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4-05-17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精选10篇)

篇1: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蒲县乔家湾中学 金丽娟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运用,有效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英语教学已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需求。它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合作,学生很少有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同时全班集体授课模式仍占目前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初中英语在初一下册就过早出现了两极分化。《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合作学习成为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也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与基本理念

1、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追求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它强调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真诚的合作,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 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 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效果突出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更多,学的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均衡的教学目标。

(3)师生观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 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5)情境观 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 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二、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光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往往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

合作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将自己所注意到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二)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 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三)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比如,任务一给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开讨论,对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赞同或反对,更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生参与面不广,配合不积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师方面

1.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平时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不少教师对小组学习互动的理解存在着以下误区:

(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和听课教师而故弄玄虚。

(2)小组学习互动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力。

(3)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4)知道小组学习互动的意义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不少教师把小组学习看作课堂教学的“万全之策”。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堂堂必用,或者活动设计没有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3.准备不足,互动仓促

许多教师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小组互动中,如设计making a survey and fill in the chart活动。但很多教师会提早结束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汇报反馈环节,学生刚刚做好交流准备,思维的火花就被老师匆忙的教学节奏扑灭了。这样,学生的反馈也仅仅是一些表层肤浅的问答,小组互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4.小组操作,缺乏规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小组的划分。最常见的是按座位分成两人或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方便开展小组活动,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快组合在一起,进行交流,而那些性格内向,基础不好的学生勉强组成一组,个别学生则孤苦伶仃,无人顾及,甚至活动结束前,老师也没过问,好像这些学生不是课堂的组成部分,导致这些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受冷落,自尊心受到伤害。5.评价制度不够全面

教师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如果没有公正合理的评价准则就容易挫伤学生的信心。比如许多教师喜欢抢答形式的小组竞赛,在开始前教师习惯在黑板一角写上A1、A2、A3、A4来区分组别,由于事先没有必要的规则说明,竞赛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低难度问题,学生往往会一拥而起,教师无法分清第一位回答者,只能每组画一面红旗(或其它简笔画)以示公平。在2、3人同时起立抢答时,教师会选定其中1人,回答正确后授予一面红旗,其他回答的学生则无奈地坐下,内心则是对裁判不公的抱怨。而且由于教师没有规定得到过红旗的同学应该在组内没有其他组员回答的情况下再次抢答,这样的小组竞赛往往又成为学优生的个人秀,组内其他组员则习惯地充当起拍手的观众。

三、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这些问题已被多数教师所注意。为此,就这些现象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有益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1.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交换角色

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内容;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3.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英语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4.运用多维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

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参加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老师应及时地给出科学的评价,及时鼓励,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要有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谁都会犯错误,怕犯错误就不会有成功。及时的过程评价会让学生更加自信,有满足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次,除过程评价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郭砚冰.2002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 2.庞维图.2003.《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郑士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与解决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4.林立、王之江.2005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郑保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教育评论,2005.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姓名:金丽娟 电话:*** 邮编:041200 工作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乔家湾中学 通讯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西大街文公路19号

篇2: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在教学中,我为了能够有效的完成英语课程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并力求有效。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有效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备课

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备课。在初中阶段,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情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并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到达有效必须要备《英语课程标准》、备方法、备学法、备学情、备问题设计等。只有做到有效备课,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放矢,才能使小组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有效的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在一节课中需要设计几个问题放在小组中进行合作,问题难度的大小等。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2-3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不要过多,问题难度适中,难度的把握要大于个体,小于群体。如果问题的难度小于学生个体,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大于群体,也就是说超出小组集体研究能力的范围,小组合作也研究不出来结果,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就达不到有效,即合作学习无效,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更谈不到了。只有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所制定的目标才能得以完成。

三、有效的分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的可持续发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重在分组和小组成员的分工。

我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在小组分组和小组成员的分工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没有进行分组,更谈不上小组分工了。问题提出后,就让同学们合作研究,结果场面十分混乱,班级几十个小喇叭一起出声讨论,声音嘈杂,还有的同学溜号,不务正业,唠嗑,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趁乱打闹,使课堂秩序难以调控。

为此,学校领导和科研室的同事及时帮我进行了诊断,本着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调整。首先,进行有效分组,班级按座次前后桌4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各合作小组,由于有的班级余数不足4人,那么,就将他们分在其它组中。其次,在分组过程中,注意了组与组之间学生的知识、语言表达、整理材料等方面的能力,力求组与组之间能力水平差异不大,必要时打乱座次。第三,分组完成后,就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任务到人,责任明确,小组内设有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纪律管理员等,组内成员的职位不固定,采取轮换制。通过这种有效的分组和责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干,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相互帮助,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有效的倾听

在有效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课堂教学秩序,在一个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就不要说话,要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内容,并将他人发言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分析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需要,要对发言者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恰当的补充和评价。

五、有效的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活动起来了,教师的位置在哪?是不是学生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置身事外。我认为,学生活动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小组的活动之中。这时老师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出现难度的时候,或者合作学习的场面出现混乱时,教师要对学生活动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控,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调控,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

篇3: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共同体”中互帮互助, 展开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能明显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但是笔者在现实的教学中, 却发现许多合作学习都是低效的, 很容易流于形式.于是, 我们常常会看到以下场面:

1.学生合作不主动.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使用中文进行讨论, 失去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使合作流于形式, 实效性很差.

2.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天塌下来, 有高个子撑着”,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 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精心设计语言情景, 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学生要获取语言知识, 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而教师通过设计语言情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 在角色中完成各种学习内容, 以达到教师在课前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则成为旁观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导应只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 9A Unit6 Welcome to the Unit中, A部分给出了一个Detective’s Report, 讲述了一个谋杀案和其中4个嫌疑犯的基本情况, 要求找出谁是凶手, 把凶手的名字填到空格内.B部分是一个海报, 要求学生猜一下凶手的外貌, 并且把他画下来.但是如果仅仅做了这些的话, 对于语言的训练肯定是不够的.所以, 这节课我就进行了改编.既然是Unit6的第一课时, 我就把它和Unit5的主题———电影连接起来, 改编成了一个短剧.教师变成导演, 学生变成了演员.设置了4个场景, Scene 1地点为会议室, 有一位同学扮演官员的角色, 向警探们发布任务, 呈现谋杀案的基本情况, 并要求警探们去审讯嫌疑犯, 导入到Scene2.Scene2地点为审讯室, 以二人为小组, 按任务以对话的形式熟悉4个嫌疑犯的基本情况, 同时对口语进行训练.Scene3则是一个Report, 要求警探们对官员就审讯情况进行汇报, 这是语言训练从对话进入到语篇部分, 难度有所提高, 并使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最后, 警探们进行讨论, 谁最可能是凶手, 并进行描述, 说出理由, 进行了思维的拓展.Scene4教师设置了The suspect ran away secretly at night!这个情景, 很顺畅地进入了B部分, 并且把B部分的海报改编成了电视新闻, 对于Scene1-3进行了再次巩固.教师基本没有参与, 而学生兴趣很浓,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而且实效性很强, 对话和语篇表述都非常流利, 每个环节都有练有展有评, 达到了语言综合能力训练的效果.说明情景设计好了, 是可以代替教师的讲授的, 更重要的是, 在情景中课堂不再是一种负担, 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效果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重视小组建设

1. 合理分组, 优化组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教师在编组时注意就近搭配, 优化组合, 使组内优劣互补, 组外水平相当.每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 要兼顾男女比例, 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这样方便对于合作和小组合作.并且选出一个小组长, 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2. 重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

A.组长在小组内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以, 组长的选拔一定要慎重考虑, 得到全组同学的认可.小组新建时, 可由老师先定组长, 由组长挑选组员, 经过学生间的互动,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样对于学生也是一大促进.在小组逐渐成熟之后, 可以同时对于组长和组员进行考核.可以由组员自行民主选出本组表现好、有威信的学生担任新组长.

B.“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 所以对于小组长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他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协调者.小组长要率领本组组员,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并合理分配任务, 精确把握学习时间, 确保小组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干恰当的事, 讨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话, 不说无关的话题.小组长在课堂上要清楚地知道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生板演、回答提问、交流发言方面, 小组长一定作好调控, 要有针对性, 不要只让优生参与.另外, 在组内, 组长要带头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组员, 要互相团结, 互相帮助.当组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组长能够热心帮助组员解决困难.

(三)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

设计语言情景, 用情景导学固然能够吸引大部分同学, 但如果再有评价体制, 课堂效果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所以在展示时, 我采取了小组评分制, 奖罚分明.

A.奖励方面.每月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 和评优评先挂钩.哪位同学展示了, 那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分, 补充别的小组发言也能得分, 基础薄弱的同学展示双倍加分, 所有的小组得分也记入个人得分中去.这个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 燃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 小组内他们更关注薄弱同学的学习情况, 并热情地帮助他们, 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了, 从另一方面也避免或是减缓了学困生的出现.

B.惩罚方面.对扰乱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或是不参与的同学, 每次进行扣分, 对小组有贡献的相应加分.这样一段时间之后, 小组的每个同学得分上就有很大差异了.在此基础上, 每月对每位成员进行考核, 由小组长对于现有的组员进行调整.这样, 扰乱或者不参与者就会感到压力, 在以后的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进来, 从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四) 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有效, 深入的思考是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必须给出充足的时间, 才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 将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 通过铺垫和蓄势, 在后续的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从而给出富有思想和深度的结果.所以, 在教学中切忌因为赶进度而匆忙结束讨论, 直接让学生report, 那并不是节省时间, 反而是时间的浪费.所以,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 既要保证思考和讨论空间, 也不能无限制地进行时间的浪费.在大多数同学完成之后, 及时喊停, 才能真正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 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合作,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 明显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 在现实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日常教育中, 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手段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永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今日中国教研》2008年第二期.

篇4: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55-01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来的,目前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求的是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进步,而不是每个人的成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互相帮助学习,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是它不仅让学生从老师单一方向获取知识,还能从其他成员当中获取知识,它的目标是共赢。小组合作学习互动性非常强,在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要求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求同学之间的互动。因此,它对老师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比较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启发、帮助学生之间的相互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习氛围更浓,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英语教学活动取得很大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也在逐渐实践当中,“填鸭式”传统教学逐渐被取代。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 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不会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课堂经常出现冷场情况。

2. 小组成员参与面少,往往发言的都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差的没有真正参与当中,合作深度不够。

3.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这些问题,归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而我们以前的教学主要是单词、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对于口语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有种想说说不出口的感觉,因此在交流讨论当中他们不敢开口讲。

2. 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多学生都没有事先准备,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些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害怕说错,不愿意参与到其中,配合不积极。

3. 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不足。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小组合作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在短时间很难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老师为了应试教育,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就不重视。

4.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国外发展的很好,但在我国还没有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实际的过程当中取得的效果不是那么满意。很多时候,老师在分组的时候也没有一个规范,人员的搭配不合理,不能起到一个好的效果。

三、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策略。

1. 真正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学习的主角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老师更应该明确的是学生才是主体,他们既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设计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也要引导他们组织、设计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让他们主动参与,还能提高他们积极性,真正做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实现小组合作的互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小组成员搭配合理,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搭配非常重要,老师应该充分考虑整个班集体的情况,精心巧妙地组合各小组成员,争取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比较均衡。每个小组都应该有学习成绩好的与学习成绩差的,男女数量也要平衡,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不能有的小组性格活跃的很多,有的小组都是比较内向的。要每个小组都有活跃和内向的成员,让活跃的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讨论气氛。同时,小组成员的分工应该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有明确的职责,相互促进,需要有组长监督其他的成员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且定期地交换成员角色,帮助学生更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英语学习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合作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跟老师互动交流,还要跟成员互动交流。他们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只是老师,还有同学。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个成员的进步都有同伴的建议、提醒等。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也要更多地去关注他人,给予伙伴更多的意见。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有相互尊重,善于接纳他人的意见、建议。这些都是学习合作的技巧,而这些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如果老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这些技巧,合作学习就很难取得效果。只有在充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进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正在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应该适应时代,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加完善。针对我国小组合作学习现有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参与面少等问题关注起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不断的努力探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今后教育的趋势,还需要广大老师的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宋珊.浅谈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民主教学.2013.

[2] 杜以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

[3] 范晓红.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2012.

[4] 徐剑英.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J].读写杂志.2011.

篇5: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分组,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

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的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2.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如设置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操作员、发言人等,一段时间后轮换,实现小组角色互换,增进互动。并要求他们在讨论时,既要能有根据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能与小组同学相互协调,愉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另外,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适时进行成员调整。

3.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

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讨论的内容必须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是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困难,又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完成的,一般的操作实验题、开放题、意见分歧题,易混难辩题目,均可采用,以保证学生讨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有意识有步骤的培养。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曾列举以下要求: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说明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求助别人要有礼,得到帮助表谢意;反思自己有勇气,肯定别人得虚心;自控守纪勿喧哗,依次发言从多数,帮助同学要热情,耐心周到困难除;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鼓掌拇指跷;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建议之前思考好,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组员共商量,交往合作争第一。教师把这些顺口溜似的要求作为学生合作的准则,教给学生,经常对照以达成共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开展。

5.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合作机制。“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专栏,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中的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习惯,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上需要信心、精心、耐心和恒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大有镇中学

篇6: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建立有效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改变学生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心理学家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所以英语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

(一)选择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途径。

(1)让学生们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小组合作形式扮成不同的角色,如记者(Reporter)、观众(audience)或被采访者等,来完成教学采访(Making a interview)活动。

(2)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话题(Topic)”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积极认真的讨论(Discussing)得出结果,或根据 “话题”展开黑白双方的辩论(Debating)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如:正方Money is the most important;反方 Money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3)让小组学生借助于一定材料和道具,以角色(Role-play)扮演的形式来完成课本剧等教学任务。表演的内容取材广泛,可长可短,角色的分配可多可少,语言的运用可自由发挥,教师可适当参与表演。

(4)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根据老师设置的情景,通过感官猜测(Guessing)或动作的实施来完成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单词、词语接龙、词汇PK;编chant、参与游戏(Games)与竞赛(Competition);看图说话、编制对话训练口语;制作英语手抄报、作品展示;互动听力;共同预习复习课文、朗读背诵课文;设计每日新闻播报;每日一题的作业;分组编制英语复习专题(形容词专练、反身代词专练等);外国电影配音或凭借多媒体网络资源制作一节精美的英语课件;组际之间练习写作;收集整理归纳与英语有关的广告词、标识语、成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等等。

(二)教师要当好策划人。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与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和谐关系,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消费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行之有效,英语教师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1)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

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2)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四听:听清楚教师的目标要求;听清楚同学的发言、不去插嘴;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完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3)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

(4)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5)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6)教师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进行调控,给予巧妙地点拨与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7)为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教师应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差异,分层次的设计作业,避免 “一刀切”,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促使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这一目标。

(8)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及时进行以鼓励为主的总结评价,看一看哪

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闪光点,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搭档奖”、“最佳小组奖”、“最佳创新奖”、“共同进步奖”等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进行奖励,譬如建立“小组成员学习加分表”加分、“小组竞赛栏”贴小红花、小红旗、或发给小的学习用品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学生更乐于参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

篇7: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赵晓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重要的方式之一,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意学,快乐的学,理应成为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如今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而物理学科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垄断了课堂信息源,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受到抑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小班化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本文重在论述初中物理课堂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进行。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落实必将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间为了完成组内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分工,组内成员的每个人都要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某教师上“平面镜”公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做好前期的组内分工指导,以致学生目标不明确,每个小组在合作时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的大半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所有实验,眼看要下课,上课的教师只得让所有学生停止实验,匆忙将结论告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这节课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遗憾,但如果改变一下方式,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将组内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在这个合作中主要有数据记录,像的观察,数据处理,总结汇报这几个角色。这样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确分工、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就不会出现前面匆匆收场的尴尬局面。当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组织、合作下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才起了应有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目标的。教师必须首先从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对此有所把握和感悟。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切教学安排,而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特征是“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关注过程、尊重个性”,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学生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必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搭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和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和参与”的关系,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教师和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及时的评价和激励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多样化,个体化的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实现个体的价值。而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学生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于是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为有利于学生的能力互补和相互促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采用小组评价,及时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各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态度,及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应淡化标准化试题的僵化内容,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重在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鼓励的掌声,极大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课堂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

2、李勇《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物理教学探讨 2009,7

篇8: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金字塔学习理论指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差;而兵教兵、兵带兵的方式效果最好。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更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讲,学生听,总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小组合作是互讲、互听、互评,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教师讲授课堂上,不好意思回答问题和发表看法,而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上,在同伴之间,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畏惧,更增强了自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意义之重大显而易见。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突显“二性”——实效性和时效性

小组合作虽然优势众多,但在使用中如果不注重合作的实效和时效,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骤然下降,导致小组合作的无效、低效,造成重形式、轻效果。

1.实效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原则简言之就是指有效、有用。要凸显小组合作的有用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的合理划分。小组划分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为1-6号;小组的划分最好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层次性;几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应力求均衡,以利于优胜小组的评比。

(2)小组长的任命和职责。小组长可以教师任命为组里的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担当,也可以由学生推选出组长,可以领导小组其他组员开展活动。小组长要有协调能力,开展活动时有号召力。小组长还应该有为小组同学积分的能力,如默写单词,每次10个,对一个加1分,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积极踊跃的,每一次加3分,回答对一次加5分等,利于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组际间评比。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组际间竞争首先应规定评比标准。以划分小组开始时计算小组的平均成绩,以后考试按6个小组所提高的分数多少,以此记60、50、……10分;其次,每次小组活动记分,每一节课按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和准确度也依次记为6、5……1分;学生的参与度,参与人数最多的记5分等,各项记分每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一学期一总结。这样,学生在竞争氛围内,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奋力进取的学习精神。

(4)问题、任务的有用性。小组活动往往有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忽视了小组合作的真正意义。把握小组合作的有用性是有效开展小组活动的关键所在。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教师不忙于给与点拨或给出答案,而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而解决。如,The ground are all wet.It___ rain at night.A must B can C should D might这个选择题就可以让小组讨论而选择,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对于prevent from、stop from、keep from等的用法也可以让学生查询资料或讨论而得出三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时效性原则。所谓时效性原则是小组活动的开展的最佳时间,不能一节课从头至尾都合作、探究。如一位教师上初三研讨课,复习内容是9A Unit1,这位教师从单词和短语的复习star sign、patient、out-going等You are patient enough to wait for so long等重点句子、到语法、到口语渗透、到练习,每一环节都是小组合作,学生都会叽叽喳喳一阵,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收效甚微。突显时效性,应该在学生有疑时而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而用,否则,效果低下甚至无效。

3.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要落实小组合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相结合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如果大、小问题都合作,学生也没有了自己探究的机会、思考问题的时间。如学习8B Unit6 Welcome to the unit A部分时,对于6幅图片、disabled、homeless、elderly等的单词,小组合作就欠科学性,自主学习85%的同学不会感到有难度,小组合作就是浪费。而B部分,是谈论能为需要帮助的人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以对话的形式而开展,pair work就显出合作的重要性。

篇9: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分组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男女比例、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各个小组在综合能力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以便于组际间进行竞争和评价。我在组建小组时6人为一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合作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场景,教师设计的主题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隨便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不能轻易地让学生服从自己的答案。各个小组明确任务后进行对话、短剧的编排,或者就问题进行讨论,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形成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也不能放松自己,要参与到小组中,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引导学生提高合作的技巧,解决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看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总结的问题教师绝不讲解,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归纳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纠正补充。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不应该忽略自己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没有教师的合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偏离方向,只是流于形式。

有效地评价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后,教师应该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在评价时为学困生和沉默少语的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还应该对小组的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于合作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要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达到有效,教师就应该创设可操作性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互动的运用语言氛围,重视语言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朱春艳.在初中英语课堂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上海师范大学,2011.

篇10: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问题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学习方式,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 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可行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

2、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专家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实际行为的目的。

3、行动研究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研究目的——为改进行动而研究,研究对象——对行动进行研究,研究环境——在行动中研究,研究人员——行动者进行研究,研究范围——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进程——边行动边调整,研究结果——行动的改进、发展。

4、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是一种普及型的适宜大众化推广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行动研究中要有对行动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行动加以改进。行动研究的重心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

5、从事行动研究一般遵循下列程序:(1)明确问题;(2)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计划;(3)按计划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以确认目标已实现的程度;(4)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之间的一般原则、策略、方法;(5)在下一个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策略、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的现状 由于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许多教学研究正在尝试之中,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还常常限于小组讨论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教师的困惑 目前我们几位教师商量后,普遍感到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什么是有效的分组方式?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设计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③教学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设计将更为有效呢?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将更为有效呢?本文就这几个方面作一些肤浅的研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一(分组的有效性)

问题情景:在分组时有时为了方便,考虑了“就近原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案:①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②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初步表明:第①种方案学生合作的不深入,甚至有些学生不愿合作;第②种合作时比较热列,但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个别小组合作比较深入,个别小组合作地比较勉强,合作的深度不够。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为了更有效地分组,于是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

初中生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为了了解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情况,以方便我们对其进行一些分析与研究。您无需填写班级与姓名,请务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你的数学学习情况在班级里属于: ①优秀 ②中等 ③不太好

2、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喜欢:

①听老师讲解 ②自己独立思考 ③与同学讨论

3、在数学课中你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吗?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你喜欢和怎样的同学在一起学习?

5、你经常向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吗?①经常 ②有时有 ③几乎没有

6、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人数你觉得最好是

①2人 ②4——6人 ③6人以上

7、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有何好的建议?

通过调查表明: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喜欢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一起。在这个前提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也有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

目前人们对合作学习时的分组,多数赞同“异质分组”的意见,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的确效果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为一些优秀学生控制,使得其他学生缺少发言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作更深的探讨。(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同质分组呢?于是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了同质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如下现象:学生组内合作得到加强,十分融洽,有条理性;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初步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采用“异质分组”,可以淡化组内竞争,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推理性较强的学习活动,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 组间互补。

新课程倡导学习的有效性,更倡导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有权利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我们对于分组的观点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表明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与学生有关,而且与学习的内容有关,也与问题设计、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有关,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四、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二(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问题情景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四棱柱有几个顶点?五棱柱呢?发现学生几乎不需要合作就可以解决。

问题情景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

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发现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是对回答为什么时遇到了困难。

问题情景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你认为n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发现大都数学生很难进入合作角色,不知如何下手。

情景分析:在问题情景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以至于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题目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也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和几条棱?五棱柱呢?六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在问题情景二中,这道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回答。在问题情景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性的问题:2条直线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有几个交点?„„100条直线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呢?

问题设计方案的策略:研究表明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然而,许多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问题重组。就探索性而言,以上问题情景一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称为具有弱探索性,以上问题情景三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称为具有强探索性。对于弱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强化,对于强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弱化,即让它具有层次感、可操作性。对于一个确定性的命题我们也可以把它改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五、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三(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问题情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上册)“展开于折叠”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⑴能得到那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⑵你能设法得到下面的图形吗? 在这一课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但是由于没有较多现成的正方体,学生很难开展研究,有的教师只是自己包办,自己做了几个正方体,然后自己用剪刀把它们剪开,让学生观察;有的教师干脆把11种展开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这样的教学方式行吗?

我们发现这样的设计完全是违背新课程的理念的,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人制作几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边长大约4cm左右,大小一样是为了便于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4人一小组(异质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活动中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让他们把得到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得到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最后让他们找一找把相同的放到同一组,最后便得到了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最后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们剪开了几条棱,为什么?

②你觉得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怎样得特点?

我们觉得具有实验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似图形的研究中我们特意设计了一节活动课——相似图形与自然,让学生回去到自然界中收集相似的植物叶子,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在小组活动中,我让他们测量相似叶子的直径(即叶子上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和周长。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测量周长,同时提出以下研究步骤:

⑴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直径,并计算出相似比k ⑵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周长,并计算出周长比k

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周长比与相似比有何关系?

在这一节课中,发现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很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也容易展开。

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四(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问题情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下现象:①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②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并不是立即开展讨论的,他们各自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期间包括计算、推理、猜测,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重组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吗?在合作学习中其它的学习方式在时间上是否需要限制呢?

情景分析:我们认为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自发重组进行活动,是符合学生研究问题的特点的:方便性、可操作性,人少更易协调地开展活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不立即开展讨论,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

行动策略:我们认为学习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纵横、关系复杂。这样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整合其它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关注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基本组织形式,最后初步总结为如下两种形式:

1、组内重组 分组合作 群体交流 组间交流 这种学习方式将广泛使用在活动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中,以4人一个小组为例,组员假定有A、B、C、D四人,他们的合作方式一般为如下基本结构:

2、自主探索 群体交流 个人总结 组间交流

这种学习方式将广泛使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中,以4人一个小组为例,组员假定有A、B、C、D四人,他们的合作方式一般为如下基本结构:

行动策略的检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上册)“水位的变化”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右图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作为0点,那么图中 的其它数据可以记作什么?(图略,最高水位:35.3 警戒水位:33.4平均水位:22.6 最低水位:11.5)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米 +0.20 +0.81-0.35 +0.03 +0.28-0.36-0.01

⑴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警戒水位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⑵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上一篇:土桥镇小学校本研修阶段工作总结下一篇:学会感激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