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提升素养

2024-05-05

实践提升素养(精选6篇)

篇1:实践提升素养

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具有综合性、语文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在实践中,可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可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从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环境的联系中开展,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综合 实践 提升 语文素养

(一)背景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校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基于以上背景之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概念特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活动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是语文能力的综合,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

2、语文性

尽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大力倡导社会参与性学习、主题研究性学习和实际应用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过程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一般是某种形式的“作品”,如一篇演讲稿或一次演讲活动,一个剧本或一次演出一篇调查报告搜集到的阅读材料等等,对小学生来讲,“作品”的水平高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活动中所经历到的一切心理感受。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是否都独立地参与了、实践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是自觉参与的,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那怕实践结果不高,只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确实经历了理智的、情感的、意志的体验和训练,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有所受益。

(三)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注意教育哲学的指导下,在认真考察教育发展史上各种具有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拜尔等前人的活动教育主张,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并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亲自主持了活动教育的教育实验。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驾御即改造、做中学。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和亲身实践,我们可以认为,他所提倡和活动教育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主体―客观”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基本过程“反映”,及时客体在主题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又是主题作用于客体的结果。没有主题对客体的又选择的对象性活动,如眼对物体的注视活动、手对物体的触摸活动,就不可能形成任何“反映”。也就是说,认识是在主体对客体不断作用的基础上对客体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最好写照。“主体―客观”的认识方法就不断地被引进教学过程,如观察、实验、表演、竞赛等,都成为现代教学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吸收近、现代以来科学的认识方法,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主人,强化形式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能动的特点。

3、“人本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还是、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于世,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4、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小学教育如果一味地按研究者确定的知识分类进行分科教学,只会给学生造成“知识本身很枯燥无味,学习知识、研究知识很可怕,知识一点也不可爱”这样一种知识本身的误解。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可爱可亲的形象出现。

(四)实践研究

一、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

1、诵读经典

一是开展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每天至少诵读20―30分钟。然后通过诗文背诵赛、诗文表演赛、诗文书画赛(包括诗文配画、画配诗文以及书法绘画)等加以促进提高。

例:“我为古诗找作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佳言妙句对对碰” 人闲桂花落,( )。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读古诗游太空” 第一站 太阳城诵古诗 第二站 月亮湾写古诗

第三站 彩虹桥画古诗 第四站 星星国演古诗

第五站 太空广场音乐会

二是提倡大量阅读,教师积极为学生提示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推荐现当代阅读文选。可通过“好书共欣赏”、“图书小归类”、“心得互交流”、“读书贵有恒”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漫步书林,沐浴知识的阳光,让淡淡的书香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例:主题活动“好书共欣赏”以切身感受体会读书的益处,提高读书兴趣。

⑴、交流自己喜欢看哪些方面的书,至今大约看了多少书,这些书带给自己哪些收获。

⑵、具体介绍1-2本自己最爱看的书,如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为什么喜欢等。

⑶、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⑷、静静地读自己喜爱的书。

⑸、交流读书的体会。

⑹、交流收集的读书格言,读读背背,选择1-2句最喜欢的写在名言卡上,自勉或送给好朋友,也可以自己试着创作读书格言。

2、“开课五分钟”活动

“开课五分钟”指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称。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称之为“开课五分钟”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进行准备,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将报名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轮到的学生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我们给同学们演一段小品……”“我请大家猜几则谜语……”……短短的五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带动了课外阅读;加快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

[1][2]下一页

个性的发展。

3、语文兴趣小组

通过语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研讨、演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如通过“说古论今话对联”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对联,通过“趣说歇后语”主题活动感受歇后语的诙谐,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以丰富和拓展。

例:“趣说歇后语”

⑴探究①歇后语的名称和性质。 ②歇后语的来源。

③歇后语的结构。 ④歇后语的修辞特色

⑵竞赛①根据歇后语的前面部分说出后面部分。

哑巴吃黄连―― 门缝里看人―― ……

②说出前面部分以“一、二、……、十、百、千、万”开头的歇后语。

③说出前面部分以动物名称开头的歇后语。

④评选“歇后语大王”。

△诵读经典、“开课五分钟”、语文兴趣小组只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达到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而所谓的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那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任何方案的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情感的体验、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必然要涉及多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各种知识的综合利用。

二、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1、随机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随机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在教学“元角分”这几个生字时,只是“纸上谈兵”则枯燥无味,若能设计模拟商店,进行模拟买卖交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的就不仅是这三个字的音、形、义了。

再如在读了老舍的《草原》之后,开展对草原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人文艺术的欣赏与研究,然后用歌舞、文学等形式表现内心的冲动和感悟,草原的淳朴、豁达、丰实……便会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

而把草原的范围扩大,还可进一步开展有关民风、民俗的综合实践活动。

例:“语言民俗”(语言是流动的民俗,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⑴歌曲①欣赏《数花》或《对花》。 ②哼歌《幸福歌儿唱不完》。

③男女同学“对花”。 ④续编《幸福歌儿唱不完》等。

⑵文学①交流与旷野民俗有关的文学作品。

②欣赏《黄河古渡》。 A、诵读 B、畅谈感想

C、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 D、开个小型朗诵会

⑶语言①交流语言趣闻轶事。 ②听听说说当地人语言。

③重点尝试学一种语言(表演、演说等)

2、专题活动

渗透和融合毕竟会受限制,作为语文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地设计综合各学科知识的专题活动供学生参与实践。如为学生介绍“健康小常识”,中秋来临之际设计专题活动“中秋圆月”帮助学生了解中秋,寒冬之时设计“寒梅傲雪”活动以学习梅花顽强的精神和高洁不俗的品质等。

例:“中秋圆月”

⑴月到中秋①看看中秋赏月的录像。 ②说说自家过中秋的情况。

③唱唱有关中秋的歌曲。 ④交流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⑵我爱月饼①说说月饼的来历。

②调查市场上月饼的种类和知名的厂家,想想畅销的原因。

③设计一种月饼的包装或一句广告词。

④想想新潮的月饼。 ⑤尝尝月饼的味道。

⑶中秋来历①说说月缺月圆的原因。②演示月亮盈亏模型。

③组织中秋传说故事会。

⑷中秋雅趣①猜灯谜,猜对可得到一中秋小礼物。 ②看传统的中秋佳对。

③学对对子的规则 ④对对子。

⑸中秋文学①诵读教师提供的文学作品。

②中秋文学作品朗诵会,说说喜欢的原因。

⑹佳节祝福①小组合作表演中秋节上外婆家拜节的情景,设计带的礼物和祝贺的话等。

②中秋团圆的日子,请你用最喜欢的方式向远方的亲人传递祝福。

⑺活动拓展 请你策划一次中秋节活动。

△知识本身很可爱,学习本身快乐。单独的文本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学习的课本。

三、从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联系中开展,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1、教室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对教室的精心布置也是在进行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开辟语文园地,由班级学生合作布置,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标语,也可以是画面。“诗文”可以是名言警句的摘抄,可以是短小诗文的展现,可以是诗配画或诗配物等。“标语”要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如:“吟诵千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星星可以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可以使人们增长才干”、“师情生情师生情情情相融,国事家事天下事事关心”等等,无不给人一种胸怀,一种博大,一种深邃。“画面”可以是祖国的“名山大河、长城、兵马俑”,也可以是异国他乡的“金字塔、唐人街、好莱坞”。通过文字的表白,图画的昭示让学生通千古,博内外,既增长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自办报刊

组织学生“自办班报”、“出好校刊”,根据学生爱好、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有的设计刊头,有的设计题图,有的设计花边,有的选文(或自己写文)。

在办报刊过程中,学生要眼看、耳听、脑想、手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其间,学生充分运用了各种知识技能,同时也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功能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学以致用的能力。

3、社会实践

根据一定的目的适当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运用知识和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如进行“自然知识小考察”、“农业知识小考察”、“社会小调查”、“当错别字检查员”、“当小导游” 、“做商业广告”、“环保宣传”等。

例: “打假活动” ⑴假冒伪劣商品调查汇报。 ⑵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⑶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

⑷筹办假冒伪劣商品“暴光展览会”,写识别说明书。

⑸举办新闻发布会,给报社、电台发消息、写广播稿。

⑹给工商部门写建议书。 ⑺写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实际,力图实用,注意学用结合,注意“人文教材”与“生活教材”的结合,要求学生向社会生活学习,学习为社会生活服务,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收集信息、知识运用、活动组织等能力。

△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生活犹如一条河,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五)结束语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钟启泉、崔允 、张华主编 朱慕菊主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3、《东方套餐――综合实践活动指南》

洪振华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一页[1][2]

篇2:实践提升素养

今天是人员机构调整后宣传业务部室的第一会议,这即是一次动员会,也是一次业务培训会。我首先讲第一课,各位主任还将讲解新闻写作入门、专题片写作、画面拍摄、播音知识、新闻采访体会等内容,我们的目的就一个,希望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台里新闻业务的行家里手,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记者。

咱们在座的有从事新闻二十多年的老同志、有从事新闻五、六年的年轻记者、也有刚刚走上新闻岗位的新同志。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将自己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些观点和大家商榷。

如谓记者,就是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基本任务一是采写新闻,二是通过内参等形式向领导机关反映情况,三是做好群众工作。这是书本给出的定义。但我觉着记者是什么。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社会动向的瞭望者,真理的发现者,还有一点就是社会发展的鼓动者。

那么如何才能成长一名合格的记者,或者说是一个部室的骨干。我想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走,就是在新闻实践历练自己,勤思考、勇观察、多动手。不断地提高自己新闻的敏感性、文字的驾驭能力。

首先大家要热爱这个岗位,对这个职业有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它才能投入满腔的热情,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乐此不疲,热爱某个行业是干好这个行业的前提。再说了360行中我们为何偏偏选择了记者的岗位,说明我们和这个职业是有缘。热爱这个职业因为它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一个光荣的岗位。说它特殊我们上访领导、下访百姓,我们各单位门各家的门都可以进行,人们给这个职业冠以“无冕之王”之称号。说它光荣我们的反映的是党和人民的意愿,我们报道引导着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每一名从事新闻岗位的人员,要对自己职业满足自豪感,我们做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工作,是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

其次要成为一名合格记者,必须要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气质。要有职业尊严,心胸不能狭隘,心态要开放。虽然我们现在台内各项待遇不如每个人的预期,认为每月这么点钱何谈干好工作,何谈气质,过一天是一天。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这样想是错误的,每个人即便是在现在的环境,也该有点精神和追求。也就是说,即便现在这个岗位,只是你锦绣前程中的一个驿站、一个过渡、一个跳板,说的更通俗点,哪怕你将来有了不错的工作。即便这样,你仍然必须具备一点职业精神和职业追求。因为大家是为自己在工作、为自己增长才干、为自己增加人生阅历而工作。我也理解大家,在现实社会里生活,其成本较高,大家在考虑一份工作时都比较现实,为追求生活的质量,不可能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大家能有尊严地、有所追求地来从事这个职业。反过来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每月3000、5000的报酬咱们素质就能提高、业务水平就有长劲?我想这不是钱的问题。大家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这还谈得上有尊严地从事这个职业,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下乡时不注意小节,业务不精,让人在背后说来说去,不仅你自己没形象,还影响全台的形象,何谈让他人看得起你。再有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因为高度决定你采写新闻的影响力,而所谓高度归根到底就是理论高度。新闻事件不经理论高度的思考,除了真实性,其实没有意义。所以每个人在政治上应该具有敏锐感,至少懂得党中央的理论路线,我给大家提的要求是:每个人能够及时跟进中央新政策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我们只是一个最基层媒体的记者,但是你思考问题的时候,由于职业的关系,你要站位县委书记、县长、甚至省委书记、省长国务院总理、市委书记的角度上来掂量问题的重要与否。

我体会主动学习党中央公开发表的文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是提升政治素养的一个途径之一。而且只有了解党中央现行的方针政策,心里有底了,才不会发生叙述错误,或被人家忽悠了。采写的东西有深度。有的被采访对

象可能会把国家主席、部委文件、学术权威抬出来,只要你熟悉政策,就不会被他蒙。

可能有的人会说,文件和讲话太长了,哪有时间看啊!其实,这种“学习”也是一种专业技术。根据我的经验,只要留意抓新东西,十几分钟就能扫过数版,很快把握文件和讲话的要领。这些文件与讲话的主要文字,多数是重复性的语言,一扫而过即可,但对于那些新鲜的表达和用词,要停顿下来想一想。例如我在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时,就抓住与我县紧密相联内容,宏观的一看而过。这样心明自然眼亮,分析眼下自己掌握的县内三农新闻素材与中央政策合拍,这样写出的新闻,能够上下联系,提高上稿率。同时,也能引导公众也清楚中央的精神。

篇3:加强语言实践,提升文学素养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文学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突出的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素养。这种能力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备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才能为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则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在课内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文学素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使学生掌握好工具,只凭口耳接受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言语实践的情境,提供说话机会,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自悟、自得,使学生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以提高和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文学素养的目的。

1. 利用重点词语训练学生的语言。

如《秋游》一课中的“跑来跑去”一词,请学生说这个词型并练习扩词:飞来飞去、追来追去、摇来摇去、转来转去,等等。还有《奶奶的白发》一课中的“数不清”,引导学生扩展出:说不完,走不动、看不见、拿不动等词语。

2. 抓住中心句子发展学生的语言。

如《梅兰芳学艺》中“因为梅兰芳刻苦钻研,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样的句式。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牢牢抓住这些中心句,先模仿,再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

3. 领会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

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说一一语道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又如《小稻秧遇险记》一课,我组织学生讨论小稻秧为什么会遇险,又是怎么脱险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4. 整体感知课文熏陶学生的语言。

如《家》、《做什么事做快乐》、《大海》这一类语言优美生动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再创设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自己生发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语言。

二、在课外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语言,提升文学素养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或有关自然的、社会的、人类自身的,或是物质世界,或是精神世界,无所不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做到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真正拓展学生的语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1. 做一做。

如《乌鸦喝水》一课,我课后请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中体会乌鸦是如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进瓶子里去的,仔细观察水慢慢升高的现象,体验乌鸦动脑动手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表达。

2. 画一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如《秋天》一课我让学生亲手画自己眼中的秋天美景,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都有所提高。然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画在班内进行介绍。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语言能力也得到提高。

3. 演一演。

如教学完《做什么事最快乐》、《狐假虎威》、《猴子种果树》等童话故事后,我都指导排演课本剧,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发挥想象,拓宽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4. 猜一猜。

在语文实践中,时常穿插一些竞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竞猜的过程中,其概括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内容既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又可以是一些课外知识,还可以是一些谜语,学生都非常喜欢。

三、在综合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语言,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

广泛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提升文学素养的唯一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使学生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分自己的生活,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自由阅读,自由表达,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自主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以预见,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两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几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增强。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背诵一些妙词佳句和经典名著,这样既能积累学生的语言,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2. 在综合实践中丰富语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和整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这里的多种学科知识是指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社会常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环保生态等。学生可以运用听、说、读、写、算、画、弹、唱、跳、观察、表达、想象、交往等手段,通过环境渗透、课堂教学、生活体验、游戏活动等方式,在综合实践中充分挖掘创新学习的潜能,使语言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

苏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是一组赞扬母爱的课文,为了充分挖掘学生创新学习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确定以“欢乐的家庭”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分两个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第一阶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带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全家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设计一张调查问卷,了解爸爸妈妈喜欢什么和他们的愿望;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采访,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写一篇以“我爱我家”为题目的日记;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心里话;收集一些关于歌颂母亲及母爱的文章,进行一次朗诵比赛;制作一份反映欢乐家庭的手抄小报。第二阶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以实际行动真正热爱自己的家庭:把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给妈妈听一听;对家中长辈进行采访,了解亲朋好友的情况;开展《我做文明小客人》的假日小队活动;举行“我当小主人”的演讲比赛;制订“学做家务事,争当父母的好帮手”的行动计划并积极行动;开展并邀请爸爸妈妈参加《向爸爸妈妈献爱心》的中队主题观摩活动;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评价。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我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体验、感悟、调查、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心、研究、实践、探索等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创新学习的潜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语言能力,文学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篇4:强化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一、把握实践的要素,让实践有效起航

1.激兴趣,融方法

有人说:“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杨振宁也说:“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的确,在语文实践的过程,唯有兴趣,才能将实践长久保持。我们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发掘教育资源中的“趣点”,让资源本身成为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不可否认的是,兴趣的激发不可随意,必须融入方法。因为有得当的方法,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才能用自己的“渔”取实践的“鱼”,他们才能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并将兴趣保持下来。

当然,方法的内化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也更需要教师的点拨,让他们亲历,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把再实践变成可能。兴趣与方法的融汇,语文实践才会成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觉行为。

2.强渗透,更融合

《标准》还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其实也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不难看出,在语文实践中,听说读写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必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比如,从读到写,从说到写等等。

3.需渐进,得实效

有专家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肯定地说,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与完善。不管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实践,都应有规划,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唯如此,学生才能有效参与,也才能真正在实践中亲历与体验。

二、有效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课堂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可以说,有效把握课堂,语文实践就有了“根”。“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离开了读的实践,一切语文都无从谈起。以读中的理解进一步推动“读”,以“听说写”带动“读”,以“读”促进“听说写”,“听说读写”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将课堂的实践推向课外,引领学生更有力地走向生活。要知道,生活中的实践能有力地补充课堂实践。

1.实践形式需多样。拿读来说,单一的读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为此,我们可从个人朗读入手,施以默读、齐读、比赛读、分角色读、自由选择读、表演读、赏读、创造性地读……

2.多样手段来助力。语文实践,有多样的手段,达成的效果才更好。现今,幻灯、录音的引入,投影仪、CAI课件的展示等,让学生全身心动起来,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当然,这方方面面的手段,让学生的语文实践更有兴趣。当然,针对讲读课、阅读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我们也应注意变化。如作业,或画一画,或读一读,或讲一讲,或演一演……

3.拓宽实践的渠道。《标准》还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学生在校学习中,我们可逐步举办写作、书法、朗读等课外兴趣小组,发展他们的特长。办板报,办手抄报,训练学生组织、编写、搜集信息的能力。编演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认识。进阅览室,读书看报;开故事会,交流读书心得。走进生活,利用电视,训练视听。又如,调查环境、用电用水情况,写研究报告等等。

唯有实践,学生才能在亲历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品悟,去提升。可以说,不断引领学生投入语文实践中,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升。

篇5:实践提升素养

首先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汲取老师传授的经验技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启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紧跟老师的脚步,在老师的带领下,初识语文魅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正如霍金所说:当一个人明白的越多的时候,不了解的就越多。所以,当课堂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汉语言文化的渴求欲时,下一途径显得愈发重要。那就是课外的大量阅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褪去浮华,捧一卷弥漫墨香的书籍,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的时候,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比拟的体验。正如冰心老人所言: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时,我们也要有选择的去阅读,当我们培养出自己的汉语言文学方式,又有对文化书籍的阅读渴求时,最后一个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篇6: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场景一:午睡起床后

幼儿园里静悄悄的,小(2)班的孩子们正在午睡,这时一阵柔和的音乐轻轻响起,起床时间到了。孩子们从睡梦中醒来,做好苏醒操之后,老师说:“小朋友们。快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哦。”孩子们开始折的折、叠的叠,忙碌起来。“老师,我不会叠。”“老师,被子太大,我叠不起来”„„个别孩子叫了起来,听到叫声,那些正在叠被子的孩子也停了下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跟着起哄,有的孩子索性在被子上滚来滚去,还有的孩子拿被子扑着玩„„午睡室里乱成一团。这时候,保育员分好点心走进来,皱起眉头,不耐烦地说“:小班的孩子就是叠不好被子,好好好,你们都出去,阿姨来整理!”话音刚落,孩子们马上放下手中的被子,欢快地跑出了午睡室„„

这是午睡室的一个场景。在每个班级配备“一保”之后,一些教师就认为生活管理就是保育员的职责,放松了对幼儿的教育指导,保育员也认为自己要负责好幼儿的生活细节,凡事喜欢包办代替。案例中保育员的行为表明其缺乏“一日生活皆课程”的保教理念,不了解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于“过度”照顾幼儿的生活,无意中“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场景二:户外活动中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大(2)班的一位老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运动,排在后面的几个孩子一直在打闹,跟在后面的保育员一手推着放毛巾的小车,一手去拉几个顽皮的孩子,不断提醒他们要排好队,但是效果不明显。队伍前面的老师见状,问孩子们:“昨天学的那首歌还记得吗?”“记得!”大家欢快地唱起歌来,几个顽皮的孩子很快也加入进来,排队走路明显乖了。保育员默默地跟在后面,一起向操场走去„„

这是户外活动时的一个场景,案例中的保育员关注到户外运动时自己要配合教师携带毛巾、维持秩序,但当发现几个顽皮的幼儿不听话时,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当带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时,保育员也没有跟着一起哼唱,她认为保育员只需负责“保”,至于“育”则是教师的事,缺乏“保中有教,以保促教”的意识。如果保育员对班级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内容十分熟悉,就能主动把昨天幼儿学会的歌曲迁移到当前的情境中,或当教师提出唱歌时,能跟着幼儿一起哼唱。

场景三:上课进行时

中(1)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围坐成半圆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故事,保育员在孩子身后走来走去,看见一个孩子在挖鼻孔,她就上前推了推孩子说:“不要挖鼻孔了。”看见一个孩子在玩拉链,就指了指说:“不要玩哦。”另有两个孩子因老师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相互聊了几句,只见保育员也上前对他们说了几句,示意他们坐好„„整个活动过程中,保育员始终站在孩子的后面,活动结束时还帮老师收拾了教具。

这是保育员的配班实景,也是很多保育员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配班时会发生的现象。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保育员虽具备了一定的保教意识,但缺乏专业技能和教育方法,仅仅停留在维护教学秩序和活动结束后的收尾工作上,没有真正做好“配合本班教师组织好教育活动”的工作。活动中,如果保育员能坐在半圆形一端,与幼儿一起听教师讲故事,既可以观察幼儿,又可以协助教师,在无形中还可以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活动更有效。

结合以上三个场景,我们对本园保育队伍的现状和保教结合工作中的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保教结合研究与实践,在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升认识,帮助保育员树立正确的保教理念

◆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 一日生活皆课程,如今已成为幼儿园教师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幼儿园中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蕴涵着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除了教学活动环节之外,更多的时间离不开如厕、洗手、进餐、喝水、睡觉等生活环节,而这些生活环节中隐藏着许多不能忽略的教育价值。保育员是和幼儿一日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人,如果能在生活环节中及时渗透教育理念,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注意引导保育员以一日生活环节为线索,在周而复始、看似烦琐的保育常规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记录,寻找教育契机,适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树立“保中有教,以保促教”的理念

在多数保育员看来,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收拾打扫、分发材料、照顾幼儿吃喝拉撒,为教师、幼儿提供服务等一些琐碎的事情,教育幼儿的任务与自己无关,片面强化了保育与教育的分离。为此,我们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引导保育员打破传统观念,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教育因素,配合班级教师对幼儿开展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如在接待幼儿入园时注意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在盥洗室,协助教师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教育幼儿节约用水;在进餐时,协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午睡时,协助教师教会幼儿穿脱和折叠衣服„„此外,我们要求保育员在教育活动前配合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在活动进行时观察幼儿的身体、情绪及参与活动的情况,必要时给予个别照料;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帮助和鼓励;活动结束后,协助教师整理环境等。

二、开展多元培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操作培训

提升保育员的专业技能是提升保育质量的关键,我园的保育员多数是从村办教师转岗来的,上岗之前大部分都经过保育技能培训,持有保育员上岗证书,尽管如此,仍有个别保育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因此,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开展保育员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如消毒水的配置、桌面消毒的方法、茶杯清洗的顺序等,以此不断提高保育员的操作技能。在培训之后,我们还开展了保育员“操作技能大比武”活动,从日常工作出发,对消毒水配置、叠被子、分点心、洗餐具、扎辫子等进行考核,不仅要求保育员眼明手快,还要操作正确,让大家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进一步提升了保育员的责任意识和操作水平。

◆业务学习培训

保育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基础,还要懂得一些日常护理和卫生保健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关教育理论,强化教育意识,建立科学的保育观。为此,我园每两周开展一次专门的保育员业务学习,如学习“三位一体”一日保教工作操作细则、后勤保育质量手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表等,将卫生保健知识与教育理论穿插进行,以此提高保育员的业务水平,转变保育观念及教育方式,使保育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

◆观摩学习培训

保育员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管理好幼儿的生活,还要在教学中做教师的好帮手。由此,我们定期组织保育员进班观摩其他保育员在一日活动中的配教情况,让保育员反省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配合状况,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配教能力,更加明确自己的配班要求。通过进班观摩学习,保育员在配教过程中学会了关注幼儿的状况,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存在的问题,协助教师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搭建平台,增强保育员的专业自信

◆专业操作竞赛

长期以来,保育员总认为自己的工作“低教师一等”,自我感觉差,因此幼儿园有必要为保育员搭建展示专业技能的舞台,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我园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保育员操作竞赛,让保育员学以致用、展示风采、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竞赛提升合作意识、责任感和专业自信。

◆魅力才艺展 除了专业技能比拼,我们还关注保育员的业余生活,举行“展我风采?秀出精彩”保育员魅力才艺展。才艺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分“自我介绍”“你问我答”“环保手工制作”“才艺表演”四大板块。在展示的过程中,保育员个个大显身手,积极地抢答、自信地操作、大胆地展示,他们有的表演舞蹈,有的唱越剧,有的表演魔术,有的表演花样跳绳,向全园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通过才艺展示,大家看到了保育员工作之外的另一面,大大增强了保育员的自信和对自身工作的认可。

上一篇:节目开场主持词下一篇:中小学反恐防恐知识专题讲座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