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设计实施方案

2024-04-26

课程资源设计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课程资源设计实施方案

T3:学科资源检测与获取

1.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比如各种学科资源网站等。通过搜索教育教学专业网站和资源网站,可以最高效地找到教学资源和素材。目前互联网上中小学各个学科都会有成百上千家教学资源网站,这类网站数量众多,既包括教育门户网站,又包括各种学科资源网、教学网、主题网站……不胜枚举!2.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检索。

就一般情况而言,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源是仅次于利用学科资源网站进行获取资源的一种有效的、方便快捷的常用方法。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大量的教育资源,一个关键词往往能搜索出成千上万条记录,这里面既包括了有价值的资源,也有着很多不符合需要的资源,所以,使用者需要学会更有效地使用搜索引擎,或另辟蹊径寻找合适的资源。

小技巧:在必应等搜索引擎中,可以在检索词后面加上文件类型来检索,如想检索 PPT 文件,在检索词后输入 PPT 即可。另外,这两种搜索引擎目前都提供了专门的图片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音频类素材甚至视频类素材的专门检索页面。

3.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

4.利用专用搜索软件进行检索,比如图像搜索、流媒体搜索等。有许多专门的软件用于搜索特定类型的素材资源,比如图片搜索、流媒体搜索等,都是找到教学资源的利器。

5.利用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

包括:(1)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数据库全文检索系统;(2)Elsevier的Science Direct;(3)中国期刊网…… MOOC课程设计与实施

MOOC的课程特征:

1、MOOC课程能自由取得资源:不需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2、没有学生人数限制: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很小,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设计给广大群众使用的,没有课程人数限制。

3、至于其他一些特征只出现在早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像是开放授权、开放架构和学习目标、社群导向等等。

MOOC的教学设计 :

因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为数众多的学习者,以及可能有相当高的学生─教师比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需要能促进大量回应和互动的教学设计。以下是两个基本的设计方式:

1、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像是同侪审查、小组合作等。

2、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等。

连结主义式的教学设计原则:

1、集结:连结主义式的MOOC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让参与者读取。这和传统课程相反,因为传统课程的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

2、混编:连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

3、重新制定目标: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

4、回馈:与其他学习者或全世界分享依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

篇2:课程资源设计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喜

副组长:李太茂 杨保柱

成 员:张 霞 周海营 张志森 黄干强 张登峰 李 珂 朱东升 吴 娱 张 丽 吉雅丽 许聪慧 王爱萍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3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篇3:课程资源设计实施方案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解读

体育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而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包括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体育师资、体育教材等。目前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即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 只有那些进入课程, 与体育课程实施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体育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也是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体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 一方面取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另一方面取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可以这样说, 没有体育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美好的体育课程改革理想也无法转化成学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成果。之所以这样讲, 并不是要为整天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人提供辩护词, 而是想强调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资源, 对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程改革首先应该保证实施体育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物质条件, 比如课时保证和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场地、器材和设备等。这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没有这样的条件保证, 就很难谈得上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又如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确实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但也需要强有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 否则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然而, 体育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广大教师普遍缺乏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人们在感叹体育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 却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 他们往往把体育课程资源等同于体育场地和器材。因此, 加强体育课程资源研究, 强化体育课程资源意识, 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认知水平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 使体育课程的实施更加切实可行, 是提高体育课程实施实际效果的重要保证。

二、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辨析

所谓课程资源的分类, 就是要把众多的课程资源, 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特点, 把他们区分开来, 以便更好地认识、开发和利用它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来源, 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 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 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 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根据功能特点, 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总之, 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 但分类不是目的。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 民族众多, 文化特色各不相同, 体育课程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取长补短, 突出学校特色。

《体育课程标准》综合以上几种分类方式, 将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体育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及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等。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l)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2) 制作简易器材; (3) 改造场地器材, 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4)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5)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注意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以及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则分为课外体育资源和校外体育资源,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从利用地域特点及季节特点等自然环境着手。有学者认为, 这样的分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 从分类学的角度讲, 人力资源应该同物力资源是同一级指标而不应该同物力资源的下位指标平行。第二,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表述在逻辑上存在重复, 从字面意义上讲课外体育资源包含校外体育资源, 意思存在重复, 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第三, 《体育课程标准》中缺少关于体育人文性课程资源、体育课程思想资源及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经验资源等非物质性课程资源的描述。尽管如此, 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类还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 因为对体育课程资源分类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

1. 善于挖掘身边的体育课程资源。由于各地区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一定程度上, 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课程资源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丰富;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丰富;同一地区条件好的学校比条件差的学校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就不能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就是指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使其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2. 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实践者, 最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体能、技能、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并能按照学生的主体需要设计体育课程实施活动。因此, 体育教师理应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为此, 体育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 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利用多种途径, 发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性作用。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为他们不仅决定着体育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 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而且体育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的观点, 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 “化腐朽为神奇”, 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因此,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中, 要树立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 始终注意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权利与职责, 鼓励学校和教师在认真实施国家、地方体育课程的基础上, 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 目前主要是依靠少数学科专家, 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调动起来。体育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利用、去开发, 体育教师应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 学会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为促进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服务。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 探索具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 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架构, 不断提升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随意把某些资源用于课程实施活动中, 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才能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遵循共享性、经济性、实效性和因地制宜等原则, 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98.

[2]毛振明, 毛振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运动项目.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3.39-40.

[3]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123.

篇4:课程资源设计实施方案

一、树立苦难教育意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确立合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苦难教育意识,实际是树立一种课程意识,就是要深入挖掘出教材某些篇目中的“苦难”内涵。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唯教参马首是瞻,要有取舍的眼光,有整合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初中教材的一些篇目为例谈谈对教材中“苦难”内容的挖掘。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次巨大成就。”(周国平语)学习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陷入困顿的人们,无论是谁都要学会承受,并沿着人生新的征途走出新的精彩。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课文通过主人公英子的成长启示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去,自己要学会坚强,要顶住亲人倒下时塌下的那一角天空。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通过丑小鸭变天鹅的经历激励着处在逆境中的落寞者奋发图强,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篇含有自传味道的童话的警世意味,这会对学生将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面对苦难,我们不仅要承受,还须要拥有一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是苦难中的温情,苦难中的帮助,苦难中的人情美。他所写的生活距学生很远,学课文的过程是一种忆苦思甜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面对苦难时人心灵的高贵胜过一切的道理。课文中父亲的做法可称得上是具有“优雅的风度”,优雅的风度和贫富无关,只和心灵的高度有关。杨绛的《老王》唤醒的不仅是我们的怜悯之心,也在于提醒我们要时刻进行良心的自省与提升,而这种提升也是一种心灵的高度。

苦难和孤独如影随形,有时孤独是更难以忍受的苦难。现在的青年在创业之初是多么需要这种精神,走好孤独之旅,就是走向成功之旅。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里的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锻炼着他的身心。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不可躲避的关键词——孤独,要使学生清楚,在逆境中奋起是伟大的,奋起之始往往先要忍受孤独。

二、拓宽教材,辅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认知苦难,指导人生

仅靠课堂时间进行苦难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适当拓宽教材,适时、适量介绍名著、时文、新闻资讯等内容,把这些内容作为苦难教育的补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出自的原著,如讲《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讲《孤独之旅》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

我们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代表性和励志性的名人自传,让学生追寻名人的足迹,品味苦难,学会直面苦难。例如,《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读这部小说,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是可以战胜恶劣环境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永远以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让苦难沉淀为心灵永不流失的钙质。

教师要时刻关注新闻信息,及时更新、强化学生对苦难的认知意识。我曾经进行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战胜苦难篇”的新闻推介活动,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心灵震动。

篇5:人力资源课程设计总结

在一些大型的公司,已经在推行人力资源的职能转变,也就是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必须要了解和熟悉公司的业务,从而以业务角度出发,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那这样就需要具体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了解各业务部门需求,要多方面了解企业职能、服务、销售、企业使命、价值观、企业文化,并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

我们在学人力资源,在之前的时段我们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为了更深一步学习知识,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这次实训的期限为2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我在这次实训中的任务是统筹全局,负责这次人力资源实训的方案设计及团队职责分配并具体负责绩效管理。

回首这两周人力资源课程设计的实训,我们系统性的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进行了相应理论知识的回顾和扩充。其中包括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专业性实训,也有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性的非专业知识实训。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的实训任务量是相当的客观;从实训的内容来看,我们的实训任务也基本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并且是以案例分析、方案策划为主;从实训效果来看,就我个人而言,对我掌握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具备的能力:计划性、联系性、动态性。

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知道企业在未来一年,或者几年的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老板的目标,提前储备哪些人员,对预备什么时间到岗,达到什么样的能力,为了让他达到这样的能力要做哪些目标分解的培训。那对整体的规划要有一个清晰的蓝图。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宏观把控全局,也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对另外一个部门或者目标有怎样的影响。具体到现有的情况,就是出台一个制度,执行一项任务,具体到各个部门,有哪些帮助,短期和长期能为部门改变什么。做事情要有前瞻性。预备要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要有全面的思考,并给出合理的建议。通过对华为绩效管理部分的实训,我对公司绩效考核也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绩效考核是本着把握员工工作执行和适应的情况,确定人才开发方针政策及教育培训方向,合理优化配置人员,保障公司有效运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公正和民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组织的绩效目标是由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和组织目标决定的,绩效目标要体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是部门绩效管理的基础,岗位工作分析是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其次,绩效考核结果在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上述各个环节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而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将对上述各个环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绩效管理和招聘选拔工作也有密切联系,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素质对绩效管理影响很大,人员招聘选拔要根据岗位对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通过薪酬激励激发组织和个人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培训开发提高组织和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带来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1、绩效考核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人力资源部提供考核工具和方法,有部门负责人自行推广。

2、岗位迟迟招不到人,不是人力资源部没做事,要么是需求部门没有将招聘要求写清楚,要么是人力资源部门对招聘素质要求理解的和需求部门不一样。

3、所有的考核,所有的晋升都是围绕岗位的素质要求来定的,所以,最先要完善的就是素质要求。

4、员工需要不断优化,淘汰低绩效的员工,稳定高绩效的员工。

那关于绩效考核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以这为基础的考核需要针对数据来源、评分标准、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确定。

譬如招聘,定量考核部分:本月招聘人数是多少,多少人进入试用

定性考核部分:试用人员是否具备岗位能力,与我们的招聘要求是否一致。再有绩效考核中提到绩效面谈部份也使我深有感悟.我认为,绩效面谈在整个绩效考核与评分过程中占着比较重要的份量.通过绩效谈话,可以针对在一段时间通过现有工作情况做出较公平公正的一个评价,也能在谈话中总结出自已的不足和差距.更是领导与员工之间良好沟通的一个最佳时机.促使公司领导能够清淅的摸清下属员工对公司,对本职工作思想上的变化,能力上的不足,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工作中各项目标的完成.员工通过绩效谈话从中学习到工作的方法,改变思想观念,树立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为更好的完成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通过这两周的人力资源的实训,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个人而言为了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要加强在及各项技能上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好的个人能力就没有好的发展,或许可以说是连企业的大门都进不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与其说是去管别人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规划管理,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人力资源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做保障。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设计到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企业公司一般设有人力资源部专门负责企业公司的人员流动及人员招聘等。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去管理企业人员是必修的课程,作为我而言能够提早的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是荣幸的。企业的管理者在人员利用上要考虑人员的合理配置、员工酬薪以及员工的薪酬补贴等,一个好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去与自己的下属家里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去鼓励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如何去设立合适的薪酬去笼络自己的下属,企业管理者是员工的纽带,员工如何为企业贡献。这些都是管理者也可以说是员工的雇佣者应该做到的。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很多企业的倒闭也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无法无法为企业发展提后备力量,技术人员没有及时补充产品落后,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补充管理模式落后,还有涉及到薪酬水平公司福利等造成企业人员流失。

作为现在的我而言同样也要考虑这些问题,如何在班级及学校中去与人沟通,如何去维系自己的人际,在人力资源的课程设计课上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更多的是让我学到更多关于企业管理上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际的管理,如何让员工为企业公司尽力,如何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潜力,如何发现周围人的潜力如何去运用他们。

这两周实训,所学到的和接触到的给人以启发,对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仅是接触了解社会,更是提高自身的好机会,对适应社会是很有裨益的。

不过,当我们真正开展这次实训时,遇到的问题会比我们原先设想地要多的多。究其产生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

以我为例,往往对实训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并没有认真的去完成实训任务,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实训任务中来。同时,针对实训任务内容,过多的依赖于网络知识,缺乏个人独立思考。我们是四个人的团队,本应该一起努力,团结协作,可是试训过程中,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合作,各自为政,导致试训效率低下,每有达到应由的效果。

2、实训任务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低

回顾这次的实训的一个个小任务,其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不能完全达到专周实训的目标,也不能满足我们对实训的要求,更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我们能力素质。针对实训任务,老师可能是基于我们的现实情况才做出那那样的实训安排,我们理解老师的苦衷。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能尽快适应工作,尽快能够独当一面,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甚至超额完成工作内容。

历时两周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使自己加深了对某些具体的问题理解,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掌握了如何更好的收集相关资料。最重要的是发现自身不足(能力素质与专业知识不足)的具体内容,明确了如何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并为之努力。

篇6:企业的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设计

ERP实施后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探讨

班 级 信管 091 专 业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 学 号 姓 名 地 点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

指导老师 朱宗乾

设计日期 2012-6-24 — 2012-6-29

2012 年 春季 学期

录 设计背景、意义及目标.1.1 设计背景„„„„„„„„„„„„„„„„„„„1 1.2 设计意义及目的„„„„„„„„„„„„„„„„2 设计内容

2.1ERP实施之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3 2.2 ERP实施后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作用„„„„„„„„4 2.3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5 2.4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5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6 4 参考资料„„„„„„„„„„„„„„„„„„„6

ERP实施后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的探究 设计背景、意义及目标

概述:“ERP”及“供应链”及“物流”。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通常指ERP软件,但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ERP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 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运用 ERP,企业能够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的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等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具有制造,办公操作,供应链 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客户服务,销售与市场营销等商业功能。ERP 对于在企业高度普及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 快速反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供应链指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他包括的主要环节有:顾客、制造、分发、运输、库存计划、预估和供应计划等。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 向供方流动)和反馈的物料流和信息流(供方向需方的物料流及伴随的供给信息流),将供 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从企业网络来看,表明供应链是组织之间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构成的交易关系,并且这种交易关系将最终增值于产品和服务。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存储进行的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

供应链管理体系比较复杂,可以分成企业间、企业中部门间和企业中生产工序间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供应链:

1.1 设计背景

上一篇:听师德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结球生菜种植过程的危害分析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