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现状之我见

2024-05-24

中国社会现状之我见(精选8篇)

篇1:中国社会现状之我见

中国社会现状之我见

赵昌杰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北赵村 2014届襄汾高中毕业生)

当人们都在惊叹中国的GDP迅猛增长时,当中国梦不断被国人提起时且日益实现时,当世界感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日益民主、经济、文化日趋繁荣时…..我们不得不放慢自身发展的脚步,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以及脚下的坎坷。中国的真正发展还没有开始,而且距离崛起还有很大的距离。

1政治问题

习近平主席的反腐倡廉,大力整顿权力滥用的行动,举国震动。虽然查处了类似于表哥、房叔等一些贪官,但是这些只是“苍蝇”,不是“老虎”。究其原因,是打压力度不够、用人不当、官员素质不高、内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而致。反贪局的成立,说白了也只是个摆设,中国社会如今物欲横流,多数官员都不可免的会收贿受贿,包括反贪局内的一些成员。我国若想真正防止权力的确实与滥用,应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彻底将老虎苍蝇一网打尽。

2教育问题

纵观世界教育,中国排名靠后,教育方式落后便是其原因之一。虽然近些年提出课改,要求放活学生思维,减少老师干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等,但中国的教育方式仍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传统的灌输思想仍然存在且力量巨大,严重阻碍了中国新式人才的培养。中国的教育现状转变,必须从教育方式入手,加大课改力度及监督课改实施的力度,尽力排除基层教育蒙骗上级,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发挥媒体的力量,加大曝光力度,将有违新式教育的行径公之于众。同时也应注重群众知识的普及,教以群众新式教育的意义,推进民众监督。

3道德问题

从“XX到此一游”到当街摔童再到大陆与香港之争,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当今道德意识的流失,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过分的功利主义盛行,人们为追求功利,放弃了一些传统美德,出现了所谓的“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等事件。二是道德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教科书中不难发现,从前的社科文在减少,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较少,多数农村百姓甚至是城中人对于道德的定义已经变得模糊,这皆是由于道德教育的缺失。对此问题,国家应该健全立法,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奏响时代主旋律,重申八荣八耻,普及道德教育;个人应该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敢于同有违道德社会建设的行为作斗争。

4民生问题

国家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也的确拨了巨资去搞民生建设,实在令人高兴。但是,由于多级官员的“抽成”,发到农民手里的钱也就微不足道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是基层文化建设,国家开始发起文化下乡活动,在我看来,无异于那一杯水去浇灌撒哈拉沙漠。群众积极性不高,下乡的文化产品质量差,越来越多的联合学校更是将基层教育单位连根拔起。民生中的经济、文化问题是困扰民生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家应加大对资金拨放流程的监管,推进阳光民生资金项目的建设;也应想方设法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争取每个农村都可以拥有一个小学,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基层文化现状,也可以减少校车事件的发生,为国家建设保存有生力量。

5新闻产业

我对于我国的新闻产业一直持一种怀疑态度。国外的每件坏事几乎都不放过,而国内的坏事却很少有报道,这使得国人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总感觉社会主义好,从而被蒙蔽了双眼,中国的现状与利比亚、叙利亚没什么不同,只是没有爆发战争而已。社会矛盾其实也是十分尖锐的,作为实话实说的新闻媒体,应注意事实的客观性,将完整的中国展现在世人眼前,而不只是好中国。

其实中国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国人一起努力去改变完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中国而出谋划策,争创辉煌。5119755014

篇2:中国社会现状之我见

------读《共话时政》心得体会

闭关锁国之后,中国就渐渐进入了贫穷、弱小的行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被别人欺负、蹂躏得体无完肤。在这过程中,虽然有过反抗,但是一位长期落后于世界,根本就是用鸡蛋在击打石头。在这百年来,中国人受尽了屈辱,让人不堪回首。不过,还好中国人不甘落后、不甘一直被欺负,拿起了反抗的武器。终于在1945年之后,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更是另辟蹊径,历经各种小成功和失败,在1978年确定了我们的党的领导道路,艰难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道路,更是开始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几年来,中国的进步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直到今天,外国对我们中国更是刮目相看,东亚病夫等称呼已经很少出现了。在各个国家的高级岗位,更是经常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人甚至汉语已经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不少的问题。

一、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江泽民同志1991年的“七一”讲话提出了三位一体,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经过胡锦涛确定四位一体的方针之后,2012的十八大上,更是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初中开始,我们就背起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而这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位一体的二三四分别是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最后一个最后提出的就是生态建设。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生态建设也在渐渐加强。

经过几年的理解,我终于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的意义,撇开别的不说,经济不搞上来,政治文化所有的都是纸上谈兵,在这个用钱说话的年代,没有经济为基础,中国根本就不会有在国际上立足的机会。可喜可贺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打开了大门,别人能进来,我们也能出去。中国人在国际上有了说话权,经济市场上出现了色彩纷呈的现象。这都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坚持了中国特色。

现在,我们的GDP已经有了让发达国家都颤抖的增速,但是人均GDP还排在世界100位以后;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差距还很大,所以社会问题很突出;经济发展得太快,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正如温家宝所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头撞地发展经济,而是把另外四位发展起来,五个方面齐头并进才不会踏发达国家的后尘,这就是五位一体提出的意义所在。

在经济问题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只能靠在国际上打价格战获得微薄的利润,或者是为外企打工。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瓶颈,要打开这个瓶颈,只能创新。只有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才能真正稳定地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你是愿意选择在臭气熏天、无情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抱着一堆钱像钱的奴隶一样活着还是想在人与生态和谐、早上买一杯咖啡走在林荫大道上去上班、听听鸟叫的环境中生活?

但在生态环境方面,我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政府报告出来的数据是我们这些年来环境整治得到的成就,但是树林锐减、频临灭绝的物种还在增多等等一系列的现象还很严重。植物动物也有生命,它们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这么多,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有很多人在做着不合法的交易,以残害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为代价。对于这一类的人,应该要严惩,决不能姑息养奸。事前防范也很重要,做好各种制度的完善,决不能等生命已逝才放马后炮,不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这个部分,我最想说的就是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国门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倡导文化多样性。所以我们的视频首页总是充斥着各个国家的文化。开放而简单粗暴的美剧、狗血但制作精美的韩剧、无厘头又温暖的日剧等等。还有各种热播的国产剧。这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好事,抱着屏幕过日子的我们,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了解这个世界。通过百度搜索到的世界终究不完善、不贴切。于是,电视剧电影中的世界就成了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最简单接近的方式。因为各个国家的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国家的缩影,有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习俗。

但是最近广电总局在中国特别是内地打压各种国外引进的电视剧和电影。理由是尺度太大、太暴力、影响国产剧的兴旺发展等等。虽然有一定的理由,但是在文化要发展多样化的今天,打压外国文化终究是不近人情。

中国文化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问题依然还很多,但是不能因为还不够优秀就自暴自弃,用中国大陆的国产电视剧做例子。最近出现了大量小说和外国电视剧的翻拍,在还没开播甚至开拍前就被人骂得体无完肤,但是依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有很多小说和国外原创的电视剧和综艺在观众心目中已经留下了经典的回忆,接受不了任何新的修改。在骂声一片中,还有一种电视剧叫做“雷”。它们的收视率是被“雷”骂上去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优秀的电视剧。

在这种形势下,更是要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在文化中突出中国的特色,以优作为目标而不是多作为目标。其实中华文化中有很多令人惊艳的部分,像是汉服和古风文言文,美得令人陶醉。这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古老国家,有着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文化,只是我们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放弃了优秀的文化,盲目崇洋媚外。

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是必要的,只是不能盲目,等到中国文化不需要在复制和修改中发展,或许我们就成功了。

三、民生大于天

民生这个词在千禧年之后就大量被提及,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建设中的民生建设。

所谓的民生,其实要从很多方面提及。像是现在在风口浪尖的教育、就业、医疗、环境污染等问题。社会建设必须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人民是中国的骨头,没有了人,中国就是一个躯壳。书中提到:政府和党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说明了,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从教育上来说,政府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最近出现的小学校长事件、幼儿园的各种问题,最重要的,是全民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学校的硬件已经跟上经济了,但是软件还不行,老师的素质和质量还有待考量。有人说,西方人的教育宗旨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一样,而中国的宗旨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批判了很久了,但是改变毕竟要慢慢来。要改善教育质量问题,必须要学会改变,在保留中国优秀的方面比如中国人聪明、有条理的前提下,加入更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时间。其实,我认为中国人不笨,甚至更聪明。

还有一个就是人们权益的保障问题。315权益日过去不久,其实制定这些日子都是为了人民的权益更好地实现。在人民权益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下,人民的权益已经得到日益完善的保障,但是还是出现穷人被打压的情况。对于不识字的文盲,没有权利地位金钱的农民等等,都是不利的,他们的权益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被剥夺,又有人为他们说过话吗?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钱人说了算。以为保障权益打官司为例子。打官司的金钱和时间代价很大,穷人承受不起,所以宁愿吃亏,也要私下解决。所以,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健全机制,最重要的是行动落实到实处。

篇3:中国画现状之我见

长期的伏案绘画, 经常会想起这样两个问题:当前中国画在绘画历史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当代中国画家应该担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

纵观当前, 尤其在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 市场经济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 推动了美术的健康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艺术各个门类的迅猛发展, 而作为领头羊的中国画, 无疑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 大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印证:

1 在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

各级的美协、画院及各类艺术院校培养出大批中国画专业创作人士, 同时由于艺术市场的繁荣, 尤其是进入90年代, 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则更是迅猛如潮了。应社会需要, 出现了大量“准”专业与“非”专业人士, 纷纷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仅如此, 由于中国画创作与经营而引发的一系列诸如各种画廊、拍卖行、美术馆、艺术团体艺术组织、艺术杂志报刊的兴起, 画家、理论批评家、收藏家、经纪人乃至“炒家”等“艺术生态链”的充分形成, 都体现了当前从事中国画创作或与之有关的人员之多, 群众基础之广。

2 美术创作从单一化向多样化乃至多元化发展

早期的中国绘画受政治影响, 更多的是以“歌颂”和表现正面形象为主的单一“红”色主题。在经过多年的封闭之后, 随着国门的打开, 西方文化艺术的“东进”, 使我们扩大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出现了积极探索新的形式、理论观念而又不够成熟, 甚至过激的观念和行为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社会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正常秩序的“八五新潮”。无疑的, 这个时期带动了思想的解放与学术的争鸣, 是具备着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尤其是理论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有人在理论上对新潮活动进行指导或批评, 有人直接参与展览和艺术活动的策划, 完全确立了理论家们的地位和批评家的身份, 并表现出新的活动方式, 而学术争鸣的深度与广度都有着前所未有提高, 同时逐步建立起策展人机制, 并出现艺术市场化运作的趋势。应该说, 这一时期从思想上为美术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80年代末一股反新潮的力量蓄势待发, 随着一些传统大师何海霞、黄秋园、吴作人、李可染、陈子庄等人展览相继亮相, 在一些理论家、实践家的理论引导下, 1989年4月, 以“中国新文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为契机, 中国画开始形成了新的回归传统的思潮, 反映在中国画领域是对中国画写意传统和笔墨的关注。也预示着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开始讨论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及其意义, 开始反省反传统观点, 也预示着美术实践将要出现的某些新动向。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80年代所倡导的各种人文热情与90年代人们的生存现状产生了矛盾。精神至上、文化优越感逐步被市场价值观所鄙弃:逃避崇高成为艺术平民化、个人化趋势的导因。在文学界出现了王朔的小说, 音乐界有崔健的摇滚, 都是一种带有玩世和反讽意味的反精英艺术状况。

而随着富裕阶层和人们受教育水平差距的出现, 人群中的艺术欣赏水平的差异逐步显示出来。与此同时, 艺术家之间审美追求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随着民主与法制逐步走向健全完善, 艺术创作变得更加自由。人们对艺术的不同需求, 不仅会在品种、样式上体现出来, 而且还会反映在艺术观念上。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 艳俗艺术、政治波普等各门各派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中国美术多元化局面可以说正式的形成。

无疑, 美术的多元化带来的自然是绘画作品种类、数量上的极大的丰富, 这在历史角度上来看, 是无以比拟的。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画潜在的危机是不容忽视的。

3 中国画潜在的危机

3.1 思想性的匮乏政府和人民大众都深刻体会到社会安定、团

结之重要, 普遍认识到发展经济和文化艺术, 必须要有相应稳定的环境, 并且也为此做到了足够的努力。在这安定的、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 更多画家开始更多的开始关注画作本身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的份额。而不去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去进行搜集素材、创作一幅血肉丰满、思想深刻的作品来。包括一些前倾姿态的画家, 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回归, 正如刘骁纯的文章《文人画的巨大辐射力》中所说的:“为什么那么多曾经激进过的人, 一旦入了文人画的大门, 便都像中了邪一样, 身不由己地被引向幽幽无底的深渊?”然后在传统里寻找一个点, 运用一套技法模式, 反复的开始进行制作。这里我并非否认传统, 而是指依赖于传统这棵大树, 不加以任何创新和思想深度探求的懒惰态度。包括艺术其他门类, 张艺谋也不再拍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 而改拍《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了。这抑或是市井文化的提升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典型特征?

3.2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足中国画是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 对中国画的学习, 前提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的学习理解。

而熔文史哲于一体的中国文化, 自古即被视为“十年磨一剑, 不敢试锋芒”, 可谓博大精深。而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中国画, 自然养料贫瘠甚至变身为异种。现在的问题是, 还能够有多少画家坚持不懈的学习传统文化, 哪怕是肤浅一点的、和绘画息息相关的诗文书画?反过来说, 又有多少“收藏家”又是能花出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去学习中国文化, 从而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中国画, 再进一步去选择画家?

中国画的改良, 应该自19世纪晚期就开始进行, 而自新文化运动起发展最为迅猛, 并涌现出一批极为杰出的画家。这些大家无一不是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而又在中西文化艺术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骨子里有着强烈的中国意味。然而现在的中国画变革, 则更多的强调是视觉效果的冲击力, 也就是“意味”不断减少, 而“视觉”不断增强。好似是需要细细品尝、回味无穷的中式大餐, 逐渐为快餐所取代。又试想:在这样快的生活工作节奏下, 放着廉价的快餐不吃, 谁又去“脍不厌细”的烹饪中式大餐呢?那么, 吃惯了快餐的口味, 又怎能品出背后透出那点好的中餐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中国画的群众基础在历史上并不算高, 反而有下降趋势。

纵观现代美术, 解放初、文革时期美术, 虽然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但在一些代表作品上, 能够看得出作者的激情, 而这种真诚正是那个时期最为难能可贵的。80年代中国画进行了前所未有探索和尝试, 尽管前倾姿态的作品并不成熟, 但其对思想的解放, 后期绘画流派的影响, 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当然, 传统领域里, 产生了一批有感情、有深度、有思想的反映时代的画作成为这个时代的风向标。也一直影响到现在。

当前, 激进时代已然过去, 更多的当代画家以回归的姿态默默的进行着尝试和探索, 延续着“传统、生活”的探索方式, 以寻求中国艺术新的突破口。我相信, 通过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继承优秀的传统, 一定会将中国精神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下去, 在绘画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当前中国画, 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 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美术创作也从单一化发展到了多样化乃至多元化, 作品的形式、种类、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丰富。而然需要重视的是, 现代作品思想性的欠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足, 成为当前中国画潜在的危机。这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继承优秀的传统, 更好的将中国精神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下去。

关键词:中国画,现状

参考文献

篇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原因之我见

其一,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传统外交政策,被动地走入全球化的浪潮中。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的侵略开始由沿海渗入到内地。甲午中日战争使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深入到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这样,在帝国主义渐进式的入侵下,古老的中国被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中国人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二,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派对近代儒家的经世致用学说进行了改造,摒弃重农抑商的政策,既重农,又重工商,主张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把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军事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领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可谓是历史一大进步。设立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这对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冲击。洋务运动客观上输入了西方自然科学,为中国造就了一支具有资产阶级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其三,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由于两千多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牢固、封建统治力量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再加上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不管怎么说,戊戌变法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旨在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开创了利用报业作为舆论工具的先河,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世俗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社会出现了文明进步的新气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中国两千多年人治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依法行事的思潮随之传播。这些都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其五,近代以来西方思潮的涌入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生活习俗方方面面的变化。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维新派“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促进了思想启蒙,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张謇等提出“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到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这些观念上的变化,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逐步与世界接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此后,马克思主义更是使中国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篇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我见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中。这一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问题,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点。

关键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体制分配制度新农村建设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紧密相连的基本问题而展开,内涵十分丰富。而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要正确认识当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已经为公有制结构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实践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如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医治战争的创伤,克服恶性通货膨胀,摆脱贫困状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

益频繁,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社会需求日益变化,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深入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改革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成为必须探索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领导我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探索,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商品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须具有充分发育和完善的市场体制。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市场方式配置资源要比计划方式配置资源更为有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不可少也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的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有效的认识也不断认识,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还要质量和效益“高”。提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上下功夫。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科技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

力竞争的焦点。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要做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篇6:中国社会现状之我见

生:兰景丽

号:09111040126 专

业:应用心理学

级:2009级一班

指导老师:李志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摘要

197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

改革开放三十二年以来,中国一度从贫穷落后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的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食难裹腹到总体小康,这样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巨变,形成了如此历史性的转折。纵有如此傲人的成就,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却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的某次讲话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① 或许,这就是矛盾的普遍存在的共性。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矛盾,然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关键词:贫富差距

腐败

引言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同身份的、不同立场的、不同阶级的、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的等等的人,都有着他们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见解。总的来说,我们在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些许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广泛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不是一两个人三言两语就能够将其剖析陈述得客观、深刻、清晰和全面的。而我,作为一个当代的、关注国家发展的大学生,虽然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很有限,但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大力推行。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最引人注目的则首推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的转变,相信每一个国人都有着深刻地切身体会。农作物大幅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厂房机器轰鸣。而作为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逐渐从温饱线以下、低矮的土墙房慢慢变成拥有大彩电、小楼房的普通农家。

经济社会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举国上下都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据世界银行估算,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攀升至0.47,这意味着财富已经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中国的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称,中国居民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从21倍扩大到55倍。这个数据,比台湾还严重。②

首先,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新中国的的建设始于中国千百年的农业大国的基础上,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也在此基础开始。由此可见,九亿勤劳的、朴素的农民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相当程度的转变和改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并没有像其他社会阶级层一样充分的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因为从一开始,国家就实行的是倾斜的政策。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因为工业更能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加速国家建设,于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辅助工业”的政策便出台了。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表明,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扩大到3.33∶1。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透露,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同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仍有4007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副院长孔祥智认为,当务之急是先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此外,使农民在各个方面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比如加入新农合后,即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120元的补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收入的提高。③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农民工就业难、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农民看病难等一些列问题都还亟待解决。虽然国家已经有了一些相应的举措和政策相继出台,如: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农合”、“工业反哺农业”和调整个人所得税起点等,但是,这些措施具体落实到地方的效果,并非如何的明显。诚然,我们不能要求这些举措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因为如此愈加明显和加大的贫富差距不是不费九牛二虎之力就能解决的,况且,我国的农民基数又是如此之大。但是,我想,我们的国家适当的加强力度是绝对有必要的。

其次,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创建了深圳等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随后,又开放了大连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无论是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展水平,还是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抑或是人民的生活质量,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有相关数据表明:1980年,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的经济发展差距之比为:1.92∶1∶0.90;1990年,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之比为:1.64∶1∶0.90;到了2002年,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之比为:2.32∶1∶0.94。④

虽然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存在,而且,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差距;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也曾出现过一定程度的缩小,但是,在此之后,因为东部地区凭借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扶持等有利条件,同中西部的差距幅度更加远远超过了前期缩小的水平。所以也就出现了广大群众在就业时喊出“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幢房”的现象。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提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但是,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现阶段,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财富和贫穷的这两大积累的两极分化的趋势越越大,因此,少数富人或为富不仁,或铺张浪费,或富二代飞扬跋扈等等,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憎恶,甚至引起了少数人产生了仇富心理。譬如说:某某高校出现的富二代大学生开着昂贵的轿车、跑车在校园穿梭。而有一些贫困的学生却连学费都要靠国家的资助,如此才能完成学业。贫富差距,由此可见。

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中,以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⑤ 邓小平曾说:“一部分地区(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带动后发展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⑥ 而面对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成为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阻碍。所以,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并加强解决的力度,增加解决的措施,以便更好的、早日的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腐败问题屡反不绝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把歌唱。先是推翻了三座大山,后来又引领着我们进行经济和国家的建设。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深入人心。因而,广大的人民群众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增长,中国共产党的“腐败”问题也日益凸显。而“反腐败”,也几乎成为了近些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在我看来,与腐败紧密相连的事物就是,权利与金钱。

官员们公权私化,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贪污受贿,权钱交易。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谓的官场上的“潜规则”。腐败也因此成为了普遍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腐败官员的党的先进性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也因此丧失。比如:09年重庆的打黑风暴调查,有50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近日,原甘肃省兰州市市长张玉舜涉嫌受贿被逮捕;近日,四川原副省长李达昌滥用职权案被移交北京检方;“外逃贪官杨秀珠牵出14人,浙原打私办副主任被判11年”;原海南纪检干部张庆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无期徒刑,等等。还有因此而产生的诸如“我爸是李刚”等恶性事件的“官二代”的不良现象。甚至还有官员“裸官”,自己只身在国,而将妻子儿女全部转移至国外,为自己“不落马”早早地铺好了后路,准备随时逃之夭夭。

权利和金钱,将其双眼蒙蔽。每个落马的官员在东窗事发之间都抱以一种“鸵鸟心理”、侥幸心理。殊不知,古人云: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终将难逃法律的制裁。

对于这样的现象与问题,我觉得,源于我们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我们的民主基础还很薄弱,官员们的权利又过分集中。最基本的、基础的群众几乎没有实现自治。绝大数的官员的产生都是有上级考核委派,并非出自群众的选票。这一点,和西方的民主就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的官员为了提升或其他,则不余余力地“巴结讨好”上级,一系列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因此不断产生,劳民伤财。而西方有些国家则恰恰相反,由于政治体制的缘故,他们不敢如同中国一般。为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们努力为选民做实事,一切为选民服务。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民主基础太薄弱。很多时候,群众都“手无缚鸡之力”。如此,官员的权力集中与膨胀,显得“在所难免”。

针对于腐败问题,国家也十二分的重视。毕竟作为执政党的内部出现了如此可能威胁执政地位的问题,当然不敢小觑。反贪局也因此而成立。用以专门调查和处理贪污腐败案件。但是,我想问的是:反贪局又由谁来有力监督和查办呢?

腐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成是政府官员们对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财富的公然抢劫和剥削。我们在加重对这种现象的反省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对当前政治体制制度的合理性进行探索,以便做出适当的、符合发展的、相应的调整。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直接民主也是必要的。为了适应国家更好的发展,适当的调整我们的政治体制制度更是有必要的。我们要吸取西方的一切肯定的、有价值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并且,在建设我们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注意借鉴西方的在民主建设方面的有益成分,以实现我们自身社会主义民主。

三、小结

事物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会不断遇到矛盾与阻碍。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前途也是光明而充满生机与希望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面对以上问题,和其他一些作为我认识水平还达不到因而没认识到却客观存在着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党的指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共同努力解决。并且,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有那样的执政实力与责任心。我们会永跟党的正确步伐,坚定地迈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

为早日实现全民小康而努力!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①: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②:资料网 《世界银行估算 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攀升至0.47》 2010年8月27日

③:凤凰网(财经类)2010年2月25日

④:罗文东、吴波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⑤:罗文东、吴波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篇7:社会文明之我见

信息来源:大正公司

| 作者:张慧 | 发布日期::2015-04-15

文明的范围很广泛,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之大,无处不在。但什么是文明呢?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文明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都特别重要。

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果皮纸屑随风飘扬,愈来愈多,却没有一个人弯下身子扔进“城市美容箱”:走到公共场所,你会看到告示牌上写着“请勿吸烟”的文字,但总会有人假装看不懂。我们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人都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但是依然有很多驾驶员和行人在晚上没有交警时,视“红灯”不见。有多少生命就是在畅通无阻下丧失啊!一个城市没有文明,设施再好,也是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准格尔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被测评的54个旗县市区中位列第四名。这也是我们全旗人民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和做文明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充满文明的城市能给人愉快和信心。可见,文明的表现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反映了该地区的文明程度。

这些不文明现象在社会中产生了许多危害和影响,所以说“文明”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呢?对此我提出几点看法。

篇8:幼儿社会教育之我见

一、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是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爱家乡、爱祖国包括爱父母、老师、同伴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爱自己的家, 爱幼儿园, 爱大自然, 爱名胜古迹, 爱首都, 爱国旗, 爱国徽。爱集体包括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关心他人, 服从集体, 初步形成集体荣誉感, 遵守集体活动规则等。爱劳动包括体验劳动的愉快, 爱劳动成果, 爱惜公共财物, 参加简单的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在自己被爱, 体验到爱的基础上, 才能产生对外部世界的爱。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与气氛, 以境育情, 以境激情来激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例如, 当幼儿受到委屈大哭时, 教师把幼儿搂在怀里, 边为幼儿擦眼泪边劝说, 给他关怀;当幼儿让你给他削铅笔时, 教师要认真及时给予帮助;当幼儿受伤时, 教师轻轻地为他包扎;当幼儿犯错误时, 教师要耐心地对幼儿解释, “×××, 你那样做不好吧, 这样做才对呀, 这样老师和小朋友会喜欢你啊, ”以提示、表扬代替呵斥、批评, 幼儿的心灵会得到安慰, 不会受到伤害, 这样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培养。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形式“以境激情”。例如, 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 做“互帮互学”活动, 让小朋友互相系鞋带, 给小朋友包扎, 给小朋友穿衣服, 为小朋友擦眼泪等。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公园、大自然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 让幼儿到自然中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告诉幼儿要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保护公园里的娱乐设施等。以境育情、以境激情、言传身教必须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各个细节中, 让幼儿在与同伴、大人、周围事物交往过程中去了解或感知爱的温暖, 幼儿感到别人爱他的同时也会把爱给予他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亲近社会的行为, 避免形成消极的反社会行为, 教师利用幼儿园内、外一切条件和资源, 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 让幼儿在各种情感中去体验爱, 去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认识, 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二、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 发展幼儿合作能力

为了让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 必须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了解自己与别人, 学会处理与小朋友、教师、父母之间的关系。例如:当他们与小朋友发生纠纷时, 要学会谦让;在加入别人的活动中时, 要提出自己的要求, 表达自己的愿望, 被允许后才可以参加他人的活动, 否则那是不礼貌的;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 同小朋友友好地合作, 轮流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小朋友表现精彩时, 要用掌声和小朋友分享快乐;在受到他人帮助时, 要说“谢谢”;在伤害到他人时要说“对不起”;看到他人难过、委屈时, 要给予关注和同情, 用温柔和气的语言去安慰他人;见到长辈要热情地打招呼;与人谈话时态度要友善;要善于倾听大人的谈话;等等。幼儿在交往中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 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在他们不断地受到老师的提示、鼓励或否定后, 他们才逐渐地掌握交往的技能。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以合理的方式提出合理的要求, 这样幼儿才懂得什么场合可以做什么, 什么不可以做以及怎样做才正确。幼儿天生不具有交往的能力和意识, 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去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

三、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幼儿的错误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 因为他们不能预见到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 不理解规则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所以, 教师要让幼儿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 让他们知道错误行为给人们造成的严重后果, 随时随地的对幼儿进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谈话形式, 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规则。例如:告诉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暴饮暴食, 不挑食, 勤剪指甲, 礼貌待客, 不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不要无节制地看电视, 不触摸电插座, 不玩火, 不给陌生人开门。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 让幼儿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相互交换看法, 从而使他们获取行为规范知识。例如, 可提问:小朋友, 你们说一说以下行为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对?这些行为包括:在电影院大声喧哗;在墙上乱画;在公园里乱扔垃圾, 折花, 破坏公园里的公共设施;上车不买票, 争抢座位, 不为老爷爷、老奶奶让座, 无序上下车;不及时关掉水龙头;白天开灯;课上不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 不及时完成作业, 学习用具乱放;在马路上打闹, 不走人行横道线;等等。在讨论中幼儿会积极地发言把自己所想的说出来, 这些讨论会潜移默化地给幼儿带来积极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影响。

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生活习惯、交往技能不是仅仅靠几次活动和说教就能奏效的, 要经过反复地认识和练习, 才能形成自觉行为, 使幼儿在不必懂很多道理的情况下, 能自觉地按照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周围世界, 在实践中不断适应社会。

四、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幼儿在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必然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 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同时, 要有意识地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友爱、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幼儿如果有了这些良好的性格, 他就会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 不退缩、不放弃;他就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依赖大人;他就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现代家庭里独生子较多, 在独生子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个性品质, 如:自私、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等。教师应有意利用各种教育机会,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 不要去指责、批评、甚至是打骂, 这样会适得其反。幼儿要想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就需要成人按照社会行为规范, 不断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调整, 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抑制不良社会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因此,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强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强化教育要及时, 循序渐进, 强化要以表扬、奖励为主。教师的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肩、摸摸头都是对幼儿行为的肯定, 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保持;教师摇头、否定、表情严肃、纠正错误都是对幼儿行为的否定, 使幼儿不良行为消退。教师不能体罚、恐吓、辱骂幼儿, 因为这是一种消极的办法, 副作用大, 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 不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和个性的形成。只有对幼儿行为不断强化, 幼儿才能提高对自己良好行为和个性的认识, 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由于幼儿的数量不断增加, 公立幼儿园人满为患, 许多民办幼儿园也参与到幼儿教育这个市场来了, 由于利益的驱使民办幼儿园小学化越来越严重, 幼儿的社会教育越来越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忽视幼儿的社会教育。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他们将来的品质和道德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 将对祖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 幼儿早期的社会教育不可低估, 要对幼儿加强社会教育, 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要发展幼儿社会行为, 使他们从一个无知的自然人成为一个懂人事, 适应社会生活的有用的人。

关键词:情感,习惯,规范

参考文献

上一篇:顶岗支教申请书范文下一篇:朋友心情不好安慰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