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研究

2024-05-08

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研究(共8篇)

篇1: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研究

1980年起,我国恢复了已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涉外保险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十六大以来的创新发展,我国保险业不断创造历史佳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开始迈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作 者:《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课题组 作者单位:刊 名:数据英文刊名:DATA MAGAZINE年,卷(期):2007“”(1)分类号:关键词:

篇2: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研究

一、信用保险业的作用

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引起的主要问题有:银行呆帐坏帐问题,企业三角债问题,消费信贷市场不发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国际贸易信用风险问题等。就消费信贷而言,以房地产市场为例1995年,及全国普通商品房空置率分别达到87.8%,87.5%和87.4%。而我国中等水平住宅与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大多数城市超过6,其中上海达10.6,北京达10,3,广州达10.2。而低收入水平和高房价正是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条件。可是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银行和客户之间相互不信任及过高的交易成本成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障碍。而发展信用保险业一方面可以弥补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促进市场发展。信用保险是保障被保企业应收帐款免受不正常损失之保险。对银行而言,保险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与其共同承担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款项。银行风险的降低可以使投保人贷款的可得性提高。从整体而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信用风险促进了市场效率的提高。

第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如消费信贷市场与信用保险业的结合,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更加有效的克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并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三,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出口和消费,降低银行呆帐坏帐比例,对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等。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贯穿了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对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的发展,以及社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存款实名制,但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包括存款实名制在内的所有信用制度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仅仅建立了存款实名制并不能有效化解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

二、目前我国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篇3: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我国保险业现存的问题

(一)保险市场环境混乱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保险市场的功能性相对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风险转移能力与损失消化能力,补偿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也是保险市场最基础的功能。对于保险代理来说,非法保险兼业代理人充斥保险市场,在保费任务的压力下,某些保险公司与大量未经保险监管部门核准的单位建立保险代理关系,导致非法保险代理行为大量存在,例如保险公司在手续费方面受代理人佣金“绑架”、代理人为了业绩和收益出现的“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进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影响了保险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在保险产品方面,其保险产品过于单一,逐渐和客户实际需求分离,进而无法满足当今消费者对保险业务的个性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为此,保险企业要重视保险产品的研发,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改革,进而实现保险业务的私人定制,促进保险行业快速[1]。

(二)保险意识相对较弱

我国消费者普遍对保险存在一定的偏见,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保险消费误区。由于保险业刚刚起步阶段中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商业保险实践,其决定意识规律使得人们的保险意识相对较为落后。同时,一些不良保险企业在产品营销中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与欺骗,其理赔服务水平较低,进而降低了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度,形成较大的保险误区。第二,保险意识低。在进行保险消费的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对保险了解较浅,在发生保险责任纠纷的过程中,不能用法律进行自我利益的维护。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过分争取自身利益,存在不尊重条款的情况。

(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同时行业流动性大,不利于保险行业的整体稳定性发展。从这一角度上看,保险业相对比其他行业来说,其从业门槛较低,加上很多公司重销售轻服务的经营理念,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还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致使人员队伍培训跟不上,员工缺少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保险企业的角度上看,人才的激励与约束有机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这点尤其突显在具有一定规模业务的支公司经理和营销员身上,无论是新增保险主体抛来的高薪诱惑,还是老领导跳槽后的情感攻势,或者晋升中论资排辈的考核机制同个人职业成长空间的冲突,他们一直是被动在识才和塑才的过程中,始终到不了留才和用才的环节上[2]。由于合规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险公司长期以来分配制度、用工制度、激励机制等的落后和不完善,致使了保险公司较高的人才流动性,影响了保险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我国保险业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市场环境,实现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

根据现有保险业市场情况,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在保险投资方面,引导保险业资金投放的发展方向,从银行、国债等低汇报渠道逐渐向同业拆借、股票以及债券等金融投资种类发展。同时,为了打破传统单一化的投资渠道,要严格遵守《保险法》中的相关保险制度,积极拓展新的保险投资渠道,不断优化保险市场结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险代理的监督与管理,规范保险代理行为,同时要对保险代理人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客户的经济利益。在保险市场体制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保险制度,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保证保险市场的基本风险转移能力和损失消化能力,实现保险市场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在价格方面,要建立统一的价格标准,稳定市场秩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理赔服务水平,进而保证保险公司的基本利益,不断挖掘我国保险业的潜在需求价值,促进保险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保险意识,开发保险市场潜力

为了奠定保险消费基础,要从保险意识的角度出发,首先,要重视媒体宣传,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要进一步加大保险意识的宣传,利用现代化媒体形式进行保险文化和保险理念的传播,弘扬正能量,强调保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让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到保险业务的核心与宗旨,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进而实现保险意识的构建,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促进保险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其次,保险行业要引导宣传导向,使得保险意识深深扎根于广大消费群众的心中,保证宣传方式的有效性,解答群众对保险业务的疑惑,树立积极健康的保险消费观念,提高广大受众对保险业务的兴趣,实现保险市场潜力的开发,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3]。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保险业发展瓶颈和突围方式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障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优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业现存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市场结构,实现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树立保险意识,开发保险市场潜力、强化人才培养,组建高质量保险队伍等有效措施,不断挖掘我国保险业的潜在需求价值,促进保险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障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优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保险业发展为重点,探究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和突围方式,进而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瓶颈,突围方式

参考文献

[1]郝黎娜.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6,01:90-92.

[2]郑伟,刘永东.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比较研究——基于“保险基准深度比”的分析[J].经济科学,2014,05:96-109.

[3]何惠珍.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保险市场的调查分析[J].浙江金融,2014,06:9-11.

篇4: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 公众责任保险 发展滞后 保险公司 对策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影响较大、社会反映强烈的重大恶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如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事故、北京密云县的元宵节事故、辽宁昌图烟花爆炸、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等等,唤起了人们对公众责任险的重视。如何大力发展公众责任保险,使其真正起到对百姓生活保驾护航的作用,已经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保险从业人员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公众责任保险内涵

公众责任是指公共场所的经营人在经营公共场所时由于过失等侵权行为,致使在该公共场所的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受到了损害,依法应由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的赔偿责任。由于责任者的行为损害了公众利益,所以这种责任称为公众责任。公众责任保险又称为“普通责任保险”或者“综合责任保险”,它是责任保险中独立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保险类别,是承保被保险人或者其雇员在从事所保业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而对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害(例如疾病、残疾、死亡等)和財产损害或灭失,依法应由生产、经营管理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这种民事赔偿责任可以是侵权责任造成的,也可以是合同(契约)责任造成的。

公众责任保险是对公众责任的保险,由于经营方常常因疏忽或是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影响当事人经济利益及正常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公众责任险正是为适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转嫁这种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公众责任保险可适用于工厂、办公楼、旅馆、住宅、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展览馆等各种公众活动的场所。公众活动场所特别是企业或大型会议、赛事、展览等的组织者投保公众责任保险已经是一种国际惯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公众责任保险的推行,以保障公民和消费者在公众场所的安全和权益。

公众责任保险所承保的危险,限于被保险人因为一次事故或保险期间的任何事故对社会公众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若希望以责任保险转嫁其对雇员承担的赔偿责任,应当另外购买雇主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包括场所责任保险、电梯责任保险、承保人责任保险等险种。

我国公众责任保险对第三者人身伤亡无免赔额规定,但对第三者财产损失则一般规定每次事故的绝对免赔额,即无论受害人财产损失程度如何,免赔额以内的损失不是由保险人负责,而是由被保险人闩行承担。

一般情况下,公众责任保险像其他财产保险业务那样制定同定的费率表,对赔偿限额很高或者是高风险的行业应该根据被保险人的风险情况逐笔制定承保方案和确定费率。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的时间,费率多为年费率。保险费按每次事故或者累计的赔偿额所适用的业务种类费率计收。

二、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现状

我国责任保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对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要求外,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11号文件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1995年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已明确规定:“重要企业、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和大型商场、游乐同、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都必须参加火灾和公众责任保险。”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险种的发展却很不理想。据《中国消费者报》分别对北京、兰州、郑州、深圳、武汉等一些有影响的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调查分析,除极个别单位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外,90%以上的经营者对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不感兴趣。在发达国家,责任保险费收入一般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20%以上,其中美国的各种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非寿险业务的400%至50%,欧洲一些国家的责任保险费收入占整个非寿险保费收入的30%以上,日本等同家的责任险保费收入约占非寿险保费收入的25%~30%。

三、我国公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业内专家认为,导致我国公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认识和接受程度不够。目前,保险业对公众责任险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国内公众对公众责任险知之甚少,对公众责任事故往往缺乏足够的维权和索赔意识,发生民事损害纠纷时,一些受害者不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闩己的合法权益,即使有的受害者知道通过法院向企业索赔,但因举证困难、时间耗费过多等种种原因放弃索赔而“自认倒霉”,因为即使诉讼获胜往往得到的赔偿也比较有限。经营者对闩己应对社会公众承担的责任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公众责任险的转嫁责任风险机能缺乏了解。加之公众责任事故的发生率并不高,大部分公众场所业主存在侥幸心理,有些宁可独闩承担风险,也不愿因投保而增加经营“成本”,且一旦出现大的公众场所事故,主要依靠政府出面做善后的抚恤处理,根本不知道运用保险管理风险和转嫁风险的保障机制和手段。

2.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责任保险虽然是财产险的一个险种,但与传统的财产保险相比,开办时间短,所占比例小,公众责任保险不仅标的分散,保费低廉,而且风险大。在技术、管理上对保险公司的要求较高,加之前面提到的公众接受程度不够,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都不愿意花大力气在公众责任险上,导致了我国的责任险种较为单一,产品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创新力度不够,在险种开发和创新方面后劲不足。在设计产品时无法将所有风险都考虑在内,加上保险公司闩身的技术条件落后以及责任险经营情况不理想,因此,保险公司对发展公众责任保险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3.相关法律法规落后。在我国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将责任保险分为法定责任保险和一般责任保险。而我国现阶段,有关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费等费用、该条只是规定了要赔偿,但并没有说明赔偿额。误工费、伤残补助费、精神损失费怎么计算,也没有实际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发布《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解释,使法院在审理人身损害案件时有据可依,但具体的赔偿标准还不明细,根据各地经济状况与消费状态不同,赔偿金结果就相差很大。如同样是由花盆飞下伤人事件,深圳市一名受害者得到10万元的赔偿金,而某市市民仅得到l万元的赔偿。有些行业也通过立法部门颁布了行业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但与责任保险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多,特别是对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规范标准,国家保护民事责任受害方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4.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保险业整体税负偏重,营业税率高于交通、建筑、通信等行业。保险业虽与银行业同样执行5%的税率,但银行业税基为利息收入,保险业则为保费收入,以至影响保险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的提高。加之政府引导力度偏弱,相关部门与保险企业的协调配合不够,发展公众责任保险缺乏有力、有效地推动机制。

四、发展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受害人及时得到补偿。当公共场所如公同、旅馆、影剧院、歌舞厅、网吧、运动场、商场、医院、学校等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由于经营者经济实力、赔偿态度的不同,以及事故原因认定的复杂性等因素,往往导致受侵害人不能及时获得经济赔偿。而如果经营者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当意外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可以直接介入责任事故的事后救助和善后处理,受害人可以迅速获得赔偿,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责任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责任人无力赔偿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可以使赔偿有所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如在法国戴高乐机场发生的坍塌事故,事故中2名不幸遇难的我国公民的家属分别获得了至少4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受害者能够快速得到如此高额的赔偿是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这是因为机场投保了公众责任险。正因为有保险公司在背后支撑,事故的善后理赔才会顺利快捷。

2.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保源。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作为闩主经营、闩负盈亏、闩担责任的利益主体,必然需要通过投保来化解和转嫁无处不在的各种风险,保持经营管理的稳定。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保险经营的依据是大数法则,保险的覆盖面越广,就越能分散风险。因此,发展公众责任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也非常有利。

3.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营者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责任风险。如果每一次责任事故的风险都由企业自身完全承担,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如在重庆市开县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为补偿因毒气泄漏而造成周边群众无辜死伤和财产损失,事故直接责任人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仅首期支付赔偿款就高达3300多万元,这无疑将企业拖入了效益的深渊。但如果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经营单位只需交纳少额保险费就可将日常经营中的大额无法确定的巨额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避免因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破产或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4.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和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责任保险已经成为灾害危机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而在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发挥的作用很小。一些重大的责任事故发生后,政府在事故处理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财政负担很重。近年来,由于一些生产经营者经济能力有限或有意逃避责任,常常在发生重大、特大责任事故后躲藏逃匿,把灾后救助和事故善后全部推给地方政府。在一些行业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业主发财、政府发丧”的不正常现象,对政府财政形成了很大压力。发展公众责任保险后,政府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利用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有效地转嫁风险,辅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压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这充分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同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的公众责任保险,引入风险分摊机制,由企业、保险公司等共同编织一张公众责任事故的安全“保险网”,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公,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促进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

五、发展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对策

1.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全社会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有限,更谈不上利用保险管理企业和个人风险。因此,保险业必须充分认识宣传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大造声势,以新颖的形式(如宣传册、产品推广会、企业交流会等)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大力宣传责任保险,引起社会共鸣,提高社会公众维权意识,强化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培育全社会的维权意识和风险转嫁意识,为推动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公众责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公共社会管理行为,反映了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发展公众责任保险,政府责无旁贷,积极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有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公众责任保险的认识,给予理解和支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公众责任进行强制保险,或者在税收等方面对其提供优惠便利条件。但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为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与实现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人们可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风险是依据法律的规定,所以说法律制度是责任保险发展的基础。对公众责任险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相关法律的研究,对缺少法律调控的领域,尽快制定法律,弥补空白,建议国家应制定《公众安全法》,并将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作为“安全许可”的重要条款写进法律,实行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如我国不妨把综合性公众场所如商场、酒店、娱乐场所等是否投保了公众责任险、是否具备消防设施一样,作为准许其营业的一个硬条件。同时应明确责任并应对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额度予以细化,以保证相关案件有法可依,为促进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打下基础。

4.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当前进行公众责任保险产品的创新,主要在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地域的需要,积极开发有特色的、符合投保人需求的公众责任险产品,重点开发那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产品,尽快推出一个产品链,先通过市场方式进行推广,以典型案例争取社会认可。同时也要注重承保标的风险管理,提供优质的理赔服务,为保险能够发挥其功能提供最终保障。

5.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责任保险是高风险、高技术性的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由于公众责任保险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比较多,条款的制定有其特殊性。为了准确地把握责任保险市场的需求,合理控制风险,在设计险种时,需要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精通法律的专业人員以制定合理的条款。另外,有条件的公司可以挑选一些资深的核保人员派送出去进修法律专业,培养出既懂法律又懂保险的专业人才,以利于险种开发和风险控制。其次,精算人才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和风险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尽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保险、法律和相关业务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责任保险人才库,为大力发展公众责任保险、推动业务稳步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简化小额案件诉讼程序。设立专门的小额请求法庭,使小额索赔能够及时、合理得到补偿,为责任保险的迅速理赔处理创造条件,使老百姓更乐于接受和欢迎责任保险。因为对于小额索赔,如果用既有的法定程序去审理,则势必会因为民事诉讼程序的繁琐耗时,造成众多受害人放弃对应权益的追求,也会对保险公司的理赔处理产生意见。因此,针对大量小额赔偿纠纷案件,有必要建立小额请求法庭,用简单方便、收费较少、时间较短的起诉、应诉、调查、审理、判决的程序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种小额纠纷,并很快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篇5: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要:在金融领域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国际社会中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尚处于早起阶段,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从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未来的发展动向来看,银行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

关键词:银行保险业务 银保合作 改进完善研究背景

银行保险即指指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从而进入保险领域,也就是说行业与保险业相互之间为了谋求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利用资源共享而建立业务关系。银行保险业务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为银行业和保险业开辟的新市场,是作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银保现状

我国的银保业务开始于1995年,在保险公司的推动下,银行柜台尝试着销售一些养老金和定期寿险产品。由于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受到公众的认可但1996年起,利率下调,银保产品销售不断下滑。1996—1998年开始起步,主要在分公司层面进行合作,开展了有限的合作。在1999年后,银行保险突飞猛进,各家保险公司和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开展银保业务。根据资料显示:从2002年起,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50亿元,2005年已增长到 1200亿左右。2007年全国寿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实现保费收入1410.19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总保费收入的20%。

在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是介于银行与保险业之间的有很好发展空间的新型中间业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银行保险可以增加代理方,通过银行的强有力宣传加大销售量,这是新的保险销售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对外有很高的信任度,其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可以很好的拉动银行保险业务,更好的追求利润。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较快速,主要采取销售协议模式,合作内容包括:代收保险费、客户信息共享、金融咨询服务等,其实质已经超过了销售协议的模式,更像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形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其中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银行保险存在问题

第一,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式过于利益化,高额手续费。银行与保险公司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对于个体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因此在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更非常激烈。在合作态度上,保险公司强烈些,银行方面稍弱些;保险公司迫切希望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来扩大业务规模和占领市场,银行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一个渠道,且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在银行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小,认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求我做,重视程度不够。

银行和保险公司采取的是“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因为我国的《保险法》放宽了限制,允许一个银行可以代理一家以上的保险公司业务,且银行代理的资源数相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还是较少的,所以各个保险公司集中精力竞争银行代理。保险公司之间的主要竞争靠的是手续费,我国的资本市场又不是很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加上银行要求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扩张业务规模,不得以支付较高手续费抢夺阵地,进行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陷入粗放型扩张状态,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盈利性,降低他对股东的收益贡献,影响偿付能力,引发风险。这种恶性竞争甚至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在这种由银行在主打地位的银行保险合作业务市场中,对于银行来说更愿意与资金雄厚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合作以减少风险,因此那些实力较弱的小保险公司比较不容易与银行合作。“多对多”莫事导致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不稳定性。其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不断竞争,银行会主要选择在竞争中有优势的一方,而保险公司不是在努力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银行代理的抢夺中,对于双方来说并不想要建立起一个互利共享的合作关系。

第二,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时间过与短促,合作方式过于单一。银行保险合作业务一般都是签订一年期的代理协议,且大多数都是签约数量多但真是合作的少,是一种缺乏长久合作的方式。因为有的银行觉得代理寿险业务会对自身主营存款业务产生冲突,所以就有银行会出现不代理或少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行为。而有的保险公司也认为支付较高手续费造成业务成本过高,在面对亏损的压力下,保险公司不愿意与银行发展成长期的合作对象,也就没有长期合作的规划,甚至减少这种合作方法的业务。还有少数的银保管理层签订了代理协议,但具体经办保险代理业务是基层行和员工,致使业务根本无法全面开展。

在销售产品方面,产品和销售的方式都较为单一。保险公司大多数推出的是人身保险等,产品结构过于简单,保单设计不够全面,其功能无法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基本上是通过柜台销售,但是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对于销售银行保险业务不热情,柜台销售的业绩起伏比较大,银行销售产险公司保险产品基本上是利用信贷部门提供特有资源来销售保险产品。在当前在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消费意识不高、对保险产品知识缺乏的情况下,银行没有做到积极宣传的作用,而保险公司也没有把更多的产品资料传给银行,这回严重影响银保业务的销售。

第三,银行中的专业从业人员较少,银行保险业务的处理技术较低。任何专业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来操作,因为专业人员更懂得业务的处理方法及流程,相对技术也更高一些。对于银行保险业务,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保险业务与银行代理智能。如果从业人员只了解银行相关业务,那么他们就不会注重对保险业务的宣传,以及销售保险的技巧。如果从业人员对于保险业务的知识掌握较多时,有可能会盲目推销,只顾着推销保险业务,而忽略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合作性,那样银保就失去了意义。银行代理从业务人员对保险业务知识了解有限,保险知识缺乏,特别是代理办理产险业务时,要涉及到承保前的核保、理赔时的核赔等保险技术方面的知识,完全制约了代理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能力,增大了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的难度;同时可能产生误导隐患,丧失行业诚信,危害银行、保险、消费者各方利益,不利于银行保险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侧重于保险业务的人员中,比较追求收益,凭借银行的信誉度做出承诺,而忽略了合作关系与减少风险。

对于银行保险业务的处理技术,在这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通过联网来合作是一种高效快速方法。但是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同步度较差联网效率低,银行只能接受投保。而一切投保手续都要手工操作,如填单、缴费、签字等。这样就导致了,投保时间长,保单周转慢,容易出现管理交流等问题。保险公司内部缺少完备的与银行联网的系统,在售后服务方面效率低下。这也就导致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关系实质的缺乏,没有体现出由银行保险公司合作代理的保险业务的快速便捷优势。

第四,监督管理对于银行保险业务环境的作用不完善。在金融领域,业务的形成往往会伴随着风险的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业务带来了一些风险因素,像对于信誉承诺问题出现的风险因素,对于竞争可能会导致的风险因素等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且可能会影响银保业务的发展,所以就需要完备的制度规定。但在我国的银保业务相关法律体系中,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保险法》中只有兼业代理方面的条款适用于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但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以及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银行与保险公司双方之间已不是单纯的兼业代理关系。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关于银行保险业务系统而全面管理体系,这对于银保业务来说也还是一个严重的潜在风险因素。因此中国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

据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0]90号)。2011年3月,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在延续[2010]年4号文、[2010]年90号文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联合下发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一系列监管新政,对银保业务的网点合作模式、业务销售模式、产品管理模式、队伍的功能定位等做了新的界定,对银保渠道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规范,给银保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和影响。2011年4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召开了“贯彻落实《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视频会”,陈文辉主席助理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监管机关和各家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出台《监管指引》的重要意义,充分理解《监管指引》的文件精神和重点内容,积极应对银保销售模式转变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的挑战,并对贯彻落实《监管指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

这些新政策帮改善了银保业务的市场环境,规范银保业务销售管理,稳固和提升了银保销售的平台,便于银保业务的发展与改善。

二、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

(一)对于银行保险合作发展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意识,建立长期合作模式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现代竞争的新理念。在金融市场上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就是利用银行现有的机构、人员进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业务。不需投资和垫付,还可以取得较低成本和较低风险的收入,使这成为银行利润的一项客观来源。而保险公司利用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广布的网点、众多的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形成资源共享,利用较低的销售成本达到较高效率地市场覆盖率,利用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以及较高的客户忠诚度,有利于保险销售产品宣传。所以银行保险业务首先应该是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的合作互利共享的的关系,因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该建立起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银行应该更了解保险公司的内部情况、企业绩效、产品推出、销售路径、售后服务等,在对保险公司充分认识后,筛选出适合合作的伙伴公司。保险公司自身也要有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合理的内部运作程序,以及有效率的对外销售和令顾客满意的售后服务等。在合作过程当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尽量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模式,重点在于一家银行与一家保险公司的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双方的资源共享,完善银保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当银行与保险公司采取合理合作模式后,高手续费的恶性市场环境就会有所改善,从而降低了银保业务的成本。银保合作在“信任、协作、互利、互惠”的准则下,在寻求深层次合作与发展时,银行可通过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专业的理财能力,不断提升对客户服务的附加值和客户的忠

诚度,可在现有兼业代理的基础上升华,衍生形成一种长期市场战略联盟。

总之,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在包厢公司在转变为依靠险种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的高层次竞争理念,以及银行认识到银行保险这一低成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从而更新经营理念的同时,双方应该加快曾强合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内容上的深化,建立与银行之间长远的战略伙伴关系,创建互利共享的长久合作环境。

第二,加强银行保险业务的产品多样性、销售方式多样化。银保业务的销售主要目的就是,为顾客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及咨询,保证顾客的满意。所以在产品的推出时就要不断的创新改进,不仅要对产品创新,还要对服务改进提高,做到个性化服务。对于银保业务以及服务的创新,需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合作、努力配合,开发出有保障的高质量产品。

完成银保业务的创新还只是第一步,还要改善销售模式,让销售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群体的顾客,有一套完备的销售模式。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银行保险业务销售体系。新的销售模式就是要打破银行柜台的单一销售模式,通过一套专业工具为客户提供银保业务个性化服务,向公众普及银行保险知识、推荐银行保险产品、开展银行保险咨询。此外,还可以实施分层营销、联动营销、合作营销、客户营销以及产品营销等多种销售战略、通过新的销售方式,将银行保险带出银行柜台,与客户进行更多的双向沟通,提供适合的风险保障计划和个性化服务。

第三,提高银行保险业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术改进。银行保险业务需要的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对银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应结合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现有情况,以及国际社会上的银行保险运营情况,塑造出专业的从业人员,使客户能感受到在银行和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一样享有专业化的服务。对银行保险业务外人员的专业培训就是要做到,销售人员可以向顾客推荐复杂的保险产品,不仅让顾客了解到银保业务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顺利的进行复杂业务得销售。

在加强银保人员的培养的同时,银保业务的相关技术也要不断提高。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强有力的支持,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实现联网后才更有可能提高银保业务的规模和效率,这也可以说是银保合作的基础。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更加快速的处理业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后服务。

第四,完备银保业务监管制度,完善银保业务市场环境。银行保险业务的完善需要加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银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从银监会和保监会两方面来说,实施两方之间的信息快速流通,部分资源的共享,可以为银行保险业务的进行创造一个更为规范的发展空间,指定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统一制度,也就可以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法律环境。从现行来看,已经远远超出监管制度范围;放宽法律环境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银行、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要求改革现有法规。此外,银保合作的开展要求监管部门既保证保险业务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银行和保险公司盲目发展、违规操作。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安全。研究结论

在当前经济格局下,一体化经济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强化。银行保险业务就是把银行与保险公司联系在一起的市场业务。在金融领域里,银保业务的顺利运行需要合理安全的外部环境,还需要高效适当的内部环境。对于我国银行保险业未

来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度的调整内外部环境,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紧密配合长久战略关系,建立健全的银保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曼:《浅析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济南金融》2005

年第3期 文献综述:银行保险能使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获益,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并且非常有效的保险营销模式。目前,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分析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2] 袁成:《影响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河南金融》2007年

第2期 文献综述:加强监管协作、建立战略联盟、打造薪酬激励制度、加快产品转型创新、实行银保联网是解决银行保险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3] 寇茜:《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保险研究》2005年第11

期 文献综述:银行保险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银行资本和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

[4] 周旸:《中国银行保险业务现状与探索》,《西南金融》2009年第9期 文

献综述: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巨人的业务融合带来了银保市场的繁荣新气象,银保合作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5] 赵金山、钟春平:《我国银保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海南金融》2010

年第12期 文献综述:我国银行保险在快速发展之后处于调整时期,简单的产品一度满足了居民低层次的保险需求,但难以持续发展。

[6] 于敏、方子节:《对我国银行保险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经济问题探

索》2004年第3期 文献综述:通过对在宏观政策因素、银保系统因素和技术性因素上的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对策的提出,能够促进银保合作的深入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保险行业的更好发展。

[7] 黄本笑、张婷:《发展我国银行保险的现实意义》,《商业时代》2004年

篇6: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2009.农业是人们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机能,通过人工控制和培育以获得产品的基础产业,容易受到多种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如旱、涝、风、冰雹、寒潮、病虫害等)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分散农业风险,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既是降低农业生产系统性风险、保障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

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迫切需要。-----------------------------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最最最重要的,重要的,重要的↓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QQ:47935525),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左右吧,你就可以从他们家得到一份有200-500篇非常专业,且最贴近你所写论文主题的重点大学硕博士论文目录,基本能涵盖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会让你从目录中再挑选出其中30篇左右最贴近主题的硕博士论文全文给你,全文文字都可以复制黏贴的哦,就是这些精选后的论文内容构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血肉。

就这样子,本来拖延了进度的我,仅仅花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论文,成为一篇立意新颖,博采众长的优秀论文,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

-----------------------------

本论文试图运用准公共产品理论、博弈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作为分析工具,系统总结研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典型模式,并专门考察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探索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篇7: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 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 60 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业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1)偿付能力监管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第一,研究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改进方案。根据国际金融改革的大趋势,针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下一步建设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我国风险资本制度的建设思路和方向,即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按照与国际趋同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符合保险业发展阶段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根据各方意见研究起草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进的总体规划,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偿付能力评估标准。

第二,研究完善资本补充制度。一是出台了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完善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该办法已于2011年10月正式发布。二是研究制定了《完善保险公司补充机制的总体工作方案》,确定了近期和长期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第三,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在2011年,保监会启动了《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和配套的《保监会分类监管工作内部指引》研究制定工作,将法人机构分类监管和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结合在一起,明确保监会机关、保监局在分类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修改完善现行分类指标、分类方法和评分规则,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充分发挥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作用。2)保险集团监管全面启动

2010年,保监会印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实行)》,到2011年,对保险集团的监管全面启动。一是建立集团监管员和监管联系人制度,召开监管联系人会议,加强与集团公司的工作沟通,落实集团监管工作责任。二是逐步开展对集团公司的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撰写监管报告,提出工作建议。2011年的全面调研对象包括平安集团和太平集团。三是辅导规范新集团的设立和改制。对华泰和安邦申请设立保险控股公司进行合规性、审慎性审核,指导其规范股东资质和集团架构,为后续的有效监管搭建良好平台。四是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3)完善市场行为监管制度

第一,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银行保险和销售误导问题,联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监管引导》,全面系统地规范银保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化银保业务结构调整。

第二,针对车险经营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加快推进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建设。2011年,除西藏外,涵盖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全部纳入车险平台管理。

第三,针对车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引起广泛争议的产品服务问题,研究制定车险条款和费率管理办法,从产品设计、流程控制、理赔服务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第四,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规则。2011年,保监会正式印发了《保险公司开业验收指引》和《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市场准入内部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准入要求,合理把握准入节奏,努力提高准入质量,广泛吸引人才、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行业聚集,积极推动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在讨论中。2011年,保监会共批复锦泰产线、众诚车险、利安人寿等7家公司开业。

(二)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寿保险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虽然其数量已占大陆保险公司总数的56.7%,但它们100%分布在沿海与发达城市,又没有遍布的分支机构,所以其市场份额仅占0.69%。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程序正式批准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仅9家、经纪公司3家。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直接保险市场的建设,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导致国内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分保计划安排不当经常造成损失;同业间信任不足,再保险行为不规范,外币保险业务过分地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对保险监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险监管机关建设和监管力度与保险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三、总结:

保险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的动力逐渐加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和繁荣。但如果想长期的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就不得不解决前文提到的问题。如人才方面加强对人才储备的投入,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向西部等地区发展。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规范信用管理体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出更多的百姓需要的保险产品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五个服务”的发展方向。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保障民生服务,为促进金融稳定服务。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保险业。在新形势下,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四、参考文献:

篇8: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研究

1.1 科技保险的定义

科技风险是指科研开发过程中,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科研开发者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科研开发项目失败、中止、达不到预期的及时经济指标的可能性。

科技保险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生产和产品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研发中断以及民事赔偿责任等风险而设计的一系列保险的总称。

1.2 科技保险的特点

首先, 科技保险不是一个单一的险种, 而是一些保险的总称。科技保险不仅包括人身保险, 而且还包括财产保险等一些的保险形式。

其次, 科技保险的服务对象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保险虽然是一系列的保险, 但是其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企业, 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生产和产品销售过程中, 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而设置的保险, 这种保险与普通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不同。

第三, 由于保险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加大了科技风险水平确定的难度, 因此, 科技保险在理赔方面具有相当的难度。

第四, 科技保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 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而准公共物品则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中的一种。由于科技风险的特点, 使科技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 由于科技发展对经济的贡献度很大, 使科技保险存在着正的外部性。

2 科技保险在国外的发展

2.1 国外科技保险发展概论

科技保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国内外目前都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对科技保险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 但在实践中已探索并推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险种, 并且发展良好。例如美国的知识产权险, 已经发展到相对完善的地步, 但是在我国还基本上属于空白, 并称之为“另类保险”。出口信用险最早出现在英国, 后来德国、法国相继借鉴使用, 最后在法国发展成熟, 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法国出口信用保险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信息联盟和信用联盟。最近几年,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出了互联网保险, 很受欢迎, 业务量都是成倍增长, 在美国和英国, 甚至推出了“黑客保险”业务。总体上看, 科技保险已经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 随着科技保险在实践方面的不断发展, 相信理论研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2 科技保险在国外发展的实践

2.2.1 知识产权/专利保险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险主要包括两种,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和知识产权财产保险。

(1)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 又叫专利侵权责任保险。它是一个第三方保险, 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况支付经济损失: (1) 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应该专利侵权所引起的诉讼纠纷费用; (2) 被保险人在应诉过程中指称原告方的专利无效而发生的反诉费用; (3) 被保险人启动再审程序而发生的诉讼费用; (4) 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发生的第三方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经济赔偿。

知识产权侵权保险, 对于那些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非常大的保护作用。当这些企业遭遇到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 由于企业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 无力承担巨额的诉讼费, 常常会屈服于经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 甚至会招致数额庞大的专利权许可使用费。

(2) 知识产权财产保险。

知识产权财产保险是相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而来的, 当被保险被提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时,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就会对由此而产生的诉讼方面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而当被保险人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他人侵权使用时, 知识产权财产保险就会对由此产生的诉讼费用提供补偿。虽然都是补偿诉讼费用, 但是被保险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即:当被保险人作为被告出现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官司中, 适用知识产权侵权保险;当被保险人作为原告出现在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诉讼官司中, 适用知识产权财产保险。

2.2.2 过失与疏忽保险

过失与疏忽保险是一类保险, 通常都是按照被保险人的需求向保险公司定制。这类保险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为它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能够满足传统保险所不能提供的相关保险需求。例如, 当某个公司开发的软件存在漏洞, 客户在使用过程发生经济损失, 此时, 过失与疏忽保险就发挥了传统保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2.2.3 网络保险

网络保险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保险形式。网络保险承保的主要范围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时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损失。由于网络保险是一种新的保险形式, 因此它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 网络保险主要承保以下几种形式的风险:黑客入侵、病毒攻击、拒绝服务、著作权、商标侵权、网站内容责任、网络责任等。

2.2.4 为特定行业提供定制的保险组合产品

为特定行业提供定制的保险产品, 是指为某些特殊的行业, 例如电子信息行业、生命科学行业等, 提供一系列的保险组合, 其中包括财产保险、生命保险等多种保险, 这种保险不对某一种风险规定赔偿限额, 而是对这一系列的风险规定免赔额和赔偿限额。这种保险形式能够更适当的实现风险转移, 由于规定了免赔额, 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成本的使用效率。

3 科技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的现状

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科技保险的发展, 有效的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并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科技保险, 为自主创新提供风险保障。2006年, 国家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标志着我国科技保险在政府支持下正式启动。到2010年底, 我国科技保险已经覆盖了18个省市地区, 2010年科技保险的收入为22亿左右, 保额达到了将近1000亿左右, 赔付额达到18亿。科技保险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 我国科技保险存在的问题

自科技保险启动以来, 发展相当迅速, 但科技保险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 目前仍然处在萌芽起步状态, 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了许多问题:

第一, 科技保险的品种过于单一, 从产品的数量和层次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式发布的科技保险品种比较少, 还不能完全满足分摊、转移科技风险的需要。同时, 科技保险的发展缺乏层次性, 目前的保险品种还没有覆盖到高风险领域。

第二, 缺乏相关的人才资源。由于科技保险是新生事物, 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得到完全发展, 同时由于科技保险本身具有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对我国保险公司的核保和理赔都具有挑战性, 因此短期内, 现有的从业人员还不能达到要求, 继续一些具有保险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 缺乏相关的精算数据和技术支持。由于科技风险因素复杂多变, 并且受到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 历史损失数据缺乏, 相关精算技术不成熟, 在保险费率、损失赔偿金的确定, 技术鉴定, 责任认定等诸多方面难以找到科学统一的标准。

第四, 道德风险的存在致使保险公司的稳健运营受到威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风险和收益呈正比的特点, 具有风险越高收益越高的特点。一旦企业投保以后,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 盲目追求收益会致使风险增大, 这样就加大了造成风险的概率, 这样就是保险公司与企业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存在, 势必对保险公司的稳健运营造成威胁。

最后, 对于科技保险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科技保险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的了解还比较少。即使有投保意愿的高新技术企业, 由于对保险公司保单的具体条款存在异议, 也会放弃投保。

4 科技保险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保险的发展, 今后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

(1) 政府应该增强对科技保险的引导力, 继续加大对科技保险的扶持力度。

首先, 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投保范围, 政府应该做到只要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研发高科技产品的企业, 都应纳入科技保险的投保范围, 并给予相应的政府补贴。其次, 要划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等级, 根据不同的创新等级制定相应的补贴办法。再次, 继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并根据时间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

(2) 继续开展科技保险的理论研究。

科技保险理论研究首先要从科技风险着手, 利用非寿险精算学等理论和方法, 来评估科技风险的相关数据, 并根据相关结果对科技保险的险种、定价、理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定。其次, 要结合保险公司、高校和其他的保险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 进行深入研究。最后, 建立科技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当务之急, 通过对实践中有效数据的研究, 为科技保险费率的厘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加强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科技保险的认知水平。

科技保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的认知程度不够, 因此要发挥政府、保险公司、保险监管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宣传优势, 借助各类媒体对科技保险进行宣传。

(4) 建立科技保险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 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高校、保险研究机构、服务于保险的中介机构的合作。其次, 保险公司可以与高校进行协商, 专门设置科技保险专业以及与其相关的课程, 使科技保险人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从高校输向社会。第三, 高校和保险公司可以联合建立针对科技保险的研究机构, 加强对科技保险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相关人才。最后, 要加强保险机构自身员工对科技保险的培训, 特别是科技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5) 完善科技保险的险种体系。

一方面, 要根据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现有险种的服务条款。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应该与高科技企业建立适应性和市场化的反馈机制,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 不断开发新的科技保险险种, 尤其是针对那些风险较高的科技产品, 不断拓展科技保险的发展领域。

(6) 控制道德风险。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同时高新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保险公司在承保后, 就会出现保险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潜在道德风险的存在。例如, 现在社会上某些企业, 在获得资金后, 通过各种手段, 将原先本公司的先进技术转移到一个新成立的公司, 然后宣布本公司经营不善, 破产倒闭, 最终把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 这就是道德风险。控制道德风险, 首先, 在保险条款上要设立一定的免赔额, 来约束高新技术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冒险行为。其次, 保险公司和科技企业要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 使科技企业分担一定的风险。第三, 要建设诚信社会, 同时加大各种媒体对建设诚信社会的宣传,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 要加大风险投资机构以及承保公司对企业的监督, 定期对企业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防止潜在道德风险的发生。最后, 要科学的厘定科技保险的费率, 对风险不同的企业, 即使购买同一险种, 也要实行不同的费率, 同时, 对同一企业,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该企业以前的投保几率, 实行浮动的费率政策。

(7) 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要吸收精华, 祛除糟粕。

机关科技保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还很不充分, 包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但是在某些险种上, 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对于西方国家在科技保险方面失败的教训, 我们也应该虚心研究, 避免同类错误在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的过程中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1]邵学清.科技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科技投资, 2007, (9) :44-47.

[2]邵学清.对我国发展政策性科技保险的看法及建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9-7-B3.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制度全下一篇:工商自控原理实验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