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真实现状

2022-11-01

第一篇:当今中国社会真实现状

论当今中国房地产现状

由于现在房子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实在是个负担,有不少人已经成为了房奴,那现在中国房地产到底是什么样的样子呢请看本文。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媒体爆料了一篇惊人的政治遗嘱,据说它的主人是最早在俄罗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革命家普列汉诺夫。该遗嘱预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分子的队伍比无产阶级增加得更快,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跃居首位。“布尔什维克”将依次遇到饥荒危机、崩溃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最后政权瓦解,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

可以肯定该文出自一位对马克思主义颇有研究的理论家之手,而且他的思想偏向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一翼。对此件究竟是不是普列汉诺夫的遗笔,俄罗斯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在看来,“否定说”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我也认同否定说。理由除了遗嘱原件早佚,抄件传承无序,一些用词非20世纪初叶所有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对未来做任何带有具体时间的预测。

所以我们也不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给出带有时间的预言,而只是分析它的现状,谈论我们的看法,并一般性地给出方向性的预言。因为我们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者,虽然是尚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虚高的,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

此点无论用“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来衡量,都只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看北京的情况。现在北京五环内新盘均价已达3万,一套两居面积80平方米,总价需240万,而月租金不过4000元(略高于市价)。假设房主是一对夫妇,他们年收入合计12万元(略高于北京平均职工工资)。可以得到

北京的租售比为1:6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都远远落在可以接受的区间外。有人指出,中国并不征收不动产税,而相当于不动产税的部分以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的形式被一次性包含在房价之中。所以中国的租售比、收入房价比较国际为低、高,是合理现象。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例如,美国征收不动产税,除纽约较高外,其他州的税率都在1%至3%之间。如果我们用2%计算,按中国的土地使用权70年,那么税收合计为原始房价的1.4倍。也就是说中国的房价应该除以2.4计算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校正后的租售比为1:250,房价收入比为8倍强,也都称得上偏离正常区间。须知日本东京房地产市场崩盘时房价收入比不过9倍。

何况,美国的房屋连带有土地所有权。中国的只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后,绝对不会无偿延续,因为法律上国有财产是不会白白给人的。或者要再次征收土地使用权转让金,至少要加收不动产税(或费),其税率未必会低于美国。实际上,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考虑起征“物业税”,谁说中国的房价包括了相当于不动产税的部分呢?比起土地使用权,更值得的担心的还有建筑物寿命,近日《中国日报》援引住建部副部长的话称,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至30年,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寿命很长,像英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也达到了7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性价比之差,可见一斑。

有日资咨询公司报告披露,上海房价约为东京的1/2至2/3,而上海单位国土面积GDP产出值及工业产出值都只有东京的1/4。

美资投资公司GMO报告也认为:上海和北京黄金地段的商业房地产租金,估计大体上与纽约相同,尽管曼哈顿的人均产出是中国大都市的4倍之多。

第二、房价虚高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中国房价较世界离谱的原因,是所谓“刚性”需求。这是腐见。在市场经济中,本没有什么“刚性”不“刚性”的需求。你没有钱,哪个开发商愿意卖房给你?哪怕你妈想在自己的房子里寿终正寝,哪怕你老婆哭着喊着要套“婚房”。所以,我们说没有现实消费能力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大贼任志强是有名的“刚需”吹鼓手,但近日他变口说,房地产好比鱼翅,鱼翅再贵也不是泡沫。那么鱼翅在副食品中算“刚需”吗?前后逻辑不能一贯,是骗子最大的特点.GMO报告说,中国大城市自有房者已占人口的70%以上,北京住宅建成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速,而今年以来房价还在飞涨,显然不是所谓“刚需”拉动的。房价虚高的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在于社会巨大的贫富两级分化。如我多次引用的资料,关机构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总榜单,3000个家族财富总值16963亿,平均财富5.654亿。套用一句楼市中人的口头禅,叫“穷人知道自己有多穷,不知道别人有多富。”考察印度、俄罗斯等贫富差距同样很大国家的情况,发现孟买的房价高者也要6万人民币左右每平方米,莫斯科的房地产均价约为25000元每平方米。

有钱人的钱自然不同穷人的钱,有钱人的钱名为资本。资本最大的特性就是食利性,就是追求高利润。在中国,近年来,制造业都不如楼市升值之离谱,而股票市场则风险巨大,楼市实是一个获利巨丰风险很小的投资标的。GMO报告称,最近已出售的房产有五分之一空置。我估计,投机者拥有房地产所占比例还远远高于此数。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9.37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大约为6.6亿平方米,如果以90平方米一套计算,则可知共销售了733万套住宅;若以每套住宅住两人计算,至少需要1460万城镇新增人口去消化那些房子。然而事实是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不到1300万,其中约半数以上的700万人进了城中村。综合考虑,剩下的600万人中大概100万人要租房住,再加上300万人为改善居住环境买了二套房。可知每年新增自主性购房者不可能超过800万。换言之,房地产市场中至少40%的购房面积,属于投机。据当局有关部门介绍,新建住房开工(按建筑面积计算)在去年前11个月上涨了16%。2010年住房建设预计将再上升20%。如此房屋数量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因素也就越来越强。反正得来不费吹灰之力,富人哪把钱当钱!“家教甚言”的刘芳菲(音)买了房马上有王益帮还贷,她们还会在乎什么租售比,什么理性投资吗?我国房市已进入调整期,但不会崩盘。一是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政府不允许房价崩盘。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一直占GDP5%以上的份额,2006年、2007年更是连续两年超过10%,是事实上的支柱性行业。并且,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条很长,对相关的建材、钢铁、水泥、家居等行业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从目前的政府财政收入来看,根据国土资源部公报数据,2004年-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分别为5894亿元、5505亿元、7677亿元,2007年1月-11月为913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20%,卖地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加上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营业税及其附加、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直接税费,两者合计约占财政收入的27%,若考虑相关建材、建筑等行业,贡献的收入就更大了。甚且,如果房价崩盘,可能会使房市丧失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并引发我国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故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不希望房价下跌幅度太大、太快。

二是我国房价价格偏离幅度不大,决定来其跌幅有限。由于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的阶段,房价收入比应该比国际上通常的6-8倍要高。参考日本和香港的历史,我们认为,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将在10-12间达到高位平衡。对于二线城市,由于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市配套等方面与一线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认为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8-10倍的范围内是较为合理的。而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15左右,除深圳偏离正常价格上限约40%外,北京、上海偏离的幅度并不大,这也决定了其调整幅度有限。考虑到收入增长因素,上述一线城市的房价偏离幅度将逐步收窄。假设房价不跌,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0%,北京、上海的房价在2009年将进入合理区间,深圳的偏离幅度也将回到20%以内,而目前深圳的房价总体已下跌约30%左右,已进入动态的合理区域。二线城市中,部分城市房价过高,同样存在调整需求。根据我们测算,2007年四季度,杭州为16,与一线城市差不多;武汉为11,天津为11.5,处于较高的价位;重庆为7.8,处在合理范围内。由于二线城市中各个地区的差别较大,难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总体上来看,房价偏离的幅度同样不大,考虑收入增长情况,房价将在09年进入合理区域。

三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未变坏,支持房价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明年也可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人均收入增长率也不会降低;同时城市化和人口因素也未恶化。这就决定了我国近期对住房的需求不会波动太大。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房地产商和已购房者也不会允许房价调整幅度太大。故这段时间出现了房地产商和金融机构联合向政府呼吁“救市”的传闻。

四是从我国历次的房市周期和其它国家的房市周期来看,此轮调整的时间大概为两年。从我国90年代以来的几次房市周期来看,我国房市的调整时间大概都在两年左右,如1993-1997年的周期中,95-97年为调整期;1998-2003年的周期中,02-03年为调整期。此外,从国际上的历史经验来看,日本的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中期,美国的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末,以及香港的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短暂调整,都是两年左右的周期。

因此,可以判断房价的总体调整幅度不会超过30%,调整时间大约在两年。

2.我国房市中长期供应仍然偏紧,未来的发展前景趋好.

虽然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因为价格过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供给大于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供应依然偏紧。从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城市化率约为45%,正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保守估计,每年有约1300万人口进入城市,按目前人均27平米计算,这部分需求约3.5亿平米。我国目前存量住房约160亿平米,以平均使用50年计算,每年折旧拆迁量约为3.2亿平米。此外,目前城镇人口已接近6亿,改善性住房需求按0.5平米/人/年计算,这部分需求约3亿平米,上述几项总需求接近10亿平米,而2007年的竣工量只有5.8亿平米,缺口巨大。从房地产的具体开发数据来看,近几年来,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竣工销售比约0.87,2007年下降至0.76,供不应求情况严重。商品房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

比也一直下降,土地购置面积也未相应增长,近三年来明显低于销售面积,这显示未来几年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得到缓解。从四大一线城市来看,其情况基本类似,但2007年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只有0.91,因此,在价格得到适当调整后,供不应求的情况将会继续出现。

从决定我国房市的长期因素来看,这些因素不仅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且在未来会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这些因素包括:

一是人口因素。即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这个因素可以从人口的发展史和住房史可以看出。我国20世纪80、90年代的婴儿潮在本世纪初开始步入工作,他们会释放出巨大的购买力和需求,从而刺激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而本世纪初我国的婴儿出生量还在高位运行,故预计到2030年间,我国每年新增的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口都会较多,从而对住房的需求也会在高位运行。

二是收入因素。即随之人们的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收入跨越某个范围后,人们对住房的结构、住房大小、舒适度、环境等都会改变,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这个可以从许多关于一国人均收入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人均GDP在1500美元时,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6%到8%时,就可以确定为主导产业,而当占GDP总量的10%到12%时,之后增长便趋于平缓。基于上述判断,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500美元,而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也逐步占到GDP总量的5%到6%。因而我们可以判断,当前我国已进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另外高盛公司的研究报告则显示,从现在起,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中国中产阶层人口将快速增长,这种状况会持续到2035年左右,中产阶层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直到2050年。这可能转化为持续的购买力,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城市化因素。即随着一国城市化的发展,房地产业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对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一条著名的“纳什姆曲线”。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所提出的“纳瑟姆曲线”认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城市化发展进入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之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进入超于平缓的成熟阶段。根据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2.99%,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60%,在此期间城市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意味着新增城市人口1300万,房地产行业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且,城市化的过程也是收入增加的过程,从而也是我国住房结构升级、环境优化和舒适度不断改善的过程,这也会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以上这三个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房地产业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较快发展。

3、我国房市其它方面的趋势:

我国房地产市场其它方面在未来会发生以下变化:

(1)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

随着泡沫不断得到挤压、行业竞争的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成熟以及购买者理性的增加,我国房市未来的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房价收入比进入一个可维持的空间。

(2)供需结构会得到优化。

一是高档住宅的比重会有所下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比重会上升;二是供求失衡的状态会有所改善,供求的匹配程度会得以提高。

(3)市场秩序会逐渐改善。

在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监控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为会逐渐规范;各种中介组织也会逐渐的发育、壮大和成熟起来,其行为也会得到规范;相关制度建设也会逐渐得以改善。

(4)市场集中度会得以提高.

随着拿地、政府调控、行业竞争的加强、银行贷款的收缩等原因,一

些实力不强的中心房地产商或被淘汰出市场,或被其它大的房地产商兼并收购,从而市场集中度会得以提高。

(5)政府行为会得以规范.

随着政府自身制度建设和监管的加强,随着公民主权和民主的推进及法制、舆论的建设的完善以及产权的明晰,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土地交易、城市拆迁、项目开发等过程中的腐败等机会主义行为会逐渐的得以规范。总之,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过此轮调整后,会进入到把一个健康、繁荣、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论当今中国房地产现状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0903李清海200918059

第二篇: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现状的调查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7.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9.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爱心募捐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募捐时会自主争先,他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她说:"也许这些钱只是我们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这些钱是他看见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他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的爱心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爱心募捐,有7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16.31%的同学看情况,只有5.06%的同学认为这不关自己的事,不会捐款。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第三篇:浅析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社会学论文

浅析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表面上看,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近几年走上了进中求稳的道路。但是经济的流动性加快并不代表社会综合流动性的加快。以社会阶层为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愈发严重,“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垄二代”等一系列名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严峻现象。了解社会阶层固化的原因、危害,在此基础上探讨加强社会流动性的举措,是本文的主旨。

关键词:阶层固化、资源分配、体制改革

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提高社会流动性,减弱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影响。而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阻碍就是社会阶层固化,即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性受阻。以至于当今社会上广为流传着“读书无用论”、“工作无用论”的说法。处于社会阶层底端的人群,即便是再努力,也很少有能与生来携带丰富社会资源的上层人群相对抗。底层人群拼命读大学之后,依旧会被大城市的一纸房价、一本户籍吓到。社会资源牢牢停留在上层群体手中。“富二代”之后会有“富三代”,“官二代”之后会有“官三代”,而“穷二代”们也会固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偶尔个别人可以冲破坚实的阶层封锁。但这对于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来说,其力量微之又微。

网上曾流传过一段“北大才女刘媛媛4分44秒演讲让整个世界都沉默”的视频,视频中的演讲者刘媛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寒门贵子”这个话题,出身农村的她,无法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助力,仅仅是父母愿意供她读书,她就觉得很幸运了。与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她没有捷径、没有所谓的资源,只能靠自己打拼。刘媛媛的经历,可以说是当今社会阶层固化的一个小缩影。相比于大多数人来说,刘媛媛还是幸运的,她有一无所有但砸锅卖铁也支持她上学的父母,她有足够的努力和勇气,愿意走出“寒门”,与这个世界奋力一搏。而现实是,社会上大多出身寒门的人连这些基本的条件都没有,他们在“读书无用论”氛围中成长、生活,连尝试改变的欲望都丧失了。当资源牢牢掌握在一类人手中时,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失去的发展的动力。我们强调社会流动,那是因为只有在资源流转中,人人具有危机感,人人拥有前进的方向和希望。一个没有希望的民 1

社会学论文

族,如何能强大发展?

社会阶层的存在是合理的社会现象,但像今天这般固化则是畸形的、不合理的。笔者认为,社会阶层固化有两大原因。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自古代科举制到今天的高考,变得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核。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相对公平。但是就现代中国来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减弱,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弱化。2017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高考话题中引入了不少新鲜事物——共享单车、高铁等等。这些新鲜事物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他们寒窗苦读,学习知识,但还是败在了这些新鲜事物面前。这从侧面反映出教育资源分配但不均,大量的农村孩子享有少量的教育资源,这样不对等的现状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受阻。再次,户籍制度影响社会流动。最近热播的影视剧《欢乐颂》中的安迪和樊胜美就是很好的例子。安迪虽是孤儿,但得到养父母资助,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从美国华尔街归来的金融人才。本来就吃穿不愁,再加上其亲身父亲赠予的遗产,自然是处于社会食物链的上端。但樊胜美呢?虽然有貌有才,但她受到原生家庭的拖累,不仅得不到家里的助力,反而深受其害。她一心想在上海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过自己的生活。但上海的房价又何其高昂?仅仅是想留在上海,扎根立业就是难事,更别提获得长足发展。

“治病要除根”,解决当今社会阶层固化现状,理应从根源入手,从制度入手。政府要保证制度公平,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当前,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强大的引擎,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就必须把解决好“人”的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从而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关键在于破除二元户籍制度的藩篱,让自由流动成为常态。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将社会资源从社会少数人手中分化出来,保证公平合理。最后,笔者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是重中之重,因为教育直接影响了各阶层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让知识称为改变人生的力量和社会阶层流动的途径。阶层固化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恶化之前,我们需要及时抓住“刹车闸”。诚然,增加社会流动性并非一时之工,制度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了自身的前进,更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当今中国社会的颓废与犬儒

今年9月份,人民论坛发布社会病态报告,指出当前十大社会病态,其中就有“鸵鸟心态”(逃避现实、掩耳盗铃、面对压力与困难采取回避态度)、“思考恐惧”症(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附和跟风)和“初老症”(未老先衰、过早放弃追求、过早妥协)。这些病症其实都是颓废与犬儒的某种结合,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尼采所说的“末人”之相: 一种没有热情、没有志气的冷漠生物。尼采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形容他们说,这些人没有梦想、没有信仰、不冒风险、贪图安逸,“偶尔来点毒药,就能舒服地做梦。最后来一大包毒药,就能舒服地死去。 他们白天有自己小小的乐趣,晚上也有自己小小的乐趣,但非常看重健康。 我们已经找到快乐。 末人们说,眨着眼睛。” 优秀的人无须是超人

尼采所说的“末人”是和“超人”相对立的概念。在“上帝死了”的时代,超人是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价值体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和流行道德的新道德观念,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也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超人是超越于平庸之辈和卑微琐屑者之上的人,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在尼采眼里,超人和末人是相反的人群。 但是,在现实生活里,超人和末人并不是一定对立的,他们不仅可以同流合污,而且还可以结成不神圣的同盟。齐泽克(Slavoj i ek)在发表于9月3日《纽约时报》的《“伊斯兰国”是真正原教旨的耻辱》(ISIS Is a Disgrace to True Fundamentalism)一文中就指出,末人的颓废自乐为超人的肆意妄为创造了最好的机会。末人满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毒药与超人满足于强权意志和超验理念(如穆斯林极端主义)是同样可怕的生存状态。齐泽克引用英国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在《基督重临》(“Second Coming”)中的诗句:“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齐泽克认为,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颓废为“伊斯兰国”的极端意识形态提供了机会:“ 优秀的人 不再介入生活,而 坏蛋们 开始煽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宗教狂热”。 据报道,9月12日昆明中院一审宣判,分别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涉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的被告人伊斯坎达尔 艾海提、吐尔洪 托合尼亚孜、玉山 买买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帕提古丽 托合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们都是在某种主张暴力的伪超人信仰的蛊惑下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或许我们也可以像齐泽克那样,在暴力伪信仰驱使信徒犯罪的背后,看到“优秀的人”不再介入生活的危机。“优秀的人”无须是超人,但一定不是末人。 优秀的人积极介入社会生活

在今天的中国,遗憾的是,“优秀的人”是那些最精于利益算计,长于为自己打算、善于享受生活,明白“不作死不会死”道理的人 尼采说,“末人是活得最长久的”。有一次我与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工程师聊天,他跟我说起他那些“优秀的清华人”同学。他说,他们都是特别能“理性思考”,理性能力特别强的人,称他们是“人类的极品理智动物”也不算夸张。他们都绝对不会做与自己个人利益过不去的事情。他接着引了一句英国政治家阿克顿勋爵在《基督教自由史》里说的话:“理智最棘手的障碍是良知”。一旦清除了良心的障碍,没了信仰,那么,越是理智的人,就越是会在功利的驱使下为一己之利蝇营狗苟、无所不为 他们当然也是最有能力这么做的。如果顶尖大学培养的是这种“优秀的人”,那么社会的“末人”化也就难以避免了。 当道德信仰和未来希望的支配力量削弱的时候,“末人”们会放弃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也不在乎自己当公民或做人的权利,但他们会声称拥有享受“快乐”的权利。这也是一种让“末人”活得越快乐,世界就越小的权利,尼采说,“ 什么是爱?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渴望?什么是星星? 末人们说,眨着眼睛。世界变小了,把一切都变小的末人在这个小世界上蹦达。”末人看重自己的快乐权利也是有道理的。在禁欲的革命年代,这样的权利是不允许的。如今,在颓废的消费时代,他们有了这个权利,这已经足够让他们感恩不已。统治权力不仅给他们这个权利,而且还不时提醒他们不要忘恩负义,别忘了谁给了他们这个恩惠,更不能想入非非、得陇望蜀。它鼓励“末人”们多多运用这个权利,不仅绝对安全无害,而且还会赢得他们的感激和支持。 在“末人”化的社会里,“优秀的人”不介入生活的危机,在他们身上结合了犬儒的无为和颓废的享乐。颓废原本就是丧失信仰的结果,往往是在压制的环境中迫于无奈,退缩到个人肉体的樊篱之中,这樊篱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隔绝。它典型的生态象征便是给人们极大满足和安全感,但却与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公寓“安乐窝”和“小天地”。时尚和新潮成为他们“公共生活”的全部。大卫 马兹拉(David Mazella)在《现代犬儒主义史话》(The Making of Modern Cynicism)一书中称19世纪英国纨绔公子博 布鲁梅尔(Beau Brummel)代表的那种时尚讲究(颓废)为“变味了是享乐主义”(soured hedonism),而这恰恰是许多中国“成功人士”展现自己优秀和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也被几乎整个社会积极认可。 颓废和犬儒是社会的毒药

中国魏晋时的颓废主义是悲愤、洒脱、自然主义的,竹林七贤的政治态度是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随着他们的成名,生活上的不拘礼法、清静无为、酗酒、纵歌、长啸、裸奔成为社会颓废派的符号与象征。由于他们放浪形骸、桀骜不驯和放荡不羁,颓废文化在魏晋时期竟然成为文人雅士的主流文化。西方19世纪的“世纪末”(Fin de si cle)颓废主义是审美的,艺术的。它崇尚病态和极度精致的艺术美、重矫饰而轻自然、惊世骇俗地张扬个性趣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便是一个样本。这种颓废是针对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犬儒反抗,它以怪异审美情趣抚摸爱情、肉欲、毒品、酒、犯罪、死亡的题材,充满了厌倦却找不到出路。

在今天的中国,颓废甚至把审美的情趣都当成了多余,它的主力军已经远不止是文人雅士、诗人、艺术家,而是白领、工程师、公务员、学生、富二代、权二代、打工人群、年轻族群和所有为各种各样的无聊、烦闷、焦虑和幻灭所困扰的人群。而更可怕的是,越年轻的越成为病态颓废者的追逐者。有一篇《90后 中国青春安放哪里?》的文章谈到,性和毒成为一些年轻人表现颓废个性的发泄途径。文章提到网络上一个名为“心丢了”的女网友(实际为火星字打不出来)在自己的网页上传大量个人吸食毒品和与网友发生关系的照片。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肉欲颓废:吸毒、斗殴、糜烂。这位女子在网页上说,“包房开好,吸纸摆好,冰壶备齐。火在烤,冰在跑,咕噜咕噜好不好?”她的网名叫“訫 丟楽”(注:网络火星文,可译为“心丢了”),出生于1990年5月,刚刚年满18岁的她,“爱好”居然是伤心哭泣。她的毕业院校是“看守所”;电子邮件是“骚出档次,贱出创意”;个人主页是“泡到我,你无敌了!”签名档是“颓废,孤单的美丽,令人心碎,却如妖精,蜇人性命。选择了黑夜,选择了寂寞,选择了颓废,注定一个人的世界,我选择了堕落。”

这样的颓废只不过是犬儒社会那看似繁荣富足的帷幕后面藏着的一个小小黑暗角落。在这个犬儒主义的舞台上,“优秀的人”在前台表演,以高收入和高消费展现“幸福”;而那些够不上优秀资格的则在后台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沉溺在他们自己热衷的幸福和快乐之中。这两种同样都是失去了信仰、希望和对未来展望能力的人群,变得得过且过、及时行乐、随波逐流、自得其乐、安于现状,只不过层次不同,体面和不那么体面有别罢了。 在今天的中国,颓废和犬儒 尼采所说的“末人”之相 都是平庸、琐屑、肤浅的,但这不是我们的归宿,更不是我们的末路。重要的是对犬儒和颓废要有清醒的意识,要走出这种社会文化的状态,不要像慢性服毒一样,让犬儒和颓废给慢慢毁灭。尼采在《偶像的黄昏》里说,“沒有什麼比衰退的人更丑陋的了”。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在犬儒和颓废中衰退下去,变得越来越丑陋,所以尼采在同一处说的另一句话更值得我们记取,那就是,“那不能杀死我的,会使我更加坚强”。

第五篇: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

林聚任先生是今日山东大学社会学的统帅。向林大帅 致敬。今日中国社会学,成就辉煌,吃水不忘挖井人,专此向领导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的费孝 通先生、陆学艺先生、李培林先生致敬。李培林先生就是我们山东大学的杰出校友。 很荣幸再次来到山东。八六年上过泰山,拜过曲阜,在青岛住过一个月。这几天上了孟 良崮、英雄山、千佛山,看了黄河、大明湖、趵突泉,看了山东博物馆。不由得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秦国统一天下,而不是齐国统一天下?(此处略去五分钟。)

(不念)二十年来,对新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展演变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 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上,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认识逐步深化, 由1979 年之前只有阶级分析,发展到否定阶级分析、只有阶层分析,直到近年来又否定了 对阶级分析的否定(仇立平,2006;仇立平,2007;冯仕政,2008),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 并重。在实证研究上,更是硕果累累(李拓,2002;陆学艺,2002;郑杭生,2004;李培林, 2004;邱泽奇,2004;吴波,2004;李春玲,2005;扬继绳,2006;朱光磊,2007,李毅, 2008;李强,2010;梁晓声,2011),对新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发展演变,或从阶级分析角 度,或从阶层分析角度,或从两者结合的角度,做了多方位的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珠 联璧合,蔚为壮观。

(不念)瑕不掩瑜,美中不足的是,在众多实证研究中,很少有反映中国社会结构分层 全貌的数字化模式。仅有的两、三个数字化模式,只反映近期某个时刻的静态的状况,没有 反映历史的沿革,不能直观把握新中国六十多年社会分层结构发展演变的宏观大趋势。理论 研究和实证研究,社会结构与发展演变,最后都可以落实到数字化模式上面。在数字化模式 面前,理论观点更容易深化,实证研究更容易检验。

上一篇:地理个人教研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力技改工程监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