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探究

2022-11-30

1 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定位

体育课程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搞活”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强调一个“活”字, 让学生广泛参与, 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创新能力。在课堂内, 可以更多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可以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 在与教师交往, 与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

2.2 教学方法的运用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体育课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习惯为最终目的。为此,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要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正确引导和解决学生在运动锻炼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2.3 教学手段的研究

2.3.1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提倡教学过程“精、简、广、通”,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培养自我锻炼习惯的能力。采用小团体教学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即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 营造积极生动的教学氛围, 知己知彼, 教与学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2.3.2 全面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为教学手段的更新注入了活力, 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从技术上保证了“少而精”与“博而通”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在课件创作、实践和完善过程中, 要整体策划, 使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注意启发性和交互性以及表现形式多样性。

2.3.3 建立体育教学网站, 实现多渠道信息传播

设计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智能性, 逐步实现了解网上教学、网上答疑、课件自由点播等多种功能, 使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3 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3.1 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健康第一”为本, 以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 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 因此,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重视它对人体生物学改造的价值, 又要考虑它对体育素养和教育所起的作用, 防止不必要的重复, 充分体现民族性、娱乐性、健美性、健身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充实是体育健康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大力改变高校体育较单一的教学内容, 增加体育教育的含量, 使高校公共体育具有多重性。

3.2 重视理论课程建设

在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紧紧围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健康教育、余暇体育、课余训练等主要内容, 确立“健康为本, 重在健身”的体育教育理念。使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类别学生的需要, 同时要使其达到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和个体化的有效统一。

3.3 课外体育与公共体育课相统一

以公共体育课为先导, 将课外体育与公共体育课统一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形成“综合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理念、技术的过程, 而课外体育则是实践的课堂。我们应该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综合体育课”观。

4 体育课质量监督系统改革

4.1 完善制度, 以评估促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和严格执行制度是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我们应该完善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转变观念, 评估不是目的, 而是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手段, 即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评估, 以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的彼此信任为基础, 开展开放型的评估。

4.2 加强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建设

教学质量信息包括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信息, 以及学生进入社会, 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各高校要加大收集反馈信息的力度, 全面衡量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以反馈信息为指导, 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

5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5.1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提高

体育教师的素质,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教学质量。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高,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5.2 加强教师培训, 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新形势下的教师的科研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 并使培训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此外, 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之上, 鼓励教师外出访学、继续深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造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不失为一种加强教师培训的可行的措施。

5.3 以竞争促学习, 以奖励促进步, 注重教师个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在学校中建立一种以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使风险与效益并存, 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

6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 必须建立教学监控制度。改革体育课成绩评定办法, 过去体育成绩根据学期末体育技术考试成绩加平时分给出, 现在体育课考核内容一般应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技评与达标、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 (早操、课外活动出勤) 、上课表现等内容, 组成较为全面的综合考核体系, 淡化纯粹的技术考核, 加重平时分的比例, 旨在培养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体验运动的乐趣。

综上所述, 应用型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应考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根据院校的地理环境、场地、师资、学生等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方法, 找出自己的特色项目, 使学生在提高锻炼能力, 培养自我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养成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和更优秀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要适应本科教学要求为出发点,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体系、体育课质量监督系统、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几方面改革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中国体育报, 2002-08-22.

[2] 黄生勇, 等.对高校体育教材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 (11) :5~6.

[3] 刘建平, 等.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相关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4 (6) :90.

[4] 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2 (1) :49~51.

上一篇:科学实施绩效考核开创学校管理新局面下一篇:WindowsServer2003中DNS配置的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