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丰收锣鼓教学计划

2024-05-04

古筝丰收锣鼓教学计划(精选6篇)

篇1:古筝丰收锣鼓教学计划

《丰收锣鼓》教学反思

《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1、以打击乐器的认识、感受、使用为主线,把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

2、在欣赏《丰收锣鼓》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简洁而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充分畅谈自己的感受,思维特别活跃;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音响时,学生参与积极,想象丰富,创编的成果丰富多彩-------这些环节都较好地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民族打击乐器,了解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们进行学习、互动、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通过学生体验、分组、讨论,使整个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和活跃。在聆听、分析乐曲《丰收锣鼓》作品结构时,学生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结构,还需继续引导与帮助。

篇2:古筝丰收锣鼓教学计划

1、在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主题旋律部分,学生畅谈听后感想,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较好地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题作用。

2、分段欣赏部分: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分析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学生通过有效欣赏,感受到了农民丰收时喜悦的心情,同时增强了对民乐的热爱,很好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

3、巩固环节:教师打乱乐段的顺序,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准确分辨乐段,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有待改进的环节:

1、主题旋律中十六分音符演唱加入划拍,可以更好地把握节奏的准确。

篇3:古筝丰收锣鼓教学计划

一、二者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上的比较分析

1. 教学目标的不同。

我们知道, 人们学习古筝都是为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 但在古筝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成人和少儿身心需求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也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对知识的汲取能力较强, 与学校教育相一致, 通常可以按照普及的古筝考级教材进行学期或年度的过级考评, 虽然考级不是评定教学的唯一方式, 目前在考级问题上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异议, 但在具体教学中, 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确立不同阶段弹奏目标方面是有较好引导的。此外, 少儿古筝教学目标的拟定还和学生参与古筝弹奏比赛、表演等活动有关, 近年来, 随着少儿艺术文化生活的丰富, 各类才艺大赛和演出活动踊跃开展起来, 为艺术技能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展示平台, 在学生表现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方面有一定帮助。成人学习古筝, 通常是自身有着浓厚的音乐爱好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拟定中就应该明确, 成人古筝教学不是以过级或比赛来确定, 而是要以成人年龄、音乐基础等个体差异来综合分析, 通过教师实践指导和理论讲解让学生达到掌握古筝弹奏技巧、了解不同古筝流派风格特点、能完整弹奏部分代表性筝曲的目标。

2. 教学形式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 少儿由于作息时间的一致和年龄的相近, 教学时间相对稳定, 既可以采用个体授课的形式, 也可以进行小组课的安排, 学习时间以周为单位, 较为固定。而学习古筝的成人群体年龄跨度从十八岁到六、七十岁, 并且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 有不同的甚至是不稳定的休息时间, 因此成人的教学形式通常以个体课的教学安排为宜, 学习时间受工作、生活等各类情况的干扰较多, 很难保证每周上课, 建议两周左右为一个还课单位。

二、二者在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的比较分析

近年来随着古筝艺术的快速发展, 在古筝教材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 教材包含乐曲、练习曲, 传统曲、现代曲, 独奏曲、合奏曲等, 各教材间既有相似之处, 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同样是考级教材, 在学生的初级教学中, 上海筝会编的曲目如《卖报歌》、《小斑鸠》等更受少儿们得欢迎;而林玲编的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教材中优雅、舒缓的短小传统曲和民歌曲调较多如《西厢词》、《绣金匾》等, 这些乐曲更加受到成人朋友们的喜爱。因此,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古筝学习人群, 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目前虽然有众多的古筝教材, 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我们大致可把它们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各机构、各院校教师编著的名曲荟萃和考级教材, 以古今中外大量古筝乐曲的汇编为主;一类是各种集练习和乐曲为一体的古筝入门教材和基础训练教材, 以古筝弹奏的基本技能掌握和技术提高为主;还有一类就是特别专业化或流行音乐移谱型的教材, 其中特别专业化的教材技术含量较高, 如现代作曲家陶一陌的古筝创作曲集《层层水澜》、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古筝作品集》等, 主要针对有较高弹奏水平的专业演奏者和院校专业古筝教师, 不建议在古筝普及型教学中选用。通常情况下,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考级机构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考级教材, 并辅之以难度相当的、标题性较强的练习曲, 如在四级曲目《小小竹排》的弹奏中配合练习曲《小星星》的旋律加强“fa”、“xi”音音准的训练, 在六级曲目《采蘑菇的小姑娘》弹奏中配合练习曲《小白船》的训练, 以更好地完成摇指段落的连贯进行等, 也就是要把少儿的身心特点和选用教材及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能体现欢快活泼的少儿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成人古筝教材选用上, 我个人建议把名曲荟萃类型教材与第二类基础训练型教材结合起来, 名曲荟萃型教材包含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乐曲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 乐曲安排不受级别的限制, 风格跨度较大, 以乐曲中各流派韵律的把握为主。在基础训练方面, 可选用类似李萌编著的《古筝基础教程》入门型教材, 也可以练习独立的古筝练习曲, 如赵毅编著的《古筝练习曲65首》从而更好地提高弹奏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古筝学习者, 我们还可以灵活进行教材的补充, 在青年人的古筝教学中, 适当引入第三类教材中的流行音乐移谱型内容, 如《天路》、《青花瓷》等;在中老年古筝学习群体中多融入些旋律明朗、舒展的乐曲, 如《梁祝》、《十送红军》、《敖包相会》等。总的来说, 在教材及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结合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和弹奏基础来综合分析, 在规范教材的选用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知, 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技能型教学因材施教的特点。

三、二者在教学过程及教学重点设置上的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是完成传达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在古筝教学中由于成人的理解力强于少儿, 因此在入门学习中, 少儿的学习进度要稍弱于成人, 但在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受少儿知识接受力、记忆力强, 手指灵活、练习时间较能保证等因素的影响, 少儿的古筝学习进程又优先于成人, 从而普遍出现了少儿入门慢、进度快, 成人入门快、进度慢的情况。针对少儿和成人的古筝学习进程的差异, 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 充分发挥少儿手指灵活的优势, 加强弹奏清晰度、速度等基础技能的训练, 多以能体现少儿身心特点的现代曲目如《小红花》、《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为例, 重点进行乐曲指法安排、速度变化等的示范和讲解, 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和理解力的提高, 逐渐加入不同风格的传统乐曲如《寒鸦戏水》、《出水莲》等的弹奏。而在成人古筝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成人理解力强的优势, 结合他们爱好音乐但又在学习过程中有诸多干扰因素的特点, 在基本指法掌握基础上, 以乐曲的弹奏为主, 与少儿的教学不同, 由于学习时间没有较明确的持续性, 因此对快速度弹奏等技巧的要求并不一定太高, 但对意韵表达的要求又略高于少儿, 要求弹奏者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同时具备较好的“按”、“颤”、“揉”、“滑”等古筝弹奏功底和音准辨别能力。成人古筝教学中, 重点是进行乐曲弹奏方式的示范和风格特点的讲解, 弹奏作业安排上与少儿的不同, 先以舒缓、优雅的传统曲选择居多, 如《汉宫秋月》、《梅花三弄》等, 随着学习时间的持续和技能的提高再逐渐加入技巧要求更高的现代创作乐曲。

从以上关于成人古筝教学与少儿古筝教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技能型知识传授中, 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客体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形式的采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重点讲解、作业布置等教学各环节上认真进行准备, 针对学生古筝基础练习和乐曲的弹奏反馈,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进行调整, 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地展开古筝技能掌握和意韵表达相统一的教学, 让古筝艺术的传播更为系统、科学。

摘要:学弹古筝现今不仅是少儿课余兴趣培养、艺术素质提高的选择, 也是许多爱好音乐的成人朋友们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客体的个体差异, 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准备, 针对学生古筝基础练习和乐曲的弹奏反馈, 分析存在的问题, 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地展开古筝技能掌握和意韵表达相统一的教学。

关键词:古筝教学,少儿,成人,比较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曹理, 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刘娜.论少儿古筝教学的三要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 .

篇4:《丰收锣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知道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和音乐表现的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辨各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等)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唢呐和笛子、弦乐器重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教学重点

1、了解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

2、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民族打击乐器表现欢腾场面的功能。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相关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所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乐器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种方式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三、下课?

篇5: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丰收锣鼓》,感受乐曲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2.认识与乐曲相关的民族乐器,并能够分辨部分乐器音色。

3.了解乐曲的情绪发展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辨乐曲主题情绪的方式,对乐曲的发展结构有所把握。

2.学生参与打击乐模仿练习,体验锣鼓乐的欢快情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与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乐曲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音乐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律动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数码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伴随学生进入教室,滚动播放与秋天丰收有关的图片。背景音乐《茉莉花》

2.导入语

师问: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图片是什么内容?

生答:秋天、丰收 师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与丰收有关的音乐。(ppt2,展示标题)

二、初步聆听

1.与丰收有关的情景

(ppt3)师问:说起丰收,你们能想到什么场景呢? 生答:劳动、辛苦、喜悦的人们等

2.听音乐,选主题内容(ppt4)师言:我们来听一听《丰收锣鼓》中的4个片段,为其选择一个相符的表现内容

生答:一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师言:大家的音乐感受非常准确。庆丰收,少了锣鼓怎么能行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乐曲中用到的打击乐器。(ppt5)

3.认识打击乐器,同时,聆听精选片段

认识云锣:介绍云锣在乐器中表现的的形象(看水波图片,听音乐,感受水波粼粼的景象)

提问回答其他打击乐器,并观看一段锣鼓演奏片段

三、音乐实践活动

师言:锣鼓演奏非常精彩,但是,光看热闹不够,我们也得参与进来(ppt6),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段打击乐模仿演奏。我们没有乐器,那么我们就用人声来模仿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

1.片段一(ppt7)

2.片段二(ppt8)

3.片段三:片段一和片段二的组合(ppt9)

练习步骤:①分声部教师教唱;②分声部完整练习;③ 双声部练习并展示 要表现出强弱,同时学会用身体的姿势辅助声音的控制

四、完整欣赏乐曲视频

师言:大家的表演非常不错,锣鼓一响,欢天喜地。勤劳的人们进过春夏的播种耕耘,迎来秋天的收获。忙忙碌碌的田间劳动,虽然辛苦,但是人们的心情却是非常开心、喜悦。辛苦劳作一天,直起腰板,擦一把汗水,放眼放去,这金灿灿的田野,真美!哎!可别忘了,咱们得庆祝庆祝这丰硕的收获。最后,让我们带着喜悦,满足的心情,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丰收锣鼓》、五、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喜欢,并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放开你的心,去容纳多彩的音乐世界,你的眼界也会随着跳动的音符更加开阔……

《丰收锣鼓》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丰收锣鼓》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此曲是彭修文、蔡惠泉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打击乐器表现功能的一首乐曲。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快、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旋律跳荡、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以浙江吹打乐中的十面锣为主奏的锣鼓段,情绪更为欢腾。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锣分别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和阳光下水库的鳞波。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场面。

二、说学情

欣赏课是音乐课中最不好上的一种类型,因为学生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一是听的少,二是听不懂。但是,欣赏的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艺术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情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老师有必要坚持,并且尽力做准备工作让学生逐步接受音乐欣赏。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丰收锣鼓》,感受乐曲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2.认识与乐曲相关的民族乐器,并能够分辨部分乐器音色。

3.了解乐曲的情绪发展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辨乐曲主题情绪的方式,对乐曲的发展结构有所把握。

2.学生参与打击乐模仿练习,体验锣鼓乐的欢快情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欣赏与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乐曲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难点

音乐的实践活动

五、说教学方法

1、视听结合,贯彻直观性原则。

2、动静结合、律动与聆听结合,贯彻参与性原则,加强音乐的实践操作性。

3、融音乐知识与具体的情景教学中,作到音乐性与技能性的有机统一。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导入

(二)初步聆听

(三)音乐实践活动

(四)完整视听

(五)课堂小结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学生在进入教室的同时,看到与秋天丰收有关的图片,为上课教师引出课题做准备,播放《茉莉花》是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一种民族音乐的情境中。

(二)初步聆听

1.提问学生与丰收有关的情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切入,让学生有目的的听音乐,不至于茫然无措不知道听什么。

2.听4段音乐,选择相符的表现内容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3.认识打击乐器,同时,聆听精选片段

设计意图:打击乐是这首乐曲的一大亮点,这一版块的设计一是对上一版块的巩固理解,二是对下面开展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引言。

(三)音乐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双声部律动表演,难点在于切分和休止符的准确性,教师的指导示范应该充分展示语言的变化,包括肢体语言也要丰富,以感染和带动学生情绪。

(四)完整欣赏乐曲视频

设计意图: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欣赏。学生经过实践活动的感染,在此时欣赏音乐,一方面情绪很高昂,另一方面对乐曲的理解也可以加深。特别是在欣赏前,教师用语言将乐曲内容的发展描绘出来,学生的潜意识中有了一个故事,在听音乐的时候故事和音乐重合,自然,也就理解音乐情绪了。

(五)课堂小结

篇6:《丰收锣鼓》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音版第九册第二课《丰收锣鼓》,此曲是彭修文、蔡惠泉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打击乐器表现功能的一首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快、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旋律跳荡、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以浙江吹打乐中的十面锣为主奏的锣鼓段,情绪更为欢腾。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锣分别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和阳光下水库的鳞波。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场面。

本课的欣赏是学生在学习民族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后介绍的最后一类民族乐器—打击乐器时结合欣赏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于本曲中出现了三段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吹打音乐:浙江的锣鼓经、潮洲锣鼓和戏曲鼓乐,使整首乐曲风格更为鲜亮,也是较为吸引学生聆听注意的地方。但由于整首乐曲的结构较为复杂,主题的出现并没有按常规的乐曲结构展现,欣赏时,学生的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为此,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设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下面我根据课标中提出的 态度与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音乐知识与技能三个目标维度有机结合,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听辩、模仿演奏锣、鼓、钹、木鱼、碰钟、云锣等几种常见的中华民族打击乐器,了解乐通过器的音色特点,并在欣赏《丰收锣鼓》的过程中感受打击乐器对乐曲情绪的渲染作用。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感受乐曲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初步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情绪变化以及乐曲的主题旋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简单模拟演奏,初步了解民族管弦乐队演出时的空间排列位置。

(三)教学重点

音乐教学最基本的属性就是情感性,大凡忽视情感性的音乐教育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为此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时音乐又是一门2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体验乐曲欢快情绪的同时了解乐曲的结构,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主题的变化成为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重点

本曲的结构复杂,内涵丰富而学生又缺乏聆听的经验,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接形象、可操作的聆听体验方式,让学生拿着欣赏音乐的钥匙,引领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成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确定以激“趣”为突破口,以激“情“为中心,贯穿整个音乐教学全过程。做到:

1、视听结合,贯彻直观性原则。

2、动静结合、律动与聆听结合,贯彻参与性原则,加强音乐的实践操作性。

3、融音乐知识与具体的情景教学中,作到音乐性与技能性的有机统一。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我设计了本课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动静结合 认识打击乐器

(二)聆听体验欣赏《丰收锣鼓》

(三)小结布置作业

其中第二个环节又安排为:1、整体感知揭示曲名 2、分段聆听深入体验 3、完整复听拓展延伸三个部分。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

(一)动静结合 认识打击乐器

1、播放“浙江鼓乐”片段,引入中华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引入: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在热烈喜气的音乐声中走入音乐教室,能听出是用哪一类乐器演奏的吗?(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将在学习中华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基础上,再次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另一大类乐器——中华民族打击乐器。

使学生在热烈在打击乐器合奏中走入音乐教室,开门见山切入正题。不仅使学生更易集中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为进一步学习做了有效的暗示。回归到聆听音乐的良好状态。

2、我请学生边观看多媒体出示的鼓、锣、云锣、钹、碰钟和木鱼,边聆听相应的音响链接。熟悉六类打击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特点。音响与画面相结合增强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为进一步巩固,我采用了猜谜式的游戏方法,逐一按照ⅹ ⅹ ⅹ ⅹⅹ ⅹⅠ的节奏敲击,请学生来猜一猜,学生猜对后模仿敲击,并请其他同学边口念乐器的声音(咚、锵、才)边徒手敲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了解了《丰收锣鼓》中第一主题的`典型节奏,一箭双雕。

4、听辩两个音乐主题,(选自《丰收锣鼓》的第一主题旋律和第二主题旋律)分辨哪个主题片段采用了ⅹ ⅹ ⅹ ⅹⅹ ⅹⅠ这一节奏型 。并要求学生随音乐节奏敲一敲。使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进一步熟悉了三种乐器,而且熟悉了乐曲《丰收锣鼓》的旋律,为欣赏乐曲埋下伏笔。

(二)聆听体验 欣赏《丰收锣鼓》

1、整体感知 揭示曲名

(1)请学生在不出示曲名下完整聆听,并带着三个问题聆听:(1)乐曲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乐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当你听到第一主题音乐时请你随音乐节奏拍拍手。使聆听更有针对性,同时要求边听边拍手的肢体律动更能帮助孩子熟记主题。

(2)在学生回答听后的第一个问题后揭示曲名,因为我们知道音乐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请学生聆听音乐请不要过早把学生的想象空间框在题目的框里,更益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3)播放乐曲中三段鼓乐:浙江鼓乐,潮州鼓乐,戏曲锣鼓乐。教师依次介绍鼓乐名称。三段鼓乐别具特色,而且对整首乐曲起到了渲染烘托情绪的重要作用,单独聆听非常有必要。

2、分段聆听 深入体验

(1)第一部分的聆听,要求学生在出示的四幅画中寻找合适的与音乐相匹配,借助画面帮助学生把握夤夜形象和情感。

(2)聆听第二部分时,我主要从聆听分辨演奏乐器入手,并让学生随着音乐徒手模仿演奏。一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了夤夜要素提高音乐听辩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播放第三部分。重点引导学生从笛子和云锣的演奏中展开丰富想象. 帮助学生养成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作品的习惯。

(4)第四部分的聆听由于与第一部分较为相似,我主要通过音乐速度的变化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3、完整复听 拓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对乐曲对民族管弦乐队有更深入的印象,我借助录象,请学生边听边看,并牵引出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出空间布局。随后要求学生即兴对照画面,把全班分为四组按照四种民族乐器分类模仿管弦乐队演出样式,随《丰收锣鼓》音乐徒手演奏。不仅能有效激发孩子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民族乐器的四个分类。把音乐课堂推向了高潮。

上一篇:论草根文化下一篇:教师课件制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