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歌说课稿

2024-05-01

丰收之歌说课稿(精选9篇)

篇1:丰收之歌说课稿

丰收之歌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丰收之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收之歌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示的参评课件是《丰收之歌》,选自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我运用了PPT制做了教学课件。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丰收之歌》让学生了解丹麦的人文风情,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让学生感受乐曲表现出的欢快的场景,并知道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第一个环节:基础训练

出示学生学过的歌曲《小桥流水》歌谱,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中演唱作为发声练习。

由歌词内容导入到音程的练唱部分。这个部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把两组音程根据音高设计成摘苹果的自主学习环节,由学生点击其中的任意一个苹果出现一个音名,学生演唱,再通过链接返回主页面。由此反复。最后将一组音名同时出现学生巩固练唱,再进入第二组音程学习。

第二个环节:导入部分

通过老师现场配乐表演的两段舞蹈,介绍新授歌曲是一首丹麦民歌。再介绍丹麦的人文知识。这里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用不同的显示方式插入了9张图片,给学生欣赏。再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

通过了解音乐的欢快情绪,告诉大家音乐是表现丰收的场景,请大家在第二遍边听音乐边用丰收的动作表现音乐。

第三个环节:学习歌曲

出示歌谱,请学生找出歌谱中几处重复的部分,并用红色、绿色标出,用蓝色标出独立的一句,通过色块的区别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

分别出现组成歌曲的三个乐句旋律进行学习。

出示全谱,学生练习识谱,演唱旋律。

出示全部词谱,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随伴奏轻声配词。

用色块标出重复的旋律,提醒学生配词时注意音准。随伴奏演唱。

接下来我插入了8张丰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调动学生的兴趣。

随歌曲伴奏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用链接的方式出现打击乐伴奏图谱,让学生根据图谱用不同的打击乐伴奏。分组配乐演唱、演奏。

第四个环节:拓展

通过刚才的打击乐演奏,导入还可以用很多形式表现丰收场景。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随着乐曲中不断出现的乐器作出不同的演奏动作。

总结下课。

丰收之歌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题叫《丰收之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丰收之歌》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一拍一个音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使我们联想起人们围者着篝火跳起轮舞的欢乐场面。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全曲六个乐句构成结构图式是‖:a+b:‖+c+b这首歌曲大多呈分解和弦式进行(如第一乐句完全由分解和弦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为跳进,歌曲的情绪明朗欢快,具有活泼跳跃的民间舞蹈特点。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了解农村。让学生回到大自然。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艰辛,收获要付出心情的劳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四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导入,而谜语的答案又是和本课很好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导入歌曲时,我让孩子们首先欣赏了一组秋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以丰收为主题的。使学生了解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如:在歌曲中一音多字的教学中,我用笑脸的大小形象的表达演唱时间的长短,让学生的更容易理解。

3、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积极评价法: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发放丰收的果实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在节奏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我用谜语导入的形式,马上学生进入了状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2、读歌词解决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丰收之歌》这首歌,本课的难点是一音多字,我在读歌词的时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后又通过图示让学生自主的探索一音多字的唱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教师哼唱,再次感受

在学生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老师先引导他们劳动时嘴巴里面发出“嘿嘿”的声音,然后整首歌曲用“嘿嘿”来哼唱。用嘿来哼唱更接近歌曲的氛围。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学唱歌词:

在解决一音多字的基础上,找出相同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歌词带入到歌曲中,歌曲学习做到了水到渠成。

2、歌曲处理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首先我提问本歌曲的歌曲情绪。然后根据歌曲的情绪来演唱。接着我用独唱和齐唱的形式了演唱。最后我加入身势动作,收割,采栽,搬运。融入到歌曲中,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拓展思维,思想教育

1、欣赏《丰收锣鼓》:通过播放《丰收锣鼓》,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庆祝丰收的场景。

最后,在《丰收之歌》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2:丰收之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2.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他们圈出

来,读一读吧!(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指生说。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名字吧。课件出示: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树 柏树 木棉 白桦 银杏 水杉 金桂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

2、集中识字。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师: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生回答)

师: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师: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表示他们都是树木,右边表音提示了读音。形声字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字。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 榆树 橡树 楠树 棕树 石榴 椿树 柠檬树

(三)细品儿歌

师: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树木插图,他们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1.师:看看第一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特点? 生回答: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

小树林)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掌这个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2.师:看看第二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枫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红。

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绿装也就是绿衣服,所以装这个字下面是一个衣字,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师: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3.看看第三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木棉树喜欢温暖,生活在我国的南方。

桦树比较喜欢严寒,生活在我国的北方边疆。(耐、守、疆如何识记?)欣赏木棉树和桦树,观察图片,看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看看第四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师: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因为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

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师:出示图片欣赏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四)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

孩子们,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树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吧!(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再次朗读。)

(五)指导书写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六)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树之歌

树之歌

• 榆树(),槐树(),• 柳树树枝像()。• 石榴开花(),• 桂树开花十里香,• 桑树结果()。• 冬青四季(),• 棕树()在南方,• 橡树()守边疆。

课下,我们可以去校园里认认学校里的树木,上网搜集他们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树 木棉 桦树

银杏水杉

金桂

像手掌 红

绿

活化石

篇3:丰收之歌说课稿

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问号”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树立爱学习的信念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敢问、乐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好问、多问,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播放、玩中提问、生活中提问、讲故事和制作书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和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因此,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问题,以“一休”贯穿,与“一休”共同学习、共同思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决,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以四个活动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场所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敢问、乐问、善问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学生开“问号”之花、结“问号”之果、繁殖“问号”之森林,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情境寻找、体验“问号”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课前我用小魔术调动学生兴趣,又以在“百宝箱”中、生活中、图片中寻找“问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运用身体多感官寻找“问号”,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课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为主的课程。我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培根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多问个为什么做好铺垫,让“问号”贯穿课堂。

活动二:在百宝箱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挖掘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玩百宝箱的过程中,我用“一休哥”送来百宝箱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去发现问题的欲望。在箱内装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想玩的玩具,并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引出“问号”之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本课以“问号”之歌促发世界中充满了问号,大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号”的足迹,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为寻求解决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学(板书)。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四:巩固升华

我设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从观察对比图片到讲牛顿的故事,得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号。通过收集名人名句、赠送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五、说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处理重点上我紧扣教学目标,在寻找问题中培养他们敢问、乐问、好问的品质。我大胆的创设百宝箱,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又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勤学,通过名人故事让学生知道从小好问、勤学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爱学习的品质。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出示卡通问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用简洁的板书突破了勤学好问这一重难点。

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篇4:七子之歌说课稿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其课型为精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位于语文版三年级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子之歌》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 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课文选取了其中的《澳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句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

三、重点难点

其中目标1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用一课时(40分钟)完成。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诵读为主”。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安排了以下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及历史背景(15分钟)

把课文放在历史情景中教学。这篇课文表现的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必不可少。在课堂上简要介绍近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被列强虏去 的“七子”,是民族危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学习《澳门》(18分钟)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诵读为主”,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整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疑问,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疑问来组织教学。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然后交流讨论,适当点拨。结合师生课前查阅的资料,理解“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但是他们虏去的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等句子的含义。在反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特点,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2分钟)

一节好课应该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于这节课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所以我设想中的课堂结尾应该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七子之歌》的背景音乐声中,我用激昂的语调再次激发学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 “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陆续归来,1999年澳门也回来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回归。

篇5:长江之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是刘明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中的《长江之歌》一课,课型为唱歌课。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歌曲为G大调,4/4拍,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这是在学习了进行曲的基础上,对进行曲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歌曲作为一首影视金曲,也为本单元对影视金曲的欣赏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也是献给祖**亲的颂歌。

(二)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祖**亲,热爱长江,并能主动探索更多赞美祖国的音乐。

2.知识与能力: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长江之歌》。

3.途径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观察、讨论、演唱来学习歌曲。

(三)重点难点

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中,我预计有以下重难点:

1.重点是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

2.难点是对歌曲中三个乐段不同情绪的把握。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义务教育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性格活泼,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好,积极性与活跃性容易被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影视金曲的了解不足,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以下教法:我用多媒体课件和钢琴,采用情境法并结合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还有启发式的教学法,既突出重点优突破了难点。

四、说学法

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视觉图像法、联想想象法、对比听赏法、模拟演唱法、合作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也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我们音乐组快乐教育四步教学法:1.走进课堂,感受快乐。2探究音乐,体验快乐。3实践活动,创造快乐。4音乐速递,传递快乐。

第一环节:走进课堂,感受快乐。

首先,我将播放《话说长江》的视频片段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长江沿岸的一些风光,了解长江。(此环节预计为3分钟,这样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为下面对长江的介绍做下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音乐,体验快乐。

1.了解长江。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简介长江,让学生了解长江全长、源头、流经九省二市、入海口。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知道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个雪山?“你向东海奔去”的入海口是哪里?。(此环节3分钟,让学生了解长江,从而更有利于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2.初听音乐。让学生聆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哪个地方你最喜欢?试着哼唱该处的简谱。(此环节为4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欣赏音乐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识谱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3.学唱歌曲。我将在范唱一遍《长江之歌》后,让学生通过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边唱边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我再归纳总结歌曲为ABA三段体结构。然后学生跟琴填词演唱,思考歌曲三个部分旋律分别有何特点?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学生演唱完毕后分组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最后我归纳总结。我在每分析完一个乐段后,将单独让学生演唱该段,体会该段情绪特点。(此环节为15分钟,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逐渐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4.完整演唱。我将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完整体验歌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对比。(此环节为3分钟,让学生在分段演唱歌曲后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歌曲每个段落的情绪,加深对整个歌曲情感的把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力。)

第三环节:实践活动,创造快乐。

将学生分成两组,小组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例如领唱,齐唱,独唱,轮唱等形式)然后师生互相评价。(此环节为5分钟,让学生对演唱形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探究音乐的习惯。)

第四环节:音乐速递,传递快乐。

我将播放《话说长江》——从宜宾到重庆。拓展升华本课内容,学生在观赏视频后,伴着《长江之歌》走出教室,使学生对长江之美回味无穷。(此环节为5分钟,选取《话说长江》中有关于宜宾的视频,在总结本课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

切的感受到长江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加深对长江了解和对长江感情。)

篇6:牧童之歌说课稿

1、教学内容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一课。

2、分析教学对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歌曲的认知领域有了近一步的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广阔的视野,趣味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于学习体验中获取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之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和第四乐句一气呵成,第三句中使用了较多的附点节奏,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而第四乐句则以较舒缓的节奏唱出了牧童愉快的心情,概括了全曲。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用饱满活泼的情绪、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习,了解牧童放牧生活,体会牧童草原放牧时的欢快、愉悦心情。技能目标:会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增强对于牧童生活的向往。

5、教学重、难点、关键点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标确定,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

1、学习歌曲《牧童之歌》

2、体会牧童放牧时欢快愉悦的心情并能用歌声来表达。教学难点是:《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二、说教法:

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又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由“情”手入,创设体验牧童一天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参观法,谈话法,音乐欣赏法,游戏法等教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本课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参与和体验课堂,在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钢琴版欣赏导入,发现牧童

2、创设情境,走进牧童

3、节奏难点训练,模仿牧童

4、学唱歌曲,体验牧童

5、歌曲处理和表现,融入牧童

6、拓展延伸,梦忆牧童

7、(一)钢琴版欣赏导入,发现牧童首先,我选用了一段学生弹奏的钢琴曲《欢乐的牧童》的视频片段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中熟悉旋律,并且通过谈话的方式提问,你们了解这首钢琴曲吗?表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了解本节课的一个主线—牧童。

(二)创设情境,走进牧童的生活在同学们初探了牧童这个话题后,通过播放《牧童之歌》伴奏+循环播放新疆天山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雪山、河流、草地、来到放牧牛羊的牧童生活中,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了牧童的生活。

(三)节奏训练,突破难点,模仿牧童这一环节是为本节课的难点附点节奏的掌握做铺垫,首先我给同学们设了一问:你听草原上传来而来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让学生从刚刚播放中寻找到马蹄的声音,让学生用手来制造声音来表现节奏:XX X。X XX X接下去让学生按照这样的节奏来朗读: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从而让学生领会附点节奏,为后面歌曲的难点学唱做好铺垫。

(四)学唱歌曲,体验牧童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体验牧童的放牧的快乐感受,首先我创设草原上放牧开心唱歌的情境让同学们聆听牧童的歌声,体验歌曲的活泼情绪,接下去让学生伴随着音乐用手来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为了让同学们更准确的唱好这首歌曲,我采用了聆听听钢琴旋律,跟琴用LU来轻声哼唱,跟琴唱歌谱,跟琴假声演唱,填词演唱,歌曲情绪处理等方式,在学唱的过程中让学生轻快活泼,像马蹄声一样有弹性的演唱,并且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让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体验牧童的生活。

(五)歌曲处理和表现,融入牧童在前一环节中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对于歌曲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此环节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这里得到一次呈现,我用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一边用手为歌曲伴奏,一边演唱,第二个环节我将学生分成两组用卡农演唱的方式表现学生身灵其境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和牧童在追逐嬉戏的欢乐情景。又一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篇7:13册七子之歌说课稿

内容: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中的唱歌内容《七子之歌——澳门》。

一、教材分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的音乐,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其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与感受,从而对这种听觉的艺术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与情感。

《七子之歌——澳门》是学生升入初中音乐课的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一课。作为中学阶段的第一节音乐课,本课对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对以后的教学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单元共有一首歌曲和三首欣赏曲,都是港澳回归以及盼望台湾统一的内容,主要表达的是港澳同胞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和祖国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七子之歌——澳门》属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表达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二、学情分析:“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学生们经常在电视或者晚会中听到,因此很多学生都会演唱这首歌曲或者对歌曲的熟悉度较高.介于此种情况,课堂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体会歌曲从速度,力度、音色上如何表现情感方面.三、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对《七》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3、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中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情绪、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理解歌曲中力度、节奏、两个乐段间音区的变化、表现形式的对比等音乐要素,所表达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教法)、分析讨论法、比较法、探索体验法、视听结合法(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课型:以欣赏学唱为主的综合实践课 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揭示课题,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澳门》,体会曲中流露的思乡之情,让学生谈初步感受及对澳门的了解。(板书课题:七子之歌——澳门)

(二)师生交流、理解歌曲

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macau”是由闽南方言妈祖庙转化而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在妈祖庙前登陆。从此以“macau”称澳门。

 让学生集体朗诵歌词,教师用七子之歌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

 播放歌曲:感受歌曲中节奏(弱起、切分、附点、四拍长音)、旋律(五、六度大跳)力度、演唱形式(独唱、合唱)的运用,结束句4次出现母亲,表达了从呐喊到深情的期盼。

(三)学唱歌曲、感受音乐。 播放歌曲,跟唱。

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等形式及唱谱、唱词等手段引导学生总结出歌曲的旋律特点,情绪变化及结构形式。

 跟伴奏完整演唱。理解音乐对作品的诠释。

(有步骤地让学生聆听音乐,揭示音响流动的各种含义与音乐要素的内在联系。以循环渐进的方式及不同的演唱手段学习歌曲,并且同时进行歌曲的处理。)

(四)了解背景、情感深入

 请学生谈谈对创作背景的了解(教师针对学生发言及时评价),用课件展示词曲的创作背景。 介绍创作背景:本部作品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作者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从而写下了《七子之歌》的爱国思乡之作。表现了他在独居异域他邦期间,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

(五)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 课件展示澳门交接仪式。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视频

 师:在过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经有七个“孩子”离开了祖**亲的怀抱,你们知道是哪七个吗?(有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简介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图,介绍七子。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的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设计意图是进一步强化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并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六)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响遍了大江南北,那满怀深情的主旋律,几乎家喻户晓。今天咱们学习这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颗爱国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国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家立足现在,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能,将来用大家的能力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七)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澳门

1=C 4/4 闻一多词 李海鹰曲

五、教学理念:

篇8:卖报歌说课稿

《卖报歌》的诞生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讲了聂耳同情小毛丫的遭遇,为了帮助她,和安娥一起合作写下了《卖报歌》。《卖报歌》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由于创作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等情况肯定比较陌生,但是却充满了好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去探索这首优美悦耳的老歌背后那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聂耳对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们也要象小报童一样用乐观、自信、向上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新生活的情感

二、说设计理念

《<卖报歌>的诞生》中主要讲述的是聂耳卖报小女孩的遭遇而迸发出音乐灵感写下的《卖报歌》的经过。所以,教学本课时我认为要紧扣课题中的“诞生”,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一)、整体把握,了解《卖报歌》是怎样诞生的。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抓住“《卖报歌》是怎样诞生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交流中了解《卖报歌》诞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了解聂耳对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1、师生共同交流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图片和资料,了解当时人们的苦难生活,唤起学生的同情心。

2、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读中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直观又有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思想感情。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新课。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师生齐唱国歌。

2、教师导:你们指导《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聂耳)

3、展示聂耳资料。((幻灯片))

4、师:聂耳除了写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之外,还写了许多动听的歌曲。聂耳创作这些歌曲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亡的时代。下面,请大家展示你们搜集到的关于“一?二八”的图片和资料。(幻灯片)

5、教师播放《卖报歌》(幻灯片):《卖报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入手,展示聂耳的资料以及图片,大概地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6、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聂耳同情小毛头的遭遇,为了帮助她,和安娥一起合作《卖报歌》。)

教师小结:同学们,“一?二八”日本轰炸上海,上海的人们过着苦难的生活,小毛头一家就是他们的缩影。聂耳同情她,又是怎么帮助她?

7、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过程。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幻灯片)

1、教师导: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

193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上飘着雪花,刺骨的寒风在上海的街头盘旋,吹在脸上,像针扎似的。(把寒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比作针扎感受,说明天气极端的寒冷。)

3、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现在我们一般躲在家里,等天气好了再出来。可是在当时人们为什么还要出来呢?“霞飞路、吕班路口仍是熙熙攘攘,汽车的喇叭声、小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人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来挣钱,否则就得冻死、饿死。)

4、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循着这稚嫩的因寒冷而发颤的声音望去,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正站在路边,摇动着手中的报纸叫卖着,但很少有人买。小姑娘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裳,椭圆形的小脸蛋儿被寒风吹得通红,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倒是十分有神。

5、讨论小姑娘问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卖报?

(家被炸平了,全家人只得到处流浪。父亲又有病,全家人生活没有着落,小毛头才不得不出来卖报。)

6、指导学生分角色地朗读第2至9自然段。

7、师:天气这么寒冷,小毛头为了生活仍然要出来卖报。

聂耳了解了小毛头的遭遇,非常同情,那么他是怎么帮助小毛头的?

8、指名反馈。

1)给了小毛头一点儿钱,但自己并不宽裕。

2)给小毛头写首歌,让她边卖报边唱,可以多卖些,多挣些钱。

3)一字一句教小毛头唱。

9、师:就这样,《卖报歌》就这样诞生了。《卖报歌》很快流传开了。不但卖报的孩子爱唱,全国的儿童都爱唱这首歌。

10、学生说说《卖报歌》诞生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读中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三、设置一个情景剧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进一步理解创作背景及诞生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从小毛头的苦难生活中,你有什么体会?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篇9:卖报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月段结构。这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

2、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歌曲《卖报歌》,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同龄孩子的悲惨生活,学习他们对待生活的那种乐观、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习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3)知识技能: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

4、教学重点:歌曲情感表现。

5、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

二、说教法:

本课我综合使用创设情景法、歌曲接龙游戏法、听辩体验感受法等教法与课堂乐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三、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学习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

2、自主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听中产生自方学习的兴趣与习惯,选择最适合表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弹唱问好:

2、趣味发声:

(二)引情——对比感受导入:

1、联系实际提问:

2、对比介绍

(三)激情——了解歌曲背景及聂耳的生平

1、放录音初听歌曲感受

2、观图了解熟悉歌词同时分散难点

(四)体验——学唱歌曲:

1、歌曲难点学习及情感渗透

2、渗透乐理解决难点节奏

3、激趣引导用听唱法自学歌曲

(五)创设情境——歌曲处理:

①对比听赏了解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放录音)

②学生听后讨论说看法,尝试演唱。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创作表演。

五、拓展——学唱歌谱

①出小黑板(唱名旋律)师弹奏旋律,生听琴唱唱名旋律。

②再听琴唱质疑师自弹自唱,生听后跟琴唱解决。

③完整听唱唱名旋律。

④竖笛吹奏练习,好生范师生同仿吹。

六、总结——小结结束:说收获

板书设计:

卖报歌

作曲:聂耳(人民音乐家)

音符名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丰收之歌说课稿】相关文章:

果园丰收05-05

《庆丰收》05-23

《丰收歌舞》教案05-18

丰收的季节范文05-19

丰收的秋天教案04-14

为丰收加速诗歌04-18

数学丰收了教案04-23

大班苹果丰收教案05-20

《苹果丰收》教案设计05-20

丰收的季节日记05-29

上一篇:有点难度的急转弯下一篇:乙醇发酵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