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2024-05-25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精选9篇)

篇1: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以德治国的思想写入了十六大报告,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德治提高到与法治并举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连续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道德建设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

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上课交头接耳、谈恋爱、接打电话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也时有发生。

2.社会公德行为失范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水平高但道德观念缺失。一些学生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有的在BBS论坛上发表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在网上散布一些有害信息,浏览一些不健康的黄色网站, 也有一些学生不讲学术道德,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抄袭或购买网上论文当做自己的论文发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与规范,要科学地规划和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建设。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出现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

而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肩负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力量团队,因而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教育。德国大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和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德体系。大学生是一个最敏感和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同时思想又未完全成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迅速感染他们。有些大学生价值主体唯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力也相应弱化了。

2.学校教育的缺陷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整个社会和学校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素质,造成了偏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象。同时,高校德育教育也存在缺陷,呆板单调,缺乏理论创新。在社会环境以及网络传媒文化的多层次多视角情况下,不能针对社会新现象的产生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因材施教、因势施教,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方式和理论重复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空泛说教而导致“知行相悖”。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环节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一种不良影响。此外,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也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灌输孩子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教育思想,无形中给子女形成了一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同时缺乏责任感。

4.网络文化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网络虚拟的交往环境削弱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加之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随意性,削弱了社会公德外在的约束功能,使得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另一方面,网络价值观模糊、淡化甚至混淆了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认同感降低,甚至扭曲,这种意识层面的东西渗透到行为中就形成了有些大学生无视社会公德的现象。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1.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收到了一定效果。建立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对形成良好社会公德氛围具有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宣传、弘扬高尚的社会公德,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同时,要建立并灌输一种全社会认可的公德观念。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是指道德建设的总体趋势而言的,道德建设应以“仓廪实”、“衣食足”做基础,但是,道德就其主体部分而言,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提高的,必须从外部灌输,加强教育。江泽民在谈到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写的《在寻找公共道德的道路上》一书时指出:“德国人需要很长时间,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灌输一种全社会都认可的道德观,这个看法值得我们思考。”

2.改革、创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改进传统的只“教”不“育”的做法,把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形成诚信的道德文化。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认知及行为习惯。此外,要积极开展有益的公益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参加诸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协会”等公益组织,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从而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3.不断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

教师要走近学生、接纳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目前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靠德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实施,有些教育工作者喜欢用行政权利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强制性的约束对社会公德教育效果并不好。相反,能真正融入学生并具有良好涵养和学识水平的教师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才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优良的校风对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开启他们的智慧,有效地规范他们的行动,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形成良好的公德观念和自我约束力。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践行。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社会公德是无关大局的小节、小德,甚至有与社会公德相悖的行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每个人都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篇2: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系部:制药工程系 专业:医药营销

班级:营销1104班 姓名:李亚珂

王亚娴

篇3: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 简称“公德”。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就是社会公德, 它是适应我们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 它密切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具体到体现某个人的精神层次或是文明程度, 还是上升到检测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都离不开社会公德这个重要的指标。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掌握道德行为的尺度, 他们能够相对准确地掌握社会公德内涵, 较正确地做出社会公德行为选择。

2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

当前社会环境纷繁复杂, 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还未真正形成,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各领域都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

2.1 在公共生活领域,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公共场合公然说脏话、吸烟等行为不以为耻反倒认为很酷等等。

2.2 在公共资源领域, 不珍惜公共资源、公共财物, 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素养。

就拿我校图书馆藏书来说, 很多藏书现在已经面目全非, 有的是很多重要的章节被撕掉, 有的则是乱写乱画;再说我们教室的课桌椅, 乱涂乱画所谓的“课桌文化”, 被拆卸掉的桌面椅子面, 新建没几年的新校区教学楼教室内的桌椅已经面目全非, 更不用说, 浪费水电等一些不爱惜公共财物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2.3 在公共卫生领域, 社会公德责任心缺乏。

有些学生, 寝室没法下脚, 床上乱七八糟, 被子都不叠, 地上垃圾到处是;在校园内乱扔垃圾, 随便吐痰, 有的学生就在教学楼宿舍楼窗户往外乱扔杂物, 甚至还有人就在墙角旮旯随地小便等这样的场景每天上演。

2.4 在公共秩序领域, 漠视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

遵纪守法, 一天中午, 在我校食堂二楼发生了学生集体打架斗殴事件, 起因就是一个学生要插队买饭, 而另一学生不同意, 二者发生了口角争执, 继而拳脚相向, 当时正值吃饭高峰, 幸好保卫部门及时控制了场面,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上课迟到早退, 课堂上接打电话、玩手机、电脑游戏等这些违反校规校纪现象更是常见。

3 改善大学生公德现状的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不能仅凭借着高校自身的努力, 这要求全社会的集体参与。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 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德评价机制, 人们通过自己的社会公德标准、传统的公德习俗以及全面的社会舆论, 来评判自身或是他人的社会公德行为。我们要建立健全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舆论网络, 利用社会舆论传播党和政府倡导的新时代的社会主旋律,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大众媒体传媒及新媒体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优良的文化环境。提高全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整体道德风尚, 从而为大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的工作中, 家庭社会公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家庭社会公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需要全社会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大工程。要进行家庭方面的社会公德教育, 必须先要提高家长的社会公德水平, 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家长要意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并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 要摒弃功利心态, 要从长远着想, 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与孩子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要公平、公正的处理与子女之间以及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家长从实际出发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疏导, 使他们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最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规范。

3.3 营造良好的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环境

高校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地方。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高校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高校在这项工作中责任重大, 我们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首先, 要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场所是大学校园, 美好和谐的校园社会公德环境対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良好社会公德品质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宿舍、餐厅、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等建筑物内张贴大量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文字画报、书画作品, 以及诸如“垃圾不落地, 校园更美丽”、“爱惜生命之源, ‘关’住点点滴滴”等温馨提示语, 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处处彰显活力充满阳光,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高校社会公德学习的积极性。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 努力将大学园区建成公园式校园, 以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和感染学生,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规范。

其次, 优化师资结构, 提升教学水平。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是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大学生公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 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参照其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 认真确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者的资格标准, 根据大学生社会公德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学科发展建设, 合理规划专业教师数量、学历职称层次, 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最后, 要更新丰富高校社会公德教学形式。在社会公德教学过程中, 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传播表扬积极的社会公德事件, 批判社会公德失范行为从而生动形象直观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利用开设微博、论坛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充分给学生发言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做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进行交流沟通, 从而更加直接、更加快速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也能够更加直接地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公德观。要注重社会实践,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展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进行社会公德实践。我们应该将课堂搬出教室放到社会实践中去, 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我们把道德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公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既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 更要导之以行, 变单纯的“教”为“教”、“学”结合。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通过社会实践, 增加大学生的人生阅历, 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渗透掺杂社会公德教育内容, 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感, 不断促进大学生社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使大学生在参与服务群众、献身社会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水平、思想境界层次和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帮助大学生把外在的社会公德要求内化为个体稳定的社会公德心理品质, 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真善美品德、热爱劳动、热爱社会、积极向上的社会青年。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各领域都存在着一些失范行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 需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环境、营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提高学校社会公德教育能效性等多方面入手, 从而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林晓芳.大学生公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构建[J].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9 (1) :145.

[2]王福贵.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 :10.

篇4: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优秀成果,但是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公德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关键词:社会公德;思想道德素质;公德意识;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05-03

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简单的称为“公德”,它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道德,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集体里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相对应制定的行为规范,规范着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本质上看,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理解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些观念,准则,思想。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上形成的公共的品德,规定着人们在行为或思想方面应该怎么做。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大的方面分别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当前环境复杂,一些消极思想不断产生,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频频发生,在不同的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风气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社会风气。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来看,它涵盖了人与人关系层面,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一)人与人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的内容中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当前社会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文明礼貌和不助人为乐的行为。在过去的小学教育当中,老师总是会教学生们对人要文明礼貌,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乐于助人。然而如今在学生这一大群体中,这种现象却成逆差。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些大学生举止不够文明,同时发现有些大学生在文明举止方面是在退化的。小学生在见到老师的时候会积极主动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正常的思维模式是接受越高教育这种行为就应该更为明显,但是这种现象却恰恰相反,在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见到老师不再是积极主动的向老师问好打招呼。在报纸上还是在网络上,我们最近经常会看到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样的新闻,而在媒体采访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直接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不会立即主动地去扶起老人。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诚信的基础,是沟通交流的基石。我们理应重视起来。

(二)人与社会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是属于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在当代大学生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的意识缺失。随着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问题也就会随之变多。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发达,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消费。大学生亦是如此,倾向选择外出旅游,而在旅游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大学生到了名胜古迹的景点时,会选择不正确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迹当做纪念。“书桌文化”和“墙壁文化”也是不堪入目。更有甚者破坏或损坏公物,例如将公园中的公共运动设施损坏,损坏公共花草树木等。同时大学生在遵纪守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有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不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干扰了他人。这些不良行为极大的影响他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

(三)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的保护环境则是属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保护环境就是要求我们要爱护,保持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整洁与卫生,要求我们要讲究公共卫生,形成优美环境。而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很多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将口香糖随便乱粘附等现象常见。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外出聚餐。聚餐后的垃圾随地乱扔或垃圾处理方式不对。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为优美环境而惋惜,为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而痛惜。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爱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去审视与重视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社会公德是属于上层建筑这一范畴的,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有点并存那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忽视自身的社会公德,这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大学生属于思想容易波动的群体,那么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受到不良的影响,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门打开,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思潮不断涌入国内,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也会随之涌入国内这也使得国内社会风气进步恶化,就此影响着国内大学生的思想。同时现在社会还存在一种不好的风,媒体报道新闻时总是将目光投放在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上,社会公德失范突发事件,道德“滑坡”的案例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公德模范们的事迹,却难以成为关注报道的对象。这也导致整个社会目光投放的偏差,大家追逐的焦点发生生了改变,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

(二)家庭品德教育的失误

一个学生无论是性格的形成还是品格的养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关键,那么家庭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众多家长过度重视和追求功利性成绩,而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在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两者之间,家长通常会将前者放在首位。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大功告成。而事实上,一个学生有才无德很可能成为危险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模式。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庭成员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视孩子为珍宝,过分的宠爱,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严重出现问题,会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助人之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少责任感等社会公德失范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缺陷

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存在一定性的问题,学校重视专业课质量,打造主打专业,注重教育结果和就业问题,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那么就形成了“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管理缺陷。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塑造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中小学校在这一时期着重的是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道德和社会公德重要性的认识不全面,对其产生的意识也是淡薄的。有的学校即便是安排了类似的课程,但是教学形式和模式过于单一只是理论性的说教和灌输,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导致的结果是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理论的灌输没有现实的实践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高理论知识和低公德水平的反差,只知道社会公德的原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遵守社会公德。

(四)大学生群体特殊性

大学生自身存在不成熟因素也是造成他们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是在思想方面很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一个自控能力差的群体,大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并不能很好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大学生这一阶段,他们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是深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时候却是和深刻认知不成正比的。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对自我认知偏高,而在现实中又很难理性地把握自我,使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而自我认知的内在分裂,导致大学生在价值方面产生双重化认知。面对他人或是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公德问题用理想性高标准的尺度来衡量,也就导致了现实社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大学生只会看到他人没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而忽略自己是否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德管理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社会公德模范给予奖励,对于那些违反社会公德规范的人给予相对应的惩罚。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手段,在网络上进行积极的正能量的宣传。网络媒体不要舆论偏坡,不要只为了追求网络点击利益只报道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要大力宣传道德榜样的例子。国家应该既要加强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德治建设,不要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政府可以举办各类与社会公德有关的活动,调动公民积极性,使得公民参与其中。例如,开展“社会公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小区”等评选活动。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身心就会被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融入在一起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大学生公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整个社会公德水准上一个台阶。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息息相关,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个人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和成效。家庭教育需要言传,犹重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动,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板。所以,他们能不能以身作则,言行如一,正直重义,看问题冷静客观,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对孩子都是最直接的陶冶与感化。作为我们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应该自己首先具备社会公德和诚信的意识和行为,摒弃事不关己的观念,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及习惯。这样才会在言传身教的氛围中充分感染自己的孩子。因为家庭是开展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生动课堂,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位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们是否积极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在此方面的家庭教育。

(三)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公德教育和管理,学校领导人应当重视学生的公德教育。要做到“两手抓”,既要重视成绩也要明确公德教育重要性。学校教育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标杆。教育者们在进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寻求新的授课模式,丰富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公德的重视,不要只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在教育方面不要忽视实践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形成逆差,学生们在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时就不会大打折扣。校方还可以利用起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场所进行社会公德宣传,倡导公德意识,这种宣传的形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校方还可以举办“模范座谈会”,请一些模范人士来校作座谈会,与学生们分享模范事迹。在学生内部可以举办“社会公德模范十佳学生”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去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们明白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自觉践行公德规范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德意识。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自身还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社会公德意识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M].新星文化出版社,2006.

〔2〕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江南雨,刘思羽.社会公德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篇5: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应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勇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争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大学生是有理想、有素质、有活力的进步群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修养也给于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社会公德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公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勇担社会公德建设的重任,不辱使命,从加强自身修养入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社会公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第二,从自身做起,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表率。做为一名大学生不能把遵守社会公德停留在口头上和表面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和细节上,人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如模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教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学习及生活秩序等;如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如尊老爱幼、尊师敬贤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做下去,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去带动更多的人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那么我们社会公德建设就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广泛参与,做社会公德建设的忠实传播者。当今,形式多样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代大学生做为先进文化代表的有生力量,应积极主动地投身各种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如“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义务献血”、“普法宣传”“献爱心”、“编外雷锋团”等;同时还要主动地组织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的群众性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植树、义务到公共场所维护公共秩序等。在活动中宣传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在群众中形成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的强大舆论,使人人都掌握衡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标准,通过宣传和示范,促使遵守社会公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时尚,用我们的努力去推进社会公德建设。

第四,勇于同违背和破坏社会公德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制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公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素质制约、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不良行为还时有出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私欲膨胀、贪占公物、污染环境、见死不救等。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任何违背和破坏社会公德的言行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坏,大学生要以社会公德为准绳,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公共生活中行为的善恶、是非和美丑,敢于同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如针对当前社会上个别人所奉行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消极观点,这是与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应给以明确地反对。又如对公共场所出现的偷盗、打架、闯红灯、乱扔杂物、传播封建迷信等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观点鲜明地给于制止和谴责,让这些丑陋现象无市场、无安身之地。再如针对前段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彭宇案”,少数人便认为好人难当,遇到事情不愿上前、不愿帮忙,怕连累了自己,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正义的必然会胜利,彭宇案中社会各界群众的关注、媒体的热议,及最后以和解撤诉而结案都证明了这一点。做为当代大学生万不可因眼前暂时的一点不良现象,而动摇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应始终站在社会公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摇旗呐喊,躬身实践。

第五,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坚持从严要求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遵守社会公德的问题上,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虚席以待”等历史典故就是古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再如我们的伟大领袖周恩来总理,他日理万机,为人民做了许多工作,但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严守公德。一次他和邓颖超同志去看戏,由于工作忙去晚了,他们就悄悄地坐在了最后一排。有人发现后请他们到前排去坐,周恩来悄悄地说:“不要耽误别人看戏”。事情虽小,却反映了总理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应经常想一想革命领袖和先进人物是如何对待社会公德的,从中找出自身的差距,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学有榜样,追有目标,使自己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

篇6: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社会公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班以下发调查问卷、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班级走访等形式,在我院04级专科班中开展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我院大学生的一些思想规律和社会公德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基本情况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信任,对党和政府一年来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成绩高度肯定;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人生观、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爱国热情很高,竞争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整体心态平和,能够比较客观、理智地观察分析问题。

调查问卷的统计:

下列现象在你身旁是否存在,你的态度如何(表中数字为百分数)

分类你的态度:很普遍 普遍 不普遍 很少 非常反感 坚决反对 个人自由买饭乱插队28.736.319.415.160.719.618.1

用厕所不冲水19.239.62713.56829.31.6

常明灯、常流水12.128.23622.938.155.24.8

随地吐痰、乱扔杂物1742.427.911.959.335.63.5

楼内大声喧哗19.138.530.111.559.127.911.2

穿背心拖鞋进教室3.98.934.351.949.725.423.1

课桌上乱涂乱划26.943.418.81046.329.212.7

污损图书馆书籍10.826.1392.343.452.52.2

浪费粮食19.44825.46.437.546.514.3

乘车抢座位30.433.720.714.452.82222.9

乘车从不主动买票6.315.540.736.547.237.812.9

室内违章使用电器7.918.537.435.225.631.840.4

同时也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最关心的问题、目前中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什么组织、团体最感兴趣、参加组织、团体的主要目的、人生的价值主要体现、你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考试作弊、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作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上大学的目的、学习动力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二、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参与政治活动热情有所降温,主动性不强。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处于积极和不积极两极态度的人都较少,处于中间态度的人比例较高。我院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又有如下特点:一是文科生比理工科生、师范学生比其它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烈;二是高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显得目的更明确、思想更深沉、愿望更渴求;三是党员、学生干部、团干部比一般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

2、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对一些明显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大学生一方面表示“非常反感”、“坚决反对”,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承认这种种现象在他们身旁“很普遍”或“普遍”存在着。例如,有80.3%的学生对“买饭乱插队”的行为表示“非常反感”和“坚决反对”,但同时有65%的学生认为此种现象在其身旁“普遍存在”,甚至“很普遍”。又例如,对诸如“课桌上乱涂乱划”、“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和“楼内大声喧哗”等行为,有85-95%的学生表示“非常反感”或“坚决反对”,然而同时也有57.6-70.3%的学生承认以上种种现象在其身边“普遍存在”。事实上上述种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在大学生中确实普遍存在。既然约大多数学生在理论上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是非观念,可为什么在实践中却有如此多的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呢!从分析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身上这种知行相背的现象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上形成巨大的反差,说明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责任感方面的水平明显低与其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水平。尽管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错、美导,但是具体的道德践履中,却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力量,为人处世常出于自身的利益,仅仅考虑自己的得失与需要,而将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完全割裂开来。

3、在入党愿望和动机方面存在问题。当问到是否想加入党组织时,有48%的人没有入党愿望,有17%的人还没想好。再进一步调查其不想入党的原因时,有41%的同学认为党员干部腐败问题严重,37%的人认为身边党员先进性不强,分别有3%的认为对党的科学性不认可和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感到失望,2%的人认为自己不够成熟失望,2%的人认为自己不够成熟,6%的人感觉自己不需要任何信仰,有8%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在入党的主要动机上,有61%的人认为有利于将来就业和事业发展,17%的人认为父母老师的愿望要求,2%的人是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1%的人认为党员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可见,大学生的选择都直接指向了未来的就业,认为入党对就业和发展有帮助,对加入党组织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误区。

4、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对社会认知失衡。在对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什么的调查中发现,有17%的认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有27%的人认为人格高尚,20%认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10%的人认为社会地位的高低,有11%认为生活得要潇洒、舒服,有9%认为金钱的多少,6%认为权利的大小;另外在调查到同学未来的愿望时,有52% 希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20%希望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16%希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8%希望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4%选择其他,这其中包含着较为复杂的思想意识,从而反映出价值观有所转向。在对待毕业后的打算方面,有16%的同学希望考研,11%希望出国留学,11%希望去国有大中型企业,17%希望去外资和民营企业,7%希望从事党政事业,有8%希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11%想创办个体、私营企业,8%的同学还没想好,还有4%的随遇而安,反映了大学生对社会状态认知的失衡,对未来蓝图的描画,有一定的现实性,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5、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给高校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

6、部分大学生上网目的不明确,对网络功能利用不够。上网玩游戏、交友聊天是大学

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QQ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其次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话题大多是以情感、明星及校园生活等,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污言秽语充斥其间。当然,并不是所有大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在网络上浏览信息、查看资料或者进行网上写作的大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当问及一些大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但当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调查也表明,仅有3.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使用因特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大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三、对策与思考

新的形势和教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为高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作为高校团的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思考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一种新的高校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1、加强大学生业余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特色理论”理解不够。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业余党校这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鉴别力。

2、努力拓宽教育渠道,扩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覆盖面。在加强团组织的基础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寓中建立团组织,扩大覆盖面,消除空白点。

3、拓宽思想教育渠道,加强社会实践教育。重视和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工厂、机关体验生活。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和“有志大学生下基层”活动,为大学生实践教育搭建舞台。

4、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这五个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篇7:大学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我们承诺:绝对为您保密,我们的调查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请放心并据实填写!!

1.校园公益自行车前一段时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近来又出现一系列问题:轮子没气的车还在路上;有的车被上了锁;随处还可以看到路边停放的被损坏的车……对这些,你的想法和哪一个最接近呢

A.一部分学生素质太差,甚至恶意损毁小黄车

B.学生集体素质有待提高,普遍对已毁坏的小黄车不理不问

C.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自行车没有从制度上得到保护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在校园里,大家都会发现草坪边角处的草皮多处被践踏了,其实只要大家多走一步路,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近来你有过践踏草坪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想的A.经常出现,这样可以绕过人群,更快地到达教室

B.较少出现,只有有时赶时间,为了绕过人群,从草坪上走

C.几乎没有或从来没有出现过,平时,我很注意保护草坪的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早餐好处多多,大家每天去吃早餐,但是,不和谐的因素是我们的每一个包子,每一杯豆浆都装在塑料袋中,这些塑料袋无疑会给大自然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它们被餐具代替就好了,如果有个绿色公益活动——号召用餐具装早餐,你对这个活动怎么评价

A.很好,一定会被大家所接受的B.好是好,不过,食堂工作人员为了省去刷餐具的麻烦,很难响应这一号召

C.设想是好的,公众对此不是那么关心,根本就无法实行

注:以下选择问题均可多选性别:年级:院系: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一个人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他也会保持安静;当他到达一个干净的场所,他也不会制造垃圾。而当一个人到了一个不卫生的场所,有些人却会不自觉中给这个环境带来一些垃圾,你是怎么想的A.环境对人影响是很巨大的,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环境,不是人自身所能决定的B.人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适当调节自己的社会公德心,以适应环境

C.是某些人素质不高,不能管理好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是学生活动的最重要场所,我们难免制造一些果皮纸屑,相信你有这样的经历,临近离开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A.就把它们留在桌子上或是地上,会有专门人员来清理的,可以不用我们动手

B.有时会把它们送到垃圾桶中,可能偶尔会忘记了

C.几乎每次都把它们送进垃圾桶,要有始有终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室是大家学习的地方,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很多人早早地到达教室,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前排的位子上虽然没有人,但是,却被放上了书,而且,占位的那些同学有时来得也特别晚,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看待的A.没有什么,有些同学可能有特殊需求,如近视的同学

B.我也占过位,这样可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来教室时间更早

C.很过分,这些人太不道德,文明的校园应该杜绝这种状况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合肥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我们所能感觉出的是,用水较为方便,水源相对充足,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在平时,你是否会有节水的意识,比如说洗衣服,你会有尽量用相对较少的水洗好你的衣服的想法吗

A.几乎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正常用水

B.想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付诸行动

C.很多时候,都尽量少用水,尽量不浪费水资源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交通规则,大家都了解的,遵守它,更加安全。可是,我们有时确实要赶时间,是红灯,但是路上确实没有车,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你是否会闯一回红灯呢

A.闯过好多次,那时是安全的,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

B.偶尔闯红灯,实在是有急事,可以灵活处理,见机行事

C.几乎不闯或根本就不闯,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很冷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无法抗拒这种变化。社会是发展的,你怎么看待

A.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没必要改变

B.虽然这种趋势无法逆转,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微笑为这个社会送去一点温暖

C.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每个人以一颗热心对待他人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安渣土车不遵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先后导致49人死亡,影响极坏。你是怎么看的A.社会上,人情冷漠是导致这一事故的罪魁祸首,难以改变

B.人们对生命的漠视,愈演愈烈,政府应该实行自己的职能,整治它们

C.只是极少数人的表现,坚持社会主流,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校发短信要求孩子周末在家背诵民生工程的内容,每人必须会背,学校将进行抽查。近来陆续有(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强制学生背诵民生工程内容。你对此怎么看

A.只是部分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应当被严惩

B.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已经演化成一股恶劣风气,应该从根本上改变

C.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总体评价,打分,要与社会总体进行比较(如,社会60分,校园70分,也可以写具体想法)

篇8: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不少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社会责任感的失范、诚信意识的缺失、文明言行有失偏颇。除此之外, 大学生自私自利, 冷漠麻木, 破坏公物和环境, 有的甚至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

当前, 我国市场运行的法律和市场秩序尚不完善及其弱点和消极因素会反映到道德中来, 同时也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例如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 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社会生活中, 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蔓延, 导致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心理。

(二) 高校对社会公德的削弱和忽视

现在的大学一味强调知识灌输, 却忽视了对公德素质的教育和引导。学校的课程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单调和枯燥的问题, 没有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层面的内容, 让学生形成了高知识水平和低公德素质的强烈反差。另外, 现在很多高校虽然也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益活动少之又少, 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献身社会公益事业, 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三) 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

当今时代, 是一个网络大爆炸的时代, 大学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当前的网络环境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 网络所传播出的独特生产生活方式, 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此外, 网络所呈现出来的虚拟的、自由的空间平台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 容易使大学生沉溺其中, 漠视社会责任, 造成了社会公德的培育在双重社会中不同程度的缺失。加之虚拟性和匿名隐蔽性, 社会舆论的监督得不到有效发挥, 也就明显降低了社会公德所具有的外在约束, 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 无视社会公德。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青年大学生一方面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 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当代大学生不能理性认识自己, 过度重视自己能力, 盲目定位自己, 不能将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存在着重视自我价值却忽视行为小节的误区。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对策

(一) 重视两课教学, 培养公德意识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 高校要充分强调两课的重要性, 同时要更注重实践课对道德的培养, 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

(二) 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公德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公德教育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在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一要努力创造高层次、多功能的文化设施, 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营造出可以发挥育人功能的良好氛围。二要建立良好的人际文化, 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净化校园公德环境。高校要积极加强公德宣传, 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要坚决予以批评教育。四是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使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净化网络环境, 提升网络道德风气

加强网络的宣传教育, 利用网络中正能量的内容, 来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另外, 要强化法律制度的约束力。通过立法来提高网络进入的门槛, 让任何网络行为都有法可依, 不让违法犯罪的人有机可乘。同时要加大惩罚力度, 对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 有关部门要根据法律从重从严处罚。大力开展健康网络交往、文明上网, 提升网络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

(四) 加强社会实践, 提高公德素养

提高社会公德素养不能离开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最直观、最生动和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道德意识外化到日常生活中。

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应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不论是在个体生活中, 还是在公共生活中, 都应该加强道德学习和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 将社会公德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修养。

面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乏的现状, 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已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 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 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时尽量逃避。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大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http://www.51edu.com/lunwen/yyw/diaochabaogao/2559085.html.

[2]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和改善——商务礼仪实用知识论文.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iew... 2014-07-06.

上一篇:销售部优秀员工评选办法下一篇:顶级营销会议启动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