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2024-05-10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精选11篇)

篇1: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郑州市二七区王庄小学

2014年5月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随着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活动的开展,我们王庄小学经历了先在学校学习理论,观察教师课堂,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内的评选活动,又派出任课教师参加区域层面文化节的课堂观摩活动,紧接着有利用学校校本教研的时间,也利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举行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整个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

第一、观摩区域层面的课堂展示活动,教师体会深刻。

本届课堂文化节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到人和路小学、春晖小学、陇西小学、淮河东路小学参加不同学科的课堂展示活动,观摩着一节节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学校业务领导和参与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要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必须处处为学生考虑,做学生的助手,努力做一个看风景的人,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首先是学生方面,无论从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优化,学习毅力的磨练等方面,我们王庄小学都需要再重新出发。作为老师,对这些概念和内涵不明晰的,要利用网络和教育书籍重新学习;对于把握学生学情、年龄特点、学习状态不明了的,要走近学生,多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对于班风不正的班级,配合班主任,再构建班级文化,用文化来建设班级。

同时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亟待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仍然存在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不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甚至出现少部分学生厌学、游离课堂现象,课堂上常常不在状态,玩小东西,做小动作,走神,睡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案的设计,课堂流程的顺成,学生学生动力的激发功夫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反观我们自己,与区域层面要求相差还甚远。

起初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理论时,对什么是学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清楚和误解。当时,学习的仓促,大家印象还很深,集体学习完后,也很少有老师进行深入学习。结果在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活动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大胆亮相。最终张奎老师勇敢地抓住这次机会,用心准备,学习课标,观看名师视频,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导处帮助选课例,现在学校试讲,最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获得第五名的成绩。看着张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稍感有了自信,看见了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漫长的道路。

回顾我们参加共同体课堂观察活动的时候,我们与兄弟学校课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差距,研究团队的水平,都使学校压力很大。我们虽然调动了50%的老师参加了共同体的课堂观察,但我们课堂观察的能力和水平却跟不上共同体的步伐,特别是观察量表中的分析和建议,我们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老师寥寥无几。研究团队中,学科骨干和名师稀缺,研究肤浅,粗枝大叶,很多细节问题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教导处的指导能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我们执教的教师虽然参与积极性高,可是研究深度不够,功夫下得小。

再看本周二下午的课例研讨,我们仍然请张奎老师为我们提供一节课例。我们把学校教师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2-3名观察教师,用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的量表,分别从教师理答和学生学习有效性两个维度进行观察。看到张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长了,朗读的深度加大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导学导教作用凸显了。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落实不再是空中楼阁了,观察教师对表格的研究热情更高了。这些变化,真心感谢区教研室。

根据以上的研究交流,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地多学习,多研究,才会缩小与共同体的差距。

第三,活动后集体反思,我们如何重新重发?

只有学习和反思,这才是想进步的前提。我们今后该怎样迈向更专业的教学工作呢?

1.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规定,下午集中在周二、周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周二,课例研讨;周四,理论学习。

2.加大对学习力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的学习。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每周一观察一交流。

4.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积极的教师进行表扬。

篇2: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小学 综合实践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如何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怎样提高学

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并与之形成一种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综合实践课程便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教

师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去实践,在调查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查、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课设计中,“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有机联合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参与研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现实服务的,是为社会服务。而学习力是包含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而学习兴趣恰恰就是解决了学生动力。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将孩子们平时不留意的一些东西,忽略了的重新轻松的捡起来,比如每个月家里用了多少度电?一个月电费是多少?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去了解这些信息后,体会家庭的不易,父母的不易,从而节省用电,从小养成节俭习惯,这样就在平时省电方面有自己的要求。而处于学校这个环境,就明白学校在电这一方面的支出,计算了每月的,一年的支付也清楚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对“低碳”更了解深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低碳”一族。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讲到“神奇的水果——香蕉”,很多同学只知道它可以生吃,那还有其他吃法吗?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带着问题思考,并运用计算机上网去查询,找正确的答案,在动手查询的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还有什么吃法?

香蕉的品种有哪些?生活环境怎样?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去求知,求真,运探索平常喜闻乐见的一些普通物品的奥秘,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同学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默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自觉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1 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先去市场调查,调查市场上的卖的有哪些水产?一组上网查找中山的水产,并归类。老师在课堂创设去市场买菜的情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情景中去。

3.2整理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多一些。”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为了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就得去筛选,判断,识别哪些信息有用,学会整理信息,反复求证中磨练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探究。重视指导,让学生能力提高。

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特别是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1 合作训练,养成习惯。

现在的社会分工更科学,做社会调查或学习时将学生编组,并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在合作中增进同学有谊,帮扶学困生,发挥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另一面才能。

4.2 经历生活,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的话提醒我们: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有的同学虽然课堂上表现一般,但在动手,在与人讨价还价方面可能会有另一面;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不同的一面,从而也获得一种认可,反过来作用于学习。

4.3 学有方法,学有所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这对学生将来生活和生存终身有用的。老师也要不时的参与指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家庭用电,水乡文化,水产养殖等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爱护水资源等有用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高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煅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学是为了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能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最终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宏,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J],物理教师,2002(8)

2、张雪松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篇3: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习力的基本概念

提升学力,即提升学习力。学习力并不等同于学习能力。根据MBA智库百科,所谓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按照国内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的观点,学习力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意志等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既相互叠加又彼此促进,强调学习主体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关注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学习力这一概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专家预计,在随后数十年内人类所拥有的知识总量中,现存知识只占到1%,将来我们所用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新知识,个人或团队社会竞争力的高低将更多地取决于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在此背景下,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比重视和加强学习更为重要,个人或团队学习力将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致力于通过师生共同行动,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与学习组织的学习力各构成要素的效能合力,为学会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精用课外实践,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中的“学”,主要是课前预习,专心听讲与讨论,课后复习等,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习”,主要是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更要侧重于“习”,突出实践性。笔者采用三种形式将思想品德课课内探究性学习延伸至课外研究性学习中,改进学生“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学习方法。

一是在思深上下功夫。主要是学生自己查阅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对教材理论进行拓展学习,以进一步理解、掌握某一理论、观点。

二是在悟透上做文章。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接触到社会生活和他人,用掌握的事实更加深刻地悟透教材阐述的道理,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三是在践实上出实招。思想品德课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做到学以致用,变认识为能力,变能力为行动。

(二)实用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评价。每次考试总能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师生交流、学生答题时,一个个奇思妙想很可能被教师击碎,导致学生以后不再积极地想象,而是机械地、被动地跟着教师记和背!思想品德课要实现“引导初中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功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要尊重学生及其所有的想法,对学生进行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为主的“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自信人格。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需要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因此,当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笔者从不会打断他们,总是耐心倾听,合理采纳。当教师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后者从中能感受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向上的动力,从而从一个个小进步不断走向更大的进步。

(三)活用碎片整合,修正学习习惯。

当美其名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时候,其实反而是将时间碎片化了。学生每天真正的碎片化时间,是在等车或家长接送上下学时、排队、临睡觉前等。可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时间进行5-10分钟阅读,并随时做些读书笔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笔者相信,当同学们开始寻求这些改变的时候,另一些改变就已经开始发生了。

(四)借用榜样示范,强化学习意志。

志不强者智不达。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意志、天才与勤奋的结合。笔者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例举古今实现理想抱负的成功人士的励志事迹,或通过学生自主收集、定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身边那些具有家国情怀、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人物的高尚品格,从而不断将学生的最终目标引导到关心群体、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上来,致力于将所学知识、技能奉献给社会。

三、学习力提升的教育政策层面支持

目前,学习力作为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真正尺度,这已经成为共识。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还必须在推进教育政策层面上进行一些变革。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单纯的考试形式,改为科学的、系统的对学生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的综合考查,如有没有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困难挫折面前有没有突破自己、有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等,至少也要让这种考查占有一定比重。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本质上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做学生学会学习的引路人,做学生锤炼意志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笔者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从而些许改变学生的人生境遇和成长轨迹。

摘要:提升学习力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分析个人或团队学习力是其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探讨了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力、修正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意志等提升学习力的路径,并建议积极推进考试形式及评价方式的变革。

篇4: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学习力;课程体系;生态课堂;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11-03

【作者简介】郑志湖,浙江省天台中学(浙江天台,317200)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

学习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提升学生学习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力提升应建立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科学习力提升的基础上。

一、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1.打开求知成长的“内部动力系统”,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内部动力系统打不开,学生就缺乏动力,学习的这辆车速度就上不来,跑不远,就很难获得较快发展。通过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的理想志向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纠偏、自主发展,增强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2.提升心理智力系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只要有一项缺失都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快速发展。学科教学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即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和抗干扰能力;训练记忆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完善自我管理系统,提高自我控制力。

确保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学习计划的实施。这就需要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管理系统,遇到困难主动退缩、畏首畏尾、意志薄弱,就无法确保目标计划的执行。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4.建构方法技巧系统。

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门的万能钥匙,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就是效率和效益。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应试水平。

二、提升学科学习力的途径

1.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力。

课程体系特色示意图

选修课程体系应具有以下功能:

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拓展类课程多元化,尊重学生差异;职业技能类课程专业化,形成职业倾向;兴趣特长类课程个性化,提升自主选择性;社会实践类课程丰富化,提升人格素养;研究型课程项目化,从而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快速发展。

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阶梯。选修课程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体系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结合,及时吸纳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分层次、全方位、多渠道来构建拓展类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学生发展搭建阶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创设研究型课程,培养研究型学生、造就研究型教师为抓手,建设创新实验室和学科专用教室,提高选修课质量,利用社会资源,开设选修课。如我校与企业联合开发17门项目研究课程,企业提供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该领域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人才和企业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殊的教学过程和直观丰富的物化成果,促进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倾向的形成,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2.构建生态课堂,提升学习力。

首先要构建学科学习力要素及结构,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课堂改革思路和学科学习力指导纲要。如物理学科构建了10个一级要素、36个二级要素……

教育要回到“原点”,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起点不单是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习力的提升。

构建“生态课堂”的真正意义在于建立自然的学习环境,以生为本,让学生体验人类智慧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力得以生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优化问题设计策略,提升学习力。从知识的形成来看,学生的学习力是在洞察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内化和创新力。从动态上看,创生的知识,是由“问题+方法+结论”构成的,其中,问题是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习力。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要手段;探究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乐于探究,归根到底是好奇心的高层次表现,是探究学习的精神动力。让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品格。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要到达知识、方法、技巧的内化,构建知识和方法体系。教学设计要指向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学习能力、认知体验、学习过程。如在复习课中开展自主探究,从一个小专题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到模块复习和高三复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方法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自主确定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究证据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毅力。教育最为本源发展的动力是情感驱动,兴趣是打开探究大门的金钥匙。兴趣不仅为探究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是激活学生探究欲望的基础,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地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学生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变革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力。

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它是一切其他能力获得和发展的源泉,更是创新型人才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因此,应建构适应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激活探究欲望,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1)构建自主探究模式,引导自主探究方向。探究式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为探究目标确定、探究方案设计、合作背景下的自主探究、自主反思和总结。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探究式学习(个体自主建构过程)框架示意图。

(2)自主探究目标的确定。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把课前的自学质疑环节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前移关口;把教材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对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适切性和新异性。

(3)自主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发现”是建立在学生自学质疑、讨论交流基础上的课堂动态生成。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乃至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反思。

(4)合作背景下的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共同体各成员间的合作,自主地建构多样性、个性化的知识。构建有利于开展合作竞争的学习小组是关键。课堂活动是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环节。以课前导学案的预习内容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组织学生把课前自学中形成的学习认识、理解体会、问题质疑带到课堂上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探讨交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和质疑异同点。在全班范围内对小组汇报的质疑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交流、辨析求通,最终形成新的认识。

(5)自主反思和总结。在探究学习中,自主反思必须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它是渗透性的,弥漫于探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积极的、严格的和分析性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独立地探究,自行地发现,自由地创造,大胆地表达。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前创造特殊的学习环境,提供建构材料,让学生自主形成问题。当学生面临问题情景时,教师需把学生引入到共同体中进行共同协商和建构。在探究设计、探究实施和探究反思中,教师是探究共同体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

4.改革评价方法,提升学习力。

将“以学论教”作为一切评价的出发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激活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增强自信心。使评价成为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自我设计个性化发展方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系统各因素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师生一致性检验,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性。不同层次的教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有不同评价指标和权重,凸显教学质量评价的针对性。

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引入“问题反应时间”,建立时间常模。我校开发了“学生—问题—反应时间”信息图表评价软件,使师生能准确地获取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信息。

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让每一个学生站在同一评价起点上,构建能级法和学科“增量”法的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形成个性化评价方法,使师生准确获取阶段性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增量”信息。

构建由“设计、开发、评价、反馈”四环节组成的“以学论教”作业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价值理念。以“提升学习力”为目的,强化对作业功能、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和作业设计的评价。作业目标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强化策略和方法的领悟、情感的体验;作业选材联系现代科技、社会、生产和生活,重视过程与效益,充分体现作业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依据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作业完成率,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分层设计、布置和反馈。

构建普通高中“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使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一致,形成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评价,全面获得教与学的有效信息,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形成了“教学→评价→分析→改进”良性循环机制,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参考文献】

[1]陈峰.学生实用学习法与超级学习力培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篇5: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26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下步工作。

会议认为,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深入查摆“四风”突出问题,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取得积极成效。要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新的开端,以扎实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各项工作,做到思想不松懈、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刘云山说,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习教育与整改落实相结合,整改落实就是实践。问题查找出来了,承诺也已做过,广大群众在热切等待“下回分解”,看整改是不是落到了行动上。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要求,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使整改措施具体化、可操作。整改落实既要全面有序推进,还要针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过多过滥、超标配车、多占住房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专项整治要做到“准”、“狠”、“韧”,不见成效决不收兵。要对准“四风”顽疾进行整治,哪个问题突出就着重抓哪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从具体事情抓起,抓一项成一项;要重拳出击进行整治,狠狠地抓,用改革精神,拿出硬的措施治歪风、树新风;要有一股韧劲进行整治,一天不放松地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整治的目标和措施要向群众公布,整治的过程和效果要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群众满意的才通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赵乐际,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洪祝,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篇6: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提高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老师才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其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所留的作业,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怎样充分地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一直是广大教师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教师采取的办法就是多讲细讲,总以为只要教师讲得多、讲的细,学生就能学得快、学得好,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尤其对于培养素质更是如此。其原因有五:第一,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以教师为主的讲的时间越多,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时间必然越少。第二,虽然听讲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听讲只有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如果“听中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甚至达到了“满堂听”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就容易陷入死记硬背和被动机械的境地。而且,单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角度讲,“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也不如“在研究中学”、“在体验中学”的效果好。第三,教师直白式地讲解知识并将结论给予学生的程度,也就是剥夺学生受多方面锻炼的机会的过程。该讲的都让教师讲完了,学生只要记住教师的话就可以了,什么探索欲望,什么创新勇气,什么创新思维,什么创新想像,什么研讨与合作,就统统地用不着了;既然得不到呼唤和锻炼,那么这些素质自然就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收获自然就少了。第四,课堂教学比较效益的研究告诉人们,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珍贵的,每一堂课都应取得尽可能多的教育效果。所谓受益的大小是相对的,只要有别的教学方法比这种方法的效果好,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收益就是小的。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把注意力由讲授教材转移到帮助学生的学习上,裁减掉过多的直白讲授,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第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比“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承担着更多的发展任务,教师过多的直白式的讲解会阻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许多创新素质会受到压抑。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尽量多的为学生创造在体验中学习的机会。

课堂上讲的多,学生们练的时间自然就会少;只有老师少讲,学生们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和“合作”。近几年来,我校努力改变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堂上少讲、精讲,讲到点子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少讲多练”中的“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能够自己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受悟和体验的地方,而不是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接受结论的场所。

二、“少讲”是手段,“多练”是目的;只有“少讲”,才能真的“多练”;只有达到“多练”目的的“少讲”,才是高水平的“少讲”。讲是为学服务的,究竟讲多少为好,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水平与学习习惯,不可能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要以保证学生“多练”为标准确定讲的内容与时间。只要能保证学生“多练”,教师的讲解越少越好。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自己讲的怎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教师讲多少、怎样讲、什么时侯讲,完全取决于学生学的需要。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再是教师讲得怎样,也不是教师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而是学生学的怎样,是不是达到了“多练”的目的。如前所述,这里的“多练”不仅是获得的知识多,而且包括得到的锻炼多、体验多,学习的质量和水平高,每个学生素质发展的效益好,那怎样让学生的“多练”达到很好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篇7: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以人的学习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峨眉山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峨眉山市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思考.

作 者:张建红  作者单位:中共峨眉山市委宣传部,四川,峨眉,6142000 刊 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G0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   区域   竞争力   创建  

★ 共青团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践和思考

篇8: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一、内涵解读:探寻“促进式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得太死,太沉闷,教师倾尽全力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课堂没有一点生气;有的一上课就“动”,就讨论,目标针对性不够,也没有情景载体,学生不知道怎样“动”,不是谈天说地,就是滥竽充数;还有很多教师总是忍不住要在课堂上多说一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然就少了一些……怎么办?课堂该走向何处?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学生的学习,而“学习力”的促进与培养则是学习迈进的关键。于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力状况进行了系列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中间密,两头疏,呈常态分布,学习动力不够、能力不强、毅力缺乏等。

于是我们开始“摸着门儿”了,也碰撞出了课堂教学的“要领”———那就是实施“促进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将“教”皈依于“学”,促进学生自己去“学”,主动去“学”。

1. 促进式教学的概念解读

促进式教学就是指面对个性独特的学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促进”为主要方式和发展维度的一种教学范式,主要涉及课堂教学中师生促进、自我促进、生生促进、媒介促进、评价促进五个层面。

促进式教学是以1~9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式教学”方式、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为终极目标,构建学生学习力发展的框架,提炼促进式教学的课堂范式与策略、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展学生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健能力。

2. 促进式教学的价值追求

《实施促进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是基于我校“十一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构建双赢课堂的研究》(该课题形成了研究专著《构建双赢的课堂》,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第三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开展的后续研究,力求进一步研究如何实施“促进式教学”,将研究目标由“双赢课堂”的建构转移到学生学习力提升上,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夯实思维、能力及品质基础。

我们以“促进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及策略为操作系统,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促进、自我促进、生生促进、媒介促进、评价促进五个层面进行细化研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通过课堂质疑培养学习能力、借助系列思维活动锤炼学习毅力等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总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促进式教学”课堂范式。

3. 促进式教学的目标定位

促进式教学的教学目标是:立足学生发展,坚持“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求具体的、可操作的促进式教学策略,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式教学”课堂范式,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

我们以“促进式教学”的方式、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力为终极目标,期待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五类“促进”研究展开实践研究,从而使学生具备激越的学习动力、敏锐的学习能力与持久的学习毅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科学推进:提炼“促进式教学”的操作策略

对“学习力”的研究始于我们对当下学习生态的理性审视与自觉担当,教育必须捍卫儿童学习的天性,于是,我们将“学”转化为“玩”,将“教”皈依于“学”,形成问题串、生活链、智慧树、实践圈和媒介包五个层面的操作策略,由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兴奋、慎独的沉静、发现的激动、成功的狂喜,而这些正是学习力之所在。

1. 问题串: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

将一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形成“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串”,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从而有效激活学生求证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汤丽华老师执教《乘法口算》,教师提出:“2×30=60,你们是怎么算的?”学生:“先算2×3=6,再添一个0等于60。”老师又故作疑惑状:“一会儿把0去掉,一会儿又把0添上去,真的可以这样算吗?”学生:“应该可以的吧!”(不少学生开始了思考)。“可以这样算吗?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前面去掉的是1个0,后面添上去的也是1个0,没有多也没有少。”“我是用加法算的,2×30就是2个30相加,结果也是等于60。”教师:“你很会动脑筋,但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可以去掉0,添上0。”学生:“我们可以先把30看作3个十,3个十乘2等于6个十,6个十就是60。”

对算理刨根问底,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互相质疑的过程中求解。学生在“茫然—深思—尝试解释—恍然大悟”的过程中,知在其中,并创在其中。

2. 生活链:保持知识的“鲜活状态”

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出发,弄清学生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让学生时时可以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风景、喜爱的活动。

毛海鹰老师执教《刷子李》之后,看到孩子们兴致很高,便借机推荐《俗世奇人》中其他写人的文章,并建议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写人文章。

很快学生们收集的文章就贴满了教室墙壁,班级博客里也有了“人物文章专栏”。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阅读着、品味着、比较着一篇篇不同类型的写人文章,还时而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时而又为一个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文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的?”一段时间后,大家便开始总结写人文章的共性,迈上自己的写作之旅。一个月后,孩子们的《班级人物志》新鲜出炉。

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从赏析评论到写作实践,从知识习得到生活素描,毛老师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主动学习的热潮中,让学习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使知识保持“鲜活的状态”。

3. 智慧树:寻求个性生长的路径

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孟国伟老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下面两个图形,比哪个面积大?大多少?

学生分小组借助学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了近十种解法。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探究和交流中丰富着自己的思维。

大智慧产生高境界。孟老师的课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创设了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智慧。

知识本身不是智慧,但是学生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慢慢便会生成方法智慧、生活智慧。

4. 实践圈:循着数学家思维的足迹

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学习体验的水平,从而培养学生适应变化,根据变化,采用新的思维与手段解决问题,成为有独立人格而又充分发展的人。

谢丽老师在执教《勾股定理》时发现,如果仅仅将勾股定理做符号化的介绍,几分钟就结束了。可是,勾股定理是怎么发现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如何利用它去探究生活中的现象?这些往往被忽视了,但这却是知识真正存在的价值。于是,她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式”的探究上。

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从地砖上有了发现,凭着他敏锐的数学头脑猜想结论,然后从特殊到一般进行研究。谢老师带着学生循着数学家的足迹,从“特殊—一般—特殊”,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研究”了勾股定理的“前世今生”,让知识学习变得全面而立体。

“循着数学家思维的足迹”,意在重新“激活”书本,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促进学生与事物、与他人进行多向互动,在动态生成与自我反思中体验知识的活性与价值,从而洞悉真理的秘密,寻求学习的体验。

5. 媒介包:让“教”皈依于“学”

借助于“互联网+”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互联,校内、校外的互通,并利用零碎时间,随时学习交流,以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变革教学方式。

居云慧老师执教《奇妙的图形密铺》时,先演示图,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是密铺的,接着打开“有趣的七巧板”网络链接,让学生自主操作。最后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用哪两种平面图形密铺的,还有不同的吗?利用“媒介包”,把学生推向了网络平台,去自主习得密铺的概念,并动手铺一铺、辩一辩,使学生加深了对图形密铺的理解。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网络上欣赏到很多名家的经典密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悟名家独到的设计理念,激发了他们的设计欲望,他们用多种图形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密铺图形。

“媒介包”给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丰富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行性平台。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媒介包”,让教学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践建构:形成“促进式教学”的课堂范式

如今,关于“促进式教学”的报道已然引起诸多教育同仁的广泛关注,让我们随意走进一个课堂,来体验促进式教学的“一主两翼”课堂范式。

案例:七年级数学课《确定与不确定》

上课铃响,课开始。没有任何的“热身”,直奔主题。

简单的PPT展示:一是关于长工向东家讨要工钱的智斗小故事。二是如果将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那么结果如何?三是如果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1至6点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让它自然停止,那么正面朝上的结果如何?

出示三个问题,几分钟思考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不时有学生站起来补充。

请同学们交流: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学生对生活事件进行交流、分类、归纳,得出:事件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可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关于“某次国际乒乓球比赛”的问题,学生在对话交流中,产生两种变式,再结合这两种变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接着,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后,老师用PPT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学生练习后,是拓展迁移,有操作与设计、数学与情感和数学与哲学三方面内容。如操作与设计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摸球游戏,学生“痴迷”于游戏学习之中。

这是一堂没有任何“花样”的促进式教学“一主两翼”课堂范式的教学案例。

“一主”就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围绕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整节课或课的一个部分呈现“师生促进,目标引学;自我促进,先学自研;生生促进,互动探究”三环节。

“两翼”,就是以“媒介促进和评价促进”来对课堂进行补充拓展、矫正激励,从而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 师生促进,目标引学

在导入环节,教者创设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景,请学生观察三件事,并回答三个问题。在问题情景中,教师巧妙地将教学的目标自然地渗透其中,在师生互动的课堂行为中引发思维的能量,从而大力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目标来说,师生促进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互动建构认知体系;从教学过程来说,在师生促进中,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激发与共享,从而使整个学习共同体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 自我促进,先学自研

组织学生交流并归纳:生活中的事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学生对生活事件进行交流、分类、归纳后,每小组板书结论:“事件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可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把“归纳总结”的权利让给学生,这给学生创造了自我促进的机会。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优化了自己的思维。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自我促进,就不能很好反思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生生促进,互动探究

在学生探究了“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冠军属于中国吗?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之后,产生两种变式,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对“变式1和变式2”进行研究。

小组学习摆脱了课堂中教师包办或学生“各自为战”的局面,体现了课堂中学生之间一种互动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态,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增加了信息量,扩大了知识面。

4. 媒介促进,补充拓展

在“简单地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后”,教者用PPT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将活动的情境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交流和争辩,激发学生的学习。

对于教学媒介,我们还借鉴微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的成功经验,以多种方式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融入学生观点、文本信息以及其他支持性的材料,这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5. 评价促进,矫正激励

这节课的“拓展迁移”环节,包括操作与设计、数学与情感和数学与哲学三个方面,最后,老师围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到大组交流。对学习的评价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激发;二是对中等生进行鼓励激发;三是对学困生进行成功体验激发。

评价是为了激发学习情趣、充实学习历程、改进学习方法。要正确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利用延迟评价,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让更多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使学习力得到应有的锤炼与提升。

四、素养凝成:提炼“促进式教学”的核心素养

围绕学生“学习力提升”这一核心,我们从学习力的“动力、能力和毅力”三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量表,分别从三至五年级选择不同层次的52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跟踪研究,分别于2012年9月和2016年6月进行了前、后测(见下表)。

前后测对比显示:通过实施“促进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力和毅力A类比率提高了,D类比率减少了,实践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提升,形成“爱学习、会学习、乐学习”的良好氛围。

当然,学习力的提升最终指向应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育,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各个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围绕各学科所关联的核心素养,按学段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课程目标,使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

参照OECD提出的核心素养总框架,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我们组建学科研究小组,从“学科核心素养构想图”入手,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去深入揭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特点及内在联系,并经实践建构,形成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初步框架。

就数学学科而言,我们认为:其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来具体实施。

篇9: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生活实践;学习积极性

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标中对于原本教材内容要求有了较大变化,例如: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内容,提升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同时相应的在凸透镜在放大镜、投影仪以及照相机的应用上,增加了关于凸透镜的更多应用内容。

1.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更加突出。

新教材中增加了“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利于互动,但也不难看出,其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在部分“讨论与交流”中,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甚至需要学生自主设计相对较为简单的论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2.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

由于新课标与生活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上课内容就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利用物理只是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相关因素

初中生正是好奇心旺盛、快速吸收知识的年纪,但通过死记硬背却难以达到提升中学生对知识吸收的要求,因此通过生活实践这种更为具体感性的方式,更能满足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1.保证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

由于新课标的新要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则具有过犹不及的特点。如果将过多时间精力投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课堂始终应该保持在高效有序的氛围下进行。

2.保证实践内容具有使用价值。

结合实践并不意味着只要动手就可以,而是要求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对于相应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动手的实践内容仅起到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内容时,首先需要保证实践内容是否符合上述标准,其次才能引导学生进行。

三、将新课标要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几个基本方法

总结上述新课标要求与相关因素后,可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得出以下几个新课标要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几个基本方法。

1.学习不再仅局限于课堂。

因为要求与生活实践内容结合更为紧密,将学习仅放在课堂进行,就远远难以满足要求了,而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要求学生对这种物理现象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结论。曾有学生在课下观察到到水滴的折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要求学生自主查询资料,使得学生不仅对这个现象的本质有了较深理解,同时也对光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2.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传统课堂上教师长篇大论的论述生搬硬套地套在新课标上,显然并不合适,因此,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翁,在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启发点拨后,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思考。

我的课堂程序,一般是先对当堂内容进行简略介绍,然后留下几个与当堂内容有关的问题,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进行,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们的心理及科学素养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此一致的前提下,就更应该找到适应的方法,将生活实践与物理内容相结合,从而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保证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秋月.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EB/OL].兴庆教育信息,2008-2-17.

[2]何林.浅谈初中物理新课标[J].当代教学论坛,2010,(2).

篇10: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 关键的一个衡量指标是学习力。对于一个社会是这样, 对于一个企业也同理。因此, 学习力可以说是考量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基业常青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当下全员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学习这个命题已不再属于学生, 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黎城供电公司持续不懈加强学习力的提升建设, 将队伍建设水平与学习力的提升水平作为“三个建设”的重要内容, 努力打造一支健康向上的学习团队,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黎城供电公司提升学习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同时, 也促进了企业发展硬实力的全面提升。

2 实施过程

本公司加强和提升企业学习力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伴随企业成长的发展史, 企业在全员共同学习、不断学习、强化学习、特色学习、制度学习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企业实现新的发展。以“三思三晋”、“三争三创文化铸魂”战略为统领, 以“两提升两增强”为抓手, 全面落实省公司“三专”人才培养要求, 按照长治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相关部署, 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指导推动全年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取得了明显成效。

3 实施措施

3.1 提升学习力, 增强发展力———在队伍建设上理念导引、方法推进

学习力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学习力的打造是具有挑战性、富有创新性的一项工作, 如何全面提升学习力, 黎城公司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理念引导和具体实施。

首先是把“做学习型管理者, 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黎城供电公司领导班子建设的奋斗目标, 以提升全员学习力为目标, 扎实开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科室 (班组) 、学习型家庭。明确标准、任务、要求和创建目标, 动员全员积极参与, 全面掀起学习热潮。具体方法一是引智入企, 将名人名讲讲座请进员工课堂, 从见贤思齐、立德修身、忠孝天下、处世之道、沟通智慧、人脉建设、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中让全员体道、悟性、得道, 受益匪浅。二是首开管理人员培训班。依托“许由洗耳”所在地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第二课堂等载体, 持续强化内训作用, 将公司党委安排的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求、“五个一”理论学习安排和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做到有机结合, 将生产经营实际与政治理论学习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公司党政领导轮流登上讲台, 开展一系列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题培训、讲座、辅导、报告会, 努力从多方位、全视野、高标准提升各类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走出去、开眼界、变观念”活动, 让员工在充分感受祖国日新月异进步的今天, 感知先进潮流, 明确自己短板, 并且在回到岗位之后收集员工的照片、体会做成PPT和展板集体欣赏, 共同评判, 收效甚好, 让员工在开眼界的同时增长见识, 增长知识, 改变观念, 提升自我学习、强化“三专”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员工学专业、当专家、争一流的劲头更加强劲。四是健全各层面共同愿景。从班组到科室、从科室到企业整体, 集思广益, 大家纷纷提出各层面的“科室愿景”、“党小组愿景”、“班组愿景”和“个人愿景”, 公司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健康向上的学习团队、行胜于言的厚德员工、团结和谐的阳光家园、追求卓越的国网品牌”为企业的共同愿景, 以此凝聚人心、积聚力量, 目前黎城公司风清气正, 人心思进, 各项工作呈现出了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3.2 提升凝聚力, 增强竞争力———在人才培养上搭建平台, 创新管理

黎城供电公司按照分公司三级培训网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 一如既往地狠抓了职工培训工作。为使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效果, 公司突出重点, 坚持特色, 固化有效的长效教育培训机制, 继续坚持全体职工“每日早课” (一、三、五) 、全体学员“五个一” (一周一学、一月一讲、一网一课、一季一文、一年一评) 以及学时学分制等有效学习方法。为了确保培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司还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组, 设立了培训专职1名;科室、班组分别设立了兼职培训员负责所属范围内的培训工作。为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根据上级培训工作要求,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出台了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学分制培训管理办法和职工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为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在“每日一题”上, 公司以小题目为主的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 从专业培训到四季养生, 进一步丰富了职工的业务和生活知识。为扩大培训效果, 今年, 我们还推出了每周五进行“快乐你就来”竞赛活动, 其中内容丰富多彩, 有专业知识、《安规》、音乐、历史等, 实行人人参与, 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推动了学习型组织构建, 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核心竞争力。

4 工作成效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提升员工成长、成才、成事则是公司着力考虑的一件大事。公司积极鼓励职工参加成人继续教育学习和职业资格鉴定, 大大地优化了职工专业知识结构和公司人力资源基础, 为专业人才更好地成长营造了环境。

人才库建设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性、有效性、科学性、权威性、专业性, 专门建立了“人才库”。“人才库”由公司范围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组成, 主要解决培训工作中安排授课人员专业不对口, 人才选择失准问题。公司“人才库”建立以来, 共收集各类人才资料21人, 其中5人在营销知识培训、安全知识调考、农电工上岗培训班授课中得到了实践检验, 实践证明“人才库”的建立为公司今后的培训工作增添了活力, 使授课人员更具专业化、规范化。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基础。员工要成长, 培训是关键。今后工作中, 黎城公司将按照“三思三晋”和“三先发展战略”的指引, 对照省公司“理清基本思路、做实基础工作、强化基业建设”三基建设要求, 从两大方面持续“培育员工专长、增强领导干部专注力、提升公司专业精神”的“三专”人才培养, 一是拟在东阳关建设一仿真培训基地, 满足多专业、普及型培训需求的硬件条件;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内容丰富的培训形式推进“健康向上的学习团队”建设, 全力打造“团结和谐的阳光家园”。

我们坚信, 在分公司的坚强领导下, 黎城公司一定会以时不我待的精神, 只争朝夕的干劲, 对标争先、勇争一流, 做实教育培训工作, 夯实企业晋级发展基础, 为推动企业向一流更高目标迈进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需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学习力, 为此本文从提升学习力, 增强发展力, 进而培育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学习,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胡瑛.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9 (06) .

[2]谷韵悠.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文化创新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02) .

篇11: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关键词]全脑训练;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多年来,基础教育的焦点问题就是减负与提质。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我们的课堂活动多是以读、写、算为主,教科书多是以知识体系构架,教学形式多是依赖语言的沟通。研究表明,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是以左脑教育为主,其特点是学习速度慢,接收的知识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它所培养出的人大多停留在运用知识阶段,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学习任务量大与左脑式学习效率低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如果不能减少学习内容、降低素质标准,就只有从开发大脑潜能、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方面进行突破。

在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的引导及悉心扶持下,从2008年起,我校开始致力于借助全脑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验研究。以课程的重新构架为突破口,在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以“促进全脑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了具有科学性的全脑母语校本课程体系,逐步深入践行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理念。

一、架构全脑母语校本课程体系的科学依据

开发全脑母语课程这一研究项目除了提升学习力这一方向性标志,还有三个关键词,即全脑、母语及课程。

1.关于全脑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美国斯佩里博士由割裂脑实验得出结论:左右半脑有不同分工,具有明显不同的思维能力。前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假如我们能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研究表明,人类大脑90%以上往往处于休眠状态。基于以上观点,积极向脑认知科学借力,变左脑学习为全脑学习,优化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效能,这便是我们引入全脑教育的宗旨。

2.关于母语

研究证明,汉语言文字独具特色:第一,汉字信息密度大;第二,形体个性突出,感知快捷;第三,汉字稳定、持久、易记,汉语固定词组简短、量多、易识;第四,汉字属表意文字,汉字的图像信号主要由右脑分管,可不经语言区而直接进入思考区,节省阅读时间。研究显示,汉文阅读速度是英文阅读速度的1.6倍。长期以来,围绕我们的母语——汉语的学习“性价比”的评价,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总体可归结为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文化附加值是独一无二的,即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学习对人的发展功能也是西方语言无法比拟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固有特征是我国基础教育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我们的学生要花费比表音文字作为母语的学生多得多的精力来掌握我们自己的语言。如何基于汉语的优势特征,赋予母语学习更多的发展功能,是我们当代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路径。

3.关于课程

如何实施才能让思考落地为行动呢?我们的做法是把全脑训练方法嵌入母语环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设定不同年段的训练任务,形成和常规语文课程互为补充又独具价值的新课程。以全脑为理念、以母语为训练语境,决定了课程的名称最终以“全脑母语”来命名。全脑母语课程与常规语文课程虽然同源,但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这门课程从课程内涵上指向脑潜能的开发;课程目标上更侧重学习力的提升;学习方式上更侧重方法训练;教师角色定位为方法训练师;同时,在学生识字、积累、阅读的总量和效率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功能,全脑母语课程更侧重眼、脑机能的训练以及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以及学习动力的提升。在实际效果上,全脑母语课程承担着为语文课程大幅减压、为其他课程有效助力的功能。

二、全脑母语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1.提供适切化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脑发育程度,学校按低、中、高三个学段设置课程内容。在课程目标、认知原理、学习方式、能力发展等方面此系列课程与常规语文课程对比,做了清晰的设定与区分,两者互补共生,见表1。

《科学识字》课程在低年进行,用两年时间完成小学六年的识字总量,但不要求会写。课程实施中,每课10~30个汉字,巧妙编排在1~2则故事中,做到随文识字,边识字边阅读。识字过程跳过拼音、笔顺、偏旁、结构等常规课堂的学字步骤,通过以读促记、全脑直映、高频字带字、分类联想等有效方法实现集中、提速识字。超前完成识字任务为学生提前阅读奠定基础,见表2。

《科学记忆》在中年级进行。以经典诗文、成语词汇做为训练载体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课堂上训练学生将左脑的逻辑思维与右脑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谐音定位、词语联想等方法把枯燥乏味的记忆内容转化成为生动易记的物象,并通过有趣的奇特联想串联起来,强化记忆效果。以物象为根本,以联想为关键,以谐音为窍门,达到记忆省时、长久、牢固的目的。同时,在轻松高效的训练中达成对经典文化的积累,见表3。

《科学阅读》在高年级进行。此课程精选适合儿童阅读的课外美文、佳作为训练载体,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课上改变了传统的音读和默读,变点式阅读为整行线式阅读,变合成感知为整体感知。同时结合大脑放射性思考的自然规律,引入革命性的学习工具——全脑思维导图来帮助孩子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记忆和理解,实现思维可视化。课堂操作上,固定阅读程式,增强任务驱动;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为学生课外海量阅读奠定能力基础,见表4。

和常规课堂用学习内容带动学习方法的教学形式不同,用学习力的增长带动内容积累的实现是这门课程的操作特点。因此,我们在三门课程的名称前冠以了“科学”的前缀,提示教师积极利用系统的脑科学训练方法达成提升学习力的课程核心目标。校本系列教材中一部分是要求识、记、积累、阅读的母语素材,另一部分是精心收集、结合自创、不断丰富的全脑训练的方法呈现。课上训练、家庭拓展皆可依据。经梳理,除上文提到的,学校常用的训练方法还有:科学坐姿、定点凝视等注意力训练;眼球移动训练、闪视训练、手指操等眼脑机能训练;挂钩记忆、快读快记等记忆力训练;语义分组节奏读、绘制思维导图、限时固定程序阅读等提速阅读训练。同时借助α脑波音乐和腹式呼吸等方法缓解师生专注训练后的疲劳感。

课程实施过程中,母语是载体,科学方法的训练才是重点。针对传统识字、阅读教学中缺乏时限、缺乏阅读思维程序等障碍,我们构建了全脑母语课堂特有的教学模式,即“三环九步”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识字:眼脑机能训练环节(定点凝视、扫视训练)——全脑思维识字环节(听读认字、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巩固深化)——联想训练环节(词语联想接龙、词语联想编故事)。

科学记忆:眼脑机能训练环节(定点凝视、横纵向快速移动训练、闪视训练)——全脑快速记忆环节(听觉训练、一分钟词语记忆、成语接龙)——阅读训练环节(主要是对段的计时阅读、绘制导图、复述文章)。

科学阅读:眼脑机能训练环节(定点凝视、圆圈扩展训练、注意力训练)——全脑快速阅读环节(固定程序阅读训练、线式阅读训练、直读法训练、面式阅读训练)——读书交流环节(绘制导图、交流感悟)。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体现的是层层深入的方法训练,师生与其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科学系统的操练。高效能是这门训练课程的特质。课堂上教师配备秒表,利用计时软件,以秒为单位设计课堂所有环节,不浪费学生课堂每一分钟时间,甚至细致到学生的坐姿、翻书、合书、阅读等细节都有规定动作和时间标准,让学生做到训练有素更有速度。

2.保证科学化组织的推进

(1)合理安排课时

每周1~2课时编入课表,全员必修。

(2)科学组建师资

由项目起步阶段的班主任兼任,发展为组建独立教研组,由专职教师任教。确保人员的稳定及研究的深度,教材每年进行改版,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改版。

(3)改革评价方式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取消了低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改为识字过关、朗读、阅读的测试。中年级科学记忆部分增加经典积累自选星级达标测试;高年级科学阅读部分增加计时阅读测试。并要求教师将平日听课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达成度等过程性要素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价中。同时,学校还通过评比最佳读书成长手册、优秀书香家庭等一系列活动,推进项目健康运行。

3.通过学科迁移让项目增值

课程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后,学校着手进行从母语学科实验到全学科落实的有效迁移。现在,所有学科的课堂上,我们都能听到教师用科学坐姿组织教学,用计时、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手指操锻炼大脑,用腹式呼吸调节身心,思维导图也运用到了各学科的学习中。同时,全脑理念又成为原有校本课程体系改良的依据,现阶段重构后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涉猎国学经典、艺术表演、美术创作、体育技能、益智操作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课程自助餐,以全学科助力全脑开发、学习力提升,让我们的课程力争体现脑力和人性的双重内涵。

三、全脑母语校本课程实践的收获与反思

我们深知,学校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只是将右脑教育向传统教育渗透的初步尝试。虽然我们的探索得到了《中小学管理》、《中国教师报》等教育权威媒体的肯定,并获得参与“国家级课程改革项目”的评奖机会,但正如人类对大脑的研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全脑教育、学习力培养这一庞大课题还有很多宝藏亟待开发,我们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在与脑科学理论高位嫁接、训练方式初步模型化的基础上,下一步学校将探索出《常规学科课程学习力培养操作细目》,让学习力方法更有效地助推所有学科的学习,早日去除常规课程与全脑母语这样的学习力训练专门课程中间的界隔。同时,与学习力培养相适应的以较高学习力为特征的教师专业发展重塑以及相关资源的建设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专家预言,未来教育必然是基于脑的教育,让学习力实验研究“基于脑、适于脑、培养脑、开发脑”,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

上一篇:科技文献类论文下一篇:二年级庆国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