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2024-04-10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选8篇)

篇1: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

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均为17周,每周3学时;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出勤次数、通过体育素质考试标准及技术考试合格即可获得该学年体育学分。

2、体育保健班开设太极拳或瑜伽等健身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28学时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分别为13周,每周2学时;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均为17周,每周2学时;学生保持每学期无故旷课三次以下的出勤率并通过保健班相应的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3、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辅导锻炼,同时安排10%的理论知识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

(三)体育俱乐部管理及实施办法

1、一年级第—学期由学生所在院系按行政班(30人左右一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进行身体素质为主,男生武术,女生舞蹈为辅的教学形式;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全部由学生自由选项课。学生在此阶段必须选择一至二个以上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和锻炼。

2、第二至第四学期,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各分三个教学单元(14:30—15:30,15:40—16:40,16:50—17:50注:夏时制顺延。),周五下午两个教学单元(14:30—15:30,15:40—16:40),每个单元均开设不同项目的俱乐部,学生根据每学期公体部公布的体育项目、时间、地点及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俱乐部,按照每学期平均每周参加两次俱乐部的学习和锻炼要求,共完成48学时的学习和锻炼;各单元的学习及锻炼指导由体育学院指定的负责人安排相关专业老师组织进行。

3、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4、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

5、学生在开学两周之内可以申请调转项目,经任课教师同意后可转入所选项目班 上课,学期中途不再办理转班手续。

(四)考核办法及组织

1、第一学期进行12分钟耐力素质测试及所学项目技术考试;耐力测试经体育学院与其他学院协商确定测试时间后在规定的统一时间里,由所有担任该学院体育教学教师及校医院相关同志共同完成测试工作;技术考试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评分。

2、俱乐部考试由该项目所有任课教师组织进行技术、专项素质及相应专项理论(作业或小论文)考试。

3、学生大学四年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4、体育保健班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学教材的考试及评分,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5.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同时,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体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教务处从宏观上指导,体育学院负责体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各学院协调安排好体育教学时间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做好监管和协助工作。

(二)师资保障。体育学院应确保各项目均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确保改革成效。

(三)修订体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课程改革措施及要求,编制适合的教学大纲,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

(四)技术支持

教务处负责公共体育课选课工作。体育学院负责项目设置、班级划分等工作。

六、本方案自2012年9月开始实施。

注:本方案要涉及教学课时的增加: 以下以一个教学班为基数即(30人)

具体是:一学期教学内容变,学时不变。即13*2=26学时(教学班)二、三、四学期教学内容与学时数有变化。具体是: 以前的学时数为:18周*2学时*3学期=108学时(教学班)现在的学时数为:16周*3学时*3学期=144学时(教学班)总的情况是:

以前的总学时为:108+26=134学时(教学班)现在的学时数为:144+26=170学时(教学班)

教学学时之差:170-134=36学时,增加的比例为26.7%。请教务处定夺!

篇2: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 则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健康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学校指导下,逐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时间”,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及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三)通过课程改革,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促进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

(一)修课方式改革

将现有的大

一、大二,一年半选同一个体育项目完成4学分的体育课,改为大

一、大二,一年半选择两个体育项目完成4学分的体育课。

(二)选课方式改革 实行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后,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进行微调。

(三)教学内容改革

在场地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理论课教学。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理论课教学。

三、具体要求

(一)课程项目设置

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形体课、田径、武术、保健课等课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逐步增加新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修课要求

1.大一学习一个体育项目,完成2学分。

2.大二学习另一个体育项目,完成2学分。所选项目原则上不能与大一相同。

(三)学生选课步骤

1.预选。在学校选课系统和体育教学部网站上,公布课程简介、教师简介、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等,学生自主选课。

2.正选。选课系统对选课人数大于接纳人数的项目进行抽签(能否中签与选课先后无关),以确定学生是否选中该项目。如没有选中可再选择其它时间或其它项目。3.退改选。正选结束后,选课人数仍达不到开课要求的课程将停开,所选该课程的学生要改选其它课程。其它学生也可对所选课程进行退改选。

所有项目在任课教师处选择无效。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由体育教研室和教务处为主负责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工作。学校其它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

(二)师资保障。体育教研室应确保各项目均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确保改革成效。

(三)技术支持。教务处负责公共体育课选课工作。体育教研室负责项目设置、班级划分、课程编排、公布课程和教师信息等工作。

篇3:浅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认识

根据最几年高校推行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再加上媒体对高校学生在体育课上突发猝死等相关报道, 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能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从国家层面上对其进行有效指导, 在学校层面上也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 专门设置公共体育课,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把终身体育意识落到实处。但在表面繁华的背后总有让人心酸的一面, 高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上虽然有了显著的变化,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执行效果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使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有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如何开展进行论述。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对公共体育课缺乏全新认识。很多人对体育课的认识有偏颇, 狭义地认为体育课存在不存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不是很大, 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为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 课下体育运动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再加上学校对体育运动没有具体规定, 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种轻视体育运动的氛围。从社会层面对高校的认可度而言, 评判一个高校好坏的标准, 主要还是考虑是否有业内大家, 学校的升学率怎么样, 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等等, 很少有将体育教育放到评价标准里面来, 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这个现实来看, 我们发现人们更关心的是一个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 其他方面处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 尤其是体育教育等。学生及其家长也是这样的观念, 认为体育教育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教育, 体育课程挤占了其他课程的时间, 浪费了学生的宝贵课时, 对将来学生在职场上提升竞争力作用不是很大。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 使学生们在高校很难接触到正规的体育课程, 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导致了高校的体育教学效率低下, 使得整个高校系统中的体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2.教学内容死板, 形式单一。近年来, 国家把体育教育也提上了国家层面的高度, 通过提倡素质教育,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是, 在现实过程中, 很多高校对该政策进行了误读, 没有很好地去把握这个政策, 只是单纯地认为提升素质教育, 就是要使学习的科目逐渐增多, 把之前设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范围扩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 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变得更加丰富, 增加了很多运动项目, 让学生选起来也是眼花缭乱。要想学好这些体育项目, 就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 可是在体育课学时设计上却没什么变化, 两年的体育课总学时只有184, 除去节假日、考试等所占去的时间, 实际进行体育教学的时间大约在120学时左右, 这样的一种学时安排平均到每类运动项目上, 时间是少之又少。由于时间上得不到保障, 学生难以学到要领,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学方法老套, 仍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也是非常单一的, 老师操控整个教学的过程,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老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 这个过程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学生成长的空间被限制。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没有突破性的建树, 这些都造成了学生的体育素质下降。

3.教学目的偏向于技术教学, 轻视体质锻炼。高校对体育科目开设目的的理解片面, 认为体育课程开设了就万事大吉了。很少跟踪考核开设的效果怎么样。体育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但是现实当中, 似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更多的认为学生学习体育科目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 不关注其他的情况, 学时完成学分拿到就万事大吉,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 最终没有实现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增强体魄的目的, 反而把锻炼作为了一种心理负担。归结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测试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书面的测评, 以此来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 这种评价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培养, 对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先天性差异没能很好地引导。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要依据学生不同体质条件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育教学, 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4.就课程设置而言, 相对不合理。课程的设置在高校运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今后专业培养的走向, 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科学地设置课程是非常关键的, 它既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又能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却恰恰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课程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设置, 没有把高校体育丰富的内涵以及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拓展能力融入进去, 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这种局限性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上的效率很难进一步提升。同时,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也忽视了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 没有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进去。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科学性、文化性以及可实践性等。

5.教学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对体育引起高度的重视, 重文轻体观念依旧存在, 再加上高校的逐年扩招, 很多高校的财政又相对紧张, 因此对于体育教学项目上的资金预算是非常少的, 投入不足。体育课程的教学跟其他专业有很大的区别, 它要求更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 因此在硬件设施上要求是非常高的, 对于教学场地以及专业教学设施非常严格, 但是资金问题导致了高校普遍在体育教学投入上的不足, 硬件设施跟不上, 更新速度慢, 甚至必要的教学场地也难以保证, 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二、对策建议

1.改革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高校体育作为公共课程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综合教学水平。从长远来看, 高校只有开展优质的体育课程才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 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锻炼自身的体质, 从而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高校应当在大学生入校之初, 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来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 逐步深化体育教学目标, 坚持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并予以贯彻执行。坚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观念, 坚持做到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 从而真正使高校的体育教学为学生服务。

2.精简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时长。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 体育课更多的是有助于加强其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而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 体育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不会参与在学校时学习的体育项目, 其参与的大多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大众项目。高校可以选择一到两项运动效果好并且被学生们所普遍接受的项目进行教授, 这样接受规定项目的教学时间就相对延长, 保证了教学质量。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每次体育课感觉到疲惫, 又不容易遗忘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3.转变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主体的特点和兴趣爱好, 量身定做相关的系列课程, 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 学生不仅增加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又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毕业之后, 仍然会将喜欢的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的首选项目之一。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 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要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 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 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这是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2]赵顺来.试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1) .

篇4: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公共体育 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性设计 整体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4-01

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高校公共体育所培养出来的多数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下降、运动技能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竞技化等问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际。

1.高校公共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过于笼统。学校体育的目的都是在我国学校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下形成的统一目标,而没有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而设定。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容仍是满足于一年级的基本课、二年级的选项课。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几个选项内容,理论课和保健课还只存在于教学大纲中,原有的格局并没有打破。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组织多年来一直严格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学生缺乏主动性,体育课缺乏生机。因此,紧紧围绕这些问题,修订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战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高校公共体育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设计

2.1 形成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体育素养”为教学中心的课程目标

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时期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实力的人才。此外,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中心。主要包括一定的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操作要素。认知要素包括一定的对体育卫生、保健、康复、体育评价等常识。情感要素包括喜欢体育运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等;操作要素则包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等。总之,大学公共体育课应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育人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生体育为方向。

2.2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在项目的选择上,开展一些比较时尚、流行的课程。例如瑜伽、定向运动等。此外,课程设置还应考虑其实用价值,强调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担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能扩招体育课程的内容,还能打破全国统一教材的分类体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出具有特色的课程。

3.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应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为此,我们对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体系做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3.1 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目前,各校的公共基础课一般都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鲁东大学体育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的比重偏高且社会学方面的课程比例也较大。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民主性和发展性,最重要的是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新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选修与必修内容的学时安排上,其趋势是从小学——中学——大学,必修学时依次减少,选修学时依次增加,这样的安排使体育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增加,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同时还应加强英语与计算机的授课时数,并有通级的要求。另外,课程组织形式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体现由师生教学互动而产生的知识传递与应用的价值,并根据活动类课程的适用标准,使它们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加强师生间的合作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对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材料,它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最终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必须优化使之更具有可学习性,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公共体育课程增加一些健康教育、娱乐教育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内容,根据职业需要调整专业方向课的内容,增强课程的行业实践价值。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新动向有机结合,提高课程与行业实践的适应度,建议要动态地看待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与改变,而不是静态被动地接受。

专项训练时间与教育实践安排要合理,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术活动、运动竞赛、社会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各项创新成果。我们应该增加体育健康教育类课程,加强健康教育,增设体育保健、体育康复、运动处方等相关课程;关注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增设体育现代教育技术等新型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各学校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个性发展自主选择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结合学生各专业特点,创设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特点的选择性必修课。

4.小结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应科学整合和有效发挥一切可利用的优势与资源,因人而异地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外堂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关系,凸显理论学习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指导作用,同时提高学生教育实践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涛.学院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05)

[2]王碧云,刘叶.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02)

篇5: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为保证节日期间场所安全,防止隐患发生,确保我区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为广大市民营造安全、祥和的文化娱乐环境,有效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上级部署和区委区政府指示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阿城区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进军文体局副局长

副组长:王宝君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

成员: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全体工作人员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排查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

(二)确保八月节、“十一”黄金周期间,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平安祥和。

(三)检查范围

全区范围内的影剧院、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室)。

四、检查内容

全面排查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疏散、公共场所室内装修、电气线路、消防设备等方面存在的火灾隐患,具体包括:

(一)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及器材装备是否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三)场所内有无携带和存放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的情况

(四)各场所重要岗位人员值班、消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等情况;

(五)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是否超过核定人数;

(六)节日期间各种文化娱乐等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情况;

五、时间安排

9月17日—30日,对全区所有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节日期间对全区的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进行全天候监

管。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这次排查治理范围、内容和责任明确到人,层层落实,不留监管空挡,坚持不放过一

家,“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杜绝任务不清,责任不明等现象。

(二)克服松懈、厌战、麻痹思想,破除消极、畏难、退缩情绪。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明确整改时限,强化整改责任,加强监督指导,对问题严重的要依法停业整顿,坚决进行治理,对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经营场所及时函告公安消防部门并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查处和整治,对无证无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及超范围经营要及时函告工商部门,并配合工商、公安部门坚决予以查处。

阿城区文化体育局

篇6: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身心健康;阳光体育运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从青少年时期培养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增强人的身心健康素质,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06年,我国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自此,“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成为各级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意义及其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关系

1.1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意义。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对传统体育内涵的再认识和延伸。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将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并鼓励学生走出操场,去亲身接触、拥抱和体验自然,像阳光一样充满活力和朝气,同时不断丰富体育锻炼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以便学生选择,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多元化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第二,阳光体育运动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国家切实提出并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其中就包括学校体育教育,阳光体育运动秉持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旨在以新的理念和途径来发展学校体育,再扩展到整个社会,掀起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潮。第三,阳光体育运动是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程的助推器。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项目的锻炼技能,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受到重点栽培,壮大学校甚至是国家青少年体育队,为学校以及国家体育事业争光。

1.2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关系。首先,两者都以青少年为对象。阳光体育运动是面向青少年提出的,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对象本就是青少年即大学生。其次,两者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共同致力于人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双向促进与强化关系。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关注程度,进而认真对待、学习学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则是阳光体育运动转向社会大众的重要过渡平台。

2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原因

2.1体育教师未能准确理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教师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就是一项教学任务,学生考试能及格就行[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强身健体的根本目标;也有教师过于注重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来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却极少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甚至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情况[3];还有教师将公共体育课程当成学生休闲娱乐的手段,公共体育课程固然兼具娱乐性质,但其核心宗旨仍是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切不可颠倒。2.2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物质基础薄弱一是物质质量难保证,即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设施设备比较落后,更新周期较长。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设施设备沿用了很多年,有些超过了服役年限甚至多处损坏,也无人问津,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和目标背道而驰。二是物质数量跟不上,即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设施设备有限,除了场地之外,可用的器材也屈指可数,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只能体验一两种器材,势必影响学生多项体育技能的练习和掌握。2.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待完善。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单

一、枯燥,而且长期重复,学生可选择的余地较小,经常出现一个体育教师教授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体育课程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压师生教与学的兴趣,也难以收获较高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教学手段仍以传统为主,教师单纯地“教”,学生只负责“学”,缺乏语言和动作上的互动,应付倾向严重。

3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措施

3.1从人员层面来看。一是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都是服务于大学生乃至公众的身心素质提高的,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应定期或及时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自身等,应准确分辨体育课程强身健体功能和娱乐功能的主次地位;二是壮大体育教师队伍,每个体育运动项目至少要配备两名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工作(如一个领队教授,一个纠正学生动作等)或轮流开展体育教学课程等;三是体育教师应具备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这样才能应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有关体育的问题。

3.2从教学层面来看。一是教学内容。应在传统教学内容即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引进热门体育项目,如休闲体育(瑜伽、轮滑、街舞等),或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尤其是那些对场地、环境等因素要求较低的体育项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实现学生多种技能掌握的目标,团体性体育项目的增多也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交际、沟通等综合能力。二是教学手段。应打破传统“教”与“学”分离的局面,使教师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互动中传授知识、技能,并持续研发新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教学、利用即时媒体教学等),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培养学生信心,对于学生参与专业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利。三是教学设备。应成立专门的体育设备设施维修、维护、更新部门,保证教学设备质量无忧、数量充足,奠定教学物质基础。

3.3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线是从各级学校到社会大众,形成全民运动之势,而目前全民参与最多的运动形式之一,就是可记录运动情况的相关APP或公众号等。根据各级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校借助运动公众号形式,即开通本高校专属的运动公众号,鼓励师生参与其中,持续记录师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过程及具体情况,包括记步、运动量以及课程相关问题(如课程进展、教师备课情况、学生接受程度、遗留问题等),也可以设置排行榜,分教师和学生两大部分,根据课程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排名,以此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接受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督促教师不断完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切实实现青少年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各个高校都应引起重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指导思想,利用时代新技术、新平台,实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再发展。

参考文献

篇7: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论文

本文以吉林大学篮球教育为研讨目标进行研讨。

二、研讨办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更好的研讨女大学生的篮球学习爱好,广泛阅读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本,并查阅我国知网上关于女大学生体育学习爱好培育方面的论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总结剖析。

(2)专家访谈法:对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首要就女大学生关于篮球是否存在爱好打开的。(3)问卷查询法:在吉林大学打开随机的问卷查询,总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300份,收回率为100%,其间有用问卷达到297份,问卷有用率达到99%。(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EXCEL软件对问卷的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剖析,为论文剖析供给数据支撑。

三、结果与剖析

(一)女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情况查询剖析

对女大学生进行了篮球认知的查询问卷,从表1的查询结果来看,女生大多对篮球不了解,因此认知度不高。其间只有6.4%的女生对篮球十分了解,有25.9%的女生对篮球运动是根本不了解。经过查询了解到,当前女大学生接触篮球的时机较少,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篮球教育,仅仅经过电视、网络、报纸简略的了解一些篮球常识,关于篮球的这些常识比较松懈、片面,并没有形成对篮球运动正确的知道。

(二)女大学生篮球学习爱好查询剖析

经过表2数据整理剖析,咱们发现,十分喜爱篮球运动的女大学生占到7.1%,不喜爱的人数达到48.8%,十分不喜爱的人数达到33%,归纳看女大学生关于篮球运动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爱的。这首要是女生对篮球运动了解甚少,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提不起来学习的爱好,篮球老师在课上还可以就女生对篮球运动爱好不高的问题打开更进一步的查询。

(三)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爱好的要素查询剖析

表3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爱好的要素查询表N=297影响要素场馆缺少教师水平低危险性高认知低其他人数9765745011百分比%32.721.924.916.83.7对女学生进行了篮球学习爱好的影响要素查询,从表3的查询来看,影响女学生篮球学习爱好的要素仍是比较复杂的,其间篮球场馆缺少和危险性高占到了接近57%,首要是篮球运动的打开运动量比较大,动作幅度也大,许多女生因为生理特性都较男生柔弱,16.8%的女生以为自己不了解篮球,对篮球运动认知度低是首要的影响要素。由于公共体育教育都在室外进行学习,室外的教育场所不抱负,不如室内篮球馆干净,简单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许多女学生怕在室外上课晒黑了,许多人都不喜爱在室外上课。篮球运动有着必定的对立性,即使没有对立,关于初学者来说,也比较简单受一些轻伤,如损害手指,崴脚等,女学生惧怕在篮球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对篮球学习有一种比较抵触的心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较低,对篮球运动的健身原理、教育原理、文明价值等都比较陌生,没能了解篮球运动的真理。教师的教育水平也被学生以为是影响学习爱好的一个首要方面,教师的教育组织、教育办法、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对女学生的爱好有必定的影响。

四、结果与剖析

篇8:浅析公共体育示范教学

关键词:体育,示范课,公共教学

示范课教学源于传帮带教学模式, 就是通过演示的教学方式让更多老师学习到一些先进的, 合理的, 高效的教学办法, 一般而言, 示范课的承担教师都是教学优秀教师, 通过他们的示范, 让更多的教师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逐步形成统一的, 系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参加公开课或示范课的交流研讨, 使大家收益匪浅, 同时很多老师也感觉到在对课堂定性评价时许多老师不能对公开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评价的也不到位。通过多次的研讨和交流, 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概述:课堂的知识总量、知识点处理的质量、知识传授的技巧。整体而言, 课堂的知识总量交流是示范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观摩可以直接获得的主要信息, 比如对于公共体育教学而言, 通过一堂课教学, 教师讲授了哪些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掌握那些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那些内容, 在课程结束之后, 这些内容当中有哪些是课程大纲中要求必须掌握的, 那些是不需要的, 那些是没有额外扩展的内容等都一目了然, 所以通过观摩, 把示范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观察到的和自己上课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就可以轻松的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别, 这是课堂知识总量最直观的体检, 其次是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处理质量问题, 这是示范课当中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对待同样一个问题, 有些教师用这种办法, 有些教师有另外一种办法, 有些老师引导学生, 有些老师启发学生, 有些老师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有些老师主动整体班级的协调性, 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办法, 每一种办法都有自己的长处, 通过示范课, 我们可以汲取各种优秀办法当中的精华, 加以利用, 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对于知识的传授技巧而言, 传统而言就是通过教学观看其他人和自己在教授知识方面采用的方法和语言描述以及行为动作方面的差异性, 这些都需要我们细心查看和交流, 对于体育示范课而言, 他们之间的重要性, 我们在下文分别做详细的阐述。

一、总结课堂知识容量, 从“面”上把握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教学效果关系极大。教学活动是传输一定知识的活动, 而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如果一节课知识容量过小, 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很差。通过交流和探讨, 针对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 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生挫折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及个人因素四个方面。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来说, 既达到了教学任务而又使课堂丰满, 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二、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质量, 评价课堂教学的“点”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点的过程, 是先知者传授给后知者的过程。由于知识点的难度不同, 那么接受者在接受知识点的困难程度也就不同。对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质量, 是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能采取有效的组织方法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学生领悟和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知识传授的技巧, 即整节课顺利进行的“线”

“教无定法”, 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知识传授,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知识顺利传授的重要条件。每个教师在分析教学知识的特点后应该去寻找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公共体育示范课教学在高校开展较为普刊, 大多数学校都会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公共体育示范课教学, 一般而言, 安排的时间主要放在大多数教师休息时间, 这样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体育教师参加到公共体育教学中去, 让一些青年教师可以在示范课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学手段, 通过调查了解, 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高校每学期都会开展1-2次公开示范课, 并有相应的组织人员, 整个组织过程非常完整, 并且将示范课作为教学部门每学期必备的教学和工作任务, 有完整的工作计划, 这已经成为很多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各个单位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 每年参加示范课教学的老师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有些单位因为教师结构不合理, 相对比较集中, 所以示范课教师比较固定, 所以大家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说获得的经验有限, 但是大家意见和建议比较集中, 还有一些单位因为教师年龄比较分散, 所以示范课在开展过程中可以让大多数教师都能亲身参与进来, 所以给每一位老师都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教学技能的平台, 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中, 我们也发现, 还有个别学校组织参与示范课的次数比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个别单位教师相对比较少, 而学校的快速发展带给教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 所以教师很少有空余时间能够组织何种教学活动, 所以大范围的示范课比较困难, 这些学校主要通过小组的方式来获得小范围的示范课教学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这属于具有自己特色的示范课教学, 大多数学校把示范课都会安排在周五下午, 因为一般单位都在周五下午组织各种例会, 而会议之后, 老师都有休息时间, 在这期间, 邀请学校的一些教学督导专家来参加示范课教学检查工作, 一方面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老师进行分享和交流, 另外一方面还可以看看年轻教师具有自我创新精神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于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 体育因为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且体育本身就属于全身性参与课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动用自己的身体, 让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都能够喜欢和接受体育, 并从体育中学习知识, 所以然学生对体育发生兴趣就成为示范课的重要内容, 这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难克服的问题, 也就是因为这个因素, 示范课变得异常困难和不好控制, 但是优秀的体育教师却可以灵活掌握和控制, 这也是示范课需要大家学习的重要内容。

公开课的教研活动对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技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加公开课教学的老师,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高超教学能力的机会, 也是自己教学水平较好的一个展示平台, 所以给老师提供公开示范课的机会, 本身也是对老师教学能力较好的一种认可, 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具有诸多好处, 在大多数高校都是以教学为主导的发展状况, 在这种条件和办学理念下, 教师为主体和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所以在老师观念转变的过程中, 示范课更好的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 加速了教学模式的转变, 另外伴随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提高, 示范课当中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也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手段, 尤其是体育示范课当中, 也摆脱了过去单一的依靠场地示范动作来教学的模式, 采用三维影像数码技术, 成为越来越多教师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这种手段势必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体育示范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长录.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调控方法的设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2) .

[2]金文慧.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2) .

上一篇:教育三年规划下一篇:网球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