愉快,心里为之一振,跟着大家一起“疯”起来。“叮……”,是上课铃声响了,大家赶紧就位,老师喜笑颜开地对我们说:“现在我们来评评班级学生和宫级学生吧!”大家一致赞同。10多分钟后,评出来了,我是班级学生中的光荣的一员。太棒了!颁发奖品开始了。我们一个个上去领奖后,我一看,哇!五只蓝笔和一张奖状,我正好缺蓝笔呢!不用花钱买了,要知道,钱对我来说,可是很珍贵的哦!

小记者班我三生有幸地被评为了“宫级优秀学生”。可奖状拿了,奖品拿了,还要表演一个节目呢!唉,倒霉,我对唱歌跳舞等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无奈,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我只得难为情地向同学们抱拳祝贺道:“祝大家鼠年吉祥!”妈呀,等我回到座位上才发现,我的脸涨得通红,直发烫。事后,妈妈教育我说:“做任何事都要大胆活泼。”英语课上,我觉得夏老师给她偏爱的两个同学宫级,这令我很恼火,也很委屈,明明是我和另一个同学考了两个唯一的一百分,而且宫级的`也正好两个人,可为什么要给一个是一百分而另一个是九十九的同学宫级呢,这令我十分想不通,平时成绩我也蛮好的嘛!不过,算了,只要考得好就行了,管它什么宫不宫班不班的!

今天,我不仅获得了许多奖品,还获得了做人的道理。真是丰收的一天啊!

篇2:丰收的一天日记

妈妈突然向我喊了一声“宝贝,快点洗漱,吃完饭后我们去逛街。”我一听到逛街,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跑到了卫生间洗漱完毕跑到了餐桌旁妈妈已经把热腾腾的面条放在了我的旁边。因为要去逛街我食欲大增,一大碗面条不一会儿就被我吃的净光,连汤也不剩。妈妈看我吃的又快又干净,连连夸我长大了。吃完早饭后休息了10分钟我和姥姥、妈妈向亿客家出发了。

亿客家超市到了,我拖了一个购物车就去超市买我喜欢的零食。我先是和妈妈来到了卖汤圆的地方,这里有我最喜欢吃的炫彩小汤圆、迷你小汤圆等好多种我喜欢吃的汤圆。我还挑了两样零食和一个小花灯。花灯里面有很多泡沫做的小球,和一个小蝴蝶。打开开关后泡沫状的小球会在蝴蝶的四周翩翩起舞。逛完亿客家后我们又去了大观园买了好多我爱吃的汤圆和水果。我和姥姥、妈妈满载而归,回来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午饭就吃我的最爱—汤圆。妈妈煮汤圆,我就拿起语文课本开始读书,10分钟后汤圆就出锅了。又薄又透的汤圆皮里面裹着又酸又甜的草莓果酱入口后又滑又糯,酸酸甜甜,好吃极了。吃完午饭后,我下午的主要任务就是接着做我的寒假作业,妈妈告诉我只有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给自己找一份好工作。

篇3:奋斗的一年丰收的一年

这一年, 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全线飘红, 有的增幅高于沿海省份平均水平。

这一年, 全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肉、蛋、奶、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设施农业面积突破1000万亩。农业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吸引了总投资超千亿的项目在辽宁落户。一批农产品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 县级财政实力大大增强。

这一年, 我们全面完成第一个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 36个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 总投资2600亿元的温泉旅游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城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这一年, 我们大力实施工业五项工程, 开展了100项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 促进了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工业产业集群呈现出勃勃生机, 12个产业集群成为全省示范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近七成。

这一年, 我们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形成了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推进, 沿海42个重点园区全部具备项目落地条件。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在金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取得新突破, 新城、新市镇和产业园区初具规模。辽西北三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这一年, 全省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阜新、朝阳坡地造林、草原沙化治理和“万村万树”绿化工程全部达标。辽河干流达到四类水质, 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受到国务院表彰。实施了污染减排千项工程, 启动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整治。

篇4:外婆的七天日记

从小,我就是一个瘦弱多病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外婆,也许我早死掉了。我被交到外婆手上时,已经奄奄一息,但外婆用她所有的耐心和祖传下来的哺育婴儿的经验养活了我。交到母亲手上时,我已经是一个10岁的女孩儿,亭亭玉立,白白净净的脸上泛着红晕。

我对外婆的感情胜于母亲,因为我从小是在外婆的背上长大的。我希望外婆是一个苏州女子,懂诗书会唱曲儿,还说着吴侬软语,但她只是一个又矮又胖的农村老太太,大字不识几个,还缠过脚,只知道讲些山野故事给我听。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我对外婆的感情。

我上大学时,外婆已经70岁了,听说我要去石家庄上大学,她极不满意:“怎么?上了半天大学还是去一个‘庄’吗?比俺们村大多少?”这些都是外婆的笑话,她心中唯一的城市就是北京,觉得再也没有比北京更大、更神圣的地方了,因为北京有她心中崇敬的毛主席。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留在石家庄而是去了北京。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尽管在北京要比在石家庄或回我所在的城市生活要难得多。

一年之后,我回小镇去接外婆来北京。她一生向往北京,却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她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我家,离她几百里的一个城市;最近的地方,就是她的小院子。她不愿意麻烦人,所以,即使儿女全到了城市,她依然留在那个小院里——那个装满了我童年记忆的小院,有爬山虎、有抽抽叫、有秋天里扫也扫不完的落叶。

大家都反对,说外婆都75岁了,怎么能坐长途车奔波,如果病了或者半路上出了意外谁负责?我也犹豫了,因为外婆一直身体不好,血压高不说,心脏还不太好。但那次她很坚决:“我要去,我还没有看过真的天安门。”口气像个孩子一样。外婆其实已经是一个老小孩儿了。

走之前的晚上,外婆来回收拾她的那些儿东西,我说:“什么也不用带,北京什么都可以买到。”但外婆说::“别看我没出过门,但我知道外面的东西贵得要死,你打工也不容易,外婆不想让你太破费。”她不知道,为了实现她来北京的心愿,我已经偷偷攒了一年钱。

那天她吃了两片安定,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凌晨3点,她忽然爬起来,摸摸索索地拉开抽屉找什么。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她找到了纸和笔,然后放进了包里。

终于到达天安门时,外婆很安静,她呆呆地看着天安门前毛主席的画像。不一会儿,她眼里就充满了泪水,因为毛主席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偶像,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外婆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热爱来自心底,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时我买了一束花给她,这次,她几乎是失声痛哭了。

当外婆平静下来,才说了一句让我差点儿笑喷的话:“小莲,今天是不是北京的大集啊,怎么这么多人啊?”她不知道,北京每天都是大集,每天都有这么多人。

第二天我们去了长城,当外婆的半大脚一步一挪地往上爬时,有人说:“这老太太真行啊!”外婆听了很自豪,她问我:“我是不是还不老啊?”我说:“不老不老,您还年轻着呢。”

然后我给外婆照相,她一生中没有照过这么多相,在镜头前总是拘谨得像个腼腆的少女。我让她放松,但一举起相机,她就立刻紧张起来,然后问我:“要是相机把我的魂收走怎么办?”我笑着回答:“我再给您要回来!”

带外婆去吃北京的小吃。她的牙虽然已没有几颗,但还是兴趣盎然地吃着,边吃边小心翼翼地问:“不贵吧?不贵吧?”我说:“您吃吧,便宜得很。”我知道,如果说出食物的价格来,一生节俭的外婆再也不会吃了。

去全聚德吃烤鸭时,很多外国人在看她,因为外婆穿的是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花衣服,脚上是自己做的绣花鞋。我用英语和老外们交谈着,他们说:“你外婆真时尚。”我告诉外婆他们夸她时尚时,她很茫然,我解释说:“就是说你好看。”这次,外婆竟红了脸。

外婆很喜欢吃全聚德的烤鸭,我们要了一只,结果剩了很多,打包回去后,外婆又吃了一整天,边吃边说:“北京就是北京啊,鸭子都做得这么好吃。”

我想让外婆把没有看过的全看到,把没有玩过的都玩一遍,把没有吃过的也尝个遍。去吃麦当劳时,她明显吃不习惯,里面的黄油让她皱眉,但因为怕浪费,她都生生吃下去了。

带外婆去北京人藝看《切·格瓦拉》时,她睡着了,因为没有一位老太太会看这种前卫的剧目,外婆是那天晚上年龄最大的一位。但我没有带外婆去玩过山车,如果她年轻10岁,我就让她玩,因为人的一生,什么都体验一下才好。

一年以后,外婆脑出血,几分钟之内就安详地走了,这是她一直希望的走法,不麻烦任何人就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去参加葬礼时,亲戚说外婆有大大的一包东西留给我。里面一是她给我做的绣花鞋,很多双。二是她去北京时保留的那些东西,一张张公园的门票,还有她看不懂的《切·格瓦拉》的宣传单。别人告诉我,她回来后,总和乡亲们说:“你们知道吗?有个戏叫格瓦拉,很好看的。”她把它叫做戏,这是她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词了。三是外婆的日记,说是日记,其实就是一个小本,上面只写了7天,就是去北京的那7天,前面是空白,后面也是空白。我终于知道,这7天,对于她来说多么重要,甚至比她这一生所经历的悲欢离合还重要。

那7天日记,看得我泪水涟涟,虽然里面几乎都是错别字,但我都看得懂。

第一天她写道:终于来到了北京,心里比结婚时还高兴,只是腿有些肿,晚上吃的北京小笼包,好吃。

第二天她写道:看到了天安门和毛主席,我哭了,毛主席还是那样,没有怎么变样儿,真好,我终于看到了毛主席……

第三天她写道:爬长城了,真累啊,长城真是太长了,怪不得叫长城,小莲说这是一个叫秦始皇的人修的,这个人真行。只是门票太贵,小莲又花了不少钱。

第四天写吃的最多:北京的饭怎么会这么好吃呢?不知道做饭的那个女人多巧啊?人家鸭子都做得这么好吃,小莲花钱太多了,这个囡囡,真没有白疼……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因为眼前一片模糊,泪水如洪水决堤一样……我扑到外婆身上放声大哭,遗憾自己没有让外婆坐上飞机,恨自已买了专卖店里那些贵得不像话的裙子……而这样的遗憾一生无法弥补。

我带着外婆的那些绣花鞋回了北京,没想到那一年,北京到处都是穿绣花鞋的女子。但我知道自己和她们不同,因为那是外婆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外婆的7天日记,一直与我的日记放在一起,直到我离开北京,直到我带着它又去了很多地方……■

(摘自《家庭之友》)(责编 江有汜)

篇5:我的一天日记

今天,嘉敏姐姐从芜湖过来了,我很兴奋,于是就和老妈拟定了“和姐姐一起逛街”的计划。我们决定了,先去买书,再去FC搓一顿,然后去逍遥津玩。就这样,我们按照计划,兴致勃勃的出发了。 失望

我们一出门就直奔火车站走去,打算在那里转车。可是,老妈却说:“我们可以先去附近的新华书店看看!”于是我们掉头,向附近的新华书店出发。可当我们快步走到那时,书店却关门了。我们大失所望,这时,峰回路转,我突然想起坐127路公交车可以到步行街。于是,我们又打起精神向127路车站进发。 激动

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127车站,这时127路公交车也不约而至。我们忙不迭掏出零钱。上了车,“好急啊!”我和嘉敏姐姐异口同声的抱怨道。这时,中绿广场到了,人顿时少了许多。我们忙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嘉敏姐姐还掏出手机,玩起了“愤怒的小鸟”我也跃跃欲试,正当我玩得兴起之时,百花井到了。我一跃跳下了车。心里十分激动。

无语

我们下了车,却不知东南西北。搞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后脑勺。好晕,于是,我就开始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问了。在我的死缠烂打下,终于知道了新华书店的方位,于是我们向新华书店长驱直入。可一进门,就发现这是国美电器,又不是新华书店,但又看到了新华书店的招牌,于是,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楼上走去,到了三楼,我们终于发现了新华书店。变得好小。我们只好挑了两本书――《绿山墙的安妮》《神秘的蒙古马》我们付款时,问了一下。原来总店在两个红绿灯之后。我好无语。于是,我们打算等会向总店进发。无语!・・・・・・ 爽

我们出了新华书店就向旁边的FC冲去,我毫不客气的点了一个“新春超值缤纷桶”。端了下去,和嘉敏姐姐、老妈狂吃起来。我狼吞虎咽,吃的是满嘴流油。毫不在意我的吃相。啊!一个字――爽! 累

吃完,即罢我们便向新华书店总店冲去。突然,我们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新华书店在哪!于是我又开始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问了。哦!原来是这样,于是我们向前走去,终于,在我们的坚持下我们终于来到了新华书店总店。唉!“累死我了。”嘉敏姐姐埋怨道。于是,我便开始看书,嘉敏姐姐休息,老妈帮我买复习资料。一个小时过后,我们忙完了!开始向家走去。

篇6:我的一天日记

来到海边,我们脱下鞋子,脚踩在松软的沙滩上,感觉暖和极了。我们沿着海滩,让浪花扑打我们的脚,凉快极了!一开始,我往浪花的方向走,希望能捡到贝壳,然而一个贝壳都没有。这时,妈妈告诉我:“现在还没有涨潮,前面没有贝壳,要到后面去捡。”于是,我和妈妈往外围走,海水时不时打在脚上。

突然,妈妈叫起来:“这儿有一个小贝壳。”我急忙蹲下来查看。哇!一个紫色小贝壳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我如获至宝,连忙把它捡起来,放在泳帽里,继续寻找下一个贝壳。

这时,妈妈说:“看!地下有个小海螺呢!”我有些疑惑:海螺里面好像有一根触角垂在外面?但我还是把它捡了起来,放在水里洗了洗。天哪!不洗不知道,一洗吓一跳。当我把海螺从水里拿出来时,慢慢有只小螃蟹从里面爬了出来。吓得我手一抖,顿时连壳带蟹掉回了海里,小螃蟹伸伸腿,自由地回到了水晶宫。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那应该就是寄居蟹了。为了这件事我一直没敢再捡海螺。

到了傍晚,水面开始涨潮了。大家纷纷戴着袖飘进了大海。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我也带着游泳圈趴在海面上,等待着浪头的冲击。“大浪来啦!”随着前面的呼喊声,我屏息凝神起来。“耶!”大浪把我往前推了很远很远,刺激极了!虽然我中间喝了好几口海水,虽然很咸很咸,但也非常有趣!

游玩结束。我们带着贝壳满载而归。

篇7:我的一天日记

“叮叮叮·······”上课铃声打响啦!同学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讲台上的王老师,果然,这两节课的内容是写推荐作文。一部分同学拿起笔就写,一部分同学转着笔,冥思苦想了一会儿才开始写。同学们非常抓紧,下课后就争着要把作文交给老师。

下面两节课别提多有趣了,你一定猜到是综合实践课了吧。是啊,这节课老师要教我们编手链。首先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胡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两条不同颜色的绳子,再在每组的桌子上放一盘子大大小小的青花瓷,我觉得这些青花瓷真的好漂亮啊!接下来就是编织阶段了,同学们熟练地打了十六个双向平结,随后挑了一颗小青花瓷,在老师的帮助下把青花瓷穿进了线里,继续编十六个单向平结······等全部编好后,胡老师教我们怎样合成一串手链,大家勇于尝试,结果都成功了。最后一步是要用到打火机的。我们得先把多出来的绳子剪掉,然后用打火机烧一下线头,以免绳子散掉。大家看着自己的“战利品”,甜甜地笑了。

下午的课是美术课,课题是“童眼画名人”,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的头像,选定一个便开始画了,一张张雪白的纸上转眼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头像,有的笑眯眯的,有的一脸严肃,还有的什么表情都没有。

篇8:丰收的一天日记

我与吴忠富同志相识到相知,只是在他任驻马店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之后的几年里。几年前,我随杂志社总编辑到驻马店走访,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干练中不失优雅,随和中不失主见”的美好印象。

乍一见那种好感,真的难以表述,又很不容易说清。但凭我的直觉:他绝不是“一般人”——他很可能是个有故事,甚至有传奇人生的非凡之人。自从那次采访驻马店市公关协会执行会长闫超之后,我就有了一个写写吴忠富秘书长的打算。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在这几年里,我和忠富同志的交往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近……今年初春,我和领导又一次来到了驻马店,在采访河南“三秋”醋业王拥军董事长之余,来到忠富同志的协会秘书长办公室,进而揭开了他那神秘而又神奇的面纱。

曾记得一位名人这样说过,一类是老人,一类是文人,这些人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在他干净利索、井然有序的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由忠富同志自撰、书法家书写后而精裱的竖式条幅跃入我们的眼帘:“淡然一生,一生谨言慎行,一生无缘仕途,一生为人做嫁衣,敢问苍天厚土,吾辈何为一生?悠然一世,一世笔书历史,一世镜观春秋,一世未敢忘忧国,人谓无冕之王,乐哉潇洒一世!”忠富同志告诉我,这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就是他既坎坷又阳光,与世无争“随缘就好”的无奈人生。同时字里行间,也充满着他无愧于江东父老的自信和知足。

当我得知他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曾就职于正阳县委宣传部、驻马店日报社,履职于社长助理、编委委员、经管委委员、报纸质量总监、高级编辑、首席摄影记者,在全国获得200多项大奖时,顿有一种“小巫见大巫”之感。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把自己对挚友的敬佩仰慕之情,以及忠富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和“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追求写出来,与大家共勉、共赞,也算是“一吐为快”吧!

吴忠富近影

(一)

吴忠富出生在“低指标,瓜菜代”的大跃进年代。说到他的“历史”,他在自著《大地的回忆》后记中,曾这样表述:我本出生于贫寒农民的家庭,干过农活,当过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正式教师,调到县文化馆当过文艺创作专干、担任过文艺杂志编辑、管过单位办公室和财物,在县政府县志办公室编过《正阳县志》,在县委宣传部当过新闻干事,在驻马店日报社当过记者、编辑、副科长、科长,遭到过不幸,受到过挫折,经受过磨练,一路走来,直至今天。他早年的自题诗“风雨五十载,历尽坎坷人生,尝遍世间苦辣酸甜;从影三十秋,踏遍大江南北,摄尽人间冷暖忧欢”就是他前半生的生活素描。

郑州大学新闻系教授、忠富同志的恩师王振亚先生,在吴忠富第二本摄影作品集《大地的回声》《序》中对忠富这样评价:吴忠富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采访的每一幅照片或每一篇文字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吴忠富出生于几代目不识丁的农民家庭,没有半点文化遗传基因,之所以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全是“从书本上和生活实践中抠出来的”。

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路俊福在为忠富的文集《大地的记忆》一书作序中,也曾这样高度评价:吴忠富成功得益于他的勤奋……还得益于他的勤于思考……还在于他的激情和执著。(这)也就预示着他在今后的时光里,一定会用独特的视角,会用创造的心态对人生会有更新鲜、更深刻、更独特的体悟,当然一定会有更多更丰硕的收获……

其实,早些年,年轻有为的吴忠富已经收获了很多:他从1981年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二十世纪末期就已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会员、港深珠澳摄影家联盟主席团成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摇篮民俗摄影协会副秘书长、驻马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早在2007年6月8日的《天中晚报》上,一篇题为《吴忠富荣获“首届国际郎静山摄影奖”》的报道中显示:吴忠富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展览)发表(展出)作品3000余幅,200余幅(组)作品获奖。近年来,他潜心从事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编著出版的有《转动金钱的魔方》《跋涉在新闻光影世界里》《大地•生活》《大地的回声》和《大地的记忆》等书。先后荣获“中国抗洪救援优秀摄影工作者”“全国党报优秀群工干部”“郑州大学有突出贡献的毕业生”“中国优秀摄影家”“中国摄影百杰”“全国百佳新闻摄影记者”“河南省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驻马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个人词条和名录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优秀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新闻摄影年鉴》和《河南省新闻摄影通鉴》等大型权威辞书。《新闻爱好者》《中国地市报人》《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出版报》和《河南新闻出版报》等媒体先后对他做过专题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至2007年的近15年间,专题刊发吴忠富个人事迹的宣传报道就达8篇之多,他荣获各种荣誉近百个,如此的收获,这在记者队伍行列中实属罕见。

(二)

熟悉吴忠富的人都说,他与大地有缘。这是因为他不仅出生于农民世家,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出了三本自己的大地系列作品集:一本是《大地•生活》,一本是《大地的回声》,另一本是几年前出的《大地的记忆》。

吴忠富对大地如此的情有独钟,不少人对此有所不解。他曾这样解释:“我是大地的儿子,更是驻马店人民的儿子。回报‘父母’,便是我一生的追求。”

回首他坎坷艰难的人生之旅,仰慕他那装满证书的书柜,看他在夕阳下朝气蓬勃的轻盈身影,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与常人比,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风采。

在人杰地灵的驻马店大地上,听朋友讲他一串串动人故事,览各大媒体记述他一篇篇鲜活的人物新闻,我仿佛又见他为了大地的丰收,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敏捷身影。他这种“自幼褴褛田间立,闻鸡即起牧歌飞,涉世砺志筹满腹,只身走马江南北,不识仕途独劈径,一生投笔作嫁衣,无缘品位无自卑,人微未敢忘故里”的大志情怀,究竟从何而来?!

在我与他的“闲聊”中,忠富对他错过的美好前程淡然漠之。比如,上调新华社、河南日报社,还有深圳、珠海等媒体的高薪聘请,如此等等。他都调侃地说,我就是我,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注定驻马店就是我今生今世的驿站和驻地了……

的确,在他从事新闻事业的3三十多年间,一生与农民结缘,一世与相机为伴,拍下了反映民生幸福、群众仇恶的图片上千张。他以不同的视角“摄世间冷暖,写人民忧欢”,成为驻马店、河南乃至全国的知名记者,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有人说,忠富为人勤奋,爱读书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吹、拉、弹、唱、写作、摄影、电脑操作,样样都难不倒他。可我认为,他对百姓,也到了爱民舍命的地步。在他协会办公室一面不大的山墙上,悬挂了几十幅他拍摄的具有代表性且精心装裱的珍贵老照片,看得出,他对每一幅图片情有独钟,甚至极为珍爱。

他指着一幅《盼油长龙》黑白照片告诉我们,那是计划供应年代的1984年麦收之际,他当时工作所在地正阳县柴油奇缺,多见几百人几天几夜为买柴油排队而风餐露宿。为把这个场面装进镜头,他把两辆架子车竖起来,靠在一起当梯子,站在三四米高处,拍下了难忘的镜头《盼油长龙》。为争取早日见报,他冒着当头烈日和饥渴,又骑车30里地,赶回县城冲洗放大,到正阳县城时已严重中暑,一时口干舌燥,头晕眼花,实在走不动了,在马路边的一个冰棍摊,一口气连吃带洗用了16根冰棍,之后才慢慢恢复清醒。很快《盼油长龙》见报后,引起了省、地各级领导的重视,省主要领导亲自批给正阳县柴油2000吨,大大缓解了三夏大忙的用油之急,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吴忠富”这个名字也随着《盼油长龙》在全国和省市获得大奖,一时闻名驻马店地区的乡村间。

忠富还给我一个极好的印象是,不畏权势,为民鸣冤。他指着另一组照片说,他在任《驻马店日报•社会教育》周刊主编时,大长了人民的志气,灭了不法分子的威风。他说,泌阳县一个乡,挪用盖教学楼的钱建起了乡政府的办公大楼,致使学校教学楼成了“半拉子工程”,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为此,他指挥、策划并带领记者深入此地,用相机拍下了“半茬子教学楼”“乡政府豪宅大院”“学生露天上课”等一组镜头。《驻马店日报》发表后,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感动的这个学校给周刊编辑部送了一面“舆论监督,教楼有望”的锦旗,以表他们的感谢之情。

盼油长龙吴忠富摄

忠富还给我们讲了一件至今还令他难忘的真实新闻。有一个县教育局失职不作为乱作为,不择手段滥收学杂费,家长来信不受理,媒体批评不接受,甚至连应订阅的报纸都不订。为此,吴忠富特将《驻马店日报》批评该县的报纸加印了2000份,开着汽车在该县各机关门口和大街小巷散发,这一招,县领导急了,那位不称职的局长随即从宝座上“摔”了下来,成为该县遭“无冕之王”拉下马的第一人,引来社会一片叫好声。

……如此事例还有太多太多,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这些年,他在讴歌时代、打邪扶正、宣传典型的同时,或许在每个镜头或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彰显出一个“无冕之王”所特有的骨气和正义之感,他也在用这些无数的照片和传奇的故事,释放和传播着他敬业、奉献和“铁肩担道义”的正能量。

(三)

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忠富同志不仅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妥,而且也造就了他坚毅、刚强、拼搏的性格。即使他离开心爱的新闻岗位,来到市公共关系协会工作,他这种性格也从未因他的年龄和岗位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

“我仕途没有,这是天命注定。而值得庆幸的是,我这一生遇到很多恩师和值得我敬佩的领导,从他们身上,我汲取了很多的营养,也学到了我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没有他们的鼓励、支持、教育和培养,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说到这里,他一口气列举了二十多位帮助、培养过他,并令他十分敬重的恩人。“比如说,驻马店市二届政协副主席、市公共关系协会执行会长闫超,他不仅在驻马店日报社担任过我的领导,现在在公共关系协会仍然是我的领导,更是我一生难忘的恩师和挚友。”

忠富曾在《大地的记忆》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成长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是时任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驻马店日报》社长、党委书记闫超提拔重用我为社长助理、报社编委委员、经管委委员、首席摄影记者、报纸质量总监,并获得了正高职称……

吴忠富(右)和他的领导、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执行会长闫超在一起

忠富告诉我们,屈指算来离开报社跟随闫超会长在协会工作已五个年头。这几年,闫超会长点拨他很多,比如,闫会长针对他性格比较急且直爽,有时只求结果,讲究方式方法少等,就耐心开导他,不要着急,有些事需要时间,行政命令在协会行不通。现在,他按照闫会长说的大原则和方法去做,改变了一些方式、方法,工作顺风顺水,得心应手。

对此,市公关协会执行会长闫超曾这样评价吴忠富:我与忠富同志相识多年,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在协会,与其说我是他的领导,不如说,他也是我的(摄影)老师,在他的影响下,我的摄影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成了驻马店市老年摄影协会会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我们退下来之后,又一起来到公共关系协会,一起研究“开门办会,服务立会,活动兴会”的办会方法和途径。以他摄影的特长,与企业、学校和会员们无缝对接,从而打开了协会工作的突破口,不仅拉开了协会工作的开场大幕,我还有其他同志也成了他的粉丝和学生。就此而言,忠富同志对驻马店公关协会的良好开局和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我觉得闫超会长和吴忠富秘书长二位“大文人”,把“摄影文化”发展升华到极致,不仅成为公关协会的一大亮点,而且为公关协会开好局打下了坚实基础。客观地讲,协会的二位核心人物,尽自己最大优势和特长,知行合一,为公关协会及会员们,乃至推动驻马店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社会的敬重和钦佩。

你若不信,可随我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那协会(摄影)文化的砰砰“脉动”!

2016年1月,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新常态下公关创新与艺术品发展论坛暨2015年度公关人物颁奖盛典”大会上,河南省公关协会副会长、驻马店市公关协会执行会长闫超作了大会典型发言:我们从2011年12月10日创会那天起,就确立“开门办会、服务养会、活动兴会”的工作思路。几年来,我们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人才的优势,先后举办了“走进乐山电缆”摄影比赛、“汝高一日”摄影比赛、“颐康阳光杯”舞蹈摄影比赛、“春秋庄园杯”荷花摄影大赛、与江苏苏酒集团联合举办“烟花三月下扬州”摄影比赛、“三秋醋博园杯老年”摄影比赛、“电影《少年杨靖宇》开机仪式纪实”摄影比赛等十多场大型摄影活动。协会与澳大利亚塔州中华商会缔结为友好协会,组织澳大利亚客商到驻马店举办的中国农洽会参展。组织举办“佳能摄影大篷车走进驻马店”、组织举办“驻马店市首届公益性基础摄影讲习班”、组织举办“企业家创业创新知识讲座”、参与主办“三秋醋博园杯”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协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举办“在省会郑州媒体工作的驻马店人座谈会”、应邀为豫南商会等兄弟协会作公关学术报告、与市卫生局联办办“艾防十年纪实图片展”、编辑出版《生命之重——驻马店市纪念抗击“非典”胜利十周年摄影回顾展》画册、编辑出版《驻马店籍在外人士名录》、与企业联手拍摄了宽银幕彩色电影故事片《少年杨靖宇》,并在北京隆重举行了首映仪式和专家研讨、座谈会、举办“电影《少年杨靖宇》英雄家乡汇报公映仪式”、主办“中国积分制管理”大型高端讲座走进驻马店、随同企业外出考察,帮助企业出谋划策等等。自协会成立后,每年印制并免费赠送给会员自拍风景新年挂历……为弘扬驻马店艺术文化,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还组建了二级机构:即天中书画院、大公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天中大公关网。所有这些协会的摄影文化活动和协会多方面的工作创新,无不凝结着闫超执行会长和吴忠富秘书长对协会乃至会员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无不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辛劳。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是推动协会发展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在这次大会上,闫超执行会长和吴忠富秘书长,分别被评为“2015中国公关创新领军人物”和“2015中国艺术公关创新先进个人”。

这几年,闫超执行会长和吴忠富秘书长实在是太忙了。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随着“忙”而越来越深厚,就连春节拜年(祝福)短信也是情深意长。吴忠富给闫会长发短信说:“人脉就是财富,接触就是高度,跟着您,我有永远学不完的知识和做人的方法,感谢上天能在我退休之后还有跟在你身边学习的机会,由衷地谢谢你!”闫会长回复道:“春节到了,终于停下了匆忙的脚步,放松心情,善待自己,尽享天伦之乐,人生唯有健康和友情属于自己,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有了这两点,人生就多姿多彩,就从不寂寞。从你那里我也学到了敬业和执著,心中有目标,人生必灿烂!”他们把对事业的热情和对人生的价值融入到相互的情感和友情之中,这种人生境界和梦想、追求,令我们敬佩有加。

篇9:2017将会是丰收的一年

在2016年年初,华为消费者BG 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与我们的管理团队进行了几次深度的研讨,明确了(华为与荣耀)两个品牌之间要有更加清晰的、明确的区隔。在天猫官方旗舰店,你会看到,已经分开成天猫荣耀、天猫华为两个旗舰店;在线下阵地,你已经可以看到荣耀有自己的专区、专柜,个别地方会有独立的体验店和专卖店合作伙伴。继2015年去掉“华为”两字只剩荣耀Honor后,2016年,我们迈出了更加实质性的一步。

在2016年9月份,我们看到赛诺和GFK各种报告上,荣耀销量和销售额在互联网手机里都是第一。我觉得这个成绩的根源,要回到商业的本质——我们开发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标,要开发出消费者喜欢的手机。这个会有很多具象的标准,例如NPS(净推荐值)是我们内部非常看重的考核目标,就是用户拿到产品之后,对于荣耀的手机是否会主动推荐给朋友。因为,如果当买你手机的人会告诉周边的朋友,以后不要再碰这家的手机了——这是很可怕的,也就是说你卖得越多,市场上形成负面的声音越多。很多手机的NPS值是负的。

产品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可能发展速度会快或者慢一点,但是方向是正确的。例如,2016年中国主要的市场增长是在四六线城市,而对于荣耀和一些互联网品牌手机品牌来讲,这可能不是我们优势市场。我认为下一波很快会到来,我们依然会坚持互联网手机品牌特性,我也相信未来年轻人购物习惯还是在网上。

荣耀一直坚持做好自己。我们的粉丝,会有理工男的属性,或者思维方式偏理性。你会看到,荣耀在发布会上从不列出国内竞争对手,但是我们经常被竞争对手作为比较,且荣耀从不回应。荣耀从来不赞成脑残粉的说法。互联网上,很多的时候我看有指挥或者引导两边的粉丝斗来斗去,这些是非常不可取的。

2016年,我们开始在线下例如核心商圈、电梯间或者公交站有了一些传播投放,在赞助、代言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们跟“超级女声”、“明星大侦探”的合作,选择青年人喜欢的演员吴亦凡进行代言。2017年荣耀会更加活泼、更加贴近年轻人,但是荣耀一直坚持一点:营销要有品质、有品位,给年轻人传递正能量。

手机业下一个未来是什么?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开启了一个时代,我们这些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家都应该感谢乔布斯。到iPhone7发布的时候,坦率地讲,整个行业还是有一点点失落和失望的,没有达到我们心目中认为苹果的创新。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下一个未来是什么?荣耀也在近期推出了荣耀Magic手机:这是我们探索未来的第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希望实现智慧双向的人机交互、如影随形的智慧服务,将人工智能(语义识别、地理定位等)切入用户手机的日常生活中。这款手机是研发团队四年磨一剑的成果,荣耀没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借Magic能跟用户、粉丝和行业一起验证一下我们对于手机发展方向的引领,并逐步把它用在未来所推出的旗舰机中。

总之,2017年我们感到机会特别多,因为在2016年,我们所有做的调整都已经到位了。2017将会是丰收的一年。

篇10:我的一天日记

我的一天日记(三篇)

我的一天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妈妈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今天我们要大扫除。

我们开始干活了。我首先拿起扫把扫地,这扫一下那扫一下,终于扫完了 。 妈妈开始洗衣服了,我飞快的拿起水管,痛痛快快地给地板洗了个澡,然后又给墙洗了脸。看着干干净净的屋子,我学着妈妈捶着后背说着好累 呀!看着妈妈累的样子,我把她扶到沙发上,拿来水给妈妈喝,说:“妈妈你休息吧,我来做事。”说完,我马上开始动手洗起了衣服。过了一会儿,雪白的衣服被我晒上了。妈妈看着我笑了。

今天是我的劳动节,我看着干干净净的劳动成果,心里开心极了。

我的一天

周六周日,我们去了沂源玩,回来的时候见到了一个景点——如月湖。听说里面有一只大熊猫,出于好奇,我让爸爸带我进去玩。

本来我们就是冲着大熊猫来的,但是感觉大熊猫馆太贵了,况且人也不少,花的钱很多,所以就是买了入园门票。

刚刚进入如月湖,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翡翠般的湖,湖上有一座小亭子。再往前走,是一个小瀑布。清澈的水不断流入湖中,让人心旷神怡。瀑布旁边是两个陡坡,没有任何扶手,不过我徒手就爬了上去,站在瀑布上面,感觉很有成就感。

呼啦呼啦,什么声音?原来是漂流的人们从山顶上面漂流而下。想到这里,不禁抬头一望,山非常高,目测有500米左右。

右手边有一片别墅,还没有完工。不过如果完工后入住,那一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往山上爬,中途见到了许多动植物:小巧玲珑的野草莓,各种各样的花儿,专心致志采蜜的小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高大粗壮的大树……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只三根手指大小的凤蝶。我从来没有见过凤蝶。听名字,应该很美丽,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凤蝶要比普通的蝴蝶大许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我追了它好久,都没有抓到它。

后来,我们到了漂流的地方。我买了一张票,坐上了小船。小船一路上非常颠簸,还过了一个小型“穿山”隧道,我感觉很爽。不过,让我更惊讶的是,这个漂流的距离很长很长,从山的四分之三处直接到山脚下,我还从来没有做过这么长的漂流呢!不过,我们玩漂流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修建漂流的人们。四五百米,这么长的`路程,他们修一定不容易呢!

到了山脚下,再次到了那个小亭子。我惊奇地发现如月湖里面竟然有好多条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鱼!我有一个爱好就是把自己的吃的投给小鱼吃,我拿出黄瓜,掰成一瓣一瓣的小段投到湖里面,看着小鱼们争抢食物的样子,我真高兴!

虽然这次来没有看到白白胖胖的大熊猫,但是也算是长了见识。就要离开如月湖了,我真舍不得。真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再让我回到刚刚来到如月湖大门的那一刻。再来如月湖玩一次。以后我还会再来如月湖这片湿地公园玩的!

我的一天

篇11:我的一天日记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日呢?比如:中了彩票;投中了环……这次幸运降临到我的身上。

今天,是发语文试卷的日子,我的心砰砰直跳,就像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不知是谁发到了我的试卷,把它平放在我的课桌上,我一看,来了劲儿,呀。从来没考过90多分的我,这次考了个91.5分,我兴奋地都要哭出来了,要知道,以后每次考试只要达到90分包括90分以上都有奖品。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告诉我们:明天,她会把奖品带来的,不仅仅是奖品,今晚的语文作业还可以少做些。程祖杨说他快“疯”了,他对我和孙凌寒说:“给我一张试卷,我要重考,考到90分。”他还差点把庄雨润的桌子弄翻,幸亏我及时扶住了,赵楚雁那表情真是有点怪,牙龇着,我们是开心地龇,而她确是苦笑地龇,那样子真够可怕。

篇12:美好’的一天日记

今天,天气非常好,空气也非常非常的新鲜。今天,也是非常快乐的一天。

上课时,大概是因为天气的缘故,我格外认真听讲,作业认真的做。第二节课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很快就过去了。马上就要到第三节课了,我漫不经心的走到课程表面前看第三节课是什么课?哇!是英语课!对了,英语老师不是说今天要选英语大组长吗?我到要看看能担此“伟大”重任的人究竟是谁!“叮咛咛,叮咛咛……”上课了!我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教室,冲向位子,冲向w。c(厕所),不!是冲向英语课。

英语老师一听见上课铃,立刻马不停蹄的向教师这边走过来。还没有在讲台上站稳就迫不及待的说:“今天,我们玩一个英语游戏好不好呀?”“好!”我们全班一口异口同声的说。老师立马在黑板上写了上一节英语课学习的单词,老师又把我们分为二大组。

我们“打”得可激烈了,但最后还是以2:2打平,我们都不服气,都想再打一局以分胜负。可老师偏偏叫我们做英语作业,明天下午交给我,由我抱过去。啊!什……什么!那个人是我。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算了,反正我也想弄个职位当当,我一定会好好干的。我们全般听见要做作业,都垂头丧气的。下课了,还有很多人说我厉害等等的词,我更加高兴了。

篇13:丰收的一天日记

李家旺同志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到农科院蔬菜所黄瓜抗病育种课题组, 就在侯锋、吕淑珍两位黄瓜育种专家的指导下从事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及遗传育种工作。1985年黄瓜所成立后, 在黄瓜研究所从事黄瓜育种工作至今。近30年来, 他坚持工作在科研生产第一线, 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 奋发进取, 开拓创新, 立足岗位, 无私奉献,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思想上积极进取、求实创新, 工作中认真负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其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知识视野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科研作风赢得了院、所内外的广泛赞誉。

李家旺自1989年开始担任课题项目主持人, 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1项、省部级攻关及高新技术项目共9项, 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完成了对大量黄瓜相关育种材料主要经济性状鉴定筛选, 实现了多份种质材料的创新, 先后整理上交国家种质资源以地方黄瓜品种为主的黄瓜种质资源250余份。他育成适宜我国不同地域、不同茬口栽培的优新黄瓜品种9个, 育种技术、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黄瓜资源筛选与利用、育种方法、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主持制定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黄瓜》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 并通过了专家审定, 审定专家对该标准给予了很高评价, 该指南已用于农业部新品种测试。

他从一名普通青年农业科技人员, 成为一名专家型科技骨干, 黄瓜育种专家, 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先锋队伍中的一员。自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获天津市政府科教兴市先进个人, 市总工会“八五”立功先进个人, 2008年度天津市农科院及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两次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 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1项, 获国家级农业新品种攻关后补助1项, 被授予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2项, 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 主持育成的黄瓜新品种累计共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00余万元。

他主持育成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是我国第一个适合早春塑料大棚专用黄瓜新品种, 也是目前我国大棚黄瓜推广面积最大品种。该品种1996~2006年底累计推广面积80余万亩, 创直接经济效益1800余万元, 社会效益达2.5亿元以上, 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津春系列) 和天津农业名牌产品称号;主持育成的黄瓜品种津优2号是我国第一个日光温室冬春茬专用黄瓜新品种, 也是第一个利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并得到大面积推广的黄瓜新品种, 自1998年育成以来, 累计推广面积达50余万亩,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00余万元, 社会经济效益近2.4亿元。该品种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蔬菜水果类大奖, 获农业部、科技部第四批农作物后补助新品种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主持育成的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5、36号, 早熟、优质、丰产、抗病、商品外观好等特性, 具有很强市场竞争优势, 2007~2008年创直接经济效益近1400余万元, 成为黄瓜所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同时也给国外竞争对手造成很大市场竞争压力。该品种2008年已获天津市农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他主持选育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津优2号、津优5号、津优21号、津优31号、津优35号、津优36号、津优41号等累计推广面积达180万亩以上, 创直接经济效益6000万元以上, 经济效益达6亿元以上。

他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 积极参与黄瓜品种的生产和推广工作, 先后多次去山东、河北种子繁育基地, 进行亲本提纯及杂一代纯度鉴定, 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黄瓜良种;同时, 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广泛宣传和推广黄瓜所优良品种、新技术为黄瓜所创造了效益, 赢得了赞誉。

上一篇:写字楼安保特色管理下一篇:龙骑战士小学生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