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2024-04-12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共8篇)

篇1: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用书里,每一课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游戏、绘本、儿歌、小故事、读本、视频等等。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巧用这些教学资源,上好、上活《道德与法治》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课前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予指导。兴趣是开启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要让小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首先要抓住儿童求新求异的心理,提供新鲜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可利用教学资源中的课前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时,可在课前组织一问一答式口令体验游戏:

师:“铃声响。”生:“坐端正。”

师:“嘴巴。”生:“紧闭。”

师:“眼睛。”生:“向前。”

师:“双手。”生:“摆平。”

师:“耳朵。”生:“听清。”

课前的这个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师再顺势引导:“校园里除了铃声这个号令外,还有哪些号令需要大家遵守的呢?”老师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学生就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课堂小故事,学生明理快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儿童特点,尽量少空谈道理,重在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强化体验,寻求学生自身的认同,将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需要,从而让学生感到“道不远人”。而在课堂中通过讲小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如在教学第一册第4课《上学路上》时,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插图中呈现的是学生上学的不同场景图),再引导学生交流上学路上怎样才安全。对交通信号,学生要铭记在心,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在培养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意识时,老师可利用小故事这一资源,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理。

小故事:一天放学的时候,当我和同学快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身旁突然闪过一辆自行车,骑车的是个年轻人。我感到他骑得太快,就跟同学说:“这么快,真危险。”话音刚落,就传来了“咣当”“啊”的声音,还夹杂着一个女人的尖叫声。我俩走近一看,原来那个年轻人撞到一位老奶奶,两人都痛苦地坐在地上。

学生听了小故事后,被深深吸引,自然而然进入故事情节之中,他们为老奶奶和那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觉得年轻人的行为真不应该,这样很快就明白了上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

三、课外小绘本,润物细无声

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的理念,把品德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之中,或者说,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中的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品德教育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巧用绘本素材,能引领孩子世界的成长,绘本可唤起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能实现与图中人物的心灵对话,同时,故事与图画能够留给学生思维上的想象空间,这些在儿童品德教育中起着潜而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师教学第一册11课《别伤着自己》后,可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关于家庭生活的小绘本:1.关于哪些日用品可能会带来危险的《你不能受伤》;2.关于一个人在家要注意什么的《一个人在家我不怕》;3.关于厨房危险的《煎锅起火了》;4.关于受伤后怎样处理的《小身体大学问:我受伤了》;5.关于家中有毒品的《小身体大学问:小心,有毒》;6.关于用电安全的《苹果猪触电了》;7.关于防火的《狐狸和魔法铜像》;8.关于误食的《大人糖豆》。学生与家长通过亲子阅读以上小绘本后,基本上掌握了在家中的安全知识,达到了对课文学习后的深化和拓展。

此外,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视频、歌曲来调动学生兴趣;运用儿歌、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或读本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篇2: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节约水电资源的具体方法。

3.让学生懂得要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节约水电资源和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水娃娃》的录音。

学生:完成《水娃娃的旅程》调查表,收集节约水电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认识标志图

教师:同学们好,认识这个标志?还记得在哪里见到的吗?

教师:它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出示课件)中国节水标志图,图中小水滴动态出现。

配录音:“我呀,一会在小溪里散步,一会在池塘里睡觉;一会在江河里奔跑,一会又在海洋里舞蹈。”

教师:就是这一滴一滴的水,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课件呈现《水娃娃》,板书课题:水)

教师:关于《水娃娃》,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生小组交流)

2.对比认识

教师:如果这一大缸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那么这一小勺水就是地球上的淡水,而我们人类能用的水只有这可怜的一滴。

教师:看到这,你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水太少、太少,太宝贵……

3.交流水的作用大

(播放音频:《水娃娃》)

“大家好,我是水娃娃,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没有我,地上就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更不会有你们小朋友了,地上的万物离不开可都要靠我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水娃娃并不陌生,它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水有哪些作用,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看谁的发言更积极,谁的倾听最认真。

生交流。(浇花,解渴,洗衣服……)

教师:有了水,小朋友就不口渴了;有了水,花儿开得更鲜艳了……(生回答)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水!

(出示课件,板书:作用大)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嫩绿的小草;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茂密的树林;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蝴蝶……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水娃娃的旅途

1.滴水的水龙头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美赞,水娃娃应该很高兴,可它却在叹息。

(出示课件:滴水的水龙头)

“这一天我来到了校园里,水龙头,低着头,滴滴答答泪着流。问它哭什么,它却低头不开口。”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龙头的心事吗?

教师:很多同学看见滴水的水龙头,会关紧,但也有些同学看了却视而不见,心里想:不就是那么小的一滴水吗?(生发表看法)

2.滴水实验

教师:水娃娃在旅途中来到一间教室,它请老师帮忙提前一节课将矿泉水瓶放到了教室,水龙头没有关紧,就这样滴答滴答,一滴一滴地流,一节课过去了,你们看,流了多少水?

学生:这个矿泉水瓶已经装满了。

教师:同学们和我来做道算术题。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节课漏掉一瓶水,一天就要漏掉一桶水。

教师:我们这个街道(社区)有100个水龙头,会漏掉多少水?1天乘100个等于100桶。一个月呢?100个乘30天等于3000桶水。这3000桶水汇在一起,能装满一个小型游泳池。

教师:生活中你做过浪费水的事情吗?(生沉思片刻回答)

教师:水娃娃在旅途中将我们的这些做法都记录了下来。

(课件呈现:节水标志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答)

教师:虽然我们生活的城市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你还记得去年冬天全城停水的事吗?家家都在买水、找水。

3.缺水现象

教师:同学们,在我国的一些水贫瘠地区就是这样的。

(课件呈现:水娃娃的旅途镜头切换到“缺水的地区”)

故事内容: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淡水的国家,在我国一部分干旱地区,地都旱得裂开,因为缺水庄稼颗粒不收了。因为缺水,人们不得不用浑浊的水做饭。而他们洗脸也只是用水往脸上喷一喷,甚至是用舌头舔一舔,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水。还有那里的同学们,洗脸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他们从未想过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即使是平时饮用的水,他们也要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驮。课件中一位74岁的老婆婆,正坐在一口井边排队水回家做饭,大概还需要5个小时才能轮到她打水。

教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我们曾经以为水有很多很多,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你们知道吗?

(出示课件)

教师:我们的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可是大部分是咸水,是不能饮用的。

(实物演示)

教师:跟着水娃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水看起来很多,实际能用的却很少。

活动二:电宝宝比本领

1.断电(投影切换成断电模式)

教师:唉!这是怎么了,怎么断电了,它是在提醒我们什么吗?

(播放动画:电宝宝闪出来)

教师:我们还有一位朋友呢。

教师: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生命。如果没有了电,又会怎样呢?

教师:瞧,刚才电宝宝就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2.比本领

(播放录音)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家家户户都需要我。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电宝宝有哪些本领吗?

学生:电灯能让夜晚明亮,冰箱冷藏食物、电脑电视、火箭发射等)

(教师补充介绍“电宝宝本领大”视频。)

教师:听了电宝宝的介绍,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答)

教师:那就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常用的一度电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一度电可以让冰箱运转一天,一度电可以……

教师小结:真是积少成多,滴水成河呀!别小看这一度电,加起来可不少。看看我们的大调查。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节约水电好方法

1.生活大调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过同学们调查人们浪费电的现象,你们有哪些收获?

浪费电的现象调查表

地点现象浪费量

教师:能讲讲你们调查的事例吗?(生:开着电视玩手机,不热的时候也开空调,爸爸单位的电脑一直开着……)

教师:你们知道电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答)

教师:除了这些,还有核能发电。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大部分是靠煤来发电,大约一斤煤才能发一度电。

2.行为指导

教师:电宝宝和水娃娃一样,都非常宝贵。

教师:在学校、在家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水电呢?

情景一:这里有一盆水,要冲马桶、拖地、洗菜,怎样洗最节约?

情景二:晚上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上亮起了五彩的灯光,让学校更漂亮,可是每晚要浪费好多电,你有好办法吗?

(生讨论)

教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知道了这么多节约水电的方法。

教师:你们知道吗,全世界许多城市曾发起过“停电一小时”活动。

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来制订一份“节约水电公约”吧!

(出示课件)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制订这份公约,并写下来。

教师:把你们组的公约读出来吧!(学生读完粘贴)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制订的公约贴在教室里,让它成为我们教室中最美最亮的一角!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共同遵守公约,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一个月后小组为单位统计家中的水电费。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计算节省了多少水电。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水电的作用之大,知道了水电资源很宝贵,今后我们更加去珍惜它。

(补充板书:珍惜——资源)

(在珍惜资源的中间绘制四朵花瓣形状,贴上水娃娃和电宝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纸和米的来历,知道节约用纸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培养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去关注环境和资源,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纸和米的来历,认识到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养成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动画视频“纸的来历”,水稻种植过程动画,中国节能认证图标。

学生:调查人们浪费纸和粮食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在地上捡到的一个小纸球,它全身缩成一团,正在伤心地哭呢!你们听。

(播放录音)

教师:你们想想纸娃娃为什么会哭呢?聪明的你来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言)

2.揭题

教师:你们可真是纸娃娃的知心朋友。小小纸娃娃,它的用处可大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珍惜资源》。

(板书课题:纸)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一张纸的来历

1.认识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纸。

教师:如果我把这张纸送给你,你能用它做些什么呢?(生:画画、写作业、做手工……)

2.作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学生出示自带的纸制品,全班交流纸制品的作用。

(课件展示:纸杯、纸袋、台历、人民币……)

教师:在学习中,购物用到的包装纸可谓是丰富多彩,(出示图标)好多纸制品上印有这样的标识,知道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吗?

(生答)

教师:平时你的家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纸袋可以重复用。

教师:从你们的交流中我听出了,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色彩,我们天天都离不开它。

3.来历

教师:你们对纸在生活中得应用了解的可真不少,那你们知道纸是怎样被制造生产出来的吗?为了清楚地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有请纸娃娃来讲述。

(播放课件 “纸的来历”)

教师:听完了这么复杂的造纸工序,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到制造纸娃娃的妈妈是大树。

学生:我想到一张纸需要好多人的劳动。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造纸工人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和汗水才有能制成我们写字用的纸。

活动二:珍惜每一张纸

1.小调查

教师:小小的一张纸真是来之不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纸。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份“平均每人一天大约用了几张纸”的调查表,完成了吗?

教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投影展示)

教师:你们看,这位小朋友一天的用纸量。让我们也像他一样,算一算,自己一天用了多少张纸?(出示表格,计算自己、全班、全校同学一天的用纸量)

教师:我们刚刚统计了全班40位同学的用纸量,每人平均一天用5张纸,大约得用200张。那全校50个班,2000位同学一天要用多少张纸呢?2000×5=10000张。

学生惊讶。

教师:刚才有位同学提到过,纸是用大树做成的。我们每天用这么多的纸,要砍多少棵大树呀?

(课件补充资料:制造4000张纸,大约需要一棵长了20年的大树)

教师:同学们经过调查,还知道造纸会消耗大量的水,排出的脏水,会污染河流,破坏环境。

2.节约行动

教师: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全区、全省、全国节省下来的纸张就可以留住一片森林。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节约用纸,少砍树。

(播放课件:大树哭了)

教师:看到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包装礼盒,大树爷爷为什么哭了呢?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大树爷爷的一段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制造2000—3000个包装礼盒就要牺牲我们一棵大树,每当逢年过节,不知要有多少棵大树为此而被砍掉,呜呜呜……我越想越伤心,同学们,快快想办法救救我们吧。”

学生:我们可以一纸多用、节约用、回收纸……

(板书课题:节约每一张纸)

3.废纸回收小分队

教师:从你们的办法中,我明白了你们要提倡一纸多用,或者尽量少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纸张也可以再次被巧妙利用,用先进的科技方法来研究新材料的循环纸。

教师:瞧,这是我们班同学用牛奶盒制作的作品——“绿色家园”,多美啊!你们也可以利用家里的废旧纸品来创作,打扮我们的教室。也可以留心将他人随手丢掉的纸送回到可回收的垃圾桶。

活动三:一粒米从哪里来

(播放课件)听音乐,背景是田间劳作的人们在唱歌。

教师: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我们一起到田野里走走吧。

教师:同学们,你们明亮的小眼睛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答)

教师:看到这,我想起了每天餐桌上的米饭,你们知道这小小的一粒米是从哪里来的吗?(生思考)

教师:让我们以对唱的形式表演儿歌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教师:“一粒米”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常,但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课件展示:水稻种植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哪些生产过程?(生汇报)

教师生梳理:播种——插秧——施肥、浇水、除草——收割——脱粒——运输——碾米。

教师小结:一粒米,一滴汗,每当吃饭时我们必当思“米”来之不易。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粒粒皆辛苦

1.剥稻谷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剥一剥稻谷”的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亲手剥,看哪个小组最先将这一盘稻谷剥完。

(生谈感受)

教师:每当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就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说到珍惜粮食,你们最先想到了哪首古诗?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话节粮

教师:可是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粮食多得都吃不完,浪费点没关系”。你们怎么看?

(课件播放公益广告:小朋友点了满满一桌子菜,吃不完就离开了。)

教师:在生活中,像这样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你遇到过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谈自己看法和做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

生:积极参加“光盘行动”。

(课件呈现:中国节能认证图标)

教师:节约粮食就应该对“浪费”行为勇敢地说“不”!

教师小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请珍惜我们的有限资源。

(在珍惜资源的中间,四朵花瓣中贴上米和纸)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小一张纸、一粒米得来不容易。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珍惜资源”行动组吧(课件)。

1.把班级中节约用纸的金点子向你周围的人积极宣传。

2.搜集珍惜粮食的名言名句。

篇3: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适合学科学习的笔记本, 听课前先复习前面的笔记, 并预习新的学习内容。

在预习时要学会带着问题思考, 问题的产生都是围绕课题、框题主题, 也就是在主题前面加上“为什么说”“怎样理解”“什么是”“怎么样”等疑问代词, 问题就产生了。预习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自主预习时, 标示出不理解的地方。培养良好的学习预习习惯, 必须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 只要坚持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上专心听讲, 做好笔记, 积极参与

上课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课堂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好课本和相关的辅助资料, 集中精神等待老师和学习课堂的到来。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 教师为了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知道、了解、感悟、内化相关知识, 会结合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就需要同学们摒除与课堂无关的想法和行动,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里, 当需要讨论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讨论要求, 热烈投入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看视频讨论总结时, 全神贯注地看视频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汇报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需要同学进行小品表演时, 积极参与, 结合生活实际体味小品中的真实情景, 说出自己所思所想;需要我们通过听故事案例启发思考时,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或者案例, 发表自己的意见…‥总之在课堂上, 我们同学要做到尊重老师, 尊重同学, 尊重课堂, 尊重班级, 积极参与。专心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 积极参与辩论、讨论、表演、发言、汇报,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课后复习

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复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复习阶段可以同桌互问互答;可以选择播放相关知识视频语音, 边做其他事情边听;可以是老师课堂上反复提问加深记忆。如此循环复习, 利于巩固知识。

在复习中遇到难懂、易混淆不清的知识点, 可以请教学习相对优秀的同学, 也可以和老师交流加深理解。多和老师交流沟通, 能帮助我们在交流中巧妙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以便更好更快地学习、成长。

四、做好练习

《道德与法治》注重的是对同学们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也就是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 因此很少有纸质的课后作业, 大多都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的。为加强知识记忆, 巩固已有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同学做一些课堂练习题, 这也是一种把知识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形式, 同学们通过做练习题了解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因此要求同学们认真做课堂练习, 注意掌握各种不同题型 (选择题、参与题、简答题、评析题、实践探究题) 的解题方法, 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训练和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五、关心时事、广泛阅读

关心时事、广泛阅读, 这有利于同学们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这就要求同学们多看新闻, 多阅读课外书本, 扩充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收听网络时事新闻、阅读时事刊物、看报纸等途径了解时事, 关心国家大事。

篇4: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施

生活实际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无处不在,教师要留心观察,记录在心,同时在课堂上及时的反馈更新,进行讲解,给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模拟现实的情况,学习知识。如何具体的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呢?

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在课堂之中,教学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不应当是简单枯燥的教学,还要与多媒体结合,灵活运用电视、电脑等,给儿童展现逼真的现实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用现实的情景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学习节假日活动的课时,我播放了数种节日的影像和图片,再给出各种节日的名称,让儿童去一一对应,猜测这是什么节日。香喷喷的月饼、滑溜溜的元宵、崭新的衣服和热闹的鞭炮等等,这些节日的习俗自然而然就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

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的形式不能拘泥,要多种形式并存。听音乐、看视频、小比赛、角色扮演等,都是活跃儿童的思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好办法。而且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贴近儿童的生活,利于他们接受。

例如,在学习良好习惯的课时,我让儿童分别扮演闯红灯的人和交警,让他们自由的进行对话,儿童稚嫩的语言充满了童趣,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都积极地要表演。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恶性,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表演和体会,他们会了解这一行为的害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很重,对于教室外面的空间很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不必将儿童活动的空间局限于教室、操場、活动区等地方,而是将空间扩大,扩大到实际的生活之中、生活区域之中。

例如,在儿童与自然方面的学习,就可以组织儿童和儿童家长进行野外春游、踏青、植树等活动,让儿童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在游玩的行程中培养与自然的友好关系,教育儿童要对自然友善,要感恩自然,从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自觉遵守各项自然法则,不去破坏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活动时间的灵活性

儿童的教育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定要灵活安排和合理分配。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个难得的周末,一个恰巧的节日,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组织儿童和家长进行游戏活动、外出活动、互动活动等,都很适宜。

例如,在一次偶然得知一位学生的家长是消防员之后,我便联系了该家长,约定了第二天下午的时间,让该家长给孩子们演示解说了许多的消防知识,认识了许多的消防指示标志,并且熟记了火警电话119以及该电话的播出,该家长的解说很是详细生动,还带来了不少的用具,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消防课程。

五、活动环境的民主性

现在一直是提倡人本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不只是说说而已,更应该付诸行动。儿童的判断能力差,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情感比较强,在学校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不过我还是在各方面尽力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和想法,让他们可以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玩耍学习。贯彻人本理念、民主性理念,儿童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要同样的尊重。

例如,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之前,我都会将策划好的地点一一展示给儿童,用图片的形式,然后征集孩子们的意见,“这次的活动,大家想去哪里呢?”根据孩子们的支持率,最终决定这次出行的地点。尊重孩子们的意见,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民主的表现,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这种理念已经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必定影响深远。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日常中处处体现着教育,作为一名教育人员,一定要从日常的生活做起,留心观察,从中提取教学素材,加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如此,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才能让儿童感受实际、学习实际,理解什么是道德,明白什么是法治,从中体会教育的真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时期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健康发展,真实认识自己、认识外界,树立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人生道路意义非凡,应当引起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丁长飞.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的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7).

篇5: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一、教材63、64、65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一个标志图、一组漫画、两个提示文、两幅照片、两段主题文、一个活动组成。

本板块重点呈现了节约水资源、电资源的内容。

教材开篇呈现“中国节水标志”,并以提示语“这个标志告诉我们„„”打开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用水。

为什么要节约水资源?教材首先呈现了主题文“水是宝贵的资源。地球上的水看起来很多,但可用、能喝的却很少”,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水是宝贵的,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接着用漫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水的宝贵:一缸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一勺水代表地球上的淡水,筷子上的一滴水代表人类可用的淡水。

为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教材设置了话题“如果没有水„„”,引发思考。话题下教材呈现了两幅照片,分别是斑马生活离不开水,小朋友口渴喝水。旨在引导学生明白水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生活离不开水,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嫩绿的小草、茂密的树林、好看的花蝴蝶„„没有水,就没有美丽的生命”的小资料,对水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

水是重要的,但能用的水又是不多的,这自然而然促使学生产生节约用水的想法。作为二年级学生,对节约用水没有清晰的概念,更没有节约用水可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具体想法。为了让节约用水落到实处,教材64页呈现了关紧水龙头的情景,图片中男孩从不以为然到惊叹,引导学生体会“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道理。情景图和儿歌,旨在让学生知道节约用水无小事,你能做到,我能做到,大家都能做到。

电资源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有哪些作用呢?教材呈现了一组资料“一度电的作用”,旨在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小小的一度电也有很大作用。为了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性,教材设置了提示语“如果没有电,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电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主题文“积少成多,滴水成河。别小看一滴水、一度电,加起来可不少哦”,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升,同时也提醒人们节约水电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水电的作用巨大,怎样节约水电呢?教材65页设置了话题“今天,你节约水电了吗”,引发学生思考。教材呈现了一组情景图:左边情景图提醒人们一水多用,右边情景图提醒人们要随手关灯。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节约水电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为贴近生活,把节约水电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设置了活动“大家讨论,制订一个节约水电的公约吧”,旨在将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寻找节约水电的具体办法并落实,做到节约水电要自觉、要经常。

教学建议:本板块教学可分为五个层次: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现状——电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电资源——制订节约水电公约。

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对节水标志图的认识打开话题,也可以采用谜语导入,以水的自言自语来谈一谈水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对水作用的了解;或是借助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离不开水。

水资源的现状。教师可直接呈现教材情景,也可通过课件形象直观地呈现,还可以补充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势在必行。电资源的重要性。除了呈现教材上的资料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周围哪儿需要电,如果没有电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进而体会电的重要性。

节约水电。可以先呈现教材中的范例,让学生了解节约水电的重要性,知道节约水电有办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应该怎样节约水电。还可以通过做小实验,让学生体会“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道理。

制订节约水电公约。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最好以居住地来划分,这样他们制订的节约水电公约更有针对性。制订前要让学生充分调查,征求家长意见,以获取真实资料。制订时要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综合各方面意见,对有争议的方法要达成共识。公约的制订关键在于落实,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心中常存公约,行动中常见公约。

二、教材66、67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两个提示文、一组情景图、一段主题文、两个活动组成。

本板块重点呈现了节约纸资源的内容。

纸有什么作用呢?教材66页设置了话题“生活中离不开纸,纸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找找哪些地方用到了纸”。接着,呈现了一组生活用纸的图和用纸绿色环保标志“一次只用一张纸,引领绿色新时尚”,旨在告诉学生生活离不开纸,纸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能少用纸的地方尽量少用。

纸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人们生活离不开纸,人们对纸的需求量有多大呢?教材以统计学生用纸为例,呈现了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平均每人一天要用多少纸。全班呢?全校呢”。在活动中,教材又提供了“制造4000张纸,大约需要一棵长了20年的大树”的资料。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对纸的需求量特别巨大,在巨大需求量的背后,是砍掉了很多棵大树、毁坏了大片森林的惨痛代价,进而让学生体会纸的来之不易与宝贵。

主题文:“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保护森林资源,从节约用纸开始”,既是对上文调查活动的总结提升,又是对下文节约用纸的引领。

怎样节约用纸呢?教材设置了提示文“节约用纸,我们能做的可多啦”,情景图通过学生的对话呈现出了三种节约用纸的方法。当然节约用纸的方法还有很多,教材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节约用纸的方法。

节约用纸不是一句空话,要靠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实现。教材67页活动“废纸回收再利用”,就是节约用纸的好办法。情景图抓住了活动的两个关键进行了呈现:一是要准备废纸回收箱,一是废纸收集起来送到废品回收站。这为二年级学生开展该活动做了具体引领。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纸的应用——纸的需求量——节约用纸——废纸回收活动。

纸的应用。教学时,可以呈现教材上的情景图,让学生感受纸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纸,体验纸的重要价值;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观察纸制品包装袋上的标志,提醒人们认识到少用纸也是绿色环保行为。教师可补充一些用纸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纸无处不在。

纸的需求量。可采用教材中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计算。对算法上的困难,教师可进行具体引导;对庞大数据的理解,教师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如一吨纸可制造多少本课本、练习本,砍伐森林的面积数可用多少个学校面积来引导说明。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纸的来之不易,教师可课件呈现造纸的工序,让学生感受造纸工人所付出的劳动和汗水。还可以补充学校、社会大量浪费纸的现象,视频或文字资料均可,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节约用纸势在必行。

节约用纸。教学时,可呈现教材上的情景,给学生以方法引领,打开思路,找到更多办法;也可以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说说节约用纸的办法。能够意识到这种节约更是一种绿色新时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体验,给予适时地补充,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

废纸回收活动。可在课上酝酿,课后落实。酝酿要具体做什么,怎么做,最终怎样处理都要考虑清楚,落实要到位。要将节约用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形成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材68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两首儿歌、两个提示文、两幅图片和一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成。

本板块重点呈现了节约粮食资源的内容。

粮食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资源。教材采用儿歌加背景图的形式呈现了粮食收割的情景,旨在引领学生感知粮食来之不易,应当分外珍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似乎对粮食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淡薄,浪费粮食的现象大量存在。为此教材设置了提示文“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你身边有这种浪费现象吗”,呈现了一组浪费粮食的情景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浪费粮食的现象,寻找身边浪费粮食的事实。

怎样节约粮食?教材设置了话题“节约资源,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呈现了图标式的“节”字和儿歌“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不剩饭,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节约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小链接中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既是对上文行为的引领,又对本课节约水电纸张、爱惜粮食等行为进行了总结提升。

教学建议:本板块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粮食来之不易——浪费粮食现象——节约粮食。

粮食来之不易。教学时,可呈现教材中的情景图,观察收割的辛苦,同时联想种植前后的艰辛;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实地考查粮食的种植,感受种植的辛劳;还可以设计体验活动,比如让学生体验插秧等。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呈现粮食种植的全过程,让学生感知在粮食种植过程中,人们要付出多少汗水。

浪费粮食的现象。除了呈现教材上的情景图外,教师可提前拍摄学校食堂中学生的一些浪费现象,也可提供一些宾馆饭店浪费现象的资料让学生观看、阅读。注意观察餐饮服务行业中关于节约的标志或提示语。

篇6: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1)角膜:眼球最外面的一层透明体,用来收集图像。

(2)虹膜:通俗点讲就是瞳孔周围,中国人是咖啡色,欧洲人是蓝色的部分。

(3)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准确成像在视网膜上。

(4)瞳孔: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央有小孔,小孔能放大和缩小,从而调节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

(5)视网膜:眼睛最里面一层,能呈现图像、信息。

(6)视神经:能把双眼获得的图像大小、形状、色彩、动与静等信息传递给大脑。

2.保护眼睛的方法

(1)光线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2)避免反光。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3)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每一小时左右需休息片刻。

(4)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靠得很近或趴着做功课,这样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引起疲劳,进而造成近视。

(5)看书距离应适中。书本与眼睛之间的标准距离以30厘米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身体相适应,不可勉强将就。

(6)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至八倍的距离,每一小时应休息片刻。

(7)睡眠不可少。作息要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8)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可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3.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蛋白质:瘦肉、禽肉、动物内脏、鱼、虾、奶类、蛋类等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而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

维生素A: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以及绿色、红色、黄色的蔬菜和橙黄色的水果,如胡萝卜、菠菜、韭菜、青椒、甘蓝、荠菜、海带、紫菜、橘子、柑、哈密瓜、芒果等。人体摄入足量的维生素A,不仅利于消除眼睛的疲劳,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夜盲症、干眼症、黄斑变性等疾病。

维生素C: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食物有:鲜枣、青菜、卷心菜、菜花、青椒、苦瓜、油菜、西红柿、豆芽、土豆、萝卜、柑橘、橙、草莓、山楂、苹果等。

钙:食物中的豆及豆制品,奶类,鱼、虾、虾皮、海带、墨鱼等水产品;干果类的花生、核桃、莲子等;食用菌类的香菇、蘑菇、黑木耳等;绿叶蔬菜中的青菜秧、芹菜、苋菜、香菜、油菜苔等含钙量都比较丰富。另外,科学的烹调方法也可以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比如在红烧排骨或炖排骨时放点醋,使骨头中的钙能够充分地游离到汤中,利于人体吸收。

4.保护视力的锻炼方法

(1)转眼法。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这样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转9圈。顺时针9圈,逆时针9圈,为一次,总共做4组。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2)眼呼吸凝神法。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3)熨眼法。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4)洗眼法。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分别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5.小学生的真心感言:我的护眼故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当你眼睛患疾病时,你就会知道眼睛的重要性了。

由于我平时经常用脏手揉眼睛,所以我的眼睛经常会充血、发炎。每天晚饭后,有我最喜欢看的少儿节目,我就坐在沙发上享受那快乐的时光。可是,我只看了一会儿电视,就会感到眼睛奇痒不止,当时如果用餐巾纸擦的话,便会感觉

有点痛,如果不擦,就没法再好好地看电视。真是特别麻烦!所以,我就只能求告老妈给我滴点眼药水止止痒。

可是,这眼药水也不是万能的,滴了几天,这眼药水就没什么用处了,妈妈就把眼药水改成了眼药膏。第一次用的时候,痛得我双手捂住眼睛,在床上左滚右滚,滚得连被子都被踢下了床。这样涂了几天眼药膏,我的眼睛才有了好转。

自从这件事后,我深深体会到眼睛生病的痛苦,我就下决心平时就要注意用眼卫生,不随便用手揉眼睛,看电视要控制好时间,好好保护我的双眼。

6.寓言故事:眼睛的争论

公鸡和猫头鹰为眼睛的不同见解产生了争论。

公鸡说:“眼睛这东西白天能看清一切事物,一到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猫头鹰提出反对:“你的说法毫无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眼睛只有在夜间才能看清事物,而白天见到的只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公鸡坚持道:“不对!我在白天可以四处活动觅食,晚上寸步难行,事实最能说明问题。”

猫头鹰毫不相让:“你才不对哩,我为什么要在夜晚捕鼠除害,而白天里只能一动不敢动地蹲枝头?原因就在于眼睛白天看不见的东西,到了夜晚都能看清,这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

他们各执已见,争论不休。猫在一旁听了不禁发笑。

“你们全错了,我的认识才是最正确的,”猫成竹在胸,振振有词地说,“眼睛不但在白天能看清事物,晚上同样能看得见,我捉老鼠就没有白昼黑夜之分,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7.儿歌

(1)

保护眼睛真重要,小朋友们要记牢; 读书写字坐端正,眼睛离桌一尺遥; 走路坐车和躺着,千万不要把书瞧; 眼保健操天天做,一日两次不可少; 饮食营养要均衡,身体健康学习好。

(2)

篇7: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的?脑作为?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久之,课堂就成为了?潭死?。

?《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的?脑看成是?把需要被点燃的?把,想?设法去点燃这把?把,激发学?潜在的能?,让学??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

让学?通过??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堂课都充满活?。

篇8: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2016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凸显了新形势下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对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背景

(一)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化落实。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为此,教育部在原有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融入大量规则和法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两门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正式将法治教育纳入小学国家及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精神,让法治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二)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的迫切要求。

小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如成年人,但是在其日常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大量涉及规则与法治的内容,而且其中有很多是十分迫切需要知晓和遵守的。故此,了解规则与法治的基本常识,懂得法治的意义,做到忠诚于法律、信仰法律、尊重法律、信任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知道自己依法应尽的义务,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小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小公民健康成长的基本需要。

1.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准绳,小学生需要懂法、相信法。

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规则和法治的相关知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道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如果违法则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在具体的法治教育中,减少和消除少年儿童对法律的无知是最基本的任务,这个重任需要由《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完成。

2. 小学生需要守法、敬畏法。

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小学生不尊重法律、不信仰法律、不敬畏法律、知法犯法的现象。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的违法行为;比如,校园欺凌中的霸道学生总以为自己的“爸爸是李刚”;再如,由于缺乏管教,小留学生到了国外仍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心,在埃及神庙上刻字,进而受到当地法院的严重处罚。这些明知故犯式的违法案件,反映出小学生法治观念的淡漠和对法治敬畏心的缺失。为了能在小学生中加强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和宪法精神,在他们的头脑中打下根深蒂固的烙印,自觉遵纪守法,这是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3. 小学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依靠法、运用法。

依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小学生利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履行自己的义务。除一般法律法规外,对未成年人是有特别法律法规来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都体现出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当下频频曝光的家庭虐童案中的弱势个体、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超市购物被强行搜身的消费者、校园性侵中的孩子,都应该依靠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让法律惩戒违法犯罪分子。

(三)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这些都说明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作用。我们既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价值观,更要让他们及时、全面地接受法律方面的教育。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基本概念释疑

此次变化,将小学阶段的两门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既让大家耳目一新,同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一)“道德”取代“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个人的立场而不是社会的立场,也就是说品德是个性化的。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是不能脱离人的生活单独存在的,因此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属于无形却不可缺少的。另外,考虑到国外相关课程大多使用道德一词而非品德一词,这次国家将品德改为道德,也是保证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

(二)突出法治教育。

此次课程名称的更改,从真正意义上加强和凸显法治教育的内容,使法治教育专门化、系统化、持续化,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小受到法治教育启蒙,树立规则意识,并初步了解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中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法治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从而达到在小学生中普及、强化法治教育的基本目标,让法治理念牢牢地在小学生中扎根。

(三)此“法治”非彼“法制”。

“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两者的概念极易混淆,法制教育主要是以开展法律知识传授为重点,而法治教育则是在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法治观念的培养,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法治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新变化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研制需要一定的周期,故在新课标尚未出台前,需要以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集中呈现法治教育内容,使法治教育真正以独立的方式纳入教科书当中。在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11册教材中,在课标所要求的各个模块所对应的教材内容中,要尽可能地调整充实及增补体现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地融入教材各个主题单元中,使法治教育与各部分相关教材内容能够有机结合。

(一)精选教材内容。

要将那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法律对小学生的基本规定和要求,以故事和真实事例等方式,多样化呈现法治教育内容,比如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有一定轰动效应和社会影响的真实法治案例。

(二)专册教材编写更专业。

编写法治专册教材具有政策规范性、法律专业性、社会敏感度等都很突出的特点,为确保专册设计主线更准确、单元主题更鲜明、体系更系统,需要一些法律专业人士同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参与,让教材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法律专业人士能让法律条文及其司法解释的文字更专业、教育教学专家更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比较熟悉,让专业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呈现方式更灵活。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定,需要遵循法治知识和小学生基本认知规律的双线条,以及法治教育的规律,以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知识、通俗的故事、灵活生动形象有趣的各种图片、图文并茂地向小学生阐释,能够大大增强教科书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要求

课堂教学是法治教育得以具体落实的重要环节,是法治教育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需要更多地在以下方面加强和改善。

(一)请进来,走出去,利用丰富多样的校外法治课程资源,让法治实践活动成为教学的常态。

一是教师应依据法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将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请进学校,请进课堂,请专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解惑答疑、案例介绍与剖析等方式,将精准的法治知识、法治案例请进课堂,开展别开生面、可信度更高的学习活动;二是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法律专业人士,实地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法治教育相关机构和设施等方式,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法治社会,让有效的社会资源成为有用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从而达到拓展教学时空,让法治深入学生心中的目标。

(二)案例分析成为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应列举当地的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或者热门新闻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真实案例;既包括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也包括受侵害的案例;既包括当地的案例,也包括全国的案例,既包括中国的案例,也要适当拓展中国人在国外违法犯罪的案例,从而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体验感悟是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

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一些针对法治常识和案例的体验感悟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思考感悟的过程中,从自身的实际感受出发,积极思考,认真反思,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变换角色、拓宽思路,提高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

教师要用好用活《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法治教育的整体设计思路、法治教育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设计,收集相关法治教育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水平。

五、开展教师培训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尽快更新和提升。教育部门应多渠道开展教师队伍培训,以适应《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任课教师的新要求。

(一)提高教师法律专业知识水平。

法治教育需要教师准确掌握法律知识,对法条和法理的解释都要十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凭想象去解释。因此,整个教师队伍、包括教研员队伍都急需补充大量的法律常识,从而能够准确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法治教育。在法律知识培训中,应安排相关的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参与其中,使其成为培训的重要力量。

(二)及时开展实用、有效的教材教法培训。

要尽快让教师熟悉教材编写思路、教材特色及教材使用方法,掌握法治教育的教学特点、基本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

(三)组织教师实地参观、考察、学习。

教师培训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走出学校,深入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监狱、公安机关等,参观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及其价值,加强教师对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深入了解社会专门机构和法律实施情况,拓宽教学思路,不做井底之蛙。

上一篇:袜子B2C运营策划案下一篇:新申请《居住证积分》流程及材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