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2024-04-19

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精选11篇)

篇1: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泸州市劳教所曾 镒 秀

劳动教养是我国创设的一种旨在预防犯罪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自1955年产生以来,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法制建设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挽救违法犯罪人员的重要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劳动教养人员解教后的安置帮教工作,则是巩固和提高劳动教养教育改造质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本文拟就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问题谈及一些粗浅认识,以其抛砖引玉。

一、加大出所教育技能培训力度。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冲击,整个就业形势非常紧张,许多大学毕业生和下岗职工找工作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劳教场所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在劳教人员即将解除劳动教养回归社会开始新生活之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劳教人员进行出所前的思想教育。认真开展形势政策、遵纪守法、人生观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启发劳教人员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以提高出所人员的社会免疫力,为顺利安置做了前期准备。其次,要积极引进社会教育部门、劳动局职业培训中心等机构的教学力量,开展全员培训方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在面上从生产实际出发,开设理发,开设周期短、投资少、实用性强、见效快的劳动教育课程,由劳动局职业技术培训部门实施考证考级。在点上开设理发班、电脑班、汽修班、园艺班等不同类型的职业技术培训,使职业技术教育同国家劳动部门通用标准挂靠衔接,使考试结果得到社会认同,让高墙内的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回归之路的机组成部分。

二、抓好出所衔接防止漏管失控。目前各地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重新违法犯罪问题仍很突出,许多重大刑事案件往往是漏管失控的刑释解教人员所为。多年的帮教范围,即使帮教工作做得不够理想,其重新犯罪率也会大大低于漏管失控人员所为。因此,各个地区不仅要对登记在册人员实施帮教,而且必须投入很大力量摸清漏管失控人员底细,及时纳入帮教范围。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帮教工作的重点。为防止解教人员漏管失控,要统一规定解教人员到公安派出所登记户口之前先到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报到登记,由当地安置帮教管理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共同确定帮教小组,建立档案按期考核。安置帮教管理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共同确定帮教小组,建立档案近期考核。安置帮教机构要经常与帮教人员家庭保持联系,规劝其家庭成员对解教人员尽到职责和义务。说服其原单位比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做好帮教衔接工作。这样可把绝大多数解教人员纳入帮教范围。同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发挥基层帮教队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每年至少进行一至二次集中排查,及时发现漏掉的解教人员。各地安置帮教办公室、公安、劳教、劳动、工商等部门要不断加强解教衔接工作的协调,各司其责任互相督促,准确有序地做好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

三、强化安置帮教工作责任机制。强化责任制是实现帮教社会化,使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的制度保证。首先,各地各埋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情况应纳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明确专人具体抓落实,与工作同规划同检查,把建帮率、改好率、安置率和预防重新犯罪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重要指标。对因拒绝安置、帮教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发生重机关报犯罪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改变过去“都管都不管,可管可不管”的状况。其次,各级政府应为安置帮教机构划拨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在政府的倡导下,支持建立帮教协会、基金会等形式,允许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资助,以保证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开展活动之必需。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级安置帮教协调小组及其成员单位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把建立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公安、财政、工商、劳动、社会保障等权威职能部门共同参加负责,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使解教人员一出所,安置帮教就有人管,管事人员与管事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有一种机制严格约束。

四、努力创造解教人员就业条件。随着安置帮教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原有的安置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寻找亲的途径。笔者认为,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虽依法享有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但由于解教人员自身劣势和社会歧视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如果没有自主择业来实现尽快落实生活路的愿望是很难的。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把他们纳入当地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中心的统一管理,进行劳动力登记,与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其次,对服教期间表现好,有一技之长或中专以上的学历的人员要允许他们进入人才交流市场,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作贡献。再次,由政府协调,工商、税务、城管、街道齐抓共管,鼓励解教人员自谋职业。愿领办私营企业的,政府给出具一份证明,办好一个执照,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愿经商的,政府腾出一块场地,提供一个摊位,两年内只收税费和卫生费。第四,要把解教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生活无着落的人员,应由当地政府、街道、乡镇的原工作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定额按月发放保障金。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之路越走越宽,以充分体现我国的人权保障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所通讯地址:泸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鱼塘一心街

联系电话:08302700282传真电话:08302701935邮政编码: 646000

投稿日期:2006年9月6日

点击浏览该文件

篇2: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近年来么么司法所始终坚持“以帮扶为手段、以稳定为重点、以和谐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

一是落实完善帮教安置工作网络体系,针对安置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2名具体帮教人,一名村干部一名家属,并签订帮教协议,强化帮扶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扎实开展走访活动。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庭进行走访,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教育,了解其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并及时予以疏导和帮扶,帮助其改过自新、脱胎换骨,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三是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就业难题。该乡村刑满释放人员于某2010年矫正期满解除矫正。在矫正期间就积极自谋职业,在市团结路口开了门面“电器维修”司法所多次去走访每次去了都有新的进步,一次去走访,于某给司法所的同志介绍自己的女朋友,说马上就要结婚了,脸上充满幸福;又一次去了又告诉司法所的同志说自己收了学徒,当上老板了,虽然身上满是油腻和土,但内心是快乐的。司法所的同志对其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行为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一定要在 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家致富,时刻牢记遵纪守法。

四是切实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去年年底,段庄村回来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回执上标注“重点帮教”,司法所及时下去了解,为啥是重点帮教,了解到张某某在监狱中住了十几年,今年三十多岁单身,家庭贫困。在监狱服刑期间下煤矿劳动时受过伤。凭这一点有条件享受低保,么么司法所和乡管民政的村干部交涉办理低保,努力重树他对生活的信心,使其看到光明的未来,安居乐业,自力更生。

篇3: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安置帮教工作首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帮教对象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解决其生存安置问题, 安置是帮教的前提, 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 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才谈得上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帮教。而在实践工作中, 安置本身就包含着帮教的因素, 是帮教的一种形式。“好的安置是为了更好的帮教”。

在落实好安置后, 安置帮教工作还要具有以下两大目标, 一是使帮教对象放下心理负担, 鼓励其建立对以后生活的信心, 为发挥个人能动性创造条件, 从而使其断裂的社会化重新进入正轨;二是对于改造不彻底的帮教对象要防止其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 扼制重新犯罪的发生。有些帮教对象本身的罪行比较轻, 不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 本人认罪态度与改造的效果都较好, 而另一些帮教对象则因为自身和环境的一些因素导致其已经扭曲的价值观念无法恢复, 从而再犯罪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不同情况的帮教对象, 安置帮教工作要有不同的针对性和侧重点。

帮教对象在回归社会后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 社会舆论的指责;第二, 部分社会机遇的丧失;第三, 初级群体功能的缺失。一方面, 牢狱经历给刑释解教人员带来的无形的社会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其对以后生活的信心, 使其对于生活的积极能动性得不到正常发挥;另一方面, 高墙内的生活使得其正常的社会化过程遭遇断裂, 再社会化的进程困难重重。这样看来, 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如何帮助帮教对象改变自身既存社会境遇, 重塑自信, 充满信心的开创新生活上面。

第一, 社会舆论的指责。刑释解教人员在犯罪前长期生活于某一社区中, 社区文化总是有形无形的为社区居民提供行为归属感与安全感, 对社区居民承担着社会化的功能及为其生存提供心理支持。而社区公众对违法犯罪人员总有一种道德上的否定性评价, 因为触犯法律也即违背社会主导价值观与社会基本道德准则, 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刑释解教人员会感受到周围人的排斥与反感, 他的社会评价与公共形象飞转直下, 失去在该社区生活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最终导致其丧失做为人的尊严与健全的人格。在这一方面, L县帮教对象的负责人先有策略地去了解该对象所处的社区的居民对他的态度与看法, 因人而异的制订帮教措施, 组织帮教对象参加各种公益劳动, 如帮助孤寡老人种田, 参加村里修路的义务劳动等, 不仅有利于帮教对象更好的改造, 让社区居民看到其改造的良好效果, 且让对象本人有了“被他人需要”的感觉, 有助于其情感构造趋于正常, 相信自己还是一个有用之人, 进而生发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利用各种社区集体活动增加帮教对象与社区居民接触的时间与空间, 有助于增加彼此间的相互认同与理解, 消除彼此的不信任与误解, 这就为刑释解教人员创造了有利于其再社会化的社区氛围。

第二, 部分社会机遇的丧失。在一个人一生的社会经历中, 会有许多次社会机遇, 它们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有可能提升他的社会地位, 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可对于有过犯罪记录的人来说, 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这些机遇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心理脆弱或性格要强的人, 这方面的压力会大大打击其重新建立新生活的信心, 特别是入狱前生活、工作待遇不错的刑释解教人员在重新回归社会后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 认为自己以后什么机会都争取不到, 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 这就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对生活的积极能动性的发挥, 不仅达不到改造的效果, 对往后的生活连展望都没有就更谈不上生活满意了。安置帮教工作应注意在帮教的过程中尽量激发帮教对象自身的才能和创造性, 鼓励帮教对象自己去争取机会, 积极为其创造合适的机遇。

第三, 初级群体功能的缺失。德国犯罪学者施耐德这样论述道:“只有极少数人还愿意同一名以前相识的, 但是因为犯罪而坐过牢的熟人有所往来, 哪怕其罪行只是轻微的罪行”。刑释解教人员回到居住地后, 以前的朋友圈或已消失, 或已改变, 这更深化了他的自我否定性评价, 加重了其自卑心理和孤独感, 若这时他的家庭再不是完整和睦的或者其近亲属对其没有给予起码的信任与感情支持, 会让人在脆弱时期的情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他会感到被整个社会遗弃, 导致自暴自弃, 失去积极生活下去的动力。在农村, 因为思想认识相对保守, 这样的问题会更突出。对于有这样困难的帮教对象, 为其营造一个平和温暖的氛围对帮教效果无疑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帮教负责人应去深入了解帮教对象的家庭境况和亲密朋友圈, 担当起沟通桥梁的角色, 做好其朋友或家人的工作, 让他们了解该对象正处于特殊的脆弱时期, 情感支持的存在与否不仅关系着其能否重新振作起来, 重新做人, 同时对其弃恶扬善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尽力缩短初级群体对该刑释解教人员的适应与接纳期。

人在适应社会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为个体的选择性, 即个体选择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和内容, 而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则表现为个体的能动性, 这更加强调主体的积极性。因此, 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和活动, 体察帮教对象的情感缺失所在, 帮助其满足必要的情感要求, 给予其信心和精神支柱, 助其打破既存社会境遇, 重塑自尊心与积极的个人价值体系, 有利于再社会化达到最佳效果, 就不至于导致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后个人能动性在社会认同的领域的充分发挥受到主观或客观的抑制, 不得已只能选择违背普遍社会价值的社会化方式。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过程中, 不仅应注意帮助其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且还应注意增强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选择和辨别能力, L县安置帮教工作最有实践价值的就在于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回报社会, 将内化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生存途径表现出来, 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对于犯罪情节严重, 社会危害性较大, 改造不彻底, 因各种原因具有再犯罪可能性的刑释解教人员来说, 他们在具有普通刑释解教人员的共同社会境遇之外, 还有一些自身特点, 对于他们的安帮工作不仅要做到以上的几方面, 更需强化他们对社会普遍价值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重点防止其因各种自身和环境的因素走上再犯罪的道路。刑释解教人员之所以有再犯罪的可能性, 除了有之前提出过的几点社会压力的因素之外, 还普遍有以下两点突出的原因:第一, 监控环节的弱化;第二, 犯罪亚文化的影响。L县安置帮教工作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入手, 找到有针对性的实施途径, 从而有效扼制重新犯罪。

第一, 监控环节的弱化。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 无论他们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 大多数人因种种原因都要出外打工, 好多人根本没有按照规定到当地派出所报到, 规定他们外出和归家时都要汇报, 但实施上也是难以实现。这就使得这些人一出监狱就处于失控的状态, 帮教工作对这些人员难以进行, 再加上身在陌生环境使他们处于隐蔽的“无名”状态下, 家乡的社区文化对行为方式和实践的约束所形成的道德压力失去了发挥其规范功能的特定情境, 传统伦理道德对其行为的制约力减弱, 再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这就为重新犯罪预留了一块很大的空间。人员流动性大带来的管理难度大, 是安帮工作的一大难点。L县安置帮教工作针对这个问题, 一方面采取发函形式与所在地公安、综治部门联系, 将其纳入当地管理范畴, 定期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法制教育和帮教工作;另一方面采取由其帮教负责人在节假日该人员返乡期间走访谈话, 及时了解其各方面情况, 同时将这部分人员全部纳入公安机关的重点人口管理, 把好了衔接管控关, 减少了脱管、漏管现象, 这就降低了这部分人员再犯罪的可能性。

第二, 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有些改造不彻底, 心理扭曲未复原的刑释解教人员受到与社会普遍价值规范和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的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深重, 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和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反省, 在回归社会后并不打算与过去一刀两断, 积极着手开始新生活, 而是天天和一些不良朋友纠缠不清, 他们有的本来就是犯罪同伙, 有的是在服刑时认识的狱友, 这些人在他们失去社会支持心理脆弱之时就会趁虚而入, 介绍他们从事一些灰色行业的工作, 而这些行业本身就包含着极高的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这就极有可能把他们引上再犯罪的道路。帮教工作只有真正打开帮教对象的心结, 才能使他们的偏轨思想得到矫治, 从而引导他们认同并遵循社会普遍价值规范, 恢复正常心态, 复归正常生活。人之所以能遵循既定行为准则,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作为社会人的尊严感和责任感使之自我约束, 若丧失了这种尊严感, 就会脱离社会链条, 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最终引发犯罪。在心理层面, L县安置帮教工作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实施帮教, 即要使帮教对象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认知和了解, 从而引发罪责感, 激发和培养起他的个人尊严感, 使其主动承担罪责, 从内心摒弃犯罪亚文化的价值观念, 认同社会普遍价值规范。例如, 有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据访谈, 该人在服刑时就不服管教, 出狱后更是天天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厮混, 扬言要报复社会, 毫无改过向善之心, 在其所在村更是人见人怕, 横行乡里。帮教小组工作人员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认为对其进行帮教最首要的就在于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犯罪行为以及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他的几名帮教负责人对他进行了法制教育, 与其一起探究当初犯罪的动机, 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共同探讨如何避免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经访谈得知,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帮教, 该帮教对象通过认识反省自己的犯罪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害, 产生了罪责感, 生发了弥补罪过的意识。帮教工作的成效由心理层面体现到了行为层面, 就给逐渐培养起帮教对象遵纪守法的行为模式创造了条件, 消除了其破坏规范秩序的欲求, 使其安心履行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走访多个帮教对象和查阅卷宗可看出, L县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在对帮教对象实施帮教的同时还注意尊重和保护帮教对象的隐私, 满足帮教对象本人对于隐私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体察其在脆弱时期的自我保护性心理需求, 注意帮教方式的选择, 灵活变通的开展帮教活动。刑释解教人员在刚回归社会时会对外界有不信任, 排斥的心理, 认为帮教工作是在重新当众揭他的伤疤, 对帮教工作往往有抵触的情绪 (尤其是性格谨慎敏感的帮教对象) , 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帮教工作的虚化, 使其流于形式而无任何效果。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会潜移默化的使帮教对象逐渐打开心结, 增加对帮教工作人员的信任, 接受进而支持配合对于自身的帮教, 这就使帮教工作寓于自然和谐之中, 有利于减少工作的障碍和阻力使其顺利进行, 以达切实的帮教效果。再一点, 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后的社会交往中往往会担心自己的犯罪行为被社会公众贴上“标签”, 不被理解和信任的苦恼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 若超出一定限度, 就容易引发新的矛盾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L县安置帮教工作注意引导帮教对象拓展人际交往, 加强自我调适, 增强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行动和成就破除偏见的自信心, 使其在积极的心态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引申出去, 就是重视对帮教对象的协调适应能力的培养, 使其增强心理素质, 在往后未知的挫折面前保持正常的心态, 从而有效规制自己的行为, 避免越轨的发生。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 L县安置帮教工作在制度和实践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 与监所信息衔接连接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 人户分离现象日益凸显, 而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增大了安置帮教工作难度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

摘要: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 不但是对我国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重要补充, 而且是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安置帮教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 若该项工作做不好往往会使社会治安出现恶性循环, 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相反, 将安置帮教工作做的富有成效是维护社会主义人权的需要, 体现了社会的公正, 文明与进步。经实地调查与个案访谈, 对L县富有特色的安置帮教工作进行讨论, 以期对该项工作的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学斌.重新犯罪控制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

[2]陈世涵.人格改造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世云, 窦希琨.比较监狱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

篇4: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

2013年,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5号、湘办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教育、帮扶等各项工作,着力在安置帮教工作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促进全县安置帮教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建设法制永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和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接收工作

1、抓好湘司发〔2012〕9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湘司发〔2012〕92号文件的相关配套制度,XX县财政局制定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经费保障措施。

2、全面推进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依托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录入、核实、反馈和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确保信息录入率、核实率、衔接率达到100%。

3、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制度。按照湘司发〔2012〕92号文件要求,全面规范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落实好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制度,接送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监所按要求办理交接手续,并督促其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办理报到手续。今年年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帮教对象”接回率达到100%,“一般帮教对象”接回率达到60%以上。

二、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帮扶工作

4、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帮扶。落实刑释解教人员责任帮教制度,依托基层组织,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与基层帮教组织、社会志愿者及亲属共同建立完善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跟踪帮教制度,做到底数清、去向明。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工作。今年,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要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8%以下。

5、加强对刑释解教重点人员的帮教管理。县乡安帮组织与公安机关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对辖区内刑释解教重点人员逐一落实管控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并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列入当地公安派出所重点人口管理。

6、深化“三帮一促”主题帮教活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结对帮扶、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招聘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学习、就业问题;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提升主题帮教活动实效。

三、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7、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且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按规定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招收录用刑释解教人员。协调税务等相关部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做好个体经营税费减免、企业税费减免的申领工作,切实把国家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8、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社会保障各项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有关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刑释解教人员社会保险权益。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不符合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解决其生活困难和问题。

9、进一步扩大安置就业渠道。通过落实刑释解教人员责任田土、山林、水面,组织劳务输出和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临时安置等方式实现就业。积极推动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建设1-2个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落实好过渡性安置基地扶持政策。

四、切实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

10、抓好湘办发〔2011〕38号、湘司发〔2012〕93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湘办发〔2011〕38号、湘司发〔2012〕93号文件相关的保障政策,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和人员。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专干的业务培训,确保上级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11、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监督。将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制度、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等重点内容纳入安置帮教综治考评内容,负责组织好安置帮教综治检查考评工作。

12、扩大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每年至少向市安帮办报送2篇以上安置帮教工作稿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重点培育和推介先进典型,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理解、支持、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理论研究,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理论水平,指导和带动工作实践。

2014年,我局法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法制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建设和谐城管、法治城管为统揽,努力提高我局法制建设水平,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履行现有的行政处罚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全局行政执法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个中心,以执法办案为重点,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2014年1月起至12月底,我局共受理一般程序案件360起,其中案件类别及数量如下:市容环卫类198起,市政公用类80起,工商管理类64起,绿化管理类7起,规划建设类11起。共办结一般程序案件342起,简易程序案件443起。自2014年2月10日人行道违章停车处理职权划划转至我局起,我局已处理人行道违章停车共计10979起。全局行政罚没款总额为1929157.2元。现将2014年法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办案理念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执法队员执法能力。

一是做好业务培训,落实经常性执法业务知识学习。2014上半年多次组织了理论培训、业务探讨等活动。3月组织了全局新取得执法资格人员的一般程序案件培训活动;5月组织邀请市法制办副主任倪杰、市人民法院行政庭长王士忠授课;组织执法人员关于一般程序案件办理中存在不足的业务培训。6月9日,分两批组织执法人员就先期培训的城管法律知识进行考试。10月22日至23日,组织新考证执法人员前往嘉兴进行为期两天的执法资格考试培训,并参加10月25日的执法资格考试。

二是加强业务探讨,全面提升重大疑难案件处理能力。2014年至今共组织了14次业务探讨会议,分别为平湖白金汉爵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办案能手考核、案件评分考核办法讨论、《行政处罚流程》等八大制度征求意见、水务管理、平湖锦绣庄园和东湖半岛专案调查、办案情况及办案中难点问题、无证经营业务探讨、XX市强力钢化玻璃有限公司违法搭建案、零星建筑垃圾审批手续讨论、重案组规划案件的办理、以吴科峰为代表的人行道违章停车法律探讨、违法建设处理及程序的学习谈论及XX市乐天城管理有限公司申辩、陈述意见的讨论等进行广泛探讨,以增强执法人员的业务探讨能力和对疑难案件的处理能力。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结合市创卫工作要求,加强对市容市貌、户外广告、仪容风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督查。经过督查,及时整改了存在的问题,严肃了队容队纪,提高了组织纪律性,对创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做好案卷的审核工作。我们加强了对行政处罚的审核,其中,重点是对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好以下几个关:首先是调查取证,及时督促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收集案件的证据材料,确保案件证据充分,事实清楚。其次是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对不同违法案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认真选择条文规定,保证案件的正确定性。再次是依法告知当事人申诉权利,在作出行政处罚前,依法告知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和有权陈述申辩,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审核中,做到及时提出审核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承办人员进行纠正更改或补充,从而确保了所办案件的缜密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执法办案效率

一是建立完善各类制度。20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结合《XX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从2012年2月1日起部分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职能正式划转、调整到我局。针对这一现状,及时修订了《行政处罚流程》、《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一般程序案件质量管理办法》、《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许可事项审核委员会会议制度》、《许可案件审查委员会会议制度》、《许可办理程序》、《重大复杂许可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化流程。同时加强了对各类文书的统一、规范、完善,参照嘉善行政处罚文书格式和XX省行政处罚参考文书样式,拟定出八大类五十多个项目的行政处罚文书格式。结合相关业务流程需要,许可文书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完善。二是积极执行XX市市政府关于部分行政许可职能调整通知,深入开展6+1项行政许可职能。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行政许可实施的实际情况,针对受理、审查、许可、送达、公式等环节重新制作的行政许可文书也于2012年1月起正式投入使用。这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我局实施的行政许可。

(三)依法严格审批,规范许可办理事项

一是行政许可审批程序规范。根据法律、法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行政许可实施的实际情况,针对受理、审查、许可、送达、公式等环节,重新制作了行政许可文书于2014年1月起正式投入使用。在窗口公示了申办程序、所需材料、收费标准、填写范本等多项服务材料,当事人可以根据示范文本,填写各项登记,切实做到阳光许可。

二是许可事项办理提速。将门头审批由业务科室联合各职能中队每星期组织一次现场勘查转变为业务科室受理审批申请后,将需踏勘的项目直接传送至各职能中队,由各职能中队及时组织踏勘,再交由业务科室决定。此举使行政许可审批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提升了审批效率。

三是砼车临时占道审批转变为窗口协调内部流转。现在只需要在业务科室提交申请材料即可,使办理砼车占道申请的公司立等可取。零星建筑垃圾清运审批实行“即收即办”。根据审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6月1日起,简化了零星建筑垃圾清运审批环节,零星建筑垃圾清运审批不再适用一般建筑垃圾审批程序,市行政中心办事窗口将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审批,立等可取”。

(四)创新执法管理,构建城市管理机制 一是案件办结管理新规定和案件评审管理新制度的确定。建立了一般程序案件归档中队负责制,案件办结后,由各中队内勤整理并归档;强化简易程序案件备案制度,督促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向当事人送达处罚决定书后,在二日内向法制科备案工作,严格执行当场处罚决定书的领取和归还入册制度。同时,2014年上半年修订了《一般程序案件质量管理办法》、《办案考核办法》等制度,提出开展“先评后审、一评一审”的一般程序案件审批制度和案卷评审制度,并严格推进执行“先评后审、一评一审”的一般程序案件审批制度和案卷评审制度,案件的立案、办理、结案均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详细的实施细则。二是建立队伍素质提升机制。为了提升执法队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法律素养,建立了“每月一考”的执法业务学习考核制度。从5月份开始对《XX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XX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及《XX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组织了考试,效果显著,提高了执法队员对常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掌握度和灵活使用度 三是案件管理覆盖新领域。2014年我局执法人员积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不断开拓案源,实现7+x行政执法领域的全覆盖。机动中队的《擅自拆除燃气设施案》、《擅自向城市管网中排放污水案》、《擅自占用城市桥孔案》以及二中队《违反工商管理类无证经营案》均为今年的新型案件。

四是业务探讨交流网络平台化。利用新媒体,建立网络群组,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网络交流方式的业务探讨,缩短距离,营造高效、平等的交流氛围,在循序渐进中推进全局执法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五是行政许可推行微笑服务新模式。我局目前设立两个业务窗口,一个为行政服务中心业务窗口,一个为综合业务服务窗口,通过服务用语、站立式服务以及无烟窗口等方式提升窗口服务形象,践行作风建设升华年的目标责任要求。

二、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力量不足。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区域的扩大,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提高,创卫工作风格化要求,各类突击性任务、案件数量、管理范围的增加,执法程序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力量不足现象日趋突出。

(二)违法建设案件处理难。部分法律法条实际操作性不强,执法遗留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综合执法作保障工作任重道远。

三、2013年法制工作打算。

2013年法制工作仍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实践,总结经验,指导实际执法工作,切实加强队伍管理与业务培训,努力完成各项职能工作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姿态迎接新一年的法制工作。

(一)加强考核,鼓励办案,使能办案、多办案、办好案成为执法人员的荣誉和地位的标志。局班子高度重视法制和依法办案工作,鼓励执法人员多办案、善办案,敢办大案、新类型案和疑难案。在我局依法履行的八大项基本职责中,除环境保护管理类案件外已经实现案件类型的全覆盖。在明年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大对新型案件的办理力度。同时通过及时和严格的案件审核做到每件案子事实清楚、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确保办案准确,以经得起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促进执法人员执法专业化、规范化。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业务水平。在明年的工作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仍然是工作重心之一。计划继续延续一月一考制度,强化新队员的前期执法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对老队员法律素质的提升,从而促使执法队伍整体执法能力的稳步提升。展开《行政强制法》、《XX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充实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队伍的整体执法能力,加强法制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论证,加强研究学习,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全局执法队员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分析当前违法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

篇5: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情况

2011年以来,地区、县(市)安置帮教工作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安置帮教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衔接、帮教、安置工作,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地区社会政治稳定,为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省地区及各县(市)很重视安置帮教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政府于2011年3月,在东风镇召开了“全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工作现场会”,在大会上东风镇人民政府镇长敖祥同志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县司法局局长王义国同志作了工作安排,毕节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袁光福同志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凤全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之后成立了地区及县委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凤全任组长,县公安局局长、县政法委副书记、县司法局局长、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工商局、妇联及团委的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或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各乡镇均设立了司法所办公室。从而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地区和各县(市)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摆上议事日程,把安置帮教工作实绩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一项重要任务。地区司法局把安置帮教工

作列为每年司法行政系统目标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一项内容,年底和其他工作一并考核评比,收到了积极良好的效果。

二、进一步做好贵州省综治委的《通知》和威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意见》的落实工作

继续开展排查工作,查清底数,掌握去向,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地区的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按照贵州省综治委《关于上报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服刑在教人员子女教育管理工作情况的通知》和威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要求,详细规定衔接工作的程序、制度,明确了安置帮教工作管理机构、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在各个环节中的职责义务。县司法局要求乡、镇司法所定期开展排查摸底工作,按时上报《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统计表》,各基层司法所按照司法所的八项职能,建立衔接、统计台帐、定期回访、协调联系、信息反馈等项制度,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情况,从而较好地防止脱管与失控。

三、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增强安置帮教工作取得实效.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安置帮教措施的同时,牛棚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方法,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中,把对刑释解教人员的道德、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同时,工作人员对各类出监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全镇设有安置帮教工作机构、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聘请工作人员2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有刑满释放人员数20余人,安置就业率达60%。

四、存在的问题

篇6: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阳光之家安置基地建设

在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方面,从本县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建设阳光之家安置基地,该基地是专门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专门机构,探索了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图片)

建设过渡性安置基地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切实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模式、特殊人群管理规律、保障机制和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服务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二、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网络化

为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强化管理,通过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中国联通手机定位技术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的监管,同时具备完善的矫正对象电子档案,查询统计功能,并包含了矫正对象的管理考核,给矫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平台。(图片)

三、刑释解教人员管理系统信息化

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方面,监狱、劳教所、看守所与刑释解教人员所在村、社区或家庭实现双向沟通联系,实现监所与安置

帮教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以便做好这些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落实他们的社会保险,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绝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有效预防了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图片)

篇7: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议书

帮 教 人:(以下简称甲方)

被帮教人:(以下简称乙方)

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使他们顺利走上新生之路,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我们在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改造或劳动教养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对他们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通过安置帮教工作使刑释解教人员生活有着落,不被社会所抛弃,有效预防重新犯罪。协议帮教内容:

一、甲方:

1、负责协调回归人员责任田的落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2、负责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按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援助;

3、定期与乙方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其思想状况。

二、乙方:

1、有权请求甲方帮助落实责任田及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2、定期向甲方汇报近期的思想、生活情况;

3、积极支持甲方的帮教,接受甲方管理教育。

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司法所存档一份。

甲方:(单位)

乙方:(被帮教人)

篇8: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学法守法,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争做一名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公民。

每月向解教人员了解当月的生产、生活和遵纪守法的情况;谈话、谈心活动每季不少于一次。

解教人员遇到实际困难,帮教人员尽力帮助解决或通过有关单位帮助解决。

解教人员反映的治安和违法犯罪情况,除向公安、司法机关反映报告外,不得对外泄密。

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表现情况,研究帮教工作具体事宜。

融侨城社区

融侨城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措施

1、每月不定期的针对每一帮教对象政策教育,尤其以维护社会稳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重点教育内容。.2、帮教小组加强同帮教对的家庭、亲朋好友的联系,使他们时时处处有人帮,有人管。

3、从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帮教对象,对他们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可能给予帮助。促使他们更好接受帮教。

4、及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及其它情况,并每月向派出所及时汇报问题,每季度以书面形式汇报有关情况及帮教成果。

5、对释放人员重新回到社会,没有安定收入,很可能重新走上犯罪,社区发挥优势,帮助他们自谋划出路、找工作,目前社区实现安置率达95%以上,帮教率达到95%,重新犯罪率控制在正常情况下0%以下,社区无各类邪教和有组织违法犯罪活动。

融侨城社区

融侨城社区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帮教制度:

1、帮教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帮教工作情况。

2、组织帮教小组成员研究帮教措施,重点对“释解”人员进行管理。

3、对两释人员情况做好纪录,对其表现及时掌握其动向,避免重新犯罪。

4、健全帮教组织和有关档案。

5、配合派出所做好“释解”人员的教育工作。

二、管理制度:

1、每年与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统计“释解”人员情况。

2、建立帮教人员登记表。

3、成立帮教工作领导小组。

4、建立健全社区帮教组织。

5、定期召集帮教小组成员汇总情况。

6、帮教工作列入司法所和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中。

7、协调有关部门安置帮教对象从事有关工作。

8、积极动员有关服务部门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

篇9: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工作总结

在县局的正确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帮教社会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思路,通过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分工协作、加强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使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1人(含解除矫正人员8人)。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94人,三年内解教人员2人,我们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这一工作方针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就我镇今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明确安置帮教工作的责任

我们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保稳定,抓经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加强领导入手,通过抓“三个落实”,形成有序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一是落实机构。成立了**镇安置帮教工作站,由镇政法委书记任站长,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并负责日常工作。辖区6个村、4个社区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落实责任。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有关村、社区综治工作的考核内容,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实行“三包”(即包帮助安置、包考察教育、包思想转化),促进安置帮教各项内容、措施落实。三是落实经费。近年来,我镇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用

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运行,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稳定

(一)把好接茬关。重点做到“五个及时”:一是及时造册建档。收到监所寄发的通知书和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通知后,我们即着手做好接茬准备工作。在接茬时,对刑释解教在监、所的表现情况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供资料、打基础;二是及时家访。刑释解教人员回家后,村(社区)帮教工作小组随即指派帮教人员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及时签订帮教协议书。同有关村、社区签订协作帮教协议书,进一步明确帮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及时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赠送法律常识读本、组织学习法律知识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五是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把好安置关。一是回乡安置。对家住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由村一级帮教小组具体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工作安置。对一部分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从事个体经营。

三、强化管理,杜绝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刑释解教人员的心态很不平稳,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得过且过思想,为真正杜绝他们思想行为上的重复犯罪现象,我们在加强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跟踪监督管理工作。

四、摸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抓实。具体做到坚持“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五必访”,即当刑释解教人员刚安置时、有段时间未到岗工作时、家里婚丧喜事时、遇到重大节日时、安置对象有劣迹被确定为重点对象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引导其走正道。二是抓重点。针对刑释解教外出务工增多造成管理难问题,我们采取由镇综治办、司法所与驻村、社区干部组成的帮教小组,实行定期回访及与其家属探望警示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促进了这部分人员的思想转化和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篇10: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工作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推动我旗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央综治委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臵和帮教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自治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责任制》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考核,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严谨的作风,进一步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检查督促,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办法适用于对我旗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考核,考核工作每年第四季度进行。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我旗各基层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挥职能作用情况。(标准分34分)

1、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安臵帮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清晰,决策科学有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作用发挥充分的,得3分。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切实解决安臵帮教工作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得3分。

2、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指导、协调工作搞得好的,得3分(不能提供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3、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能,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起草政策性文件和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下发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并协调、督促、检查有关地方和部门落实的,得3分。

4、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议,贯彻领导小组会议决议,研究解决两个以上实际问题的,得4分(每次会议得2分,不能提供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就业培训指导,协助看守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6、民政部门对符合城市低保或农村救助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或农村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分别达到90%和70%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减免费用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8、财政部门将安臵帮教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能保障工作正常开

展的得6分,不能提供财政部门拨付经费文件的本项不得分,所拨经费不能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酌情减分。

9、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臵帮教工作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二、机构、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情况,未完成不得分,效果差的酌情减分。(标准分44分)

10、建立健全旗级苏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得2分,落实工作人员并有效开展工作的得2分。

11、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制定完善落实衔接制度和各项措施的得3分。

认真查找人户分离和下落不明刑释解教人员,努力减少脱管漏管,当年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达到70%的得3分。

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的得3分。

12、对司法所安臵帮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达到总人数的60%的得3分。

13、司法所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一人一档,建档率达到90%的得3分。

14、对安臵帮教工作实际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落实好的得3分。

15、对安臵帮教工作先进集体、个人或刑释解教人员典型进行表彰或集中宣传的,在媒体(含报刊、网络等)和盟以上信息简报上发表宣

传稿件或刊登不少于3篇的得3分。

16、信息通报制度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每年向旗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要点、工作总结及其他综合性文字材料的得3分。

17、按时报送季度、半年、全年统计报表,并且数据完整准确的得4分。

18、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助教育活动,有文字材料帮教率达到90%以上的得4分。

19、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安臵率达到70%以上的得4分。

20、经过安臵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在3%以下的得4分,超过3%的扣4分,达到3%的不得分;刑释解教人员中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责任人被旗综治委查究的不得分。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未完成不得分,效果差酌情减分。(标准分22分)

21、探索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重点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和没有生活出路、可能导致重新违法犯罪的重点人落实管理、帮教各项措施的得4分。

22、对现有过渡性安臵实体(基地)进行普查、清理整顿的得3分。

至少认定或建立一个安臵实体(基地)的得6分;实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得3分。

23、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的得3分。

24、安臵帮教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或创出新经验,得到业务部门肯定的或得到表彰的得3分。

四、附则

25、本办法由旗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解释。

篇11: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

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汇报

市综治委:

根据省委政法委、综治委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精心组织,使这项工作在全市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地开展起来。按照市综治委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就前

一阶段的工作向市综治委重点述职汇报三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这项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社会失业率增高,导致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更加困难,从而使他们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加大。二是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导致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难度增大,由此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三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和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从而使党和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年以来我们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概括地说,我们“明确了一个总目标、提高了两个认识、克服了三种思想”。

明确了一个总目标:即是通过召开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动员部署会”,传达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使各级各部门“明确了做好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总目标”。提高两个认识:即是通过举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学习座谈会”,使大家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政法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执政为民、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是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前提,强化措施是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保证,注重实效是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根本要求”。克服三种思想:即是通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克服了一部分人“认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许多大学生难找工作、企业职工下岗的情况下,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的畏难思想;克服了一部分人“认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只是上面搞形式,下面做样子、走走过场就行了,不必真刀真枪的干”的应付思想;还克服了一部分人“认为要搞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目前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到位,中央一定会出台新的政策、硬的措施,自己先等一等、看一看”的等靠思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绝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经过教育改造,有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愿望,但他们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思想很不稳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教和妥善的安置,找不到生活出路,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很多事例说明,这些人一旦重新犯罪,往往是作大案、要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所以,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学习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争把安置帮教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齐抓共管

中央、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会议后,我们迅速向市委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争取了市委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并于第一季度召开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市2007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各项工作。为了确保今年的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领导重视。我们争取了各级领导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首先,市委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同志在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了主体报告,并担任了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然后,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成员都分别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一把手或分管领导担任。其次,各区(市)以及各乡镇党委分管领导亲自主持了当地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专题会议,并作了专门讲话,具体安排布置有关工作,体现了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真正实现了领导挂帅、大员上阵。

上一篇:创新需要五种意识下一篇:校志与乡镇教育志撰写提纲