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资源高职

2024-05-01

课程项目资源高职(精选6篇)

篇1:课程项目资源高职

关于高职教师项目课程改革论文

一、项目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项目教学改革将完全改变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如同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一样,另外,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如现成的课标、开发手册或实施手册等,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这种改变和压力,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以迎接挑战。

2.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和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导,课前由学生自行完成分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组,以免给项目教学实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分组名单拟定后,教师向学生提供项目任务,各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项目任务讨论项目计划,完成人员分工及项目进度安排,填写自主学习实施计划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项目计划,指导组长根据能力差异合理分工。项目实施阶段,组内成员根据实施计划,分工完成绘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并开展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开展学习的情况,及时地作出有针对性地指导,并根据各组实施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实施计划,并组织组内研讨活动。项目总结阶段,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整理项目资料,形成项目总结报告,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由此可见,项目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和组织能力。

3.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交往合作及沟通能力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教师与课程专家、企业专家的联系与合作,高职教师应该根据课程专家提出的改革方向,结合自己学校自己专业实际对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积极地与专家沟通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尽量避免走弯路,节省开发时间,保证课程开发质量。其次,项目课程开发初期,教师必须下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沟通,寻找真实的教学项目,并邀请专家参与讨论课程目标,形成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项目课程标准。由此可见,整个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具备较强的交往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师参与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

高职教师愿意参与课程改革,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参与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来,但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因为个人经验、个人能力、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倦怠现象。具体状况如下:

1.高职教师普遍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长期在学科课程的熏陶中成长,他们已经习惯于学科课程模式,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以致于大部分高职教师对项目课程的理解程度不高,将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同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终无法实现项目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2.项目课程的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企业工作岗位流程,项目课程的开发要求高职教师熟悉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流程。但大部分高职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工作岗位经验,缺乏工作岗位实践能力,这无疑会给项目课程开发带来困难。

3.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课堂组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由静转为动,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但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课堂综合管理能力,加之内心畏难情绪的影响,他们会因为畏惧预期的困难而放慢甚至停滞课程改革的脚步。

4.项目课程改革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工作量远远超过传统课程教学,教师需要付出正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时间去完成这项工作,参与课程改革必然会增加工作负担,再则,项目课程改革激励机制、奖惩制度不完善,上述因素造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参与度不高,从而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三、激励高职教师参与项目课程改革的建议

1.开展能促进项目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

培训需解决教师在项目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不适应问题,通过培训,让教师在观念上、知识上产生变化。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方法、课程开发技术方法、职业领域及前沿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等内容。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可以邀请教育专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课程开发技术方法可以选取优秀项目课程设计实例让教师通过集中观摩讨论的形式开展培训;职业领域与前沿知识可以通过外派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的方式开展培训。

2.建立项目课程改革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高职教师及其开发团队积极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具体做法如下:

(1)物质奖励制度。多劳多得,体现公平。教师付出的正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时间,学校应该给予相应物质回报。对于课程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课程开发团队中的教师,学校应该根据团队教师的贡献程度,差异化下发物质奖励。

(2)精神奖励制度。对于课程改革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学校应该通过表彰先进的方式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并可以在制度上规定,课程改革评优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

篇2:课程项目资源高职

为了加强对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规范管理,确保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根据学校关于课程资源开发按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网络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一、项目的申报与立项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和教学实际需要,将所开发制作的课程在网上公布,采取“项目公开、自由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原则进行课程(项目)的申报、立项。每一课程为一立项课题,申请人即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人需填写“网络课程开发制作项目申请书”(简称“项目申请书“)。

2.项目负责人应是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熟悉申报课程的教学实际与改革现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热心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应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

3.项目组应聘请精通网络课件制作的技术人员参与课程的开发,以保证课程的质量。根据课程的需要,还可吸收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

4.申报项目需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立项(有关立项评审工作实施意见另定)。

5.批准立项的课题,项目负责人以“项目申请书”中的有关条 1

款和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制定的“网络课程开发制作意见”(简称“课程制作意见”)为依据签属“网络课程开发制作项目合同书”(简称“项目合同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二、经费支持与管理

1.申报人应认真填写“项目申请书”中有关项目经费支出(预算)明细。批准立项课题均可得到一定经费支持,资助金额视课程而定,以审批金额为准。

2.资助经费采取分批拨付,共分四次:立项签属合同,课题组提供的课程“样章”获通过后,拨付经费的2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50%;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拨付20%;所余10%待网上使用运行一年后,确认合格再行拨付。

3.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支配。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财务部门有权进行监督、检查。

4.项目资助经费的开支范围:稿酬、劳务费、资料费、国内差旅费、成果验收费等。用项目经费购买仪器设备,执行学校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

三、项目的运行与管理

1.在项目获准立项并签属合同后,学院技术部将组织课题组与相关的技术人员进一步掌握课件制作的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指导;课题组须在一个月内拿出课程制作的“样章“,共同商定确认制作方

案,开始正式的课程制作并拨付第一批资助经费。

2.技术部对项目的运行实行过程管理,随时与课题组和技术人员联系沟通,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还将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的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项目阶段性成果是否达到“课程开发制作意见”中的相关要求;课程开发下阶段的工作能否落实;其他。

3.对项目不按计划实施或课程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不能正常参与课程的开发制作,可能造成项目无法按时完成,除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以保证教学的需要外,还要按合同规定追究责任。

4.技术部对网络课件的制作还采取预审测试制度,即:课题组在基本完成课件制作后,可向技术部提供测试用的课件光盘,技术部的工作人员进行预审测试,将发现的问题即时反馈给课题组,对课件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使之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进行课程验收。

四、项目成果与验收

1.根据合同规定,课题组应以“网络课程”、“文本材料”、“光盘”三种呈现形式提供项目成果。(三种呈现形式的具体要求见“课程开发制作意见”

2.项目完成后,学院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件成果进行验收。项目负责人应填写“课程开发制作验收表”,提出“网络课程验收举证材料”等材料,并根据“网络课程验收标准”填报“自评分”。项目负责人还需在课程验收会议上进行开发制作的网络课程的演示,接受

专家的质疑,回答专家的提问。

3.项目负责人要根据验收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对网络课程做进一步的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验收后10日之内)上交合格成果(文本教材、网络课程的网络版与单机版)。

4.验收合格的网络课程需在网上教学运行一年,听取学员使用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最后取得合格认证。

5.验收合格的课程将在东北师范大学主管部门备案登记,按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认定。课件成果有资格被推荐参与评优、评奖活动。

6.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有权将“文本材料”以内部教材,按成本价提供学员使用。学院将积极与出版社联系,争取正式出版发行,项目组具有署名权并获取稿酬。

7.对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课题组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修改,另行组织验收,验收仍不合格者,按项目未完成处理。

本办法(修订稿)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解释。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08年3月

附:网络课程开发制作项目经费使用补充规定

1、所报销的书刊费、材料费、计算机消耗品等费用,应是网络课程制作期间的费用,不可以将课程制作前与课程制作无关的票据申请报销。

2、网络课程制作经费主要应用于课题主创人员、项目组成员以及相关的制作技术人员的文本费、劳务费、制作费等,报销应出据实名,不应以与课件制作无关的人员替代。

3、以劳务费支出时,应在报销单上明确填写“补助标准”、“天数”等项目,劳务费支出标准可按每人每天50.00元标准掌握。

4、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把握差旅费支出。确因课程制作需要的调研、访问等,应事先将出差线路、事由等向网络学院提出申请,同意后方可实施。

若出差地点与申请地点不符或无故绕道扩大开支的不予报销,若参加会议,报销时需将会议通知附后。

5、有关市内交通费的报销,参照学校的有关规定,适应放宽予以报销。

篇3:课程项目资源高职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探索

教育部关于高专、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的征求意见稿提出, 学校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 研究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1】但高职管理类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填鸭式”授课, 这样就形成了师生之间信息不交流的现象, 既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4】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 开拓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把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之一的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讲授过程中,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实施流程

项目教学法, 本质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置课程, 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 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2]在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 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 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2]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其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 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3】

实施项目教学法, 教师需根据行业真实案例, 再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 经过适当的提炼加工, 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和项目, 引导学生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迁移”这一完整的过程序列逐一完成,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图1: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教学的课堂实践

2.1 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架构设计, 需要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调研, 经过调研, 我们发现对从事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从业者而言, 具体的工作范畴涉及到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到劳动关系管理, 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 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总和。

根据上述调研的情况, 我们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过程, 设置了七个教学项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员工薪酬管理和处理劳动争议。

2.2 课程单元讲授的典型案例分析

以第三个子项目“招聘员工”中的任务之一“编制XX企业的人员招聘需求计划”为例设计单元教学;按照图1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六大流程来操作如下:

(1) 项目资讯阶段——如何设置项目

1) 资讯设置的要求

——设计合理的项目

——划分工作小组, 确定小组工作宗旨

——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任务、小组工作、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进行说明

2) 项目的目标

——学生了解招聘的含义、作用与流程

——学生熟悉招聘渠道的种类和招聘广告的编写方法

——学生掌握招聘程序和员工招聘计划的内容

3) 任务一:学生能够编制招聘工作需求计划

根据实际案例情景, 经过加工提炼, 我们设置的导入项目情境如下:

王刚三位同学大学毕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经过几年的经营运作, 公司已经成功度过了导入成长期阶段, 进入了规模扩张的阶段。最近他们发现公司经常有人离职, 频率特别高, 经过调查才知道: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工作量太大, 经常需要加班。

思考讨论:当公司业务扩张时, 当有员工离职时, 当员工经常需要加班时, 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需要考虑做什么事?又怎么去组织实施呢?

通过上面的思考讨论题目引入我们要讲授的企业人员招聘知识, 然后根据企业实际的人员招聘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设置我们要求学生完成的主要任务, 例如, 其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编制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员招聘需求计划。

(2) 项目计划、决策阶段——师生共同合作完成

1) 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自愿的原则成立项目小组, 每个项目小组5~8人, 让学生自由组合, 再由教师进行调整, 班级共形成5~6个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以竞选的方式产生一个项目组长, 项目组长负责项目小组的工作协调, 【2】其他成员的角色由大家商讨确定。

2) 在计划阶段:小组内部首先要商讨确定具体各阶段工作完成的时间安排;其次, 商讨确定几套初步的工作计划方案。

3) 在决策阶段:通过收集大量的真实信息, 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决策分析工具, 对上述的计划方案其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 做出正确决策, 选定最终的工作计划方案——以海报的形式进行“XX企业人员招聘计划”的展示。

(3) 项目实施的阶段

1) 进行招聘工作之前, 小组内部的成员一定要理清企业招聘工作流程。

这些知识需要学生自主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

2) 按照上一阶段确定的计划方案分工展开项目工作。

3) 各小组成员定期开会汇报自己工作的进度, 进而检验调整和不断完善计划。

4) 在规定的时间内, 小组成员集体完成“XX企业人员招聘需求计划”海报制作。

(4) 项目评估阶段

评估分两步进行:

1) 演讲阶段 (向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

成果由小组选出一名或多名代表上讲台就海报内容进行演讲展示。

2) 评估阶段 (即是对学生的项目结果、学习过程、经历和经验进行检查讨论、评估过程) 。

教师在这个环节进行课程操作时, 一定要注意两点:

首先, 关于评价标准的确定

——是由全体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评价标准。

其次, 关于评价原则的确定

——对同学们的成果进行评价时, 一定要遵循三个评价 (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相结合的原则, 其中对这三个评价标准的进行比重赋权时, 组间、组内评价的权重应该适当加大, 尤其是组间评价更客观、公平, 通过上述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项目结果、工作方式和经验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5) 项目迁移阶段

本阶段主要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消化吸收的情况, 具体教学过程的设置如下步骤:

1) 准备后续项目。

2) 对招聘工作组织实施项目进行经验总结, 以便应用到其他后续教学项目。

3) 学生迁移能力的成果通常不直接评定, 而是到执行新任务时才予以测定。

3 项目教学启示

根据上述思路, 在我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尝试, 结果深受师生欢迎, 初步取得以下成效:

(1)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共同研讨、共同分析、共同撰写、共同答辩、共同总结, 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团队精神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

(2) 项目教学法实施促进高职教师主动提高相应的教学项目中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因为实施项目教学, 要求教学项目的选择必须来自于企业真实背景的题材而且又要符合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项目的提炼要求教师必须课前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和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而目前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 大多还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因此, 为了使得专业课程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示范者、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创新探索的引路者, 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着力打造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3) 项目教学发的实施改善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通过团队内部和团队与老师之间进行反复的沟通才能保证整个教学项目的顺利完成, 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5]

(4) 项目教学法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环境内开展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困扰, 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故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使之成为更加完善且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国情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昕.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9 (6) :73-73.

[2]张平.项目教学法在《人员招聘与测评》课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2010, 4 (2) :32-33.

[3]刘维政.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 2009, (2) :137-137.

[4]陈俊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 :88-88.

篇4: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改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化教改;传统康复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与社会实践第一线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的是学生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打造的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这样一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近年来项目化课程教学被广泛引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所谓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对口能力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项目化的优越性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现已在当今社会取得广泛的共识,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是高职课程教育的首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知识多以灌注式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知识掌握也仅限于死记硬背,很难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更难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与今后的实际工作有所脱轨。而比较来看,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是立足于职业岗位需求,课程核心是定位在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实践中,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直接对接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使若干个项目模块组成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与职业岗位实际任务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是将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学习的驱动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解决某个问题,学生就会自然的从传统的 “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在这种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也就变的更加生动,因此,项目化课程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多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了工作实践的参与者,激发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浅移默化中也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项目化实施的关键要素

1、解决基本思想认识

项目化教学是为适应新的社会需要下形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传统教学方式在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学习理念当中已经有了惯性思维和认识,因此要想实施项目化,首先是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刻的项目化观念教育,必须从本质上认清什么是项目化课程,项目化的优越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等基本认识,只有在思想上解决了迷糊与怀疑,才能真正谈及项目化课程的实施与开展。

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学生要学有所获,关键还是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因此组建设符合项目化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必要一环。“双师型”的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教师素质,更关键是必须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行业中的各项能力和技术操作等,只有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才能胜任完成任务课程项目的发掘与设计,才能更有效的完成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那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一方面要鼓励教师的自我能力提升,为教师提供能深入一线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应加强人才的引进,建立完善专职与兼职相辅相成的师资队伍。

3、合理重构课程教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教材仍是延用的传统理论式授课的教材,以《传统康复技术》教材而言,编排完全按理论章节进行,体现的是相关学科体系中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注重的是对基础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但恰恰忽略了对技能、技术的强调,这也是最终导致学生学成以后形成“高分低能”局面,面临实际工作时不能适应岗位需求,而这也恰恰与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违背。而项目化教材应在本质上与传统教材有所区别,它不单单是一般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对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因些,项目化教材应当包含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背景资料、操作要求及规范、相应知识点的点拨与回顾等多项内容。以《传统康复技术》教材来看,在编排上,要突破以往的呆板的理论章节约束,应更多体现以能力串联的知识技能递进式的内容进程,比如,可以按康复科常见的几类病种(如痛证、伤筋、瘫痹证)来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再分别以康复穴位选取、针疗技术、艾灸技术、推拿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来序化其中内容,按由浅入深的方式将腧穴经络、针灸操作、推拿拔罐等知识通过任务完成方式进行分解,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的掌握,且能触类旁通式的掌握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技术。在形式上,《传统康复技术》的项目化教材也不应只拘泥于纸质书本,而应该还包括PPT课件、课程网络平台、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复合式”教材。与此同时,教材还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要在不断的康复行业市场的调研指导下,对每版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增减、修改与重新组合。

4、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化教学要让学生更贴近今后的实际工作环境,那么加强实训基地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只有环境更逼真,操作方便有效的实训场地,才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职业技能技术进行培养教育。当然,项目化的实训基地不应只局限于校内的基地建设,更应应尽可能多的与相关的企业单位的进行联系合作,实行校企(院)合作,将课堂延伸到真实的一线职业岗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真实的技能操作的能力培养。endprint

三、以《传统康复技术》课程为例的项目化设计

1、课程教学项目的选取

课程项目化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在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时必须要以工作需求作为设计目标,需要充分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选取切合实际的项目,要综合考虑教学项目的实用性,趣味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项目的完成来体现对常用的传统康复技能主要能力技术要求的掌握。为此,在充分考虑到康复科常见病种的基础上,确立出以痛证、瘫证、伤筋为主线的项目设计,突出了“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的”的选取依据。

2、课程教学的项目(任务)构建

通过对临床实际工作的调研,结合我们教学实际的考虑,我们设计了针对痛证、瘫证、伤筋的三大主项目,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每个项目之下的多个子项目,通过子项目间的相互关联与促进,从而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针对某类病种时常用的一些基本传统康复技能,具体设计如下:

(1)痛证的传统康复护理

在这个项目之下,我们设计了三个子项目,分别是头痛、胃痛和痛经的传统康复护理,前两个为A线项目,后一个是B线项目,通过这几个子项目的完成,要求学生掌握头面部及胸腹部常用康复保健穴位的选取及定位,以及对这些穴位的推拿灸疗护理。此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边做边学,不但认识了一些有关经络穴位的基础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瘫痹证的传统康复护理

瘫痹证是康复科一个最重要的病种,在这个项目之下,我们设计了三个最常见疾病康复作为的子项目,分别是面瘫、偏瘫、痹证的传统康复护理。同样是前两个为A线项目,后一个为B线项目。通过这几个子项目的完成,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头面部,胸腹部常用穴位,也更进一步掌握四肢部常用穴位的选取与定位,同时,还需掌握针对这几个疾病的常用推拿,拔罐及磁疗技术。

(3)伤筋的传统康复护理

同样是选取临床最常见的三个伤筋病种颈椎病,腰肌劳损、漏肩风作为支撑伤筋的三个子项目,同样是前两个为A线项目,后一个为B线项目。通过这几个子项目的完成,要求学生掌握对颈腰部,肩臂部穴的选取与定位,同时进一步掌握针对椎间,关节处的推拿、刮痧及医疗体操的康复技术。

3、项目化课程相关素材的制定完善

项目化课程的实施中需要用到一系列的相关资料,如任务报告单、技能考核表、病案及背景资料准备、项目化教案等,在确定好相应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后,就应逐步加以制定并修改完善,从而为下一步具体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4、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采用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围绕教学内容,在做中学,学中做中体现项目化教学。

(1)确定并布置任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在课前先将设定的情境背景资料及所需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8-10分组,提前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及网络链接,做好课前准备。

(2)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在回顾相关背景资料,明确所需任务后,分小组对所完成任务进行细致讨论和学习,完成相应任务报告单,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思路。之后,由各小组代表轮流发言,提交任务单并相互补充,并适时进行现场技能模拟展示。

(3)指导评价矫正。在学生汇报展示结束后,教师针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矫正,对关键知识点进行点拔,并进行主要技能的演示操作,让学生随同模仿学习。

(4)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相互扮演护士(治疗师)和病人,对任务中涉及的技能进行现场模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考核,布置下一次项目任务。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学生更好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高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选择项目化教学方式是职教教改的明智之举,要实现项目化的教改,需加大对广大师生传统观念的改造,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关的教材及实训室配套建设。在具体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更加有效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郝 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9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3] 郑 红.“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课改实践中的探索[J].华章,2013,(19):212

[4] 万长征,万云辉.高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5] 张峰.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索与研究[J].学园,2012(14):46-47

篇5:课程项目资源高职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

项目开题报告

项 目 名 称: 归 属 系 部: 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一、项目成员及分工

姓名

承担工作

二、项目建设计划

1、建设目标

2、建设内容与建设思路

建设内容应在重点课程基本要求基础上,针对课程建设目标,侧重以下某几项内容,集中优势资源做到课程建设有明显突破、有突出成效、形成可视化成果。教学团队建设(在培养青年教师、外聘企业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计划):

课程内容改革(在教学内容调整、整合、更新等方面的计划):

实践教学(在实验、实训内容设计方面的计划):

教材建设(在教材选用、编写,指定教学参考书等方面的建设计划):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开展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的计划):

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开展教学手段改革的计划):

网络教学建设(基于校园网运行的教学课件、资源库的建设计划):

三、进度和阶段目标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四、课题经费使用计划

课题经费总额(万元): 支出项目

1.学术交流会议费 2.差旅费 3.教材出版费 4.图书资料费 5.复印、打印费 6.其他费用(不超过总额的10%;须列出具体支出项目、开支金额、支出理由)

经费预算(元)

用途说明

五、项目预期取得成果

中期预期形成成果

篇6:课程项目资源高职

与传统的田径、球类等体育教学相比,水上项目对教学场地设施、教学场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水上项目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需要基于完善的水上项目教学场地、辅助设施基础之上的课程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的专业体能、专业运动技能的发展,需要在水利高职院校在优化现有的水上项目教学场地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新建、扩建等方式,来提升水上项目教学场地的质量。从而为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吸引水利专业大学生的水上项目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3.2创新水上项目课程开设与实施的理念

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能发展与教学需要遵循体能发展的规律、水利专业工作的环境等。因此,水利高职院校的水上项目教师要加大对水上项目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水上项目保健知识、救生技能等内容的学习与提升。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水利类专业水上项目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的研究等,来提升水上项目课程教学的高效化。

3.3加大水上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创与研究力度

水上项目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需要以系统的`水上项目教材为依据,而从当前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状况来看,水上项目教材的缺乏,导致水上项目教学体系性、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质量,需要从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水利职业所需体能、水利职业的救生能力、水利职业的能力、水利职业的特殊技能等方面进行水上项目教材的编写,以此来提升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3.4构建水利类高职水上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在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水利专业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是一个体育学习引导与评价的具体过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项目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满足水利专业人才的身心健康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水上项目课程评价的理念、评价的目标、评价的方法等,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从水上项目学习的思想意识、水上项目技能的掌握与使用、水利工作的实践能力发展等着手,从而为水利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科学的学习引导。

4结语

上一篇:致淘宝买家的一封信下一篇:子长中学首届微电影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